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副县长王刚降职:小儿急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17:38

 

 

儿童别用氯霉素眼药水

  孩子的眼部组织十分柔嫩,黏膜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非常快,虽然氯霉素眼药水中氯霉素含量很低,但也能被宝宝迅速吸收。另外,再加上孩子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肝脏缺乏分解、破坏氯霉素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也较差,所以幼小的孩子如果长期频繁地使用氯霉素眼药水,可通过局部黏膜迅速吸收并在血液中储积。不仅如此,对过敏体质的婴儿,氯霉素还可能影响其骨髓造血系统,引起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甚至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孩子血中氯霉素浓度过高,会损害心肌组织,引起循环衰竭,导致“灰婴综合征”。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应给儿童使用氯霉素眼药水 

  

小儿休克怎样急救?

  什么是休克?

  

    休克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引起的严重综合症。它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创伤引起的功能紊乱之后,也可发生在大量流血、严重创伤、外科大手术、失水、烧伤、严重感染、过敏性反应以及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之后。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它们的症状基本上是相同的,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器官和组织缺血。病儿脸色苍白、四肢发冷、全身无力、口渴、出冷汗、呼吸急促而浅、小便减少、有时呕吐、精神不振、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如果未及时抢救,病儿就逐渐进入意识不清的状态而死亡。

  

    小儿休克怎样急救?

    让患儿平卧,解开衣服、领扣、裤腰带。患儿周围空气要保持流通,环境安静。脸色苍白者,卧时应把头放低,保暖,服一些温糖开水或盐水。可针刺或用手指甲压嘴唇正中穴(人中穴)使之苏醒,必须刻不容缓地将患儿送到医院急救。 

 

异物进入宝宝眼睛怎么处理?

  眼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它却又娇嫩、敏感,哪怕进入细微如丝的异物,会感觉万般痛苦。如果小孩碰上了这种情况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去揉,可是眼球的角膜很嫩,也非常敏感,用手反复搓揉,异物不仅不容易出来,反而会使异物反复摩擦眼球导致角膜损伤,情况较轻的患儿会出现角膜、结膜充血感染,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因此,当异物进入孩子的眼睛里时,先阻止他用手揉,然后将孩子的上下眼睑轻轻翻开,并用嘴小心将异物吹出,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理盐水将异物直接冲出来,也可以滴入眼药水,促使异物随药水和眼泪一起流出来。一旦异物出来后,应坚持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以防止继发感染。

 

运动场上的创伤

  每年有20多万孩子由于在运动场受伤而被送时急诊室  他们当中大约75%是由跌倒所致。6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让秋千撞伤头部,而6岁以上的孩子则常常由于跌倒而造成肢体骨折。由于运动场上最常见的创伤是由于跌倒所致,所以运动场的地面就成为运动场上最重要的安全因素之一。地面应由23至30厘米弹性材料混合而成,包括沙子,小砾石和木屑。地面应该定期维护,因为在使用中,将会造成凹凸不平。也可以使用一种橡胶垫,它是专门为运动场设计制作,符合“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标准。家长应该注意检查运动场的地面安全情况,并且留意其设备的制作是否安全合理以及是否保养良好。如果你对公共设施或者学校的运动场安全担心,你就应该告知当地的公园管理部门或者学校。

 

  游乐设施发生的灾祸,一般是由于衣服缠绕或者头部卡住而引起窒息造成的  所以,孩子使用这些设施之前要脱去宽松的衣服,系帽子和夹克衫用的带子也应该拿掉。根据“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的建议,一些服装生产厂商已经自觉地不再给儿童服装上设计带子。

 

  学步儿童正处于一个活路阶段。他们不仅想在运动场上检验自己的能力极限,而且想学习新技巧  。因此,有许多孩子因为缺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运动场上受伤。所以,孩子玩耍的时候必须有成年人监护。有些孩子无所畏惧,酷爱冒险,所以大人必须密切注视他们在游乐设施上的活动。

 

孩子发生意外的急救

  据报载,一个4岁的小孩掉到粥锅被烫伤了,当时的烫伤面积不算太大,约10%,但是由于家长比较慌张,光顾把孩子抱到医院,而没有迅速把粥先洗掉,结果使浅二度烫伤变成深二度烫伤。 

  仅仅因为处理不当,便让本已严重的后果更加严重,孩子承受的是肉体上的伤害,而家长承受的则是心理上的打击。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其实,作为一种生活技能,掌握急救的知识和方法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必要。比较常见的意外事故包括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锐器钝器的损伤、各种烧伤、溺水及触电等等。尽管我们要全力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但如果真的发生了,置身现场的你应该怎样进行急救呢? 

  烫伤被烫伤以后,要尽快脱离热源,然后用凉水冲患处,一般要20分钟左右,或是直到疼痛感明显降低才行。然后包扎,并送往医院。千万不要随意上药。烫伤面积如果过大,要采取口服温水或静滴盐水的方法进行补水,以防脱水后静脉不显难以注射用药。 

  溺水分为淡水溺水和海水溺水两种。淡水溺水时,如果溺水者呼吸已停止,可不考虑控水,先进行心肺复苏,即口对口吹气和心脏按压。如果是海水溺水,一定要先考虑控水,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气管异物这是少年儿童最容易发生的一种意外伤害。根据气道阻塞的不同情况,按照年龄特点予以救治。一周岁以内的孩子,让其骑跨在大人臂上,头朝下,连续扣击两块肩胛骨之间;10岁以内的孩子,让其上腹部趴在大腿上,头朝下,扣击肩胛骨之间;如果已经窒息昏迷,则让病人平躺,用掌跟冲击上腹部,造成人工咳嗽,排出气管异物。 

  触电如果触电,首先要孩子迅速脱离电源,关掉电闸或用干木棍把电线挑开,如果心跳呼吸已经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中毒口服中毒,要喝凉水,并用手指挖舌根,马上催吐。如口服强酸强碱,则应喝鸡蛋清或牛奶。如果是毒气引起的中毒,必须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通畅的地方,并尽快到医院救治。 

  锐器刺伤或摔伤如果出血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静脉出血,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纱布垫压迫局部,然后回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动脉出血非常危险,应马上用止血带和替代物把伤处结扎,并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最好不要在伤口上涂抹药物,尤其是带颜色的药水,如红药水、碘酒等;结扎后要根据具体部位每隔10—20分钟松绑一次,时间太长可能引起败血症。 

  如刀扎进身体或铅笔扎入眼睛,当时不要擅自拔除,也不要上任何药物,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孩子发生意外的急救

  据报载,一个4岁的小孩掉到粥锅被烫伤了,当时的烫伤面积不算太大,约10%,但是由于家长比较慌张,光顾把孩子抱到医院,而没有迅速把粥先洗掉,结果使浅二度烫伤变成深二度烫伤。 

  仅仅因为处理不当,便让本已严重的后果更加严重,孩子承受的是肉体上的伤害,而家长承受的则是心理上的打击。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其实,作为一种生活技能,掌握急救的知识和方法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必要。比较常见的意外事故包括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锐器钝器的损伤、各种烧伤、溺水及触电等等。尽管我们要全力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但如果真的发生了,置身现场的你应该怎样进行急救呢? 

  烫伤被烫伤以后,要尽快脱离热源,然后用凉水冲患处,一般要20分钟左右,或是直到疼痛感明显降低才行。然后包扎,并送往医院。千万不要随意上药。烫伤面积如果过大,要采取口服温水或静滴盐水的方法进行补水,以防脱水后静脉不显难以注射用药。 

  溺水分为淡水溺水和海水溺水两种。淡水溺水时,如果溺水者呼吸已停止,可不考虑控水,先进行心肺复苏,即口对口吹气和心脏按压。如果是海水溺水,一定要先考虑控水,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气管异物这是少年儿童最容易发生的一种意外伤害。根据气道阻塞的不同情况,按照年龄特点予以救治。一周岁以内的孩子,让其骑跨在大人臂上,头朝下,连续扣击两块肩胛骨之间;10岁以内的孩子,让其上腹部趴在大腿上,头朝下,扣击肩胛骨之间;如果已经窒息昏迷,则让病人平躺,用掌跟冲击上腹部,造成人工咳嗽,排出气管异物。 

  触电如果触电,首先要孩子迅速脱离电源,关掉电闸或用干木棍把电线挑开,如果心跳呼吸已经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中毒口服中毒,要喝凉水,并用手指挖舌根,马上催吐。如口服强酸强碱,则应喝鸡蛋清或牛奶。如果是毒气引起的中毒,必须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通畅的地方,并尽快到医院救治。 

  锐器刺伤或摔伤如果出血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静脉出血,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纱布垫压迫局部,然后回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动脉出血非常危险,应马上用止血带和替代物把伤处结扎,并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最好不要在伤口上涂抹药物,尤其是带颜色的药水,如红药水、碘酒等;结扎后要根据具体部位每隔10—20分钟松绑一次,时间太长可能引起败血症。 

  如刀扎进身体或铅笔扎入眼睛,当时不要擅自拔除,也不要上任何药物,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春节常见意外伤害及其防治

  春节是一些意外的高发期,每年这个时候急诊室里都会“人潮汹涌”。春节就要来到了,在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一些我们想到的或想不到的意外也有可能发生。所以,掌握一定的健康急救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鞭炮炸伤热闹更需祥和。放烟花、点鞭炮而造成伤害,是春节期间最应注意的。每年春节都有鞭炮把小孩手炸伤,肌腱损伤的事情发生。

