石家庄裕华区专业电工:胡雪岩的启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23:14:39

胡雪岩的启示

胡雪岩的启示

目录[隐藏]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书摘插图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作 者: 曾仕强 著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 数: 168000
  版 次: 1
  页 数: 233
  开 本: 6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1344583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传记 >> 历史人物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尽展红顶商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倾听智慧长者洗尽铅华的心灵启示,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让学者有为。
  《百家讲坛》,一个为国人众所皆知的知名电视栏目,其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栏目近年来以推动国学和传统文化复兴为己任,打造出了于丹、易中天等一大批学术明星,同时也创造了《论语心得》、《品三国》等近年来出版界的图书销售奇迹,在08年揭晓的十大网络影响力电视栏目中仍然位居榜首,其栏目影响力岿然不动。
  84-823日,作为《百家讲坛》08年的重磅炸弹,于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期间隆重推出曾仕强教授主讲的《胡雪岩的启示》系列栏目。此节目既是知名栏目和知名人物之间的强强联手,也是曾仕强教授由面向企管培训课堂的专业教育,转向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教育的开山之作,同时他二十余年来研究胡雪岩成果在国内的首次精彩展示。
  《胡雪岩的启示》一书根据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整理而成,除了播出的内容之外,还将剪辑未播的2集内容一并整理在书中,以期能给读者展示一个更加全景的胡雪岩。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我们今天讲胡雪岩,并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历史人物来研究,因为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料很少。但是关于胡雪岩的传奇故事,却在民间口耳相传,流传甚广。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尽展红顶商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倾听智慧长者洗尽铅华的心灵启示。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曾仕强 生于福建,长于台湾,国学功底深厚,后又游学欧美等国。他在长期研究[1]?[2]?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三十年前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对华人企业管理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名动政、商、学各界。
  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他开创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对华人企管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人以其大智若愚、厚积薄发、化腐朽为神奇的演讲风格屹立业界十余年,是少数可称为大师级讲演者之一,当之无愧的培训界风云人物,其中国式管理的各类著述也是常销不衰。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一、德行定终生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
  胡雪岩出身很平凡
  胡雪岩基础很稳固
  二、诚信为本
  胡雪岩的第一次机会
  从大阜到金华
  如愿以偿进钱庄
  把握好机会
  心中有父母
  出外靠朋友
  不计较得失
  三、随机应变
  胡雪岩的第一桶金
  胡雪岩的第一堂课
  从学徒到跑街
  从跑街到出店
  于老板的嘱托
  胡雪岩要感谢谁
  四、患难见真情
  初遇王有龄
  王有龄身世
  无巧不成书
  慧眼识贵人
  有情有义结兄弟
  有把握地去投资
  不靠运气靠实力
  五、福祸相依
  巧遇故交
  补得实缺
  结交漕帮
  升任知府
  公私两便
  福祸相依
  六、重在朋友
  临危受重托
  公私要分明
  收服跷脚长根
  巧用嵇鹤龄
  鱼与熊掌兼得
  上半夜想想自己 下半夜想想别人
  七、以诚取信
  谋定而后动
  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转危为安
  八、大意留祸根
  棋盘上的考验
  巧办粮草
  贷款购军火
  自种祸根
  九、为富要仁
  做该做的事
  说妥当的话
  战后三件事
  剃眉风波
  祭祀亡灵
  舍财赢美名
  十、以智取胜
  借力使力
  八个坛子七个盖 盖来盖去不穿帮
  开设当铺
  以恶制恶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十一、先义后利
  多问问自己少指责别人
  坚持才能有信用
  协办船厂
  支持西征
  创办药厂
  义利相济
  十二、盛名难副
  随左入京
  觐见慈禧
  求得黄马褂
  为母求匾额
  荣誉共分享
  十三、德业传百年
  修建豪宅
  建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的经营之道
  精神得传承
  绊脚石与垫脚石
  十四、阴沟能翻船
  成也靠山败也靠山
  三管齐下重压难扛
  挤兑引祸端
  人生三阶段
  胡雪岩的教训
  十五、冷静收残局
  安顿家人
  处理产业
  财去人安乐
  淡化身后事
  胡雪岩的墓地
  十六、自作自受
  胡雪岩的遗憾
  胡雪岩没有听明白的五句话
  人生需要阶段性的调整
  胡雪岩的三大缺失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编辑本段]书摘插图

