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max2和华为mate8:第二章 技巧谋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48:09
第二章 技巧谋略
  世间千千万万的人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要求你有选择性地交友。可是,在交际中,为了尽快获得真诚的朋友,你要有所技巧谋略,通过他的性格、能力、信仰与人品等方面做进一步判断。
  
  为何而交
  一、从原始的宗族人演变成为社会人
   在古老的中国社会,即便不是像老子所描述的“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但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人们交往的空间非常狭小,个人活动主要发生在家庭内部。衣食住行……织衣、吃饭、居住、耕作等这些人类的几大生存的必须活动,基本是在家庭内部进行的。
  家庭内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个人从家庭里获取生活所需的一切,家庭成了个人生活的支持系统。每个人只要离了家,就成了漂泊的游子,生活就失去了依靠。这种以家庭为生活来源中心的人,被称之为“宗族人”。宗族人为了能保持生活支持系统的长期性、稳定性、广阔性,把家庭发展得很大,只要是一个姓的人,都被称之为“一家人”,用一笔不能写两个“赵”字、“李”字、“王”字,作为联系纽带,结成一种互为倚靠的关联,由此家庭就扩展成了家族。
   可是,靠扩大“家庭”范围的方式来增大生活支持系统,一方面必定会出现类似曹雪芹的《红搂梦》、曹禹的《雷雨》、巴金的《家》里所描述的家庭悲剧;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支持系统的社会化倾向,个人便不再满足于狭小的家庭生活范围,所以,一种普遍的“离家趋势”就出现了。当家族已不能成为个人生活的主要空间的时候,“宗族人”便会向“社会人”演变。
   社会是一个“社会人”的主要生活空间。如果说宗族人是靠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建造个人的生活支持体系,那样社会人就是靠社会关系为纽带来建造个人生活的支持体系。
   社会学家的观点,构成社会关系的关键成分是人际关系,建立人际关系的主要方法是社交。没有社交,就不会形成人际关系甚至于社会关系,也就不容易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生活支持体系,不会形成彻底实现个人由宗族人向社会人升华的过程。
   一个发展不完善的社会人,他必定会在很多方面和社会格格不入,他会在生活与事业中碰很多钉子,会遭遇很多挫折,经常感到孤独无助。所以,马斯洛就把社交需求放在了个人需求的第三个层次中。只有社交才会加速个人社会化的过程,社交是宗族人向社会人转化的最基础的方法。
   二、老青蛙和老蜘蛛之间的对话
   有一天,一只老青蛙向一只老蜘蛛大吐苦水:“我自蝌蚪时代,就辛勤劳作,没有一天懈怠过,可仍旧是汗流浃背,才能糊口,现今我年近黄昏,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等待我的命运只能是饥饿而死。可是你,我从没见你劳作过,却衣食丰足。就是现今老了,你还是不愁吃喝,自有投网者,自会送来美味佳肴。唉,‘天道酬勤’吗?这世界真是不公平啊!你说这是为什么?”
   老蜘蛛回答道:“你说我没劳作,这不正确。想当年,我刚离家独立,天天饿着体肤,熬着筋骨,天天不停地织我这张网,好不容易生活才有了保障。就是现今,我还随时要修复常常出现的破洞。你之所以生活艰辛,老而无靠,是由于你是用四条腿在生活,一旦四条腿跳不动了,生活就失去了保障。可我是靠一张网在生活,网不能因我年老而衰。因此我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可以生活不愁。要是我也像你一样用我这几条纤细的腿来生活,我的生活会比你惨百倍以上。”
   青蛙和蜘蛛的对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是做青蛙还是做蜘蛛?答案不言而喻。不幸的是,我们中的很多人,不自觉地成了“青蛙”,因此生活得十分艰辛,至少心灵上是非常艰辛的。
   应该如何来鉴别自己是青蛙还是蜘蛛呢?方法十分简单。如果至今你仍旧没有一张属于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你就是“青蛙”;如果你已经构建了一张完整的人际关系网,可能你就是“蜘蛛”。之所以用“可能”一词,是由于虽然你有一个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但如果从未启用它,那么你便还是一个不会织网的“青蛙”。
   青蛙和蜘蛛的命运差距如此之大,从理论而言,是本能能量和外延能量的差别。本能能量是每个人所拥有的自然能量,是身体本身的能力。而外延能量是由大脑活动延伸出来的、对每个人的能量进行补充的所有外在能量。本能能量是十分有限的,但外延能量是无限的。青蛙只是发挥了本能能量,因此生活艰辛。但蜘蛛除了本能能量以外,还借助了外延能量,因此生活轻松。
   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依靠本能能量,我们搏不过狮子。但倚仗外延能量,却能够把狮子关在笼子中让人观赏。
   人怎样才能扩大自己的外延能量呢?方式十分简单:织网。织一张鱼网,能够捕鱼;织一张通讯网,能够远距离通话;织一张Internet网络,能够缩短世界的距离:织一张人际关系的网络,能够完成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活动,能够实现个人力量不能实现的事业。个人的外延能量,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网络。
   三、为何要织一张人际关系的网络
   人际关系网络既然是个人能量的基础,所以加强人际交往就可以增加个人的能量。织一张人际关系的网络绝不是一项非目标性的活动。在这里就产生了问题:社交是否要目标?
   有一个人,在一次讲座里提出“为目标而交往”的构想。此言一出,台下便有人送上来一张纸条,上写:“为目标而交往,是不是太势利?”这个人回答道:“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社交也是一种活动,它是要有目标的。按中国传统的心态而言,社交不能有目标,而是要‘以情会友,别无所求’,要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里注重了交往对象的实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就被看作是‘太势利’。依据现代社会的交际理论,社交有这样三个基本功能:信息共享、情感沟通、相依相助,这也是社交里的三个最基本的目标。因此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却拒绝相依相助。我们也不可以把相依相助都当成‘势利’来对待。为了能够相依相助而社交,这不是‘势利’,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余生物的一种社会性的行为。”
   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和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会和你相依相助,你会和他交朋友吗?恐怕不行。可见,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表现,拒绝了目标,也就是拒绝了交往。
   四、社交是否要谋略
   社交是否要谋略?在开篇我们就提到了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弄清谋略是何物。
   谋略,是个合成词。“谋”的意思是“产生主意”、“商议”、“谋划”之意,“略”是指策略、技巧。所以,谋略等于是运用知识、智慧进行思考运筹,来形成策略。
   社交是否要“运用知识、智慧进行思考运筹”?是否要“产生主意”、“商议”、“谋划”?是否要某些策略?回答都是肯定的。
   首先,所有人在交往中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标准,来确定自己交怎样的朋友。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不是遇见的所有人都能成为朋友,交友是有选择的,其中兴趣、爱好、追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都是交友的标准。
   其次,如何交朋友,是有策略与技巧的。有的人善于交友,因此家中常常是高朋满座;有的人不善于交友,因此常常形单影只。在美国,卡耐基就专门建了一所学院来培养人们交往的技巧。
   最后,要处理好交往中的多种关系,也一定是要有谋略的。在交往中,会有各种关系存在:情感关系、利益关系、时间关系、地位关系、亲疏关系等等,难免会出现差错或不平衡,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关系障碍,使人际关系破裂。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不仅需要“谋划”、“商议”、“产生主意”,同时也需要策略与技巧。因此,社交无法离开谋略。只不过,我们必须跳出像《孙子兵法》一类战争谋略的思维定式,我们的对象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敌人,使用谋略不是去“对付”我们的朋友,而是去增进双边友谊、加深双边关系,是一种亲善性行动,不是对抗性行动。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0:59:47 
    择人而交
  一、朋友的七大类型
   在读这一部分之前,你可以先问一下自己:我到底有多少朋友?他们与我的关系如何。朋友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朋友。我们可以按照几条主要的标准划分出以下几种类型的朋友:
   1. 按照你的朋友与你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有知己型、亲密型、一般型。
   知己型。知己,顾名思义,是相互之间最了解、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又称为知心或知音。知己型朋友是与你心灵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的朋友。他/她对你最了解,不但了解你的性格、喜恶,而且了解你的志向、追求,与你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你事业成功的时候,他会同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你失意彷徨的时候,他会紧紧地站在你身旁鼓励和支持着你;当你得意忘形、骄傲自满的时候,他也会毫不客气地直接为你指出来。著名的美籍华人陈香梅与美国政界的资深律师葛柯伦是对知己。陈香梅的丈夫陈纳德去世以后,葛柯伦就用尽了后半生的精力来关心、呵护着他这位朋友的遗孀,同时陈香梅也把整个的心交给了葛柯伦,并把他视作自己的亲人。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与汪伦也是一对知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是对他们之间深刻情谊的见证。古今中外,有关知己型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例子很多。朋友易得,知己难寻,人生若有一两位知己,也是件很幸福的事。知己型朋友在你的朋友圈里或许是数量不多的。
   亲密型。亲密型朋友和你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仅次于知己型朋友。亲密型朋友还可称为密友或是挚友。亲密型朋友和知己型朋友之间只是一步之遥,所以,也是最容易成为你的知己的朋友。亲密型朋友和你交往的频率或许是最多的,他/她对你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而且巨大的。尼克松与基辛格就是一对密友,他们共同策划和积极推动改善了中美两国的友谊。尼克松在任期间,不仅在一些重大的国际国内问题上常常和基辛格共同商讨和谋划,并且在一些个人生活小事中,尼克松也乐于和基辛格商讨并采纳他的建议。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保罗•H•赖特的观点是:在亲密的友谊里,生活是密切的,如同在婚姻中一般。他还认为,亲密的好友“会在一起度过闲暇的时光,你对他的所有都感兴趣”。“和好友在一起,你不用隐瞒什么,如果你愿意,能够称此为亲密无间,它可以让你不拘小节。”
  亲密型朋友和知己型朋友之间的关键区别,就在于你和他 (她)们之间感情的密切程度怎样。在你的朋友圈里,亲密型朋友的数量可能会比知己型朋友的数量多一点,可是也不会很多。
   一般型。也就是和你关系一般的朋友,你的很多朋友应属于此种类型。一般型的朋友在你的生活里的效果不可忽视,他们虽然没有知己型朋友与亲密型朋友那样和你关系密切,影响那样深刻,可是一般型朋友是你人际关系网络里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人一般型朋友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他的社交能力。在你的一般型朋友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日益密切,其间有一些人就会成为你的密友,乃至知己。你有许多事情是靠很多一般型朋友的帮助才得以完成,有目标、有步骤地维持并升格和现有的一般型朋友之间的友谊,而且有计划地增加你的一般型朋友的数量,认识新的朋友,这是你的社交活动中的一项关键内容。
