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tv版 apk:中国油画——陈衍宁绘画作品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44:38

       陈衍宁(1945--),广东广州人。195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院油画系。1971年至1985年先后在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广东画院从事绘画创作。1986年留学美国,1988年毕业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市立大学艺术系,留校任教。1987年和1989年美国韩夫纳画廊曾为他在纽约举办了两次成功的个人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擅长油画。曾多次在国外举办个人画展。1991年荣获英国艺术家协会主办的肖像比赛大奖,此后连续为英国皇室及贵族绘制肖像。出版有《陈衍宁画集》、《陈衍宁作品集》、《陈衍宁油画选》等。

   仲夏夜  尺寸:95×115cm 

 月亮门  尺寸:156×162cm

       身在异乡功成名就的人对故国的怀念往往会更加的难以割舍,作为画家的陈衍宁也不例外。他的不少新作,画他记忆中的人物和事物,表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情结,充满了怀旧的情怀。其笔下的女子,恬静温婉,蕴含着幽雅、清丽、真纯的东方韵味。人们在他的画作中感受到一种潜在的诗情画意。那藏在气质里、含在品味中、映在意象间的东方神韵,显然来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艺术上的修养。《月亮门》便是这样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在其构图的布局上。画面利用最能体现具有中国建筑特点的月亮门的满构图形式和方形画布自身的几何形体,在画面上洞开了一面类似中国团扇画面效果的特殊构图门径,这是陈衍宁匠心独运的地方。作为深谙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的中国艺术家,他当然知道月亮门在中国建筑中多出现在室外建筑如墙体等处的开放的建筑空间中,但是陈衍宁将这一形式用在了直接窥视建筑室内景的内门之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心目中的一种开放性的姿态,无论艺术家是不是有意这么安排,它最终传递出了现代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与自信。月亮门里面刻画的正是中国传统卧房的布局和家什,门内景呈现一种水平三分结构和纵向的对称形式,传统窗型构成了画面的上部,光线从窗后照入室内,为画面人物的面庞罩上了一层光环。画面中间和下部是类似中国北方被称为“炕”的一种卧(坐)具,中间的几案又将水平画面一分为二,右面坐着婉约恬适的女主人公,左面的座位上是空着的,如果你想到“男左女右”这句中国俗语,你或许就不难理解作者对人物的这种不在场安排的意图,这个座位的主人公究竟属于画家本人抑或是其它什么人,甚至就是观众,这就需要留给看画的人自己解读了。 

 

夏凉图   尺寸:122×127cm

这是当代著名油画家陈衍宁画的一幅代表性作品,正如美国当代著名评论家丹尼斯·韦曼说:“陈衍宁的艺术真正跨越了文化与历史,蕴含着一种宇宙的永恒的信息。他从未接受过在他青年时代一度奉行的无个性抽象派艺术的诱惑,一直坚持民族传统中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今天,写实主义已为美术界重新接受,并在众多方面向美术爱好者再现其恒久的魅力。他的写实,带着一种敏感,一种对表现浪漫主义世界观特征的敏感。而他对光与透视的无懈可击的处理,具震撼力与想象力的构图,以及对所绘客体神韵的洞悉力,都在告示人们:这是一种坚实完美的审美结合,一个跨越空间的视界。”中国当代评论大家邵大箴曾说:“四十年代出生的陈衍宁,作为当代中国第四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七十年代中期崛起,成为这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时代赋予这一代画家的使命,是继续完善中国写实油画艺术,把西方古典油画语言的精神和技巧全面的吸收过来,使之在中国的土壤上茁壮成长。”

