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目前犯哪一部最经典:吃小亏占大便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28:08
人生感悟
编辑制作:林夕梦


吃小亏占大便宜
佚名
如果每一个人都愿意吃点小亏,在他人遇到困难之时伸出援手,与其共度难关,那么,你得到的信任和尊重将会更大,更有利于你事业的发展。
“吃亏是福”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流传下来的名言,这句话有个直白的解释,那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很多人不理解,吃亏怎么是占便宜?这里涉及舍与得的问题,吃亏就是舍弃一些小利益,占便宜就是得。。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就是舍弃了小利益之后,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吃亏产生两种直接的结果;一种是,人们会认为我们不计较,从而愿意与我们交往;另一种是,人们觉得我们好说话,好办事,会交给我们更多的事来做。对于第一种,我们可以理解为人际关系上的得;对于第二种,我们可以理解为自己潜在能力的提升,依然是得。而这两种得远比我们舍弃的小益更有益,更能替我们创造价值。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拈轻怕重,总想占一点小便宜,一两次也许会成功,但久而久之,他就会失去同事及上司的尊重和信任;同事不愿意与他合作,上司不愿意交给他重任,结果工作难与进行,升职机会更是轮不到他,最终吃亏的还是他自己。
那些在工作中能吃亏、肯吃亏的人,会主动为同事、为公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这些事有时只是举手之劳,有时可能会花一点时间;有
时可能会是经济上小小的付出,有时也可能是利益面前的小小让步…表面上看,这些人是吃亏了,但实际上并非如些,这些人很可能得到同事、上司的亲近、尊重和赞扬,事业上会有所发展不说,精神上也会得到满足。这就是吃亏吃出来的“福”,就是大便宜。
孙军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部门经理,他性格沉稳、个性豁达,遇到什么问题总是主动承担,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获得了升迁的机会。几年前,孙军所在的部门领导突然调离了原岗位。因为调离仓促,有一笔账目处理得不圆满。这个账目并不是由孙军经手的,但新来的部门领导并不熟悉情况,看到账目所牵扯的企业在孙军业务的范围之内,便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他,并决定每月扣除他五百块钱的工资,为期一年,以示警告。
对于新领导的批评和惩罚,孙军并没有辩解和争论,只是默默地接受了。同事们都说他傻,干吗替别人顶罪?孙军却说;“以前的领导对我不薄,我不能人走茶凉,说人家的不是!”
新领导渐渐熟悉了环境后,对这个平时说话不多、做事稳妥、踏实的孙军印象大大改观。因为新领导会定时参加公司的中高层会议,所以偶尔会碰到孙军以前的领导。一次,两个人聊起这件事,前任领导马上做解释说;“这件事其实与小孙没什么关系,是当年的副总委托部门办的,当时孙军并不知情。”新领导听了,一方面觉得对不住小孙,一方面又对他大加赞赏。他认为,这样豁达又有忍耐力的人将来一定成大器,于是格外栽培他。三年后,部门领导获得提升,他向公司举荐孙军做自己的接班人,在公司领导和职工大会议上,这个决议得以全票通过。由此,孙军成了部门经理,他的升职也成了一段佳话。
孙军能吃小亏,舍弃每月五百元的工资,不把责任推给别人,结果换来了新老领导的信任和尊重,最终得到了升职机会。他短暂的吃亏,从长远来看,就是占了“大便宜”。所以我们不要怕吃亏,吃亏就是一种福。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吃一点小亏,在他遇到困难之时伸出援手,与其共渡难关,那么,你得到信任和尊重将会更大,更有利于你事业的发展。
三年前,程然进入一家银行的储蓄所,成为一名柜台职员。他一进储蓄所就成了这里的顶梁柱,为什么?因为当时的职员大部分都是专科毕业生,而且工作年限比较长,一些新东西接受起来比较慢,所以很多人都找他帮忙,解决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时出现的问题。时间一长,程然就成了个多面手,什么都会做。
去总行开会学习新上的系统,别人不愿意去,领导就派他去;去外地银行学习好的贷款模式,同事推荐他去;就连平日里跑腿买东西,上司也让他代劳。虽然很辛苦,但程然却从不在同事面前喊累。
连续三年,程然几乎每个周未都在加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女朋友都有一种错觉;“银行职员是没有双休的。”
