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特色的旅游:巨幅油画《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41:15




刘亚明巨幅油画《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经历了长达2年的艺术创作历程。

刘亚明《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布面油画
长1600cm.高280cm.创作2007年5月2日—2009年5月12日.
刘亚明的油画《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是一幅长16米、高3米的鸿篇巨制。画面从左到右分别是巨大的卧佛、180多位向前奔跑的人群以及城市的背景,天空中风起云涌,每个人物神态既相似动态却各不同,个个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悲壮场面刻画的淋漓尽致,整个画面令人震撼,这是一部史诗性警世巨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具有令人惊喜的美学创新。
画家刘亚明说:人类物欲极端膨胀,肆意掠夺地球造成的灾难将更加频繁,贪婪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恶化,人们道德的底线遭受极大挑战,没有诚信,欺诈造假,潜规则已是社会的现象,人们很难靠公平竞争取得成功,我认为自然造成的灾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的灾难。

(一)画家刘亚明创作的动机:
当今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都跟人类的贪欲有极大的关系,再加上人文环境出了问题,人们的道德底线遭受了极大的挑战,人们把对物质的追求当成唯一的追求,而忘记了信仰和精神的信奉,物质成为他们平生唯一追求的目标,所以说事实告诉我们,人最终不是生活在物质中,而要生活在精神、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社会中,这样人们心中才会产生幸福感,这就是画家刘亚明创作这幅油画的动机。

(二)这幅画构图方式:
画面表现众人都在往画外奔跑;奔跑的象征意义有几种:第一,象征逃离;第二,象征追逐。你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在追逐,第三,看成在逃离,逃离什么?逃离灾难或者是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找心理的慰藉,寻找心理的幸福感。追逐什么?追逐物欲?追逐精神的高尚?追逐人们理想中的圣地?人们可以去想象,也就是说这种“奔跑的象征”可以有多种的理解。
画家刘亚明说:创作这幅大画是我对当下社会问题的一种思考。大概是02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沙尘暴,第一次感受到人类面临如此大的危机,而且灾难离我们这么近。我的眼睛一亮,看到了某种期待已久悠然而至的奇迹。我看到了某种心跳,其中激荡着感悟、强烈的忧患、绝望的愤怒、难以言表的痛心疾首、启示录的恐怖笼罩……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幅从未在中国土地上降临的“启示图”。

(三)作品布局:
这个布局整个是放射型的构图,两边是前景,人物都是往前冲的,而且人物非常大,人们从中间去看画的时候,两边的人就退到了后面,营造出一种欣赏者被卷进去的感觉。当人们走到画面中段的时候,欣赏者会有一种被画面卷进去的感觉,有被包围在人流当中的感觉,被这种气场、氛围所包裹。

画面近景一

画面中景
当人们走到画面中段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被画面卷进去的感觉,有被包围在人流当中的感觉,被这种气场、氛围所包裹。

画面近景二
(四)画面视觉上的压迫感:
画面非常宽阔,人物众多,致使画面有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以及站在画的面前有这种冲击力。两边是近景,中间是中景,最远处有一个伸向天际的地平线。画面视觉上的压迫感和画面的冲击力以及画面人物的表情,都会使欣赏者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让人们去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反思我们当下的生存方式。
刘亚明巨幅油画《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在其创作过程中,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台风、暴雪、流感、汶川大地震、经济大衰退、金融危机……社会正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灾难。作品记录的正是紧随历史脉络的创作生活,与社会事件的休戚相关,点点滴滴印证着巨制诞生的足迹,旨在述说巨制背后的故事,以期将艺术家及其创作完整的艺术历程一心路历程呈现给观众。

(五)画面人物:
首先,是人物众多。其次,是让所有看画者感觉这些人都是生活在你周遭的人,这些人就是你身边的某某,甚至是你自己,让人一看到就觉得这些面孔都很熟悉,似曾相识。第三,这幅画囊括了各个领域里的人,有教师、普通小知识分子、大知识分子、领导、小孩儿、时尚青年、底层的劳动人民,还有常见的生活得很累的有些秃顶的中年人。

(六)作品营造出灾难将临给人的压迫感和不祥的感觉:
作品营造出灾难将临给人的压迫感和不祥的感觉;营造这种效果需整个画面呈现出来的气场,就是营造出来的氛围,只有较强烈的对比、色彩关系和对人物情绪的描绘,才能使人在心里产生震撼,从而反思人类的所作所为。

