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在北京的分校:男孩教育的四大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09:59:50
',1)">
(三)男教师缺乏,男孩损失大过女孩
男孩们为何显得柔弱、娇气?这与他们从幼儿园到初中所处的学校环境不无关系,在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男孩子们基本都处于女教师的影响圈内。
一位女老师谈到这个问题时,深有感触:“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部分老师都是女老师”。她的儿子在小学五年级才第一次碰到男老师,“当时,他非常开心”,由于这位男老师是体育老师,于是她的儿子就开始天天练跑步,后来还进了田径队,“因为有积极性了,连暑假都去锻炼,而他对女老师只有两个字——‘很烦’。”这位老师还表示:女性教育和男性不同,女性比较细腻,而男生需要更坚毅更宽松的教育。
另一位小学女校长也观察到,在户外活动中,男老师的带动性特别强,会让孩子们更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当孩子感到焦虑或有困难哭泣时,男老师会以特有的方式来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到自信和快乐。
但是,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面临同样的难题:缺乏男老师。《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女教师比例高于男教师,尤其是东部女教师比例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地区,城市女教师比例高于农村,特别是城市小学女教师的比例高达79%。北京市2006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9个区县180所学校中,女教师比例高达81.3%,男教师比例仅为18.7%。报告称,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不均衡问题仍然非常严重。
男教师,对男孩更有帮助
教育专家彼得?维斯特在《男生需要男教师的五大理由》一文中认为:有充足的理由证明,男教师的存在将给我们的课堂和运动场带来不同,他们将以女教师所不能的方式给男生提供帮助,他对这一观点给出具体的解释:
首先,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让自己表现出男性的特征,但学校里女性多而男性少。按照塞巴斯蒂安?克莱默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所说的那样,为了表现出自己是男性,男孩必须拒绝所谓的“异性特征”。但由于缺乏多种多样的男子汉典型,男孩们就会选择媒体上大肆炒作的“过度阳刚”的男性作为自己的榜样,如职业球员。这显然不是大多数父母所期望的。
其次,男孩从男教师那里获得的体验有别于女教师。男性的嗓音音量更大,更低沉。我教过的很多男教师反映,男孩们在操场上听他们的指挥,也愿意跟他们谈心。如果是女教师,他们则很可能不说。
第三,男教师对男孩特有的行为似乎更宽容。
第四,男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女教师有所不同。
第五,英国有很多关于男孩问题的研究把评价作为重点,根据英国学者安妮特?麦克唐纳的研究,如果学校的大多数教师是女性,学校会倾向于采用女性喜欢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
据英国广播公司2008年10月6日报道:英国负责师资培训的“训练与发展机构”针对1,000多名男性做了一项调查。调查中,近一半的人认为,小学时代的男老师对他们的学习生涯影响最大。接受调查者还表示,男老师是促使他们更努力用功的动力;22%的人表示,男老师增加了他们的自信。英国政府顾问、临床心理学家坦尼亚?拜伦博士也认同男老师的重要性,认为“他们是男孩早期的榜样。”
男生,学习更依赖于教师
《中国教师报》2007年7月30日曾刊登了《调查发现:男生学习更依赖于教师》一文,引述了英国教育的监督机构——教育标准局的研究报告:
之所以男生在几乎所有的科目上成绩都不如女孩,是因为男孩比女孩对教师更挑剔。
“督学们发现,相对于女孩来说,教学质量的好坏对男孩的影响更大。”报告说,“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平庸,女孩通常也能学习,但对男生来说,事情就不那么简单。”
“有证据显示,当遇到一名不受尊敬的老师的时候,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受影响,更容易放弃。
受男孩尊敬的教师,一般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能给予个体充分的关注,对所教的学科充满激情且知识丰富,课堂教学组织严密,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竞争又能感受到快乐。同时,他们还能让学生在短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在对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时很慷慨。
督学们发现,对于有这些特点的教师,女生同样也很欣赏,但当教师不具备这些特点时,女孩的表现要比男孩好。“男孩似乎特别看重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在教师的密切关注之下,他们学起来会更加努力。”报告说,“男生似乎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需要通过取得明显的进步来维持学习的动机。在学校里,不利于学习的同辈压力给男生的学习造成了障碍。”
从这些论述及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男孩比女孩更需要男教师,男教师缺乏给男孩造成的损失超过女孩,并使男孩在校园的困境进一步恶化。
六、父教缺失,让男孩的成长更危险
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身体验到父教缺席的影响,在2009年父亲节前夕,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父爱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无力填补。”
众多证据早已表明,父教缺失对男孩成长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父教缺失会让男孩终身“缺钙”。我们的社会所推崇和需要的男性风格,比如宽容大度的胸怀、坚强果断的行事作风、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贴等等,往往只有通过父亲和儿子的积极关系才能得以传承。儿子是在对父亲的动作行为和男性风格的模仿中逐渐长大成为男人的。
父亲角色是母亲永远无法替代的。心理学家认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能力”,“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父教缺失会给男孩的成长投射下了阴影,并有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违法犯罪就是其中之一。
自然界的教训
让我们先来看看来自自然界的教训。在人们的印象中,大象是一种非常温顺的动物,虽然体形庞大,却极少主动攻击其它动物。但是在南非西北部的国家公园里,管理人员却发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年幼的雄象变得越来越富有攻击性,在没有受到任何挑衅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凶狠地攻击附近的白犀牛,把它击倒在地,残忍地用脚踩死。
这种行为让公园的管理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大象的这种行为极其少见,跟大象温顺的秉性不相符。
最终,公园管理人员找到了答案。原来政府为了维护公园的生态平衡,采取了猎杀成年公象的做法,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几乎所有的小象在小时候都成为孤儿。而成年公象对幼象成长非常重要,因为成年公象会管好这些小象,并为它们与其它动物和平共处提供榜样。在失去这种榜样和影响以后,年幼公象本能的攻击性就毫无节制的释放出来,并在象群中逐渐蔓延滋长。
小象暴乱的行为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早期监督和纪律管束的缺乏往往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无论对大象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是如此。
硫酸泼熊的悲剧
很多人还记得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的荒诞事件。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某某为了“研究黑熊嗅觉是否灵敏”,先后两次用火碱和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刘某某被当场抓获,并送交公安机关,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刘某某被清华大学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北京西城区检察院2003年以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对刘某某提起公诉。
伤熊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媒体和社会各界展开了大讨论。许多专家学者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刘某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从小由妈妈一手养大。父亲不在身边,而母亲又给予了刘某某太多不正常的爱,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与刘某某的行为有很大的关联。
