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娘俩伺候你:曾国藩对联集萃◆曾国藩自题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44:05
 曾国藩对联集萃         ◆曾国藩自题联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                 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自箴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自题书斋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上联自诫,指世事纷繁,一忙就容易出错,务必戒躁。一个“多”字下得十分贴切,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下联自勉,甘从苦来,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劳,历尽磨难才有可能成为完美之人。一个“半”字也用得很妙,因为要做完美的人仅靠吃苦耐劳显然还是不够的。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自题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自箴         此联于1859年4月1日作。上联“取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原句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意思是说: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关于“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辨正关系,作者曾以“大河”与“小河”作比说:“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之道,如大河水盛足以浸灌小河,小河水盛,亦足以浸灌大河;无论为上、为下、为师、为弟、为长、为幼,彼此以善相浸灌,则日见其益而不自知矣。”下联“忧以”,语出作者的《圣哲画像记》,意为“终身有乐处”之意。关于“乐”字,作者曾总结出“三乐”的经验:“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关于此联,吴恭亨曾评论说:“上下幅均仄声,落脚虽曰失律,然颠扑不破处,殊可喜。”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自箴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自箴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自箴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自箴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自箴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自箴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自箴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自箴         酿五百斛酒,读三十年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正题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自箴         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自箴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尽我心。——自箴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自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