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6s手机外壳更换:凌去飞用河蚌治太湖蓝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9:06:23

 凌去飞用河蚌治太湖蓝藻

新式武器不少机器人、水草、河蚌齐出动

苏州大学生命学院凌去非博士利用河蚌的这一特性,在实验室和太湖中同时进行试验,从去年十月份至今半年,试验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单位水体内,24小时的藻类去除率为67.74%,连续观察17天以后,试验水体内藻类密度未见回升。

□通讯员 蔡晓臻 商报记者 奚晓平
      太湖水牵动着大家的心。早在十年之前,苏州大学就集中科研力量开始着手对太湖水体的修复研究,希望还母亲湖一方纯净的水域,目前已经初见成果。


      机器人治蓝藻
      苏州大学机电学院芮延年教授率领的研发小组研究了一种 “湖底淤泥自动清理技术”,最近这一项目的关键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这一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在湖底淤泥中自动行走的机器人平台,一边行走,一边把污泥吸上来进行脱水,脱下来的干净水再回到湖里,而脱水后的污泥除了可直接作有机肥料外,经过干燥合成处理后可作为动物饲料。根据测算,一台“湖底淤泥自动清理机器人平台”,每小时可处理污泥80到100吨,因此这种技术如果在太湖治污中得到运用,将大大缓解甚至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太湖蓝藻污染问题。另外,据芮教授介绍,湖底淤泥自动清理机器人平台还可以用于河道和水网的清淤。


      种植水草克制蓝藻
      苏州大学水环境治理专家刘德启教授说,蓝藻与人工种植的水草相互抑制,在水中共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并存在光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生理特点,蓝藻是浮游植物,没有根,多生活在水面层;而水草是有根的,主要依靠根吸收营养,当水草不断壮大的同时,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物,从而使蓝藻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而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最终受到抑制并逐步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水草能够抑制蓝藻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如今,水污染已经成为流域性问题,水体生态退化不仅仅是太湖流域,而且是其它流域也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刘教授所研发的水体修复技术不但成本低效果好,而且从根本上长远地解决了湖水的污染。


    小小河蚌蓝藻天敌
      提到河蚌,我们通常会想到养殖的珍珠和它的食用价值,可大家有所不知,河蚌的食物是水体中的藻类,包括蓝藻,因此,河蚌可以说是蓝藻的天敌。苏州大学生命学院凌去非博士利用河蚌的这一特性,在实验室和太湖中同时进行试验,从去年十月份至今半年,试验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单位水体内,24小时的藻类去除率为67.74%,连续观察17天以后,试验水体内藻类密度未见回升。


      据了解,目前对于太湖水环境的治理大多集中在取水口和沿岸带,即离湖岸100米以内的区域,而对于敞水带 (非沿岸带)的治理工作却十分薄弱。苏州大学与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的科研人员共同承担了江苏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 “太湖贝类资源恢复及其对水域环境修复”。针对太湖敞水带风浪大、湖底光照不足、修复难度大的特点,项目组大胆地提出了应用河蚌作为生态修复的工具种之一,在太湖水底构建起藻类的生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凌博士介绍说,河蚌的寿命一般为5-6年,把河蚌投入太湖以后,只要管理跟上,捕大留小,它就会一代代地繁衍下去,在捕出河蚌的同时,实现太湖N、P的有效输出。捕捞出来的河蚌不但可以食用,且有“止渴,除热,解毒,去眼赤”的药用价值,而且河蚌的贝壳可以作为天然墙面保温材料和高档涂料的原材料。

      原文载《城市商报》2008年4月23日A4版,详见:http://epaper.sz458.com/

 

本文共分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