在看守所里,刘某某回忆说,在他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婚了,他除了知道父亲姓刘,其他一概不知。刘某某的妈妈李女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刘某某出生56天后,我和他爸就分居了,但一直到刘某某3岁时才办了离婚手续。20年来,虽然和他近在咫尺,但我们没有一分钱、一句话的来往。”在反思刘某某的行为时,李女士认为儿子的行为跟没有父亲在身边有一定的关系。
来自心理学的证据
对于父教缺失与男孩犯罪之间的关系,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这样解释: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缺乏对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父亲在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带领,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
美国加州大学的辛西娅?哈珀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萨拉?麦克拉纳汉合作主持了“全国青年纵向研究”,以探讨父亲缺失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选定了6403位年龄在14~23岁之间的男孩进行连续追踪直至他们30岁。其中有两条重要的发现:
第一,单身母亲独自抚养的儿子更有可能作出暴力行为,显然他们与父亲呆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一个婚外出生的孩子蹲监狱服刑的可能性是普通孩子的2.5倍。
第二,各种给予单亲家庭孩子支持的方法都没有特别的效果,男孩长大后依然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这种悲剧的发生,单身母亲的经济状况差似乎并非是主要因素,原因在于没有“爸爸”。
美国父道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住在单亲家庭中,但青少年犯罪的数据表明,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美国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人来自无父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80%的强奸犯的动机来源于无父家庭转移的愤怒。
父教缺失对男孩最常见的影响就是“父爱缺乏综合症”,患有此症的男孩主要特点有:过分怕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上学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使用暴力。
德、日两国的儿童心理疾病治疗专家联合对两国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缺乏父爱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症”。而且此症对于男孩的影响更严重,男童患上此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龄女童高1倍。
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研究专家麦道卫先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缺乏父爱的男孩会成长为危险男人”。因此,作为父亲的您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缺席”儿子的教育与成长,我们都要迫切地呼吁您回到儿子的身边。
七、母亲“溺爱”,让男孩永远长不大
“溺”,在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也就是所谓的溺爱。溺爱实际上是一种软暴力,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行为,是极端自私的表现。溺爱是在爱的名义下行自私之实,溺爱的目的是使孩子依赖父母。溺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理解和尊重,以恰当的教育促进孩子的成长。
溺爱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过分满足,不考虑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无原则地予以满足;二是过度保护,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困难,遇到问题包办代替。
在生育和养育过程中,母亲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加之母性的本能使许多母亲容易成为溺爱的实施者。
男孩所受到的伤害往往比女孩更多,因为男孩的天性更脆弱、更叛逆、更不愿被束缚,社会又要求他们必须成为勇敢、刚强、独立、负责、有爱心的男子汉,而溺爱正是这些品质形成的天敌,足以摧毁其中任何一种品质,使培养男子汉的理想成为泡影。
溺爱,让脆弱的男孩更软弱
一只幼蝶正从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痛苦地挣扎着,有好心人于心不忍,便拿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早产的蝴蝶却身体软弱,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在锻炼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使自己脱茧后能够飞翔,恰恰是那颗充满同情的“爱心”害死了这只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
我们的男孩就像幼蝶一样,要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定要经过痛苦的挣扎。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母亲的溺爱而人为地剥夺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磨炼和完善自己的机会,就会使男孩在心理上感觉自己软弱无能。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这样的男孩连自身的生存都有可能成为问题。
溺爱,让男孩的爱心更稀缺
有一个倍受宠爱的男孩,由于平时有好东西习惯先吃,在奶奶60大寿时,非要先吃一块生日蛋糕。父亲不允,儿子犯横道:“不让我先吃,你们谁都甭想吃!”一巴掌把生日蛋糕打翻在地。奶奶哭道:“我爱了你12年,你爱我一天也不行吗?”
其实,溺爱与爱心培养背道而驰,溺爱的结果往往会扼杀男孩的爱心。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或生病时,小男孩也会本能地表示关心:“妈妈,您怎么啦?您哪里不舒服?”许多妈妈的反应是:“儿子,我没事,死不了,不用管我,你玩你的”,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硬撑着给孩子做饭。一次两次,当次数多了,本来就不够敏感的男孩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妈妈是“铁打”的,舒不舒服,生不生病,都不用别人关心,他的爱心就会逐渐萎缩。当父母年迈体衰多病时,需要孩子奉献孝心时,他们会发现儿子是一个对父母漠不关心、没有爱心的孩子,后悔为时已晚。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好的培养孩子爱心的机会,却被溺爱变成了训练孩子麻木不仁的过程,父母往往用自己的爱心辛辛苦苦的摧毁了孩子的爱心。
溺爱,让男孩更不受欢迎
女孩(女性)是天生的人际关系专家,男孩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处于劣势,溺爱则会雪上加霜,使男孩原本就落后的人际关系表现得更糟糕。
溺爱常常会使男孩自视甚高、自我中心。在家里,父母围绕着男孩转,他成为小皇帝,习惯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走出家门以后,他仍然希望得到同样的待遇,时时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有意无意的冒犯别人,这样的男孩往往最不受欢迎。
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个双向的过程,要获取,必须付出。被溺爱的男孩已经习惯了单向的索取,他会认为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男孩不知道需要付出,更不知道该付出什么,如何付出,他不可能有什么好的人际关系。
被溺爱的男孩,人际交往的范围往往很小,局限于父母与家庭,缺乏与人交流的体验,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差。一旦在与别人交往中遇到挫折,他们就会很自然的退缩回父母的怀抱,形成恶性循环:越缺乏交往的能力,就越不愿意与人交往,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越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八、男孩危机,还是流行文化危机
(一)选秀风行导致性别混乱
2004年,《超级女声》横空出世,吸引无数眼球,开创了内地选秀的先河。
2007年,《快乐男生》粉墨登场,进一步炒火了选秀之风。众电视台一哄而上,争食选秀这块大商业蛋糕,连一向“高高在上”的央视也利用《梦想中国》这个平台打开了“海选”的大门。除此之外,上海的东方卫视,不仅推出动感十足的《我型我秀》,还趁热打铁推出了第一个面向全国的男性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
中国大地,选秀之风,此起彼伏,它充斥着校园,充斥着老百姓饭桌的谈资,也充斥了儿童青少年的头脑。
选秀选出了什么?
