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bestseller:自然地理地理回头看(KF25中12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16:08

自然地理地理回头看(KF2512届)

第一部分  宇宙中的地球

1、自西向东,东经度变化规律?西经度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平分经线?经线上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赤道上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其它纬线上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

2、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是一回事吗?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二分日、二至日晨昏线状况?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

4、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增大的吗?

5、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关系?

6、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如何变化?数值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如何变化?数值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

7、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能热水器要获得最多的太阳能,一般的倾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楼房间距往往以什么时候日影进行计算?

8、判断两地间最近航线的方向?

9、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是白昼最长的时候吗?随着各地纬度的不同,正午影长的变化是怎么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变化的?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吗?

10、如何计算昼夜长短?(根据日出或日落、根据昼弧或夜弧、同一半球相同纬度的不同地区昼长关系、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关系?同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昼夜长短关系?

11、南北半球(极昼地区、非极昼地区)太阳日出日落方向?正午太阳的位置?某地物体一天影子(或一年正午影子)的变化?极昼地区(除极点)太阳视运动、最大太阳高度、最小太阳高度?极点极昼时期太阳视运动、太阳高度?

12、日期的两条分界线?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一定早看到日出吗?

13、北半球夏至日,同一条经线的北边先到六点,南边后到六点吗?

14地球表面各点角速度、线速度如何变化?

15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的话,那两极的极昼天数如何变化?

16利用手表可以确定方向,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第二部分 大气

1、逆温的成因(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及影响

2、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同一地点气压值的垂直变化规律?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关系?等压面凸向变化规律?近地面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水平方向气流运动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3、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分布的?理论上各气压带与风带控制下天气状况?现实中信风总是带来干旱吗?

4、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5、常见风向比较1月和7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

6、城市中五岛效应(1)热岛 2)干岛 由于城市下垫面和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相对湿度比郊区小,有明显干岛效应发,尤其白天(3)湿岛 是城市夜晚相对郊区夜晚而言,到了夜晚,风速减小,空气层结稳定,郊区气温下降快,饱和水汽压减低,有大量水汽在地表凝结成露水,存留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量少,水汽压迅速降低。城区因有热岛效应,其凝露量远比郊区少,夜晚湍流弱,与上层空气间的水汽交换量小,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乃高于郊区,出现“城市湿岛”。这种由于城郊凝露量不同而形成的城市湿岛,称为“凝露湿岛”,且大都在日落后若干小时内形成,在夜间维持。在城市干岛和城市湿岛出现时,必伴有城市热岛,这是因为城市干岛是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之一(城市消耗于蒸散的热量少),而城市湿岛的形成又必须先具备城市热岛的存在。(3)混浊岛:城市空气较农村混浊(5)雨岛 城市降水较多  热岛所产生局地气流辐合气流,利对流雨发展;凝结核多

7、为何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8、常考的地中海气候的城市有哪些?地中海沿岸?美国?智利的?澳大利亚的?南非的?

9、全球变暖有害而无益吗?台风呢?寒潮呢?

10、台风在赤道地区能形成吗?台风区内的风向?我国台风常见运动方向?

11、地形雨是否有上限?

12、等温线应用(1)如何判南、北半球(2)如何判陆地、海洋(3)如何判季节(4)如何判寒暖流(5)如何判地形高低起伏(6)确定线的疏密与下垫面、季节关系

13、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对天气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14、全球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形成原因?后果?措施?

第三部分 陆地和海洋

1水文与水系的区别

2、大坝、水库及水电站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水库范围根据等高线如何界定?流域面积如何界定?水库、大坝要避开断层地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对于大型的水利设施在选址时,还应该考虑到地质构造。一般要选地基坚实的地质构造上,背、向斜选择上,多布置在向斜,但三峡布置在背斜。(总之,要选择地质坚固、峡谷地段、水能丰富、移民量小的地区。同时修建时需要避开喀斯特地形区)

3、河流的五种主要补给类型?松花江汛期?

4、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关注南海季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和北欧气候影响?秘鲁渔场形成正确理解?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

5、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区别与联系?

