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和红米3s:【引用】宗明义——高血压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01:31

【引用】宗明义——高血压病  

2011-11-07 17:30:3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闲云《宗明义——高血压病》 .title_cl_d2-271306297-2a19, .title_cl_d2-271306297-2a19 td{ color:#FFF0C0;} .mynetaspect_savedcss_1001, .mynetaspect_savedcss_1001 td { color:#f6d3ca; line-height:180%;} .mynetaspect_savedcss_1001 span { color:#f6d3ca; line-height:180%;} .mynetaspect_savedcss_1001 div { color:#f6d3ca; line-height:180%;}

宗明义——高血压病

现代医学知识要点

 

高血压病包括两种,90%为原发性高血压,只有10%继发于其他明确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不明,与年龄、情绪、饮食、体重、遗传相关。本书以后各章节所出现的“高血压病”均指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患病者男多于女,北方于南方,随年龄增长有显著增加,60岁以上患病率可达30%以上。

高血压病的症状不典型,常常隐匿发生,不容易引起注意,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头痛、失眠、耳鸣、烦躁、易怒、工作和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并容易出现疲劳,而且往往随着情绪波动,如紧张、生气等而加重。

高血压病的诊断:在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mmHg(非同日3次测量),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温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140

<90

高血压病最让人担心之处是并发症。中国现有高血压病病人已超过1.3亿,每年新增300万人以上。现有脑卒中病人500余万,每年新发病150万人,死亡20万人,其中76%的人有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人约有1000万,65%有高血压病史。

高血压病治疗的主角是病人自己:因缺乏自觉症状,所以容易忽视病情发展。大多数的高血压病病人必须用药,而且必须长期服药,甚至终至。

 

第一部分七情不遂,病由心生

周郎量窄,三气身亡

 

三国时期,江东周瑜俊雅脱俗,文武双全,24岁官拜建威中郎将,34岁任东吴的大都督,统帅几十万大军,破百万曹军于谈笑之间,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颂。但是,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论谋略无人能及诸葛亮,周瑜纵有雄才伟略,但始终稍逊一筹。他屡次设计谋害诸葛亮,不仅始终不能成功,自己反被诸葛亮三气而亡。

我们这本书为什么要从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谈起呢?因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周瑜很可能患有高血压病,以及高血压并发的心、脑、肾的损害。而他36岁就英年早逝也与此有直接的关系。

这样讲有没有根据呢?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赤壁大战前,诸葛亮为联合孙权共同破曹只身前往江东。周瑜虽同意联合拒敌,但由于一则两国交兵各为其主,二则他心胸狭隘,骄傲好强,妒贤嫉能,所以为了除掉诸葛亮,他屡次设计谋害。第一次,他派诸葛亮去乌巢劫粮,是想借曹操的刀把诸葛亮杀掉;第二次限诸葛亮三天内造出10万支箭,并从人力物力上设置种种障碍,要使他完不成任务,然后以贻误军机之罪将其处死;第三次是在诸葛亮借得东风之后,布置人马试图将其杀死。然而,三次都落空了,心中很是气恼。

赤壁大战后,孙刘两家为争夺荆州,周瑜和诸葛亮又进行了三次较量。第一次,孙刘双方追歼曹军,周瑜向诸葛亮提出要占领荆州,诸葛亮说,你要能占领就占领,你若不能,那么就由我们来占领。结果,周瑜在与曹仁的对阵中中箭受伤,诸葛亮派兵轻而易举登上荆州城楼,待周瑜负伤赶到时,看到荆州已归刘备。“几群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气得他跌下马来。第二次,周瑜设计骗刘备过江招亲,凭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弄假成真,既保荆州又得夫人。在诸葛亮“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嘲笑声中,周瑜气愤填膺,金疮迸裂,倒在船上,不省人事。第三次,周瑜苦思冥想,设下“假途灭虢”之计,以收西川为名,乘刘备不备,夺取荆州。不料被诸葛亮看破,将计就计,安排下伏兵,大大羞辱了周瑜一场。周瑜眼看计某被戳穿,又劳师动众往返奔波,秆劳无功,再加上被诸葛亮屡次戏弄,心胸狭窄的他一气之下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心中积怒难平,身体箭疮复发,遂一病不起,最后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