  1.如果炸伤眼睛,不要去揉擦和乱冲洗,最多滴入适量消炎眼药水,并平躺,拨打120或急送有条件的医院。

    2.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等炸伤流血,应迅速用双手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如有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可以撒上止血。如果出血不止又量大,则应用橡皮带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但捆扎带每15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

  手指切伤

    1.如果出血较少且伤势并不严重,可在清洗之后,以创可贴覆于伤口。不主张在伤口上涂抹红药水或止血粉之类的药物,只要保持伤口干净即可。

    2.若伤口大且出血不止,应先止住流血,然后立刻赶往医院。具体止血方法是:伤口处用干净纱布包扎,捏住手指根部两侧并且高举过心脏,因为手指的血管是分布在左右两侧的,采取这种手势能有效止住出血。使用橡皮止血带效果会更加好,但要注意,每隔20 30分钟必须将止血带放松几分钟,否则容易引起手指缺血坏死。

  烫伤

    1.用冷水局部降温10分钟。

    2.用一块干净、潮湿的敷料覆盖。

    3.伤处肿胀时,去掉手表、手镯、戒指等,将敷料轻轻固定包扎,注意不要太紧。然后去有条件的医院再请医生处理。

  烧伤

    1.若烧伤处皮肤尚完整,应尽快局部降温。如将其置于水龙头下冲洗约10分钟。这样会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并减少一步损害。

    2.用一块松软潮湿、最好是消毒的垫子包扎伤处。注意不要太紧。3.若皮肤已被烧坏,用一块干净的垫子覆盖其上以保护伤处,减少感染危险。然后去有条件的医院请医生处理。

  咬伤宠物咬伤,过去少有这种病,现在家庭养宠物的多了,这种病也就多了。主要是狗、猫抓、咬伤。狗或其它动物咬伤有引起狂犬病的危险,如果皮肤已被咬破,要到医院处理。1.用水清洗伤处。2.用干净绷带包扎并送医院。 

 

孩子中毒后如何急救?

  中毒是指毒物进入体内,发生毒性作用,使组织细胞或其功能遭受损伤而引起的病理现象。

 

  根据中毒的时间长短和症状发作的缓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中毒主要包括煤气、药物、酒精、食品等侵袭机体,导致功能状态失调,重则危及生命。急救的步骤包括以下方面:

 

  1、 将患儿撤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物,皮肤污染者用冷水冲洗,禁止使用热水。

  2、 轻度口服毒物中毒者设法促其呕吐,方法是用手指刺激舌根部,促其呕吐。

  3、 腐蚀剂中毒者可灌服牛奶、蛋清或植物油。

  4、 重度口服毒物中毒者,可采取洗胃法。

  5、为了抢救生命,还需吸氧,使用利尿剂,纠正酸中毒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兴奋呼吸中枢以及进行对症治疗。

 

来自儿童医院的急诊报告

  孩子们最容易发生什么样的意外?

   怎样能阻止意外变成灾难?

  来看看急诊室的大夫怎么说…… 

 

  得病并不可怕,而由于错误的认识或做法延误了就诊时间才是最可怕的。很多孩子病情恶化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想当然的做法很可能会把孩子送入危险的境地。这份急诊报告汇总了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发病率最高的6种病症,希望能给妈妈们一些启示。

 

  高热惊厥:症状是高烧39~40℃伴发抽疯

 

  千万不能做的事 

  高热的原因很多,但如果处理得当,不一定会引起惊厥。许多孩子发生惊厥都是家长退烧方法不当造成的。孩子在高烧的时候,有寒颤的反应,感觉到冷。家长就给孩子穿很多的衣服,包裹得很严实,但却阻断了散热的最主要途径—皮肤。出现吃了退烧药,温度不下降反而持续升高的情况,最终导致惊厥。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退烧的时候出很多汗,一味地捂着会导致脱水,加重了抽疯的症状。每次高热惊厥对孩子的脑组织都会造成损害,损害的程度与惊厥时间长短、是否出现呼吸暂停有关。 

 

  预防措施

  * 孩子高烧后,不要给他穿太多的衣服,把他放在恒温的环境下。

  * 出现过惊厥反应或有家族病史的孩子,出现高烧后,应采用温水浴的方法降温。因为温水温度比体温稍高一些,退烧过程中,孩子不会出现寒颤的反应。 

  * 也可以采用温湿敷,用一块温度在40℃~45℃之间的大毛巾放在胸前,凉了以后再用新的更替。使用冰袋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冰袋会使局部毛孔收缩,影响散热的效果:孩子对冰袋的主观感受也不好。 

 

  急救措施 

  * 孩子发生惊厥,止惊最为重要,不要抱着孩子就往医院跑。

  * 可以掐人中、颌骨止惊。

  * 马上把口、鼻、咽里的东西吸出来,防止窒息。

  * 尽快赶往医院。 

 

  中毒

 

  中毒的种类千奇百怪,最主要的还是药物中毒。这些药物一般是大人的药物或是备用药,保存药物要像保存其他重要东西一样,把它锁起来。

 

  千万不能做的事 

  不要试图告诉孩子这些药物不能碰,孩子好奇心特别强,越是不让碰的东西,他越想尝试一下。更不要用可乐瓶装外用药剂,并把瓶子随便放在墙角,孩子并不懂得放在墙角的东西是不能吃的。中毒后,不可自做主张使用截抗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小一点的孩子中毒的原因 有糖衣的药物:颜色鲜艳,孩子像吃糖一样,因为咀嚼功能还不完善,没等糖衣吃完,就咽下去了,根本不知道里面是苦还是涩。

  水剂药物:如硼酸、碘酒、酒精等。

 

  1、家用外用剂:消毒灵、洁厕灵、洗发水等。因为瓶子花花绿绿的很好看。

  用食用的瓶子装药水:例如用可乐瓶、汽水瓶装消毒水或是84消毒液等。孩子曾经喝过可乐、汽水,觉得很好喝,他还没有鉴别能力,不知道辨别瓶里的东西是否能喝。

 

  2、带有颜色的粉剂:例如高锰酸钾,颜色好看,让孩子觉得一定很好吃。 

 

  3、大一点的孩子中毒的原因 室外的植物:夏季,室外很多植物都结了果实,很好看而且大都带有甜味。外出要嘱咐孩子没吃过的东西千万不能碰。例如杨荆花、蓖麻、雨后的蘑菇。

 

  4、食物中毒:食物保存不善,变质,食用后中毒。

 

  水果中毒:例如荔枝中毒,原因是荔枝食用过量,抑制糖代谢,造成第二天低血糖,出现昏迷等症状。还有芒果、桃等水果过敏。

 

  亚硝酸盐(防腐剂)中毒:亚硝酸盐被用于一些熟食保鲜,如果食用过量就会导致中毒。但小商贩会大量地使用它来使食物保持新鲜,所以尽可能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熟食。 

 

  急救措施 

  * 先催吐,可以拿勺把压舌根,让孩子尽可能的多吐。

  * 再给孩子灌生牛奶、生豆浆或生鸡蛋清,这些生蛋白可以中和胃里的有毒物质,减少吸收。 

 

  外伤

  (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少、程度越来越轻)

 

  千万不能做的事 

  盲目地相信孩子的话,孩子说不疼了,就认为没事了。其实最严重的问题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1、扭伤: 不能揉,揉会造成大量出血。应该用冰袋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一定不要轻信孩子的话,即使孩子说不疼,也要到医院确认是否有骨折,以免延误治疗时间。 

 

  2、头部摔伤: 先要确定孩子的神志是否清醒。孩子哭过之后要睡觉,是一种很不好的反应,很可能是神经系统出现抑制造成的。家长一定要到医院做检查,确认颅内是否有出血。 

 

  3、擦伤: 用干净的水(矿泉水、自来水)冲洗,不要随便用药,为了防止渗液,可以用干净的纸巾或是手帕盖住伤口。 

 

  气管异物

 

  容易造成气管堵塞的食物:豆腐、果冻、泡泡糖、血豆腐、坚果(花生、瓜子)。

 

  千万不能做的事 

  很多家长在孩子被食物窒息之后,过于忙乱,只想着赶往医院,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其实很多食物只是卡在喉部,只要抠出来就没事了。正因为耽搁了时间,才使孩子无法救治。 

 

  预防措施 

  * 在孩子玩小球、吃坚果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在旁边,而且不要逗孩子,更不要让孩子大笑或者大哭。

  * 外面卖的糖,买回来家长先尝一尝,确认是不是泡泡糖。不主张给太小的孩子吃泡泡糖、坚果和果冻,因为他们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很容易发生危险。

  * 煮熟的豆腐要捣碎了吃。 

 

  急救措施 

  * 一抠,看食物是不是堵在喉部。

  * 二拍,如果东西进入气管,争取把卡住的东西拍入支气管中,保证呼吸通畅,尽快把孩子送往医院。 

 

  窒息

 

  千万不能做的事 

  * 因为新生儿怕着风,所以在看病途中包裹很严,连面部都捂起来,导致人为的窒息。 

  * 把不能做玩具的东西给孩子玩,例如:塑料袋,孩子套在头上吹气,导致窒息。

  * 认为在水深的地方才有危险,忽略了浅水区的危险性,其实发生溺水窒息一般是在很浅的地方。孩子在水里嬉闹,不慎摔倒,因为不懂得闭气,哭闹后被水呛导致窒息。所以在玩水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嬉戏、打闹,尤其是不可追逐跑跳。 

 

