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莱丽 mia2 真假:2011年12月16-17日参考消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56:32

2011年12月16

分类: 大国关系--大战略--世界风云评论 2011-12-17 20:49

    

《奥巴马为伊拉克战争画句号》,路透社美国布拉格堡12月14日电,埃菲社布拉格堡12月14日电,法新社巴格达12月15日电,路透社伊拉克费卢杰12月14日电,路透社巴格达12月15日电,美国《军队时报》网站12月14日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2月14日文章,美国凯托学会网站12月11日文章。路透社说奥巴马象征性地为伊拉克战争画上了句号,然而,包括美国媒体在内,谁都明白,伊拉克战争并未真正结束。尽管美国将主要的作战部队撤出了伊拉克,但是依然还有一两万以私人保安公司雇员身份留守在伊拉克的美国人,这部分美国“雇佣军”在伊拉克的目的就是为美国政府维护其对伊拉克的军事半殖民统治的。因此,对伊拉克国内的反侵略武装而言,由于侵略者并没有被彻底赶走,因此,反侵略战争也不会结束。奥巴马政府是不想在伊拉克打下去了,但,实质上,奥巴马政府是不想在伊拉克继续“被打”,然而,美军或美国雇佣军是否会被打,那并不完全取决于奥巴马政府,而取决于伊拉克人民。

 

我们知道,大部分伊拉克人都是什叶派穆斯林,因此,伊朗在伊拉克能够获得很大的影响力,而这一点恰恰又是美国极其担忧的,可是,由于美国自己实行的就是宗教敌对政策,小布什讲得很清楚,伊拉克战争就是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因此,美国自己肯定是没有稳定伊拉克局势的能力的。因此,反过来说,伊拉克目前的不确定前景正好为伊朗增强与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美国对伊朗的敌对政策又会反过来迫使伊朗加快增进两伊什叶派穆斯林关系的工作速度。对伊朗而言,如果能够增加美军在伊拉克地区的困难,那么相应的,伊朗自己所受到的来自美国的军事压力就会有所减轻,而且,只有利用好伊拉克这块阵地,才能有效镇慑住以色列,换言之,不能让伊拉克成为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缓冲区。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媒体是怎么忽悠美国人民的。美国《军队时报》网站报道说,“伊拉克大部分地区的反叛势力被平定,催生了初步的民主体制。”然而,该网又说,“现在让伊拉克人最担心的是,这种转变在美国人撤军后是否会继续下去。”可是,与美国网站报道相反的是,正是伊拉克政府——这个被美国自己称之为民主的政府——坚决拒绝了美军继续留在伊拉克的要求,如果伊拉克人民真的如美国网站所说的那样——是不希望美军撤走的话,那么岂不是反过来证明了现在的这个伊拉克政府不是民主政府吗?由此不是又与美国网站自己对伊拉克政府的民主性质的肯定描述相矛盾了吗?因此,我们看到,在美国网站上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报道,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此,问题在于,美国网站自己并不认为它的报道中存在矛盾的地方,因为美国网站刻意隐瞒了伊拉克政府拒绝美军继续驻留伊拉克的这个消息。正因为美国媒体并不让它的受众知道伊拉克政府拒绝美军继续驻留这件事,因此,才在感官上造成伊拉克人对美军依依不舍的假象,反过来对美国人民(包括军队)进行欺骗,让美国人民继续相信伊拉克战争是正义的。

 

而《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就更是自相矛盾了,文章说,“美国所得到的——阿拉伯产油大国出现了一个民主政权、数以百万计的伊拉克人摆脱独裁者残酷的怪异行为——在一个重兵把守而鲜有法治的国家里仍然显得那么脆弱。”伊拉克人自己当然应该很清楚究竟是在萨达姆统治时期过得好,还是在现在过得好。因为就是美国自己也承认伊拉克的局势并不稳定,然而,这种不稳定的局势正是美军入侵了伊拉克之后才出现的。而且,《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一个逻辑——就是说“一个重兵把守而鲜有法治的国家本不应该是脆弱的”,请注意,这个逻辑与美国在国际上宣传的那套东西正好相反。大概是《华盛顿邮报》光顾着调侃萨达姆政权了,而忘记了自己的宣传口径,结果把真实想法给暴露出来了。而这一逻辑恰好从反面印证了这么一件事情,就是美国之所以要在国际上大力推行所谓的民主,其真实的逻辑就是美国推行的那套民主制度只会让使用它的国家变得脆弱,而这恰恰就是美国想要得到的结果,因为非美国家越脆弱,美国就越容易统治这个世界,而美国要更加轻松地统治这个世界,则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行美国宣传的那套民主制度。当然,我们不是说非美国家应该使用独裁制度,而是说,非美国家不应使用美国所推行的那套民主制度,美国的那套民主制度并不能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团结,从而变得更强大,相反,美国在国际上推行的那套民主制度只会让使用它的国家变得更分裂、更虚弱,典型的如墨西哥、菲律宾。

