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ax2王者荣耀实测:一佛世界无二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3:17

一佛世界无二佛

    节录  龙树菩萨造  大智度论  卷四 释初品中菩萨
    如四天下世界中,无一时二转轮圣王出,此大福德人,无怨敌共世故。以是故四天下一转轮圣王。佛亦如是,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亦无二佛出。
    节录  龙树菩萨造  大智度论  卷九 释初品中十方诸菩萨来
    但言四天下世界中无二转轮圣王,作福清淨故,独王一世,无诸怨敌;若有二王,不名清淨。虽佛无嫉妒心,然以行业世世清淨故,亦不一世界有二佛出。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馀佛,实一  释迦牟尼佛。

    依龙树菩萨之论我们得知  
    释迦牟尼佛之末法期不应有他佛出现(在这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而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之佛教原创者,倘若,有有情众生受教而发愿成佛,则应依佛之遗教来成佛,而不是自创方法来成佛。这好比,目前的电脑世界作业系统(O/S)以微软视窗作业系统最普遍,若有其他应用软体(AP)要挂在他的系统之下使用,那麽该应用软体(AP)之程式语言必须要跟随微软视窗作业系统之撰写规则来撰写,系统才能相容运作。这种称为系统环境需求。成佛也应如是,萧导师曾于课堂上叙述:“我发愿跟随  释迦牟尼佛修学佛道,将来成佛,佛号也叫释迦牟尼,于未来世的某个时空,悉达多太子的成佛历程将再重演一遍。换言之,我必须先观察找寻一对七代都身家清白之夫妻为父母,出胎后行走七步,昭告世界: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后,成长,娶妻,生子,出家修苦行......在那个时空裡仍旧会有阿难,提婆达多......”

    历史一再重演,只是换人演而已(剧本内容不能更改)。人生如戏,不必惊讶。
    释迦牟尼佛之末法期不应有任何有情众生成佛才是正理,但可有他佛来此世界示现,如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中载多宝佛以七宝塔从地涌出,讚叹:“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 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有智的佛子们应慎思明辨,多宝佛示现的缘消失后,就不再示现了。若有有情自称成佛,那显然是大妄语(不论那个名称是活佛、法王、无上师......)。若有有情自称开悟,我们必须要先检核他的言行是否符合佛之遗教,依了义经典来阐释第一义谛,让我们得以依教奉行,现世可体验解脱之功德受用,来世可在成佛之道上地地增进,有朝一日得以成佛。倘若不是,则应捨离。
    愿佛菩萨加持读此文之有缘佛子,能业障消除,智慧开启,具择法眼能辨真珠与鱼眼,尔后,于佛菩萨道上畅行无阻。阿弥陀佛!!

    何故言“世无二佛”?弥勒菩萨开示云:
    《又:于十方现有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佛土,无二菩萨同时修集菩提资粮俱时圆满,于一佛土并出于世,一时成佛;况有无量无数菩萨于一世界一时成佛?又不应言“众多菩萨同时修集菩提资粮俱时圆满,前后相避,次第成佛。”亦不应言“一切菩萨皆不成佛(唯佛能成佛)。”是故当知众多菩萨同时修集菩提资粮俱时圆满者,于十方面无量无数,随其所淨空无如来诸佛国土各别出世,同时成佛。由此道理,多世界中决定应有众多菩萨同时成佛,决定无有一佛土中有二如来俱时出世。何以故?菩萨长夜起如是愿、随令增长:“我当独一,于无导首诸世界中为作导首,调伏有情,令脱众苦,令般涅槃。”如是长夜所起大愿随令增长,摄受正行得成满故,无二如来于一世界俱时出现。
    又一如来于一三千大千佛土,普能施作一切佛事,是故第二如来出世,无所利益。又一如来于一佛土出现于世,令诸有情成办自义极为炽盛,极为随顺。何以故?彼作是思:“一切世间唯一如来,更无第二。若于此土化事已讫,或往馀方或入灭度,我等何从当修梵行?我等何从当闻正法?”如是思已,发起深厚欲勤精进,速修梵行,速闻正法。若一佛土多佛出世,彼于所作不能速疾。故一佛土一佛出世,令诸有情成办自义极为炽盛,极为随顺。》
    诚如阿含四部诸经, 佛处处说:“世无二佛同时出世。”  请问法界一切众生含佛菩萨是不是同一个真如?
