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洋律师的能力:亚洲孔子文化圈是这样建设起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03:06
 

亚洲孔子文化圈是这样建设起来的

(2011-11-03 08:11:33) 转载标签:

孔子

中国

《论语》

孔庙

中华传统文化

分类: 教育 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届。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海外。尤其是被人们称作“孔子文化圈”内的东亚、东南亚一带,孔子、儒学的巨大影响更是随处可见。

    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遍及遐迩。除对中国大陆各地影响深远外,对海外各地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被人们称作“孔子文化圈”的东亚、东南亚一带,更可随处发现孔子、儒学的巨大影响。近十几年来,笔者多次到东亚、东南亚一带考察、访学,在海外见到许多从多个方面尊孔子崇儒的行为。

 

韩国:大成殿须向孔子牌位磕头

    朝鲜半岛早在四千年前就传入了中国文化。至今韩国人仍然对当年箕子去朝鲜的历史津津乐道。汉城的成均馆就是仿中国孔庙建成的尊孔崇儒的圣地。“成均”二字来自中国的《周礼》,馆内大成殿与明伦堂的名称与内容均仿自中国。每年孔诞,都在这里举行隆重、庄严的祀礼大典。2000年初夏,我们一到韩国,马上与成均馆联系,成均馆馆长、曾任国际儒联首任理事长的崔振德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老人对老朋友的来访,十分高兴,以标准的朝鲜宴招待了我们。崔馆长向我们介绍:“成均馆的设立,距今已有1300年了,它是国立大学校,兼有两个职能:一是祭祀,一是教育。这两个职能,一直在成功地执行着。韩国许多栋梁之才,都是成均馆培养出来的。”他把由中国出版的新著《朝鲜儒学史》送给我,我们相互谈了许多如何继承和弘扬儒学的问题。很快到了下午两点,他的研究生来上课,我们便和一起作陪的赵骏河去成均馆了。
    任职于同德女子大学的赵骏河教授,是韩国的孟子学会会长、程朱学会会长、成均馆儒道总本部教育院长,曾19次到中国主持和参加学术活动。两年前我们在香港见面时他穿着一身民族服装:黑色的纱冠,绿色的长袍。今天因接待我们,却是西服革履。成均馆在韩国是个神圣的地方,没学问的人不能进入,平时不开门。因为我们来自孔子故乡,破例照顾,但开门时必须严肃伫立,进入者必须衣冠整齐。进入大成殿时必须向殿内的孔子牌位下跪磕头。登台阶时,必须左足迈上一步后,右足跟上并拢,左足再向上跨。这种走法显然是对孔子表示恭敬。赵教授指着殿前两侧的两棵柏树说:“一棵3个杈,一棵5个杈,代表儒家的‘三纲五常’。”又说:“大成殿内除供奉中国的孔子、四配、十二哲外,还有朝鲜学儒有成的二十四贤。”但奇怪的是却无一尊塑像,他解释说:“因为匠人们塑孔像,一人一个样,对圣人很不尊敬,还是用牌位代替为好。”在继承和弘扬孔儒思想上,赵教授意味深长地说:“韩国从来尊敬孔子,尊敬祖上,这是我们多年的传统。我们祭祀自己的祖先,就是为了实践儒家思想,因此韩国人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平。这种水平显然比西方人高。我们要继承加强伦理道德修养,提高人们的素质,并将此推广到全世界,使世界都享到和平幸福。”
    我们到了韩国最南端的釜山市,参观了东莱乡校等古迹(韩国的孔庙一般称乡校,亦有祭祀和教育两大功能)。又到退溪研究院找到多年联系的老朋友,交谈了学术,互赠了书法。又由他们介绍到了安东市。安东是李退溪先生的故乡。韩国学者对退溪先生十分尊敬,但又明确说退溪的思想来自孔子。安东市陶山书院的陶山书屋是退溪先生长年居住讲学的地方。其居室前种着梅、竹、松,将此三种高雅的植物称为“三友”,以其高洁的风骨自励。为追根溯源,我们又到了古都庆州,瞻仰了为退溪先生的老师李彦迪(晦斋)先生建造的玉山书院,晦斋先生的十世孙李崇德先生正以玉山书院的古迹,对一群青年人进行爱国传统教育,这对我们也有不少启发。