 

《传伊朗将在地下进行铀浓缩》,路透社维也纳12月14日电。这是典型的投石问路的伎俩,美国在入侵伊拉克之前就反复使用这个伎俩来测试萨达姆政权的实力。现在美国故技重施,然而,这只能表明美国对伊朗的核研发进程知之甚少,对美国而言,它最怕的就是伊朗不理睬它,因为,美国需要通过伊朗对它的回应来证实、判断它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情报的真伪,这种手法在中国的南方汉奸报系那里就被概括为“用谣言倒逼真相”。因此,对伊朗而言,就不必认真,应该采取以虚对虚的办法,同时应该牢牢抓住美国无人机被伊朗击落这件事反复敲打美国,不应停下,不要让美国在舆论战上转移了话题。

 

《不懂本国语言的领导人》,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12月12日报道。英语,作为当前霸权主义国家——美国——的国语,自然是有其优势地位的。因此,美国就以此来嘲笑其他不懂本国语言的领导人。当然,我们对此问题的关注只有一点,就是为什么在“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占主流”的世界里会有那么多不懂本国语言的领导人可以上台呢?这些“例外”是不是从另一面揭示出了所谓民主国家的本质呢?显然,如果世界真是以民族国家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那么在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中,是不可能让一个不善于甚至不会国语的领导人上台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在报道中看到了很多例子都能证明一个不善于国语的人依然是可以被选为本国的领导人的。于是,就有了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尽管“民族国家”这个观念被广泛宣传且深入人心,然而,在现实政治中却不能贯彻这一观念,有时还与之产生了重的冲突,因此,我们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就是不能用“民族国家”这个观念来理解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状况,尽管有很多国家的政治状况是能够用“民族国家”去解释的,然而,这种解释显然是不充分的,或者说,这种解释只是流于表面。因此,真正决定这些国家政治状况的不是民族——这个上层建筑,而是使这些民族及其政治状况得以存在的一个基础——即经济基础,在这些国家里,它们的经济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之所以那些不懂得本国语言的人能够出任领导人,就是因为决定这些国家的资本集团认为这些人当领导人是合适的,因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未必就能反应和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反过来说,资本主义具有超越民族的性质,我们当然也可以将之概括为资本的反民族性。

 

 

 

 

 

 

 

 

 

 

《世贸组织更新政府采购协议,由于美国作梗,中国仍被拒之门外》,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美国要求中国应将各种大型国有企业纳入协议适用范围。显然,这是一种非常没有道理的要求,因为,国有企业说到底还是企业,怎么能算作政府呢?再说,国有企业不是政府自己的企业,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的企业,政府只是代表人民对其进行经营管理而已,但这绝不是政府自己的财产,因此,也不能为政府自己所任意支配。然而,按美国的逻辑,企业不是属于全体股东的,反而是属于企业管理层的了!这是多么荒谬的逻辑!美国有哪个股份制企业在法律上是被算作企业管理层的私产的?!因此,对于美国这种在毫无根据的要求,中国政府决不能妥协。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必须明白,美国之所以提出这种无理要求,关键就是它想借此无理要求不仅要抢占乃至垄断中国政府的采购市场,而且还要抢占和垄断中国国企的采购市场。明明是觊觎我国的市场,还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势。对此,我们完全不能理解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挜求苦恼地要求加入,相反,应该是美国反过来求我们才是。

 

《媒体评中国驻缅大使会见昂山素季,中国对缅政策发生微妙变化》,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12月16日文章。实际上,谁都看得很清楚,中国对缅甸政策的这一微妙变化完全是被迫的,而导致中国做出改变的根本原因则是缅甸现政府在政治上存有对美国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然而,令缅甸当局异常尴尬的是,尽管它为了讨好美国而单方面搁置了中缅之间的一些正在实施的合同,尽管它为了迎合美国而将自己的政治死敌松绑了,然而,美国国务卿给缅甸政府带来的答案是——美国目前不打算解除对缅甸的制裁,与此同时,由于缅甸国内政治形势发生的变化,中国又不得不调整自己对缅甸的政策——开始与美国喜欢的那部分政治势力进行接触。由此,在经济上,缅甸政府自己掐住了自己的喉咙,在政治上,缅甸政府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下场,现在,对缅甸政府而言,既得罪了一个最支持自己的朋友——中国,又在国内给自己树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死敌。当然,更重要的是,缅甸政府在国内外的政治信用都极大地下降了。而导致目前这个糟糕结果的责任却又只能由缅甸政府自己来承担,总之,缅甸政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或许只有将来缅甸现政府被昂山素季那帮人推翻后才能意识到它今天所犯下的种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