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手机是哪个国家的:- 旧天津的商贾名门- ——津门八大家(二)- 文/杜琨 何美嘉 -今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47:48

旧天津的商贾名门

——津门八大家(二)
  • 发布日期: 2011-09-01 00:00
  • 作者:文/杜琨 何美嘉

本报记者 刘乃文 摄

在我国传统社会的城市体系中,天津本属于晚近发展起来的城市,至今不过600多年历史,但是作为曾经的北方商贸之都,天津的商业发展可谓迅速崛起,因此也造就了大量乘势发迹的商贾名门。这些家族是各商界的领袖,有的富可敌国,有的财霸一方,家族老字号的生意有些延续至今。

乡祠卞家

“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卞家财势之大在当时坊间流传的歌谣中可见一斑。

始祖迁津

据史学家罗澍伟教授讲述,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在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升西乡卞家街的卞氏某户,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卞瑛。说起常州府武进县升西乡的卞氏家族,可是个大家族,在当地族人甚多。卞氏是个累世以耕读为业的本分家族,而卞瑛自幼读书未成,又懒于耕作,但为人风流倜傥、洒脱不羁。这样的人自然不能被本分的家族所容纳,以致在25岁那年因琐事触怒老父被赶出家门自谋出路。

卞瑛沿运河北上流落到山东济宁府,因为生得仪表堂堂被孔府做幕宾(俗称师爷)的苏州人钱老先生相中,招赘为婿。有个做师爷的苏州钱公做台阶,卞瑛也开始从事幕宾工作并以此为生。

因夫人之缘、凑钱公之巧,卞瑛进入了当时山东的一位总兵大人马见龙之府。到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马见龙调任天津镇总兵官,已过不惑之年的卞瑛也携带家眷迁至天津。最后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天津离世,享年81岁。

隆顺号与卞氏发迹

据罗澍伟教授介绍,自卞氏的天津始祖卞瑛故去后,后裔便在天津落户。卞瑛和钱氏夫人共生有三子,即天津卞氏二代:长子为仁,大概未婚或婚后无嗣,中年只身远游谋生,后不知所踪。次子体仁,传至第五代“树”字辈而绝嗣,这就是卞家的“老二门”。只有三子中立的后代繁衍至今。

卞氏第二代卞中立又有三子,长子嘉祥、次子嘉瑞、三子嘉顺。其中第三代卞嘉祥后人也就是后面要说的乡祠一派。卞嘉祥也有三子,为卞家第四代,也就是天津卞家开创家业的一代。长子宗礼、次子秉礼、三子享礼。卞家老铺隆顺号即由三兄弟于嘉庆八年(1803年)开创。此三人中又只有长子宗礼有后,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树棠、次子树德、三子树华、四子树榕,为天津卞家第五代。大哥英年早逝,只活了33岁。树德、树华、树榕三人在父亲宗礼和叔父享礼率领下,对隆顺号苦心经营,打下了发展的基础。

父亲和叔父故去后,隆顺号靠树德、树华、树榕三兄弟同心协力,在地方上已渐为巨富,再加上1860年天津开埠,经营机遇增多,买卖路子拓宽,遂使卞氏家业从立定脚跟走向兴旺发达。

其中有一点不得不说,四子树榕精通医术,擅治瘟疫伤寒等症。为用药方便,在1833年投资5000吊自己开设了一家药铺,缀名于隆顺号之下,这就是后来天津著名的“隆顺榕”。隆顺榕主营药材,经过60余年的发展,到了民国初年,其资本已增值为5000现大洋。解放后隆顺榕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均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在1953年生产出中国第一种中药片剂——银翘解毒片。而后又制造出10个中药新剂和300多个品种,在全国有名的还有第一种中成药酊剂——藿香正气水和第一种儿童中药片剂——小儿金丹片。 卞氏家族到了第六代可以说达到了家族最鼎盛的时期。六代共有七人,其中一人早逝,其它六兄弟是:翊清、士清、宝廉、煜光、颂清和世清。他们依靠自己的经商本领和团结奋斗,使隆顺、隆聚两家商号执起天津商界之牛耳。其中还出现了两位商界奇才,就是以经营洋布而著称的天津商界巨子卞煜光和卞颂清。卞煜光幼读私塾,稍长即在自家开设的隆顺洋布庄学习经营,成绩甚佳,逐渐在津埠商界树立起自己声望。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应天津商界之请,成立了天津商务公所,卞煜光为四总董之首,为稳定20世纪初被八国联军破坏的金融秩序,多所作为。直至1905年因病辞职。卞颂清则是以善于经营而著称,自青年时代起,即赶上天津开埠机遇,他长期从事天津和上海间的商业往来,积累了大量财富,从而奠定了卞氏家族在天津商界的领导地位。

卞煜光侄卞荫昌,是著名商界领袖,辛亥革命后任天津商务总会协理兼商团军团长,直隶商务联合会会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在反对法国强占老西开的斗争中,当选为天津国权国土维持会及天津公民大会会长,直隶省众议员。五四运动时期,不顾军警的手枪威胁,曾亲赴北京营救被捕的周恩来等学生代表。