 静待(檀香扇系列) 147×81cm

1987年,在美国纽纽赫夫纳画廊举办了陈衍宁首次个人画展,展出引起了很大轰动,陈衍宁这个名字被众多美国人所认识。两年之后,他的第二个画展成功举办。当时英国商界一位名人阿妮坦在曼哈顿参观陈衍宁的个人画展时,对陈衍宁的作品《檀香扇》—见倾心,她一口气买下陈衍宁的3张作品带回英国,同时也把陈衍宁的魅力带回伦敦。1990年,陈衍宁荣获英国肖像画比赛大奖,得奖的作品正是这幅《檀香扇》。檀香扇,它唤起了陈无数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母亲经常用檀香扇,这激发了他创作怀乡题材作品的灵感。中国画讲究章法,而黄宾虹曾经说过,章法即虚实。陈衍宁将这种虚实强烈的对比运用在《檀香扇》的创作上,大片黑把黑緑黑衣虚化,而少女的头手扇身则用最实的线条刻画,檀香扇面精雕细镂的花纹—片片层层相叠凸现音乐感,少女的简洁典雅,画面大虚大实的对比造就—种东方韵味的张力。陈衍宁的作品不仅打动英国艺术家协会的专家们,也打动了英国,不少名人乃至英国皇室成员都邀陈衍宁请为其画像。

 

 舞者与扇 

 

 

  2005年作 春宵  尺寸:127×122cm

 2004年作 白纸扇·檀木扇 尺寸:127×147.5cm

      《白纸扇·檀木扇》具有强烈的“古典”情调。典雅的女性,安静的姿态,柔和的光线,黑色的基调,使画面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趣。画家技法纯熟,笔触与色彩均不露圭角,融洽地揉合在一起。但画家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力求对“古典”作出一些发挥。画面中有两位女性,画家把她们平行地放置在画面中央,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成为两个均衡对比的形体,从而使“古典”带上了一些奇异的不尽和谐之处,也使单纯的肖像似乎具有了某种情节。

 昨夜无风  尺寸:127×147.5cm 

 

 2000年作 日正午  尺寸:121×127cm 

 对扇 

 仲夏夜的微风  尺寸:122×71cm×3 

 双美 

 三扇图  尺寸:106×167cm 

     四十年代出生的陈衍宁,作为当代中国第四代画家写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七十年代中期崛起,成为这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时代赋予这一代画家的使命,是继续完善中国写实油画艺术,把西方古典油画语言的精神和技巧全面吸收过来,使之在中国的地壤上茁壮成长。
       陈衍宁练就了坚实的造型基本功,他的素描不仅画得准确生动,且有自己的追求。作品中迷人的轮廊线和结构美,常使人为之叫绝。在色彩上,他善于以刀代笔,用刀的刮涂、堆、拉产生特殊的趣味。他灵活自然地运用色彩,用较少的颜色创造丰富的色彩效果。他注意笔触和笔势美,注重色调的和谐与优雅,注重画面境界的创造。
       陈衍宁为自己的成功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他作画勤奋,素有“画牛”之称。几十年来,他练就了坚实的造型基本功。他的素描不仅画得准确生动,且有自己的追求。作品中迷人的轮廓线和结构美,常使人为之叫绝。在色彩上,他花功夫最多,他善于以刀代笔 ,用刀的刮涂、堆、拉产生特殊的趣味。他灵活自然地运用色彩,用较少的颜色创造丰富的色彩效果。他注重笔触和笔势美,注重色调和和谐与优雅,注重画面境界的创造。他的油画创作无疑是得益于他的中国画的修养 。陈衍宁十分重视绘画技巧和技艺的完善。他视技巧、技艺的完美是艺术创造的重要条件。这大概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也是他能在西方肖像画坛打开局面的重要原因。陈衍宁的油画艺术之所以为此得到西方社会的“厚爱”,和陈衍宁之所以能在哪里“恣意放纵”地施展自己的才智,也与此不无关系。

 