日本:《论语》加算盘

    我去过日本两次。第一次到的是日本北部福岛县的会津若松市。该市原有一座日新馆(孔庙),规模大,年代久,但在明治维新时毁于战乱。我帮他们设计后,1986年竣工典礼时,邀请我们参加,并会见了许多日本学者及孔子崇拜者,当时的中国驻日大使章曙也从东京专程赶来祝贺。会前会后谈儒论道,在日本掀起一阵尊孔崇儒高潮。会津藩校日新馆大成殿内不但供着由中国专门制作的孔子、四配石雕像,殿外左面还立着一尊王仁铜像,王仁于公元283年最早从朝鲜把《论语》带到日本来,是最早向日本介绍儒家思想的学者。
    2000年第二次去日本,目的就是对日本的孔庙及孔学研究进行考察。为我们安排此行并始终陪同我们的是旅日华人孔健(祥林)先生。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日语系的孔健,奋斗十几年,在日本打开了局面。他不但是“孔健社”的社长,还创办了每期10个版面发行10万份、唯一重点报道中国消息的《中国巨龙报》。此人还是在日本正式注册的、国家允许的演讲家,出版过四十几本书的作家。两年前,在住友生命的支持下,用中、日、英三种文字,出版了一套50多万字的《论语》,分别赠送给中日等国的达官政要、专家学者及企业巨子等多方人士,他的行为为传播以孔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了贡献。
    孔健先生带领我们去过日本许多孔庙,会见了日本学界的许多新、老朋友,每到一处,都可感受到日本人民对孔子及儒学的景仰:东京附近的汤岛圣堂的大成殿内,依中国的宋制摆设,设在这里的斯文会,研讨孔学已达七、八十年。与济宁市结成友好城市的枥木县的足利学校(孔庙)的孔子像,是日本著名的国宝。与曲阜市结成友好城市的佐贺县的多久圣庙内的孔子及四配铜像也已有三、四百年之久,其东原庠舍,现在仍不断地组织人们学习《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冈山市闲谷学校里的明伦堂中高悬“克明俊德”牌匾,尤其里面大成殿前的两棵楷树,到了深秋,一株变红,一株变黄,每当考试之前,莘莘学子都远道而来拾取树叶,以祈求孔圣保佑考试成功。长崎的中国侨民最多,长崎孔子庙也最堂皇。其中一座孔庙内的汉白玉石雕72贤像,系30多年前北京工匠特制后运来的。从福冈县渡海到能古岛,这里的孔子廊中供奉的孔子像则为中国明万历年间铸造。在日本国最南端熊本县的泗水町议会,10年前曾组寻根团到山东曲阜、泗水一带寻根,认为“泗水町”之名来自中国山东的洙泗,于是这个县的泗水町便从孔子家乡定作了一座3米多高的孔子像及四配像,建了座孔子公园,当日本朋友和我们一起走进孔子公园,在大石像后看到笔者任顾问的刻名后,一下子又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在日本,多处崇孔、研孔的内容的不多赘述,位于大孤市区生驹山上的“成人教学研修所”却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这个研修所针对成人,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他们依据孔子对人认知生的几个阶段分别设置了而立堂、不惑轩、知命室、耳顺洞,山上还有块从心碑。按照人们不同的年龄,学习时有不同的体会。这里的监理长伊兴田·觉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们编辑出版的《论语之友》已出版100余期。伊兴田·觉先生自己还编写了几种从不同角度解释《论语》的读本。他说:“我们本着孔子‘以一贯之’的精神,结合实际学习,把《论语》的内容用到修身上,用到经营上。因此来这里学习的人,常年不断。”他盛赞中国大陆学者对孔学研究有深度,有见地。他说自己常读中国大陆的书刊,以充实自己,进行教学。但在将《论语》用于实际上,却是他们的长项。许多日本人都知道涩泽荣一“论语加算盘”的主张,日本许多著名的企业,如东芝、住友、三菱等都以中国的孔学为基础,在厂内提出口号,在发展自己的产业的过程中贯彻儒家思想。

