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macbook pro价格:长期发热的中医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2:49:25
 人和温血动物的机体均有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和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功能。正常人的体温调节是由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所管理,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和散热,保持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的动态平衡,所以正常人体有相对恒定的体温。
    发热是指体温超出正常范围(37.3)上限时的状况,有低热(37.4—38)、高热(39以上)之分,短期、长期(持续发烧超过四周以上)之别。现代医学认为,当各种原因----致热原 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以及人体自身功能紊乱时,均可导致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血液病、恶性肿瘤、内出血、中枢系统疾病等。
    当通过临床理化等检查没有阳性结果发现时,西医将之称为“发热原因待查”。
    这里我们所谓的“长期发热”是指“发热原因待查”、超过四周以上的长期发热。其原因多为人体自身功能紊乱所致;精神因素也常为长期发热的主因。
  
    长期发热,且原因不明,所以在以循征医学为基础的西医来说,则毫无办法,只能靠输液维持治疗,对体温的改变则束手无策。而中医则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不用打开黑箱就可解开“原因不明”、“待查”之迷。简而言之,有以下两点可供参考。
  
    辨证要点
    中医治病可以不讲病因,也可以不拘泥于循征,强调辨证论治。我的经验是,忽略原因,重看病症与过程,即重点在邪气和正虚上作文章。辨证的着眼点是正气虚---虚在哪脏哪腑哪经哪络、在气在血在阴在阳?再就是邪气实---实在淤血痰湿外邪内火七情所伤、积滞症瘕等等。抓住这两点,则可执简驭繁,从容论治。
    具体地讲,老年人多正虚,青壮年多邪实,学生多紧张所致,女性多七情所伤,儿童则多食滞积滞等等。
    
    治疗要点
    既然辨证不外乎正虚和邪实,那么治疗大法就可以确定为扶正与祛邪;再就是要注重“和解”之法。掌握此,则多能取效。
    具体而言,治法要兼顾,用药宜轻灵。只可缓图,不宜速决。守方宜拙,调方忌巧。就用药而言,忌大苦大寒,忌蛮补峻泻之品。
  
    典型病例
    俞某某,女,13岁,杨浦区
    2003年8月初诊:感冒后发烧间作1年,体温波动在27—43度之间。发作时伴头晕、不能站立,缓解后如常人。上海市杨晓度副市长、市卫生局刘局长等领导多次前往医院看望患儿。曾在新华医院、瑞金医院等住院治疗效果不显,后组织上海市12名医学专家会诊、美国医生会诊,以及上海某名中医会诊治疗仍无效。最后做磁共振诊断为:脑瘤,择期手术。
    期间,新民晚报以“怪病女孩”为题跟踪报道三次,上海电视台也做过报道,呼吁社会关注,寻求名医高诊。
    后经新民晚报记者介绍来我院就诊。考虑患儿家庭困难,我院决定免费治疗。
  诊时患儿精神尚可,如正常儿童;病呈发作性,病发高烧、低温、不能站立,病歇则如常人;且多次检查眼底没有异常发现,由此排除肿瘤。患儿无消瘦,无潮热、盗汗,结核也可排除。舌质淡暗苔稍腻微黄,脉沉涩。
  四诊合参,辨证:脾虚肝郁,痰淤阻窍。治法:健脾疏肝,化痰祛淤。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麦芽30克、薄荷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云苓30克、 白芷10克、石菖蒲10克、栝楼30克、薤白5克、半夏10克、胆星10克、白芥子15克、复花15克、茜草30克、生龙牡各3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怀牛膝30克。
    日一剂,水煎服,分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忌食辛辣油腻水果冷饮。
    以上方为主治疗2个月,患儿高温退,但低温仍在。继续治疗半年,低温消失,体温正常,身体恢复健康。
    随访至今,患儿健康未复发。
    按:临床没见过类似的病症,文献中也没有记载,所以上海的媒体将这个病定为“怪病”。虽历经沪上中西名医会诊、美国医生高诊,藏医也来看过---但均无疗效。
    那么这个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一个西瓜被碰撞了,浇水、施肥、阳光跟上了,这个西瓜还会是一个好的西瓜。刚摘下的西瓜被碰撞了立马割开还是一个味道甜美的西瓜,如果过两天再割开这个西瓜就塌瓤坏掉了!又如北方被霜冻打过的庄稼,好好呵护就会返青复原,反之就会枯萎死掉。具体到这个患儿,我认为感冒是始因,是导致大脑这个“西瓜”受伤的外因,以后的失治误治(大量高档抗生素的使用)则是这个“西瓜”继续受伤的人的因素。进一步讲,就是感冒病毒损伤了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没有达到脑炎的程度,属于大脑的“亚损伤、青枝损伤”。因此扶正祛邪,损伤康复了,大脑功能自然就正常了,怪病也就痊愈了!
  