  急救措施 

  孩子溺水后,往往不是因为肺里进水而窒息,而是喉痉挛,导致呼吸停止。可以让孩子趴在大人身上,拍击其背部,做人工呼吸,并尽快送往医院。 

 

  蚊虫叮咬

 

  蚊子、蜜蜂等。叮咬本身不是急症,而叮咬后产生的过敏反应,发烧、休克等,是可以危及生命的。尤其是蜂蜇、毒蛇蜇、蝎子蜇。

 

  千万不能做的事 

 

  用热敷的形式或随便涂抹消毒水,而没意识到过敏的严重性。

 

  急救措施 

  从伤口处往外挤或用嘴往外吸毒水,然后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让血液循环慢下来,减少毒液的扩散。处理后立即送医院。

 

眼睛里进去了沙子怎么办

  ①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会使沙粒损伤眼结膜,同时手上的细菌也容易跑到眼睛里面去,引起结膜炎或角膜炎。

 

    ②大人要把手洗干净,然后轻轻地提起孩子的上、下眼皮,使眼睑离开眼球,减少沙子与眼睑的摩擦,同时反复刺激几次使泪水分泌,以便将沙子冲出。

 

    ③沙粒太大或已经沾在眼睑上时,可将孩子的眼皮翻开,用一干净棉签或手帕折成一角,轻轻蘸出沙粒。然后再点上一、二滴氯霉素眼药水即可。

 

    ④沙粒在眼内存在时间过长,对眼睑造成损伤,引起结膜炎时,应该找医生治疗。

 

    眼内进入异物在什么情况下应请医生处理?

 

    如遇到以下3种情况,应请医生处理,不要自己动手。

 

    找不到异物且小儿眼痛不止。

 

    粘在眼球上的异物。

 

    半小时后,异物仍未取出者(几个小时后就会发生感染)。 

 

怎样防止新生儿发生意外事故?

  1.卧床喂奶母亲睡着了,乳房压住了含着乳头的新生儿的鼻子,闷住了呼吸,最后缺氧死亡。故卧床喂奶,母亲不应睡着。 

 

  2.喂奶后新生儿吐奶,呕吐物吸入气管,可引起咳呛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重者可窒息死亡。所以,新生儿头部应侧睡,并应在奶后抱起轻轻拍背,使其吐出吸入的空气,可减少呕吐。 

 

  3.保暖使用的热水袋。由于疏忽瓶盖未拧紧,热水流出烫伤皮肤。或由于热水袋太烫、太近而烫伤。所以,暖水器中的水温应小于60℃,暖水器外包布。 

 

  4.新生儿跌伤。由于未抱牢、包被松开未抓牢、洗澡时肥皂手很滑未抱牢等原因均可引起小儿跌伤,应引起重视。 

 

  5.灯照烫伤。为了使红臀较快恢复,有时采用大电灯泡或红外线灯照臀部。若灯光太热,照射距离过近,照射停留时间过长,均易引起局部充血、起泡,严重者脱皮,坏死。故照射时要守候在旁,照光不要太近,并要不时地移动光圈。在照射中常用手试照,以免过热。

 

鱼刺卡喉紧急处理

  首先可以吞咽橙皮。鱼刺鲠喉时,可剥取橙皮,块窄一点,含着慢慢咽下,可化解鱼骨。

 

    其次可以用维生素C软化。 细小鱼刺鲠喉,可取维生素C1片,含服,徐徐咽下,数分钟后,鱼刺就会软化消除。

 

    第三可以饮鸭涎水。取活鸭子1只,倒捉鸭脚让其鸣叫,流出口涎, 用干净杯碗接盛,慢慢喝下滋润喉咙,细小鱼刺很快便会溶化。

 

    第四可以饮橄榄核水 用橄榄核磨水服下,可以消除鱼刺。

 

    鱼刺梗在孩子喉中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孩子被鱼刺或其他异物梗在喉中是常有的事。家长通常采取的做法是让孩子大口吞咽饭团或馒头。这对有些小的鱼刺或刺得不深的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因有时吞咽不成功,反而会将异物推至食管内,嵌刺在粘膜上并越刺越深,甚至会损伤食管粘腊或食管及其周围的血管,造成更大的伤害事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发现孩子喉中梗有鱼刺等物,即让孩子停止进食并叫孩子不断用力作“哈、哈”的哈气动作,利用气管里冲出的空气压力,哈出一些刺得表浅的异物,也可在手电筒照射下,在孩子的扁桃体,舌根或咽部寻找异物,必要时用镊子将异物取出,注意动作要轻快,不要伤及周围组织。还可用手指伸向咽喉,使咽喉肌肉收缩、放松,在呕吐中带出异物。家庭中,还可用口含食醋,漱口后吞下醋液的方法消除异物。

 

    如果上述方法皆未能见效,那么说明异物嵌刺部位较深,可带孩子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取出。 平时要指导孩子科学的进食方法,要细嚼慢咽,在食用多刺鱼类时尤应注意。 

 

针头断在了肉里怎么办

  给孩子打针时,对于孩子的哭闹,决不要采取吓唬或不耐烦的态度,否则乱动加剧,肌肉绷紧,就容易使针头断在肉里。

 

    针头折断最容易发生在针头与针尾的连接处;较长的针头有时也可折在中间。当发生了断针时,千万不要紧张,以免使孩子的局部肌肉收缩,使得断针进到更深的地方。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告诉孩子发生了断针,使其安静不乱活动,这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尚留在外面的针头,不使全部埋入肌肉中,然后用镊子或其他适当工具将断针拔出。

 

    如果针头全部进入肌肉,要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针眼两侧的肌肉,不使其再进入深处,起到“固定”作用。在固定情况下,请医生处理。 

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在发生了断针后,用手在局部到处按摸寻找,这不仅无助于取出断针,而且会使断针更加深入,并加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家庭急救九大禁忌

  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可随时也会有各种小的意外情况发生,如何准确判断并在第一时间内实施急救,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一、急性腹痛忌服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应尽快去医院查诊。 

 

  二、腹部受伤内脏脱出后忌立即复位:脱出的内脏须经医生彻底消毒处理后再复位。防止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三、使用止血带结扎忌时间过长:止血带应每隔1小时放松一刻钟,并作好记录,防止因结扎肢体过长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四、昏迷病人忌仰卧:应使其侧卧,防止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更不能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 

 

  五、心源性哮喘病人忌平卧:因为平卧会增加肺脏瘀血及心脏负担,使气喘加重,危及生命。应取半卧位使下肢下垂。 

 

  六、脑出血病人忌随意搬动:如有在活动中突然跌倒昏迷或患过脑出血的瘫痪者,很可能有脑出血,随意搬动会使出血更加严重,应平卧,抬高头部,即刻送医院。 

 

  七、小而深的伤口忌马虎包扎:若被锐器刺伤后马虎包扎,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八、腹泻病人忌乱服止泻药:在未消炎之前乱用止泻药,会使毒素难以排出,肠道炎症加剧。应在使用消炎药痢特灵、黄连素、氟哌酸之后再用止泻药,如易蒙停等。 

 

  九、触电者忌徒手拉救: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刻切断电源,并马上用干木棍、竹竿等绝缘体排开电线

 

给孩子止血的急救措施

  流鼻血 先将卫生纸卷塞入小儿出血鼻孔内,让他们赶快靠坐在椅子上,让头微微后仰,在额头上放一条湿毛巾,这样既舒服,又助于止血。 

  

  膝盖受伤 先用清水轻轻地洗净伤口上的泥土,再用干净的手帕或卫生纸盖在伤口上,涂上消炎药或贴上创可贴。 

  

  手指划破 先在水龙头下轻轻冲洗手指,再用创可贴包扎伤处或用一张干净的卫生纸包住伤口,压住出血处可以尽快止血。 

  

  如果以上措施均已采用,受伤处仍血流不止,此时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不可耽误。

 

儿童被毒蛇咬伤怎样急救?

  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在咬伤处上方(近心端)距伤口5厘米处勒住(可用柔软的绳子、带子、布条等)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防止毒素扩散。但须每隔15~30分钟放松1分钟,以免肢体坏死。伤肢限制活动,以减少毒素吸收。伤口周围皮肤用肥皂水、清水、盐水等冲洗,用吸乳器或拔火罐吸出。在紧急情况时,可用口吸吮(口腔应无粘膜破损,并口含烧酒),边吸边吐,再以清水漱口,尽可能吸出毒液。初步处理后,要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儿童被毒蛇咬伤后会出现什么表现? 

 

    毒蛇具有毒腺,位于头侧眼后下方皮肤下面,经由导管与毒牙相边,毒蛇咬后则将毒液注入,然后毒液随血液或淋巴循环进入身体其他部位。蛇毒有血液毒及神经毒两大类,前者可引起出血,溶血,并能引起心肌损害。后者引起神经麻痹,肌肉松弛及呼吸麻痹。 

 

    如是具有血液毒蛇咬伤(如蝰蛇),则表现为咬伤局部肿胀剧痛,可发生水疱、血疱,伤口流血不止,全身出血、贫血、黄疸,尿呈红色,以后少尿、无尿、血压下降、休克以致死亡。如果是具有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如银环蛇、海蛇),开始为局部麻木感,不引起注意,以后发生头晕、嗜睡、无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语言不清,肌肉麻痹,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发热,抽搐,昏厥,以致呼吸麻痹死亡。但是大多数毒蛇都具有这两种毒素,所以症状更重。

 

儿童被毒虫咬蜇后怎么办

  常见毒虫有蜈蚣、蝎子、毒蜘蛛和蜂类。被毒虫咬蜇伤后,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和头晕、恶心、呕吐、出血、发热、昏迷和过敏等全身表现。另外可根据下述两点来判断虫咬伤:一是可发现微小刺眼或肿块,二是伤口多位于皮肤袒露部位。发现伤口外有虫刺或毒针时,应立即拨除。局部可用清水、肥皂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洗敷。必要时在伤口上方扎止血带,避免毒液吸收入血,每15~30分钟松开止血带1~2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同时立即送医院抢救。一般毒虫如蚊叮咬,局部痒痛时,可涂一点风油精。被蜜蜂蜇伤,拔出毒刺后,局部应涂些碱液如苏打水;被马蜂或大黄蜂蜇伤,涂些淡醋液效果较好。

 

    小儿被刺毛虫(洋辣子)螫伤有什么表现?