我们先看众“超女”——李宇春、周笔畅、厉娜,一个比一个不“淑女”,一个比一个阳刚,典型的女生男相,她们拒绝长发,拒绝裙子……
我们再看看“好男儿”——向鼎、马天宇等等,明明是“男儿郎”,却清秀娇弱,温柔多情,《加油好男儿》里不少选手,都擅长“哭”术——“男儿有泪就轻弹,哪管未到伤心处”。那些“快男”的参赛选手,几个没穿过裙装?几个不嗲声嗲气台湾腔?又有几个没化过彩妆?
我们感觉到:女人越来越刚,男人越来越柔;女的超级无敌,男的快乐就好!难道这是个超女软男泛滥的时代!
选秀的背后,其实是一股中性化风潮。这种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的现象,现在美其名曰“中性化”,并已演变为一种文化思潮,有愈演愈烈之势。选秀文化的流行,阴盛阳衰的出现,正是这种文化思潮的体现。
选秀文化盛行,阴盛阳衰,导致性别混乱:
——童话大王郑渊洁:“‘超女’男性化,‘超男’女性化,我们距离无性繁殖不远了。愚预言,由清一色女性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的‘好男儿’,无需做变性手术,即可直接跨界。”
——“80后”作家韩寒:“‘超女’选出来一个‘男’的,‘好男儿’选出来一个‘女’的。”
——一位重点学校中学的校长发出这样无奈的感叹:“男生说话细生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生装扮中性,言行粗犷泼辣……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这样的情况在中学校园里已经不是少数现象。”
——网络上有人这样调侃:“我们发现街上分不清楚性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长头发的男孩子若不是有喉结真以为他是女的,平头的姑娘若不是胸前驼峰还不知道她是女的。”
心理咨询人员观察到:走进咨询室里咨询性困惑的男孩多了,对自己性取向感到混乱的人多了。
越来越多的父母:对自己男孩的性取向感到感到担心。
选秀文化,可谓是商业社会和媒体制造出来的怪胎,此风长行,后果将很严重。
选秀文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某种形式的性别混乱:男孩越来越“娘娘腔”,男孩越来越缺乏阳刚,排骨男越来越多,肌肉男越来越少。在性别形成过程中,模仿是一个重要途径,在缺乏正确榜样的情况下,许多男孩直接把这些所谓“好男儿”作为模仿的榜样,直接复制他们的外部特征,因而阳刚不再,阴柔有余。
我们一定要警醒:对男孩来讲,所谓的中性化,更多的是男孩女性化,其危害甚深甚广。
(二)对双性化理论的误读
为什么选秀文化会盛行?为什么中性潮会流行?在某种程度上,这跟人们对一个当前影响甚广的理论——双性化理论的误读有关。
在性别教育领域,双性化理论可谓炙手可热,许多人纷纷撰文,不分清红皂白,认为这个来自异域美国的舶来品可以帮助我们的性别教育。从双性化理论的起源来看,它本来是一个与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歧视)作斗争的理论。根据本姆的双性化理论,一个人的性别倾向可以分为四种: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中性化。双性化理论认为双性化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性别模式,它集合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优点,双性化个体在各种条件下比性别典型者(男性化、女性化)做得更好,在心理健康、自尊、自我评价、受同伴欢迎、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单性化者。本姆认为:“中性化”可以说是“无性化”,是社会性别最不突出的一类群体,它没有显著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因此,本来是个很好的理念——男女相互学习,有助于男女两性摆脱传统文化对性别的束缚,但到了中国,“双性化”却被许多人误读为“中性化”,被扭曲了,被学过头了,走火入魔,结出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恶果。在此误导之下,男孩变得越来越阴柔、越来越“娘娘腔”,而阳刚则日渐远离。女孩变得越来越刚强,越来越“假小子”了,女性特有的温柔也越来越稀少了。
这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邯郸学步的故事:许多男孩就像那个学步的邯郸人,女性的阴柔之风学到了,而自己看家的本钱——男孩的阳刚之气却丢失了。
舍本逐末,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啊!
