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功率:修行秘笈 (万行上师开示)2011.02.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51:44

问:打坐时出现头胀、晕眩感,是不是用功的方法不对?

师:为什么你想到的是方法不对,没想到是对的呢?

问:因为不知道出现这种状况对不对。

师:既然不知道对与错,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错,而不是对呢?像这一类型的人到了一定高度就很难再提升了。幸亏他还未入道,没有和那个力量沟通;一旦和那个力量沟通并有了感应,他会把出现的种种现象、境界和反应都往坏处想。这就是根器不够。修行人一旦得到宇宙的力量,如果心理素质不够,你想这是偏差,这股力量就导致你走偏差;你想这是好现象,哪怕你已经走错了,它仍然会变成好现象,它会纠正过来。整个三界内外的游戏规则佛祖都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靠心来引导,靠心来起作用,都是心造的结果。你想将来能成就,将来你就能成就;你想将来成就不了,你这种暗示的信息储存多了,将来你就成就不了。每起心动念一次就是给自己暗示一次,储存一次,就像按电脑的储存键一样。比如你想开山建寺,如果你想:“我肯定有这个福报,我有的是钱,肯定能把庙建起来!”你不停地这样起心动念,给自己输入这种正面的信息,心灵如同磁场,就能把三界内好的信息招感过来。而根器不够的人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会想:“我盖不了庙,我的福报不够,我没有护法。”他不断地这样起心动念,不断地储存这种负面的信息,本来他的护法和福报已经够了,由于他不断地给自己输入负面的信息,逐渐把正面的力量削弱,导致最后只剩下负面的信息,于是他就真的福报不够,没有护法,盖不了庙了。尤其是修到二禅的人,他的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吸纳功能,能把宇宙的力量吸纳过来。所以这时候的起心动念非常关键,如果这时候起了心动了念,就会构成因果。

专注的当下就产生力量。一路走来岂能没有沿途风光?沿途风光是正常现象,不存在好与坏。为何你偏偏给它下个定义,说它是坏事呢?你下个坏事的定义,它就是坏事。一切皆是沿途风光,绝不能用好与坏给它下定义。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根器。这种人散发出来的信息永远是负面的,他把人想得很坏,把事情想得很坏,把明天想得很坏,很少往正面想,所以也就产生不了正面的信念和信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灵魂来自很低的层次,前三世投胎时身份、等级都不高,他会受前三世的影响。如果前三世都是天人等级,这一世他就会非常自信,甚至自信得发狂,任何事情他想到的都是好结果。这种人直言快语,处处散发出单纯和阳光的气息。一个人之所以“很深沉”、狡猾、内心阴暗,是因为前三世都在三恶道里当众生,所吸引的都是负面、阴性的力量。这一世即便做人,仍然带着前三世的信息,并会依此信息而为人处事。

一个团队里如果负面的力量占强势,这个团队做事就非常吃力,处处被动,难以成就。如果团队里都是阳光、乐观向上的人,做事的成功率就非常高,前途就会光明,充满希望。因为这个团队饱含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相反,一个团队里如果有一半的人对未来没有信心,悲观失望,那么这个团队的前途就会渺茫而没有出路。事情尚未做,还未出手,首先想到的是困难和不好的结果,给自己的信息和暗示都是负面的;一旦出手,必败无疑,不会有好的结果。于是这种人就会说:“你看,我早就预料到会不顺,会有这个克星……”其实,完全是他自己负面的心念把克星招感过来。你起什么样的心念,必招感什么样的结果。