 1993年作 桥影静物  尺寸:122×102cm 

2005年作 夜深沉  尺寸:122×172cm 

 1993年作 花间  尺寸:122×120cm
画于上个世纪末,这是当代著名油画家陈衍宁画的一幅代表性作品。 

  红莺照暖  尺寸:147×176cm 

 1994年作 雨后  尺寸:101.5×122cm

陈衍宁《雨后》这件作品中表现了一个温婉幽雅、清丽真纯的东方少女形象,这是陈衍宁创作于国外的一件作品,作者特意营造的如梦一般的意境和韵味抒写了属于东方的含蓄与温情,这个有如丁香花般的南方女孩是身在异乡的陈衍宁对故国的一种怀念和梦境想象。看到陈衍宁的这幅《雨后》,让人想起拉菲尔前派画家约翰·米莱斯的名画《奥菲丽娅》,当然,从叙事主题上说,这是两幅完全不同的作品,但单纯从画面情景上看,陈衍宁的这幅作品同样也表现了思绪万千的少女在花丛映衬下的哀婉忧思情绪,画面同样弥漫着一种多情少女特有的青涩气息。画面青绿的主色调很好的烘托出了作者的意图,少女白色的衣着表现了主人公纯洁的身心,占据画面前景中部的油纸伞是一种东方传统文化的标志物,同时也是少女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主人公似乎正在将伞从身体边拿开,又或者是正要从伞的后面走出来,一样的举动正是此时少女情感世界的巧妙暗示。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作品中的少女似乎与背景的花丛是一体的,她同样也是雨后花丛上绽放的一朵最最亮丽的鲜花。在少女的心中,她似乎感到,雨伞在这时已经是多馀的了,她已经无法遮蔽少女内心的多情世界,但从她的表情上看,她似乎又在迟疑和犹豫,是否该将这遮蔽风雨的保护伞完全的拿开呢?陈衍宁的这件作品在写实主义的手法之下,掩饰的是他浪漫主义的创作意图,它巧妙的释放出了对象最为吸引人的理想浪漫的一面。

 

西飞雁  

  

 休息片刻  尺寸:61×81cm 

 

 西窗声动 2009年作 作品尺寸:147*147cm

 

 

 2006年作 帷幕即将升起  尺寸:122×178cm

 

《空间》  

2009年作 今夕是何年 尺寸:177.5×117cm 

 

 1992年 和弦—小提琴二重奏  尺寸:102×122cm 

 

 

 2000年作 静思少女 尺寸:127×122cm

画于2000年前后。不仅意境新颖、技法高超,而且给人一种强烈的审美的艺术感受,是他“朴素哲学”的又一幅代表性作品之一。画面上以坐在幽暗窗前的少女为题,少女以合十的双手支撑着俊俏的脸庞,手带一串佛珠,寓意深刻,眼前的水果,表现出内心的平静与执着。整幅画面透露出一种青春活力与向上的精神。平实的画面,阐述着一种无处不在的人生哲学。陈衍宁和陈逸飞一样知名,人们在他的画作中感受到一种潜在的诗情画意。那藏在气质里、含在品味中、映在意像间的东方神韵,显然来自他中国传统的艺术修养。这是他人所无法取代的一种精神特质,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邓尼斯说他:当陈衍宁的肖像画在欧美赢得盛誉的时候,在流派纷争的世界风潮面前,他执着于“厚积薄发”的信行,用心于“博采众长”的训练,坚持坚守艺术的真诚。今天,陈衍宁的油画艺术之所以得到西方社会的如此“厚爱”,被称作“真正跨越了文化与历史,蕴含着一种宇宙的和永恒的信息”,并在他们的国度“恣意放纵”施展才艺,与他当年的坚持坚守不无关系。

 

 如影 2006年作 作品尺寸:108*158cm

 

 

 2002年作 红状  尺寸:163×126cm

 

 

 

风之歌  尺寸:157×162cm

 

 远去的风华 

 

 月亮门之二—大家闺秀 尺寸:170×160cm

《月亮门之二—大家闺秀》描绘一着中国传统服装的年轻女子手举蝴蝶立于一亭子前,画面中的女性温柔恬静,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优雅,虽然色彩不多,但显得层次丰富,可见陈衍宁完善的绘画技巧。构图采用中国人喜欢的圆,可见画家精湛的构思能力。平凡的亭子,平凡的女性在画家的创作中变成感人的艺术形象。