 

    夏天,孩子多喜欢在树下乘凉,玩耍,这时正值刺毛虫繁殖之际,刺毛虫的幼虫从树上掉下来,如果接触了小儿皮肤就可引起皮肤炎症。

 

    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虫毛刺入皮肤所致,可因皮肤直接接触刺毛虫,亦可接触毒毛污染的衣服、被褥、尿布等引起。毒毛犹如细针,中间有细微导管,内含碱性毒汁,毒汁随毒毛刺伤皮肤而引起皮炎。

 

    刺毛虫螫伤后,局部皮肤初感瘙痒,刺痛火灼感,过一会则内疼外痒,当搔抓患处可激起阵发性刺痛持续半分钟之久。其刺入处出现米粒至豆大的丘疹,周围发红、水肿,有的还可发生水疱和坏死。多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前臂。若一区内有多数毒毛刺入,可引起大片水肿性红斑。症状一般于2~3天后减轻,1~2周后消退。

 

    小儿被刺毛虫(洋辣子)螫伤怎么办?

 

    治疗可选用以下方法:

 

    (1)刚刚入时可用橡皮胶布粘贴患处,贴后马上撕下,如此反复多次可将刺入的毛带出,或用于疾宁贴膏敷于患处,持续数日后除下,皮疹可外搽复方氧化锌洗剂或用生面粉适量加水和成面筋,用面筋在螫伤处来回揉滚,上下按提,反复多次也可将毒毛粘去。

 

    (2)点燃酒精灯(用蜡烛或火柴亦可),用火焰烤螫伤处,可连烤二、三次,烧去毒毛刺,即可止痛。

 

    (3)可用5%氨水涂搽患处,但不可搽得过勤、过多,每日涂搽二、三次,连搽几日即可痊愈。

 

    (4)用生大蒜头捣烂后,取汁外敷患处。

 

    (5)生甘草适量,嚼烂后敷于患处。

 

从容应对婴儿饮食意外

  婴儿饮食是喂养大事,年轻妈妈因为缺乏经验,面对婴儿呛奶、溢奶、或误服药物时,常常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应对婴儿饮食意外的小窍门,让妈妈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可以早做准备,从容应对。

  呛奶或溢奶

  食道开口与气管的开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所谓的呛奶。量大时会造成气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时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首先,平躺时如果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其次,把手帕缠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再次,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让其俯卧在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宝宝能将奶水咳出来。

  最后,如果仍无效,需要马上夹或捏宝宝的脚底板,刺激宝宝,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气入肺,而不是如何把异物取出。同时,及时送往医院检查。

  即使宝宝在呛奶后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啼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例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误服药物

  一旦发现宝宝误服了药物,切莫惊慌失措。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

  首先,要尽早发现宝宝吃错药的反常行为,如宝宝误服安眠药或含有镇静剂的降压药,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父母遇到此事,要马上检查大人用的药物是否被宝宝动过。

  其次,要尽快弄清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时间大约有多久和误服的剂量有多少,及时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且剂量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可让宝宝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

  如果吃下的药物剂量大且有毒性,或副作用大,则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切忌延误时间。如果误服的是腐蚀性较强药物,在将宝宝送往医院的这段时间内,要由有医疗常识的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比如说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桔汁等;误服强酸,应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护胃黏膜;误服碘酒等,则应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值得注意的是,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无论如何,家有宝宝,喂养是头等大事,时时注意宝宝饮食,慎妨饮食意外,宝宝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宝宝骨折后的处理方法

  宝宝活泼好动,在游戏玩耍时,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导致骨折。据统计,儿童骨折约占骨科病人的1/3。所以,家长应了解骨折的相关知识,并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如何判断宝宝骨折了

 

  *.宝宝身体局部有疼痛和压痛感,活动后疼痛有所加重。

 

  *.局部有肿胀,淤斑。

 

  *.受伤部位出现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丧失。

 

  *.严重时肢体可出现畸形,如短缩、扭曲、旋转等。

 

  *.反常活动,即不该活动的地方产生活动。

 

  *.移动受伤部位可听到骨断端有摩擦的声音。

 

  宝宝骨折后,家长当时该如何处理

 

  *.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宝宝去医院处理,在等待急救人员赶来的时候,密切观察宝宝是否因疼痛、出血过多而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昏迷等休克的症状,这时候家长应把宝宝的头置于低位,并注意肢体的保暖。

 

  *.有出血应立即止血处理,对于骨折处出血,在送宝宝去医院前,可以先用干净的毛巾压住伤口。如果出血较严重,可用橡皮筋管、橡皮带缠绕骨折的肢体,以压迫止血,但要注意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骨折的肢体缺血。

 

  *.家长不要在创面上撒消炎粉、止血粉之类药物,也不要在创面上覆盖不干净的棉布。止血后应在创面上盖上无菌纱布或未用过的毛巾,防止在运送的过程中创面受到污染。如果有骨的断端暴露在皮肤外,家长不要挪动它。

 

  爱心提醒:在送宝宝去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轻、稳,以免加重损伤。宝宝如果是四肢骨折,应找一块木板或书本将骨折两端固定;如果是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应找一副担架,在担架上放一块木板,或直接用木板将宝宝送到医院,争取尽快诊治。切忌背着或抱着宝宝移动,否则可能会因骨折部位活动错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怎样护理骨折宝宝

 

  *.休息和观察

 

  如果宝宝发生骨折,即使是上肢骨折,也应卧床休息3-7天,这样有利于骨折部位的固定和康复。如果医生给宝宝使用石膏固定,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四肢和身体的温度和感觉是否正常,肤色是否红润,四肢能否伸屈活动。如果发现宝宝的肢体有肿胀、发凉或麻木,皮肤有苍白、青紫或不能够活动等情况,都应马上带宝宝去医院复查。

 

  *.加强营养

 

  宝宝骨折时,应补充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骨折初期,宝宝的胃口会比较差,应安排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如给宝宝喝一些鱼汤、肉汤和蛋汤等。随着宝宝病情的恢复,食欲也会逐渐好起来,应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以及大豆制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对骨折的恢复也很重要,应鼓励宝宝多吃一些含钙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爱心提醒:如果宝宝容易反复发生骨折,家长应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如内分泌障碍、骨骼异常等。并应及时向医生提供相应病史,及早诊治,及早治疗。

 

  *.石膏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石膏固定后,家长要注意帮助宝宝保护好石膏,防止折断、脱落和受潮。

 

  2.骨折的肢体可用枕头和毛巾等抬高,高度可稍超过宝宝平卧时心脏的水平位置,这样有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受伤部位的肿胀、疼痛,促使骨折愈合。

 

  3.应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对宝宝骨折的肢体做早期功能的锻炼。

 

  4.拆除石膏后,肢体、关节运动受限,这是正常现象,主要是由于骨折的肢体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引起的。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一般会恢复正常。

 

 

宝宝常见呕吐的处理方法

  胃食管返流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并可引起严重并症。早产儿发病率可达0.8%~0.85%。 

 

  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防止反流屏障失常:食管下端括约肌由环状肌组成,通过神经肌肉作用保持一定张力,静息时有一定压力,使下端食管关闭,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当此肌肉减少或功能缺陷时,则发生胃食管返流。

 

  2、食管蠕动功能障碍:当食物进入食管时,食管出现向下的蠕动波将食物送入胃中,其功能障碍时,反流的胃内容物继续上溢。

 

  3、食管及胃解剖异常:如食管裂孔疝。

 

  4、激素的影响:前列腺素、高血糖素、胃抑制多肽可降低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

 

  胃食管返流时由于酸性胃液反流,食管长期处于酸性环境中,可发生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狭窄、反流物吸入气管可引起反复发作的支气管肺炎、肺不张,也可引起窒息、猝死综合征。

 

  患儿常表现为呕吐,90%以上的患儿发生,生后一周即可出现。还可有体重不增、食管炎、食管靡烂或溃疡:表现不安、激惹、拒食,重者呕血或便血,导致缺铁性贫血。返流物吸入后可有吸入症状:肺部合并症,呛咳、窒息、呼吸暂停、吸入肺炎。并伴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诊断可通过食管钡剂造影,如5分钟有3次以上反流可诊断。还可食管内窥镜检查及粘膜活检、食管pH测定、食管压力测定等。B超:检出阳性率90%,可见食管下端充盈。胃与食管间有液体来回流动。

 

  治疗主要是体位治疗,轻者:食后1小时保持直立位;重者:30○倾斜的床上俯卧位,或50○角仰卧。饮食疗法:少量多餐,喂以稠厚乳汁。药物治疗: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外科疗法:保守6周无效,有严重并发症、严重食管炎或缩窄形成,为手术指征。

 

