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构造方法有几种:解读陈玉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21:18
解读陈玉琴_reshui_新浪博客 [原文地址]

分类: 陈玉琴专辑 | 修改 | 删除 | 推荐到分类 | 2010-01-20 08:56:45

关注我,接收知名公司内部招聘信息

一 、艰难通医路
陈玉琴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民间中医专家,人多称陈老师,也有介绍称上海国际知名自然疗法指压大师、循经指压健康疗法原创者。据陈女士自己介绍,她是上海某工厂的工人。高中毕业后,一心读夜大学,由于生活不规律,看书经常熬夜,有一次竟能备上水和面包连续48小时读完一本法国名著《基度山恩仇记》。20多岁就身体多病,胃口不好,一餐吃不下2两米饭,吃不对就吐,体重只有58市斤,常为求医而犯愁。1982年生下孩子后不久,又查出胃癌。而她母亲和外祖母又都是死于癌症,妹妹也患肠癌,并都有过手术和化疗的痛苦经历。生与死的抉择摆在她的面前,于是她决心求助中医,但是访名医难、药效微、工资低又令她迷茫。令人敬佩的是这位瘦弱中年女工,有着坚强的意志和慈母的爱心,她说:“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庭,我一定要活下来!”“人家说文人通医,我高中毕业也能算个文人吧”,于是走上了自学中医之路。由买书看书,组方试用,识穴用针,再到竹筷顶、指按,直到摸索出一种独创性的“循经指压法疗法”,艰难实践探索20余年,终于实现了一次由事实到设想的认识大飞跃,从整体系统的高度悟通了人体的功能,悟通了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健康,并且找到了一套简单有效人人可用的,使患者走向健康的独特方法,提出了一套健康理念,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体认了生命解读了中医。在2008年已67岁的她还曾表示,要活过百岁,为宣传她的健康理念而努力。她希望让这种养生保健方法,以保健课的方式走进社区走进课堂,使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并且说,“其保健效果一定会让世界惊讶”。她的这些认识的飞跃可实在不简单 ,钱学森院士曾经说:“单靠科学推理也不行,”“从事实到设想,这个过程是最难的。”他并且说爱因斯坦这样讲过。
因此,她博得了国内外广大患者及有识之士的尊敬和拥戴。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是她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我由于对生命的无知,刚步入老年就患上了冠心病、肺气肿、高血糖、便秘、痔疮、浮肿、牙周病,三五天就咬破口唇,而且血压低,常是90/60,脉搏虚而缓,肝、胃、肠也不好,每年七八月份痢疾,臀部肌肉常年疼痛,右膝关节风湿痛,腰肌痛,下肢和头皮瘙痒,因骨质疏松断过三次肋骨,腿上还有一个黑色素肿块。这么多病缠身,上下楼都困难,度日的艰难,求医的苦恼,可想而知。幸运的是2007年初,网上听到了陈老师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健康应当有自己把握》的讲座,真是久旱逢甘露!我终于有了生路了!记得当时我对家人说,我真想给陈老师磕几个头。从那时起我就一信二行,每晚8点睡、凌晨4点压心包经然后起床敲胆经,有一段时间还再在中午压一次晚上敲一次。两年多过去了我完全变了一个人,今年76岁,可以提上满满的三个8磅暖水瓶 一口气上到三楼,周围的人也都觉得我身体好多了,去年底查体除心脏有明显供血不足外,其他指标都基本正常,而且肺功能明显好于同龄人。我是一个草根之民 ,对于陈老师的救命之恩无以它报,因此就有了一个心愿,利用余生帮助陈老师宣传推广她的理念和技术,以广济众生!这就是我写《解读》的初衷。
可这一写才知道,办这件事难度太大,这不单是因为我不懂医学,而是她可解读的东西太多又太深邃,单就她为什么能如此深刻地通了中医,认识了人体的经络、穴位,只用一双手就可以把从婴儿到古稀老者,各类人群的几乎所有慢性病(其实急性病也多发展成慢性病)都可不药而治愈,他甚至宣布:“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癌症”,“癌细胞对人体也是有贡献的”,这话还博得了听众的热烈的掌声。她还说,老化的血管是可逆的,糖尿病也不是病。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有明确记载:“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脉,调虚实,不可不通。”而现代研究经络的专家学者国内外大有人在,为什么只有她这位民间普通病患者,能如此深刻地理解古人、验证古人,难道这是偶然的吗?原因在哪里,我们又应当从中学到些什么?要探究这些问题,实在说不是我所能做得到的,只好硬着头皮边学边为了。
一 、陈老师通医是偶然的吗?