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如此英雄人物怎么能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呢?既然周瑜是被气死的,那我们为什么又说他的死因跟高血压病有直接的关系呢?这就首先要从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谈起了。

高血压的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头痛、失眠、耳鸣、烦躁、易怒、工作和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并容易出现疲劳,而且往往随着情绪波动,如紧张、生气等而加重。常常伴有胁肋胀痛、口苦、目眩、目赤,有的还会出现咽干、睡梦中出汗、手脚心发热的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视物模糊、心悸、心痛、晕厥、夜尿频多、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这么多的症状,好像没有什么头绪,怎么都是高血压的表现呢?其实,从中医理论来分析,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归结为肝阳上亢。

什么是肝阳呢?我们首先要来简单了解一下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观和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藏象学说。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看待世界的吗?孔子在《易·系词》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太极就是世界的起点和终点,是混沌状态,什么都分不出来,而后,由太极演化出两仪,两仪就是阴和阳。有了阴阳才有了我们得以生存的世界。早在中医奠基性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写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归属于阴阳,万事万物本身又都可以划分阴阳。总的来讲,阴阳是相对而言的,在比较中,凡是具备了运动、温暖、向上、有活力等属性的事物可以统称为阳,而与此相反,具备了静止、寒冷、向下、凝固、滞涩等属性的事物可以统称为阴。比如说,自然界中火为阳,水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而在白天中,又可再分上午为阳,下午为阴。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阴阳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了阴,也就没有了阳。同时,阴阳又是相互制约的,火可以将水蒸发掉,水也可以把火熄灭。在人体中怎么分阴阳呢?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表为阳,里为阴;每一个脏腑具备运动、温暖、向上、有活力特点的物质和功能为阳,具备静止、寒冷、向下、凝固、滞涩特点的物质和功能为阴。所以,肝的功能中具有阳的属性者就叫做肝阳。

那么中医理论中,肝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呢?让我们打几个比方来说明吧。

首先,肝属木。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一定知道鼎鼎大名的五行学说吧?中国古人认为世界有五种基本的物质,木、火、土、金、水,每种物质又都代表了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从人体内的肝的生理功能就具有木的特点,那就是要蓬勃长期同上伸展,屈曲则郁滞,笔直则畅达。所以,由此可见,肝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阳的一方面。所以当肝阳过于亢盛的时候,就会出现充盈和流动于周身的气和血向上亢越的表现。那么,有没有肝阴呢?一般来讲,肝的物质结构可以叫做肝阴,特别是用来对肝进行滋养的血液——肝血是肝阴的主要成分。我们知道,阴阳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所以平时保护好肝血,就可以减少肝阳上亢的出现。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提到的一点就是,在中医理论中,肝由于具有畅达的特性,所以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也就是说情绪不好可以通过疏肝来治疗,而当肝郁的时候,会出现心情郁闷的表现;当肝阳上亢的时候,就会出现暴躁易怒的症状。我们的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肝者,将军之官”,大家想,将军统帅三军,说一不二,军令如山,遇有违令误事者,将军必然盛怒,甚至会将违令者斩首以儆效尤。

知道了以上这些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高血压病人的症状跟肝阳上亢有什么联系。当肝阳上亢时,周身运行的气血失去常态,一起随着暴亢的肝阳向上冲顶,菀于头部,所以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耳鸣、口苦、目眩、目赤的症状。而我们知道,肝主调畅情志,暴怒最易伤肝,一方面直接引起肝血受损,一方面直接引起肝阳上亢。反过来,一旦肝血受损,肝阳无处潜养,则更易上亢,病人就会表现为越来越容易生气发怒,如此则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加重病情。

严重时,当上亢的肝阳上冲头目可引起严重的视物昏花,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就是出现了继发于高血压的眼底动脉硬化;当肝阳上亢于头,出现晕厥,甚至半身不遂等严重情况时,很可能是发生了高血压脑病,甚至是脑出血;此外,当上亢的肝阳扰心时,会出现心悸,甚至心痛的症状,也就是现代医学的高血压性心脏病;而当肝阴不足累及肾阴,甚至肾阳,而出现夜尿频多、水肿,乃至小便不利的症状时,很可能发生了继发性高血压肾损伤。