咬伤与螫伤

  最常见的动物咬伤来自狗、猫和其他家庭宠物,较少见是蛇咬伤。在户外活动的婴幼儿,也有被蜂、蝎、蜈蚣等蜇伤的。

    多数孩子喜欢以动物为伙伴,但动物不会永远驯服,因此有发生咬伤的可能。最常见的是猫狗咬伤,留下咬伤的痕迹;人咬伤留下齿印;昆虫叮咬留下类似荨麻疹样的伤迹,即皮肤在发红的基础上出现白色中心,很痒,但三四小时内疼痛及局部反应便消失。来自家养宠物身上的普通跳蚤,咬伤后也引起发痒的伤痕。

    不管是什么昆虫引起的螫伤,大多数只引起局部反应及疼痛。极少情况下,螫伤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造成休克。蜜蜂及黄蜂螫叮后,在皮肤上形成一个刺痕,蜜蜂会留下刺,黄蜂则很少留下刺。

    螫伤很少引起严重问题,但如果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水肿可导致丧失知觉。如水肿发生于口腔或咽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如儿童被许多昆虫螫叮,大量毒液进入体内,在这种情况下,应按照急症处理。

    1.安抚孩子使其不要害怕。如果是被狗咬伤,重要的是使他在童年时期依然不怕这些动物。让孩子了解到这只不过是偶然事件。

    2.被狗、猫咬伤后,伤口流血,不要立即止血,流出的血可以冲掉伤口内一些细菌和毒素。

    先用浓肥皂水和干净的刷子(干净牙刷或纱布均可),反复刷洗伤口,洗刷要用力、彻底,尤其是伤口内部一定要刷到。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2.5%碘酒,伤口不必包扎。

    3.不论是否属于疯狗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务必设法在2-3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超过2—4天后再注射疫苗者,则多数难以阻止发病。

    4.狂犬疫苗的使用须由医生选用,切不可自行滥用。

    5.如是昆虫咬伤,涂用芦甘石洗剂可减轻局部刺激。

    6.检查伤口是否感染或太深,会不会引起破伤风;如伤口出血严重或咬伤12小时后,伤处红肿,也要立即去医院诊治。

    7.被蜜蜂或黄蜂螫伤后的处理

    (1)如果刺仍留在皮肤上,要用刀片、镊子或指甲拔掉它,切不要挤刺顶部的囊,因为一挤便有更多毒液进入孩子体内。

    (2)为减轻疼痛,对黄蜂引起的螫伤,用稀释的醋冷敷;对蜜蜂引起的螫伤,只将敷布置于螫伤处,不要摩擦该处。

    8.剌留在口或咽中的处理

    (1)如果刺看得见,用镊子取出。避免挤压顶部的囊,因可挤出更多毒素进入孩子体内。可给孩子喝凉水或吸吮冰块。如果看不见刺,应求医治疗。

    (2)如果局部迅速肿胀,把孩子放于适当的体位,立即就医。

    (3)孩子如发生过敏性反应.或被昆虫螫叮过好几次,均应带到最近的急诊室就医。如果发现有休克症状,呼吸困难,或孩子的口、咽部被螫叮而自己又无法取出虫刺以及刺伤部位发生水肿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去最近的急诊室就医,切勿拖延,以免贻误病情。

 

专家支招教你防雷击

  本报讯 “重庆开县一所小学遭雷击,7名学生死亡39人受伤”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5月25日,中央气象台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做好防雷减灾准备。为此,省防雷中心提醒有关部门,在我省即将进入雷电高发期前,希望相关部门及个人在做好雷灾预防准备的同时,若发现雷击事件应第一时间向防雷部门反映。 

    对于如何正确防雷,防雷专家向大家支招。 

    首先是中小学生在校内若碰到雷电天气,应该做到这几点:关好教室的门窗,把电器电源切断,断开多媒体设备的连线;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道;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在宿舍,也要关闭门窗,断开电源,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最好不要在电灯下站立。 

    若在校外上学或放学回家的途中遇到雷电天气,应该做到:不要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和大树,不要站在大树下避雷雨;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或扛举长形物体;最好不骑摩托车、自行车;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就地蹲下,越低越好。 

    另外,提醒大家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也不能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在野外的人群,应尽量拉开几米的距离。 

    据专家介绍,一旦遇到闪电后几秒钟内听到雷声,说明雷区就在附近,人们应做出迅速防范措施。拔掉电话线,关闭正在运行的电脑、电视机并拔出电源插头;对没有联网的电脑也应停止工作,最好是切断总电源。

 

不可忽视儿童的窒息

  窒息是导致幼儿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当孩子能够自己拿着东西放到嘴里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将任何小物品(扣子、豆子、珠子等)放在他的周围。这些物品很容易被吸进气管,引起窒息。

     引起窒息的常见物品是破碎的气球,这些碎片很容易被吸进气管。当孩子吹气球的时候,气球吹破以后很容易被孩子吸进肺气管导致窒息。小圆球(通常安装在孩子的玩具上或者游戏的时候玩耍用的)也是导致3岁以下幼儿窒息的常见物品。

     热狗是一种容易导致孩子窒息的食物,所以给孩子吃的时候要切成条状,以免进入气管后膨胀把气管堵住。又硬又滑的圆形物品对幼儿更是危险,如:坚果、硬糖块、胡萝r、爆米花、葡萄以及葡萄干等。

     人们习惯于在进正餐的时候先喝点儿热汤,因为这有助于食管放松,使食物容易进去。液体还有助于食物保持湿润,不至于使食物堵住嗓子而引起窒息。基于类似的原因,许多营养学家都建议在吃饭的时候要喝口热水。(在吃饭的时候喝点儿水。这种办法的确很好,它有助于湿润嗓子并使嗓子放松。)美国的饭店里通常供应冰水。然而,冰水会导致食管紧张或者收缩,而热水才会使食道放松和柔软。水能把固体食物润湿,从而比干硬的食物更容易下咽。

      防止大块食物噎住嗓子的最佳办法是细嚼慢咽。要教给孩子咀嚼的好处。如果家长做出榜样,孩子们就会模仿。在你不催促他们吃饭的时候,他们更喜欢模仿。

      小孩在奔跑的时候,嘴里千万不能含着糖果或者冰棍。也千万不要让孩子躺着吃东西,绝不能让婴儿独自用吊瓶吃奶。

      直接用勺子或者刀子盛着花生酱吃是一种最危险的做法,因为一旦被吸进肺里,任何东西都无法将花生酱取出来。所以,只能把花生酱薄薄地抹在面包上吃。

      应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玩具  对3岁以下的幼儿来说,“适合年龄”的玩具是指那些不带小零件的玩具。如果孩子5岁以后还爱往嘴里放东西,那么,就不可以让他们在没有人照看的情况下玩那些带有小零件的玩具。但是,要想不让小孩子或者来家里玩的小客人玩大孩子们的玩具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凡是能进入到“防噎试管”的物品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此试管是由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研制的一种比手纸卷的轴还要细的一件工具,用来确定食物是否能噎住3岁以下幼儿的嗓子。然而,即使不能完全咽下去的物品,比如铅笔等,也能造成孩子窒息。所以一定要把这些东西放得远离幼儿。

      出于无意造成的创伤也会导致死亡,窒息就是一岁以下婴儿的这种死亡的主要原因  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小床里度过,因此要采取措施保证小床的安全。为了防止孩子在小床里窒息,应遵循下列建议:

      ●婴儿睡觉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脸朝上平躺在小床里。

      ●婴儿床里的床垫一定要紧贴小床的四周,这样婴儿就不会被床

垫和小床的边框夹住了。婴儿躺在床上的时候,旁边不应该放充填式大动物玩具,也不能让他脸朝下趴在羊皮褥子或者枕头上。因为当婴儿的脸被东西裹住的时候,他的脖子没有足够的力量把头抬起来吸气。婴儿在大床上睡觉或者小睡的时候,不仅应该防止他从床上掉下来,还应该使床垫和床头之间,或者和墙之间不留有空隙。如果大人和婴儿一起睡,要特别小心别压着孩子。(当然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婴儿不要在水床上睡觉,以防孩子的脸被床垫的四周给夹住。

      ●婴儿开始爬的时候,就要把尿布包从地板上拿走。衣橱中干洗衣物用的塑料袋子也应该拿走,以免婴儿将它们抽出来,不小心蒙在脸上。

 

5个月宝宝的安全问题

  到五、六个月时,宝宝的脖子渐渐硬了,骨骼也进一步发育完善,宝开始会翻身、抬头,会认人、笑,乳牙也开始长出来。这时,家人要注意些什么安全问题呢?