对于这和问题,我想是否应当这样来思考:是,也不是,而是一系列艰难选择(胡孚琛教授称“尝试”)的一种结果。
首先,在生与死的选择中她选择了生。这种选择虽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但这是很难的。因为这要敢于面对很多困难和痛苦,所以一些人干脆选择了死。她之所以选择生,是因为她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无比的热爱,她认为困难和痛苦正是对人生的考验,她能在战胜痛苦和困难的斗争中感知人生的意义和乐趣;还因为她对家庭、社会有重大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也是来自一种无私的爱,正如《道德经》所言“慈故能勇”,慈就是大爱,有了这种大爱就有了战胜一切痛苦和困难的勇气。所以她总结说:“我求生的欲望一直占上风,无论如何我不能死。”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人人都有求生的欲望,但是却缺乏选择的经历,而选择需要有智慧,需要有胆量,选择是认识的升华,是一次大觉悟。因为没有这种选择,所以才会人云亦云,才会跟着广告走,跟着“名人”走,跟着“科学”走,拗著一条老路,撞上了南墙也不肯回头。
第二个选择,是求助中医还是西医?在艰难的求医路上,她吃了两年的西药胃反而越来越坏,吃不对就吐,牛奶凝结成块还要吐出来!老中医一诊脉却说:“六脉俱虚,胆气足,胃气长盛。”是胆囊不好,开下两张处方。西医不信,拍片检查,结果胃只是浅表性胃炎,而胆囊全部积沙。照处方服药3个月,胃没事了,可以吃红烧肉、冰砖!这样的经历引起了他的深思:好中医的三个手指这么厉害!后来,她查出胃癌就懵了,检查手段就令她吃惊。胃镜探查,取样五次还划破了食道,硬是从里面叼出五块肉。她受了疼痛,但却认识到:好胃也要挖坏的,胃病不就更重了?这个方法不可取。又当她问及医生,不开刀有没有办法好起来时,回答很干脆:“没有。”她随之脱口而出:“再见,我不会再来了!”这是三代亲人的沉痛教训。
还有一件事是必须提到的,这就是六七十年代中西医结合的成就。很有代表性的就是针刺麻醉,据说当年尼克松访华就提出要看针麻,结果看了针麻开胸。那是一个中医振兴的时代,赤脚医生也大多成才,的确为农民解除了许多疾病的痛苦,这对那一代人的影响是自然的。另外,中医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决不能低估,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这些医家的大名大都耳熟能详,中医药的诗词、对联、典故都是洋洋大篇,祠堂、庙宇也有处可觅,这又是文化和历史的积淀。有了这种积淀,从文化层面入手中医却是人人都可学的,我在五六十年代,常常参加重体力劳动,为了解除疲劳就曾每天晚上针刺几个穴位,效果明显,伤风感冒扎一扎多半也就过去了,西医恐怕就没有这种方便。
陈老师选择中医的理由虽然很多,但觉悟是最主要的,有成语讲“吃一堑,长一智”,但更多的人却是吃了不只一堑,可就是不长智。
第三个选择,我也要“文人通医”。这实在也是无奈之举,她既然铁了心不再去医院看西医,那就只好再去求中医,不料想当时的中医却无心行医,他边号脉边聊天口里还嗑着瓜子,开的处方是:“1号方”。服两周无效去复诊,又说:“2号方”。她哀求道:“医生,能不能给我组个方啊,我是癌症呀,孩子还不到1岁!”医生不耐烦地回答:“吃了再说嘛”。她绝望了,一出诊室就把处方撕掉,开始走上了“通医”之路。
第四个选择,就是由组方用药到针灸、指压。自医之路是艰难的,她边读书边自查,边思索边选药,终于开出了第一张处方。但一抓药又傻眼了,她说:“一付药189,我的月工资只有42元,这样下去生活怎么办?孩子怎么办?”比较下来还是针灸方便可行,腿上的穴位扎了、手上的穴位扎了。但是有些重要的穴位却不好扎,不敢下手,比如膻中穴,下面就是胸腔、内脏。她说:“想来想去,反正是要得气,那我用筷子顶一顶行不行?顶来顶去,感觉胸口气松了,胃也慢慢好起来了。我想管他哪,能活着就好!后来干脆筷子也不用了,就用手来压。”这个选择切中其要,正是古人的本意,《黄帝内经?灵枢》开篇就讲,黄帝哀怜百姓,就对岐伯说:“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所以“先立针经”。《黄帝内经·灵枢》81篇亦是此“针经”,《黄帝内经·素问》81篇也至少27篇也是专讲经脉和针刺的。陈玉琴老师的“循经指压法”之所以受到如此众多人的欢迎,原因也就在这里。
第五个选择,从自医到医人。终于有一天,厂里的人们发现,这家伙好起来了,走路好像有弹性唉,问她是怎么治的,她说是自己压的,工人么们说我们也要压。于是,下午工作空闲时就到她工作的库房来压,大人压了又带小孩来压。她说:“那时我兴趣正浓,不会,就一面看书一面压,人称是‘本本医生’。”再后来,就上街某起了第二职业,上针灸班拿证书。由于就医方便,疗效明显,又能传授理念学到方法,特别是她有一颗仁爱之心,她常说,“对任何客户,我一定坦诚相见,把方法和道理告诉人家。”于是小有名气,求医者排起了长龙。走出了从自医到医人的一大步。
第六乃至更多更多的选择,譬如,自医、医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听到“名医”讥讽的时候(就有人说,“我就不相信她敲大腿上那一段胆经有作用”);当名气变大受到某些诱惑的时候;等等,都要选择对方向才能有今天的成功。那么她又是靠什么作出了正确选择的呢?
