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思域保险丝在哪里:【引用】吴佩衡学术思想用治硬皮病肌萎缩——吴佩衡诞辰120周年文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16:49

【引用】吴佩衡学术思想用治硬皮病肌萎缩——吴佩衡诞辰120周年文摘  

2011-11-06 13:35:4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封影《吴佩衡学术思想用治硬皮病肌萎缩——吴佩衡诞辰120周年文摘》 
吴佩衡学术思想用治硬皮病肌萎缩

 邱志济

 

摘要:在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暨护阳学派大师吴佩衡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为记念护阳大师吴佩衡先生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笔者试将多年研究运用吴老学术思想、用药经验结合业师朱良春先生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溶于一体,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的临床实践和体会陆续公之于世,和同道共勉。多年来,笔者溶两家之法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诸多杂难病症,疗效卓著,此文乃继承中求创新之路的见证之一,望能对临床一线的同道有所启发。
关键词:学习吴附子,难症大剂施,白通四逆辈,加减妙通治
       “阴云四合日光微,转眼真龙便欲飞”,此乃吴老遵“阳生阴长,天一生水”之理,温扶真阳,大剂量使用附子、干姜治疗诸多危难症,屡收奇效的宏志之慨。笔者自80年代初得购吴老医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11月第一版),每读吴老医案即感概万千,吴老的光辉业绩,时刻激励着吾在业医的艰难路上不断学习,但直至1996年拜读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园通》《伤寒恒论》之后,始知吴老遵人身阴阳合一之道,精研仲景立法垂方之义,其学术思想,上溯《周易》《内经》。中得伤寒心法,下览历代医家之述而兼采其长,吴老深得郑钦安之“治之但扶真原,内外两邪皆灭绝”,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之理且有创见。尤其是用大剂量姜附之活法,提高 了仲圣之四逆汤、白通汤、附子理中汤、麻附细辛汤之辈的临床疗效和使用范围。笔者近10年来每遇疑难之症,总要翻一翻吴老医案,每读均有所悟,现就吴老用白通四逆加桂之用药法,配合业师朱良春先生之“培补肾阳治杂病”之法,治疗各型硬皮病严重肌肉萎缩之体会,和同道共勉。
        系统性硬皮病所致的四肢肌肉萎缩、干枯、僵直、溃烂或肢体局部功能障碍与畸形,西医学至今尚乏有效的治疗方药,中医则辨证分型论治,疗效卓著,多能治愈。笔者历年来亦治愈多例各型硬皮病所致的严重肌萎缩、 干枯、僵直、溃烂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尤其是学习吴佩衡先生妙用白通加桂和四逆加桂之法用大剂附子后,疗效大大提高,各型硬皮病,历代中医认为此症归属于皮痹、血痹、风湿痹等痹证范畴,著名中医临床大家邓铁涛老师认为应归属于中医虚损证。