  1、随时以宝宝的高度,检查宝活动范围内是否有危险物品,如尖锐物、热水、药品、易燃烧物、未覆盖的插座和电线等。

  2、婴儿床栏杆的高度或栏杆间的距离务必适当,以防宝宝摔下,或头被栏杆卡住。

  3、宝宝现在喜欢把手里的东西往嘴里送,因此大人务必手急眼快,把所有宝宝可能塞入嘴里造成危险的物品拿开,例如不经意掉落的花生米、瓜子、钮扣、硬币、水果籽、玩具零件或塑料带等。

  4、会翻身的宝宝睡觉及游戏时,一定要有安全护栏,以免他在睡梦中或睡醒时、游戏时摔倒而受伤。

  5、宝宝的好奇心越来越强,肢体动作开始向外探索,所以冲牛奶、准备食品时,热水、筷子、勺子、桌布等要远离宝宝,以免他好奇乱摸时被伤到。

  6、长牙时的宝宝特别喜欢啃咬,因此所有给宝宝的玩具、物品,都必须留意是否有易脱落的小零件,免得宝宝因吞食而出现意外。

  7、为宝宝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加热水,以防其因迫不及待要洗澡,冷不防伸出手、脚到水里而被烫伤。

  8、宝宝在水中总是喜欢动来动去,所以最好在浴盆内放入毛巾或防滑垫,防止宝宝滑倒。

 

9个月大婴儿误吞铁丝

  昨天早上7点多,趁奶奶不留神,海宁一个9个月的婴儿把铁丝吃进嘴里。正要出门的先生,被眼前的情景吓坏了:一截铁丝在宝宝嘴里,血不停流出。先生和妻子不敢耽搁,急送孩子到海宁市长安镇第三人民医院,医生看了之后,说取不出来,要赶快转到杭州医院。 

 

  8点半左右,先生包了辆车,直奔浙医二院。

  铁丝是玩具上的,平时挂在墙上,不知怎的被宝宝拿来玩了。

  铁丝20多厘米长,一头是直的,另一头弯曲的部分,刚好卡在宝宝舌根上。

  先生找来钳子把露在外面的铁丝剪断,试着用手把铁丝取出来,但没成功。

  9:20左右,孩子到达浙医二院,急诊科医生试着把孩子嘴里弯曲的部分夹直一些。10点左右,铁丝取出。

  家中的致死细节

  我国每100个死亡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家庭中不起眼的小东西可能是致命“杀手”,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省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林医生。

  1.防止扎伤

  剪刀、水果刀、针等锐器物品要放到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客厅不要放玻璃茶几和玻璃水杯,以免玻璃破碎后扎伤。

  2.防止吞异物窒息

  用吸尘器对房屋进行“地毯式搜索”,把那些细小的、不易被发现的小东西清理掉,比如硬币、别针、大头针、珠子、纽扣等。而类似破气球、塑料袋、保鲜膜这样的东西,务必随时清理。

  3.防止电击伤

  宝宝手指或金属棍能伸进去的电源插孔,都用塑料胶带封起来。宝宝的房间不要用台灯、落地灯,以防绊倒砸伤宝宝或发生触电事故。

  4.防止摔伤、跌伤

  地板上最好铺上泡沫塑料垫,防止宝宝摔伤;家具宜选择边角圆滑的,或者给家具的尖角加上护套。

  5.防止误食药

  药品、清洗剂、樟脑球、消毒液等化学品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站

哎呀呀!宝宝受伤了!你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希望宝宝永远是健康快乐的。但是由于宝宝还小,头脑中判断潜在危险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伤害。而爸爸妈妈在宝宝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时,往往会心疼慌张得一时不知如何处理,从而有可能延误抢救和治疗的第一时间。

 

  因此,在父母必备的诸多知识中,儿童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在你的宝宝发生意外伤害时进行果断的应急处理,下面的内容会给你一些帮助和启发。

 

  轻微外伤

 

  尽管轻微外伤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但如果不加以处理的话,伤口有可能会发生恶化或被细菌感染。所以父母们有必要了解如何判断外伤种类及应对的方法。

 

  首先你要清楚:这些小外伤不会危及宝宝的生命,不要慌张,只需要简单地处理一下。

 

  要仔细清洗伤口

  如果伤口内有沙土污垢,会导致细菌感染,所以要先用流水仔细洗净,之后擦净水并涂抹医用消毒液来消毒伤口。

 

  伤口出血、要压住止血

  用医用绷带压住伤口,如果能止住出血,就不会有大问题(但之后要注意查看伤口情况);如果还流血不止的话,要马上去医院就诊。牙被磕掉的时候,先用水洗净脱落的牙齿,并浸入牛奶中(以防止干燥),之后马上去牙科就诊。

 

  是骨折吗?送骨科

  严重的肿胀或者一触即疼痛得哭泣的时候,有可能是骨折了。为了防止患处晃动,要马上用木棒等支撑物和绷带先固定住,再去骨科就诊。

 

  脸部外伤,要就诊外科

  用清洁的绷带或手绢压住伤口,一般能有效地止住继续出血。如果绷带慢慢被浸红,要赶快送医院。当然总的来说,如果是脸部伤,为了防止留下伤疤,最好尽快送医院外科治疗。

 

  夹手,碾手,用冷水消肿

  儿童的手指被门缝夹住而导致肿胀或骨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大风天气时一定要注意预防门被风刮动而急速关闭的危险。如果是轻微的肿胀,用冷却药剂(或冷水)冷却肿胀处。如果怀疑是骨折,最好去医院确认和就诊。

 

  被针状物扎破,要拔出并用流水清洗

  如果手脚被针或碎玻璃等扎破,要马上小心地将其拔出,并用流水清洗,之后用消毒药品进行消毒。伤口较深或者出血不止的时候,要先用清洁的绷带包扎后再去外科就医。

 

服用止泻药时应注意

    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多种,当服用止泻药时,应注意病因治疗。

 

    可备用的腹泻药:思密达、鞣酸蛋白、参岭白术散、小儿泻速停等。

 

    细菌性腹泻应使用抗菌素。

 

    病毒性腹泻可使用抗病毒药。

 

    生理性腹泻应注意饮食状况。

 

服用止泻药时应注意: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脱水,中毒等而危及患儿生命。所以,不能忽视小儿腹泻,特别是急性水性便中毒痢疾,长期迁延腹泻。应及时看医生。注意补充水、电解质,不提倡饥饿疗法治小儿腹泻,以免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腹泻病的饮食治疗和护理有时比药物还重要,要加强综合治疗。

 

    不要忽视口服补液盐的作用。小儿腹泻丢失大量水、电解质,口服补液盐可补充之。

 

    如没有确切的感染证据,不要滥用抗菌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加重腹泻。严重者导致霉菌性肠炎。

 

    不要来用肌注药物的途径来治疗小儿肠炎。

 

    如果小儿无呕吐,能顺利喂给口服补液盐,病情较轻,无明显脱水,尽量口服补液,以免因群脉剂补液给小儿带来痛苦和不便。

 

老人带孩子的安全隐患

    老人辛苦地帮儿女抚养隔代的孙男孙女已经很累了,看到这个题目心里一定很不高兴,心想家里就这么一个独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拍摔了,能有什么不安全的地方呢?

 

    我愿意进一句忠言:“毕竟岁月不饶人,我们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这种力不从心可以表现在体力上,也可以表现在脑力上,最常见的还是表现在反应速度慢上。

 

    体力跟不上,往往会导致孩子运动少、大动作发育落后。而过于精心地呵护又会使孩子缺乏自己动手的机会,造成精细动作发育落后。以上两个能区在孩子智能发育的四大能区(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人际交流)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一岁以内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时,我们更是关注这两项所代表的孩子的智能发展水平。运动能力差的孩子实际上是存在着安全隐患的,因为他们动作笨拙,反应迟钝。最简单的例子是这种孩子爬、走、跑、跳的能力低下,严重的会比正常孩子落后几个月。即便会走了,也比别的孩子爱跌倒,似乎总是一副掌握不好平衡的样子,自然就增加了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

 

    老人脑力跟不上,常表现为反应迟缓,对孩子的养育上自然会有许多问题。比如,没有精力和孩子做语言沟通,孩子可能到两岁半还“金口难开”。没有精力和孩子一起游戏,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方面就明显较差。最要命的是孩子会爬、会站、会走后,在他想拿东西、摔东西、吃东西时动作极快,老人还没反应过来或眼看着孩子行为不妥,也无法用行动去制止孩子而发生意外。比如,桌子上有暖壶、有一杯开水,有一碗热汤,孩子在拉桌布时老人明知有危险,但手脚不便来不及抱开孩子,开水、热汤洒下来就可能烫伤孩子。

 

    这种情况下,再请一个小保姆来带孩子,让老人从旁指挥和监督就比较妥当了。小保姆年轻有精力,老人上心、有经验,二者结合才可相得益彰,危险的隐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五措施有效“抵御”夏季腹泻不停

  夏季酷热难耐,孩子们都喜欢游泳,冲凉水澡,吃冰激凌、棒冰,红瓤大西瓜一吃就小半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蜜桃,一串串的鲜葡萄,熟透的西红柿,翠绿的嫩黄瓜,各种水果蔬菜琳琅满目,让孩子们欢天喜地大开吃戒。天热孩子容易吃不下饭,妈妈们会煞费苦心地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凉拌菜,生怕孩子酷暑吃不好。看来酷暑“嘴下留情”才能防止孩子腹泻。 

 

  生食蔬菜瓜果要洗净防菌

 

  夏季医院的儿科肠道门诊格外忙碌,看到许多孩子因腹泻而打点滴。

 

  一位带孩子看病的妈妈说,就给吃了点水果,结果就发烧了。很多妈妈说水果只用清水冲洗过。但医生说,夏季细菌活跃,单纯的一冲而过是不能彻底清除这些水果蔬菜上的细菌的。例如痢疾杆菌,如果进入体内,短时间内在胃肠道迅速繁殖,引起患儿突然高热,病情严重还会出现惊厥、昏迷、休克等。

 

  所以夏季瓜果一定要浸泡后反复冲洗或削皮后给孩子吃。另外吃东西前,孩子的手也一定要洗干净,不要将手上的细菌带入嘴中。

 

  不要一次性大量饮用冷饮

 