    请问法界一切众生含佛菩萨是不是同一个真如?法界若同一真如时世尊成佛时法界众生应同时成佛方是,且法界应只一尊佛何来十方诸佛?
    若各有各自的真如?请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真如?况且真如若是宇宙本体法界众生应只有一个本体才对,如何有如此多本体?
    若一切众生如来藏本自恒离一切灵知念头,不论我们有念无念,如来藏本自恒离一切灵知念头,离念灵知时仍然无法证入,如何方是证入如来藏?

  答:一切众生和诸佛菩萨是各自有各自的真如(第八识心体),其体性完全相同,因此有时经典会说:「一切诸佛,同一法身」,此处的「同」是指体性相同,并不是说它们是同一个,否则会有很大的过失,例如您所举的「法界若同一真如时世尊成佛时法界众生应同时成佛方是,且法界应只一尊佛何来十方诸佛」,就是很好的反证。

  您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真如」,这是无法回答的,因为真如(第八识心体)即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源,如果真如有来源或者原因,祂就不是本体了;除非是因缘所生法,才可以追溯它的由来。所以,您可以问:「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但是不能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真如」。 
    很多众生的真如(第八识心体),共同造就山河大地等器世界,各自众生的真如(第八识心体)造就各自众生的色身,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有共业,也有别业──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真如(第八识心体)是宇宙的本体。如果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就不可能有别业──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可见众生各自有一个「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如来藏。

  「一切众生如来藏本自恒离一切灵知念头,不论我们有念无念,如来藏本自恒离一切灵知念头」,这是没有错的。有很多人企图将意识心保持在无念的状态,以此为真如或如来藏,并以能长期保持无念状态,名之为开悟;所以我们特别强调离念灵知心并非真如。然而,我们并没有否认离念灵知所属意识心的用处,祂虽然不是如来藏,却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本来无念的如来藏。然而所说者,非以觉知心意识离念灵知之状态下寻找如来藏,于离念灵知中没有寻伺之心行现起,则不能证得如来藏;因为如来藏无法返观自己,必须靠一念相续、能够觉观的意识心才能找到祂。 
    找到如来藏的人,名之为「证解」如来藏,不能说是「证入」如来藏,若有此种说法,充其量只是方便说,不是真实的说法;因为如来藏无法容下任何现象界的法,任何人都无法进入如来藏,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进入如来藏。


佛七开示录
太虚大师讲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乃至‘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之说为根据。但人之念佛,先要信彼极乐国土,无有众苦,于种种依正功德庄严,起信心而发欣愿。念佛非泛泛于口称,要以心念佛,如执珍宝于手,不可少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心念相续,苟有妄念萌生,即摄归念佛而顿使妄念息灭。以不可思议功德,渐令心地清净空明;则他日或遇烦恼恐怖贪、痴、嗔怒,一经念佛,如宿露之遇日光,即行消灭。念佛一日二日均可,何故必以七日为期耶?盖七日为度数之周而复始,故中国人以七日为一来复,而西洋亦习以七日为一星期,今弥陀经文亦以念佛一日至七日为期,乃在一心不乱之克期成就也。而禅七、观音七、法华七、药师七、弥勒七等,亦均于此七日宝贵之光阴中,而圆满其功德。当至诚一心一意执持阿弥陀佛以求由定而慧,勿令空过!
