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528是什么手机:工笔花鸟常见问题50问》【教程】《电子版(11-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9:29:44
11、我在看书时,书中提到石绿、石青,根据我的了解,石绿和石青都是一组色的总称,石绿包括头绿、二绿、三绿、四绿。而石青包括头青、二青、三青等,我这个应该没错吧,但为何书上只提石绿或石青。石绿或石青到底是一种色,还是一组色?如果是一组色,书中所提到的石绿或石青到底指别一种?
答:石绿和石青准确的说是“组”色的称呼。石绿是头绿、二绿、三绿等等的总称。石绿颜料的制作过程中,颗粒粗的总是沉在底层,这层颜料色泽艳丽、覆盖力强,颗粒比较粗糙。一般称为头绿、其上层的颜料颗粒细腻一些,色彩上也比较偏向于亮(白)一些,就称之为二绿,以此类推,越往上的色彩越细且越亮,就有三绿、四绿之称呼了。头绿因为色彩粗糙、覆盖力强,并不适合渲染,一般都是做底色之用。三绿以上的颜色可以用来配色和局部渲染。石青色和石绿色的制作过程类似。目前市面所售的锡管国画颜料中标明石绿或石青的通常都是三绿和三青,具体说明二绿、头绿等的例外。

示例图1:
书画作品,古代被称为“丹青”。其中“丹”指的是朱砂类色彩,“青”则是代指青绿类色彩。青绿类都属于石色,正因为颗粒和水色相比较粗,所以合理运用石色,会让画面显得厚重并赋予一定的肌理效果。这里给出石青和石绿类的色相图谱,供大家参考。




示例图2:
本图所示为《紫荆绣眼图》局部,紫荆花的正叶上就提染了头绿,而反叶在平涂底色并经过草绿分染后,采用了更亮一些的四绿提染反叶边缘。因为正反叶都采用了石色,所以,这张作品中叶子的厚重感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2、请问大幅作品的背景如何处理?是否也是采用小毛笔慢慢的平涂?分染的手法是否和分染花头一样?
答:大幅面的作品,对画面整体气氛考虑的更多。所以,我一般都是采用底纹笔等较大的毛笔来刷制背景。而且,从背景的烘染来说,最好采用湿染法,让画面始终处于湿润、和谐的格调中。分染的手法和平时倒是没什么区别,也是一支底纹笔当色笔,另外一支当水笔。染色是否必须匀净要看画面的需要而定,有时候,有一些笔触或者肌理效果,画面反而会显得更丰富。

示例图1:
本例所示为《荷塘双鹭》的局部图,这里的背景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烘染,始终注意画面整体效果和湿润度的控制,而不是仅仅拘泥于某一个局部的浓淡变化。如果采用通常的设色笔如大白云等,是很难绘制出理想效果的。





示例图2:
本图为《月漏惊蝶梦》的局部,虽然这并不是一张大作品,在底色的处理上也始终采用了湿染法,并合理的进行了局部的洗刷、打磨。着重的考虑了整体和谐统一的效果,而并不是拘泥于某一花头、某一叶片的突出,较好的表现了梦幻朦胧的艺术效果。

13、请教您一个问题,分染牡丹叶子是用墨好还是花青好些,用时各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牡丹叶子用墨还是花青来分染关键是看您想描绘什么色彩的叶子,一般来说偏暖的草绿叶子可以用墨来打底色,偏冷的翠绿叶子就要用花青来分染底色了,因为墨和花青一个属于暖一个属于冷,所以要根据具体画面色彩不同对待。

示例图1:
本图为工笔《临于非闇紫牡丹》之局部。因为叶子的色彩并不是特别艳丽,偏向于草绿,同时为了和背景的仿古底色相呼应,经过仔细考虑,选择了以墨青色分染为主。画面整体显得沉稳,无烟火气息。





