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拱北口岸免税招聘:建筑师语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6:14:41
建筑师语录

胡廷楣  洪菁耘

  奥运会是往后看,世博会是往前看,尽管在建筑上未必直接反映出来。
  ——上海企业馆的建筑师张永和这样说。他认为,奥运会建筑也是为了庆典而建造。建筑师设计的时候,看到的是辉煌的世界纪录和那些风云人物,都可以看成是历史。而世博会不一样,尽管也具备娱乐性,可是又面对很多严肃的问题,也即未来的挑战。建筑师需要看看当今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问题或挑战是什么,用自己的设计回应那些挑战。建筑师的答案同时是未来的设想。
  我们脚下的土地,其实并不属于我们,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总有一天要还给他们。
  ——出生在北非古城塞拉的摩洛哥馆建筑师穆斯塔发·艾拉维希,话语间充满哲理。他说,这不仅指的是建筑,还包含着很多方面。这种“借”和“还”,一代接着一代延续下去。将脚下的土地以更好的状态交还给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为什么说“人”重要?是因为人可以破坏这个生存环境,也可以保护这个生存环境。人是地球上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新西兰馆的屋顶花园,可以看到一首镌刻在钢板上的诗,诗的最后写道:如果你要问我: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肯定是:人,人,还是人。新西兰馆的景观师金·贾特勒和蒂娜·哈特说,毛利人人人会背诵这首诗。他们解释说,这里的“人”,不是个人,而是人民。
  这是人脑和自然之间的一场游戏。
  ——卢森堡馆主建筑师瓦伦蒂尼认为建筑师们真正的“游戏对象”是自然。这显然有着深刻的含意,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几百年几千年站立在那里,那便是好建筑。
  建筑这一门,最高深的一层,是以美学为最后根据。是不是优秀的建筑,要看它能不能感人,如果站在它的面前感动得想哭,那一定是好建筑。
  ——台湾馆的建筑师李祖原这样描述他所景仰的“最好的建筑”。李先生曾经设计了台北标志性建筑“101”。他说,作为东方人,内心摆脱不了土地文化的意识,心中的念头就是要做一些自己的建筑。后来他将此归结为“中国式建筑的实践。”
  “现代”不该总是和“西方”对应,“传统”也不该永远和“中国”联系在一起。这四个词语今天应该重组了,现代的,也可以是中国的。
  新的建筑不在我们的西方,而在我们的前方。
  ——中国馆的评委程泰宁院士和另外两位评委将中国馆的原始设计“中国器”从被淘汰的方案中“复活”。他曾经这样论说中国当代建筑的风格。
  传统的建筑艺术在心里。在我们设计新建筑的时候,它自然就会融合在我们的作品之中。
  ——意大利是一个有着优秀建筑传统的国家。建筑师英柏利格详细地介绍了意大利馆是如何从辉煌的传统中汲取养料的。意大利馆的结构顾问奥江,如上表达了“传统”以何种方式存在于今世建筑之中。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不是永远在回答,而是不断在提问,谁住在里面?他怎样生活?这样想过了之后,他的设计就不会是千篇一律,而是一个一个有生命力的建筑。否则,造起的房子会死亡得很快。
  ——法昆多·巴乌多因·特兰在回答建筑的民族性时这样说。这位委内瑞拉建筑师还说,人不能居住的建筑是虚无的,不是好建筑,“这样考虑过,民族特色的问题也就已经包含在内了。”
  不能将以万千计数的人,放在密封的盒子里过日子。阳光和风,不该被水泥隔开。人应该在大自然中生活,而不该在墙里面生活。
  ——以色列馆的设计师渡堂海被黄山的美景所感动,也使得他更为时下流行的、将空间挤没了的盒子一样的建筑而悲哀。
  我不仅喜欢用建筑设计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也喜欢用生活的眼光来看待建筑设计。
