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近距离感应校准:城里人和乡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8:22:35

上帝创造了乡村,

人类创造了城市

                        ——西谚

城,所以盛民也,

市,所以易物也

                       ——《书》

但恐城市欢,

不知田野怆。

                   ——苏轼

 一般讲,城里住的人大多是富人,乡村住的大多是穷人。

但是——

富人中的富人,往往却住在乡下,那是富豪,住在别墅里,为了享受乡下的清新空气和宁静环境,希望能益寿延年。

穷人中的穷人,常常却呆在城里,那是乞丐,躺在马路边,祈望得到城里的残羹剩饭和旧衣破絮,不想被冻馁而亡。

 

城里人吃的基本是乡下人提供的,不论是米面油还是蛋奶肉,离了乡下人,城里人活不了。当然,人不会活活被饿死,那就得到乡下去,变成乡下人,自己在地里刨食吃。

城里人住的基本上农民工修建的,不论是写字楼还是商品房,离了农民工,城里人没处住。不过,事也是往往会变的,二三十年前那会,同样城里人,自己盖房当建筑工。

 

乡下人用的基本上城里人制造的,包括衣服、电器、车辆等等,离开城里人造的这些东西,乡下人就得回到过去,穿粗布、坐牛车、住木瓦屋,也不能打电话,虽然还能活下去,但生活节奏明显变慢,不知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城市是现代的,乡村是古老的。

有人说:现代必将取代古老,因此城市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进程。真的如此吗?不要忘记那句谚语: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我想,上帝还是比人类聪明。

 

城市热闹,乡村宁静;

城里拥挤,乡下宽敞;

 

上层人基本住在城里,他们是劳心者,“劳心者治人”;

下层人大多住在乡下,他们是劳力者,“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曰,此乃“天下之通义也”。

因此:

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

历来如此,天经地义。

 

乡下人往城里跑是为了找工作,城里就业机会多;

城里人往乡下跑是为了避清闲,乡下生活节奏慢。

 

冯友兰说:

“英美及西欧等国人之所以是“智”、“富”、“强”者,并不因为他们是英美等国人,而是因为他们是城里人;

中国人之所以是“愚”、“贫”、“弱”者,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而是因为中国人是乡下人”

在哲学家看来,城市代表着富有、强盛和智慧;乡村代表着贫穷、孱弱和愚昧。细想也确实如此。要不,为什么统治者都住在城市里,被统治者都住在乡下。

但是,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当乡下人贫穷到极点、连活下去都成问题的时候,他们尽管孱弱、愚昧,也知道谋求改变,这就是“造反”,或者叫做“革命”。

毛泽东就深谙此道,他革命的策略就是“用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了胜利。于是,弱者变成了强者,贫穷变成了富有,而且,也好像就有了智慧。

 

人类的祖先来自森林,那里是我们的故土。身处乡下,人的心灵便会感到安宁;而久居闹市,则会生出莫名的焦虑与烦躁。

 

据说,二十一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008年,世界上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历史性的第一次超过了居住在乡村的人口。

城市人口主要依靠非农业活动维持生计。可是,在人类还没有研究制造出叶绿素之前,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还只能依靠农业人口在乡村的土地上生产。

城市化是指人们从乡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由从事农业生产转变为非农业生产。

世界人口在增加,全球耕地在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减少。要以逐渐减少的耕地和农业人口养活不断增加的世界人口,只能靠机器的增加和化学元素的大量投入。

然而,土地的生产力不是仅仅靠化学养分的投入就能维持的,正像人不能只靠摄入养分就可以不停地劳动一样,土地也必须休耕才能恢复地力。

 

文明的发展竟是这样的吊诡:

孕育和滋养了人类的森林和原野,竟然遭到人类无情的砍伐和疯狂的掠夺。

文明的人们只注意城市的建设,而忽略了对大地的保护。

当大地母亲也要抛弃我们的时候,我们大概也就走到了文明的尽头。

                                      
                                             20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