(三)“性别哲学”有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误读双性化理论?为什么有些性别理论能如此轻易就深入人心。如果我们深挖一下,就会发现,是“性别哲学”出了问题。
如果把“哲学”看成为一种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我们的性别哲学出了问题。正是性别哲学出了问题,一些所谓性别理论才大行其道,才开始不断泛滥,才使得选秀文化肆无忌惮,有机可乘。
建国以后,我们的性别哲学是:“男女都一样”,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建国以来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口号看出来——“妇女能顶半边天”和“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看出来。
正是在这样的口号下,社会上“铁姑娘”盛行,她们跟男性同样的着装,干同样的工作,性别在她们身上好像已不复存在。女性像男性一样,大规模进入各行各业。过去没有女工或女工极少的冶炼、机械、化学、基建、交通运输等行业,现在都有大批妇女参加,不断冒出第一个“三八女子测量队”、第一个女炼钢炉长,建筑工程中首次出现女瓦工、女拖拉机手等。
“妇女能顶半边天”和“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口号不但是当时的性别认识,而且,它已深入人心。直到今天,当我们谈起性别时,我们仍然可以不假思考地脱口而出这样的说法。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男童子军、女童子军,在日本有男孩节、女孩节,但在中国,我们几乎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即使是体育课,许多学校也没有考虑到男女不同的体质特点,男女一起上体育课(现在,有一些地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如北京市从2008年起在初中实行体育分性别上课)。在“男女平等”的大旗下,我们的学校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男孩和女孩。其实这种“男女平等”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给男孩和女孩选择的自由,并在法律上保障这种自由。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等人认为,以政治学意义的平等观念取代了教育学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男女生之间的界限变得比较模糊,加之其它因素,最终造成了对男生发展权利的部分剥夺和发展机会方面的不平等。
正是由于人为忽视了自然的性别差异,所以,我们往往关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权,而无意之中忽视了男孩,男孩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其危机不断恶化而不为人所关注。
我们现行的性别哲学背后可能隐藏着这样一种认识,即性别是可以人为塑造的。实践表明,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这违背了性别形成的规律。性别形成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对性别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要以尊重遗传为前提。实际上,性别是人类的第一类别。性别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消灭它,我们只能接受它,正视它的影响。
九、 接受现实:更脆弱的男孩
男孩就像玻璃或瓷器,看起来很坚硬,实际上却是易碎品。对整个生命过程进行研究的神经生物学家杰伊?贝尔斯基认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性比女性更脆弱”。
(一)更脆弱的生命
男孩的生命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坚强,反而更脆弱。男孩的生命脆弱性贯穿于男孩的整个生命历程,甚至在出生之前,男孩就显示出生理上的脆弱性。
胎儿期
在母亲怀孕期间,男性胎儿夭折的可能性更大。怀孕之初,男女性别之比为120:100,到分娩时,男女比例已下降为110:100,因为有更多的男孩胎儿在怀孕期间夭折。
医学研究也表明,流产和胎死腹中的男婴大约是女婴的4倍。在母亲怀孕期间,男性胎儿还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从而引发各种出生缺陷,如大脑瘫痪、脑发育不全、肢体发育不全等。
分娩时
母亲分娩时,男孩所面临的风险比女孩大得多,男婴早产和死亡的概率要比女孩高得多,出生之后夭折的男婴比女婴多。爱尔兰的调查发现,76.5%生男孩的产妇会遭遇生产困难,而生女孩的产妇这一比例为71.2%。男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药物的可能性更高,男婴剖腹产的比例比女婴高两个百分点。
生男孩比生女孩更加痛苦,第一次生产的母亲生儿子比生女儿要多花约一个半小时。由于男婴比女婴平均重约5%,而且男性胎儿的头部更大,导致男婴出生过程更长,更有可能使用药物和机械助产,从而增加男婴患上出生并发症或遭受外伤的可能性,而这又可能使婴儿在刚出生的几天内更加容易烦躁,不易入睡。
出生以后
出生以后,男孩依旧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芬兰政府曾花费9年时间对1987年出生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有20%以上的男孩在阿普加新生儿测评(指在出生后5分钟所作的对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肌肉弹性、刺激反应及皮肤弹性的一种健康标准评估)中的得分较低。在出生7年后,男孩的死亡率比女孩高22%,哮喘病发生率高64%,智力缺陷发生率高43%,患有发育迟缓的可能性是女孩的2~3倍。
男婴出生后的发育速度也比女婴要慢得多。一般来说,一名刚出生女婴的身体机能和一名出生6个星期的男婴不相上下。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专家塞巴斯蒂安?克雷默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发育过程中,男孩出现发育失调症状的几率要比女孩高3~4倍,发育中的男孩或者显得过度活跃,或者受到自闭症的困扰。许多男孩在发育过程中还会出现协调能力差的现象,从而导致意外事故更多地发生在男孩身上。
男孩的非正常死亡率也高于女孩。对北京市中小学非正常死亡事故的分析表明:不管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男孩意外事故死亡的比例都高于女孩。1990~1999年间,男孩因意外事故死亡的人数为102,女孩为45,男孩所占比例高达69%。
即使成年,依然脆弱
成年以后,看起来男性比女性要强壮许多,但在生理上仍比女性更脆弱。男性在大多数疾病上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如男性胃病的发病率比女性平均高出6.2倍,男性死于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倍,男性患心肌梗塞入院治疗的比例是女性的7~10倍。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男人是女人的4倍。男性的寿命更是远远落后于女性,相差三四岁,全世界都如此。
教养男孩,我们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从生命之初到生命的终结,男性都比女性更加脆弱。在成长过程中,男孩比女孩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也可能比女孩更难抚养和教育,各方面更容易出现偏差。正因为如此,男孩像女孩一样,需要父母的关心爱护。
生理脆弱,原因何在?
对于男孩生理脆弱的原因,一种理论认为男孩的大脑在出生前、分娩时和出生后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在出生时男孩的神经系统比女孩成熟得更慢,而神经系统越不成熟就越脆弱。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男孩更容易紧张。在一个相关实验中,当研究人员把婴儿放到一个有轻微、但持续时间较长的压力环境中时,他们发现男孩的皮质醇水平迅速上升,而女孩的皮质醇水平仍然不变。升高的皮质醇水平可以抑制免疫功能和生长激素的分泌。
还有研究者认为,睾丸激素会降低免疫功能,使男性更加脆弱。
男性的自动免疫系统功能要比女性差得多。女性身体生来就自然具有与外来生理组织交换的能力,比如怀孕时接受男性精子的能力。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身体更有能力应付细菌和病毒。
除了上述几种解释之外,男孩更脆弱的最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男孩的性染色体与女孩的性染色体不一样。我们知道,男孩的性染色体是XY,女孩的性染色体为XX。一些遗传学家认为,正是这条形单影只的Y染色体使男孩处于脆弱的境地,因为它不能像女性XX染色体那样通过与“同伴”染色体相互交换基因而维持自身的稳定存在。
现代遗传学表明:男孩的Y染色体本身比女性的X染色体更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基因变异。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塞克斯认为,男性染色体发生病变的可能性是女性染色体细胞的10~15倍。