   熟人在你的朋友圈里是一个特殊的类型,熟人这个词的含义有着广泛的内涵与外延。在日常生活里,你会常常听到或者说出这样的活,“我有一个熟人在某某部门或是某某单位”,“某某人是我的熟人”等等。熟人或许是和你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也或许是和你关系一般的朋友,他/她有可能是你的亲戚,也有的是你朋友的朋友,或是有时候只是一个你所认识的人。所以,按照和你关系密切的程度进行划分,熟人不容易归于某一类,而只能是一个特殊的范畴,但熟人也是你的人际关系网络里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2. 按照你的朋友和你活动的主要方法划分,就会有导师型、同事型、娱乐型、信息型。
   导师型。结交导师型朋友,会让你的学业或事业得到指点,从而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历史上与现实里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人竭尽平生之力,但在事业上一筹莫展,最后,朋友的一句话,却能让他茅塞顿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对这种情形最好的描述。
  高明家在一个偏远省份的农村,经济很困难,家里为供他与弟弟读书而负债累累,他自己的生活也十分艰苦。看到其他同学买新衣服或是改善伙食,他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当听到他人在外面赚了许多钱的时候,心中就很不平衡。有一段时间,他几乎成天都想着到外面去打工赚钱,来改善自己的状况。他时常旷课出去寻找机遇,但是苦于没有门路。因为缺课太多,专业课的成绩也不太好,工作也找不到,对此,他意志消沉,十分自卑,也不爱说话,甚至不想再读书了。
  他到一位他敬慕的老师那里去。听完他的情况后,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有的同学家中是十分富裕,但他们只是少数,很多同学都和你一样,家庭条件一般甚至于很困难,可是‘苦’是学生时代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人生就是一个由苦到甜的经历。在苦的阶段你不去刻苦努力,那么你永远得不到甜。”事后怎样呢?高明不仅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而且取得了奖学金,还考上了研究生,继续刻苦追求着。导师型朋友不一定是自己的师长才可以,只要是在某一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人,都可以成为你很好的导师型朋友。
   同事型(同窗型)。这一类型的朋友和你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在工作或学习中的联系和帮助。你的同一单位、同一科室或是相同业务部门的同事、你的战友或是你在读书期间的同学,都能够成为你的同事(同窗)型朋友,因为你和他 (她)们之间有固定的联系渠道(即同事、同学或是战友关系,还有工作关系、学习关系等),所以,你和他/她们更容易成为朋友,并且因为共同的关系存在,你们之间的友谊也会比和其他类型的朋友之间的友谊要稳固得多,长久得多。所以,同事型朋友是一个人一生中巨大的财富,是人际关系网络里一个稳定而有力的纽带。
   娱乐型。有一首歌中唱道:“人生就是一出戏。”此话虽然不是非常准确,却也道出了人生的基本内容之一。游戏与娱乐是人生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很多的娱乐活动是要两人以上才可以开展的,所以,娱乐型朋友就在所难免地产生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娱乐型朋友俯拾皆是,比如牌友、棋友、球友等。虽然娱乐型朋友和你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娱乐,但娱乐型朋友在你生活里的效果是不可小视的,许多知己与密友就是从娱乐开始结交的,许多人(包括一些组织或团体)都是通过娱乐来改善或是维持相互之间的友谊,甚至通过娱乐活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结交娱乐型朋友,是充实自己生活的一条很好的捷径。
   信息型。一般这类朋友交友甚广,或是从事新闻、资料、某种社会性工作的人,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十分特殊的敏感,时常让人称作“消息灵通人士”。和信息型朋友交往,你会取得很多最新的信息,从而对你的工作或是事业有所帮助。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从事商业工作的朋友可以对此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场中,信息等于金钱,信息就是生命,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可以掌握了主动权,有时,一条信息能够挽救一个企业,也能够让一个企业破产,由此而言信息型朋友的效果非常明显。
   3. 按照你的朋友所从事的职业来划分,有商人朋友、教师朋友、官员朋友、企业界朋友或是律师朋友等等。
   4. 按照你的朋友的年龄来划分,有同龄朋友与非同龄朋友(若年龄相差极大还可称为忘年交)。
   5. 按照你的朋友所处的社会地位来划分,能够分为高阶层朋友、中阶层朋友、低阶层的朋友。
   一般来说,某个人处于社会里的哪一个层次,他的朋友很多也是跟他处在同一层次中。虽然存在着不同层次之间的人互相交往的现象,但一个人的朋友如果处在社会的不同层次中,那么对他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王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任职。偶然的一次机会里,他结识了另一公司的高老板。在日后的几次交往里,高老板深感王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年轻人才,所以就把王强招聘到了自己的公司。几个月后,王强就升至该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职务。一个人拥有不同层次的朋友,也就证明了他/她在社交方面能力的大小和阅历的深浅。
   6. 按照你的朋友的性别来划分,有同性朋友与异性朋友。
   7. 根据你交友的发展趋势划分,有现实的朋友和潜在的朋友(即还未成为你的朋友,但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的人)。现实的朋友又有老朋友和新朋友的区别。
   此外还能够按照其它标准来划分出很多类型的朋友。按照朋友的品行能够划分为君子朋友与小人朋友;按照朋友的国籍能够划分为国内朋友与外国朋友;按照朋友的经济状况能够划分为富有的朋友与穷朋友等等。
  朋友的类型如此之多,要怎样去把握呢?实际上,你完全能够依据你的实际状态,自由地选择几条主要的标准,对你的朋友进行一下划分,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制订出不同的方案,来合理地划分你朋友的层次,有计划地建立你人际关系网络。有许多人就按照这种划分类型的方式来有步骤地开展社交活动,证明是十分有效的。
   二、你的人际网络上需要哪些朋友
   在明白了朋友的类型以后,你就要想一下,我到底需要哪种类型的朋友?或许在这之前,你还没有这种择人而交的明确观点,而只是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或是只凭着自己的好恶来取舍朋友;或是随缘人生,认识谁就是谁,以至于对能否成为朋友并不介意。这样你便丧失了许多机遇,从而失去了许多有价值的朋友,同时丧失了许多能够促使你成功或是早日成就事业的契机。假设你在之前是这样的话,那么现今你就要纠正这种做法,进行有目标地交友,有选择地建立自己在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
   或许你读过《六国论》,它的文章浩荡磅礴,论证有力,在分析并指出了六国破亡的原因的同时,含蓄地批判了当时宋朝统治者的亡国政策。可是《六国论》的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国古代的大文学家苏洵在年轻时是一个有名的浪荡子,不爱读书,和一些富家子弟的浪荡哥儿们结交成为玩儿友,成天和他们在一起赛马、玩儿鸟,长辈屡劝不止。一直到苏洵27岁的时候,一次意外让他彻底改变了。从此以后,他毅然断绝了和以前那些玩儿友们的交往,埋头苦读,有意识地去结交文学上颇有名气的好友,接受他们的熏陶,常常以一些长辈为师。通过10年的刻苦努力,在37岁时,他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之后,苏轼、苏辙也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了大文学家。由此“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了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就是一个有选择地交友的一个最典型的范例,你或许能从中悟到些道理,假如苏洵不毅然断绝和他那些玩儿友之间的关系,那么他还能在27岁时再发奋读书吗?假如他不是常常得到师长与朋友的指点,他就不能快速获得文学上的成就。
   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到底需要怎样的朋友,就要看你的理想和选择了。如果你很喜欢艺术,而且很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那么你就要有意识地多结交一些艺术界的朋友;假如你想在中国画这一领域深入研究,那么你在结交艺术界朋友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多交往一些搞中国画创作的朋友,才可以促使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朋友的指点,学习他人创作的经验,来让自己少走弯路,快速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同样,假如你想从商,你就要有意识地去交往商界的朋友;假如你在搞推销工作,你就要很好地利用朋友之门打开推销道路,运用你的人际关系网创建一个有效的推销网络。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你的人际关系网络等于你的工作网络,你的朋友是你成功的阶梯。
   在你开始有目标地结交朋友之前,应该先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你现在的职业;
   (2)你的兴趣爱好;
   (3)你的现状(你目前的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问题);
   (4)将来你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5)你具体的人生目标(理想)是什么。
   依据这些问题,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与定位,再结合你的事实需要,行动起来,选择你的朋友,构建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
   对于自己朋友很少,或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的人而言,按照上面的建议就能够行动起来了。可是,假设你原来就有许多朋友,原先就有一个人际关系网络,要构建一个新的使你满意的人际关系网络,你是否要先审视一下原来的朋友、原来的人际关系网络,再做出决定呢?要明白,重建一个人际网络比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建设要困难很多,除非你原先的朋友都像苏洵年轻时玩儿友那般对你的事业造成了严重妨害,不然的话,你就不必舍弃现今的人际关系网络而再重新建立。
   那么怎样利用现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呢?你是不是回答了前一部分提出的问题:你现今到底拥有多少朋友?他们是属于哪种类型?你是否有一个关于你的朋友的档案?在此基础中,你还要弄明白以下几点:
   (1)你对于自己多种类型的朋友进行分析了吗?
   (2)你现在缺少哪些类型的朋友,需要补充哪一类型的朋友呢?
   (3)你和原来的朋友的关系稳定吗?
   三、朋友间的甄选与定格
  朋友的甄选和定格是和你的社交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两个基点,也是你在构建人际关系网络时的最主要的两个步骤。朋友的甄选,就是说要择友而交。要明确的一点是,朋友的甄选并不是单凭你感情上的好恶作为标准,由此如果你只是凭自己喜欢而选择朋友的话,那会让你失去许多有价值的朋友,有的人或许在你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并不舒服,或是由于他/她模样长得怪,或是由于他/她不卫生,或是由于他/她语言不雅,但这只是你的第一印象,或许在你了解他/她以后,会感到他/她是你十分信赖的朋友。单靠好恶而取舍朋友是一种不明智的方法。朋友的甄选是有原则可循的,假设你可以理性地运用这些择友的原则,相信你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好朋友。那么择友原则又有哪些呢?
