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正确佩戴方式图:教育功利:可怕的“变形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33:58

  最近,总是忍不住回忆这样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忧郁,尽管他始终爱着自己的家人,但仍旧渐渐失去了家人的爱,并最终成为家人的累赘而在绝望中死去。家里的亲人面对格里高尔的变形,起初是惊慌,后逐渐心生厌恶,最后希望“把他弄走”。

  这是卡夫卡的《变形记》。无奈的“变形”,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异化”。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存在着大量的“异化”,令人心痛又无奈的“异化”。

  近日,“希望杯”在北京市上演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闹剧”:先是被主管部门叫停,后该消息又被辟谣。几番来回,个中原因是“希望杯”已经背离了1990年初创时“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的初衷,而演变成中学招揽优质生源的手段。这,无疑是一场“异化”。

  与“希望杯”的命运类似,“奥数”也曾经历了被人“由爱到恨”的全过程。“奥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并不是很热,自1998年以后,“奥数”却突然变热,最直接的原因是初中入学考试取消,不少中学为招揽优秀生源,将其作为选拔的重要手段,进而衍生了一场“全民皆奥数”的“悲剧”。这,又何尝不是一场“异化”?

  “希望杯”与“奥数”的命运,如同《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他们本身没有错,只是现实环境的残酷让他们“身不由己”,最终变了味道。

  因此,正如卡夫卡笔下有千千万万个同格里高尔命运相仿的年轻人一样,如果现实环境没有改善,一定还会有下一个“希望杯”和“奥数”的“变形记”出现。从这个角度讲,叫停“希望杯”并没有错,但却并未治本;让“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并非良策,因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让奥数成为“老鼠”的深层原因。

  诚然,导致“变形记”一再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与义务教育尚不均衡的现状有关,与不均衡导致的“择校热”有关,与片面追求升学率、不科学的“教育观”有关,与“望子成龙”的心态有关,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尚未建立有关……

  如此复杂的原因,催生了家长的无奈与盲目,催生了学校选才时的片面与单一,催生了学生的负担与无助。最终催生了整个社会的教育“功利性”。

  去除功利,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到释放人自由心灵的原点,那将是多么美好。

  经常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情景,让人神往:某国外高等学府内,走廊里到处是黑板,老师、学生、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在黑板上解方程式,探寻数学的奥妙。那样的求知过程是自由的、平等的、快乐的、本真的。

  远离教育功利,需要全社会做的还有很多、很难,但总要去做。

  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可怕的“变形记”再度重演,都希望快乐的教育回到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