    第二日之开示:昨日已讲念佛七根据弥陀经之大要,然佛法中何故要有净土念佛法门?诸经论说明甚多,且如大乘起信论末云:‘众生初学大法,虽起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谓惧信心虽可成就意欲退者’,以至‘常见佛故,终无有退’。盖吾人处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既感人生之无常,复有种种恶缘之缠绕,虽闻大乘而起信心,如未能随愿自在,则寿命尽时,罪福业报或堕恶道,或生人天,转世都忘。故世间凡夫,或以现在恶缘退信心,或以转世忘失退信心。为保持信心,得免如此退堕危险,于是佛说有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依佛功德,成就不退,由念佛得往生净土,所以能护持信心不退者,以净土与人世不同,无难舍难离恶缘逼迫,有无量无边善因增上缘,可于中勤加精进,永远修行,有进无退。况佛愿言:闻阿弥陀佛名号而念阿弥陀佛,“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而念佛方法,尤贵专一,最少每晨能专意恳切念佛十口气者,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而念佛七即在七日期内实习专念阿弥陀佛,所以应念念无间以达专一。    第三日之开示:前日已从弥陀经中指出念佛七之缘起,昨日又依大乘起信论讲明净土法门之意义,今天再讲念佛净土法门之建立。通常讲十方净土,无量无边,如东方药师琉璃净土,上方香积众香净土,兜率弥勒净土,乃至十方诸佛菩萨净土,皆由菩萨功德所成,往生者俱得不退。现在中国于净土法门最普遍之唯一代表,即是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因阿弥陀佛净土,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之中,讲得最为详尽。有许多经论,均劝人专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其专建立弥陀净土者,则有三经一论:三经者,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经,告舍利弗以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执持佛号,可得往生彼土,二、无量寿经:阿弥陀是梵音,此译无量寿,故亦曰大阿弥陀经,较常念之阿弥陀经要多数倍。广说弥陀因地愿行及果上如何成佛,如何接引众生,及娑婆世界之种种苦恼,彼土之种种安乐,重重伸说,最为详细。从因至果,为成立念佛往生极乐之最大经典。三、观无量寿佛经:乃佛因阿阇世王母后韦提希之请而说,从落日观至三品往生观,共十六观,故亦名十六观经。一论者,即天亲菩萨宗经所造之往生净土论也。由此三经一论所建立之弥陀净土法门,古今中外圣贤依之习修,得往生极乐之明验者,不可胜计,如净土圣贤录等所明,故吾人今当勤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日之开示:昨讲建立弥陀净土之三经一论,然念阿弥陀佛得往生极乐净土之法门,布在经论,种类甚多:若华严中,有普贤十大愿导归极乐,法华经中亦有往生极乐净土之说。他若鼓音王经、般舟三昧经、悲华经等,均讲到阿弥陀佛;而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亦明以念佛法门来此土度人往生极乐。且众经而外,各种之论,除曾讲之大乘起信论、往生净土论,尚有十住毗婆沙论明易难二道,以念阿弥陀佛为易行道。又若摄大乘论等,亦曾论及念阿弥陀生极乐之事。又若中国之莲宗祖师,自初祖至十一祖,固皆为弘修弥陀净土行者,而天台宗之智者大师,慈恩宗之窥基大师,律宗之灵芝律师等,皆广事阐扬;至禅宗之永明,且兼为净土宗之六祖,均以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为不退转法。经论既称颂赞叹,列祖亦弘扬修持,无不以念阿弥陀佛为学佛之遍行必修法门,故释迦牟尼佛虽为此土之教主,而普通人竟有不知其名者;而于阿弥陀佛则无人不知!足见阿弥陀佛之普及中国,几可为佛教代表。由此净宗大德,乃说十方诸佛无此念阿弥陀佛法,不能成普度十方众生,无此念阿弥陀佛法,不能究竟成佛。从五逆凡夫至等觉菩萨,三根普被,万类齐收,佛以此法度众生,众生以此法成佛,因此我等当专心勤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日之开示;前四日已将阿弥陀佛往生极乐法门之全体大用约略讲明,惟念佛修行往生净土之义,在世俗及佛教之中,尚多疑难,今再行解释以固信心。如古今文学家,以文学眼光鉴赏弥陀经等所说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谓如艺术家凭空构造之想像,与题诗作画一般,聊为精神之寄托而已。其实不然,如今之科学界,已证明天空中有无数世界,既有无数之世界,即有苦乐好坏之区别,而或苦或乐,均为各别因缘所成之结果,以阿弥陀佛之愿力及无量清净功德,所成极乐世界,从因至果,乃确为事实而非想像也。