 

 

 2001年作 元宵  尺寸:157×160cm

 

 2005年作 月门那边有个湖    尺寸:162×157cm

 

 陈衍宁的艺术真正跨越了文化与历史,蕴含着一种宇宙的永恒的信息。他从未接受过在他青年时代一度奉行的无个性抽象派艺术的诱惑,一直坚持民族传统中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今天,写实主义已为美术界重新接受,并在众多方面向美术爱好者再现其恒久的魅力。他的写实,带着一种敏感,一种对于表现浪漫主义世界观特纫的敏感。而他对光与透视的无懈可击的处理,他那具有震撼力与想象力的构图,以及他对所绘客体神韵的洞悉力,都在告示人们:这是一种坚实完美的审美结合,一个跨越空间的视界。 
                                                         

 金发少女

 

 

 1977年作 点收

      《点收》创作感言人的因素第一,武器不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这是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大炮的历史缩影。为纪念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而作。(1977年画于广州)—陈衍宁 

 

 

 白藤湖上  138×100cm

《白藤湖上》是陈衍宁早期的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油画珍品。纯熟的技法和坚实的造型能力一直是陈衍宁油画作品的最突出特点,而《白藤湖上》作为陈衍宁赴美之前留在国内的最具收藏价值的代表作之一,非常充分的说明了画家对新古典主义绘画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运用。这幅作品曾经一直放在陈衍宁母亲位于广州的家中,可谓陈衍宁的“看家之作”。画面刻画了三个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少年形象,画家对人物动态和表情的捕捉赋予了人物一种真切的生命气息,给人呼之欲出的真切质感。从叙事性的角度讲,画面表现的场景是南方水网地带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处日常生活场景,但是凝视这件作品却可以给人一种非常激动的心理感受,这便是真实感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这种真实是建立在艺术家对人物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场景的精心设计基础之上的。画家捕捉到的这一个情景定格,以及人物面对观众的这一瞬间将一个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童年记忆画卷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种记忆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任何的减退的,但却又是渐行渐远的。作品的构图与作品主题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吻合,构图对主题的诠释丝丝入扣。三个天真无邪的儿童略成直线型依次排列在画面远景、中景和前景处,中间的男童手中撑着竹竿,两只小舟正在驶离观众,似乎再多加一竿,他们就会离开观众的镜头,驶向画面上方的画框之外。画家设下的这一定格是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挽留和无奈,从这一角度上讲,《白藤湖上》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俗画了,它被画家有意或无意的赋予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而这便是用金钱无法衡量和须臾留存的弥足珍贵的美好童年时光。

 

 

 拾红棉 尺寸:60×76cm 

 起义者 1981年

 

 1976年作 小花  陈衍宁 1976年作 小花

       陈衍宁最善于在平凡的题材中表现他高超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小花》是陈衍宁早年创作的人物作品,画面的光影变化强烈,但经过娴熟的绘画技巧显得柔和而内敛,山区少女淳朴的微笑,手中的野花正是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的热爱与憧憬。

 

 

 

 

 

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  

 

马克思与恩格斯 

 

 

 

 

 

 

 

 

 

 

 

 

 

 

 

 

1999年 新蕾  尺寸:164×123cm

该幅画作《新蕾》创作于1999年,画面上天真甜美的小女孩半遮半掩的站在芭蕉树下,眼神如此纯洁透明,未经世事的淳朴,就像一颗未经琢磨的宝石,但是早已在阳光下奕奕生辉。画家细腻的心思,充满着对生活美好的赞叹,在巨大的画面中营造了一个远离嘈杂世间的天地,有绿色的芭蕉,小狗的欢叫,可以赤脚玩耍……让人在这美好的世界中沉迷,久久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