  一 德行定终生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我们今天讲胡雪岩,并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历史人物来研究,因为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料很少。但是关于胡雪岩的传奇故事,却在民间口耳相传,流传甚广。
  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迹,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他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官封极品,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他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余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施药施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然而,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倾家荡产,仅仅六十二岁就郁郁而终。
  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为什么还记得胡雪岩?因为他创办的胡庆余堂还在,因为他修建的大宅子还在,更因为他传奇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胡雪岩的一生,为什么会如此大起大落?他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他失败的教训又在哪里?
  在中国历史上,商界有两位圣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胡雪岩,所以流传着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的说法。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实现了复国的理想。范蠡的更了不起之处,在于他功成之时,毅然选择身退,由官转商。短短几年,他经商积资又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都尊他为财神,留有《陶朱公家训》,为历代商人的经营宝典。
  胡雪岩像胡雪岩又是谁?他是清朝末期一位很了不起的商人,被大家尊称为商圣。要被中国人称为圣人,那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而胡雪岩做到了。胡雪岩跟范蠡相反,他是先经商,而后介入官场。但他没有做到功成身退,最后只落个一败涂地。同为商圣,经历和结局却截然不同,这正是我们值得研究的关键。
  胡雪岩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死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终年六十二岁。他跟大多数人一样,出身贫困。如果胡雪岩出身富贵,或者天赋异禀,那也用不着研究,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从中得到什么对自己有用的启示。胡雪岩在六十二年人生路程中,跟所有人一样,都经历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最后走向生命的终结,但是他的人生过程,却充满了跌宕起伏,充满了大起大落,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引以为鉴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花时间来仔细地了解并加以研究。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
  有人可能会问,胡雪岩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在这期间,中国出现了那么多的商人,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超过胡雪岩?为什么还说今有胡雪岩,这个字又怎么讲?
  到了新疆,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人应该是左宗棠。因为如果没有左宗棠,新疆这块占中国领土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很可能已经变成外国人的地盘。当时,中亚细亚有一个酋长叫阿古柏,他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一直想把新疆分裂出去,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清朝名臣左宗棠,主张出征西北,收复新疆。但打仗是需要钱的,要给士兵发放粮饷,要给马匹备足草料,军械弹药也都需要购置,这是一笔庞大的费用。但那时的清廷腐败无能,国库空虚,根本无力支付西征所需要的巨额军费,再加上东南沿海告急,同为权臣的李鸿章主张海防重于塞防,极力反对西征新疆。清廷虽然两边都支持,但却根本拿不出钱来。最后是谁支持了左宗棠?是胡雪岩,是他供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部分军费。
  大家一定会想,胡雪岩出身贫困,连政府都供应不起的军费,他一个人怎么就能承担得了?胡雪岩是有这个能耐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他就迅速累积了巨额财富,曾一度拥有三千万两白银的资产。当然,单凭他个人的财力,要支付整个军队出征的费用也很困难,所以他替清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因为清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外国人根本不答应,他们不信任清廷,怕清政府无力偿还。但后来胡雪岩凭个人的担保,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居然借到这笔巨额贷款,这才保证了左宗棠顺利出征,新疆也才得以收复。左宗棠曾再三地跟西太后讲,如果没有胡雪岩,这个仗打不下来,胡雪岩的功劳不输于任何冲锋陷阵的将领。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概。