老年人,阴血不足,肝失濡养,所以肝阳更容易上亢,变得脾气不好,容易生气,而这反过来更容易使别人跟自己发生矛盾,使自己病情进一步恶化。特别是老年人全身的脏器功能都已经减弱,所以更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由此导致死亡。

那周瑜正值盛年为何如此容易生气,乃至被诸葛亮气死了呢?这就需要从周瑜的体质和他的生活经历说起了。

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气盛,无论外表、音律、文采、头脑、地位、韬略、统兵,乃至娶的妻子小乔,都是占尽了人间极品,均不输人。周瑜能有此作为虽有天资、机遇的成分,但不可否认他必定勤勉、认真、刻苦。整日军务烦劳,运辞行帷幄,多虑伤阴,多思气结,久而久之,肝失调达,肝阴亏耗,阴不潜阳,肝阳容易上亢,已成阴虚阳亢之体质。所以,周瑜遇事易急、易怒、易目火。记得,当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火烧战船之计后,他没料到时值冬月会有东风,当突然旗幡随风迎面吹到脸上时,他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失算,顿时肝阳暴张,急火攻心,口吐鲜血,猝然晕倒。

其实,诸葛亮深知周瑜是江东的顶梁柱,刘备的劲敌,必须想办法将他除掉。可用什么办法才好呢?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在于找到并充分利用了周瑜自身的致命弱点,用计使其就范,不费一兵一卒,除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周瑜的致命弱点就是他肝阳上亢体质所致的心胸狭隘,气量狭窄,骄傲好强,不能容人,妒贤嫉能,总想高人一辞行的难以平静的不良心理状态。聪明的诸葛亮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先通过挫败他欲谋害自己的三次诡计,使周瑜自叹弗如而又不甘心失败,使他心中积存怨恨之情,进而又通过占荆州、娶亲和占西川三件事情,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当众出丑,正好打中周瑜的要害,使他的病情逐渐加重,由“气得跌下马来”,到“气愤填膺,金疮迸裂,倒在船上,不省人事”,直到最后“一气之下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虽然《三国演义》及相关史书并没有周瑜死亡的详细医学诊断记载,但从故事的经过,和周瑜容易生气上火,而后又总是出现比较严重的表现,我们可以大致诊断周瑜平日患有高血压病,由于几次突发事件,使得血压急骤升高,出现猝然倒地,不省人事,还引起了原有的箭伤伤口迸裂,最终英年早逝。就连与他交好的鲁肃也叹道:“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或许有些朋友会说周瑜没有气量难成大器,像韩信就受得了胯下之辱,经受住了考验终成伟人。不得不承认,周瑜确实遇上了克星,他本身气量窄不假,但这样的事情若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也难免会生气上火。其实,人都有七情六欲,没有不会生气,不会着急上火的人。常态与病态的区别只不过是程度是否超过了正常的水平。我们大多数人会经常为了些自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着急、上火、生气,甚至气出病来,而回过头来想一想,往往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与发生在周瑜身上的事根本不具可比性,即使真的是遇到了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也要往开里想,把周瑜当成前车之鉴,再风流,再潇洒,一旦真的气死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其实,大家一定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他,就是王朗。

太和元年,诸葛亮平定南方后,上出师表,领30万兵马出祁出伐魏。魏主曹睿派大将军曹真,司徒王朗率20万人马抵敌。王朗时年已76岁,是位“白髯老者”。两军相迎,列成阵势。王朗想用一席话就叫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出马阵前只叫诸葛亮出来答话。孔明暗忖:“王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王朗一袭劝降的话刚完,孔明大笑曰:“呈以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出举孝廉入仕,理合匡群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谄庾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武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王朗劝降不成,反在两军前受辱,恼羞成怒,听罢便气满胸腔,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王朗的死,现代医学称之为“猝死”。他猝死的诱因毫无疑问是情绪激动和愤怒。现代医学认为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变化。对原有心血管、脑、肺、内分泌等潜在性病变的人来说,就可引起即刻的严重不良后果。王朗猝死的内因有以下两种可能:冠心病猝死或脑出血猝死。无论哪一种,都极有可能有高血压存在。因为绝大多数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人都有高血压病的存在。