笔者仿吴佩衡先生妙用白通、四逆、麻辛附辈之法后,对邓老提出应归属于中医虚损证颇有同感,邓老认为病起于肺(硬皮病患者病证先起于皮毛而渐及骨节),波及内脏,损及脾肾,其主要病机应为肺脾肾俱虚,因此“但扶真元内外之邪皆灭绝”之说,加上学习吴老妙用重用附子之法和业师培补肾阳治杂病之法溶于一起,即能大大提高治疗硬皮病肌萎缩的疗效,缩短了疗程。总结老一辈临床大家的宝贵经验,是继承中求创新之路的途径,亦是挽救中医危机,提高中医整体水平的唯一途经。兹举笔者近年所治病例二则以举一反三,以期深入学习近代中医临床大家,护阳大师吴佩衡先生学术思想,望能抛砖引玉。
       病例一:朱某,女55岁,住重庆市双桥区,系重庆市某区国税局干部家属,主诉:2006年确诊硬皮病。初诊:证见颈部、两手臂、腰以下、腹部、双侧乳房以上胸部、两颧、两颊、颜面皮肤均干枯硬变,皮色光亮如黄蜡,关节酸痛,四肢乏力,腰脚酸软,饮食无味,但喜辛辣,大便偏溏,指尖冰凉发痛,身重恶寒,声低息短,小气懒言,同时发现硬变部位僵硬,尤其是双手臂肌肉萎缩到只见皮包骨的严重程度,不知痛痒,四肢不温,双手由晨起不能握拳发展到日间不能握拳,肘膝关节活动受限、舌质淡、白薄腻苔、脉象沉细无力。患者又补诉,素体虚弱,42岁前曾患类风湿病,经老中医治愈,但42岁绝经失治。发现硬皮病后已多方求治,中西药屡屡未效。今脉证合参,显属肺脾肾大虚,气血大亏,治当峻补真元,温肾健脾,拟仿吴老白通加肉桂法,初诊处以:制附子60g、干炮姜各30g、油肉桂10g(打粉开水冲泡兑入)、生姜50g、葱白头连须5茎后入,嘱附子先煎3小时,剂量每日递增20g至200g为止,服10剂,同时跟服散剂“健脑散”每次5克,日2次,饭前开水冲服,“健脑散”方请参看拙作《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246页,由人参、鹿茸、制马钱子、紫河车、杞子、炒益智仁、天麻、全蝎、鸡内金、土元、红花等组成,服药10天后,二诊主诉,病情得到控制,硬化部位皮肤开始脱皮,诸证好转,服药头3日均下果冻大便,便前腹痛,附子剂量加到150~200克后,每日下溏便三次,且有全身麻,唇舌麻,呕吐痰涎等排病证出现。因处方时预告患者可能会出现吐痰涎或下溏便,腹痛等排病之证,患者心中踏实无惊。只是患者要求能否改为全部散剂以减轻中药久煎的负担,考虑到患者每日要4小时煎药,确是重负,乃改投白通合四逆加桂为“煎散”,处方1:制附片6~10g、干姜3~5g、油肉桂5g、甘草5g,10剂量共打粉,分10包一天一包,小葱白头3根,加水500毫升煎10分钟。去葱白连汤带药分3次送服“健脑散”。“健脑散”日15克分3次,开水送服也可,但吃药时间要错开。服完第2个10剂药后,病情又有较大的好转,乃属守服白通合四逆加桂之“煎散”,配合“健脑散”。60天后喜告硬皮部位均见脱皮软化,肌肉萎缩严重的两手臂开始长肉,但下肢关节活动仍不灵活,体力尚未得到恢复。故又转投大剂白通合四逆加肉桂汤剂10剂,处方:制附片120g、干姜、炮姜、生姜、炙甘草各30g,油肉桂10g打粉冲泡兑入、小葱白5根连须后入,并嘱隔日附子量递增20g至剂量220g为止,“健脑散”日15g如上分服,附子先煎三小时。服完10剂后,患者告精神气力大增,萎缩之肌肉进一步恢复,嘱停汤药,再投“煎散”合“健脑散”30剂。患者又喜告病情有较大好转,再嘱守服白通合四逆加肉桂之“煎散”半年,期间感冒无发烧投大剂白通加桂2剂,感冒发烧投柴胡桂枝汤、仙鹤草易人参2剂,每投即愈。先后服白通加肉桂汤剂20剂加白通合四逆加桂“煎散”合“健脑散”共10个月,硬皮所有部位全部软化,两手臂肌肉萎缩基本恢复正常,只是体力尚有不耐劳累,硬化部位之皮色还有较少面积的暗色,嘱停服煎散,守服“健脑散”加吞生硫黄日2~3克,半年后恢复如常人。