  1. 择友原则条例
   (1)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
   之前已对这点做过一些论述。交怎样的朋友,要从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入手,先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可,再去交往朋友。不仅要对自己的职业、现在的生活方法和自己的理想追求有明确的把握,还要知道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爱好、生活习惯和自己现有的知识、涵养及自己的整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总而言之,在对自己有一个充分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结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来选择朋友。
   (2)尽可能更深入地认识对方
   你想在完全认识对方之后再决定是否和他成为朋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你不太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可是,利用你能利用的条件与渠道,在尽可能多地认识对方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和他交友,是完全可以的。一般来说,在你和某个人成为朋友以前,双方只能算是认识的人。在这期间,就是了解对方的一个有利时期。在这个过程里,不论你采取怎样的方式或是方法,最好不要让对方知道你在企图了解他,不然的活,他会尽量遮避自己的一些情况,或是干脆拒绝和你来往,这将是一个最糟的结果。处于恋爱中的人们是深谙此道的。这样做虽然会让你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相对于能使你选择一个好朋友,而且还可能受益终生,就算不得什么了。
   (3)理性原则
   这个原则不管对你选择朋友,还是结交朋友而言,都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理性原则就是需要你在选择朋友和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时刻以理性的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不能感情用事。理性原则用在选择朋友的方面,就是需要你在还未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以前,切勿因感情中的好恶而贸然做出结交或是不结交的判断。说得具体一些,就是不要由于对方给你留下了好的印象,就置其它于不顾而主动去接近他/她,更不要由于对方给你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而不再与之来往。要明白,一个人在你心中的形象是会随着时间的增多、了解的加深而改变的。所以,要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凭一时冲动而失去一位好友或是误交一位损友。
   (4)选择好的人缘
   (5)展开交友的层次
   选择朋友也要本着尽量展开交友范围的原则。一般来说,某个人的朋友所处的社会层次和他本人所处的社会层次是一样的。基于这点,你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去选择一些与你处在不同的社会层次的人交往,如此能够扩大你的交友范围,开阔你的视野,从而也让你的人际关系网络拥有更大的平衡性与能量。
   2. 选择好朋友的定位
   在选择了朋友并交往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就要对朋友应处在你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哪种层次、哪种地位做出合理的定位。对自己的朋友进行合理的定位,这对稳固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促进你交往更多的朋友或是采取进一步措施,都具有积极作用。
   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给你的朋友做出定位,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依据你和你的朋友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就是按照知己型、亲密型、一般型的划分,把你的朋友放入不同的层次里。你还可以按你们之间的关系划分出四个层次、五个层次或是更多的层次。二是依据你朋友在矩阵表里的综合分数来定位。或是依据综合分数划分出几个层次。例如10分以上是一个层次,8到10分是另一个层次,5—7分又是一个层次,5分以下还是一个层次,接着按照你各种朋友的综合分数来看他们的成绩,从而分辨出他们各处于怎样的层次。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01:25 
    面孔分析
   一、从眼睛开始分析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你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忧、怨等多种心态。所以,几百年来,眼睛就成了文学作品里浓墨重彩加以描绘的对象。爱默生曾说过:“人们用眼睛会话时,其优点几乎和其舌头完全一般,眼睛的语言完全不需要借助字典,并且全世界都可以理解这种语言。”我们要懂得从眼睛中寻找那些微妙的、不断变化的表情,寻找所流露出来的较为深沉的情感转化。
   在眼睛的结构里,虹膜中央较黑暗的部分是瞳孔。瞳孔又叫眸子或是瞳仁。我们时常说明亮的双眸或是形容人两眼炯炯有神,事实上,这就是指瞳孔。瞳孔是能够变化的,它的大小会随着光线的明暗而变化。在明亮的光线中,瞳孔会缩小到直径只有两毫米大小。可在黑暗里,它的直径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不但如此,人情绪的变化,也是会影响到瞳孔的变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就指出:很多阿拉伯人尤其注意“通过观察眼睛的瞳孔来判断你对不同话题的反应”。
   霍尔提到了心理学家埃克哈德•赫斯描绘过的一些发现:“瞳孔是一种十分敏感的指示计,能够用来测定人们对某一情况做出反应。当你对某些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你的瞳孔就能够放大;假设我说出你所不喜欢的事情,通常你的瞳孔会收缩。”此外,他还说:“人们不能控制他们自己眼睛反应的变化,所以说人们眼神的变化能一丝不差地泄露出你的真情。”
   人的眼睛能真实地反应出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瞳孔的变化比他的言行举止更具真实性。电影《屈原》里有这样一个场景:秦国使臣张夷为建立楚齐联盟来到楚国,他赠上隋侯之珠以收买南后郑袖,当看到这颗宝珠的时候,南后的眼睛里就流露出贪婪的神色,可是很快,她正襟危坐,再次恢复起皇后的威仪,但她那贪婪的目光早已毫无保留地泄露出她内心的欲望。很早之前,中国的珠宝商人就观察到这一点。为能隐瞒真情,他们常时常戴着黑色眼镜去同其他人做生意,以免在看到珍贵的珠宝的时候,瞳孔扩张,而让对方看出破绽,导致低价成交。
  一些外交家、谈判家也时常常使用有色眼镜,使他的思想情绪不被他人觉察。当一个人在对你侃侃而谈、你在听他说话时,要留意观察他的眼睛,假设他心口如一,他便会迎视你的目光,那坦诚的目光会让你备加信任。假设他时时避开你的视线,你就要多加留心。
   眼睛的形状时常和个性类型有关。人们常常把“斜视眼”同“不能信任”联系在一块,那些谨小慎微、多疑的人往往用戒备的目光评估世界和其他的人,往往有斜视的表情。
   眼睛四周的皱纹是很关键的。眼角外侧的放射状皱纹主要是因为微笑引起的“友好的微笑”。微笑几年以后,就会留下很深的皱痕,好像太阳的光线一般。这暗示此人拥有热情、友好的个性,即使采用深度整容手术,也不可能消除所有这些皱纹的痕迹。假如成年人脸上没有这样的皱纹,那他的眼睛看上去就显得冷淡或是缺少表情,这就告诫人们,这种人基本上不是友好的人。
   我们在观察分析眼睛时总是和嘴部联系起来。有时,你会发觉一个人嘴在微笑,可眼睛却无此表现。这能帮助于我们识别出假笑。因为眼睛里的冷漠表情证明那咧嘴大笑只是一种假象。
   在观察分析眼睛时还要和眉毛联系起来,人的眉毛形状常常可以作为了解情绪很好的线索。一些基本的眉毛形状能够看成是对人们内在个性的一种提示:
   1. 愤怒或是邪恶的人,其眉毛常常是里端向下,外侧向上呈歪斜的状态。如同正确时所作的“V”记号一般,这也是漫画家进行夸张创作的时候常用的形状。
   2. 那种很容易觉得糊涂,常常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焦虑或是失望感的人,其眉毛往往是里端向上,外侧向下呈歪斜的状态。
   3. 那种冷静、情绪稳定的人,其眉毛通常都比较平直,要么是两端相对笔直的,或是两边对称呈弧形。
   4. 当某人时常为烦扰所困扰,总是忧心忡忡、心理负担过重的话,皱眉肌就会把眉毛牵拉到一起,从而出现大家所熟悉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紧锁眉头”的形态,如同罗丹的雕塑名作《思想者》就是这样的例证。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02:44 
     二、分析鼻子
   鼻子并不是十分可靠的人格指示计,可是这一部位还是富有表情的,并且也能提示一定的个性特质的线索,尤其是有些人想方设法掩饰的那些特征。
   当人们嗅到讨厌的气味或是对某种东西表示厌恶的时候,总是“皱起鼻子”。“皱起鼻子”的表情再加上严肃的面容,常常表示厌恶、轻蔑、傲慢或是不屑一顾地对待他人的态度。某人的鼻子两边有明显皱痕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认为世界是丑恶的。
   在人际交往里,有的人鼻子朝天,神气活现又不直接正视他人,这是一种表示傲慢态度的现象,表明他不想与你交往,只希望占人上风,这是要特别提防的。
   当某人发怒、兴奋或是性欲冲动的时候,作为一种反射效果,鼻孔常常张开或向外弯曲。作家们往往用“张开的鼻孔”来反应出好色的情欲或是说像竞技场上一个横冲直撞的公牛一般的愤怒情绪,因此,当看见他人鼻孔张开或向外弯曲的时候,你就要有所警惕了。
   假设有谁鼻子生得大,这表明他/她爱管他人的闲事,这儿嗅嗅,那儿探探,不打听明白不算完,如同野狗在追踪猎物一般,循着气味,搜索出猎物或是某人。鼻子大的人好像老在不停地吸嗅打探他人的事情,如同狗总在嗅味儿一般。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04:37 
    三、通过嘴唇做出分析
   薄嘴唇的人常常代表着为人吝啬,具有严厉或是执拗的特点。
   厚嘴唇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易接受感官快乐的。由于口轮匝肌的运动对嘴部的形状有极大的影响效果,嘴唇丰满就是因为习惯性地放松口轮匝肌的效果,这种放松是一种个性开朗、为人爽直随和、接受能力强的人的表现之一。
  假设厚嘴唇象征着为人很热情的人格的话,那么绷紧或是薄的嘴唇就象征着为人严厉,这种嘴唇是因为特有的绷紧口轮匝肌的效果。假设一片嘴唇绷紧但另一片嘴唇松弛丰满,这很可能表现此人拥有相互矛盾个性的因素。
   我们能够把嘴部周围肌肉的收缩看作可能是担心上当受骗,渴望抵挡住外界干涉的信号。在这种人里,他们的“上唇总是绷得很紧”,其目的是为了不受自己或是他人感情的影响。
   绷紧卷曲的嘴唇往往和残忍或严厉、盛气凌人的个性有关。雪莱描写有关奥齐曼迪亚斯的诗,其中“王中之王”的那段描绘了这位古代帝王的残酷无情。诗人还提到,从发现的他的铸像中那卷起的嘴唇,无声地告诉人们,这个人曾经有过残暴无情的暴行。
   一张“易怒的、生气的”的嘴唇喜欢习惯性地向外突出,这种嘴往往是一种忧郁性格或是病态性格的信号。下垂的嘴唇与两边口角下挂意味着长期的悲观厌世、生气、不快乐;与此相反,则是拥有乐观、活泼个性的人。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06:14 
     四、下巴的分析
   由于颅骨的结构决定了下巴的基本形状,可是习惯性地活动下颌骨肌在一定程度上必定会影响下巴的骨骼与肌肉,从而让其显示出“后削”或是“突出”的特征。那些喜欢争强好斗、飞扬跋扈、好管闲事的人常常都有一副突出的大下巴;但那些个性懦弱、遇事只是后缩、习惯后缩下巴的人,常常显示出一副后削的弱型下巴。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07:42 
     五、颈部的分析
   如同大下巴一般,粗壮的脖子是与运动员的勇猛及男士气概相联系的。一个长着“硬脖子”的人或许是属于那种顽固、倔强,以至于是毫不妥协地竞争的人。男士的脖子如果生得较为细长,有可能说明此人缺少好斗性格与男士气概。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09:13 
     六、耳朵的分析
   耳朵的大小虽然和一个人的个性没有特别的联系,但是人的性格会改变耳朵的形状,这种情况虽说不多见,但仍是存在的。比如,富于思想、优柔寡断或是神经质的人通常拉他们的耳垂,让其松弛和伸长。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10:32 
    知人之术
  有人认为:“人”是世界上最难理解的问题之一。
   一个古老的希腊神话告诉我们:在忒拜城外,有一只长着狮身、鸟翼、美女头的怪兽,他就是司芬克斯。他总是蹲在悬崖上,强迫每一个路过的人猜出他的谜语,谁要是猜不了,他就会吞食谁。很多人葬身其腹,就连克瑞翁国王的儿子也未能幸免,其实司芬克斯的一条谜语是: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黄昏三条腿。谜面暗指了人的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的特点,谜底自然就是人。
   的确,人是一个千古难解的司芬克斯之谜。人能够知道很多事物,可难于了解自身,难于捉摸的是人的心理、需求、欲望和个体特点。
   柴斯特菲尔德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学习就是借助阅读书籍而有所收获,可是在世界的知识里,最需要学习的是怎样洞察他人,同时善加研究不同的人物。”的确,人是社会的人,处于复杂的人际网络里,只有了解怎样洞察他人并善加研究不同的人物,才可以在人的海洋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怎样洞察“人”这一复杂的司芬克斯之谜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认识他人的方法和渠道:
   一、通过谈话来了解他人
   1. 通过话题来了解他人
   谈话里常常涉及自己,谈自己的经历、观点、态度。这种人一般个性外向,感情强烈,自我意识突出。另一种人恰好反之,谈话里不多的谈到自己,在必须用“我”的时候,常常用“我们”来取代。这些人大多个性内向,不关注自我表现,主观色彩不浓,拥有雷同的个性。
   话题总是生活里的琐碎事情,属于安乐型的人,他们较为关心生活的安排,关注现实生活水平的提高。
   乐于谈论国家大事,属于事业型的人,他们常常读书看报,讲求工作效率。
  常常谈论自然现象,热衷于诸如“飞碟”、火山、地震等自然方面的问题。这种人生活有规律,办事严谨,关注事物的精确性。
   热心于谈论社会现象,关心人和人的关系以及社会问题。这种类型的人生活并不很规则,办事总是粗枝大叶。
   不愿总是把持话题,时常希望讨论对方的话题,一般而言,这些人拥有宽容的精神,谦虚讲礼仪,甚至深谙人际交往的窍门。与之相反,总是不停地扯出自己话题的人,属于拥有较强支配欲与显示欲的人。
   2. 通过谈话内容的关键词来了解他人
   谈话是概括性的,关注事物的结果,关心宏观的问题,属于领导型人物。这种人的人际交往多是亢进型和控制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有支配欲和主观性。