其中,以冠心病猝死的可能性最大。76岁的王朗,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不免有老年性硬化。有心血管异常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猝死。在各种原因所致的猝死中,冠心病所致的约占78%。死因大多是由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脏骤停。

第二种可能为脑出血猝死。老年人脑动脉和冠状动脉都可产生硬化,在情绪激动或使劲用力时,血压急骤上升,超过已经硬化的血管壁的耐受程度,动脉壁破裂,血流入脑实质。若出血量大,或者在脑干、脑桥部位出血,直接压迫呼吸循环中枢,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死亡。

与周瑜不同,王朗的死更为突然。这里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年龄的差距。周瑜死的时候才36岁,而王朗当年已经76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在老化,代偿能力降低。年轻的高血压病病人,除了遗传因素引起的以外,基本上都是由于长期工作紧张逐渐形成的。机体代偿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人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才发展为高血压病,而且一旦远离致病因素的刺激,病情大多数可以缓解,甚至彻底消失。而老年人则不同,王朗的猝死,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老年人千万不要情绪激动,狂喜、愤怒、恐惧、紧张都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要“随遇而安”,这样就有可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也是预防“猝死”的灵丹妙药。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心、脑、肾的功能多已受累,所以比起其他的老年朋友更加需要注意调控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远离刺激。

在这一点上,三国时期另一位著名人物就做得很好,他就是司马懿。话说五出祁山之时,“孔时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人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可想而知,当司马懿读此信时一定非常恼怒,而且如果不出战,在自己众将面前也必将颜面扫地落得贪生怕死之名。然而,与周瑜和王朗不同,他虽然生气,却可以自我控制,理智对待诸葛亮的激将法,通过上书天子,讨得不准出兵的诏书,一方面挫败了诸葛亮的计谋,一方面保存了自己在众将中的威望。

司马懿在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中,算得上长寿了,他活到72岁。我们知道曹操活到65岁,刘备63岁,孙权70岁,诸葛亮54岁,而周瑜只有36岁。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世态度是多么重要。

 

清心淡泊,祛病之本

 

其实说到修身养性,控制心智,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世上最难的事情了。而对于高血压病病人而言这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奴心为怒,消散终难事

 

《管子》有言:“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强调的正是正常的精神状态是维系生命的重要因素。这种正常的精神状态是指平和公允,无偏无激,泊然无感,寂然无虑。

可是,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能保证天天乐开怀,不遇到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生活中如何才能制怒呢?

《老老恒言》中有一段论述,精妙绝伦。“老年人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其实,不单老年人应该如此做,所有的人遇到可怒之事,都应该转念想一想身体和事情哪一个更重要,一旦想通了,也就涣然冰释,怒意全消了。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的也都是要以身体为重这个道理。

《老老恒言》又曰:“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气既不妄动,声色亦觉和平,可以养身兼养性。”讲的就是老年朋友应该注意到自己比起年轻时更容易生气,别人可能一时注意不到,所以自己一方面要体谅别人,一方面也要知道生气发怒只会使事情更糟,还特别伤害身体。人人都希望青春常在,所以一定要牢记“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类修要诀》)的名言啊。

其实,大多数的人在生气发怒时都知道这样做不好,只不过是怕丢面子,怕被人笑话,非得要争一口气等想法在作怪,是自己在逼自己,或许是利用生气为借口逃避一些难以决断的事情。而事实上,越是这样,就越是南辕北辙。所以,生气时一定要理智,不能光顾了一时的面子,而破坏自己的修养;更不能为了表决心,表态度,而将心理上的怒气转移到身体上去,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不理智举动。遇事宽宏大量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品格来,能够理智地面对矛盾,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往往可以解脱琐事的纷争。站得高了,自然看得就远了,天高云淡,凡尘琐事自然也就一目了然。“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确是很高的境界。

预防发怒生气的方法

*保持平和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做个心胸豁达的人,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所发生的事情。

*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和谐

当人处于纷乱嘈杂的环境中,情绪会影响,心烦意乱,导致血压上升。相反,环境的整洁、和谐会使人心情舒畅。

*避免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会使人容易发怒,所以要注意在锻炼和日常活动时保证适度。

