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平沙新城:【易经解谜】37.《易》经的《经》和《传》是相互对立的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2:40:28




【易经解谜】
37.《易》经的《经》和《传》是相互对立的吗?  

 

 

在《易》学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周易分《经》和《传》两部分”,“《经》是占筮书”而“《传》是哲学书”。

 

     这种说法虽然散见於各种学术论著,很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却不是对《易》进行深入研究之后的一种真知灼见,而是在学术论争之中一种和稀泥的折衷性说法,此说是自相矛盾,有欠科学与严谨的一个错误说法,因此很有讨论的必要。因为: 

 

第一,此说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

 

《周易》一书《经》的部分分作上、下《经》:自《乾》至《离》的三十卦为《上经》,自第三十一卦《咸》,到最末一卦的《未济》为《下经》,上下经合共六十四卦。《经》的部分含六十四幅卦画、卦名、六十四个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六条爻辞(含《乾》卦“用九”、《坤》卦“用六”两条);《传》的部分,有《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繫辞传》上下篇,以及《文言》、《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共计十篇之文。这十篇文字,传统上也称之为“十翼”。

 

《周易》中的《经》和《传》是紧密地联繫在一起的:《彖传》着重从卦名、卦辞的总体上,说明每一卦的基本意义;《象传》又有“大象”、“小象”之分,“大象”重点从象术角度言其每一卦所象事物的变化因果,“小象”则是依每一卦的六爻之位,分别解说每一爻位不同具体条件,其在时变过程上的特定意义。《彖传》与《象传》的撰写分工虽有不同的侧重,但其目的都在於通过通俗、形象地解释六十四卦取象喻理所阐述的哲理性意义,使人们加深对卦辞、爻辞的理解。因为,卦辞及爻辞是在取象喻理的原则下,重言六爻之时变,而在对其所涵的深刻哲理方面,就不能展开论述。撰以《象传》、《彖传》分别阐明其象术所依、哲理蕴涵,就是很有必要的;《序卦传》,重点是在解释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理由;《文言》是着重就六十四卦的总纲性《乾》、《坤》两卦等重要意义进行阐述;《说卦传》是对八经卦各自代表的事物从法象上进行说明,并申明八卦之作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以及对象术之用作了重点说明;而《杂卦传》,则对每卦象所象征的事物进行解说;《繫辞传》上下篇,是紧密联繫六十四卦内容,从总体上对《易》道哲学理论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和发挥,以阐明《易》经的哲学本质及重大历史意义。

 

所以,《经》和《传》是《易》经中相互紧密联繫、不可分割的有机性整体。无八卦“象术”之用,便不会有六十四卦的不同事物象征、卦名之命和卦、爻辞之撰。如此,不但《序卦传》无从以序,《说卦传》无从说起,其《彖传》、《象传》、《文言》、《杂卦传》和《繫辞传》亦失其所依,无从以言、无从联繫了。如《繫辞》是《易》经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繫辞》之名所定,就是将其所论的内容紧紧地同六十四卦之《经》拴繫在一起的。

 

因此,说《经》与《传》性质不同,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与中国人传统的说法相违背的。历史上,人们对《传》的部分又别称之“十翼”。这就是将《经》视作鵾鹏主体,而《传》就其羽翼。无鵾鹏主体,便无羽翼之附,而无羽翼,则鵾鹏就不能飞腾。如此,我们怎么能够将《经》和《传》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说这两者之间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呢?这是符合逻辑的说法么?我们的回答是十分肯定的:不是! 

 

第二,此说不符合客观事实

 

首先,说《周易》中的“经是占筮书”,就不符合最基本的事实:经文是依六十四卦卦画而有,而六十四卦画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此非自《周易》始生,而是在《归藏》、《连山》之前已创。伏牺始作八卦,并非想象,而是通过长期实践,“仰则观象於天”,从宇宙中的日、月、星天体运行的观察研究之中,知“天道”变化是基於物之阴阳;“俯则观法於地”,由“地道”沧桑之变无不因物之阴阳相引、相斥演化而成水、火、寒、暖、燥、湿之所致;观天地之中的“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而又“稽之男女”①,明白天地万物变化,都基於阴阳,其理一致。於是,就制阴阳符号,按天道、地道、人道这三个方面以组画,成“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个基本图案画,以成“天地定位,风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法则,再八八相重,错综其数,而有六十四个图案画。并将内卦作内因,把外卦为外因,从最下爻到最上爻的六爻发展为时段,以象命名,以类自然万物变化之情状而阐述道理。这,便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中国四维一絷哲学理论之完整载体。此后在有了文字使用的历史上,人们为便於学习与记忆,才给这些图案画配以注解性的文字,不论是经的部分,还是传的部分,其文字注、解、阐、发,都是以卦画之象为依据。所以,说“经是占筮书”,就是错误而不符合客观事实。

 

其次,自周文王为了利用《易》卦占卜,为“神道设教”的愚民政治服务而重撰《易》经,命之曰《周易》,不论是在经的部分,还是传的部分,都塞进了不少卜筮的内容。特别是在传的部分,塞进的鼓吹卜筮的内容就更多一些。所以,依现在的通行本《周易》而论,说传的部分就完全为“哲学书”,也并不完全正确。

 

《易》经从产生、发展传承至今,它经历了伏牺无文字的卦画阶段,有文字之后,又经历了《连山》、《归藏》、《周易》的三个不同历史版本的阶段。我们不能因为到了商末,姬昌(周文王)利用《易》经搞卜筮,今所见到的《周易》有卜筮内容,《周礼》也规定了利用《易》经搞占卜,就断定《易》经从其一开始就是占卜书。换言之,以产生最晚的《周易》而论《易》经的全部发展历史与性质,就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就是退一步说,就连《周易》,也是周朝的统治者们给其中硬塞进了一些卜筮内容,披上了一层占卜的外衣,但是,只要不改变六十四卦的卦画,其哲学本质就改变不了。象汉代扬雄搞的那个《太玄经》,就永远也变不成哲学书。这些,只要认真研究一下,就不难明白。

 

 ——————————

① 见《黄帝经·十六经·果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