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3平简装报价清单:趣诗35种——韵字、柏梁、同调、哲理、宝塔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30:24
 

;

 

韵字诗
 

韵字诗,古称叠韵诗,要求以同韵字组成句,再以同韵句组成篇。也就是说,一句诗里的字儿,全是同一个韵部的。

唐朝皮日休就创作过这种韵字诗。例如:

叠韵  山中吟

穿烟泉潺湲,

触竹犊觳觫。

荒篁香墙匡,

熟鹿伏屋曲。

第一句五字全在平声“一先”韵里,第三句五字全在平声“七阳”韵里,第二句第四句十字全在入声“一屋”韵里。

皮日休的韵字诗还有:

奉和鲁望叠韵吴宫词二首

侵深寻嶔岑,

势厉卫睥睨。

荒王将乡亡,

细丽蔽袂逝。

枍栺替制曳,

康庄伤荒凉。

主虏部伍苦,

嫱亡房廊香。

明朝文学家祝枝山,一日与友人聚会杭州,众议以联助兴。一人先出上联:

屋北鹿独宿

五字都是同一韵,难度很大,直至更深,大家依然在冥思苦想之中。时过子夜,忽闻鸡鸣,祝枝山灵感顿发,对出下联:

溪西鸡齐啼 
                       

柏梁诗
 

柏梁诗,原称柏梁体诗,是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的一种七言古诗。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因而得名,称之曰柏梁体。

下面是汉武帝筑柏梁台时,与群臣的联唱:

汉 武 帝:日月星辰和四对,

梁 孝 王:骖驾驷马从粱来。

大 司 马:郡国士马羽林材,

丞 相 石 庆:总领天下诚难治。

大 将 军卫青:和抚四夷不易哉,

御史大夫倪宽:刀笔之使臣执之。

太 常 周建德:撞钟伐鼓声中诗,

宗 正 刘安国:宗室广大日益滋。

卫 尉 路博德:周卫交戟禁不时,

光禄勋徐自为:总领从官柏梁台。

廷 尉 杜 周:平理请谳决嫌疑,

太 仆 公孙贤:修饰舆马待驾来。

大鸿胪壶充国:郡国吏功差次之,

少 府 王温舒:乘舆御物主治之。

大司农 张成:陈粟万石扬以箕,

执金吾中庶豹:缴道宫下随讨治。

左 冯 翊盛宣:三辅盗贼天下危,

右挟风李成信:盗阻南山为民灾。

京 兆 尹:外家公主不可治,

詹 事 陈 掌:椒房率更领其材。

典 属 国:蛮夷朝贺常会期,

太 匠 :柱枅榑栌相枝持。

大 官 令:枇杷橘栗桃李梅,

上 林 令:走狗逐兔张罘罳。

郭 舍 人:齧妃女唇甘如饴,

东 方 朔:迫窘诘屈几穷哉。

唐朝杜甫《饮中八仙歌》,也是柏梁体: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蛟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同调诗
 

以一个诗句为单位,用同一个声调的字组成,这样的诗,称为同调诗。古时称四声诗。同调诗一般为五言诗。按照声调的不同,同调诗可分为五类:

1、全平诗 整首五言诗全是平声字。

2、平上诗 单句平声字,双句上声字。

3、平去诗 单句平声字,双句去声字。

4、平入诗 单句平声字,双句入声字。

5、全仄诗 整首五言诗全是仄声字。

唐朝皮日休有《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便是这方面的作品。

例如: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 平声

塘平芙蓉低,庭闲梧桐高。

清烟埋阳乌,蓝空含秋毫。

冠倾慵移簪,杯干将哺糟。

翛然非随时,夫君真吾曹。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 平上声

沟渠通疏荷,浦屿隐浅筱。

舟闲攒轻苹,桨动起静鸟。

阴稀馀桑闲,缕尽晚茧小。

吾徒当斯时,此道可以了。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 平去声

怡神时高吟,快意乍四顾。

村深啼愁鹃,浪霁醒睡鹭。

书疲行终朝,罩困卧至暮。

吁嗟当今交,暂贵便异路。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 平入声

先生何违时,一室习寂历。

松声将飘堂,岳色欲压席。

弹琴奔玄云,劚药折白石。

如教题君诗,若得札玉册。

宋朝梅尧臣的《舟中夜与家人饮》,是一首全仄诗:

舟中夜与家人饮

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舫背。

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月渐上我席,暝色亦稍退。

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爱。
                         

哲理诗 
 

诗面含有关于宇宙和人生原理的,称为哲理诗。哲理诗给人以思考,给人以启迪,让人豁然开朗,明白事理。先来读宋朝苏轼的一首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横向观察,是道道山岭;从侧面端详,则座座奇峰。远眺是一番景致,近看成另一番风情;高端俯视,低处仰望,移步换景,各不相同。游人流连山中,未超然于庐山之外而统观之,见到的只是局部景致,而非庐山全部面貌,白马非马也。世间万事,亦同此理,当局者迷,当事者迷,当时者迷。距离就是美丽,跳离三界看乃真。苏轼此诗,讲的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而宋朝另一位诗人翁卷的《山雨》,讲的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尽管表面上好像素不相关。

山 雨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霜。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写山雨,而前两句却写星月交辉,夜空清朗的景象,与山雨似若无关。后两句写山雨过后,小溪水大流急。然而,溪是无雨之处的溪,而又无雨而水涨,似若令人迷惑。其实,本处无雨水涨是现象,远处他山下雨是原因。

今人倪文廉的《冰山》,告诉人们要区别表象与本质。水凝之后,貌似山,实非山,若强攀之,一旦解冻,后果可以想见。

冰 山

寒水凝成后,居然一座山。

愿君明辨识,慎勿强登攀。

今人余光临有《游酆都鬼城》,颇具玩味。与丑恶事物久长相处,可能出现神经麻痹,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首诗就是向人们提出警示。

游酆都鬼城

城墙一道隔阴阳,乍见阎王忽紧张。

与鬼与魔频接触,渐消恐惧觉平常。

 

(増添)

 宝塔诗

 

 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

先看一首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一至七言(尖塔诗)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见得多的是双宝塔诗,两塔对峙,是由单塔中的一七体,演化而来,左塔不用一韵到底,由右塔充之。如唐代令狐楚的《山》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再如白居易的《诗》

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再欣赏清代王有光摘吴越俗谚俚语排成目录,用塔之对顶的形式。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为人易做人难
  你叽呱我也叽呱
  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