   叙事具体,关注具体细节和过程。这种人适合于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交往类型多是支持型和分析型,支配欲不强,交往里有顺从性,独立性不是很强。
   3. 通过讲话方法来了解他人
   讲话果断明了,表示他的自信心强。
   讲话喜欢用命令式口吻的人,怀有优越感,办事主观,其间有些人很有魄力,但有些人是因为幼稚。
   说话声调很高的人,个性浮躁,同时也十分任性。
   4. 通过讲话速度来了解他人
   通常讲话速度快而急,是脾气急躁之人,办事虎虎有声气,但瞻前顾后不足,有粗枝大叶的毛病。
   讲话速度快而不急的人,表明此人办事果断,富有远见,不轻易改变自我主张。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12:40 
     二、通过人的穿着打扮来了解他人
   人的穿着、发型和佩饰都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个性、精神状态和社会地位等内容。我们通过在交往中分析他人的打扮,能够得到很多他人的信息。
   首先,通过一个人的服色能够加深对一个人的认识。个性豪放、热烈者通常喜欢大红色,常常穿橙黄色服装的人往往是热情好客的,喜欢淡蓝色服装的人往往是逍遥超脱者,喜欢常穿翠绿色服装的人很多是高雅者,当然其间也不乏颇为清高的人,总是穿深灰色服装的人必定是在思想上较为保守、办事稳重沉着的人。这里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说的只是一种倾向与趋势,有时服色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与爱好。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我国生产力还不十分发达,商品还不够丰富,人们也不能百分之百地随心选择满意的服色。其二、有的人的衣服并不是自己挑选的,所以衣服的颜色也不能体现出他的性格。
   其次,通过服装的款式,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很多信息。假如一个人常常穿着违反习俗的服装,通常说这种人怀有强烈的优越感。喜欢穿华美衣服的人,一般有强烈的自我显示欲与求美求全的心态。穿着朴实的人,大多是顺从型的人,不主观。假如一个人完全沉溺于追求流行款式,这样她(他)或许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缺乏主见的人。
  通过一个人的佩饰,我们也能够得到一些认识他人的有益信息。假如一个人戴着一个低劣的戒指,却穿着华美的服装,表明他 (她)或许是个具有爱美之心的人,也或许是个爱慕虚荣的人。假如戴着名贵的戒指而穿着过于朴素,证明他/她是个显示欲强的人。
   假如一个女士背的书包小巧玲珑,这不但说明她具有爱美的心,同时也证明她的生活不是很紧张,没有什么负担;背着大书包,说明她有很多的事情,生活紧张,又或许是个家庭主妇。假如我们打开男人的书包,里面的层次分明,东西的摆放井井有条,这表示他是个办事严谨的人;假如里面的东西杂乱无章,他可能是个办事无主次的人,固然,或许他是个一心追求事业的人。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18:43 
     三、从一个人的口头禅中了解他人个性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有口头语。口头语虽无实际的价值,但其是在日常说话时渐渐形成的。之所以形成某一口头语,与一个人的个性有必然的关系。比如:很多时常说口头禅“差不多”,就反映了“随便”、“圆滑”等个性。
   人的口头语虽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要分为六种类型:
   1. 口头禅:“说真的”
   “我储够了10万元就结婚,说真的”、“这事就拜托你了,说真的”等等。常说“说真的”一类口头语的人,有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态,由此在说话时加说“说真的”,来表明自己的重视态度。说这种口头禅的人,个性有些急躁,时常内心有其它想法,故用“说真的”来反应。
   这一类型的口头禅还有:“老实说”、“的确”、“不骗你”……从事商业的人,有这种类型的口头禅,反映他博取信赖的心态。
   2. 口头禅:“应该”
   通常说“应该”的人,也常说“不该”。这种人自信心极强,显得十分理智,为人冷静。自认为可以将对方说服,让对方相信。另一方面,“应该”说得过多的时候,反映了有“动摇”的心态。
   “必须”、“必定会”、“一定要”……同样属这一类型的口头禅。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容易有此类口头禅。
   3. 口头禅:“听说”
   “听说她与人同居了,是不是这样我就不清楚。”
   “听说”这一口头禅不少人常用,有一种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心态。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明知道是事实,假如是他人说的话,就会是“听说……”。
   类似“听说”的口头禅有“据说”、“听人讲”……许多处事圆滑的人,都是这类的口头禅。
   4. 口头禅:“可能是吧”
   “小帆与阿庚闹翻了,可能是个性不合吧。”“有人为女生跳楼自杀了,可能是由于失恋吧。”
   说这种口头禅的人,自我防卫意识很强,不会把内心的想法完全外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比较冷静,因此,工作与人事关系都很好。“可能是吧”这类口头禅也有以退为进的意思。事情只要明朗,他们就会说“我早就估计到这一点了”。从事政治的很多人爱用这类口头禅。类似的口头禅有“或许是吧”、“大概是吧”等等,这类口头禅都隐藏了真心。
   5. 口头禅:“但是”
   “我固然很想去,但是……”“这事好是好,但是,我不想做。”
   常说“但是”这一口头禅的人,有点任性,由此,总提出一个“但是”来为自我辩解,“但是”这一口头禅,也是为保护自我来使用的。从另一方面而言,“但是”反映了温和的特征,它显得十分委婉,没有断然的意思。
   类似的口头禅还有“不过”等,从事公共关系的人爱用这类口头禅,因为它的委婉意味不致让人有冷淡感。
   6. 口头禅:“啊”、“呀”
   “啊”、“呀”,词汇不多,常是思维慢、在说话时利用间歇的方式而形成的口头禅,年幼时受到宠爱,也会养成说这种口头禅的习惯,所以,说这种口头禅的人,会是较迟钝的,也会有骄傲的个性。
   类似的口头禅有“这个,这个”、“嗯,嗯”……很多公务员用这种口头禅,因怕说错话,所以要有间歇来思考。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24:40 
     四、从信手涂画看别人的个性与能力
   我们发觉很多人都有信手涂鸦的习惯。在通电话或是百无聊赖的时候,常常会在纸上信手乱写。心理学家的观点,此种无意识的乱涂鸦,常常能反映涂鸦者的个性和能力。在纽约市,心理学家夏理迪士通过30年的深入研究,得出下面10种类型的人具有的特点:
   1. 喜欢画三角形的人
   此类人思路明晰、理解力很高,善于逻辑思维,富有判断力与决断性。
   2. 喜欢画圆形的人
   此类人具有创造力并善于策划。在他的心里,常常对事物有一定的规划设计,对自己的前途有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凡事按部就班,谋定而动,是最好的策划者与设计者。
   3. 喜欢画多层折线的人
   此类人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4. 喜欢画单式折线的人
   此类人心理常常处于紧张状态,情绪飘忽不安定,折线是内心不安的表示。
   5. 常常画连续性环形图案的人
   适应力很强,而且善于体谅他人,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对生活觉得满足、安全,换句话而言,这种人有安全感,对生活充满希望。
   6. 喜欢在格子中画上交错线条的人
   此类人的生命力很强,凡事一往无前,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
   7. 喜欢画波浪形曲线的人
  此类人随和而富有弹性,适应力很强,凡事专向光明面着想,十分富有朝气。
   8. 爱在一个方格内胡乱涂不规则线条的人
   此类人心理压力很重,情绪低沉,却对人生充满希望,会尽力寻找解决与克服困难的方式。
   9. 喜欢画不规则曲线接合成圆形的人
   此类人豁达大度,玩世不恭,心境总是开放和平,不管顺境逆境,都会应付得很好。
   10. 画不定形而棱角峥嵘的人
   此类人非常具有竞争性,凡事都希望能够胜人一筹,千方百计寻找成功的道路。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32:31 
     五、从握手方法看他人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伊莲嘉兰对不同人握手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分析表示:握手8种类型,每种类型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1. 摧筋裂骨型的握手
   握手时大力挤握,让对方觉得痛楚。这类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强,组织领导能力突出,或许是个独裁专断者。
   2. 沉稳专注型的握手
   握手时力度适当,动作稳实,双眼注视对方。这类人性格坚毅、坦率,有责任感,善于推理,时常为人提供建设性建议,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3. 漫不经心型的握手
   握手时只是轻柔地触握,这类人随和豁达,凡事不为人知。
   4. 双手并用型的握手
   握手的时候习惯双手持握对方。这类人热诚温厚,心地善良,喜怒形色,爱憎分明。
   5. 长握不舍型的握手
   握手时握持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这类人感情丰富,喜欢交朋友。
   6. 用指抓握型的握手
   握手时只用手指抓握对方而掌心不和对方接触。这类人个性平和,敏感,情绪易激动,但心地十分善良。
   7. 上下摇摆型的握手
   握手时紧抓对方,不停地上下摇动。这是极度乐观,对人生充满希望,并且热诚积极、受人欢迎的人。
   8. 规避握手型的握手
   有的人从不愿意和人握手,他们的性格内向羞怯,保守但真挚,不愿轻易付出感情,但只要建立友谊,则会情比金坚。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37:27 
     (六)笔迹和个性
   在人际交往里,人们总是要掏出笔来写字。哪怕只是登记姓名、购买饭票,也需要书写。
   性格不一样的人,字体、字形、字貌等也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独到的地方。1979年,在日本,科学搜查委员会出版的《文市鉴定》,就在引用“书如其人”观点后写着:“人们写下来的文字和运笔写字习惯,都把这自我的生理、生活、职业、环境等方面因素倾注了进去……”
   大多数人认为,一个人书写时情绪、思想和环境的影响是渗透其中的。情绪正常和烦躁时笔顺的条理不一样,思想与环境的不同也可能影响字迹和笔的把握程度,特别不能否认的是个性心理对笔迹的极大的感染。
   有的笔迹学家对人的书写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假设你的字头大部分是圆的,你的脾气就很好、温柔、审慎,而且做事也是从容不迫。
   假设你的字很大,就代表你热情,锐气旺盛。你或许有很多特长,但缺少精益求精的心态。
   假设你的字头大部分是尖的,表示你个性活跃,有很强的主动性与自尊心,但若见别人赶不上时,可能会发怒。
   假设你的字很小,证明你有良好的专注力,办事周密,看待事物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对文学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假设你的字简洁明了,没有花字与怪字,你就是可信赖的人,由于你正直、真诚、慷慨、心肠仁慈,你还会关心所有不及你幸运的人。
   假设你的字体独特,多半你怕他人注意你,而且有些自私,好吹毛求疵,难于取悦于人,还常以一种愁闷、漠不关心的姿态去掩饰内心真实的感觉。
   假设你的字和字之间显得松散,你就是一个喜欢直言、诚实的人,他人问你意见时,你可以坦诚相见,就如你希望他人做的一般,你可以宽恕别人的过失。
   假设你的字笔画很多都是紧凑的,表示你是个沉默、谨慎的人,喜欢独处,给他人的印象是你不爱与人交流。
   假设你的字写得很慢,说明你有耐心、谨慎、善思考,你不是一位健谈的人,但并不代表你内涵贫乏,可能只是不易动感情。
   假设你的字写得很快,证明你富有情感、热心,是能够信赖的人,你那丰富的想象力与幽默感,可让你在写作上颇有成绩。
   假设你的字铺得很开,表示你重友谊交际,喜欢和人接触,能和朋友长处。
   假设你的字靠得很紧,代表你的私心较重、沉默寡言。因为性情孤独,不会与人合伙共事,对钱物之事考虑得太精。
   假设你写字很细心,每个字都写的很全,表示你是墨守成规、遵守各种清规戒律的人,做事讲究准确、有条理,而且有善于即兴发言的才能。
   假设你的字写得潦草,表示你遇事易冲动,不是说话轻率,就是行动草率,这常会让你陷入难堪之境地。
   假设你书写时行和行之间间隔极大,代表你为人大方,为他人用钱与自己用钱一样慷慨,宽宏大量,爱交际,他人乐意向你倾诉烦恼。
   假设你书写时行和行之间靠得很紧,表示你不够慷慨,想指挥他人,有时非常固执。但这一性格用在适当的场合是可取的。
   假设你书写时用力不重,说明你是个谦虚、文雅的人,对事物有较高的鉴别力,但缺少魄力,在生活里时常不能如愿以偿。
   假设你书写时用力很重,说明你有支配他人的意愿,容易自满,是过于自信的人,但常常无力维持别人对你的信任。
   假设你的字体一行一行地向下斜,证明你无上进心,喜怒无常,总认为他人是错的,时常感到悲观失望。
   假设你的字一行一行地向上倾斜,说明你是一个欢快、乐观、希望成功的人,总是精神焕发而不讨人嫌,有远大的抱负,而且以很大的热情与充沛的精力来付诸实现。
   假设你的字向右倾斜,表明你有热情、开朗的个性,拥有博爱的心,关心他人的幸福,在一言一行中表现出赤诚。
   假设你的字向左倾斜,说明你有理智的头脑,不会感情用事。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39:31 
     七、折信和心理的关联
   曾经有人对人折信的格式进行了研究,发觉不一样身份、不一样个性或是不同心境之人,所折的信是不相同的,仔细分析起来,会发现这样的规律:
   信纸横向对折两次,接着纵向随便折叠到信封能够装下的长度。这类人多生活作风随便,不拘小节或是办事总是干脆利落。
   信纸纵向三等分折叠、横向折叠的时候使信纸两端故意折成一高一低。这类人一般而言性格谦虚朴实,是讲究礼仪的人。
   信纸纵向对折,接着在折线之处再往里卷折一至两厘米,再横向对折。这时常见于公函与一些个性文静、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或是机关办事人员。
   先将信纸横向对折,然后在任一角做三角形对折,接着纵横相交折成长方形。这种折法,常常出于让零乱的折叠使其字迹不致成为句行排列的目的,常为个性内向谨慎的人。
   如折飞机似的,别出心裁,把信纸边角巧妙对折,上缠下绕,这类多是感情细腻,而且有幸福感的人。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42:14 
    八、学习《六韬》里的知人术
   《六韬》是中国最古老的兵法,里面讲述了多种看穿对方真心的方式。
   1. “问之以言,以观其详”
   向对方做很多的质问,从中观察对方,了解对方。
   公司招考新人时,一定要对应征者来个“人物鉴定”,考官就要向应征者多方查问,这便是“问之以言,以观其详”的表现形式之一。
   鉴定一位人物,不要只流于形式,还要求发出足以判定对方真心的谈话。例如:
   “你的兴趣是什么?”