示例图2:
这张《兰花虎斑蝶》作品的兰叶因为考虑到最后将要罩染酞青蓝,如果用偏墨的颜色来分染底色的话,底色和最终的罩染色彩就很难和谐。表层罩色如果稍薄,就会造成底层黑色上翻和表层蓝色脱节的现象。所以,这张作品采用偏蓝一点的花青来分染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14、请问怎么把生宣做熟宣啊?
答:一般情况下做熟宣意义不大。一是难做,二是熟宣比生宣不贵多少,而且宣纸厂加工的质量好。三是好的熟宣的加工工序你个人在家里是没法制作出来的。如云母、蝉翼宣等。如果您是为了特别的绘制效果而要自己制作的话。可以用矾水(明矾,自来水厂用的,化工店有售)+胶(桃胶最好,没有就买骨胶,再没有就用化学胶水+淘米水好了。)用底纹笔把生宣透刷一遍,等它自然阴干即可。若还有点渗化就只好再刷一次。总之,很繁琐,建议直接购买熟宣。当然,如果自己能熟练掌握胶矾水的刷制浓度,并且对画面有着特殊的肌理要求,自己刷制胶矾制作熟宣或半生半熟的宣纸来绘制工笔也是完全可以的。

示例图1:
本图所示为徐文略网友生宣绘制工笔老虎的效果。因为走兽的明暗刻划是以皴擦和批毛为主,所以,用生宣来绘制也是完全可行的。处理细节的时候,如果确实需要分染来解决,一个是采用打湿纸张后局部湿染的办法。或者采用局部刷涂胶矾水,将生宣局部做成熟宣,然后按照常规手法绘制,也是可行的。





示例图2:
本图所示为著名画家丁绍光工笔重彩作品《幸福鸟》的局部。他所采用的是半生半熟且具有粗糙纹理的特制宣纸。既有一定的排水性,可以做局部渲染。也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墨色能入纸三分。而且纸张本身还具有很好的韧性和纹理效果,适合重彩画中拓印、搓揉、洗刷等技巧的反复制作。所以,依据自己的画风,选择甚至更进一步自己琢磨研制适合自己使用的纸张,也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15、我买了一些颜料是片状的不知道怎样溶开?
答:是不是苏州姜思序的那种?那儿出的产品本身就含有胶在里面,所以不用兑胶就可以使用的。将块状颜料放在小碟子里面,兑入水,等颜料软化一点以后将多余的水分倒了,然后用手指在小碟子中将颜料慢慢的磨细就可以使用了,最好用专用的、带盖的色碟来调制颜料,否则干了就不好用了。

示例图1:
本图所示就是传统的已经兑有胶质的颜料。这种颜料,无论是色相的准确性或者是色彩褪色周期都要比锡管颜料好许多。尤其是矿物质类颜色的晶体光泽更是锡管颜料所无法替代的。就是价格稍贵,头青头绿之类的矿物类色彩基本都在30元左右一小盒,普通的水色类也都在10元左右。有一定经济能力并且具有一定水准的爱好者们可以考虑使用传统国画颜料来绘制工笔作品。对于初学者来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画好作品”,而不是将精力过多的放在绘画材料的研究上。





示例图2:
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上海马利18色国画颜料。色相基本准确,色彩的稳定性也较好,褪色周期约在20年左右。水色类色彩如曙红、胭脂、牡丹红、酞青蓝、鹅黄等透明度、鲜艳度都很不错。半矿物质属性的朱磦和大红也不错,朱磦色彩稍艳丽。白粉是锌钛白,遮盖力及色彩稳定性非常好。藤黄和传统颜料相比逊色许多,色彩过厚,色相不正。花青用来画写意尚可,画工笔就显得污浊了,不耐深染。朱砂和赭石色品质不佳,工笔中几乎无法使用。青绿类矿物质色彩除了无传统颜料的光泽以外,色相和遮盖力都算可用。这种颜料一大盒18色的售价约30元左右,价格低廉,很适合初学者使用。