(二)更脆弱的情感
很多研究告诉我们:
男孩的情感更加脆弱;
压力让男婴感到更不安;
父母离婚对男孩的情感伤害更大。
为什么男孩比女孩感情更脆弱?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男孩负责自我控制的大脑区域(尤其是大脑额叶)发育较女孩更为缓慢。男孩的自制力较差,因此,他们对正面或负面的事件反应更为强烈。
缺乏情感表达的技巧也是男孩情感脆弱的重要原因。男孩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情绪,男孩更不愿意,也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消极情感。即使男孩长大成男人以后依然如此,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当配偶死后,女人比男人恢复得快,这是因为女人比较善于处理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一旦遭到丧偶这类打击时,往往用眼泪洗刷自己的痛苦和委屈,让心态渐趋平静和放松。而男人却把痛苦和委屈埋在心底,靠时光冲淡,对身心的磨砺时间较长,这种做法有损健康。
缺少关爱也可能导致情感脆弱。哈佛大学的实验表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男孩似乎面临着更多的情绪情感困扰,更加难以控制情绪,他们更需要父母特别的关爱。但是,现实情况却与此相反,男孩的情绪问题、情感需求往往被父母所忽视。
十、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
(一)三种年龄,两种落后
科学地讲,每个人都有三种年龄:历法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历法年龄是指一个人从母体降生开始,按年月累计的年龄,它反映了一个人出生后的时间长度。生理年龄是指人的生理实际成熟或衰老的程度。心理年龄是指人的心理实际成熟或衰老的程度。
在这三种年龄中,历法年龄,我们最常使用,它由出生日期决定,对男孩和女孩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性别差异。在其它两种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上,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男孩都落后于女孩。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才能赶上女孩,与女孩并驾齐驱。
历法年龄,表面上最客观,又因为最容易使用,所以我们一般习惯使用它作为入学和接受各种水平教育的依据,但这样做一点也不科学,只是图方便而已。从科学的角度,我们应该按照一个孩子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来进行教育。当然,这样做更费事、更困难、更难以把握。
了解这一点,对男孩的养育非常重要。因为虽然男孩在生理和心理上落后于女孩,但在绝大多数时候,父母、学校和社会用同样的标准评价所有男孩和女孩,这其实对男孩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我们发现,许多男孩,只是由于暂时发育落后而影响学业成绩,就被打入差生的行列,被强行扣上学业失败的帽子。这样做,对晚熟的男孩极为不公平!这样做的恶果,就是许多男孩在小小的年纪,就对学业失去了信心,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这种打击会影响男孩的一生。
如果父母和教育者能把男孩的暂时落后看作是正常现象,那么男孩将来一定能赶得上女孩。
(二)生理落后的男孩
有一次,跟一个幼儿园老师聊天,当我(李文道)谈到男孩的精细动作和神经系统发育落后于女孩,因此幼儿园男孩写字要差一些时,她有点将信将疑。第二天晚上,我接到她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很兴奋地告诉我:
“李博士,你说得没错,男孩写的字就是比女孩差一些。”
她接着说:
“为了防止先入为主,我先不看姓名,把写字好的和写字差的分成两份,最后一看姓名,跟你说得差不多,写字差的,男生占十之八九。”
幼儿园的男孩为什么写字差,原因很简单:男孩的生理发育总体落后于女孩,男孩的运动平衡性与准确性要落后于男孩,但许多教师和父母并不了解这一点。
身体与动作落后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写过这样一段话:“这一阶段(8至13岁)女孩比男孩早熟,如今在学校里,女孩是强势,无论体力、学习能力还是社交能力,女孩都比男孩强,打起架来男孩也占不到上风”。
其实早在出生以前,女孩在生理上就比男孩更成熟。在母亲怀孕中期,女孩的骨骼发育比男孩提前3周。出生时,女孩的骨骼比男孩提前4~6周,而且,这一差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拉长,到了青春期以前,女孩的骨骼发育比男孩早2年之多。
2000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专家塞巴斯蒂安?克雷默在《英国医学周刊》上撰文指出:男婴出生后的发育速度比女婴要慢得多。一般来说,一名刚出生的女婴的身体机能和一名出生6个星期的男婴不相上下。
在动作发展上,男孩落后于女孩。在7个月大的时候,女孩在使用勺子、用笔画线条等精细运动技能上走在男孩前面,这种差异要持续许多年。在小学阶段,通常女孩写的字更漂亮,女孩动作的灵巧性比男孩强得多。在动作发展上,呈现年龄越小,差距越大的特点。
在身体发育上,男孩也落后于女孩。女孩达到成年身高的一半、进入青春期及停止发育的时间都比男孩早。以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为例,女孩一般11岁左右进入青春期,身高迅速增加,而男孩大约13岁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普遍比男孩早两年。了解这一点以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小学五六年级,人高马大的往往都是女孩。有数据显示,美国女孩一般到16岁时身高的增长已经完成,但男孩一直要到17.5岁身高增长才基本结束。
大脑和神经系统落后
男孩动作发展落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控制动作发展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落后于女孩。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出生时,男孩的大脑不如女孩成熟,所以早产的男孩存活率远远低于女孩。美国西北大学的认知科学家Burman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也发现,与女孩相比,男孩的大脑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走向成熟。
学会上厕所是幼儿大脑成熟的标志之一。研究表明,30%的女孩和只有15%的男孩在两岁半时学会上厕所。在3岁时,70%的女孩和只有稍微超过一半的男孩学会上厕所。
女孩的神经系统整体比男孩成熟得早一些,所以受神经系统支配的手眼协调动作更灵活,更准确,平衡性也更好,在男孩写字歪歪扭扭的时候,女孩早就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字。所以,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只根据书写的工整情况,我们基本就可以判断哪份作业是男孩,哪份是女孩的。
(三)心理落后的男孩
英国学者Geoff Harman对男孩的心理落后提供了量化结论: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
在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还列举了这样一些男孩心理落后的表现:
在出生四天后,女孩的眼睛与成年人交流的时间是男孩的两倍。男孩和女孩的连接化学反应和视觉皮层在出生四天后便已经不同。
在出生四个月后,与女孩相比,男孩较少能够区分出熟人和陌生人。通常男婴更喜欢在白天花时间注视空间移动物体,如吊在天花板上的风铃。与此相反,女婴更可能将目光立即转向看护人。
与男婴相比,女婴更为关注看护人的话语。女性大脑中的语言中心发育速度快于男婴。
男孩在心理上落后于女孩有多方面的表现,尤其以自制力和言语两个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
自制力落后
为什么男孩上课容易违反纪律?为什么老师说了好多遍男孩好像充耳不闻?大多时候,男孩并非有意跟老师做对,只不过他更难管住自己,因为他缺乏足够的自制力。
男孩大脑中控制冲动的区域——大脑额叶发育得更缓慢,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小男孩比小女孩更淘气。到了幼儿园或小学,男孩难以像女孩那样安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话,他们上课时小动作更多,更容易违反纪律。
性别差异领域的著名专家埃莉诺?麦科比曾作过统计,在医生候诊室里,有远远多于女孩的男孩伸手触摸父母告诫不要动的东西,父亲对男孩说“不”和“住手”的比率是女孩的两倍。由于自制力差,男孩在生活中表现得也比女孩更冲动,对危险因素注意不够,意外伤害发生的比率也远远高于女孩。由于自制力差,男孩在课堂上往往难以长时间坐着听老师讲枯燥的内容,他们更容易分心,更容易做小动作,因而更容易违反纪律而遭到批评或惩罚。
言语落后