一个人如果把握不了自己的起心动念,无论他多么努力勤奋,他的智慧何等高超,即便成功了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地不正,果即不正。既然标榜自己有信仰,为什么你不相信你信仰的对象呢?比如你信基督,就应该深信基督会保佑你;你信释迦牟尼,就应该坚信佛祖会保佑你。可是你为什么不信呢?究其根本,你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你所谓的信仰只是迷信,你真正信的是你自己。佛教讲,一个人真正建立了信心,即是信心成就。信心成就意味着他不会再退转。但是,树立真正的信仰对当今的修行人却是最难的,都是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碰到一个油嘴滑舌的人他马上就会信奉,凡是碰到的都会信一阵子,不断地改换门庭,一生都如此,这就是凡夫。除非你真正得道了,你对自己的教主才会深信不疑,不再改换门庭。要凡夫有真正的信仰谈何容易!如果门庭换得慢一点,把修法的时间拉长一点,或许你就得道了,就不会像老熊掰棒子一样一个又一个。但是多数人都相信自己很聪明,这个法门修一阵子没感应就换下一个,不停地换,所以一路走下来,哪个都不信。而且总会有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没有错:“我信了他很多年,他的法我也修了很多年,可是没感应。”他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若按过去的标准来鉴别一个人的信仰,在座的没有一个对我们的教主,对我们的明师有真正的信仰。

如何鉴别你对你的信仰是否坚定不移?如果你信释迦牟尼,为什么要看耶稣、老子、孔子的书?如果你信耶稣基督,为什么你要看释迦牟尼的书?如果你信万行,为什么要看其他法师的书?说明你对万行也不相信。你只要看第二个明师的书,说明你对第一个明师已经不信了,起码不是深信。按过去的鉴别标准就是这样。过去的人追随一个明师,绝对不会再看第二个明师的书。他信这个教主,绝对不会再看第二个教主的教理和教义。但是今非昔比。就万行而言,凡是世界公认的几个教主的书我都看过,那就说明一个问题,我信仰的不仅仅是释迦牟尼,还有耶稣基督、默罕默德,我心灵的空间只能容纳一个教主,为什么却容纳了那么多教主?这说明我心灵的空间已经一分为二、为三、为四、为五了,我对释迦牟尼不是虔信,我的空间没有完全留给释迦牟尼一个人。你们也是如此。你读了多少明师的著作?不都是几十本,甚至更多?可见你内心究竟信哪一个明师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了。就像当今这些大师的书,万行哪一本没有读过?只要稍有点名气的全读过。可见我们信仰谁呢?谁都不信仰,只相信自己。所以碰到明师你不要说你信仰他,你不过骗自己罢了,你是骗不了明师的,明师知道何为信仰。

在2000年以前我没有看过第二个明师的著作。2000年出关以后,我自认为悟到那个东西了,才开始看其他明师的著作。在两千年之前我就认一个明师,就看他一个人的著作,就认他一个人的思想,就学他一个人的法,就唯他命是从。因为你的心灵空间有了一行就不能有万行,有了万行就不能有一行。如果你这个空间有一行还有万行,甚至还有三行、四行,结果力度不够,哪一个的力量都达不到。因为心灵的空间就是这么大,一旦把它分割成若干份,力量就分散了。两千年前我啃的一部著作就是《五灯会元》和几部基本的经典,比如《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经》等。

就像谈恋爱一样,你心中同时装着很多美女,或者很多帅哥,你的感情怎么会专一?你怎么会得到真正的爱情?你不是全心全意地去爱,又怎么可能得到全心全意的爱呢?你自以为聪明,周旋于几个异性之间,以为你得到他们了。这恰恰是你的悲哀之处,你的无明正是在这里显露出来。在座的哪一个曾经把一个明师的法一口气修上三年的?没有,只有万行一人,找不出第二个。直到2000年我都只修一个法,一口气修了十二年。可是出关以后我拜访了十几个明师,他们的法我十天半月就修完了,最长的半年也修完了。因为我曾经专修一法十余年,已经掌握了专一的技巧,所以再修任何法都很快。

但是你们从来没有把心专注在一个法上真正地修学过,所以即便把再高的法给你,你也无法专注其上,你也修不进去。法如同车,再好的车给你,不会开也没有用。可是你还抱怨车不行。不是车不行,是你不会开。你只要会驾驭任何一个牌子的车,世间上无论出现什么新牌汽车,你都会开。任何牌子的车也都要人来开。对一个凡夫来说,想专注在一个人身上,一个法上,真是太难了!但一个成就的人一定是一个专注力极高的人。能专注在一个法上走过来的人一定会成就。在座的可以自问:我心中装了几个明师?我研究了几个教派的经典?我研究了几个大师的著作?我修了几个法门?