  病例2:黄某,女,45岁,住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塘下郑村,患系统性硬皮病,右脸颊、四肢萎缩及胸部肌肉萎硬特别严重,双手指僵硬,双下肢膝关节酸痛,并四肢多处溃烂,纳食呕吐反胃,室内行走要家属扶着,性欲在三年前发病时即丧失,平时特别喜食酸辣,因病情发展中多方求治,曾在石家庄某医院耗费巨资住院治疗半年多病有增无减,家资耗甚,经济困难,求医路隔千里,加行动不便,嘱患者把证状和治疗经过简写一纸传真过来,据证分析当属虚寒,亦嘱服上案方药,白通合四逆加桂“煎散”合“健脑散”,因四肢多处溃烂乃是久服西药激素之罪过,郑钦安外科约言云:“凡疮之生,无论发于何部,统以阴阳两字判之为准”。真是认证只分阴阳,活人直在反掌,笔者遵此说,处以小剂量黄芪建中汤给患者每日代茶,配合“煎散”和“健脑散”,四肢皮肤多处溃烂一月内全都消失,(此乃阴证用辛甘化阳之品,以化阴气为阳气也。盖阳生阴长则气血运行无阻。经隧络道畅通,则四肢百骸皮毛得以濡养,故溃烂速愈,此流水不腐之理也。歌:百种“炎”证阳虚见,速效妙在用护阳)。患者治疗信心大增,坚持服白通合四逆加肉桂之“煎散”合“健脑散”半年,亦出现奇迹,除右脸颊肌肉萎缩尚有外,其他硬皮部位全部软化,严重肌肉萎缩、干枯、僵直和肢体功能障碍基本消失,但硬化和萎缩部位皮肤仍发暗黑,精神体力尚未恢复到常人之状,气候变化时,两手指尖冷痛,双下肢酸软,不耐劳累,坐久之后站立即觉乏力。再嘱守服“白通合四逆加桂‘煎散’”,加吞“健脑散”,并嘱常食野味如野免肉,因患者亲戚在山区有条件常可购到。配合食疗亦意在但护真原,又坚持服药一年,皮色、精神、体力等一切恢复如常,尤其使患者精神压力特大,颇觉自卑的是右脸颊肌肉萎缩严重凹陷现已恢复对称,皮肤如常,自卑心态消失。
体会:吴老先生十分注重抓住温扶阳气这一关,活用大剂白通、四逆、麻辛附子、附子理中之辈。其力挽沉苛,胆识过人的主要独到之处是善用大剂量附子,但吴老医案于1979年问世之后,学者得心应手者不多,原因当有各方面,笔者学吴老之法就走了10多年弯路,第一是识药关,过去笔者认为通过医药公司之渠道购到的附子就是正宗之品,殊不知附子、肉桂、干姜、炮姜、煨姜均千差万别,甚至至今仍有搞不清楚的疑问,欲寻找高明者指教。笔者近年所用附片均专人去成都或汉中采购,口尝有微麻之淡白附片,无微麻之附片早就不用,此说笔者在1995年发表治疗坐骨神经痛文中就早提过,因吃附子渣的“苦”太多了,这是炮制附子制定无毒标准的罪过。那些自称标准、口尝已无微麻感的附子渣哪有效果。可世风日下,在全国各地你在那些大中药店抓附子渣也要限在15克以下,多则拒购。这也是护阳学派暨火神派难以发展普及的原因之一,故清代名医徐大椿说:“医必带药”。吴老因获“吴附子”雅号,乃因吴老对附子的应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危重之证,处方用药非大剂不能凑效,若病重药轻,犹兵不胜敌,不能克服……。在吴老医案中,使用附子共计56案,其中成人47案,初诊方用附子100克以上者22例,60克以上者11例,复诊递增至150克4例,加至200克5例,剂量最大者初诊即用250克,后加至400克,而日夜连进2剂(13岁小孩伤寒重症),令人惊心动魄。纵观吴老使用大剂量附子,从不见偾事,笔者感悟,妙在附子质量和久煎,久煎后以口尝不麻口舌为准。笔者醒悟此语,吴老提倡先煎2~3小时,还要患者口尝不麻口舌为准。这说明吴老当年所用之附子未煎前,口尝是肯定有麻口舌之品,但当今市售之附子,包括白色制附片,黑顺片,黑附片、黄附片等,除咸附子口尝有麻外(咸附子会盐胆中毒)其它所谓标准炮制,大都口尝无微麻感,剂量再大不能愈病,只有浪费药材,增加患者负担,或标榜医者胆识。