名门之后人才辈出

卞氏一族地方首富,热心教育及社会公益。卞煜光子卞禹昌,集合同族,筹建蒙学,后扩建为民立第二小学堂。卞颂清继配史氏,弥留之际,命子卞会昌捐款天津县劝学所,筹设初等小学一班,是草厂庵小学前身。

卞煜光孙卞肇新,是教育家严修长婿,留学英美,曾任天津中央银行经理,经营祖业隆顺榕,卓有成效,为多所名校的校董。1949年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了天津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长子卞学鉴,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皮肤科专家;夫人汪培瑛,市政协委员;子卞昭灏,天津地矿局局长。三子卞学锐,土木工程专家,执教美国密执安及亚利桑那州大学;夫人娄梅博,教育家卢木斋外孙女。四子卞学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夫人赵如兰,康奈尔大学博士。五子卞学钤及夫人范蘩,化学家,美国化学学会、工程学会会员;在美国设有以二人命名的教育基金,专门资助有志化学事业的青年学子。六子卞学镇,统计学专家,南京经济学院教授,夫人沈兑,原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沈兼士女,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侄女。七子卞学锜艺名金锜,与夫人朱红同为武汉话剧院名演员。八子卞学镛,现居澳大利亚。九子卞学钺,曾任天津中新药业隆顺榕公司副经理,市政协委员。

正兴德穆家

作为天津著名的清真茶庄,正兴德的经营历史已延续百年,乃至在全国也成为了一家知名品牌。

随燕王扫北来津

早先有一位穆姓人士,名穆重和,原籍浙江钱塘县,明朝永乐年间,随燕王朱棣北来,驻兵津北一小村,后在此落户,称穆家庄。后因谋生等原因,穆重和后裔先后有数支迁居杨村、杜树林等地。而后有一位名曰穆兴永的穆姓人士,由穆家庄迁居天津城关,往返于城乡间贩卖米面,经常与天津县城西北角小伙巷街一家常姓的小面铺有买卖上的联系,常家见他为人忠厚老实,又勤劳肯干,就招为面铺员工。后把独生女儿许配给他,自此穆兴永就落户小伙巷。

罗澍伟教授介绍,穆兴永虽然目不识丁,但脚踏实地,认真讲求粮行的买卖之道,生意越做越好,于是在嘉庆年间开设了一家盛兴号米铺,在天津粮行里有了一些名气。随着资金的宽裕,穆兴永又是买地存放车,又是盖了一座磨坊,而后又建了两处碾米厂,厂内还设有存粮食的仓库。由于穆兴永一支人丁兴旺,原来住房不敷应用,于是在盛兴号附近购买了房产,并改建成五进的砖瓦四合院,逐渐发展成为这一带的大户人家。因此,穆兴永可以称之为正兴德穆家的第一代。

盛兴号的昌盛壮大

由于穆兴永父子们的齐心协力,盛兴号的粮食买卖欣欣向荣。穆兴永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病故后,他的四个儿子,即穆家第二代将家族产业发展多元化,开设了正兴号钱铺、长兴染房、正兴德茶叶店、大兴号洋货铺。此外,还陆续在小伙巷、针市街、竹竿巷、估衣街及河东等地购置了铺面房和住房40多处,用来出租。

就在穆家兄弟商业经营蒸蒸日上的时候,不料四爷穆文伟于1833年故去,享年仅47岁。接着二爷穆文俊于1837年身故,大爷穆文杰于1854年身故,只留下三爷穆文英带领子侄们维持局面。

而此时穆文英也已过古稀之年,再加上子侄辈人丁繁衍,挑费增多,作为一家之长,精力和体力都使他很难维持这样庞大的家业。因此穆文英在咸丰七年(1857年)将穆家现存的银钱、票据、生意、房产及所有器物用具,按四股均分给子侄,同时按门分居于北、东、南、西四院,各院分别起伙,单独生活。

百年茶庄正兴德

析产后,长门称北院,居于小伙巷汪家胡同和老牛圈街转角的旧宅,产业有盛兴号米铺和正兴号钱铺。析产后的二门称为东院,新房在针市街梅家胡同和针市街转角的住宅,分有大兴号洋货铺。析产后的三门称为南院,新宅在小伙巷清真大寺北面的北楼,大寺南面的南楼和小伙巷南口的南楼,分得的产业为正兴德茶叶店。析产后的四门称为西院,新宅在大伙巷先春园大街东口路北的二号和四号,分得的产业为长兴染房。这家染房业务兴盛,开业的时间很长,一直经营到解放后。

因为正兴德茶庄现在依然生意兴隆,所以就详细讲述一下正兴德。罗澍伟教授介绍,正兴德在开业之初,仅为一个小门市,雇用了几个伙计,在天津就地卖一些湖南、湖北的绿茶和安徽六安的大叶茶。1926年在天津法租界梨栈(今和平路)设立了第一支店,1935年在天津老城东北角设立第二支店。此外,在北京设了分店一处,在保定设立两处,在沧州和泊镇各设一处。产区的茶厂也迅速扩大,在福州设立两处茶厂,在杭州除总厂外,另设12处。江苏、安徽等地茶厂也不断扩大。因为就地采购就地加工,再运到北方,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降低自然利润上升。正兴德茶庄能延续至今,可以说茶庄良好的口碑和穆家人的经营策略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