复次、哲学家则以弥陀净土视为所悬想之目的,但从释迦牟尼佛大智慧光中,如实见到无数世界中有此弥陀净土,故各种经论重重详说,而哲学家以为说极乐世界之各种安全,唯在造成人生将来之趋向目标,亦其实不然。故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然则文学家、哲学家之误谬观念,应当除掉,以坚固念阿弥陀佛之信心。且佛教之中,除净土宗外,尚有各宗之说,亦间有动摇念佛往生之信心者。苟遇习禅宗者问曰:汝今念佛者为谁耶?命终往生者又为谁耶?于此种难关不能透过,即可落在疑惑中而被阻止念佛之信心。若知世界一切唯心所造,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现前以即佛之心,念即心之弥陀,命终亦以即土之心,生即心之极乐,则念佛求生净土之信心,可以益加坚固。    第六日之开示:昨日已将世间科哲学及禅宗对念佛净土法门之疑难,略为解释;而法性宗之金刚经又云:“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与弥陀经等所说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相好,初观之似乎同是佛经,意义自相违背,或因之发生疑阻而退信心。但深究之,则知金刚经等专明法性,乃佛依真谛而说;弥陀经等明染净因果,乃佛依俗谛而说。然法性即染净因果法之无相真性,故金刚经所明,不惟与弥陀经等无所违碍,而且更显明弥陀净土依正因果之法性,而于念佛更加深切。复次、唯识宗初学之人,以为诸法唯识,弥陀极乐,亦唯心识所现之境而非实有者。然净土之为实在有,乃以从因所成之果而说,凡因果皆不离识,故唯识正显净土之实有。又、唯识宗以弥陀净土为报身佛土,故云要初地菩萨方能往生极乐,劝凡夫念佛发愿往生,不过令种善根以作因,非命终即能往生。然按十六观经所说九品往生等,确兼通变化身土,故二乘凡夫可往生。如此种种疑难,若皆能消释,则于一切经论无不可融会贯通,而念佛之信心,更坚固相续。    圆满开示:前于念佛往生净土法门,宗要既明,疑难亦释,则吾人于此但应精进修习,更不须多说矣。然于此法门,实行修习,有信、愿、行三字诀。信者、信释迦如来与六方诸佛决无虚言,并信阿弥陀佛能接引往生。依信发愿,乃愿临命终时决生极乐。依愿修行,如读诵经典,广修福田,尤在专心念佛。念佛虽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之别,其切要者、端在执持名号。由此可知七日中,专念弥陀圣号,功不唐捐。惟愿同行念佛者,从此精修净业,更不懈怠退堕,个个于此生中,达到出离六道,超越三界了生脱死之目的。修建念佛七道场者,亦可以念佛之功德获福无疆,一切灾障无不消除,一切吉祥无不成就,发菩萨心,修菩萨行,自度度人,同登彼岸!(见弥陀净土法门集)  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从总的方面来说,一切佛法都是成佛之法。但有些是直接成佛之法,有些是间接成佛之法;有些是主要法,有些是从属法;有些是快速成就法,有些是常速成就法。    要想成佛,掌握成佛的方法,首先要认清什么是“佛”。简单地说,“佛”是心续消除烦恼所知二障,达到彻底纯净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作法身。法身如太阳的光明本质,报身如太阳的本体,化身如普照的阳光。三身合称色法二身。二身的成因是智德两种资粮:色身的因缘是福德资粮,法身的因缘是智慧资粮,二资粮缺一也成不了佛。福德资粮指的是大悲心引起的菩提发心和舍戒忍等般若大行;智慧资粮是悟缘起性空,修二无智。    简而言之,真正成佛之道只有两条,即菩提心和二无智慧,具备这两个条件就能成佛,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成不了佛。    《文殊亲教》中说:“成佛之道虽有多种,但最根本的只有三条,即出世心、菩提心、性空智慧。”这三条是全部佛法的精华。想成佛就要修这三根本道。离开这三根本道,再好的法也成不了佛。 开悟(希阿荣博堪布新作)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今天的明月将是一年中最明亮、最圆满的。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菩提洲网站将前不久收到的希阿荣博上师的这篇开示《开悟》登出与大家共享。“智悲月影无力堪阻挡,乃至菩提不离恒护佑”,在今生能够值遇如此珍贵的教法,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感念法王如意宝与所有传承上师的无量恩德,精进修持,早日证得圆满成就。
    1987年法王如意宝于五台山之东台取出意伏藏《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回到学院后开始为弟子宣讲这一珍贵法门,前后历时一百天,听法者超过一千人。法王说,因为文殊菩萨加持,参加修法的人都很清净,才在如此大范围内传讲这个伏藏法,这种情况以后不会再有。