为什么过去的丛林要秉承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你必须有所证悟才能出去参学?因为这时的你已经开了法眼,能辨别真假邪正了。参学本身还包含了较量的意思,一是把你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让别人印证,就像学会了武功要出去跟人过招一样;二是与人切磋武艺能得到别人的指点,增长自己的功力。可是现在的修行人越来越浮躁,今年出家,明年就出去参学,甚至当年就出去参学了。可是你刚出家,要基本功没有,论打坐不会,佛门的仪轨也不懂,佛家的经典一本都没有研究过,道理一窍不通,你拿什么跟人家过招,拿什么让人家给你印证?到任何一个丛林参学都必须讲开示,通过讲开示才知道你的等级,了解你处在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指点,是否修偏差了,哪里出偏差。可是叫你讲,你什么都讲不出来,什么都不会,你出去参什么学?岂不是有辱师门?你的师父修行那么高,学识那么渊博,为什么教出来的徒弟这么差,师父的优点一点都没学到?!

刚开始学佛修道不要急于求成,先把自己的恶习、缺点慢慢消除掉。弥补不足的,去掉多余的。学佛不要把自己变成受者,应该把自己变成施者。施者比受者更有智慧,更有福报。成功的人都是以施者的身份而不是受者的身份成就的。支撑这个社会的是施者,不是受者。主持这个社会的也绝不是受者。就像我们东华寺,能支撑它的是一帮施者,绝非受者。你在做施者的同时,既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如果你是一个受者,既不能成就别人,更不能成就自己。学佛的人整天喊“福报、功德”,你只是个受者,何来功德、福报和智慧?还好,我们东华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施者。你们的能力、智慧、胆识、魄力、心量,只有以施者的角色才能锻炼出来,只有以施者的身份才能获得成就。你想拥有智慧,拥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美好的感情,都只能从布施中获得。如果你是个受者,不可能获得这一切。你想别人崇拜你,爱戴你,追随你,认可你,你不是一个施者又怎么可能呢?你想让人敬重你,抬举你,高看你,你也必须以一个施者的角色存在。所以古人悟到一个真理:施者永远比受者有福,比受者更受人敬重,比受者更有价值。每个领域里的成就者都是以一个施者的面目存在的,他在施的同时就是在受。如果你先做一个受者,你必将一无所获,无一是处。这就是道的规则,也是成功的秘笈。施就是受,就是得。但如果你用受来出第一招,你必败无疑。这也是宇宙的潜规则。

昨天晚上我讲到三十岁学知识,四十岁做事,五十岁论境界。换言之,三十岁你是个受者,四十岁你就是个施者了,就不应该坐在那里继续当受者,而应该去贡献自己的知识、能力、体力和智慧。五十岁你就应该超越施与受,成为圣人了。为什么我一再强调“修道先发心”呢?表面上你是给你的师父发心,给你的单位发心,给你的国家发心,给你的父母发心,实际上是成就你自己的功德。你想成就,必须发心,必须先施予。你在一个单位是否重要,就看你是一个施者还是一个受者,由此你也能知道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分量和位置。如果你是一个受者,不用问,在老板心目中你必定无足轻重,没有分量和位置。同样,你在父母和他人的心目中是什么位置,重不重要,也是用这个方法去找答案。快乐本身就是来自施予,而不是索取。人的自信也是从施予中获得,自卑一定是源自受和索取。长期的受必然铸就一个自卑者;长期的施必定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强者。这个社会的规则是施一得十。尤其是为我们的信仰做事,为佛做事,那真的是舍一得百,得千,得万!《华严经》上有一句话:“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正等正觉”。之所以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因为有一帮愚昧的众生,有一帮长期做受者的众生,所以才成就了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如果我们都是施者,还要释迦牟尼佛干什么呢?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一个施者。正因为我们都是受者,才成就了佛的无上功德。过去的祖师之所以成为祖师,就是因为他们是施者。有的修行人之所以没有成就,就是因为始终做受者,不做施者。我们经常听说某某人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如果他是个受着,如何能为单位创造非凡的效益,如何能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又如何改变人类的历史?每个众生的智能本来与佛无二无别,就是因为长期做受者,潜在的功能都沉睡了。如果你坚持不渝地做一个施者,你沉睡的智能就会苏醒。就像一个人,越是不劳动越是没力气,越是不承担责任越是没胆量。