  我们从阴阳的角度来看,左宗棠站在明处,我们都知道他有贡献,有功劳。可是我们不能忘记,背后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功臣——胡雪岩。
  我们中国人习惯把死去的人和死去的人比较,不便把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作比较。因为人活着就还会变,只有死了不会再改变,我们才可以放心去评判。所以盖棺定论,才能算数。胡雪岩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帮助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保证了我们祖国领土的完整,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一个逝去的商人能够与之相比。
  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比较特别,只要现代的商人没有能超越胡雪岩的,即后无来者,我们就认为他就是,所以我们才说今有胡雪岩
  胡雪岩出身很平凡
  西方人看到一个小孩,大多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中国人多数不会这样,因为在我们看来,一个小孩子叫什么名字并不是很重要。我们一般会问:你爸爸是谁?我们为什么关心孩子的爸爸是谁?问这种话的动机是因为势利眼,要根据爸爸是谁来决定对待孩子的态度吗?不全是。
  西方人的家庭,是由血缘关系进入短暂性的亲情关系,所以个人主义盛行,知道孩子叫什么就好了,没必要去管他爸爸是谁。而中国人的家庭,由血缘关系进入亲情关系还不够,还必须建立伦理关系,所以家教和家风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觉得,由家族来认识家庭,由父母来了解子女,比较方便且准确。
  我们要研究胡雪岩,一定要知道,他一生的良好基础,是在家庭里面培育出来的。一个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一生都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我们中国人骂一个人,只会骂他没有家教,从来不会骂他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可见,学校教育是教人才能和学识的,而一个人的基本修养,要由家庭负责。那胡雪岩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他的父母都给了他怎样的影响呢?
  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安徽绩溪胡里村,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一条登源河由东向西绕村而过,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胡雪岩就出生在这里。他本名光墉,字雪岩,在家里排行老三。他的父亲胡鹿泉,字芝田,读过几年书,是位有文化的乡里名士。家里有几亩薄田,自耕自足,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胡雪岩的出生地——安徽绩溪胡里村胡家有一条家训: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所以,胡雪岩的父亲没有走读书求官的道路,同样也不希望胡雪岩当官。我们无法说这种家训是好是坏,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必追究,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胡雪岩读书的时候非常认真,老师所讲的道理他有听不懂的,回家一定会请教父亲。我们可能会想,胡雪岩家境不富裕,既然父亲有文化,自己教他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花钱读私塾呢?我们要知道,教育子女需要易子而教,自己的孩子,你再有本事也很难教得好,这是老天爷很公平的地方。胡雪岩的父亲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再穷也送他到别人家去读书。胡雪岩从小就非常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父亲喜欢唤他做顺官,用安徽话念,叫做顺乖儿(音),就是又顺又乖的意思。
  胡雪岩只读过两年的私塾,并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了不起就是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等这样一些很基础的东西。从这里我们也看得出来,其实做人做事,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就足够用了。太高深的学问,只是少数人在用,对多数人而言是没有用的。但是胡雪岩从小就知道一点——读书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读了也等于白读。因为死背书是没有用的,书读了以后,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后照里面的道理去做。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胡雪岩成功的一大关键。
  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
  胡雪岩的父亲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雪岩的两个弟弟降生以后,家里吃饭的人更多了,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胡雪岩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替人家放牛。
  有一天,他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伙伴,于是他就把牛拴好,跟伙伴们一起玩了起来。其中有一个小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山沟,其他的孩子一看情况不对,都吓得跑回了家。只有胡雪岩沉着冷静,他慢慢摸索着下去,把那个孩子拉了上来,然后扶上牛背送回家去。当时,所有的邻里都赞扬他,说他机灵、勇敢,又有好心肠。看了这一段故事,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我们看一个人,三岁的时候,大概就能够看出他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到了六岁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他老了以后是什么德行。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千变万化,人的一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难道六岁之前所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干,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是很重要。外国人是以能力为本位,认为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国人不是这样。中国人更看重人的德行——你的品德基础好,才能越高越好;你的品德不好,才能越高别人反而越害怕,因为这样更容易做坏事。
