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主题:中医说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1:28:35
中医说肾首页 > 认识你的肾

一、中医说肾

        肾,俗称“腰子”。西医学说它是人体泌尿系统的一个脏器,位于腰1~3椎左右两侧,形如蚕豆,其生理功能则主管尿液分泌排泄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倘若肾脏患病,一般均侵害其实质。因此,西医临床诊断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病名。 
  中医就不同了,中医对肾的生理病理认识并不局限于肾脏本身,其范围、含义则要广得多。例如肾小球肾炎,中医要分肾阴、肾阳、肾实、肾虚等不同的临床证候,故治疗上往往会出现几位病人同患一种病而处方却各异,或者说不是同一种病而处方竟完全一样。这就是中医辨证治病的基本特色。
  正因如此,中医认为:肾除了主持人体水液代谢外,其主要方面还具有主藏精、主骨、主司二便、主管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等生理功能。由于肾所主的器官大多在腰以下,所以又有“腰为肾之府”之说。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常将某人的营养状况或某什事的物质条件之不足,形容成“先天不足,后天亏损”。这种比喻可以说是从中医的“肾为先天之本”借用过去的。所谓“先天”,就是指肾所藏的精。肾精又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也就是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它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的功能。先天之精不足,在小儿则骨软无力,智力不全;在成人则精少不育,经闭不孕。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营养,经脾胃消化吸收而成,并滋养着全身的脏腑和组织器官。后天之精亏损,则可导致全身营养失调,体弱多病。但是,先天之精必须依赖后天之精的不断滋补来得以充实;而后天之精的产生又离不开先天之精的温化促成,两者相互依存,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因此,保肾固精是有助于人体健康的。
  其次,肾还具有“主骨、生髓、通于脑”的功能。这是因为肾能藏精,而精又能化生髓,髓居骨中,骨靠髓来充养,髓又聚汇于脑。所以《内经》有“肾生骨髓”,“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脑为髓之海”之说。说明肾气充足则骨质坚固,体格健康;精足髓充则脑力灵敏精巧。反之则骨质疏松,行走无力;而髓海空虚就迟钝健忘。因此,临床常以补肾益肾法治疗骨科及内科的神经衰弱等不同病症,就是这个道理。

二、何谓肾虚?

肾虚分肾阴虚、阳虚

肾阴虚:是指肾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肾阳虚:是指肾阳亏虚,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而痛,或阳痿,精冷,妇女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喘咳;面色晄白或黧黑,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晕目眩,精神萎靡,小便清长或夜尿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弱。 

三、肾与其他脏器的联系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心、肺、脾、肝、肾五脏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有的病理变化,但脏与脏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联系着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不单是表现在形态结构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而形成了脏与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

 

1. 心与肾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在其中经络部分就明确指出,心脏属手少阴心经,肾脏属足少阴肾经,二者属同名经脉,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在人体健康方面,心与肾是一对“难兄难弟”,肾病会恶化心脏疾患,而心脏隐患或许会以肾病发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医生据此提醒,如果患有肾病,别忘查查表面颇为健康的心脏;反之亦然,如果心脏不适,最好也留心一下您的肾。

  那么,心脏问题对肾脏又有什么影响呢?在一项研究中,波士顿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观察了1.3万多名志愿者。他们发现,研究早期被诊断患有心脏疾病者,在接下来的9年内,他们肾功能出现问题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

        一般来说,心脏疾病会使动脉收缩,从而影响包括肾脏在内的人体各器官。但麦卡洛认为,“真凶”藏在心脏和肾脏的背后。他提出一种假设:心脏和肾脏均通过血液向骨髓传递某种“信号”,骨髓则能产生一种“修复”这两种脏器的干细胞。当心脏或肾脏中的一个出现问题时,这种“修复”机制也随之发生障碍,“连累”另一个器官“病倒”。

2. 肝与肾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生;肝属木,肾属水,水可以生木。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故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乙癸同源”之说。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反相成,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及疏泄与封藏关系方面。 

    所谓肝肾同源,主要是指精血同源、精血互生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正是由于精血之间可以互生互化,所以,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血和肾精,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依靠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充盛而不衰,故称肝肾同源。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养肝木。阴阳学说认为,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对各脏腑的阴液具有滋养功能,肝阴得到肾阴的资助,即能涵敛肝阳,使肝的阳气不至过亢,保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肾阴养肝阴的理论与水生木是一致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肾生骨髓,髓生肝”。吴昆注曰:“髓生肝,即肾生肝,水木生也”。可见《内经》认为,“肾”是通过“髓”生养“肝”而体现“母子”联系的。  且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反相成的联系。

3. 脾与肾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精构成的,是生命形成的本源。精的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先天之精,另一部分后天之精。主导先天之精的脏器是肾,主导后天之精的脏器是脾,故脾肾有先后天关系,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所以肾与脾胃是相互资助、相互依存的,具体体现在脾肾各自独特的功能上,以及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之说法。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会出现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泄泻及水肿等脾阳虚的证候;如果脾阳虚,日久则会导致肾阳虚,脾肾阳虚则导致肠道传送无力,使便艰涩、排出困难 ,伴有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等症。 

4. 肺与肾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一身之气,水液只有经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才能达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下输膀胱,故称“肺为水之上源”。而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其气化作用有升降水液的功能,肺肾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正常的水液代谢。肺肾两脏在调节水液代谢中,肾主水液的功能居于重要地位,所以有“其本在肾,其标在肺”之说。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司呼吸,肾主纳气,呼吸虽为肺主,但需要肾主纳气作用来协助。只有肾的精气充沛,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使之下归于肾,肺肾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

        肺阴虚可损及肾阴;肾阴虚不能上滋肺阴,则肺阴亦虚,最后导致肺肾阴虚,而见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咽干,颧红,干咳,音哑,男子遗精,女子经闭等症。如为肺痨病人、咳喘,病久不愈,均可出现肺肾两虚之候。 

版权所有:长春益肾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ccyishenkang@163.com
销售热线:0431-85102111 传真:0431-8510200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767号 邮政编码:130000
技术支持:世纪空间 ICP备案:吉ICP备10207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