我们印象中,俐牙利齿的女孩多,笨嘴拙舌的男孩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孩大脑额叶与颞叶中的布洛卡区和韦尔尼克区——大脑中主要的语言中枢,比男孩发育得更早,因此,女孩获得语言、发展言语技能的年龄较男孩更早,女孩通常比男孩更早开始说话。有研究表明,10个月大的女孩有半数能说出3个单词,而10个月大的男孩有半数只能说出1个单词。到16个月大时,半数的女孩可以说56个单词,而半数的男孩只能说出28个单词。除了语词数量上的优势以外,女孩在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上也优于男孩。
当然,大脑发育更早并不是女孩善于运用语言的惟一原因,父母和其他照顾者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照料婴儿的过程中,父母通常更多地与女儿说话,也更可能以自己没有察觉的微妙方式鼓励女孩更多地说话。
十一、学会欣赏:不一样的男孩
(一)与女孩不一样的男孩生理
在生理方面,男孩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性激素方面,男孩体内含有比女孩高十多倍的雄性激素,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大脑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雄性激素和大脑造就了男孩,使得男孩不同于女孩。
雄性激素就像男孩的动力推进系统,它使男孩表现出更高的活力,更愿意寻求刺激,更爱冒险。
与女孩不一样的激素水平
性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化学物质,主要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两大类。性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却极其巨大。当然,我们要明白一点:在男孩和女孩体内,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其实都存在,只不过因性别不同而含量不同,在青春期以后,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是女孩的15倍,而女孩体内的雌性激素是男孩的8~10倍。
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男孩的成熟,雄性激素在男孩的发育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两个阶段,雄性激素的作用最为明显:一是孕期第6、7周,二是青春期前后。
胎儿期:雄性激素第一高峰期
科学家们发现,从第六周到第十六周,胎儿经历了一次生命巨变,从无性别的胎儿变成了有性别的胎儿。
在怀孕的最初几周,男性和女性胚胎在外形上看起来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胚胎的性生殖腺是中性的,唯一不同的是男孩有一对XY染色体,女孩有一对XX染色体。在怀孕第6周时,男性染色体发出信号,男性胚胎开始生成大量的雄性激素,使男性胎儿浸泡在大量雄性激素之中,从而促使男性生殖腺开始发育,胎儿开始具有越来越多的男性持征——睾丸和阴茎开始发育,小小的胚胎初次呈现出性别迹象。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女性胚胎没有接到类似的指令,直到怀孕第12周仍处于中性状态,等待来自染色体的信号。如果这个信号不来,性生殖腺就自动发育成卵巢,因此,在生理学上,女性又被称作为“默认的性别”。
青春期:雄性激素第二高峰期
青春期是男孩雄性激素分泌的第二个高峰期。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谷以后,在11~13岁左右青春期开始之初,男孩的雄性激素又有了迅猛的上升,促使男孩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急剧变化,胡须开始出现,体毛变得浓密,嗓音变得沙哑,性器官逐渐成熟,性意识逐渐觉醒,开始遗精,并在生理上最终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雄性激素对男孩成长中的身体和心灵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当男孩步入青春期后,父母会发现儿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原来活泼开朗的少年变得时而郁郁寡欢时而脾气暴躁,让人捉摸不定,就像家里有一颗定时炸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即是雄性激素的大量增加。如果我们(特别是父母和教师)能够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那么就会知道最明智的做法:耐心等待他们渡过这一关头,慢慢平静下来,而不是火上浇油,与青春期的孩子对着干。
雄性激素的作用
雄性激素分泌与男性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雄性激素使男人精力更为旺盛,也使得他们更富有攻击性。这方面的证据非常多:人们阉割雄性动物使其更加驯服;在古代宫廷,男仆被去势阉割成太监,显著地降低了他们对女性的兴趣和欲望,也使他们的暴力行为大大减少。
在激素分泌与人的攻击性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研究者在年轻男性身上发现攻击与敌意与睾丸酮(男性体内主要的雄性激素)的浓度有正相关。同样,对囚犯所作的研究发现,在最具攻击性的那一组犯人体内有最高浓度的睾丸酮。
对男孩来说,雄性激素的作用同样如此。前面已经说过,青春期男孩变得富有攻击性,这与他们体内高水平的雄性激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会观察到,男孩更爱冒险,更喜欢竞争,更爱挑战、争吵,更爱跑动,而不愿意安安静静地坐着,这些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的大量分泌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男孩子的特点,如果父母能够试着去理解它、欣赏它,那么也许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引导它、修正它。
与女孩不一样的大脑——大脑有性别
曾对爱因斯坦的大脑做过深入研究的神经系统专家桑德拉?怀特森就认为,人脑是个具有性别特征的器官。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男孩和女孩体内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相对水平不同,男孩体内更高含量的雄性激素导致男孩的大脑向男性化发展,最终使得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在结构、功能以及发展轨迹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不一样的大脑结构
人类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通常一个主要负责语言和推理,另一个主要负责运动、情感以及空间关系。联系两个半球的是一组神经纤维,被称作胼胝体。胼胝体虽然不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唯一联系,但却是最重要的联系,它起着沟通和协调两侧大脑半球的作用。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胼胝体在形状、大小以及大脑偏侧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研究发现:女性的胼胝体多于男性,女性两半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早在1982年,美国科学家就在《科学》上撰文指出,大脑胼胝体尾部存在着男女差别,女性胼胝体尾部呈球状,男性胼胝体尾部大致呈圆柱形。科学家们曾用扫描手段研究过146名健康成人的大脑,发现男女两性在胼胝体形状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女性胼胝体后1/5的部位多呈球形,而男性的多呈管状。
男性大脑更加单侧化,而女性大脑是双侧化,两半球发展较为均衡。一项使用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表明,男性的左颞叶要比右颞叶大38%,而女性的颞叶没有发现这种不对称。在听觉联合皮层特定区域里,单位体积中的神经细胞的数量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单位体积内的神经细胞数量要比男性多11%,因此,在大脑的这一区域中,女性大脑神经细胞的密度要明显高于男性。
不一样的大脑内容物
男女在大脑的内容物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大脑组织主要由灰质和白质组成,当然还有必不可缺的水分。灰质由神经细胞组成,而白质主要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男女大脑在灰质、白质和水分成份方面都存在差异。
男性大脑的含水量更大,充满着更多的液体,这些液体对男性至关重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脑行为实验室的鲁本?古尔博士解释说:“可别小瞧这些液体,它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因为男性脑袋更经常地受到撞击。”如果没有这些液体的存在,因为男性好动,活动量更大,男性的大脑受到意外伤害的危险就会提高很多。
女性的大脑比男性要多出15%的灰色物质,这些物质主管人类的思维,这就说明为什么女性天生就具有强大的语言优势;而男性的大脑含有更多的白色物质,这些物质主要负责脑细胞之间的联络以及神经冲动在大脑和四肢及躯体之间的传递,所以男性生来就具有强大的空间感知能力。
不一样的大脑,对男孩意味着什么?