   “你家里有哪些人?”
   类似的问题,就是形式上的问题,对探查一个人的内心而言,毫无效果。
   “你对这个问题有怎样的看法?”
   “……这一类的难关,换了是你,会怎样来打开僵局?”
   这类问题,直捣到核心,足以考验对方的才能、思考力,暴露出蛛丝马迹,成为判断他人的珍贵资料。
   又如,身为领导,在碰到重大问题的时候,不妨向部属或者同事问一句:
   “换作是你,怎样解决?”
   这时,平时看似应变有方的人,会为之语塞,或者答非所问;但看似不够机灵的人,可能就会提出迎刃而解的妙方来处理这种事实,会让你痛感一个人平时的外表与言谈举止,不足以信赖。
   2. “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不停追问,并且越问越深、越广,借此观察对方怎样反应。
   没有自信的人,面对所有的“逼问”,都会惊慌失措、虚言以对,就连眼珠也骨碌碌地转……发问的人,能够从这些表情的变化,辨别对方是何种人物。
   对一件事一知半解的人,在“穷之以辞”的状态下,都要露出问题来。
   《韩非子》一书的“内储说上”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挟智而问,则不智者至。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大意是说,对知之甚详的事,假设故意装作不懂,向对方质问,不知情的事情也可以知道了;用这个方式熟知一件事以后,其它隐蔽的事,常常能够判别。
   这种绕个弯儿以观其变的方式,作用显著。鉴定人物的时候,不妨可以多加运用。
   3. “予之间谍,以观其诚 ”
   派出间谍,暗中引导他做内应,或者举事反叛,借此探查他是否忠诚。
   4. “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把秘密坦言说出,借此机会观察一个人的品德。
   假如听到秘密就马上转告第三者,这种不能守秘的人,是不能深交、不可以合作的人,要避开为妙。
   如果泄漏秘密给对方,那么对方是否口风甚紧或者是否容易失言,就可以看清他是什么样的人。
   运用这种方式,常常会发现平时自言为“最能守秘”的人,反而是最不能守秘的人。
   从这点上,我们就可以探知对方是否值得相信。
   汉景帝时期,有个近臣叫周文,他是位绝不泄露所有秘密的人。景帝十分欣赏他,由此,即位以后就把周文封为郎中令。
   周文在景帝还是太子时,只不过是位舍人(照料太子的下级官员),之所以一跃而为郎中令,关键在于他能够守秘。
   景帝跟诸侯商谈重大秘密的时候,周文都是紧随于侧。可是,他从不把听到的秘密泄露半句,因此景帝对他信赖有加。
   周文之所以取得景帝的完全相信,想必在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被景帝用“明白显问,以观其德”的方式,试用很多次了。
   5. “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让他人处理财务,借此探测此人的清廉与否。
   把一个人派出到容易拿到回扣的单位去工作,就能轻易看出他是否为人廉洁。
   在容易拿到回扣的单位工作,一些即便开头坚决不拿回扣的人,时日久了,也是随波逐流、见钱眼开的。要试探一个人是否清廉,只要派他到那些单位,就能真性毕露。
   6. “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让美女在他身边服侍,借此观察他是否严谨到不为美色动心。
   道貌岸然的人,一遇上美女,常常前后判若两人,要看穿这一类人物的本性,可以让他近女色而观之。
   7. “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派给他困难的工作,由此来观察他的胆识与勇气。
   平常说自己“遇事立断”的人,只要危机临身,常常不知所措,还要满腹牢骚。
   8. “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请某人喝酒,借此来观察他的态度。
   平常守口如瓶的人,黄汤下肚就会完全改变,不仅满口牢骚,还要猛说别人的坏话,经常怀有不满,以至于嫉妒心强烈,总有害人之心。
   以意志坚强、灵敏果断出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喝酒以后就会大醉失态,惹了很多麻烦。他在痛下决心以后,决定只要沾了酒就独处于营帐里,拒绝见人。
   一代英雄尚且这样,更何况凡人?酒后观人,是十分有效的“人物鉴定法”。
   《六韬》这本书强调,只要运用上面的方式,就能够把任何人物观察出一个端倪来。
  

作者:微_小_世_界 回复日期:2010-01-20 11:44:25 
    顶了~~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45:00 
    反向诱导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人劝诫你“不要去干坏事”,你就偏想要尝试一下。例如:父母或者老师教育你“要好好学习”的时候,你就压根儿不想学习,这常常是你的逆反心理在作祟。
   反向诱导就是针对人的逆反心理的说服方法,诱导之人不暴露自己的目的与动机,而是提出和目标、动机刚好相反的观点传送给对方,好像自己颇为赞同似的,其实是让对方自己去反驳,并让他“节节胜利”,而自己就“节节败退”,以至于最后你的观点完全失去了存在的道理。于是,对方被他自己说服了,即便并不非常愿意,可也不得不接受说服,改变原有的观点。
   女帽流行于40年代,那时电影院里往往有戴多种式样帽子观看电影的女观众,她们的帽子总是妨碍后面的观众观看电影。观众对此非常反感,便请经理通告禁止。经理说:“禁止不佳,只有提倡才是办法。”因此,在影片公映之前,银幕上出现了一则通告:“本影院为能照顾到高龄衰老的女观众,允许她们照常戴帽,不用摘下。”此后所有戴帽的女士全部摘下了帽子。在这里,影院经理就是使用反向诱导法,提出和目标完全相反的观点,也就是说高龄妇女能够戴帽看电影。但没有一个女人愿意承认自己高龄衰老,所以这一观点完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女观众不想承认年老,就不能不接受诱导,改变原来的观点,摘下了帽子。
   反向诱导的方式,设问要巧妙,逻辑要严谨。既不能露马脚,又要切中对方的要害。与此同时,设问还要存在明显的漏洞,让对方有反驳的余地,不然就不能达到目标。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49:35 
     莫泊桑《俊友》里的杜洛华,是一个十分具有社交手腕的人,他勾引女人也很有一套。在诱惑年轻、天真、幼稚的苏珊爱上自己这个有妇之夫的过程中,他就运用了反向诱导方式。
   首先他对苏珊说:“唉,现今你就要结婚了,就要嫁给一位漂亮而没落的王孙公子,我们以后就难得见面了。”实际上苏珊连恋人也没有,压根儿谈不上结婚。此话只是想刺激苏珊引起反驳,为自己创造时机。苏珊也从未提过要找“王孙公子”,他如此说是想使她说自己不找王孙公子,因为杜洛华自己就不是王孙公子。这一招果真有作用。接着他进一步诱激:“我敢担保,不到6个月,你就要自动上钩,成为侯爵夫人、公爵夫人或是亲王夫人,那时,你就是高高在上的瞧不起我的贵族夫人!”进一步的刺激,引发苏珊的逆向反应:我偏不找王孙公子。后一句只是刺激苏珊向他表示永远的友好与喜爱,来达到最终的占有。最后,苏珊还是“中计”了,又是生气,又是发誓。杜洛华仍旧不死心,冷笑着说:“我们走着瞧吧。”苏珊又如何能忍受他人的轻视呢?自然逆杜洛华的话而行。最终苏珊被杜洛华套住了。杜洛华运用一系列“反语”,让苏珊的择偶标准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此时,他才一语道破天机,问道:“你爱我吗?”苏珊尽管觉得矛盾、突兀,可回想自己所说的观点、要求和誓言,“只能喃喃地说‘我答应你。’”
   杜洛华利用反向的诱导,像剥竹笋一般,一层层地去掉了对方可以反驳的理由,最终让对方不得不改变观点。
   固然,杜洛华运用反向诱导的目标是不道德、不值得提倡的,但作为一种说服方法,反向诱导能够在高尚动机支配下运用,特别是用于教育中,能够诱导对方说出原来不敢承认的那部分事实,对方就能自然地说服自我,从而达到教育的目标。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54:37 
    请大家看下面这样的一段对话:
   妈妈:“小高,快点儿起床,要不就迟到了。”
   小高:“今天我不想去学校,不想去上课。”
   妈妈 (耐心地):“快点儿起床,迟到不好,老师要批评你的。”
   小高:“他早就批评我了,我就是不想去上课嘛。”
   妈妈:“是吗?老师昨天批评你了?”
   小高:“是的,他对我可凶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高声骂我。”
   妈妈:“是李老师吗?他问什么这样呢,使你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本来老师骂学生就是很不好的。对了,老师只批评你一个人吗?”
   小高:“还有姗姗。”
   妈妈:“姗姗成绩又好,又懂事,又温和,也会挨批评,你们李老师也太不讲道理了。看来,我要去找找他问问,为何批评姗姗与你。”
   小高 (低声地):“李老师还是有道理的,小测验我与姗姗成绩最不好。”
   妈妈:“那李老师也不能批评你们呀,只是一次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能证明你们都不好啊。再说了,你们是很努力了的呀。”
   小高:“我与姗姗现在坐同桌,上课的时候我们老爱讲话。”
   这段对话里,妈妈十分巧妙地使用反向诱导法,使小高自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假设妈妈在孩子说不去上课的时候,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命令孩子去上课,必定不能达到教育作用,或许还要激发孩子的逆反心态,有可能还要引起逃学,或是在课堂上更不听老师的教导。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57:22 
    知心之窍
   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人们能够从一个人的衣着、谈吐猜出他的职业、身份,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看出他的个性特点,可是要洞察其心,知道他现今在想什么,却是十分困难的。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种知心之窍——通过对方下意识的行为和姿态来洞察其内心的想法。
   马克•吐温在他的《流浪汉在异乡》一书里说到:“在这个世界中所拥有的最恶劣、最愚蠢、最猥亵的图画,是提善画的维纳斯。这不是由于她全身赤裸,四肢平伸地躺在床上,而是因为她那一条臂膀与手所表现出来的意态。”一条臂膀与手所表现出来的意态就可以让这幅画成这个世界所拥有的最恶劣、最愚蠢、最猥亵的图画,由此可见姿态表情达意的重要功能。人们下意识的姿态与行为能传达出有声语言所不能或是不愿表达出来的真实感受与内在需要,在此我们把它称之为“非言辞表达”。“非言辞表达”在人际交往里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大部分的状态是不能以言语来交谈,一定要借助于行为或者姿态的观察。艾伯特•梅拉比安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他经过研究认为,在人们交往里所发送的全部信息中7%是用言语来表达的,其余93%的信息却是由非言语来表达的。
   一般而言,人的行为与姿态比有声语言更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真情实意。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曾经说:“凡人皆不能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能够保持缄默,可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或许一个人能成功地控制他的面部表情,显示出镇静自若,却不晓得紧张与焦虑正在露出痕迹,也没有觉察出自己的脚正在持续地、不耐烦地敲击着地板,仿佛那脚自有其生命一般。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书里对赌徒手的姿态与动作暴露出其内在意愿有十分精彩的描写,他说:“这些赌徒们可以把脸上的棱棱突暴的筋肉拉下来,扮成满不在乎的样子,实在不愧为技术高妙。然而恰好他们痉挛不已地全力控制面部,不让其暴露心意,也正好忘了两只手,……依据这些手,只消观察他们等待、攫取于踌躇的样式,就可教人如何识透这一切:贪婪者的手是抓搔不已,挥霍者的手是肌肉松弛,老谋深算者的两手是安静,思前虑后的手是关节弹跳。而百般个性在抓钱的手势中表露无遗……”
   有关姿态的种类和所代表的含义,在美国作家尼伦所写的《怎样洞察别人》里有详细的阐述,下面就对其做一个简单介绍: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1:59:20 
    一、怎样的姿态是开放性的?