    郝某某,男,5岁 上海市浦东区
    2006年3月11日 初诊:发烧间作3年,昼热夜凉,伴血淋巴细胞增高、异型淋巴,曾做骨髓检查无异常。新华医院拟诊为血液病,与激素等治疗效果不理想。曾求诊于上海某名中医,予中药治疗效仍不显。由熟人(上述病例俞某某的父亲---之前是病友关系:一起在新华医院、上海某名中医那里诊治)介绍来我院就诊。
    刻诊:神志清,精神可,口气重,发热37.5—37.9,偶流鼻血,食纳差,大便干,臭气重,夜汗多,足心热,寐不实,舌红苔厚微黄,右关脉滑。
    四诊合参,辨证为:肠胃积热发烧。治法:消导、化湿、开胃。
    处方:云苓15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神曲15克、麦芽15克、陈皮10克、槟榔15克、内金10克、连翘15克、枳实10克、莱菔子15克、竹茹10克、公英15克、白茅根10克、佩兰10克、生龙牡各30克、火麻仁15克、郁李仁10克、砂仁10克。
    水煎服,日一剂,分早中晚饭前一小时三次服用。
    一周后复诊:鼻流血止,体温正常,纳谷增,夜寐安。继续治疗3周后复查:血中异型淋巴消失。嘱停用激素。
    后以上方加减调治3个月,三次复查血中无异形淋巴,体温一直正常,纳香寐安,患儿彻底康复。
    随访至今(06年9月1日),一切正常。
    按:小儿疾患主要有胃肠和肺系两大类。现在我们重点来进一步认识下胃肠积滞发热的问题。积滞一般可以引起上腹时痛、纳谷不香、大便干稀不调,引起发烧的情况临床少见。我的理解,肠胃积滞就象哮喘病人的宿饮,是内邪、是内应、是内奸,“独处藏奸”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对哮喘病人来说,一旦感受外邪,外邪和内饮相互勾结,哮喘就发作了,治疗则多用外散邪气、内化痰饮的小青龙汤,临床常收桴鼓之效。积滞引起发热与此理相通。积滞是内因、是内应,外邪是诱因,二者相互勾结,发热乃生。再就是,积滞既久本身就易化热,所以积滞蕴热也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内因。按体质学质化(邪随体质而化,如风邪随热体热化、随寒体而寒化等)的观点,该患无论感受风寒、风热、风湿都会随积热而化热,从而导致长期反反复复的积滞发热。
  
    俞某某,女,16岁,黄浦区
    2004年10月就诊:发烧1年,体温在37.8—38度之间,曾在瑞金、长征等医院、中医医院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偶看《新闻晚报》报道我们免费治愈俞某某的案例后,慕名前来就诊。
    刻诊:精神可,面微红,唇干,偶伴头疼头晕,月经不准,无痛经,易紧张,寐不实,食纳一般,舌质红苔腻黄,脉弦。
    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胆不舒,痰湿蕴蒸发热。治法:舒肝胆、化痰湿、透蕴热。
    处方:柴胡10克、白芍30克、麦芽30克、薄荷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白术10克、云苓30克、橘红10克、石菖蒲10克、半夏10克、胆星10克、白芥子15克、复花15克、茵陈30克、连翘30、青蒿15克、青礞石30克、生龙牡各30克
    日一剂,水煎服,分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忌食辛辣油腻水果冷饮。
    按上方调治二月,体温恢复正常。后巩固治疗半年,病情彻底治愈。随访至今,一直健康。
  
    邹某某,男,16岁,长宁区
    2004年11月就诊:发烧1年,体温在37.6—38.5度之间,入学就发烧,回家、旅游等脱离学校一段时间后体温就恢复正常。曾在瑞金、长征、华山等医院、中医医院、上海某名中医处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亦是在看到《新闻晚报》报道我们免费治愈俞某某的事迹后,慕名前来就诊的。
    刻诊:面萎黄,伴头疼,易烦躁、紧张,寐不实,食纳一般,舌质红苔腻黄,脉弦。
    辨证:肝胆不舒,痰湿蕴蒸发热。
    治法:舒肝胆、化痰湿、透蕴热。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麦芽30克、薄荷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白术10克、云苓30克、橘红10克、石菖蒲10克、半夏10克、胆星10克、白芥子15克、复花15克、茵陈30克、连翘30、青蒿15克、青礞石30克、生龙牡各30克、党参30克。
    日一剂,水煎服,分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忌食辛辣油腻水果冷饮。
    按上方调治二月,体温恢复正常。后巩固治疗半年,病情彻底治愈。随访至今,一直健康。
  
    叶某某,男,65岁,临沂市财政局原局长
    1997年7月初诊:发热(体温38、39度)恶寒,无汗,虽值夏日仍复被而卧,伴咳嗽吐铁锈色痰住院治疗20余天。曾做透视、化验等检查,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先后予奔克、丁卡、头孢、菌必治等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刻诊:面红,声粗,咳嗽有力,恶寒,口干不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白根腻,脉浮紧。
    辨证:太阳阳明合病、肺卫不利。
    治法:太阳、阳明双解。
    处方:仿《瘟病条辨》宣白承气汤加减。荆芥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牛子10克、板蓝根30克、鱼腥草30克、紫菀10克、连翘30克、芦根30克、石膏50克、栝楼30克、枳实12克。
    三剂,水煎服,一天半服完。
    患者当天下午、晚上服一剂,汗出身轻,恶寒减,次日服二剂,下午5点多体温降至正常。晚上再邀余会诊:患者已由院回家,体温正常,身轻纳香,咳嗽亦缓,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缓。表证已解,治宜清解阳明。
    处方:石膏3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牛子10克、栝楼30克、鱼腥草30克、紫菀10克、连翘30克、芦根30克、麦芽30克、枳实12克、竹茹10克、沙参30克 。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药后身轻体爽,体温正常,咳嗽等症状消失、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