就像出家人做功课敲打唱念一样,越是不上去打法器就越不会打,越是紧张就越容易出错。敲打唱念是出家人的饭碗,也是接引众生的一个有效方法。你说你内在的功夫有多高,谁也看不见。谁相信万行的修行功夫有多高?万行不就是靠算命、看相博取大家的信任吗?哪有几个人相信万行修行有功夫?但他的功夫恰恰就体现在这里,没有一个人他看走眼了!你们出家人想一想,有几个人或者几个信徒是为了生死来到你面前的?不都是生活无聊,孤独寂寞,到佛门这个圈子里找一些佛友吗?不都是为了附庸风雅才来学佛修道的吗?不都是为了强身健体,甚至异想天开想成佛才来学佛的吗?连人都不想成了,还想成佛!就像小学都没上,就想读大学一样。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你说给他看个相,算个命,他的兴趣比什么都大,哪里还想了生死,学佛修道?你们看,万行接待的信徒哪一个不是来问前程、命运、身体、家庭、婚姻的?哪有几个问如何了生死,怎样开智慧?就算有几个问这些,你说了他也做不到。 树苗本身已经畸形了,根本就不是成佛的坯子,又怎么可能成就?这一世只有好好修点福报,来世继续闻到佛法,继续修行,才可能成就。

我们这一世之所以能投胎为人,闻到佛法,说明我们前世都修炼过。可是福报不够,这一世还要继续累积。如果你的追求不是为了了生死,培福报,开智慧,而是旁门左道,纵然这一世拥有了人身,闻到了佛法,也是枉然。不是给你一个方法,你就能成就。你的内心从未宁静过,身心从未统一过,心灵的挣扎从未停息过,修什么法有用呢?上根器的人往这里一坐,说不想就不想,说不散乱就不散乱,一念当下即空,清醒灵明的觉知顷刻就挂在心头,即便在工作,甚至骂人打人,那份宁静和清醒也不会消失。中根器的人必须叫他忙一件事,比如念佛、观想、持咒、数息,他才不会胡思乱想。而下根器的人,你给他什么方法都拴不住他的心,他仍然胡思乱想,脑袋里面就像开运动会,不能专注在一个法上让万念归一念。
有时候我们愤怒,发火,失态,那是因为觉照功夫丢失了。论福报,我们在座的个个都有。能闻到佛法,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五官、六根,说明我们先天的条件已经具足。只是我们没有把这个工具很好地利用起来,或者说我们根本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在虚度光阴,纵然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又怎样?跟没有闻到佛法的人有什么区别?我们闻到了佛法反而助长了我执——藐视不学佛的人,藐视没有信仰的人,藐视不持斋的人,藐视不打坐的人。你吃斋,打坐,信佛就比这些不吃斋、不打坐、不信佛的人高明吗?高明在哪里?你世间法没有成就,出世法也没有成就。人家不追求出世间法,世间法已经成就了。两头人家得了一头,你一头都没得到!

一个人内在有多少工夫,在他的言行举止中,尤其是在走路、说话的时候体现得最为清楚。你说话的声音是否有节奏,走路的步伐是否稳健、平衡?一个人的呼吸如果匀称、有节奏,他说话的声音就有节奏;如果内在激动,说话的声音就会随之而变;内在烦躁,走路就东倒西歪,不是快就是慢,一反常态。一个人内在的“气”是隐瞒不了行家的,由它就可以看到你的内在。比如我们一旦想说假话,呼吸就会开始急促;遇到紧张情况,呼吸也会急促;兴奋的时候,声音就张扬;遇到打击的时候,声音就变得低沉。“气”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若再配合观察神韵,那就更准了。越往上看就越细,精确度就越高。我们这么年轻,智慧和体力都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不用,人就变得无知;体力不用,人就变得懒惰,身体就“生锈”。