16、我对构图掌握的不好,老影响着我。我不知道怎么去掌握它,老师你是否能给我一些资料学习?
答:构图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我早期构图方面主要看的书是王伯敏编著的《中国画构图》以及李长白、李采白编著的《白描花卉写生》,里面也说了不少构图的知识并编成了口诀便于记忆。您可去书店查看有没有类似的书籍。




示例图1: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从形状上来说,常见的国画构图有“S形”、“C形”、“对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井字形”等。从画面气脉来说,有“全包围”、“半包围”、“发散式”等多种处理手法。另,依据所描绘对象载体尺寸的不同,如中堂、斗方、长卷、立轴等,构图上也有着各自程式化的规律。构图,简单的来说,就是物体(也包括留白)疏密、大小合情、合理、美观的位置分布。国画大师潘天寿认为,章法要气盛势旺。他说“中国画在画面的构图安排上、形象动态上、线条组织运用上、用色用墨的配置上等方面,均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力求画面上造成蓬勃灵动的生机与节奏韵味,以达到中国画特有的生动性”。




示例图2:
这里所示范的几张成品工笔画中,我们能很清晰的归纳出构图的大动态线。我们要在面对任何一张作品时,基本掌握这种动态线的快速分析能力。这有助于我们分析古今佳作的构图法则,辨识经典作品的构图规律。在实际创作中,这种能力的掌握,对于我们创作初期的草图绘制阶段尤其重要。





17、请问牡丹花蕊的点法,我用藤黄点,干后很薄很暗,为什么?
答:这种现象是色彩薄了的问题,用长锋的勾线笔,色彩上用藤黄调和白色,加的水越少越好。同时,点花蕊的笔要吸满颜色,一直吸的饱和到要滴下来的模样才可以开始去点,就是常说的“立粉”画法。如果在颜色中略加一点胶水,干后花蕊的体积感会比较强。




示例图1:
花蕊的立粉重在“体积感”,也就是立粉结束以后,花蕊虽然干透了,但是因为初期的水分特别饱满,所以在逐渐干涸的过程中会形成花蕊的外围比中间略鼓一点的起伏变化。这种立粉效果,会让蕊显得特别精致并吸引观众的视线,这是工笔画点蕊最常用的手法。一般来说,点桃花、梅花等小型花卉的时候可以考虑用狐狸勾线等长锋笔立粉。而勾点牡丹等大型花头的时候,可以考虑用青山挂雪或者叶筋、狼毫小楷等稍大一些的毛笔来立粉。本图示范了笔者所用的点蕊工具集点蕊时笔尖的水分含量。




示例图2:
这里给出本人作品中采用立粉手法的作品局部高清图片,通过这些图片我们能比较清楚的欣赏到立粉所产生的肌理美感。而且,立粉手法的运用并不仅仅限于花蕊部分,比如禽鸟的眼球(用焦墨立点)、眼眶、腿爪鳞片部分也时常会采用立粉手法来表现。




18、我画了一幅工笔牡丹,可是画完后发现构图很满,不知道题款的地方,想问一下,题款有什么要求?它的位置再什么地方好?是不是题款不能题在物体上?
答:可以题穷款,或者只盖名号章即可。题款一般来说不要题在画面“出气”的地方,而应该题在“背荫”处。或者,你的书法特别好并且画面有一块空特别大,你也可以题在那块空白处。至于题字是不是不可以题在物体上,我觉得不是必然。我个人还很喜欢题字在叶子上呢,盖章也是。这样会打破画面的物体轮廓,并且因为题款或者印章处在描绘对象的最顶层,视觉上稍稍增加一个层次呢。当然,这只是个人习惯而已。