急危重症为抢时间,大剂附子可随煎随服,亦不偾事,当代大医李可老师就是用吴老之法,救危急症边煎边服用大剂量附子从不偾事,这说明附子治疗危急症可以生用,暂用,能禀其雄壮之资,而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引补益药并行十二经,以追其失散之元阳,或助发表药开其腠理,以驱散在表之风寒,或引血药行血养血,以滋养其亏损之真阴,先师祖章次公先生亲见其师曹颖甫先生用四逆汤治愈霍乱病垂危患者,生附子用七八钱至一两。附子是中药四大主帅,历代医家盛赞其回阳救逆,善温五脏之功,在《伤寒论》中有二十三方使用附子,其中生用者即有八方。张景岳在《本草正》中称附子“大能引火归原,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术地建效,无论表证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吴老乘郑钦安之说,认为人身全赖肾中真龙得以生存,真龙潜于水中则生命安泰,即肾阳必须潜于肾阴之中,真龙不潜则病起,真龙消亡则生命亡息。其次认为内伤杂病以伤心君阳气为主。由于阳气衰,心火不能镇摄下焦阴浊之邪气,阴浊之邪即上干,故虚火上冲,乃龙因水盛而游也。因此“火神派”最鲜明的理论是人患病的生理基础是阳虚,病理基础是水盛。水盛则需土来克之,土要壮,则需火来生之,火即心肾阳气,土即脾胃。故吴老擅用白通四逆辈加桂亦是并重后天脾胃的妙用。胃之虚寒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也,健脾阳则需壮肾阳,健胃阳则需补心火,温肾阳即补脾阳,补心火即温胃阳。这也正是吴老重视心肾阳气之原由。盖肾中“真龙”不潜必循冲任上逆,而冲任丽属阳明,阳明壮,冲任固,真龙自不会上逆,从吴老善用大剂量附子、干姜、肉桂的功效来看,干姜、附子合而温中回阳,补火暖土,入上下心肾之外,直入中焦脾胃,肉桂补真火,下行而温肾,黄宫绣云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只固真阳,……”。姜、桂、附三药,共凑补火温土、温肾助脾之功,盖火土健旺,即无水盛之忧,吴老提倡大剂附子久煎,意使其性柔和,更能壮火暖土。笔者体会乃吴老深得仲圣心法。葱白交通心肾以助桂附引火归原也,吴老案中必用之,纵观吴老用白通四逆辈加桂,方简效宏,灵活加减寓于其中,乃宣而有补,发而能收也。附子守下焦,干姜守中焦,肉桂之走以气化,干姜之走以味宣,附子温肾,是以固为守,干姜温胃,是以宣为守,肉桂鼓肾气,而兼鼓心气,干姜暖胃气而兼暖脾气。近代大医家冉雪峰说:“善用者桂枝亦可治里,肉桂亦可治表。气不能达,可用之以出汗;气不能固,又可用之以止汗;气不能化,可用之以利尿;气不能含,又可用之以摄尿”。南齐《褚氏余书》作者褚澄说:“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又言:“善用药之人,干姜可以起到桂枝的效用……”褚又告世人:“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医谕》作者王令说:良医和庸医的不同点在于“任医”还是“任人”,并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中世风日下,“不能者常为用,能者常不用”的时弊,今日读来,与铁杆中医,护阳学派的百年坎坷之路,大有相似之处。

后按:1、《健脑散》之方解在笔者拙作中已详,恐喧宾夺主,故而省略。
2、“煎散”之剂型我国当代名医蒲辅周大师及其高徒李兴培教授最为提倡,当代大医李可老师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中风“煎散”治愈自己的中风而公之于世,《参阅人体阳气与疾病》,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宝藏,吾辈应努力挖掘,能节约大量药材,且能减轻患者负担,更能消除慢性病患者忌峻猛药大剂使用,长期使用的心理负担。当然对危急重症应以吴老之胆识,才能力挽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