   撒姆尔•詹森在《罗塞拉斯》一书里说到:“年轻人,心里下怀恶意,以为他人也如此,所以表现得开放而坦诚;可他的父亲,经历受欺之害,由此不得不心存怀疑,并且时常被诱这么做。”的确,年轻人经历不多,天真单纯,心里没有恶意,并且以为他人也一样,所以举止行为时常表现得开放而坦诚。
  那么,哪些姿态不是真诚地表现坦白与真诚的开放性呢?
   1. 摊开双手。很多人要表示真诚和公开的一个姿态,就是摊开双手。意大利人毫不拘束地运用这种姿态,在他们受挫的时候,就把摊开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样呢”的姿态。而耸肩的姿态也随着张手与手掌朝上而来。或许大家已经留意到:在小孩子对自己所完成的事感到骄傲的时候,就会坦率地将手显露出来,可是,在他们有罪恶感,或是对一个情况产生怀疑的时候,就会将手藏在口袋中或者背在后面。
   2. 解开外衣钮扣。他人若对你坦白友善的时候,会经常在你面前解开外衣的钮扣,以至于脱掉外衣。在一个商业会议中,当人们开始脱掉外衣的时候,就可以判断他们谈论的某种协定有达成的可能。无论气温再高,当一个商人认为问题尚未解决,或是尚未达成协议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脱掉外套的。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2:02:36 
    二、怎样的姿态是防卫性的?
   和代表开放接纳的姿态相比而言,这是一种保护自己身体,隐藏个人情绪和对抗他人侵侮的姿态。假设对于对方表示开放的姿态不能善加掌握,他可能就会快速转变为防卫的姿态。表示防卫性的姿态有下面几种:
   1. 双手交叉在胸前。这种双手交叉的姿态是日常生活中极普遍的姿势,并且依据达尔文的研究,这种姿态好像在世界各地都同样代表防卫的姿势。老师们在一起的时候常用这种姿势,医生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也常出现这种姿势,小孩子们叉起手臂是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姿势似乎能够让人自觉稳如泰山,仿佛能够对抗所有的攻击。
   在人际交往里,要是你的交往对象叉起手臂时,就表示他已经转为防卫地位了。要是你未能及时发觉对方所表现出的反对、抗议、不满等信息,而自顾自地高谈阔论,再三重复地刺激对方的时候,后果是常常让自己本愿意亲近的人更加疏远。
   2. 坐在椅子上,翘起一只脚来跨在椅背上。这样的姿态看似轻松,但事实上极不合作。这种人往往对别人的感受或是需要漠不关心,以至于有点儿敌意。空中服务员表示:机里采取这种坐姿的男性旅客往往是最难服侍的人。在买主和推销员间,买主也时常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摆出这样的坐姿来表现他优越的主宰地位,上司在下属的办公室里用此种姿势来表现他的权威。
   3. 标准的腿交叉姿势。就是一条腿搭在另一条大腿上,小腿下垂。这是一种人们普遍采用的姿势。这种姿势表达出一个人的防卫乃至于带有敌对的心理。比如,在一次行政会议时,颁布了一些有关分配方面的规定,其间某人采用了这种腿交叉的姿势,低着头看报纸,很明显,他的反映是不积极的。等到规定宣读完,他就立刻放下手里的报纸提出了几个不同的观点,而整个会议也因此展开了争论。
   讲课的教师也同样发觉,坐在下面听课的学生,要是他双臂交叉,同时也双腿交叉,那么必定是对老师的观点发生了质疑。恋爱中的男女,要是女方将臂、腿紧紧交叉起来,这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此时,另一方要设法转移对方的情绪,让她变回原有的姿势。
   很多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有人一落座,就可以双腿交叉,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含义。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加以区别,避免发生误解。
   4. “4”字型腿交叉的姿势。“4”字型腿交叉姿势,即把一条腿的小腿放在另一条腿的大腿上。这样的姿势同标准的腿交叉姿势相比较,更有竞争性。一般而言,具有进攻性、竞争性外向个性的男士容易采用这种姿势,并伴有脚的抖动,它表现一种对他人不服气并表明自己正确的形态。
   假设对方采用“4”字型腿的姿势,此时还将手搭在脚踝上或是腿上,这样,就形成了“4字型腿夹”,如此的姿势会给人固执己见、顽固不化的感觉。
   假设一个公司的领导颁布了本公司一批任免人员名单之后,坐下来,采用如此的姿势,那么,被免职的下属不管怎样恳求,也不能打动上司的心。这种姿势表示主意已定,决不更改。常运用这种姿势的人,也往往是难于合作的人。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最好是先改变他的姿势,接着再进入正题。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2:04:27 
     三、怎样的姿态显示评估?
   有一些最让人易于误解的姿态,就是我们所称的评估性的姿态:处理一些苦思焦虑的问题时候的姿态。这对我们的社交生活成功与否是极为关键的。通过观察对方显露出的评估性姿态,你能够鉴定出对方对你发出的讯息是否接纳还是批判,是感兴趣还是冷漠。具体而言,评估性姿态有以下几种:
   1. 手撑着脸颊的姿态。这是种表现出沉思、兴趣与注意力的姿态。例如:大家都熟悉的伟大雕塑家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我们不会怀疑那些摆出类似罗丹的“思想者”姿态的人,他们用手支在脸颊上,沉溺于某种沉思里,有的时候还稍微眨眨眼睛。假如某人在和你的交谈里表现出一只或两只手撑在头部,而且身体向前倾靠,那表明他对你的谈话内容十分感兴趣。
   有时,一个人会持“批判性的评估姿态”,他会把一只手放到脸上,手掌把住下颚,接着食指伸到面颊上,把手指都放在嘴边。这种人姿态上把身体向后游离你,其思想形态则是批判、严谨的,或是某些想法和你相反。
   2. 头部倾斜。达尔文在他早期的研究里注意到,动物和人在听到某些有兴趣事物的时候,会稍微把头抬高起来。很早时候起,妇女本能地就了解到这种姿态的意义,它能给人一种洗耳恭听的印象。在她们和一位男人交谈并想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运用这种姿态,并且能够达到较好的作用。
   在人们对某种讯息不感兴趣的时候,其姿态簇(一连串配合的姿态)也要改变。头不会倾斜反而会伸直,背脊挺立,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他们有的望望天花板,有的不停地看着手表或看看他人,以至于最后把身体的姿态摆得指向出口处。在交谈里别人要是表现出这些姿态,那么你就要考虑转换谈话内容或是结束这次谈话了。
   3. 抓抚下巴。这个“很好,让我考虑一下”的姿态,好像是遍行于全世界的,同时也是人们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常做的姿态。达尔文提到了这种沉思姿态,说世界上多种人“有时要抓抓胡须……而双手,常常是大拇指与食指,要触摸到脸部,最普通的是用手指去触摸上嘴唇”。亨利•希登在《夸张的姿态》里说:“这种姿态意味着明智的人正在做判断。”和这个姿态一道运用的脸部表情是稍微吊眼斜看,仿佛要从远出看看问题的答案是怎样的。
   4. 踱步。当人们要解决困难问题或是做困难决定的时候,通常采用这种姿态。这是一种十分积极的姿态,在别人踱步思考时,最好不要打扰他,除非是他想要问问题。
   5. 捏捏鼻梁。往往这个姿态伴随着紧闭的眼睛,表现他正极为关心并且深思其所要做的决策。一个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可能低下头,用手捏捏其鼻梁,来试验他是否真在这个困境里,或是那只是个噩梦而已。在别人表现出此姿态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安静,认定他的感觉,而且等他表示他的疑问,不要贸然让他从这个情景里脱离出来。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2:06:41 
     四、怎样的姿态是表达怀疑和秘密的行为?
   所有表达出怀疑、不确定性、拒绝和疑问的姿态基本上都有相同的讯息,即否定性!就强度而言所伴随的心态有所差异,但是其讯号常常是大声响亮并且清楚的,例如:“我不买账。”
   1. 最明显的拒绝态度就是手臂交叠,身体移开,交叉双腿,头向前倾,有的人还从眼镜上方窥视,仿佛要把所说的话“看”得更清楚点。有的更高级的姿态,我们不易觉察,例如:身体稍微移开,以侧身对着你,而且摸摸鼻子,或是捏捏鼻子等。这些都可能是最具否定意义的姿态。
   2. 斜眼瞥视。在别人斜眼瞥你的时候,通常表示怀疑、疑问与不信任的态度。不妨你仔细回想一下,有的人对你说过你不喜欢的话、你不同意的话或是让你怀疑的往事吗?在你说“你说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之类的话的时候,是否曾用斜眼看人?
   3. 触摸或是轻轻地擦鼻子,往往是用食指。这种姿态很平常。通常的演说者在他们对研究一个主题的方式或是听众的反应没有把握的时候,常常会摸鼻子。值得关注的是,所有姿态都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们摸鼻子是由于发痒之故。可是,在因发痒而擦摸鼻子和用这种姿势表示否定或是反对意思之间,仍旧有清楚的差异。人们在搔痒或是擦揉鼻子时往往会很用力,但在装腔作势时却是轻轻的。后者的动作优雅,而且通常伴随着一个姿态簇,譬如蜷缩在椅子里,把身体扭曲成侧身姿态,或是身体动来动去。这类姿态的变形是用食指擦揉耳朵的后面。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2:09:10 
    五、备战姿态
   在人们内心产生某种强烈欲望的时候,常常会快速摆出备战的姿态。表达备战含义的姿态有以下几种:
   1. “双手叉腰”。这是一个能够轻易辨别出来的明显姿态。在多种运动比赛里,就常能够看到准备上场的运动员做出这样的姿势来。在年少的儿子或是女儿向父母的权威挑战的时候,也常常摆出这种姿态。另一个和此稍微不同的备战姿态是坐着的,一只手撑在大腿的中央,而上身要微微前倾。
   2. 坐在椅子边上。在人们准备好让步、合作、购买、接受或是征服别人的时候,就要移坐到椅子前端,来表示某种公然的行动即将发生的姿势。
   3. 双臂分开,双手抓住桌边。这个姿势或者坐或者立,都是要强烈地表示出“注意听了,你这个混蛋!我有话要说”!这是一个意味着强烈的情绪就要爆发的姿势。在人际交往里,当他做出这种姿态的时候,你最好能及早地认清,赶快调停,避免出现大伤感情的尴尬的场面。
   4. 向前移进,与此同时推心置腹地说话。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姿态,隐约地表露着侵略性的备战心理。这种姿态往往是向前倾身,移到约13英寸的亲密距离。在身体里表露这种亲密意识的同时,此人常常要降低声音,给你一种印象,认为他所要说的是极端秘密,只能说给你一个人听。实际上恰恰相反,这种姿态表示他惯于要他人服从他的指示,并且还会以此种态度,身体力行地去管制他人。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2:11:34 
     六、怎样的姿态是寻求信心的?
   在一个女人说到或听到某件令她不舒服的事情的时候,一个十分常见的寻求信心的姿态是:把手渐渐而优雅地搁到喉咙上。如果她戴了项链,这种手势就被掩饰了过去,因为那好像只是要确定一下项链还在脖子上。如果你问她:“你刚才说的话,你一定是如此吗?”她或许会极力向你保证她是的,也有可能就变得非常有戒心而拒绝回答你。不论她是怎样,都显露了她实际并不完全信任自己所说的话。
   另外一种通常的“寻求信心”姿态是紧捏自己手掌的部分。男人和女人都会运用这种姿态,只是女人尤为普遍。
   不同的手指手势,传达了每个人的焦虑、内心冲突与忧惧。小孩要恢复信心的时候就吸吮大拇指;少年人在思虑着考试的时候要咬指甲;纳税的人焦虑期限已到的时后,要把自己的头皮扯痛为止。有时,少年人与成年人还会以咬钢笔或者铅笔来取代咬指甲。有的人不喜欢塑料、金属或是木头的味道,因此就改成咬纸或布了。
   假设我们能在需要的时候,给人以信心和保证,这样就能易于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好感,从而愿意与你合作。
  

作者:单羽乌 回复日期:2010-01-20 12:36:11 
    @
    参与天涯用户调查送红包

作者:单羽乌 回复日期:2010-01-20 12:44:54 
    @
    参与天涯用户调查送红包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3:46:33 
     七、怎样的姿态是表示合作的?