  夏季酷热,食饵性腹泻更多见,贪吃冷饮,吃大量瓜果都可能导致孩子腹泻,一下子喝大量凉水和饮料,会冲淡胃液,失去胃酸的杀菌作用,影响消化,并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特别是儿童,更应少吃或不吃冷饮,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对冷饮的刺激尚不适应,多食冷饮会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因此,父母应注意让幼儿吃冷饮要适量,特别是不要在饭前吃冷饮,以免引起小儿消化紊乱和营养失调。

 

  吃凉拌菜加点醋和蒜杀菌

 

  专家指出,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为志贺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小,无荚膜和鞭毛,有菌毛。对外界抵抗力强,在常温水中可存活20天,但加热后10分钟即可杀死。

 

  当它侵入人体后大量生长繁殖,细菌裂解后产生大量内毒素与少量外毒素,如志贺毒素和肠毒素等,共同作用于机体,即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症状。内毒素作用于肠壁,使其通透性增高,造成孩子腹泻,进入血液循环的内毒素引起高热,出现全身中毒现象,还能导致休克。

 

  对于平素体格健壮、营养状况较好的孩子,痢疾潜伏期长则一两天,短则数小时,起病急骤,大便呈现脓血黏液便。因此,专家建议,家长为孩子做凉拌菜时最好加点醋、蒜,醋酸可以杀菌消毒,防止细菌性痢疾疾病发生。

 

  夏季还应防沙门氏菌

 

  夏天,儿童感染沙门氏菌也是很常见的,沙门氏菌也叫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可经过被污染的肉类、禽蛋类等食物或水传播给人。

 

  孩子们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会腹泻,每日十余次,大便性状似水样、蛋花样或脓液黏便。孩子可能有口渴、尿少、皮肤发花等脱水现象,严重时可以威胁孩子的生命。手和苍蝇是沙门氏菌重要的传染媒介,只要对孩子严格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就可以防止得病。因此家中最好安装纱窗防止苍蝇叮咬传播细菌。为防止沙门氏菌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喝些酸奶,因为酸奶中含充足的乳酸菌,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产生,提高免疫能力,因而能预防腹泻或缩短慢性腹泻持续的时间。

 

  预防着凉引起的腹泻

 

  夏季感冒也容易引发腹泻。有些父母晚上睡觉时会给孩子开着空调,夜里一旦孩子把被子踢到一边,就会着凉,导致孩子上吐下泻,不得不打针输液。因此夜间睡觉时最好将空调关掉,给孩子在肚子上盖一个薄被或毛巾被,防止着凉引起孩子腹泻。总之夏季酷暑要管好孩子的嘴,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便后要及时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还要注意灭蝇灭蛆,防止食品污染。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顺利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宝宝晒伤了父母怎么办

  虽然父母做了精心的防护措施,但宝宝还是不慎晒伤,这时父母该怎么办?

  ▲轻度晒伤

  症状:局部皮肤变红,鼻尖、额头、双颊等部位可能有脱皮现象。

  应对措施:

  1)马上带孩子躲进树阴或其他遮蔽处,并尽快帮孩子的肌肤补充水分。

  2)将医用棉沾冷水在脱皮部位敷上10分钟,这样做能起到安抚皮肤,迅速补充表皮流失的水分的作用。

  3)用冷水冰一下,减轻灼热感,使皮肤逐渐恢复,或是将伤处浸泡于清水中,起到让皮肤镇静、舒缓的作用。

  4)把孩子安置在通风的房间里,或洗一个温水澡,这些方法都能让孩子感觉舒服。洗澡时,不要用肥皂以避免刺激伤处。

  ▲严重晒伤

  症状: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如果晒伤脚部,脚部皮肤可能会出现浮肿。

  应对措施:

  1)如果晒伤的是肩膀、胸部及背部这些面积较大的地方,可以用纱布吸满饱和的生理盐水或清水,置于冷藏室。待冰凉后,敷于刺痛部位,约20分钟后取下,可以消除灼热感并且恢复精神。

  2)如果被晒伤的是宝宝的腿部,并且脚部出现浮肿,最好将孩子的腿抬高到高于心脏的位置,可缓解不适。

  3)如果发现孩子晒伤严重,除了家庭紧急处理外,更重要的是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低钙惊厥是如何发生的?

    宝宝刚才还在母亲的怀抱里嬉戏、撒娇,突然出现四肢或口角的抽动,既无发热也无外伤,令父母亲大惑不解、惊恐不已,急送医院诊治才明白原来是低钙惊厥在作怪。

  低钙惊厥怎么会出现抽痉呢?原来低钙血症时,由于血清游离钙的下降,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增高而引发抽痉。低钙惊厥常发生于婴儿期,而且和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故临床又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众所周知:婴儿期这一特殊的年龄段,由于维生素D摄入减少、内源性合成不足,以及生长速度过快所致的需要量增加等因素,常常使维生素D供不应求,当体内维生素D缺乏时,一方面直接导致钙磷吸收障碍,而使血钙血磷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出于代偿,使甲状旁腺素分泌亢进,虽然可以使血钙水平部分得到缓解,但如果在佝偻病早期,部分患儿甲状旁腺来不及反应或由于个体差异,甲状旁腺的代偿能力不一致,就产生了发生低钙惊厥的病理基础。而临床有许多因素直接促发了低钙惊厥的发生。例如,低钙惊厥好发于冬末初春,是因为随着季节的转换,婴儿接受紫外线照射的机会增加,从而使内源性合成的维生素D的含量显著增加,导致了骨骼钙化加速而诱发了低钙惊厥,这和某些患儿在注射大量维生素D后,因为事先未注意钙剂的补充而发生低钙惊厥的道理是一样的。值得注意的是,低钙惊厥尤其好发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这是因为牛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过高的磷直接妨碍了钙的吸收;此外,小婴儿的感染、发热常导致体内磷的释放增加也是诱发低钙惊厥的原因之一。

 

  低钙惊厥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手足抽搐症,常见于年长儿,而在小婴儿则常常表现为全身症状,典型的表现常为面肌、口角的抽动,屡发屡止。低钙惊厥最严重的症状也是最为致命的表现为喉痉挛,发作时可出现吸气性的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导致窒息死亡,因此临床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低钙惊厥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朋友们如能懂得一些医学常识,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并能酌情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相信婴儿低钙惊厥的发生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毒蛇咬伤的处理办法

  让患儿坐下或卧下,不要乱动,不要哭闹,以免毒液吸收扩散。

 

    点燃火柴烧伤口,对毒牙较短、排液量少的毒蛇咬伤,疗效较好。方法是在蛇毒未被吸收扩散之前,将几根火柴放在伤口上方,点燃火柴头爆灼伤口。局部高温可使蛇毒蛋白凝固而失去活性,达到减少毒液吸收的目的。

    在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阻止蛇毒经血液或淋巴液回流,注意每隔15-30分钟放松止血带1分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

    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清水冲洗伤口,用小刀在咬伤处作十字形切口,挤出有毒血液。也可用拔火罐等吸出毒液。  

    使用季德胜蛇药,或用新鲜半边莲捣烂敷于伤口周围,加雄黄外敷。不宜用酸类或碘涂伤口。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儿童软组织创伤的简易处理

  孩子软组织创伤很常见。比如,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或游戏时,头或四肢撞碰硬物引起创伤,孩子乘坐自行车时被链条绞伤足踝部软组织,门窗挤压手指,孩于使用小刀引起割伤等,都属软组织创伤。可分为挫伤和裂伤两种:

 

    1. 挫伤

    多发生在四肢和头部。创伤后,皮肤出现青紫肿胀、斑块,但皮肤完好无损,称为挫伤。伤后不要用手去揉搓、挤压,这样会使内出血渗出得更多,肿胀加重。一般情况下,血肿不大的小损伤,自行吸收而愈。稍大的血肿,开始1-2天做冷敷以减少出血和渗出,以后可热敷促进血肿吸收。如果血肿较大,引起感染,可在局部外敷云南白药、龙角散,白花油等,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和止血药物,以促进吸收和防止感染化脓。自行车轮造成的足踝软组织挫伤,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治疗,才能愈合。

    2. 裂伤

    小儿裂伤以头部裂伤最为常见,其次见于脸部和四肢。由于头、脸部皮肤血管丰富,裂伤后常常出血较凶,父母此时要检查伤口的大小和深浅程度,如果并不严重,先剪去伤处的毛发,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周围,再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干净。

    不超过l公分的伤口,可用无菌的纱布或干净的棉布压迫包扎止血;超过1公分的整齐伤口用医用胶布拉拢对齐固定,压迫包扎3-4天后更换所扎物。注意观察伤口,如无红肿,用75%酒精消毒后继续包扎。一般5-7天伤口愈合。对红肿明显、有浓液的伤口须每日换药,同时适当服用抗生素,最好能去医院处理。

    须要注意的是,除软组织创伤外,要注意有无其他内脏的损伤,如颅脑损伤、骨折或内脏的损伤。对伤口较深,面积较大、出血较多者,常伴有深部组织损伤,应迅速压迫包扎止血,尽快送医院治疗。

 

触电之后怎么办

  触电、雷击事故,会导致灼伤、呼吸及心跳停止。有时电击的冲力会使身体整个被弹起,因而造成撞伤、骨折。触电原因大多是没有关掉洗衣机、电视等导电体,用湿手碰触电器,电线受损,屋外电线断掉垂落。

 

    遇到这些情况,家长应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使小儿脱离电源。

 