  ——西班牙展馆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建筑奔放的曲线中,有舞蹈,还有花朵、柳条,篮子……建筑师贝娜德塔·塔格利亚布还说:“建筑,或者说设计是我生活的一种方式。对我来说,所有在生活周围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我都会把它们运用到我的设计中去,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有生命的。”
  我们努力追求在这个建筑里,人们能够感受到时间和空间。设计最终的目标是:这是崭新的设计,又似曾相识。
  ——日本馆的设计对于很多人都是一个谜。具有学者风度的日本馆总设计师彦坂裕这样叙说团队对日本馆的美学追求。在这里,“时间”和“空间”、“崭新”和“似曾相识”都值得反复咀嚼。
  这不是单纯的建筑,它应该让被千篇一律的展览弄得昏昏欲睡的观众兴奋,疯狂。
 ——汤马斯·海瑟尉,英国馆的总设计师如是解释自己设计的“种子殿堂”。他也在解释他心目中的展馆建筑。汤马斯认为,展馆和展品,并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参观的人们不该仅仅通过“做香肠工具一样的展馆”进去出来。
  汤马斯也希望这一展馆的设计,能够改变英国人的传统形象。
  让中国人亲眼看一看小美人鱼吧。将小美人鱼搬去上海,要比搬一座埃菲尔铁塔容易得多,要比让13亿中国人来到哥本哈根容易得多。
  ——很显然,将安徒生童话的人物,将哥本哈根城市的代表雕塑搬到上海,需要更多人的认同。而丹麦馆建筑师英格里斯能够提出这个创意,应该归功于对文化感染力的深刻理解。
  我既不可能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也不可能代表国家踢球。可是我们如今是在设计世博会泰国馆。
  ——泰国馆的建筑设计项目经理猜瓦说,世界上有三大盛事:奥运会、世博会和世界杯足球赛。他觉得参与世博会建筑设计犹如参加国家队。他说,“如果有很多很多的观众走进我们泰国馆,我相信,泰国人民会因此自豪。他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
 旅行以及研究建筑和城市的课题,现在对我来说还是和当初在建筑学院里读书时一样重要,从这点上说,我还是一个学生。
 ——76岁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诺曼·福斯特设计了阿联酋馆。这位功成名就的大师回答我们的提问时说,他对建筑充满激情,一生都在探求。
  追求心中的第一。永远只要安心地去走自己的路,没有谁需要你去赶上和超过。
   ——“Second  de  personnc…”惜墨如金,雅克·费尔叶,法国馆的建筑师用法文为本书读者写下的格言仅仅是三个词和一个省略号。他对题词作的解释,是艺术家在创造道路上的自信。
  到了我这个年龄,说起性格什么的,已经不好意思啦。不过,作为建筑师,性格还是调皮一点的好。建筑师需要对生活中很多事情感动、快乐、惊奇、想象,骨子里没有调皮的成分,恐怕不会成为很好的建筑师吧。
 ——日本产业馆的建筑师木村智别出心裁将工地常见的脚手架来构建了一个展馆。他认为,建筑师应该是那种“调皮”的人。
  世间万事,无论你曾经学过什么,对于建筑设计都会是有用的。
 ——这是汪孝安对年轻人的忠告,人生经历对建筑师非常重要。他设计的世博文化中心是一个不平凡的复杂建筑。他率领设计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在他周围的年轻人都有高学历,唯有他这个总建筑师,是知青出身,最初的建筑知识是在夜校里苦学来的。 
  当你做一些看来与设计无关的事情时,恰恰是你最好的建筑灵感出现的时候。
  ——芬兰馆主建筑师郭泰睦这样说。正是在旅行中,他看到了地质现象“壶穴”才产生了这个具有雕塑感的作品。他还说:“为了取得灵感,建筑师在生活中还必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比如,我还练瑜伽,划船,修理我的小木船。”
  (选自上海文艺出版社《69个梦——访问世博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