   马卡斯•奥里流斯曾经说过:“人们生来就应该互助合作,如手,如足,如眼睑相依,若唇齿难离。”你必定有过很多次惨痛的经验,一个原本非常合作的人,忽然在某一点上,所有的都变了,事情也就弄砸了。那人原本亲热地呼你的小名,忽然就正经地连名带姓称呼你。他的微笑也会变成了皱额撇嘴、眉尖微蹙,也许他还故意低下眼来瞪着你看,这个时候你也许会变得手足无措了。
   为了预防这样由合作转为不合作的情况产生,我们要懂得由观察对方的动作来推敲他的反应,在他发出首个不同意的讯号时,就马上重新评估自己的言行。下列是几个表示愿意合作的姿势:
   1. 坐在椅子边上。要是这个动作与其它一些表示感兴趣的姿势一起出现的话,无疑是一种愿意合作的讯号。例如,在推销员把东西买下的时候,他是大半个身子不在椅子上,而是全身重量都移到椅子前,表示出极为热切的模样。
   2. 手放在脸颊边。这个姿势代表的含义很多,从传递无聊到评估对方,都运用这种姿势。因为评估之后他或许会对你有好感,所以这也可被看作是表示某种程度合作的姿势。假设10个人都坐在椅子上,都翘着腿,其间5个人手摸着面颊,常常大部分人都会以为那些手挨着面颊的人是相对愿意合作的人。
   3. 外套不扣扣子。这种姿势不但表示出对方敞开胸怀愿意接纳你与你的点子,并且表明他正注意倾听你的陈述。
   4. 以官衔称呼。这表明对方对你所说的事情很感兴趣,而且有合作的可能。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3:49:43 
     八、怎样的姿态表示挫折的姿态?
   人在一颦一笑、一字一语、一举一动中都传递着讯息,一种身体中的语言,惟有在他的躯体意欲如此行动的时候,才能出现那样的动作。在人遭受挫折时,通常要表现出以下的姿态:
   1. 十指交叉紧握。一个人在十指交叉的时候,不管手是放在桌上还是腿上,他往往会将两个大拇指互相摩擦或是互绕小圈子。这种姿势是种遭受挫折的表现。有的时候,交叉的十指还表现出遗憾、沮丧的情绪。在痛失良机、痛失爱侣的情况下,也会表示出这种手势来。
   双掌交握是一种与十指交叉相对的姿势。往往在讨论会里众人注目的焦点人物采取这种姿势,在有人要求他回答一系列棘手问题的时候,他就会采取这样的姿势。
   双手紧绞在一起的人时常是精神紧张且难于接近的,碰到这种人,要设法让他放松。让他放松有一种颇有效的小技巧,就是在谈话时略微倾身向他靠拢,来表示对他的信任和鼓励。
   2. 握拳的姿势。基本上握拳是一种暴力的姿态。在查尔斯•达尔文《人类与动物的情绪表现》一书里他就指出,握拳的姿势代表一种决心、愤怒,或许也是种含有敌意的行动。更进一步讲,他关注到一个人握紧拳头的时候会在他周围引起连锁的反应,使对手也握紧拳头。这种情形发生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中时,当然要引来一场真正拳头相向的肉搏战了。有的时候人们或许并不在乎他人看见自己双手握拳,可往往他们都会下意识地把握拳的双手插在口袋里,交叉藏在腋下或是放在身体的背后。
   3. 竖起食指。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不喜欢谁拿指头直指着我们。在激烈的争辩中,人们用手直指对方的情形是十分常见的,有的人更惯于运用眼睛来加强他那伸出的手指手势,来表示申斥、警告或是加强语气。因为处于困窘之境的人往往都比较难于与他人合作,所以,除非对方已明显表明出敌意或是拒绝,否则最好不要用手指指人,避免陷对方于困窘之中。
   4. 手放在颈背上。这样的姿势被称为“防卫式的攻击姿势”。在需要防卫的情况中,人们的手会不自觉地放到脑后。女人特别善于运用这种伪装,她们伸手向后,撩起头发,并且相信自己这种动作是由于“他老是碰我的头发”。在体育活动里的运动员或是经理人在第一局结束的时候,脱下帽子或是头盔后就会常出现这种姿势,有的时候当他情绪更激动时,甚或要愤怒地把帽子或是头盔摔在地上。
   5. 踢地或踢所幻想的对象。在人们感到生气、受挫或是困扰时,都有种想去踢门的冲动,或是用轻踢地面来表示不满或者厌恶。有的人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也会轻踢着地面,仿佛想踢皮球般地把事情踢掉。
   6. 鼻孔朝天。似乎这是一个在世界各国都用来形容一种不高兴或是拒绝的姿态。即便连幼儿也晓得要转过脸去以表明拒绝他不喜欢的食物,并且他们会尽量把头向后仰,以致鼻孔朝天,好像在躲避那种他所不喜欢的味道。伴随着这一动作会出现一种被形容为“从鼻孔下面看人”的低垂的眼神。
   7. 呼吸急促。有的动作与声音通常会一起出现。牛一生气是要呼噜着大声从鼻子里喷气。人紧张了也要变得呼吸急促,让空气从鼻孔中咻咻作响地进出,很像牛在大喘气。在悲伤的场合里,感情激动的人常常要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吐出去,接着发出一声很长的叹息。呼吸声在表达焦虑或是讨厌的讯息里扮演着很关键的角色。在人际交往中,当对方呼吸变急促的时候,你要提高警惕,紧急刹车,来避免困窘场面的出现。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3:53:45 
     九、怎样的姿态是传达信心的?
   有信心的人说话从容不迫,并讨厌遮嘴掩鼻和搔头等手挨脸的动作,所以要判断出有信心动作时,必须注意和感觉正好相反的怀疑或否定的姿态是不是出现。传达信心的姿态有以下几点:
   1. 尖塔的姿势。就是把两手指尖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堂尖塔”的手势。这是种有信心的动作,有的时候也是表示装模作样、主教式的、自大或骄傲的姿势。此时它传达出对方对自己所说的事情十分肯定。尖塔姿态还有公开和隐蔽两种形式。
   妇女通常用隐蔽的形式和一种低姿态的尖塔动作,她们坐着的时候把手搁在膝上,站着的时候把合着的手轻放在腰的位置。职员、律师与学院院士等处理行政业务的人,常常摆出尖塔的姿势,并且自视愈高的人,尖塔姿势的位置也很高,有的时候甚至到齐眉,从手缝里往外看人。
   另一种比较优雅的尖塔姿势就是两手紧合,这是尖塔姿势的基点,这是表示信心的一种很普遍的姿势。
   2. 两手在背后相握,下巴抬起。这是种权威的姿态。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某些在街上巡逻的警察,就是背手挺胸,跷起下巴,走来走去。在一些大企业中,公司的厂长、经理,或是军队的高级将领等也往往采用这种姿势。背手还能给人一种镇定自若的影响。假设你将进入考场,不妨背着手走进去,你会发现你的情绪的确要稳定很多。
   假如双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抓住另外一只手的手腕或另一支胳膊,这样的姿势就要另当别论了。课堂中,当老师要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心理紧张的学生常常自觉或是不自觉地采用这种姿势,在背后紧紧抓住手腕或是胳膊,来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通常害羞的少年在陌生人面前也要不自觉地采取这种姿势。在这样的控制性的姿势中,手握的位置越高,表明情绪紧张的程度也越高。如果恢复到背手的姿态,立刻就给人以镇定自若的感受。
   3. 咯咯的声音。发出这种声音的时候,舌头是向上升到口腔的上颚,接着迅速地松落。往往在发出咯咯的声音时都要配合着一种自满的动作,例如劈劈啪啪地弹指头,或者两手相击,就像一手拿着瓶子一手拍打瓶盖一般。在聋哑人所用的手势里,就有一种和这个十分类似、用来表示“工作圆满完成”之意的手势。
   4. 身子向后倾,两手支着后脑勺。这是种很轻松的姿态,表明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十分有把握。
   姿势还能表明领域权、支配和统衔。拉出抽屉把脚放在上面,或者是把一只脚或两脚放在桌上或椅子上之类的姿态,都是领域权的表现姿势。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3:57:21 
     十、怎样的姿势表示紧张?
   人体的动作是由大脑活动外露出来的,人在紧张不安的时候也会显露出有关这类的姿势。
   1. 清喉咙。所有曾对大众或少数人演讲的人,都会记住喉头突然一紧发不出声音的情景。因为不安或焦虑,喉头中形成粘液,所以自然要先清清喉咙,让声音恢复正常。有的人由于不时地清喉咙而被视为一种怪癖,可许多人却是因为紧张的缘故。一般而言,不断说话清喉咙、变声调的人,表明他们有所不安与焦虑。如果成年男士有意清喉咙,或许是对小孩子和太太的举止提出一种非言辞的警告。
   2. 吁声。人们常在不自觉中发出这种吐气声,多是以此来表明某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已解决了或者已稳定下来。人在紧张的时候是不会控制呼吸的,“吁”只是一种松口气的声音。
   3. 口哨声。吹口哨表明人心情的多变。最有趣的口哨声是人在害怕或是不安的时候发出的,借以建立自己的勇气与信心。这种人每次置身于紧张的场合里,都会用吹口哨来安慰自己。
   4. 坐立不安。在觉得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会在椅子上坐立不安,直到认为舒服了为止。因此问题不在于椅子,而是其所处的情况。
   5. 说话的时候用手掩嘴。查尔斯•达尔文曾经写道:“用手掩嘴是一种‘吃惊的姿势’。有的时候一个人对他所说出的话觉得抱歉或是吃惊时也要这么做。这动作仿佛是希望能制止我们所说的话。虽然这话已出口。”一般而言,用手掩嘴的姿势表明了说话的人对自己说出来的话没有把握,企图将它一笔抹煞。
   6. 坐时扯裤子。扯裤子的动作和决定有关。一个人做出某种决定时,他要猛扯裤子,即使在椅子上也坐立不安。等做了决定以后这个动作就能停止下来。
   7. 扯耳朵。有的人在紧张或是不安的时候就有扯耳朵的习惯。有时扯耳朵还表明一种听者想打岔的讯号。举手是让人明白我们有话要说的讯号,可是很多人却不愿使用它,常常才举到一半时就收回了,而改以一种扯耳朵的微妙动作,接着再回复原位。还有一种动作是用食指压住嘴,仿佛要把嘴封住使其出不话来。
   懂得打岔的姿态对你的交谈是很有好处的。在你对听者打岔的姿势有所反应的时候,由于你允许他积极地参加他们的谈话,对方会认为你是个非常健谈、宽容的人。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3:59:38 
     十一、怎样的姿态是表示自制的?
   人们在生气、受挫或是焦虑不安的时候,常常借多种姿势来克制自己的情感,从而保持冷静的心情。
   1. 脚踝交叠,双手抓紧。当一个人在压抑强烈的感觉或是情感的时候,要不自觉地采取脚踝紧紧交叠、双手抓紧的姿态。很多人在应征工作坐着面试的时候,会因为紧张而自然地把脚踝紧紧的交叠在一起。
   2. 抓住手臂或是紧握手腕。在表达内心冲突的时候,人和动物的过程一样平常,并且很容易表现出固定的行为方式。一个正在生气的人,不能直接表达他的感觉,而只能在挫折里抓头搔颈,也许之后他会握紧拳头、握住手腕或是手臂;或者威胁性地向前跨一步,可仍保持含有敌意的姿势。最后才改变主意,把感情发泄在某种替代物上,就像用拳擂门或是以脚踢门一样。
  当一个人摆出威胁的姿势的时候,或许他正企图抑制“打击”的冲动。所以他会抓住一只紧握拳头的手腕或是在背后扭住整只手臂。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4:02:09 
    十二、怎样的姿态是表示厌烦的?