到大殿第一件事是礼佛,出大殿的最后一件事也是礼佛。进殿不礼佛,站在那里干什么?“礼敬诸佛”不是一句空话,要融入我们的血液里,融入我们的每一个行动中。就像我们一日三餐,甚至吃水果、点心时,都要先供佛,要形成一种本能。我手里拿到任何一样吃的东西,哪怕一杯水,我都是先想到供养我的上帝。只有供过上帝的东西,吃了才会滋养我们的灵魂,否则只是滋养我们的色身。和尚的上帝就是释迦牟尼。既然你有信仰,有教主,为什么你不供养你的教主?既然你有信仰的明师,为什么不供养你的明师?没有供养过的东西,吃了是没有加持力的。因为上面没有明师、教主的信息。当食物一端出来,一拿在手里,你就要想到供养你所信仰的上帝。你只要一想到他,这个水果和上帝的力量就沟通了,你再受用,真正得到加持的是你自己。要把供养形成本能,融入到每一个行动中,每一个念头里。有些老修行,无论好事坏事、高兴烦恼,他开口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已经形成了本能。这种人死后十之八九都会到极乐净土,因为他生前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临终时才有可能仍在念佛。很多人进了殿堂都没想到要礼佛,到了斋堂也没想到要供佛,更别说回到房间躺在床上了。在佛的环境里你都想不起佛,何况离开佛的环境?

每当磕头的时候,闭目合掌的时候,我都感到自己与拜垫,与大殿融为一体,把整个宇宙的力量都拉了过来,每个动作我都能感到佛的加持力。尽管它是一种幻觉,但幻觉也是一种力量,没有二禅的力量是起不了这个幻觉的。你若出现这个幻觉就要恭喜你了,说明你有了二禅的功夫。你们在座的可以幻觉一下。若你说这是错觉,你也不妨错觉一下。你心不专注,错觉也好,幻觉也罢,都不可能产生。

身体不好的可以利用早上的晨念锻炼自己的嗓子和中气,通过诵经吐故纳新,扩大自己的肺活量。诵经时要把小腹的气诵干净,然后再把气吸满,沉到丹田。肺活量大了,身体就会健康,中气就会足。

如果你对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是从灵魂深处喜欢它,热爱它,而是不得已,不得不上殿,不得不磕头,不得不打坐,你一辈子都是个痛苦烦恼的人。晚上这支香不坐,我浑身都会难受,觉得不自在。腿一盘,身体就有精神了,头脑就清醒了。每天几支香对我来说是雷打不动的,就像吸鸦片上了瘾一样。吃完早饭回到房间我必坐到八点;不坐,整个上午都没精神。中午吃完饭哪怕在会客室接待客人,回到法堂也要坐一个小时。有时坐困了就躺半个小时;不困,坐一个小时就开始读书。晚上六点半这支香如果没有坐,九点以后就没办法读书了,读不下去,浑身都不自在,睡觉也不香。这就是身体打坐上瘾了。生理的神经是有记忆的,到了时间你不打坐,它就会提醒你,你会感到浑身疲劳。由不喜欢到喜欢,由喜欢到上瘾,这也是一个境界的提升过程。什么时候突破了这个瘾,就又上一个台阶了。
敲法器时要全神贯注,绝对不能打妄想,否则就敲错了。这就意味着敲法器的时候,你和木鱼、唱念及大众是融为一体的。所以敲一次法器比上十天半个月早晚课的功德还要大。不敲法器,你站在这里可以信口开河,心随妄念奔走。所以古人说,做好事不如吃一顿斋,因为吃斋就是放生;放一次生不如念一堂经;念一堂经不如敲一堂法器;敲一堂法器不如静坐一支香。当然这支香是在专注的情况下。如果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两条腿动来动去就没有意义了,不过是练练腿子而已,从练心的角度来讲就没有实质的效果。

很多问题要学会问自己,每个人都是万能的,都能找到答案。向外求不如向内求。向自己询问就等于把这个信息储存了起来。如果你凡事都开口向外索求,你内在的功能无法苏醒。如果任何事情,包括有任何困难你都向内求,向自己求多了,你内在的功能就会苏醒和显现。所以古人说有问题先向内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