越南:学习和奉行儒家思想,人就会变好

    儒家思想早在秦汉时期便传入越南。历史上越南出了不少大儒。我有个朋友何叔明教授,就是儒学研究的佼佼者。到越南后,我们首先到南方的胡志明市(原西贡)去拜访他。
    年逾花甲的何叔明教授,体重只有48公斤,戴一付深度眼镜,虽不善谈吐,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写一手俊秀的中国字。从1956年到1961年他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就跟随侯外庐先生学习中国哲学史,现在是越南胡志明政治学院的教授、著名的儒学家。走进何教授的家,室内全是书,其中有一半是中文书。他指着这些书说:“我最喜欢的是中国这些儒学的线装书,不能中国学者送给我的哲学菱,特别是儒学著作。”说到这里,他马上送给我两本越文出版的、《前言》中提到我的名字的《中国哲学史》。他又说:“孔子思想两千年来陆续传到中国境外的一些地方,象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地。在越南,从11世纪的李韩到以后的陈朝、黎朝等,无不提倡用孔子的“仁德”学说教化百姓。如果不读《四书》、《五经》,就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直到现在,还有一些街道用我们越南历代大儒的名字命名呢!例如你们住的黎贵#路、阮秉路,还有吴士连中学等。”更令人难忘的是何教授还领我参观了以孔子命名的该市五郡的孔子路及九郡的孔子大道。在繁华的孔子大道正中花坛中间,还矗立着孔子像,像下刻着对孔子的赞辞。其旁有华人街,街上有山东人开的孔府饭店。
    当然,在越南尊孔崇儒的中心还是首都河内。河内孔庙也叫国子监,它也兼祭祀与教育两项功能。庙内的大成殿、奎文阁、东西庑及进士题名碑与中国相同。越南社会科学院的阮才书教授、政治学院的阮鹏教授也都是五、六十年代到中国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留过学的老研究生,他俩与何步明被称为越南三大儒。阮鹏翔教授告诉我们:“越南人把汉字称作儒字,平时交往用越文,但对祖先、神灵祭祀、求福等活动,必须用汉字写成祝文。”果然,我们在市场上看到许多“代写汉字”的摊店。他又说:“越南民间许多人信奉儒家思想,称作儒教,或良教。意思是学习和奉行儒家思想后,人就会变好。”阮教授更自豪地向我们说:“越南人依照孔子忠、义、仁协思想,培养了爱祖国、爱和平、爱自由、讲仁协的一代代人。我们能够长期抗法、抗日、抗美,就是凭着这股爱国主义思想。”他曾带我们到了河内东部海防省锦样县的茅田孔庙。这里原有的孔庙在公路东侧,战争中被摧毁。但战争一停,群众便集资在公路西侧建了一座茅田孔庙。在我们去的前五天,这里刚举行完祭孔典礼。
    阮教授说:“我们几个人研究儒学,势单力孤,国内有一个正规的研究机构:汉喃研究所。”当他陪同我们访问该所时,所长郑克孟、汉学专家黄火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向我们谈了许多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学的认识。认为两千多年来儒学密切了中越关系,今后还会持续下去。他们带我们参观了藏有大量中国古籍的图书馆,看了一些汉学研究生的论文。在我们和越南汉学专家的接触中,更深刻地领会到胡志明主席所说的那名话:“中越友谊深,同志加兄弟”。

东南亚:“请出孔老夫子来,建立一个有道德的社会”