简单说就是两点,坚定的信念和更好的悟性。信念来自于德厚,“重积德则无不克”(老子言);悟性来自于清静,“清静为天下正”(老子言)。所以她坚定地相信人体包括她自己,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她说,“人体从来不会犯任何错误”,“疾病都是身体自己治好的”。也正是基于这两点,她才能不迷信权威,实践第一,刻苦地练就了望、闻、问、切的一套真本领!我听一位专家说,她的脉道很高,一会诊就服了。还是基于这两点,她又提出了一套既符合经典又不违科学的理论(但她谦虚地称只是一套“说法”)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与保健手段。可以说,这对现行的医学、医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她就公开说:“西医听了会打死我的”。
在陈玉琴老师的经验中最值得我们记取的,就是对自己的身体如何认识,观察的着眼点选应选在哪里,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的是健康,特别是青壮年,他(她)们从不在意自己有病,所以天天在支出健康。而陈老师后来选择了疾病,所以她天天在袪除疾病收获健康。老子就是基于对人类疾病与健康关系的深刻认识,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知不知,上(聪明);不知知,病(糊涂)。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聪明和糊涂的关系也和健康之与疾病一样,只有把疾病逆转过来才有健康)。”我当年就是因选择了健康,结果丢掉了生命的重要信息,铸成大错,历经大半生,六十多岁大病来临,百般求医,八年撞墙,幸好回头,改变了选择,去认识疾病,求教古人,求救自身,得以缓刑。老子对疾病和健康关系的认识真是先见之明,也乃他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发端。但我每每讲起此事,即便是老年人也多反应淡淡,足见改变选择也是很难很难的事。究竟为什么?我想陈老师的经验就是答案,一个信念,一个悟性,这两者都是难得的。
可喜的是受陈玉琴老师的启发觉悟的人已越来越多,首先是台湾的吴清忠先生,他是学系统科学的,是企业家、投资人却退做了咨询师,并根据对陈玉琴理念和技术的体认从一个新的视角写出了《人体使用手册》(2005年)和《人体复原工程》(2008年),由网络版到文字版。接着又有深谙岐黄和内功的郑幅中先生随之出山,更成了网络红人,写博客,述真经,讲经络,出慧言,迅即出版了《求医不如求己》123、册,着实为中医增添了不少光彩。一时间各种《手册》、和写“经络”的大作相继出台。这似乎都和一个“陈玉琴现象”有关,在许多网站,你只要键入“陈玉琴”三个字一搜,就有信息34100多条,视频的点击率都很高,《健康应当有自己把握》这一讲的点击数已达124336,许多精明的网络人都利用她的视频、音频做了广告、强求注册,推销其“产品”,提高知名度;更有好心人对陈老师的讲座和对求医者的解答做了各种文字整理,发在网上且随时更新;受益者和好心人写博客,发感言一帖接一帖;更有另类,用她的东西写文章、出书,陈老师也由民众讲堂走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大学讲堂,这不是一个“陈玉琴现象”吗?这似乎使人感觉到了中医春天来到的丝丝温暖。
20095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制定了鼓励中医药业发展的具体政策,这就是真真切切的春风了!回想五六十年代的中西医结合的那次振兴,到现在半个多世纪拐了一个大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