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六中杀人:《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概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48:35
作者:组织部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585    更新时间:2008-12-10    
 
第一章 总结经验 科学改革——科学改革观论纲
【本章提要】本章认为,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是探索“科学改革观”。科学发展观催生了科学改革观。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又衍生和胶着许多矛盾,迫切需要“科学改革观”。为此,认真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分析了改革开放中的理论争论和存在问题,研究了效率、公平、收入分配、政治文明和民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中国的改革一定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做中国“猫”,抓中国“鼠”。要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走上岸来,为改革“造船”、“造桥”,从而飞跃到“划着船过河”和“踩着桥过河”,从改革的“必然王国”向改革的“自由王国”越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科学改革观 科学分析
孔子有句名言:“三十而立”。孔子原意是讲人生的规划、成就和规律。人生如此,社会和国家也如此。不知不觉,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到达“三十而立”之年了。回首中国三十年,丝丝缕缕在眼前。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立”了什么?怎样“立”的?“立”的有什么和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立”的前景如何?这些都是改革开放“而立”之年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的《新年祝词》中说:“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是探索“科学改革观”。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观念转变
【本章提要】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本章主要依据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同时吸收我国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成果,阐发这些思想观念转变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当前和今后,对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做些初步探讨。
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过程。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主要针对“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问题和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后两个标准被邓小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思想的大解放,既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包括对外国经验的借鉴),又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
第三章 我国宏观调控30年
【本章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六次比较明显的波动,包括五次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一次通货紧缩,与此相对应,经历了六次比较大的宏观调控。从调控手段和做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总体来看,随着宏观调控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宏观调控越来越成熟,初步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当然也存在不少值得认真总结的不足甚至教训。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构建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新形势需要的新型宏观调控体系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四章 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30年
【本章提要】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我国改革开放大体上经历了从商品市场建设为主,到推进要素市场建设为主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本章分析了这三个市场的改革和发育进程。虽然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已经取得重要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需要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市场主体与行政管理部门的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和信息共享制度等方面下工夫。
第五章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
【本章提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也逐步推进。1982~2003年,中国经历了五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整体上没有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怪圈。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也在发生着变革:由相对单一的“精简、统一、效能”向“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转变,更加注重“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改革的内涵也从单一的以政府机构设置调整为主进一步扩展到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相关领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日益成为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改革。
第六章 我国所有制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0年
【本章提要】我国30年改革开放,在改革理论探索中争议和分歧最大的是所有制,在改革实践中取得成就最大的也是所有制。我们可以形象地把中国所有制改革比喻成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就是说我国的改革深不过所有制改革,也高不过所有制改革。本章回顾了我国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结了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了我国目前所有制结构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5~10年深化所有制改革提出了十条建议。
第七章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与发展30年
【本章提要】本章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为主线,回顾了30年来我国在上述三大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总结归纳了我国30年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五大经验: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同步进行、坚持走渐进式改革道路、改革中强化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财税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协调推进、预算支出管理各项改革也需要坚持同步推进。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在财政体制、工商税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领域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第八章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发展30年
【本章提要】30年金融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充满了曲折、争议。总体而言,改革已使中国金融业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金融业已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并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改革,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本章通过对改革发展脉络的分析与梳理,一方面盘点过去、总结成果,另一方面汲取经验、透视问题,并结合全面开放后的市场格局,对我国下一阶段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第九章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30年
【本章提要】改革开放30年中,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把投资体制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国家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颁布和推行的改革措施超过60项,使投资领域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基本实现了“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对国有投资确立了科学和民主决策的规则,建立了项目监督体系,实施了项目建设市场化运作,并使政府投资基本归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2004年7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所确立的改革目标,我国投资体制将在改进政府投资管理、加强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建立国有投资项目的效益保证制度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同时要在完善和规范社会咨询服务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投资领域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
第十章 我国对外开放30年
【本章提要】本章首先从我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外经贸政策和管理制度变化的角度,系统回顾了我国对外开放3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然后,从我国外经贸的总量规模、结构变化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的角度,全面总结了我国对外经济各个领域中取得的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归纳了对外开放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最后,提出推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七点战略思考。
