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返回值:[转载]小议出土古玉之“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00:07

[转载]小议出土古玉之“沁”(二)

(2011-12-15 21:09:08) 转载标签:

转载

分类: 鉴识 原文地址:小议出土古玉之“沁”(二)作者:止于考古

二、关于“沁”之颜色

染成黑漆古的西汉玉鸟(右)

“沁”给人最大宗的感受并非来源于味道,亦非来自质地,而是最直观的——颜色。沁色之名,亦由此而来。玉受沁颜色之丰富、之精彩,美仑美奂,历来为古董家所称道。

张景鲲《汉玉研究》中说:“五光十色,名色极繁”;刘大同《古玉辨》中说:“受色沁者,品类繁多”;清代刘子芬《古玉考》中说:“种种颜色,玉贾谓之‘十三彩’”;当代台湾学者李更夫《玉器鉴定全集》中亦说:“所呈现各种不同之颜色……令人越看越美。”
   出土古玉器的沁色,常见的主要有: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绿色、青色、紫色等等。对于不同颜色的沁,古人也给其取了各种美妙的名称。日本近代学者滨田耕作在其所著《古玉概说》中描述:“中国骨董家把这种外泌的色泽区别出来,受黄土的影响的叫做土古,像蒸栗之色的叫做甘黄,受衣服等靛青之泌色的叫做甘青,受石灰的影响而带桃花色的叫做孩儿面,受棺中水银的泌的名纯漆色,受铜泌的作鹦哥绿,又因尸血的泌、成红色而略带黑黯的叫做枣皮红,特别的叫它作尸渗。”

各种不同的沁色,沾染于玉器本身所固有的青、白、黄、绿等颜色(刘子芬《古玉考》“古玉器埋藏地中年久,经过酸化作用,硬玉之白者则变红色,软玉之白者则变黄色,若绿玉则不论软硬,除沁入之颜色外,其本色不变。”)。再加之,由于埋藏环境的复杂导致如受沁部位、受沁比例、沁入颜色之先后、多寡等因素。交相辉映之下,就愈发异彩纷呈。

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说:“受一沁者,名曰纯一不杂;受两色沁者,名曰黑白分明,又曰天玄地黄;受三色沁者,名曰三光照耀,俗名三元及第,广东南洋,名曰桃园结义;受四色沁者,名曰四维生辉,又名福禄寿喜;受五色沁者,名曰五星聚魁,又名五福呈祥,通称之为清五彩;受群色沁者,多至十五六色不等,名曰群仙上寿,又曰万福同攸,通称之为混五彩。”


金沙遗址出土商末周初彩沁玉环

   入土重出之古玉染带沁色美不可言,故而格外为古董家所钟爱。《古玉辨》中称:“色沁之玉,大而精者,固不恒见;即小而精者,亦不易得。”其价格也因受沁之不同而各异。《稗史类编》有云:“出土之玉,血古尸古为最贵,黑漆古土古为价低。”《古玉辨》又说:“但论沁色,无论何色,以透为贵,次则为巧沁,虽薄如玉皮,轻如蝉翼,亦有逸趣。……今人又重绿铜沁,”一言以蔽之,古玉受沁颜色、结构及层次越多越复杂。古玉的价值也就越高。故有所谓“玉得五色沁,胜过十万金”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