(七)灰色是画面的主色调:
灰色是画面的主色调,这幅画给人带来的情绪主要是灰色的,几百人这么宏大的场面,要把人物关系处理得很清晰,而且整个画面要呈现出灰调,这个是很难的。在这么短的色彩距离中,要把几百人画出来是很难做到的,而且要有变化,不能都是灰色,有的是黄灰,有的是绿灰,有的是蓝灰,就是在灰色里头找到它们的区别,画家对色彩的运用令人敬佩。

(八)画面的亮点:
在整体的灰色里面有一些亮色,这些亮色完全是按照整体营造的关系及画面的节奏来变化。比如从这里开始,亮的节奏逐渐到这里有一个高音,慢慢到低音部分,然后又到了高音部分,一直延续到画面差不多2/3的地方,又一个很重的高音。这个是画面的主题部分,所以亮点在这里体现。画面中一位白衣天使一样的人物,她是人们心目中美好事物的象征,她的从容正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神态。


(亮点一)画面中一位白衣天使一样的人物,她是人们心目中美好事物的象征,她的从容正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神态。她是画面的主题部分,所以亮点在这里体现。



(亮点二)画面中带着眼睛像教师一样的人物,她的表情表现出焦虑与茫然,是画面的次亮点。


(亮点三)画面中裸体奔跑的青年,可以深度解读成;中国当代的年轻人时所迸发出来的创作生命力与自信心,是在无所顾忌的挣脱原有的规范与秩序奔跑着,表达了人们的祈求、渴望和精神寄托,通过裸体奔跑的青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是画面的次亮点。


(亮点四)画面中的人物表现出反应性、主动性、抗挣性、批判性。是画面的次亮点。
画家刘亚明说:我们的社会也在逐渐改善,比如现在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在民间得到重视和发扬,包括政府也在积极引导,还有我们也在反思西方生活方式。尤其这次金融危机中,西方也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反思,人们是不是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去生存?就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的学者和官员跑到了人类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度去研究他们的生存方式,反思我们主流的那种方式是不是错误的,我认为也应该这样。

一是信仰的迷失,没有信仰和精神追求,把对物质的追逐当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忘记了精神之愉悦才是根本的愉悦。

二是人们缺少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的普遍价值标准出了问题。

三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人们缺少安全感,要为未来挣足够的钱,还有许多人更是忙于眼前的生存无暇顾及未来。

脱贫之后的人,又得为日益膨胀的欲望疲于奔命。以上原因造成了人们普遍短视,急功近利,对万事万物没有敬畏之情,什么都敢干,人们痴愚、自大、恶性循环,地球最终将毁于她的子民无休止的贪欲之中。

我们当下很多人是生活在急切、躁动、急功近利的这种心态当中,而这里有一张脸是和睦、祥和的,我是想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划来起到一种引导效果,就是让人们向往和谐、美好的理想生活。画家刘亚明如是说。



其实人类的心灵还是应该往高处走,而不是光追求物质,应该最终上升到信仰,信仰带给人心灵的慰藉和崇高的幸福感,带给社会祥和、文明、温暖。

我们看到刘亚明作品的绘画技巧和语言方式是那么的凝重,刘亚明属于学院派,功底很深,他的画具有大师气质,所以看着他的油画《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我们被感动了,我们被震撼了,可以说刘亚明的油画《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是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

【注】刘亚明
1962年6月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现居北京上苑画家村,职业画家。
1991年纪念凡高逝世100周年纪念画展 北京
1992年亚欧艺术双年展 土耳其 中国中青年油画展 印度
1993年中国油画双年展 北京
1994年赴美国举办个人画展 美国哥伦布
1995年中国油画展 埃及
1996年中埃造型艺术联展 埃及
2000年中国油画展 阿尔及利亚
2001年亚洲艺术双年展 孟加拉 应法国某机构邀请在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进行艺术访问
2002年赴比利时举办个人画展 比利时安特卫普
2003年中国名家油画展 北京 中国当代艺术年度文献提名展
北京中国当代名家人物油画作品展 北京
2004年世纪风骨 中国当代名家展 北京 美术文献提名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