    我当时除每天在法王面前听闻佛法,按法王传授的窍诀修行外,还负责为几位道友做课下辅导。一天,达森伤心地对我说:人身那么难得,遇到上师那么不容易,这次讲这样殊胜的法,如果不能开悟,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开悟了。他因为在修法中遇到障碍,迟迟没有开悟,急得大哭,求我把法王上课讲的要点再仔细给他讲一遍。我边安慰他,边与他一起回顾法王的教言:
    “对上师有信心,对众生有慈悲心,相信因果。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即使释迦牟尼佛亲自来到面前讲大圆满,也不可能开悟;做到这三点,哪怕魔王现身也无法引导你偏离解脱正道。
    并非真正把上师看作与佛无二无别,而认为上师之外还有更高明的佛菩萨,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可能开悟。
    释迦牟尼佛涅槃前,阿难悲伤不已,劝请佛陀住世。佛陀说:弟子,不要难过,我会以上师的形象再回来度化众生。佛随顺众生的业力因缘,以不同形象救度众生于轮回苦海。有时,他示现佛的形象,如佛陀在世转法轮时;有时他示现菩萨形象,如文殊、观音菩萨;有时他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我们所见到的上师;有时他甚至化作鸟、牛等动物,去度化有缘众生。所以,上师就是你现量能见到的佛,就是你内在佛性的具体外相。
    祈祷上师,然后安住。开悟者安住于本心,未开悟者安住于对空性的定解中,如此反复祈祷,反复安住,每天至少半小时,对开悟和巩固证悟帮助极大。
    我们与麦彭仁波切的因缘非常近,观想时把上师、麦彭仁波切、文殊菩萨观作一体,就一定能得到加持,一定能开悟。我一岁多刚学会叫妈妈时,心里对大圆满的境界就有所领悟,那时相当于玛哈约嘎的阶段。七、八岁,达到阿底约嘎的境界。而我彻证无上大圆满是在十五岁时,对麦彭仁波切生起巨大信心,通过祈祷麦彭仁波切,专心念诵《直指心性》后实现的。这是我个人的经历,希望对你们,我的弟子们,能有启发。麦彭仁波切传下来的法门,一定要常看,常修持。
    我所持有的大圆满传承中所有祖师,从普贤王如来到托嘎如意宝,无一例外都是真正的佛。虽然我自己只是一介凡夫,但我的传承依旧清净殊胜无比,因为我从未把我最亲近的根本上师麦彭仁波切和托嘎如意宝看作与佛有别,也没有令其他任何为我传过法的上师心生不悦,我诚心诚意地敬爱他们。求法者啊,当你去求大圆满传承时,务必对传法上师仔细观察。如果他曾令自己的上师不悦甚至毁谤上师,他的传承就被染污了。如黄金般珍贵清净的传承之线,到他那里已经断了,透过他你将得不到传承的任何加持。”
    达森说他还没有通达五部大论,不知这是否会影响到开悟。其实,学识和证悟是两回事。通达经论当然会有助于开悟,但不一定能保证开悟。证悟说起来也简单。《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涵括了从凡夫到圆满证悟成佛的所有修行内容,但它写下来才不过薄薄五页纸。在我们的教法传统里,只要依止的是真正的大成就者并对上师具足信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开悟。
    当年,华智仁波切和弟子纽西龙多在石渠修法。二人生活清苦,每天只能吃到一点点糌粑。某天,一位施主供养了一个人参果粉和奶渣做成的大饼。华智仁波切说:“我们分一下,一人一半。”纽西龙多推让道:“上师,你吃就行了,我不要。”华智仁波切说:“拿刀来,我来分。这个饼头在哪尾在哪?”纽西龙多一听这话,心里豁然开朗,就在那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证悟境界。
    还有一则故事是关于麦彭仁波切的。他去求见蒋阳钦哲旺波,被傲慢的侍卫挡在门外。麦彭仁波切奋力把门卫推到一边,强行闯进院内。一进来看见蒋阳钦哲旺波斗篷蒙面坐着,他吓得大气不敢出,低头乖乖跪在上师面前。突然间,蒋阳钦哲旺波从斗篷里伸出头来,一巴掌重重拍到麦彭仁波切头上,大喝:“你是谁?”麦彭仁波切显现上当下便开悟了。
    汉地禅宗也有很多这样的公案。大家不要把它们当趣闻轶事听,或是觉得开悟原来如此简单,说不定自己哪天也会无缘无故地开悟呢!如果你对上师没有足够的信心,哪怕大棒打破头,也是不可能开悟的。我们普通人不要总是想像证悟会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突然掉到自己头上,大圆满法已经为我们清清楚楚地指明了修行、证悟的次第,我们按照次第精进修行就会有效果。而在修行中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来自于上师的慈悲加持。
    几十年来,达森堪布初心不改,始终过着清净的修行生活,对世俗的一切无欲无求。他对上师的信心从来没有减退,一心一意唯求解脱。去过扎西持林的人都知道,他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位修行人。我常常会难过地想:达森堪布、丛达、丹增尼玛常年以侍者的身份卑微地跟在我身边,默默操劳,而实际上他们修持那样高深,本应受众人恭敬供养啊!