*充分认识发怒带来的不良后果

发怒可造成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脑血栓或心肌梗死,以及高血压病人的猝死。要发怒时,首先想想这于自己健康极不利。

*有意躲开“触媒”,有意识地撤火

人在愤怒时,往往大脑皮层中出现强烈的兴奋点,并且它还会向四周蔓延。为此,要在“怒发”尚未“冲冠”之际,善于运用理智有意识地去转移兴奋中心。比如,有意躲开一触即发的“触媒”,即争吵的对象、发怒的现场,去到其他的地方干点别的事情。

*自我暗示、激励

就是给自己提出任务,自己做自己的司令官,坚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个人的感情。爱发怒的人也不妨搞个座右铭,通过这样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命令,便可以组织自身的心理活动获得战胜怒气的精神力量。

*宣泄法

可以与别人聊聊,把事情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对空大喊或者摔打一些无关紧要的物品,这些能够有效地宣泄或是缓解自己的冲动。

*闭目深呼吸

把眼睛闭上几秒钟,再用力伸展身体,使心神慢慢安定下来。

*用冷水洗脸

冷水会降低皮肤的温度,消除你的怒气。

 

奢望强求,不解种祸根

 

人是要有追求的。作为红尘俗世中的凡人,我们不能奢求达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很多责任要承担,很多压力要面对,为家庭,为父母,为工作,为自己……我们不能为了自己长命百岁对自己的责任置之不理。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连孟子中也说:“是故天将降在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然而,凡事都要有个度。“才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任而强举之,伤也。深忧而不解,重而不释,皆伤也。”(《遵生八笺》)

诸葛亮26岁出山,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谋事28年,于54岁病亡。虽然当时是“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但与当时统治集团中的人物相比,他要算中年夭折了。诸葛亮的死,与他强求统一天下,积劳成疾不无干系。蜀汉势力本不及魏,刘、关、张死后,蜀中人才凋零,以致出现“蜀中无大将,瘳化作先锋”的局面,而继承刘备帝位的又是“扶不起的阿斗”。诸多情况,都为蜀汉统一中国雪上加霜,而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以一人之力勉强支撑,先后五出祁山。虽怀经天纬地之才,奈何天时、地利、人和悉不具备,最终他心力交瘁,殒命王丈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上通天文,下识地理,中知人事,焉能不懂养生之理?他高卧隆中时也曾赋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且在《后出师表》中,他也写道:“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显然诸葛亮深知强求之害。

当然,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很多人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终生,这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值得尊敬和赞叹。可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人的随能力是有限的,应该量力而为。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道理谁都懂,可是往往求成心切,欲速则不达。试想,如果诸葛亮没有自受命之日起就“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没有“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摆脱这种对自己精力和体力过分强求的生活态度,而是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稍微注意一下修养身体,也许就能够延长生命,甚至完成统一天下的夙愿。

此外,抛去工作的紧张和劳碌所带来的伤害不说,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残酷的竞争。面对诱惑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为之心动,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君子固穷”?面对竞争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不惊”?要知道,这些因素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紧张和劳碌。对硅谷的追求,谈不到责任感的问题,也不属于英雄主义的范畴。然而,摆脱这些思想上的纠缠,是非常不容易的。著名的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故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空间涅槃”,这应该就是达到舍弃奢欲的最高境界了吧。虽然也许只有大彻大悟的佛祖才能够完全做到,但是我们平常人多少可以努力向这个目标接近,虽然不太可能完全到达。

尽管改变自己的性格、心态是困难的,但是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接受这种改变,就一定能够取得成绩。因为铁本是灰色的、坚硬的、冰冷的、边缘锐利的;但把它加热后,它就推动了这些特点,它不再是灰色、坚硬、冰冷、边缘锐利的了,它变成红色、柔软、火热,并且还会没有一定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它带上了火的特点。

 

《除烦恼歌》

 

百年偶寄,何若烦恼?

