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5手机怎么升级:一粒尘寺的空间--【转】 三棱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40:24
三棱针                        

〔概述〕
定义:三棱针是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血以治疗疾病,此法称刺络疗法 (又称刺血络、刺络放血、放血、刺血术)。《灵枢.九针十二原》:“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宛陈——血郁积日久的意思;
除去——对血郁积久的当用泻血法。
三棱针渊源
古称锋针.是从砭石刺血法发展。
《灵枢·九针论》: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主痈热出血。长1寸六分,针身圆柱形,针头锋利,呈三棱锥形。《素.血气形志篇》“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对刺血的方法应用范围,《内经》中有丰富论述,如应用方法有“络刺”、“赞刺”、“豹纹刺”  
一、针具与操作方法

㈠、针具
三棱针一般不锈钢针制成,针长约6厘米,针柄较粗呈圆柱形,针身呈三棱形,尖端三面的刃,针尖锋利。三棱针是刺血泻络的主要针具(梅花针、毫针),刺络拔罐。有大、中、小号,常用中、小号。
   〔消毒〕
1、针具:由于三棱针是用于点刺放血、针较粗,创口较大。使用前进行:
A、高压消毒。
B、70-75%酒精浸泡20-30分。
2、局部皮肤:先用2%碘酒的棉球消毒,再用75%脱碘,方可施术。

㈡、操作方法
〔持针〕正确持针方式三棱针的刺法:
右手拇、食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
操作方法
常用的几种刺法
1、腧穴点刺(速刺法):
2、刺络法(缓排法):
3、散刺(豹文刺):
4、挑刺:

1、腧穴点刺(速刺法):
在穴位点刺出血。
〔操作〕
A、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B、常规消毒,C、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 1-0.3公分左右,立即出针。D、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E、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应用〕多用于指趾末端穴、耳穴点刺法,例:
中暑,十宣三棱针点刺出血
急性咽喉痛:耳尖、少商点刺出血
发热不退,同上
痤疮(实热):太阳、委中刺血
麦粒肿:耳尖
2、刺络法(缓排法):  
〔操作〕络指表浅细静脉   缓慢刺入   出血少量(勿刺伤A),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应用〕多用于四肢部位,如腘窝、肘窝。
—临床常用于中暑时在肘窝、腘窝浅静脉络刺出血;刺络法——治例  
急性淋巴结炎(红丝疔) :在红丝上,该经的郄穴,多针刺血。
面N麻痹:患侧耳背近耳轮处明显的血管一根  
厥阴头痛:耳前后络脉
热病汗不出、痉身反折、腰痛不可以顾:           取腘窝中血络。
咽喉肿痛:点刺舌下V,出血1毫升/刺破耳背V出血0.5毫升。
3、散刺(豹文刺):
是对病变局部或周围进行点刺的一各方法。因其针刺出血点多,形如豹文,所以称为“豹文刺”。
〔操作〕在病变局部多处点刺出血。
(散刺应用)按不同疾病分两种刺法
顽癣、疖肿初起(未化脓):四周刺出血
扭挫伤后局部瘀肿:由病变外缘环向中心点刺,根据部位大小不同,可刺10-20针以上,以促使瘀滞的瘀血或水肿的排除,达到“宛陈则除之”,去瘀生新,通经活络目的。(在瘀肿局部消毒后如豹纹般散刺出血。)
针刺深浅:根据局部肌肉厚薄,血深浅而定。
注意:皮肤感染,溃疡、疤痕及不明原因肿块,不要在接针刺局部患处,宜用周围选穴刺。
4、挑刺:
用三棱针将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或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白筋)
〔操作〕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经过消毒过的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或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刺入0.5公分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高,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应用]广泛,常用于顽固性疾病,
反应点寻找:类似丘疹,结节状反应物,压痛点,三棱针挑刺例
痔——腰骶部、八髎穴有反应点
麦粒肿——耳尖、大椎、肩部有反应点
瘰疬——(颈部)脊柱两侧的两肩胛内区有反应点
疳积——四缝、鱼际、脾俞、胃俞
(挑刺除用三棱针施术外,现常用挑针进行。一般挑刺3-7日一次,3-5次一疗程,休息10-14天后,可进行第二疗程。
    挑刺   〔应用〕
    结合挑刺部位的选择介绍其应用。
1、背俞、夹脊穴为主作定点挑治;
2、以痛为腧,找痛点挑刺:痛证
3、脊髓神经节段分布选点刺。
4、反应点挑刺:
三棱针的适应范围
作用: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通经络
适应证:实证、热证、 、瘀血证、寒实证皆适用。 急性、顽固性痹证。
目前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疾、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三棱针适用证例(I)
应用举例:
1、昏厥、中风闭证:十二井穴、人中、百会
2、高热、中暑:
高热:大椎、耳尖、少商、十宣、委中、曲泽
中暑:水沟、十宣、委中、太阳
    适用证(II)
3、急性咽喉肿痛:少商、耳尖、鱼际;内庭
4、目赤肿痛:耳尖、曲池、太阳、印堂、肝俞、攒竹
      麦粒肿:背部肩胛区寻找反应点(若无点则选膏肓俞)点刺出数滴血。
5、顽癣、疖肿初起:局部散刺数十针,见血为止,
配穴:颈部+风门出血0.5ml;肘部+天井出血5滴;外阴+曲骨;眼睑+阳白3滴;痒甚+血海3滴。久病不愈+足三里3滴。
适用证(III)
6、扭挫伤:急性腰扭伤(局部散刺)。腘窝/人中出血。
7、落枕:患侧天柱、大杼点刺出血0.5ml。风池、肩井、阿是,点刺后拔罐。
8、疳疾:四缝流出粘液。点刺华佗夹脊(T1-L5),见血点即可。
9、久痹:顽固性痹证:局部循经取穴2-3个,阿是点刺5滴。
10、趾端麻痹证:八风、八邪速刺,末梢N炎、周围N炎等。(可改善循环)。
11、毒蛇咬伤:排毒,出现肿胀进,在八风、八邪刺,防止出血不止(发生出血休克),含溶血毒素。
三、注意事项  
1、体位选择、防晕针
2、严格消毒、防感染
3、操作手法:浅而快,勿伤A,较大V。 针前考虑出血量。
4、禁忌症:出血倾向,虚证。妇女产后产、产前,外伤大出血。
5、疗程:每日/隔日一次,3-5次/疗程, 急证可2次/日。如出血较多,则每周1-2次为宜

反应点类似丘疹,一般似针帽大小,多呈褐色,或粉红、灰白、棕褐色。
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
反应点如不明显,可用干毛巾或拇指掌面在皮肤上来回擦几下,一般即可显示。
例子:     痔疾——腰骶部或八髎穴
   麦粒肿——耳尖,大椎,肩部
        瘰疬(颈)——两肩胛内区脊柱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