    法王如意宝说过:得到大圆满法的人,如果对上师具足信心,不破密乘戒,不诽谤佛法,并按次第精进修持,今生就有可能解脱。没有做到即身解脱的,在临终法性中阴或转世中阴出现时,也能解脱。不用说人道,就算畜牲道等其他道的众生,只要听到大圆满法,来世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之间一定能再值遇大圆满法,条件具足的话,一定能解脱。

希阿荣博堪布于公元2008年9月10日(藏历七月十日)口述,弟子如实记录。
    本文转自[佛教联盟社区]:http://www.fjlm.org/showthread.php?s=&threadid=86913&s=bdc2699772641a4aca7557f68ba3f830能乐的公案[6]:他的贪心和嗔心都很重,他贪著一个女人,母亲觉得不如法,一直劝他,但他根本不听。母亲只好晚上睡在门槛上,不让他出去约会。他特别生气,用宝剑砍断了母亲的头。他跑到那个女人家里,身体不停发抖,女人说:“这里只我一个,没有别人,你不用怕。”他想:“如果告诉她实情,她可能更喜欢我。”他就说:“我为了你,刚杀了母亲。”那个女人非常聪明,心想:“这人连母亲都能杀害,终有一天对我也会不客气。”于是骗他说:“你真是了不起,这种行为我很高兴,你稍微等一下,我出去马上回来。”她一口气跑上楼顶,大声地喊:“救命啊!来坏人啦!”能乐听到之后,赶紧跑回自己的家,把宝剑扔在母亲的尸体上,也高声叫道:“救命啊!我的母亲被杀了!”通过如此蒙混,人们没有发现他是凶手。
    他造下极大逆罪,内心十分不安,到处寻找灭重罪的方法。后来他到一个寺院里出家,精进修行,于很短的时间内,对三藏通达无碍。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精进,他说想忏悔杀母的罪业。大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佛陀,佛陀说杀母者不可出家,僧团中必须立即开除[7]。 
    他被开除以后,穿着出家衣服,跑到一个边地去了。那里佛法不兴盛,他建了一个经堂,开始讲经说法,集聚了很多很多人来此听闻,有些人听法后,甚至证得阿罗汉果。由于他为众生说法、培养僧众的功德很大,死后弹指般的时间堕入无间地狱,马上即得解脱,转生天界。之后,他以天子形象来到人间,于佛前听闻妙法,终证预流果,获得见谛。
    可见,纵然以前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后悔心,不放逸地行持善法,最后也可以解脱。我们学了这个颂词之后,应该明白就算自己以前造的业非常可怕,现在通过念金刚萨埵心咒,好好地闻思修行,发誓从此不再造,来世也不一定堕入恶趣,且有可能获得解脱。
    昨天有一个人跟我说,他学习《入行论》等论典之后,感悟到以前的所作所为都错了,甚至以一片好心引导别人学佛的手段也不对,他非常惭愧,现在遇到这样的佛法,今后一定要好好行持。所以,每个人首先要懂得佛法,不然的话,对如何行持、怎样有罪过一无所知。当然,懂得后也不要停留在文字上、口头上,一定要在心里思维:“我以前是什么样的人,从现在开始,短暂的人生中,我要尽心尽力地忏悔,尽心尽力地做善事,不能变成业际颠倒者。”什么叫业际颠倒呢?今天刚出家,明天就还俗;今天是一个居士,明天就不学这一套了,改行加入外道,或者不学任何宗教,这种人最可怜、最可怕。我们不能变成这样,只要有后悔心、忏悔心,再深重的罪业也可以清净。颇瓦法中还说,一个人在临死之前,只要强烈地观想:“我的罪业已彻底清净,我的善法非常非常多!”有这样一种念头,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此窍诀极其殊胜,大家务必要牢记!即使你罪业深重,临死前若有这个念头,也可以往生净土。]。
    大家在有生之年,修行的方向不要改变,在此基础上,应当竭力忏悔。学院很多人行持佛法,虽然跟圣者相比,还是比较差,经常产生烦恼,善法也不能圆满所有支分,有很多惭愧之处。但跟不学佛的人比起来,还是值得荣幸的,至少每天拿转经轮念一点经,观想一点,做一点善事,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即使你造了重罪,也不可放弃自己,一定要依靠佛法改邪归正,精进忏悔!