一次,程然和女朋友正在外面逛街,一个同事因为账目做不平,不得不打电话请他帮忙。他马上赶回银行,和大家一起,一笔笔核对账目,最终帮助同事做好了账,这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因为程然知识面广,几乎每个部门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都会来找他,他成了银行里必不可少的人。几年的时间里,程然过得很辛苦,但是他却成了银行里的“全才”。今年有几个部门负责人找行长“挖”他,行长就是不肯放人,最后提升他做了部门经理,同事门都双手赞同。
表面看来,程然帮了这个又帮那个,搞得自己辛苦又紧张,是吃亏了的;但从长远来看,他在帮助别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他在银行内部的竞争力。同时,他也与同事和上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爱戴,为自己今后的升迁和从事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吃一点小亏,舍一点小利、小安逸,能够得到大进步、大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贪小便宜吃大亏
作者:陈世旭
“文革”中,举国批判过一个“反动观点”:“吃小亏占大便宜”。
被批的人是不是真的说过那样的话,在什么背景下针对什么说了那样的话,吃了小亏是不是真能占大便宜,还是根本占不着任何便宜,当时在农村务农的我们这帮毛头小子其实根本无从知道,只是闹哄哄地跟着瞎吵吵而已。
几十年过去,人生的酸甜苦辣咸也多少有些经历,但对吃了小亏是不是真能占大便宜,还是根本占不着任何便宜,还是不甚了了。或许是当初批判得太彻底,从来没敢想过尝试着践行那个也许是很不错、很有用的信条。只是隐隐觉得,大亏小亏吃了不少,大便宜小便宜总没自己什么事。小时候,母亲悄悄找人给我算命,人家说这孩子一生衣食苦中求,别指望意外之财。母亲很难过,等我长大才告诉我。我也就认了,从不买彩票,更从不赌博,就是单位联欢抽奖,我也是拿个纪念品就走人。没有指望,也没有失望;没有兴奋,也没有不爽,倒是自在。
相反,关于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情,倒是见到、听到、知道不少。
记得有一本关于怪诞行为学的书,里面有一个杂志征订的例子。那杂志有电子版和印刷版,全年的订费,如果单订电子版,价钱是印刷版的一半;以此推算,单订印刷版,价钱就是电子版的一倍;但如果订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则价钱与印刷版一样。结果,许多人都选择了套餐,因为它等于让你免费得到了电子版,天上掉了个馅饼,捡了个便宜。而其实,对读者来说,有没有这个免费的电子版意义几乎等于零,有意义的是这个杂志的营销者,因为有了电子版的选项做前提,印刷版很容易就订出去了。
这只是一个心理游戏,参与者说不上吃了亏,但下面一个例子就不同了:
一家卖服装的夫妻店,经营的一个绝招是妻子装聋。一旦顾客问价,妻子就说:“对不起,我今天耳朵有点闭,请你大声点”。顾客又大声问了一遍。妻子说:“请等等,我问老板。”然后朝柜台里面正低头算账的丈夫问:“老板,这件多少钱?”丈夫怕她听不清楚,大声回答:“一口价,五百五。”妻子回头对顾客说:“老板说两百五。”顾客自然听清了老板的回答,窃喜,忙付了钱,拿着那件衣服赶快离开了服装店,生怕老板发现老婆听错了来找他麻烦。而其实,那件衣服最多也就几十块钱。
以为捡了便宜而其实吃了亏的事情我也亲见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中国作协深圳创作基地住,中间有个活动,去与香港紧邻的沙头角购物。事先大家很兴奋,都听说因为香港是世界著名的低税区,全世界的购物天堂,沙头角是特区的最前沿,也就近水楼台先得月,那儿的东西也就跟香港一样便宜。一干人铆足了劲,大包小包地满载而归。结果有一位女士偶然发现,就在我们住地附近,一家当地农民开的小店卖的一件连衣裙价钱不到五十元,而她在沙头角给女儿买的那件连衣裙,质地、款式、花色、厂家跟这件一模一样,但她花了将近两百元。
沙头角自然不是物价陷阱,问题出在人们只听说香港是低税区,却忘记了那时候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下价格体系的天壤之别。倒是像我这样收入仅够养家糊口、连便宜也捡不了的人无怨无悔。
当然,上面的例子是生活的常态,说不上吃了什么大亏。且有的人嗜好之一就是买处理品、打折货,尽管最终发现其实不如正品合算,其实中了商家的圈套,甚至有许多东西最后就是原封不动地成了垃圾,但一旦遇到处理品、打折货,还是大量收购,乐此不疲。作为一种生活的乐趣并且自己不以为吃亏,那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谁都可以完全不提防贪图小便宜:许多因贪腐罪行锒铛入狱的官员,最初只是接受了一点看似平常的人情往来,被人看出破绽,进而得寸进尺,越陷越深而不得自拔、最终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毁了一大家子人的幸福。这样的亏,那就不是谁都吃得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