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投影仪怎么摆放:杨志今:高度文化自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56:39

杨志今:高度文化自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时间: 2011-12-05责任编辑: 大胃cici旅游_中国网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文化建设作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立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刘云山同志指出:这是我们文化建设的主题、主线。我认为,我们文化部门的同志要立足于这个主线,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和理解全会精神,指导、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和实践建设的过程,生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完善的不平凡历程。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分野日渐清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改革发展思路和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文化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在不断深化对文化事业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基础上,2005年党中央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首次提出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已经逐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我们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对全国文化战线的同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是要强在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面向城乡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文化发展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注重积累,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奠定文化之基。二是要强在制度。要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保障文化权利、促进文化公平作为重要的社会政策,不断发展完善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制度安排,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确保所有人平等地享有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造、享受文化福利的机会。三是要强在价值观。要通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立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撑。正是从这个角度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评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更是衡量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全会精神,落实好、使用好各项政策措施。《决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特点规律、建设重点、具体路径等各方面作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最关键的几点,一是明确提出了经费保障的要求。《决定》指出: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二是着眼于农村基层,明确提出要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三是在人才方面,明确提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并要求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这些政策将是各级文化部门争取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支持的“尚方宝剑”,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把这些中央提出的好政策落实好,使用好,不辜负中央对文化部门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心。

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仍然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和正确的政绩观,文化自觉意识不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城乡、区域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不完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匮乏,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不相适应。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十二五”期间采取有力措施,对这些问题切实加以改变,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是:将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和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为抓手,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全面提升均等化水平,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广覆盖、高效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具体而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努力完善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的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推动各级财政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确保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推动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建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重点对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吸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三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完善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效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四是积极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推进服务方式创新。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单位在公共文化产品创作、提供和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公共文化资源提供平台,鼓励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电影电视、舞台艺术、出版物等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推广政府购买、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公共文化产品提供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各种民办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发展。充分发挥“群星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重点文化活动的导向性、示范性、带动性作用,推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五是继续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推进数字服务进入家庭。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度,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无障碍共享,向基层群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全国推广工程,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全覆盖。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将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建设成为文明、健康、安全、方便的上网场所。

六是大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突破体制障碍,盘活文化资源,加强共建共享,建设一批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文化自身发展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加快制定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群众评价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七是加强对中西部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面向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等群体为对象,采取政府采购、补贴、发放文化消费券等措施,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完善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扩大实施“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丰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