  一个人三岁到六岁,我们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看不出有什么才能。否则的话,三岁就知道他长大会当工程师,会当科学家,那岂不是笑话吗?我们三岁到六岁,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胡雪岩从小品德就非常高,正像邻居夸他的那样,机灵、勇敢、好心肠。胡雪岩一生的经历,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小时候是看品德,不是看才干。
  我们教育孩子要注意,童年重点培养的是孩子的品德,知识以后再去学,不必着急。胡雪岩成长在一个单纯朴素的乡村,这其实对他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都看不到,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品德方面学到一些东西。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将来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是胡雪岩的父母一贯坚持的家风。
  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
  胡家的长子胡光鉴出生以后,父亲胡鹿泉在生意上遭到很大的挫折,而次子胡光鼎的夭折,更是让胡鹿泉伤心欲绝。胡雪岩之后又有胡光培、胡光椿两个弟弟,这使得家境更加穷困。在一连串的打击和生活重压之下,胡鹿泉的身体每况愈下。胡雪岩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父亲临终的时候,把胡雪岩叫到床边,嘱咐他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他这是告诉胡雪岩: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我们胡家就靠你了。可见,知子莫若父——爸爸是最了解儿子的。
  父亲去世以后,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胡雪岩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在那个时代,一个寡妇抚养照顾好几个孩子,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对胡雪岩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他的母亲——金太夫人。金太夫人一路陪着胡雪岩走到最后,她活得比胡雪岩还要久。
  胡雪岩的母亲在当时是毫无地位的,甚至在胡家的祠堂里面,连他们家的资料都没有。但是我们从后人有意无意留存下来的胡雪岩的故事里面,却可以找到一个很明显的脉络,在这当中,他的母亲金太夫人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一个单亲家庭,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寡妇,为什么能够把儿子教得如此出色?我们不得不更加佩服胡雪岩的母亲,而这也正是中国母教了不起的地方。
  中国的母亲怎么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按照一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去教导而已。金太夫人没有教胡雪岩弹钢琴,也没有教他学美术,她给胡雪岩的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正是胡雪岩成功的基础。胡雪岩的母亲从小就跟他讲,到私塾里面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吵闹;替人家放牛,要好好看管,不要只顾着自己玩儿;出去当学徒,要听老板的话,要把老板交代的事情做好……胡雪岩从小就是在这样朴素的耳提面命下,慢慢成长起来的。
  除了言传之外,胡雪岩的母亲更加注重身教。面对窘困的家境,金太夫人从来没有在胡雪岩面前抱怨父亲早早离世,使得孤儿寡母无人照顾。现在的单亲家庭很多,不少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另外一半,这样的父母本身心理就不健全。同样是单亲家庭,胡雪岩的母亲把他教得这么好,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另外,母亲跟左邻右舍也都相处融洽。她凭的是什么?因为她与人为善,只要能够帮到别人的地方,她一定会尽量地去做,而且从来不要求什么回报。一个人要包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能事事计较,不能老要求别人。金太夫人的这些行为,深刻影响了胡雪岩的人生态度,使他一生受用无穷。所以胡雪岩一生非常感谢他的母亲,对母亲始终十分孝顺。
  一个人要包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不能事事计较,不能总是要求别人。
  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再加上自己的领悟和实践,为胡雪岩以后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雪岩不但听父母的话,而且自己会去想,父亲为什么这样交待我,母亲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他如果像一般人一样,只怪自己命苦——为什么我生在这么贫穷的家庭,长在这样闭塞的乡村?然后就自暴自弃,那还有什么成就可言?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来,一个人不管生长在什么地方,不管先天条件怎么样,最后成功与否,完全是看后天怎么努力,怎么样去走出自己的路来。先天的环境和后天的努力结合起来,才会造就一个人。同样与胡雪岩在胡里村长大的伙伴,最后发展却不一样,就是每个人努力不同的结果。