    ——出自索达吉堪布《亲友书》讲记 
    全文 http://www.folou.com/thread-120823-1-1.html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大分离的巨大痛苦。喇啦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中这样描述: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危在旦夕的弥留之际,即诸如罹患致命的严重疾病而致身体有气无力;无有食欲;被褥衣服等如何好也不舒服,出现如坠入坑中,或被重物所压般的沉重感;双目模模糊糊,看不清色法;耳朵听不到声音,感受生命几乎要中断的剧烈痛苦。这时,作恶之人会出现罪业的境现,行善之士会出现善妙的境现。罪业深重的人心识迷乱,几乎发疯,语无伦次,甚至身不由己瘫在屎尿之中等外相全部现前,体内四大隐没次第逐渐出现……
  在生死的关头,即将告别此生,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佛法告诉我们,没有外在的主宰,唯有自身相续中的业力,使得众生从一种生命形态进入到另一种生命形态之中。人之将死,生前所造的种种善恶之业,这些业当中,究竟哪一种业首先牵引我们、决定未来世的去向呢?《俱舍论自释》中,世亲菩萨曾经开示过:在生死转换的时刻,许许多多善与不善的业都可能随时现前,哪一种业首先成熟呢?首先成熟的是重业;如果几种业的轻重都相等,那要看临终之际,一念注于何业,则此业会先成熟;如果临终时两种业平等现前,那就由串习多的先成熟;如果串习也相等的话,那先作的即先成熟。博朵瓦格西曾将此比喻为临渡争舟,力强者先上;如果二者力量相等,则看舟近何人,近者得以先上;如果二人同近于舟,则看船夫与谁熟悉,熟者先上;又如二人都与船夫同样熟悉,则看谁先开口,先开口者先上。
  每个众生的生与死并非孤立无关的两端,业识的延续如同滚滚水流,后继于前,从此端一直流于彼端。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举止、言谈、相貌、观念、思想,这些对于凡夫众生来说都有一个定势,不可能事隔一日,人就变成两样,这就是串习的结果。就象一棵树平时如果一直向西倾斜,最终也只会倒向西方一样,死时现前的境象,往往是生前串习的结果。我们生前串习深重的某种善习或恶习,临终时可能就会现起。
  从前,北方的牧民中,一位宰杀过许多旱獭的人临死时口中喊着:“请杀掉这些旱獭,快把它们赶走!”;一个猎人一边惨叫着:“给我拿火枪来,这些鹿子要杀我……”一边死去了;一个喜欢吸鼻烟的人作吸鼻烟的姿势而死;一个裁缝作缝纫的姿势而死;一位商人说:“拿帐本来!”然后边数帐边死去;竹青寺的一位老僧人平时常念施水仪轨,故而口诵着施水咒“桑巴?……”而逝;一位法相师边说“给,杰达秋坚”边作辩论姿势而圆寂……
  所以未来世的前途如何,关键取决于我们现在做什么、怎么做。请时时检点自己的心吧!平时如果贪心粗重,那是生于饿鬼道的因;如果嗔心粗重,那是生于地狱道的因;如果痴心粗重,那是生于畜牲道的因;如果嫉妒心重,那是生于修罗道的因;如果持五戒行十善的心重,那是生于人天道的因;如果发出离生死的心,不恋著三界的安乐,那是小乘道的因;如果发大菩提心,平等慈悲,那是大乘道的因。
  我们不可存有侥幸的心理,平时不用功修行,妄想临终时得到上师加持、本尊接引,依靠他力而轻松地往生善处。因临终苦剧、时间短促、心识迷闷,六根功能渐渐丧失,耳不能闻,眼不能视,意不能思,即便有善知识现前加持,但能得相应的又有几人!这就好象一个赛车手,由于平时刻苦训练,赛车技巧纯熟于心,所以正式比赛时,即使赛车高速飞驶,道路崎岖弯急,但对加速、减速、拐弯、刹车等都能处理自如,瞬间作出反应;倘若平时没有熟练掌握各方面的技巧,一旦登场,在高度紧张的竞赛之中,谁能保证不会出错而导致车毁人亡的灾难呢?