    1. 尽可能关掉总电源

    (1)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站在绝缘的东西上,如橡皮地毯或一堆干的报纸上。用两种方法使源,用一些干燥的不导电的东西,如木椅或木制的扫帚柄拨开导线或移开孩子。

    (2)如果没有适用的物品,就尽可能用干布或干报纸把手包起来,抓住孩子的衣服,避免触及孩子的皮肤。

    2. 检查孩子是否神志精醒

    (1)如果神志不清,应检查呼吸,必要时即刻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还有呼吸,应把孩子放于恢复姿势。

    (2)如果神志清醒,安抚并使孩子安心。检查电击引起的各种症状。

    (3)检查烧伤病情:查看身体接触电源以及地面的两个部位。烧伤处看来发红或已烧焦,也可能肿起,不管出现哪些症状均要按严重烧伤治疗。

 

    电流能使它进人身体以及离开身体的两处产生烧伤,所以孩子的电烧伤大多发生在身体触摸电源及接触地面的两个部位。尽管这种烧伤看起来面积小,但伤口却很深。

 

    孩子如有以下情况,在做好急救处理后应即刻送医院:

    (1)神志不清(即意识丧失),即使只是几秒钟也属急症。  

    (2)有任何电烧伤。  

 

    低压电流造成的灼伤创面小,边缘规则,与健康皮肤分界清晰。创面呈焦黄或褐黑色,可以深达皮下脂肪层,多数见于手臂及脚。高压电或闪电击中的灼伤,则面积较大,伤口深,有时可见到电伤烙印或闪电纹。

 

    如触电时间较短,则仅有短时间的头晕;心悸或轻度恶心感。此时虽程度较轻但也需去医院检查,医生将会用心电图检查。有时出现结性节律或期前收缩,这是由于电流对心脏传导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的。

 

    对轻度期前收缩,经观察治疗后,往往能很快恢复。但必须注意,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转为室性心动过速,若不及时处理,即可转为心室纤维颤动而导致死亡。而这一过程,正是电击伤由轻到重的表现,必须及时处理。如果触电时间长。流经身体的电流量就大,必然会加重机体的损害。病儿可处于昏迷状态,血压迅速下降,呼吸快而浅,以至停止。心律不规则,甚至心室纤维颤动,心跳停止。如出现此类情况,应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预防小儿触电是最重要的,平时要教育儿童不要玩弄电器,尤其是不要湿手触摸电源、电器等。屋内用拉线开关较安全。定期检查电气装置及漏电开关是否正常。有电线断落处不可走近,并应及时修理。雷雨时避免在大树下躲雨。

 

电的安全—儿童安全手册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儿童,对电插座、电线和开关特别感兴趣。不过,他们确实是如此。这儿列下几个积极的对策:

 

  ◆将所有的空着的插座插上塑胶护盖。

  ◆换掉已磨损的电线。

  ◆利用电线胶带将电线插头的连接处包札起来,以防止宝宝把它拉断。

  ◆电线若摊在地板上,用胶带固定之,以防止绊倒。

  ◆将家俱摆置于插座前面,而且不可留下太大空间。

  ◆当开关不使用时,保持在“关掉”的位置。

  ◆绝对不可让灯座或照明装置空着——立刻装上灯泡,以防止宝宝把指头伸进放置灯泡的灯头内。

  ◆使用中的插座可装上塑胶保护套把整个插座盖住,免得宝宝将插头拔下或插入地玩个不停。

  ◆将多余的电线用胶带缚住,以防止宝宝拿去玩。

  ◆不要将灯座放在宝宝摸得到的地方,热灯泡足以烫伤他的手。

 

儿童食物过敏首当花生

  现年44岁的巴伯是美国的一名撰稿人。7年前,她年仅14个月的儿子卢卡斯因吃了一点花生酱,脸部和胸部便开始起荨麻疹,并出现咳嗽和哮喘等症状。当巴伯和丈夫带着儿子半个小时后赶到医院时,卢卡斯几乎没有了呼吸。经抢救,卢卡斯脱离了危险。后经医生诊断,卢卡斯是因对花生过敏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的。从此,巴伯开始对食物过敏现象进行关注,并与过敏症专家合作,于去年底写出《食物过敏父母指南》一书,以此提醒家长,莫忽视对食物过敏症儿童的饮食安全。

 

    据悉,目前美国有700万人对不同食物有过敏反应,其中14%为婴幼儿,这是因为幼儿肠内细胞比起成年人来说更易渗透,使其显得越发脆弱。现今容易引起食物过敏的食品主要有8种,它们是花生、牛奶、鸡蛋、面粉、黄豆、果仁、鱼以及水生贝壳类动物食品等,多数为高蛋白食品。其中对花生过敏最为严重。美国每年因食物过敏死亡的人员中,60%是因食用了花生而造成的。这类食品会在包装过程中“传染”给其他的食品。而对花生过敏的孩子来说,食用一粒花生的1%,就可以对生命构成威胁。 

 

    目前治疗食物过敏症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完全避免接触过敏食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一些食品标签上的说明并不是注得很清楚,例如,把牛奶标为酪蛋白、乳清或是乳糖等。  

 

儿童手指夹伤如何救治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和学校的门户、铁闸、窗框、抽屉或者汽车门等,最容易夹伤手指,伤者多是活泼好动的儿童。夹伤后轻者出血肿胀,重者可引起手指切断、指甲脱落或关节出血等。因此,儿童在玩耍或出入门户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如果出现意外夹伤,可以按下列方法救治:

 

  1、家长不必惊慌,先安慰小孩,看见有出血处及时进行止血和消毒。

  2、用厚纸板等物件支撑起手臂部,然后用绷带扎好,再将手臂用三角巾固定。

  3、如果出现紫色的出血现象或肿胀时,有可能是手指部的骨骼发生了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4、如出血不止,可将受伤的手指抬高超过心脏,以减轻疼痛和止血并去医院。

  5、治疗夹伤期间避免入浴。 

 

狗咬伤的处理办法

  狗咬伤以后,有感染破伤风或狂犬病的可能。

 

    狗咬后皮肤上可有1个或数个小洞样的伤口,有的发生撕裂伤,出血多不多,与咬伤部位有关。 

 

    孩子被狗咬伤后,立即用带子将伤口以上及以下扎紧,扎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家长可用口吸吮伤口的血液。然后用高锰酸钾水或肥皂水、醋、清水反复冲洗伤口10分钟。用纱布盖好伤口立即送医院。

 

以预防为主,保护幼儿的安全

  在幼儿园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将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本学期,我们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对幼儿进行教育,提高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为此,我班将安全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从不因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而是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获得保护生命安全的能力。

    一、引导幼儿找出身边容易出危险的地方

    对幼儿来说,参与是他们的需要,参与能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他们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各种答案。因此,亲身经历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看到有孩子在班里追跑打闹,撞歪了桌椅,我就及时让孩子们讨论这样做的后果,然后问他们还有那些地方容易出危险,请他们贴上粘纸做标记。有的孩子说门的锁没锁进去会撞到小朋友的脸,柜子间容易夹手,有的说楼梯上容易滚下去,从室内找到室外,幼儿亲自参与了“找危险”的活动,印象非常深刻,此后他们在活动时,就会注意自己亲手贴标记的地方,很少需要老师提醒。

    二、提高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

    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少,遇见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幼儿分析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造成的伤害,以提高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一次户外活动玩轮胎时,有个小朋友快速地往做在地上休息的幼儿滚过来,我马上制止了他,此时,地上坐着很多小朋友在休息,我请大家想一想,大轮胎滚过来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议论起来,讨论的结果是:很危险,滚过来可能会压到小朋友身上,头上,我表扬了他们后,就启发他们找一个安全的玩轮胎的方法,孩子们出了很多主义,哪个主意好呢?我鼓励他们都去试试看。

    三、增强幼儿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

    幼儿总会遇到某些应急情况,教师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让他们遇事不慌,沉着应对,以减少或减轻意外事故的伤害,但是有些幼儿闷着不说,等回家了再告诉家长。我就及时引导他们碰到摔伤或流血了,就及时的向老师报告,以便老师采取救治的措试,如有一次,有小朋友的鼻子被另一个小朋友碰出了血。看到了血,孩子们紧张地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我意识到这又是一次绝好的教育机会,便对他们说:“鼻子流血了,应该马上止血。先把头往后仰,再用干净的软纸或棉花球堵住鼻孔,最好再用冷水敷脑门,安静休息一会儿,别乱动。”我一边给找东西处理,一边说,孩子们在模仿我的动作。没过一段时间,有个孩子鼻子流血了,孩子们三三两两你一句我一句按照上次的处理方法帮助他止血了,可以说,意外事故是很难避免的,关键是看教师怎样预防事故的发生,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每次活动时,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保护自己,如追逐跑时,要照顾到左右,别撞着别人。

    四、结合安全教育周,培养安全意识

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就象是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我保护之本,所以,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常规,使幼儿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就得到了一把终生”受用的“保护伞”,结合“交通教育安全”的主题,我们采用多种手段,通过绘画、儿歌、集体、个别、等形式,将交通安全教育渗透到自我保护教育之中,如:幼儿懂得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知道了十字路口红、黄、绿灯的功能后,班中开展了“我是小小交通警”的角色游戏,幼儿在这些角色游戏中,亲身体验了每个人应该礼貌文明地执行交通法规,增强了交通安全规则的意识,而且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另外,在“做中学”——做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们就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安全教育情景(如:冲红灯危险,小海龟进城等),如马路上出现交通事故,就去打电话120,马路上有人在玩球,有人会上去劝说,教育他们到别的地方玩,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