   说话“喋喋不休”,这是很让人厌烦的。一个知道吸引听众的人,必定会时常记得观察表示缺少兴趣的姿势,知道在适当的时候停止说话,或是改变方式,想办法使别人对他的见解感兴趣。
   1. 敲桌子,跺脚。在一个人觉得不耐烦时,会用手或是笔在桌上敲着单调的节奏,有时候还要配合脚跟在地板上打拍子、脚抖动或是脚尖轻拍。
   2. 以手支着头。另外一个不耐烦的姿势是:视线朝下,下巴下垂,手扶着头。
   3. 胡乱涂鸦。当一个人在听你讲话的时候用笔在纸上胡乱涂鸦,那就表示他对你的话缺少兴趣。
   4. 目光空洞。另外一种表示厌烦的姿态是“对你视而下见”。这是他不感兴趣的讯号,就是他的眼皮似乎眨都不眨一下。没有眨眼,就说明这个人恍恍惚惚,心不在焉,对于身边的事物毫不关心或是极度的厌恶。
   我们时常原谅让我们厌烦的人,可绝不原谅那些厌烦我们的人。所以,在听他人讲话的时候我们不要动辄表示出厌烦的姿势。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4:03:32 
     十三、怎样的姿态是表示接受的?
   谁都希望他人能同意并愿意接纳自己、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更多的所作所为。可是如同态度能够很快转变的一样,自己一向以为意见相投的人,会忽然摆出敌意,让你不知所措。所以要随时留意对方的姿态,假设认为他不支持你,你就得重新认识他了。
   接受有以下的姿态:
   1. 手放在胸前。很多世纪以来,人们都把手放在胸前表示忠贞、诚实和效忠。在表演的戏剧里,这种姿势是公认的用于真挚和诚实的。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正式场合之外,妇女不多用这种姿势来表示忠贞、诚实和效忠。反之,妇女把一只手或是两只手搁在胸前,时常是一种保护的姿势,表明受到了突然的惊吓或是惊喜。
   2. 触摸的姿势。触摸的姿势因人因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对某些人而言是一种赞同,对其他人就是一种打岔的讯号。也有的人用来安抚那些心情过于激动的人。有很多人将其看作是一种再次保证的触摸,不但用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也可以用在自己得奖的东西上。
   3. 挨近他人。这种姿势被视为接受的表现。在一个人特别热衷于某一个话题的时候,常常会挨近对方,并且声调也跟着提高。同样,当你谈话的时候,他人挨近你,表示他对你的谈话内容很感兴趣。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4:04:53 
    十四、怎样的姿态表示期待?
   在我们盼望得到某种东西时,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姿态传达出这种期待的心情。
   1. 擦掌。当小孩子看见妈妈从市场上回来、把装满货物的自行车停住的时候,会高兴得摩拳擦掌,表示出一副期待的姿态。通常人们在参加某种活动以前,要揉搓双手,就像要洗手的动作。除非是双手冰冷,要不就是无言地传达出他对这项活动非常感兴趣。
   2. 手指交叉。在很多紧张场合里,人们时常能够看到这种动作,尤其是当一个人有某种要求时,通常不动声色地把手指交叉起来,来表示希望可以实现的愿望。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些在人际交往里人们往往下意识地表露出来的姿态及其所代表的含义。需要指出的是,在观察他人行为或是姿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不要只观察一些个别的姿态,一定要注意言辞和个别姿态在表达上的一致性,与个别姿态和一连串姿态的不矛盾性。由于一个姿态只代表一种含义,假设不了解一个人的姿态簇(一连串配合的姿态),没有把他前后动作加以融会贯通,只是单凭某个表情或是某种孤立的姿态来仓促下结论,难免会犯下断章取义的错误,从而造成误解对方的结果。
   2. 姿态所表达的含义可因地、因时、因人、因手段来改变,因此应仔细观察姿态簇,甚至应把姿态簇与它们所牵涉的情境结合起来,才能知道其含义。
   3. 相同的姿态与动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能够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反应,观察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发生误解。另外,还有很多姿态总是在不停地重复出现,或许这只是纯属习惯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4:07:32 
    交谈技巧
  一、如何运用交谈的技巧
  1. 言之有物交谈的双方都是想通过交谈,取得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水平。所以,交谈要求有观点、内容、内涵、思想,空洞无物、废话连篇的交谈是不会受到人们欢迎的。没有材料做依据,没有事实做依凭,再动听的语言也等于苍白和乏味。人们在交谈时,要明确地把话说出来,把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地输送给对方,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恰当地揭示客观事理,贴近地表明思想感情。
  2. 言之有序,就是依据讲话的主题与中心设计讲话的顺序,安排讲话的层次,交谈要有逻辑与科学性。刘勰《文心雕龙》的“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就是说:有的人讲话,一段话里没有中心,语言支离破碎,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言不及义,不知所云。由此,在交谈的时候,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思路一定要清晰,内容要有条理,布局也要合理。
  3. 言之有礼交谈的时候要讲究礼节礼貌。知礼会让你的交谈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气氛。讲话的人,懂得态度要谦逊,语气要友好,内容要适宜,语言要文明;听话的人,也要认真倾听,不能做其它事情。如此就能营造一个信任、亲切、友善的交谈气氛,为交谈取得成功打好基础。
  交谈常用的谦敬语是在人际交往里通常运用的,用来表明谦虚、尊敬的礼貌用语,也就是客套话。谦敬语的运用非常普遍,它是社交中的润滑剂、粘合剂,可以减少人际间的“摩擦”与“噪音”,能够沟通双方感情并产生亲和力,其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够让互不相识的人乐于相交;能够使初次见面的人快速亲近起来;请求别人的,可让人乐于提供方便与帮助;在出现不愉快的时候,能够避免冲突,获到谅解;洽谈业务的时候,让人乐于合作;在服务工作里,能够给人以温暖亲切的感觉;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能够让对方诚恳接受。一位有教养的人,应当掌握运用客套话的艺术,懂得自如地运用于多种场合。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4:09:52 
    交谈常用的谦敬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可以用老先生、老同志、老领导、老伯、大叔、老首长、老师傅、大娘等谦敬称呼用语称呼尊长;在称呼平辈时可用老兄、女士、小姐、老弟、先生、贤弟、贤妹等;自谦时要用鄙人、在下、愚兄、晚生等称呼。
  (2)谦敬用语称姓名敬辞可以用贵姓、尊讳、尊姓大名、芳名等称呼;称年龄敬辞可以用高寿、贵庚、尊庚、芳龄等称呼;住处可以用府上、尊寓、尊府等称呼;见解可以用高见、高论等。身体可以用贵体、玉体等;自谦辞方面,可以称姓名为:草字、敝姓等;对朋友称自己为:敝友等;称住处为:寒舍、舍下等;称见解为:愚见、拙见等;称年龄为:虚度;等等。
  (3)请人提供方便、帮助时谦敬语可用:劳驾、费心、有劳、劳神、操心、借光等;托人办事可用:拜托;麻烦或是打断他人可用:打扰;求人解答可用:请问;劝告他人时可用:奉劝;请他人可用:请大驾光临、欢迎光临、恭候光临等;请他人不要送可用:请留步;请他人提意见可用:请指教、请赐教等;请他人原谅可用:请包涵、请海涵等。
  (4)谦敬欢迎用语。欢迎顾客可用:欢迎光顾、敬请惠顾等;欢迎客人可用:欢迎光临;初次见面可用:久仰、久仰大名等;很长时间未见的朋友可用:久违;访问可用:拜见、拜访、拜望、拜谒等;没能亲自迎接是可用:失迎、有失远迎等;自责不周时可用:失敬;拜别时可用告辞、拜辞等;送别时可用:请留步、请回、不必远送等;在中途辞别中要用:失陪。
  (5)其它谦敬用语。归还东西时要用:奉还;赠送东西时要用:奉送;陪伴时要用:奉陪;祝贺时用:恭贺;请对方宽容时用:恕等等。以上谦敬语,较为固定并且十分常用。在使用时,要感情真挚,发自内心,要辅以表情、眼神、手势,来增强表现力,使其发挥更大的感染力。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4:17:05 
    探寻欲求
  
   人都是有感情的,也是有需要的,因此在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觉得快乐。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觉得痛苦。需要与理由是影响一个人表层行为的两个最关键的心理要素。要想搞明白人的表层行为,就一定要从这两个因素出发,知道这种行为要满足怎样的需要和个人选择这种行为的理由是怎样的。要想提高自己在社交中的说服力,你就一定要探寻人的深层欲求,找到人们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使对方坚信,现在你就能满足他的需求。
   一、人是有多层次需要的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最低的一层是最基础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就是人的生存需要的多种条件与基本生活资料的取得;第二层是安全方面的需要,就是人对危险、威胁和抢夺的防护,它包括了获得保证、稳定、依赖、保护、秩序、法律、保护等方面的力量;第三层是社交的需要,也可以说是归属的需要,即希望和别人交往,归属于群体,给予或是获得友谊和爱情;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就是渴望他人尊重自己,渴望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得到别人公正的承认与赞赏,是对地位、评价、荣誉的追求;最后一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取得自己内部的潜力,最大能力地自我发展与自我表现,力争实现自我价值。
   这五个需要彼此联系,而且按优先等级排列。
  

作者:痴教授 回复日期:2010-01-20 14:29:54 
     二、真心赞赏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写道:“历史全是由这些夸赞的真正魅力,来做令人心动的注脚。”的确,赞赏的能量是不可小视的。它不但能给人送去温暖与喜悦,带来需要的满足,还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潜力,从而彻底改变人的一生。
   1. 寻找优点,重视别人
   心理学家多次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的学生,凡事都采取称赞与鼓励的态度;对第二组的学生则十分冷漠,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于第三组的学生总是批评。一段时间下来,第一组的学生快速进步,第三组的学生会有较小的进步,但第二组的学生没有进步。由此可知,每个人都是希望受到重视,获得赞赏。
   可是,人们却常常吝惜自己的语言,如同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的一样:“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仿佛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成长开花。可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只是敏于躲避他人的冷言冷语,但我们自己也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分享给他人。”中国人更是不喜欢当面说人家的好话,而习惯以一种十分含蓄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打是亲、骂是爱”,“严是爱、松是害”等,都要人们从行为里去渐渐体味其间蕴含的感情。
   实际上,与人交往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你对待别人的方法和你由此表达出来的态度,那种冷淡的批评的言语、眼光,只会挫伤别人。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名人还是乞丐,在人们内心里都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被人接受。让我们抛开自己的惰性,自觉寻找他人行为里的优点,坦诚地向别人表示出你的接受,把温暖的阳光分享给别人吧!
   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学这位银行家。有一位乞丐,带着一些铅笔,每天都坐在银行大门前乞讨。银行家每天经过时,都要往乞丐面前投一点儿小钱,同时会要一支乞丐脚下的铅笔,说:“你是一个商人呀!”忽然有一天,乞丐不见了。银行家也慢慢淡忘了他。一天,当银行家在一家酒店用餐的时候,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先生,激动地对银行家说:“你还记得我吗?”银行家定眼一看,这不是那个乞丐吗?“我现在已经是一名推销商了。”乞丐说,“我从推销铅笔开始,现今我推销多种办公用品。谢谢你,是你教会了我找到自尊,使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名商人。”
   这位银行家很善于发掘别人的优点,更为关键的是,他按照他所发现的优点,坦诚地像对待一位真正的商人一般接受乞丐,使乞丐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明白到自己的重要,从而彻底改变了人生。假设没有银行家的重视和承认,很可能乞丐现在还坐在银行门前以乞讨为生。
   向这位银行家学习,用态度和语言来赞赏他人,让温暖的阳光温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