天地缺陷,人生皆有。

生初坠地,哭声一吼,

身落尘劫,烦恼居首。

烦字从火,内焚外燎,

脏腑焦燥,形貌枯槁。

精因之摇,神因之扰,

气因之丧,寿因之夭。

人固明知,烦恼自讨,

气性之偏,习而难矫。

执迷者多,醒悟者少。

古有歌词,名曰宝诰。

当烦恼时,心境内照,

譬如此身,冥冥杳杳。

坠地之前,归土以后,

此身都无,烦恼尽扫。

持诵斯言,永年可保。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

 

第二部分饮食不节,病从口生

 

古人说:“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养生论》)节,节制,具体指饮食时间要有规律,数量要合理,不过饥过饱、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不能偏食。饮食有节是减少疾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重要内容。反之则百病丛生,损身折寿。正如《庄子》所言:“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对于高血压病病人来说,注意节制饮食更为重要,因为绝大多数的高血压病都是慢性病,对相当一部分病人而言,甚至是终生病。一日三餐,谁也省不了,饮食偏好所带来到影响,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一年两年也不明显,然而日积月累,早晚有一天会体现出来,甚至很严重。

通常高血压病病人的饮食调控要围绕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高血压病本身;二是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和心、脑、肾的病变。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是《黄帝内经》中的名言。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运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食物是供给人体营养的来源。历代医家均认为饮食宜少不宜多,食少则脾胃易化,中气转运,气血周流;食过多则脾胃损伤,气血阻滞,对人体有害无益。《脾胃论》说的“至于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过则伤其正”也正是这个意思。

对于高血压病病人而言,“饮食自倍”有什么特别的坏处呢?

首先,我们知道暴饮暴食会伤害到脾胃的正常功能,脾胃的正常功能受损,就会导致食物不能够正常地被消化和吸收,转而形成了不能够被身体利用的有害物质,这就是“痰浊”。这里所说的痰浊并不指来自肺和气管的“痰”,而是指存留于体内的有形的,类似于痰的性质的有害物质。痰浊留存于体内,可以淤阻血脉,停在哪里就在哪里导致疾病。根据痰浊淤阻的不同部位和轻重之别,人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果痰浊阻于心脉,则胸闷、心悸、心痛;痰浊上扰清窍,则头痛、昏蒙、头晕。

高血压病病人存在肝阳上亢的体质,若再兼有痰浊作祟,则上亢的肝阳可以携带痰浊上攻于头目,或上扰于心,以致出现比一般的高血压病病人更为严重的症状和后果。

其次,饮食自倍还会导致肥胖。怎样科学地知道自己是否属于肥胖病人呢?

医学界有专门的名词来界定肥胖的概念。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kg/m2),正常体重的体重指数在18.5—24.9之间,肥胖的诊断断要求体重指数男性在24以上,女性在26以上。

肥胖不仅会使体重增加,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肥胖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心脏为了满足增加体重的供血要求,必须更加用力工作,有人研究过,体重每增加12.5 Kg,收缩压可上升10mmHg,舒张压可上升7 mmHg;每下降10Kg体重,则血压下降5—20mmHg。

同时,体内过多的脂肪,同样会沉积在各器官脏器内,包括心脏在内,且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升高,更容易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脏的工作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说起肥胖,我们想起了一个三国时期著名人物董卓。《三国演义》所描写的一千一百多人中,要数董卓最肥胖。他饱食终日,其貌不扬,腹大臃肿,行动笨拙。一日,曹操佩宝刀来到相府,欲谋刺董卓,只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侍立在侧,于是曹操借机支开吕布。董卓因为“肥大不耐久坐,随倒身而卧,转面向南。”曹操急忙擎刀,恰待要刺,不想董卓在穿衣镜中发现,曹操随即应变,马上说自己是来献宝刀的。可见,董卓胖得连多坐一会也觉得吃力,很可能已经由于肥胖影响了血压和心脏的功能,所以需要静卧,减轻心脏的负荷,平稳血压。

既然董卓胖到“不耐久坐”,那行动时所遇到的困难一定不言而喻了。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凤仪亭吕布戏貂蝉”的故事。当董卓发现吕布和貂蝉在凤仪亭下共语,顿时大怒,大喝一声,吓得吕布回身便逃,董卓抢了吕布丢下的画戟落地逃走,董卓气喘吁吁赶到园门,和李儒撞了个满怀,倒在地上。董卓如此肥胖,运动起来心脏的负荷就更大了,再加上冲