当从事某些工作时,女性往往同时使用大脑的两侧,而男性往往一次只使用一侧。男孩往往对某些活动产生抵触情绪,比如拼词测验和字谜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他们只用一侧脑半球思考,女孩却可以用两侧脑半球同时思考。
大脑两半球之间更紧密的联系给女性带来了一些优势,同样经历中风,与男性相比,女性恢复得更快,恢复得也更彻底。当女性的大脑一个半球受到损伤时,另外一个半球往往能够发挥替代作用,而男性通常没有这么幸运。
男孩和女孩大脑的差异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女孩语言能力更佳,而男孩数学能力更强。这是因为女孩的语言中枢比较均衡地分布在大脑左右两个半球,而且女孩更擅长那些需要两个大脑半球共同参与的活动;而数学能力基本上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所以男孩通常更擅长数学。此外,发达的大脑右半球,使男孩操作各种机械时更为得心应手,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强。
(二)与女孩不一样的心理
男孩和女孩之间存在诸多心理差异。性别差异研究权威埃莉诺?麦科比和卡罗尔?杰克林曾经对1500项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男性与女性在言语能力、视觉/空间能力、数学能力和攻击性方面存在微小但可信的性别差异。
在这些差异当中,有些是男孩的优势,有些是男孩的劣势,而有些则是男孩不同于女孩的特点,既非优势,也非劣势。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有些特点,既可以看作优势,也可以看作为劣势,如男孩更喜欢冒险,更喜欢竞争,男孩更加活泼好动等等。
男孩的劣势
不可否认,与女孩相比,男孩在发展的脆弱性、言语能力以及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处于劣势。
发展的脆弱性
从受精卵开始,男孩就比女孩更加脆弱,对各种危险以及疾病的不良影响更为敏感,表现得更加脆弱,更加容易受到伤害。男孩在发展过程中也比女孩更容易出现各类发展问题,如阅读障碍、言语缺陷、多动、情绪障碍和智力落后等等。对此,我们在前面已作过详细论述。
言语能力
女生的语言能力优于男生,女孩获得语言、发展言语技能的年龄较男孩早,女孩的言语流畅性也胜于男孩。在整个童年期和青少年期,女孩在阅读理解测验上也比男孩有微小但持续的优势。这种差异从学前期就开始显现,到11岁开始差距拉大,并持续到整个学生时代。女性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有优势,对一些修辞的运用驾轻就熟。甚至在那些需要言语策略或类似言语策略的数学测验上,女性的得分也高于男性。
著名的人类学家玛克丽特?米德的跨文化研究指出:几乎在所有文化背景下,女孩的语言能力都比男孩要强。
情感表达与敏感性
女孩比男孩更善于表达情感。2岁的女孩即比2岁的男孩更多地使用与情绪有关的词语,学前儿童中,女孩使用“爱”这个词的频率是男孩的6倍,使用“伤心”的频率是男孩的2倍,使用“疯狂”的频率与男孩相同,与儿子相比,父母与女儿更多地谈论情绪以及与情绪有关的事件。
研究人员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给一组由幼儿园儿童和二年级小学生组成的被试小组播放一段录有婴儿哭声的录音片段,并监测他们的生理和行为反应。研究人员想借此了解这些儿童会如何反应,他们是试图关掉录音机以摆脱这种恼人的声音,还是根据成人示范,通过录音机与婴儿讲话来安抚这个婴儿。研究结果表明,女孩对婴儿哭声的反应更积极,更少表现出烦恼,她们会尽力安抚哭泣的婴儿,而较少关掉录音机。男孩表现则大不相同,更多男孩的心电图显示他们对婴儿哭声感觉十分压抑,他们的反应是很快上前关掉录音机来摆脱哭声。
男孩的优势
男孩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他的视觉/空间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学能力等方面。
视觉/空间能力
男孩具有更高的方向感,男孩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更容易一些,这都有赖于男孩更好的视觉/空间能力。所谓视觉/空间能力,即根据图片信息进行推理,或在心理上操作图片信息的能力。男孩在视觉/空间能力测验上的表现优于女孩。在4岁时,男孩就表现出这种优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持续增长,贯穿生命全程。
心理学家曾设计实验来考察3~11岁男女儿童在空间能力发展上的差异。当被问到:一杯水由垂直竖立状态倾斜50度,杯中的水平面看起来是什么样时,男孩成绩显著好于女孩。
数学能力
研究表明,在青春期以前,男孩和女孩的数学能力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从青春期开始,男孩在大多数数学能力上占有优势。相对于女孩,男孩在算术推理测验上表现出微小但持续的优势;男孩掌握着更多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因而能够在复杂的几何问题上比女孩有更好的成绩。男性在数学问题上的优势在高中阶段最为显著,有更多的男性在数学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
研究也同时指出,男孩的数学优势并非全面优势,在计算技能上,女孩的表现就优于男孩。
(三)不同于女孩的独特男孩心理
下面一些是男孩不同于女孩的特点,因为它们有时候是男孩的优势,有时候又变成男孩的劣势。
更好动、活动性水平更高
早在胎儿时期,男孩的身体活动就比女孩活跃;在整个童年期,男孩都一直保持着比女孩更高的活动水平。
男孩的活动半径更大,男孩需要借此消耗更多的体力和精力。男孩喜欢积木、汽车和飞机,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是男性特有的,而是因为在玩这些玩具时,需要更大的活动半径,活动的范围也大了许多。女孩子也不是都喜欢女性化的玩具,她们喜欢的是能够进行交流和有助于增进群体亲密关系的玩具。
更高的攻击性
从2岁时开始,男孩的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就都多于女孩;在青少年时期,男孩卷入反社会行为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是女孩的10倍。下面这几个实验中都说明男孩具有更高的攻击性。