6、喜马拉雅山位于哪个板块?为何5月份登峰最佳?(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气流相对比较稳定)

7、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8、高山林线即山地森林的上界,影响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等。从全球来看,林线的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山地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先升后降,山地降水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半山腰,在干旱气候区,高山森林带一般分布在半山腰,表现出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在同一纬度上,从沿海到内陆一般随着降水减少,山地降水带的海拔升高,林线的分布高度也承随之升高。

9、山地垂直带(1)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其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山地垂直带谱基带与当地的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2)同一山体两侧垂直地带的高度比较: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一般同一山体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即阳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即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背风坡高,如庐山。   从降水与蒸发综合考虑,如黄土高原,阳坡降水大于阴坡,但阳坡蒸发也大于阴坡,综合起来是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干旱,因此阳坡森林分布上限比阴坡。(3)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一般距海较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上升,因为在干旱地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并由此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限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   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的自然带分布高度越降低。(太行山东西两侧植被高度差异,华北山地北坡森林比南坡生长茂密的奥秘)

10、风化壳的发育程度即厚度与当地的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温度变化随纬度变化规律? 降水量与植物生长量随纬度变化规律?(赤道——副热带——温带——极地)。风化壳厚度与后者变化趋势一致。

第四部分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如何变化?以煤炭为主,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大力发展水电,适当发展核电)逐步降低煤炭使用量。但是煤炭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占有绝对主导地位。(1998年世界煤炭27%石油40%天然气23%中国煤炭71%石油19.8%天然气2..7%

2、地震常用术语:震源、震中、震级、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浅源,70——300千米中源,大于300千米为深源)、震级、震中距、烈度

3、泥石流形成三个条件:一是陡峭沟谷,二是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三是充足的水源

4、地图中常常描述的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规律描述举例:

一些自然灾害在地球表面有较明显的带状分布现象;另外地球表面一些带状地区,多种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如地震灾害分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非大裂谷地震带等。

气象灾害是最具有地带性规律的灾害:寒带、亚寒带有寒潮,温带有暴雨、干旱,热带有台风、暴雨等灾害。

从世界灾害地区看:环太平洋、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多灾害;温带多灾害;平原、盆地多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多灾害。此外地球上还有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带,抵抗外部干扰能力差,易产生灾害。

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我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灾情严重,尤其洪涝和干旱对我国影响极为严重。

从全国范围看有三大灾害带:沿海灾害带,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前灾害带,多地质地貌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自然地理考试易错点扫描

1.利用指向标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定方向时,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不能简单的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天体,主要看这个物体是否单独存在于宇宙空间。

6.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是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然后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向东加,向西减);三是注意是否越过日界线(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7判断晨线和昬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为昏线;有夜半球过度到昼半球为晨线。

8.判断晨线、昏线地方法二,晨线上各点地方时范围为0-12,昏线上各点地方时的范围为12-24.

9、在经纬网上推算两点间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经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10.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时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11.判断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纵坐标名称、数字的正负和线条的升降等。

12.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3.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22日)的区别。

14.对流层中逆温层的气温垂直分布特征时上热下冷,与对流层正常的气温垂直分布特征相反。对表格中气温数据进行分析时,注意气温数值的高低比较。

15、应用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进行气温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0.6℃/100米。同时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气温垂直递减率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系,前面的数据为平均状况),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计算(题目中如果没有提供垂直递减率的数据,就采用平均状况的数据)。

16、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性质与近地面相反。

17、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8、理解三圈环流时要分清热力(气温高低形成)和动力(空气上升下沉形成)因素,热力高压(极地高气压带)与动力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力低压(赤道低气压带)与动力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区别及分布。

19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为冬季,赤道附近气压带位置偏南。春分、秋分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20、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是南半球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次要的。

21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22、判断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空气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空气一侧,暖锋指向冷空气一侧,它们的指向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23、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24、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巴西东南部、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一些地区东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东北)信风带的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5、注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与最多的金属元素(铝)的区别。

26、注意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形成和特征的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面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时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27、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温度、水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

28、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9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形成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30.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31.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32.注意区别海水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与海水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递减)

33.分析影响盐度的因素时要注意近岸与外海、大洋的区别:大洋、外海受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较大,而近岸受洋流和径流影响较大

34.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低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时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35.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气候区全年水量丰富。

36、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位置高。

37.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38、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在分布地区和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

39、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40.能源与能源资源时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41.台风中心时无风的,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42.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时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43、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最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最大,故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44.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在冬季。

45.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46.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利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47.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最大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条件,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