第十一章 我国农村改革30年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本章提要】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牵涉中国全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权利保障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尊严和地位的反映。从农村改革开始到2003年前后,农村改革以“减弱控制”为主要特征;2004年以后,农村改革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农村公共品供应为主要特征。中共十七大以后,农村改革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深化综合改革新阶段。伴随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村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1978~2003年,农村经济发展还在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资源,特别是农村资金通过财政和金融两个渠道不断流入城市经济部门。2004年以后,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
第十二章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30年
【本章提要】本章对30年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脉络梳理与经验总结。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但国有企改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今后的国企改革将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0年
【本章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低水平平衡发展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造就了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经济核心区和增长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问题。进入新世纪,我们确立了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开始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而进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第十四章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30年
【本章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却有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扩大,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差等。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持续下降,工业仍将继续扩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本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我国社会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30年
【本章提要】市政公用行业具有自然垄断以及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使得我国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政策推动以及公用事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各地在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章在对我国市政公用领域的改革得失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方向和和改革路径。
第十六章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本章提要】本章用翔实的统计数据,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上,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历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在产值比重、发展速度、内部结构、劳动生产率、区域态势等方面的发展特征。然后,从服务经济理论发展、投入渠道增加、政府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机制改革、对外开放推进等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经验,从官员思想认识不足、规章制度欠周、企业走出去措施不力等方面分析相应的教训。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提高对服务产品、服务产业和服务财富以及第三产业战略地位,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第十七章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30年
【本章提要】本章对我国流通体制的30年改革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了回顾,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最后对如何推动中国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十八章 中国垄断产业规制改革30年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以电力、电信、民航和铁路四个典型产业为例,总结中国垄断产业,特别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产业的规制改革经验,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所以选取这四个产业,是因为它们或者是改革力度较大,影响较深,如电信和民航产业;或者是改革进程缓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如电力和铁路产业。尽管上述四个产业的改革既包括规制层面,又包括产权等其他层面,但限于篇幅,本章只关注这些产业中规制改革方面的内容。而且,本章只分析总结针对经济垄断的规制,不考虑行政垄断,因为行政垄断不是简单的规制改革可以解决的问题,因而不应仅在规制政策框架下探讨。
第十九章 我国房地产制度改革与市场发展30年
【本章提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房地产过热、市场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宏观调控5个时期。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本章对中国房地产制度改革与市场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展望,包括改革发展的成就、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未来趋势和政策建议。
第二十章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30年
【本章提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缩影。证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证券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回顾和总结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把握证券市场的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将有力地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十一章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30年
【本章提要】经过30年的改革,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不断扩大,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章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深入地研究了收入分配体制30年来的改革过程,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找出了收入分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政策建议。
第二十二章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0年
【本章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目前,我国社保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虽然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各个层次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虽然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已经确定,但是长期的空账运转使得半积累制未落到实处;虽然扩大覆盖面的工作取得新进展,但是防止“碎片化”和建立统一的社保制度尚需努力。在发展和改革社保制度过程中,第一,需要注意经济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关系,防止拉美化;第二,需要注意统账结合与部分积累制的关系,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保改革。
第二十三章 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30年
【本章提要】本章首先回顾了中国医改30年历程,梳理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文献和重大举措,反映出对卫生医疗领域认识不断深化和探索的过程,刻画了中国特色医改的历史轨迹;其次简明扼要总结了医政取得的各项成就,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医疗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体制性问题,再次从宏观制度构建的高度归纳出医改的基本经验,认为医改的实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按照卫生和医疗的特殊规律来构建相应的体制和政策体系;最后提出了未来改革的重点和主要思路。
第二十四章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
【本章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改革发展可划为四个时期:1977~1984年,拨乱反正,恢复整顿的阶段;1985~1989年,全面开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教育发展的经济主义时期;2003年至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时期。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在教育领域未深入进行,教育的重建系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取得一定成就。20世纪90年代之后,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体制改革停滞,出现官本位、行政化价值的回潮,教育走上被称为“教育产业化”的轨道。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需要继续解放思想,促进改革开放,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第二十五章 我国法制建设30年:环境立法的回顾和基本经验
【本章提要】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环境立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以环境法制建设窥豹一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总结立法工作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立法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2年法制建设恢复阶段的环境立法;1982~1997年法制建设发展阶段的环境立法;1997~2008年法制建设进入全新阶段的环境立法。30年来的环境立法为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笔者归纳了十条基本经验。
文章录入:组织部    责任编辑:组织部
上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搞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