  龙树菩萨在《养生篇》中说:“一切众生所有的功德和过失,都是以串习作为根本,所谓的习惯完全由自己决定,因此能在功德方面串习最为殊胜。”坏习惯是养成的,好习惯同样也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所以我们应在善业方面勤作不息,使得串习力愈来愈增上坚固。一旦善业的力量足够强大,那用不着到临终,就是现在,也能肯定未来世的前途一定会更加美好。
  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的业,称为引业。它所感召的是总报,决定了我们感得何种生命形态。比如投生为人,具足人的体相,这是总报。而同样是人,又会有贤愚、贵贱、寿夭、美丑的差别,这是别报。决定别报亦即决定命运差别的业,称为满业。《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说:“应当了知善与不善的业,是能牵引以及能圆满于善恶趣受生的业。所谓能牵引,是指能引生异熟果报,而能圆满,是指已投生后,能令领受爱与非爱之报。”
  由引业、满业的善与不善,可分为四种情况:引业为善业,由其牵引会转生善趣,之后依随满业的善与不善,使得受报者在善趣中分别感受乐与苦的果报;引业为恶业,由其牵引会转生恶趣,同样依随满业的善与不善,使得受报者在恶趣中感受乐与苦的果报。比如生而为人,却有残疾、短命、贫困等等的缺陷,这是由引业善而满业不善所致。而在旁生、饿鬼道中,也有受用丰饶的,如人间宠物,有些日常生活的享用超过常人,即由引业不善而满业善所致。其余引善满善、引不善满不善的情况可以推知。
  作为人,谁不希求完美,谁不愿改变缺陷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相貌端严、长寿无病、心智聪慧、六根健利,但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满业才会现前。而人们由于宿业的黑白相间,导致今生所受之报往往苦乐间杂,顺逆并存,故而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无缺陷的完人。现代社会,人们都着重于外物,企图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报身。比如运用种种美容术来改变、调整容貌;运用生物学方法,不惜杀害物命,来滋补身体,希求健康长寿;不断研制新的药物,以为能使人的智商增高……凡此种种非因求取,都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最终不仅达不到欲求的结果,反而会引生更多的后患。如美容者,以手术强行改变五官的位置,这种暂时外在的改位,毕竟不是自然的产生,能否保持长久,或者美容后五官能否和谐,谁也不敢保证;而残害物命,享用肉食,妄想以此滋补身体,岂知既已杀生,造下杀业,必然感召短命、多病的果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食肉存在种种过患,恰恰是许多病症产生的根源。
  我们一生的命运,从身心状况到境遇差别,无不受着过去世满业的支配,业既已造,报应难逃,唯一有主动权的时候就是现在!所以为了未来世的增上圆满,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种下圆满的善业正因,欲求长寿须勤护生,欲求相好须以花供佛,欲求富足须慷慨供施,欲求顺缘具足须常乐于助人……
    ——出自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明镜论》
    本文转自[佛教联盟社区]:http://www.fjlm.org/showthread.php?s=&threadid=9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