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鼎好家常菜高新区:我还有半杯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59:55

我还有半杯水
阮直



  四十岁那年,我曾强迫自己的情绪去寻找中年的状态,可是就连那句“四十而不惑”的名言都没给我一点儿自信,我感觉不到中年与青年之间有多大的区别。除了老婆的脸色黄了些,一切依然如故。我感受不到中年是个啥滋味,我也看不见生命的那杯水已没了一半。
  到了五十岁,我就不用再去寻找感受人生的中年了,自己的胳膊、腿就让我知道我是走在人生的下坡路上了;自己的胃口就让我知道自身的设备已经老化;自己的眼睛就让我知道,前边的路真的不长了。
  曾经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辩个脸红脖子粗的嘴巴如今变懒了;曾经对身边的人升官发财还有几分忌妒的心变麻木了;曾经见了美女就闪光的眼睛也呆滞了。学会了找静,学会了躲避,认可了无奈,甘于平庸。时光这巨大的磨石把性格的棱角磨平了,把生命的激情冲淡了,把心中的刚欲熄灭了。用《手机》中严守一的感觉说“像机器一样,缺了润滑油,转着转着就不动了”。怎么看,握在手中的这半截时光棒都没有磨掉的那段长了。每天过日子,其实就是在打发时光。
  元旦放假时读闲书,书中的一则印度寓言令我心头一震。寓言讲的是:两个人各有一杯水,都喝了半杯,一个说:我已经喝掉了半杯,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没有喝。虽说面对的和所拥有的都是同等的,可是两种说法,前者好像透出一种无奈和苦涩,后者倒好像满怀希望,流露出一股安慰。人到中年,恰似喝掉了半杯的水,对着半杯水说“我已经喝掉了半杯水”的要比说“我还有半杯水”的人多。人不到中年是无法有这种感受的。记得少年时去河畔玩,见那哗哗的流水南去,偶尔也诗兴勃发,虽不能咏诗作赋,倒常常想起曾读过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是总觉得老夫子这话没什么深奥,说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嘛。时过三十年,再去那河畔,见到我童年时常常在那放羊的于大伯,他已经背驼、发白、耳聋、眼花。我立于他的眼前,握住他的手,可他认不出我了。当我告诉他我的小名时,他才口中念叨着:“变化太大了。你看你的鬓角都有白发了。”岁月改变了我们,可岁月依然是岁月,就如我脚下的这条河流,它永远依旧。那个瞬间我仿佛一下子顿悟:我原来是这么浅薄,弃我而去的岁月已裹着好多我们还没来得及咀嚼、来不及思考、来不及修正的生命道理,匆匆地过去了。蓦然回首,只有空发一番感慨。难免生出“我已喝了半杯水”的感叹,难怪董桥说:中年是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
  人到中年的旅途虽说大多不一样,踉踉跄跄也好,步步风流也罢,都没来得及回忆,可是现在不同了,终于在失眠的午夜,唤起那还鲜活的记忆,一页一页,都在静静的夜晚哗哗作响。无论是凡人还是名人,回忆起喝下的半杯水,还都是有滋有味的。虽说有的苦涩,有的清淡,有的甘醇,毕竟不是“一了百了”“一空百空”。
  这样想来一下子就会觉得我还剩下的半杯水一定要细细地品,好好地喝才对,万不可一不留神一干而尽了。人到中年的半杯水,恰似一场杀过一半的残局,虽说不够盈满,但稀疏之间常常藏着生机,藏着妙算。残局尚不是支离破碎风雨飘摇的,即便有人能把残局看破但他仍是放不下,就是真的放下,心中又永远牵挂。
  尽管我们多数的人生岁月没给我们带来大富大贵,没给我们辉煌和掌声,可骨子里那份激情和感动依然不平。因为中年正在由生存向存在的途中行走。我们虽然达不到至善至美,但超出生存的本身意识已逐渐苏醒,人人都想活得更精神一些,虽然不能像哲人一样对人类进行不断的精神探索,但也不能用美食和随意来款待自己。
  剩下的这半杯水迟早是要没有的,人生最大的无奈便是终有一死。生命太短促了,太珍贵了,无论这半杯水怎么喝,都有一点可惜,就是不喝它,它一样挥发、蒸干,于是我们便想到要拼命地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尽管这些事与生命比起来永远是微不足道,但我们也不能再忽略了这还有的半杯水。好好地珍惜中年,也就是把握了最好时光。
文章来源:《读者十年精华文丛》
图片来源:深山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