  胡雪岩基础很稳固
  胡雪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是常人不具备的过人之处。其实没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岩一些很朴素的性格,而这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第一个,勤劳。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这是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品质。胡雪岩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劳的品格。
  第二个,节俭。小时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岩清楚,有钱不能乱花。但节俭不是吝啬,钱要用在刀口上,该花的钱一毛钱不省,不该花的钱一毛不花。中国有句古训,叫当省不用,当用不省,正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忍耐。胡雪岩如果不忍耐,他是没有办法面对一生所遭遇的种种挫折的。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挫折越严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这样激励自己,才能成功。
  第四个,讲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对此坚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务,他都诚信守诺,所以听到他讲的话,大家从不质疑。当时外国银行不信清廷而独信胡雪岩,肯把巨额款项借给他,被世人认为是奇迹。这可能吗?但事实就是这样。
  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第五个,不跟别人比。一般人要争气,就是跟别人比。胡雪岩非常争气,但是他从来不跟别人比。这点是很多人没有觉悟到的。胡雪岩跟谁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讲别人如何如何,他总是说那是别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们都认为同业一定会竞争,胡雪岩却不是这样想。他觉得,对手怎么经营是对手的事,自己怎么经营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以前有了进步。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第六个,不求回报。胡雪岩帮助别人,从来不求回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常常怕对方记不住我们的人情,就怕别人以后忘记报答,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当你给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会想到将来要他归还吗?如果真是要乞丐回报的话,恐怕自己也变成乞丐了。既然我们给乞丐的钱,从来没想过再去要回来,那为什么帮助别人就一定要回报呢?我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第七个,好学的态度。一个人如果从小培养起喜欢读书、求知好学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胡雪岩到哪里都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听什么,要做什么。他的母亲无法教导这些,他的妻子也没有什么学识,但他能够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就是靠这样一种好学的态度。
  第八个,英雄不怕出身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识现实,顺应现实,但不要为现实所阻碍。胡雪岩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后来的成就是很多出身好的人都赶不上的。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谁都有可能成功。
  家道衰落和父亲的去世,让胡雪岩早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家里入不敷出,胡雪岩八岁就开始给人帮工,因为年龄小,当地又没有什么就业机会,他只好替人家放牛,以此赚钱补贴家用。到胡雪岩十三岁的时候,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机会,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面对。胡雪岩的第一次机会是什么?他是怎么去面对的?又是怎么得以走出家门,逐步进入钱庄的呢?
  《曾仕强剖析胡雪岩商道》目录:
  一、借花献佛
  二、巧觅靠山
  三、结交帮会
  四、互惠策略
  五、光复杭州
  六、办造船厂
  七、笼络人心
  八、银水滚滚
  九、上下其手
  十、衣锦荣归
  十一、枕边春色
  十二、上海三胡
  十三、争风吃醋
  十四、御前会议
  十五、胡庆余堂
  十六、一品顶戴
  十七、真不二价
  十八、软硬兼施
  十九、兄弟难为
  二十、帮夫走运
  二十一、千丝万缕
  二十二、风云不测
  二十三、烟消云散

参考资料:

 1.  

胡雪岩的启示--曾仕强视频讲座

http://www.xhglw.com/product.asp?id=1152 

 2.  

曾仕强全部视频讲座

http://www.xhglw.com/TimesShop.asp?action=mark&MarkName=%D4%F8%CA%CB%C7%BF 

扩展阅读:

1.胡雪岩的启示 http://www.21eg.cn/product.asp?id=2446

2.曾仕强剖析胡雪岩商道 http://www.xhglw.com/product.asp?id=2369

3.胡雪岩的启示经典收藏:http://www.dangdangwan.cn/dangdangwangtushu/200810510343.html

4.新书排行榜 http://www.amazon.cn/static/gl_080709_bk_new.asp?source=5236899

开放分类:

图书,百家讲坛,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