示例图1:
画面的题款又称“题识”、“款式”。中国画题跋的几种形式。凡人物、山水、花鸟等绘画作品画面布置变化极为多端。满的构图,只能题一姓名,或钤一方图章,已经足够,这种款式,叫“穷款”。很空的构图,须题长篇大论以补充画面的空虚,叫“长款”。构图上多处错杂的空虚,须题二处,或二处以上的,叫“多处款”。一幅画,除诗跋等处,仅题作者姓名的,叫“单款”。画面除作者姓名外,题有这幅画所有者字、号,以表示为某人所持有。如“某某先生雅风”,此先生名字题在作者上面,叫“单款”。因此作者姓名又叫“下款”。上下两款合起来叫“双款”。一般来说,小楷类如褚遂良、欧阳询、钟繇等书家的风格以及灵飞经、瘦金书等较为严谨的书法用来题在工笔画作上还是很合适的。



示例图2:
本图所示范的几幅作品就包含了多种题款方式,根据画面留白和气脉的不同,以及画面创意的特殊需要,既可以题长款,也可以题短款,甚至可以将款识藏于画面不显眼处。在中国绘画中,题款包括钤印都是画面的重要组成,所以,坚持不间断的练习书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并选择适合工笔画风的书体,是很有必要的。




19、如何留水线,什么时候留水线?在染色的时候在墨线和颜色之间会有一条很生硬的痕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避免呢?
答:如何留水线是一个比较难以解释的问题,如果没有直接的图片或者视频指导,光靠言语恐怕很难解释清楚。一般来说,水线主要功能:区分色彩、保留墨线、体现物体厚度、装饰效果等。您如果从以上几点去理解水线就容易掌握多了。墨线和颜色之间生硬是填色不够仔细所致吧?颜色厚要做到“墨不碍色、色不碍墨”。颜色薄直接覆盖墨线也可以的。




示例图1:
“水线”是国画所独有的一种绘制技巧,在工笔花鸟和工笔人物中最为常见。简单的说,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同时,保留水线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本图所示即为笔者作品中和水线有关的局部。




示例图2:
水线的功用主要主要体现在装饰作用、物体厚度的表达、局部色彩的区分、厚重质感的增强、局部肌理的体现、通透质感的表达着几方面。下面给出了水线的各种功效在实际创作中的绘制运用示范图,请读者们耐心的阅读体会。水线的存留与否并没有固定规律,水线的描绘重在生动自然,大部分时候,我们对于水线的处理,是采用边染边留的手法,除了叶筋的根部以外,其它部位的水线刻画并不用过于的刻意。 20、请问仿古底色是如何配置的,还有在仿古底色上画白花总是不那么白,为什么啊?
答:一般来说仿古底色是用藤黄+朱膘+加墨调和成的。白色花头用国画的白色先淡淡的平涂一层,然后用浓白粉一次性的染出来效果最好。白色染的次数多了底色容易上翻而且色彩也容易灰。这个过程对初学者来说有点难度,因为白色薄了盖不住底色,厚了不好分染开。染色之前最好先在有底色的纸上多试验几次。





示例图1:
本图给出几种常见仿古底色的配置方法,下面我再解释一下仿古底色的简单运用规律。仿古底色基本都是偏黄或者偏向于褐色,因为,这些色彩和自然界中纸绢的陈旧色相是相吻合的。其中,米黄色是最常见的仿古底色,能有效中和色彩的饱和度,使得画面的整体色彩显得既热烈又不失和谐。而土黄色则让整体色彩更为沉稳。淡青绿色常见于绢本画作的做旧色彩。褐色底色则常见于以白色花头为主的古画底色。藕灰色主要是仿制纸本工笔的陈旧色彩。古铜色的运用能让画面的整体色彩更为厚重。





示例图2:
这里给出我早期临摹宋画时的做旧色彩。仿古作品中,底色的刷制并不是一次而成的,我个人一般依据画面的整体效果刷制三到五次左右。通常是在最先一层底色,然后基本底色分染结束后刷制一层底色,最后再提染结束后,上粉或者点蕊之前再刷制一层。如遇到特殊的整体烘染或者弹水之类的表现手法时,画面基本完工了,可能还要刷制一层清水或者淡淡底色,整体的效果会更加柔和自然。传统画法中,用红茶、烟叶、槐花等泡水刷制也是常见的,有兴趣的爱好者可以自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