    马来西亚华人约占36%,他们长期以来对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一直奉行着。吉隆坡有座尊孔中学,就已建校九十多年。笔者1998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儒商大会上,就接触到当地一些汉学家。他们学儒学、用儒学更加实际。在当地未把中国字、中国话当作官方文字、官方语言的情况下,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弟忘记故国,有些人自己拿出钱来办华文学校、编辑华文报刊、出版华文书籍,成为人们景仰的儒商。在会上、会下我讲了一些道理,儒商陈春德、郭仁德等人却讲了些办学校、办刊物等更有实践意义的实际内容。吴德芳先生主持的中华学术大会堂,在全国13个州都设有分堂,其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马来西亚如何运用等问题。
    在印尼、菲律宾同样是这样。例如印尼的林联兴先生是位企业家,但他却用大量时间宣传儒家思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好领会儒家文化的精髓,他经常向中国学者请教。
    新加坡原来是马来西亚最南面的一个省,1965年独立后,社会经济逐步发展。李光耀总理执政后,确定汉语、汉字与英语、英文共同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与文字。规定了“敬老周”、“礼貌周”,还组织一些国内外专家编写了《儒家伦理课本》,由中学三、四年级选用。许多学者经常到中国大陆进行学术交流。例如新加坡孔孟发展中心主持人杨瑞文教授是我多次会面的老朋友,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有研究,又特别钟情。说起新加坡的儒学教育时,他说:“新加坡八十年代推行的儒家伦理教育,第一个目的在于抗拒西方的文化侵略,请出孔老夫子来,建立一个有道德的社会。第二个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中国人以家庭为中心,家庭稳定了,社会才能稳定。另外一个就是经济原因,中国人刻苦耐劳,学儒学可发挥他们的潜力,增加生产,促进社会进步。”
    新加坡有个南洋孔教总会,统一教导和指导南洋各国的孔教会。会长盛碧珠女士一直主持学会工作,她每次给我写信,都是那么热情诚恳,字迹端庄秀丽。后来见了面,才知道她已年近九十高龄。
    1994年世界颜氏宗亲会在新加坡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邀请我在会上作《颜子思想的社会价值》的学术报告,所接触到的大量颜子后裔,多是仁德诚信的谦谦君子。我们在那里只两周,当地的《联合早报》等报纸便报道了7次。许多颜姓人都为自己是圣贤后裔而自豪,新加坡的媒体更为圣贤后裔仍在该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予以高度重视。

港、澳、台地区: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连为一体

    作为中国领土的香港、澳门、台湾,对弘扬以孔儒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加重视。香港早在一、二十年代便已建立了弘扬儒学的孔教学院。七十多年来教学生学儒学、讲传统,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阵地。其第五任院长汤恩佳博士更到处传播传统文化,多次捐资,在国内十几处立了大型孔子铜像。香港孔圣堂也办起了中学和小学。香港中文大学专为儒学前辈钱穆先生建了图书馆。大学内有许多研究孔子与儒学的专家。孔教学院等学术团体每年孔子诞辰都召开大会纪念,许多次都是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如去年的“孔子思想与中华统一大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有亚、欧、美、澳十几个国家的三、四百位学者参加,笔者除在会上与各学者研讨切磋外,又被推举作了大会学术总结发言。
    澳门虽然被葡萄牙租借四百年,当地人民也从来没忘记中华文化传统。具有48年教龄的澳门中华教育会监理长刘羡冰女士说:“我从小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薰陶。澳门有今天,和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儒家文化有许多优秀部分,例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责任感,人们谋求最适当的效果让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宝岛台湾更重视传统文化,人们经常读到中华孔孟学会办的《孔孟学报》、《孔孟月刊》、《鹅湖》等等。我们的《孔子研究》也经常发表台湾学者的论文。在1997年春节前笔者应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之邀,到台湾讲学时,受到当地9个学术团体负责人热情的接待。他们说半月前刚在台湾开了海峡两岸中国哲学史研讨会。又迎来了孔子故里的研孔同道。和他们研讨切磋,获益良多。我们到了台北、台中、台南、彰化、日月潭等著名的孔庙,走过台北市最繁华的忠孝路,会见了旅居台湾的圣贤后裔,一次次地深切体会到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连为一体。今天通过传统文化这个纽带,能把海峡两岸人民更好地团结起来,达到国家统一、兴旺、发达。转自罗承烈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