第一个研究是拍摄孩子们看电视时的反应。结果发现暴力镜头一出现,男孩子的眼睛就会为之一亮,脸上发光,他们对暴力情节也比女孩子记得多、记得牢。
第二个研究是探讨在假设的冲突情境下男孩和女孩会如何反应。结果发现69%的男孩选择了打架或对骂,同样比例的女孩选择离开是非之地,或用非攻击性方法来应付这种场面。
更叛逆、更不顺从
从学前期开始,男孩就表现出更多的反抗行为,而女孩对于父母、教师和其他权威者的要求,比男孩更为顺从。当希望他人顺从自己时,女孩一般会采用机智、礼貌的建议。男孩们虽然能够与他人友好合作,却比女孩更多地借助于命令或控制性的策略。
美国研究人员曾调查了20个由学生策划的未遂校园枪击案的案例。其中有18个案例都是知悉此事的女孩提前报告了校方或其他成年人。对此,这项研究的发起人詹姆士?麦克基总结说:男孩首先忠诚于其他男孩,女孩则从成人的视角看形势。
更喜欢竞争
只要超过两个男孩在一起,他们就会免不了相互竞争,竞争是男孩或男性的本性之一。在一个男孩团体里面,每一个男孩都会尝试取得优势地位。男孩子总是为了某些东西而竞争,有些时候,只是一件小玩意,有些时候,是为了团体中的地位或者权利。
有研究者指出了男性喜欢竞争的原因:男性喜欢构筑等级,女性喜欢编织网络。塔南认为,女性往往把人际关系看成一个网络,形形色色的人通过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以及情感关系相互编织成一个大的社会关系网络。男性则始终用等级的眼光看待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与其他男人的关系。他们总是急于知道,在等级关系中,谁位于最顶端。女性倾向于寻找与他人一致的地方,与他人是否拥有共同的基础,而男性则倾向于竞争,和别人一争高下。
更喜欢冒险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表彰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的突破性成就。高锟自小就是爱冒险的小科学迷,被父母视他“顽皮仔”。高锟在上海读小学六年级时,就做了第一个化学实验,制作一个用来赶吓猫狗的泥球炸弹。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男孩在陌生情境中就表现得比女孩更加大胆,更愿意探索未知的世界,对新鲜事物更加好奇,而女孩在陌生情境中显得更为恐惧和胆怯,她们比男孩更为谨慎和犹豫,冒险活动也远远少于男孩。
加拿大心理学家巴巴拉?莫伦基罗的研究指出,男孩和女孩对于危险行为有不同的看法,在面临潜在的危险时,女性往往会认真考虑自己会不会受伤,从而不会冒然向前,而男孩子经常低估危险,甚至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即使意识到有一定风险,他们也会选择去尝试。
利希特?彼得森的研究发现,女孩比男孩要胆怯得多,她们在骑车时刹车动作做得更早一些。男孩从错误中学习的速度也要慢一些,往往以为自己受伤是“运气不好”引起的,下次可能会好一些,而且认为留下伤疤是很“酷”的事情。
不同的游戏风格
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就指出不同性别的孩子在玩积木时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别。他发现女孩总喜欢把积木堆成圆形的城堡,而男孩则用它来搭建楼房和火箭。
在社会性游戏中,儿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同性儿童作为游戏的伙伴,男孩更愿意选择男孩,女孩更愿意选择女孩。在学前阶段,男孩更喜欢结成两人以上的群体一起玩,女孩则更喜欢在两个人之间交往。小学阶段,男孩的游戏伙伴群体规模更大,而女孩更喜欢发展两人间的亲密关系。男孩的游戏伙伴之间也更容易发生冲突。
十二、父亲:从男孩到男子汉的引路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布森认为:“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永远不会走上邪路”。
(一)父爱与母爱不同
作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认识到父亲对孩子的独特价值,更认识到父教缺失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影响。作为父亲,我(孙云晓)对父亲的独特价值深有体会,因为父爱与母爱是不同的,再好的母亲都不能替代父亲的作用,就像再好的父亲都不能替代母亲的作用一样。
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父亲支持妻子;
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美特斯?邦威的老板周成建说:“父亲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坚强的人,而母亲对事物的变化感觉很敏锐,美邦(美特斯?邦威,一个服装品牌)能走到今天,这种执着、这种坚持是父亲给予的,而对时尚、市场的敏感性则是母亲给予的。”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强调母爱的力量,强调母爱最崇高,但事实上,父爱的力量同样伟大。就像一只鸟两只翅膀、一个人两条腿一样,母爱和父爱是缺一不可,无法替代的。
(二)父爱的独特价值
众多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发展的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父爱对男孩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
研究证实:父亲较多地参与婴儿的交往,将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认识技能、成就动机和自信心。还有研究指出,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美国耶鲁大学一项连续进行了12年的研究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精力旺盛、善交际、学习成绩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