天怒气难平,一定头晕、胸闷、气短,说不定还会有头痛、胸痛的情况呢。

虽然董卓可能会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说法没有强有力的根据,只不过是大家的猜测而已。我们把这个故事写在这里,是希望可以给高血压病病人和肥胖病人提个醒,这两种疾病往往伴发。

总而言之,饮食自倍所带来的痰浊淤阻和肥胖的后果不仅可以成为高血压病的诱因,而且会加重高血压病的病情,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饮食有节,祛病延年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在这里,我们也借用来泛指各种食品。《素问玄机原病式》说道:“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饮食宜多样化,五味全面,则脏腑之气调和,精气充足。反之,饮食偏嗜则五味不全,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脏腑之气失调而发生疾病。

 

董昭食淡,健康寿延

 

传说古代黄帝的臣子宿沙氏创始煮海水为盐,至今至少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今天,食盐成了人类每天都离不开的朋友。食盐的功用不仅是在于调味,他还是人体必须的重要物质。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记述了曹操会见正议郎董昭一段故事。时当大荒之年,“官僚军民皆有饥色”之际,惟独董昭仍能保持精神充足容光焕发,令曹操惊讶不已,遂向董昭请教其中奥妙。董昭告诉曹操:某(我)无他法,只食淡三十年矣。这位生活在1800年前的老先生,在这里总结了一条与现代医学生理学颇相一致的养生之道,就是坚持“食淡”习惯,控制食盐摄入,有益身体健康。

食盐是人体不可缺的物质,生命一刻也离不开盐。一旦缺盐,人们就会头痛、乏力、恶心、不适、血压下降、感觉迟钝,甚至抽搐、昏迷。然而,长期摄入食盐过多,将引起血压持续升高,并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研究还表明,人体随着食盐摄入量增加,胃癌、食管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过量食盐对健康的影响是累积性的,因而其危害更易为人们所忽视。

盐是如何引起血压升高的呢?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都存在于细胞外,钾离子存在于细胞内,正常情况下维持细胞内外的平衡。当钠离子和氯离子增多时,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引起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增加,同时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可使血压升高。

(2)细胞外钠离子增多,引起细胞内钠离子也增多,随之出现细胞肿胀,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肿胀后,一方面可使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加大;另一方面使小动脉壁对血液中的缩血管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反应性增加,引起小动脉收缩,使全身各处细小动脉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研究盐与高血压的关系的资料均表明,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摄入食盐量越多,血压水平越高。我国研究情况也显示,北方人食盐的摄入量多于南方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北方南低趋势。

吃盐多的人都会得高血压吗?答案是否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群中约有20%的人吃盐多了会得高血压,这部分人医学上称为盐敏感者,而大部分(80%左右)正常人吃饭稍咸一些并不会患高血压。但目前在人群中还无法区分盐敏感者及不敏感者,因此,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改变饮食“口重”的习惯。

对于已经发生高血压的病人,限盐也是有益的。实践证明,在某些高血压的早期或轻型高血压病人,单纯限盐即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而对中、重度高血压病人,限制盐的摄入量,不仅可提高其他降压药物的疗效,还可使降压药物的剂量减少,这样可大大的减少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药品费用。所以,不管是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还是从治疗高血压的角度,限盐都是有益的。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高限为6克。日常生活限盐的重点在于控制烹调时及餐桌上的用盐量。实际上,一个人每天生理需要仅为1克。不少人偏爱“口味重”,这是后天逐渐形成的不良味欲习惯。

对于食咸太过的危害,中医是如何看待的呢?《黄帝内经》记载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讲的是多食咸能够使血脉凝涩流行不畅,色泽发生变化。这与现代医学认为过多的食盐摄入所引起的血液方面的变化完全吻合。

因此“食淡”应从婴幼儿培养起,并时时刻刻注意,能够做到像董昭所说的那样“食淡三十年”,就一定可以帮助益寿延年。

 

肥甘厚味,取病之源

 

古人有云:“肥甘过度,每发痈疽;酒肉充充肠,心滋秽浊。熏蒸为火,凝聚成痰,汩没性灵,变生疾病。”(《潜斋医话》)

饮食肥甘过度,为种种疾病之源。特别是高血压病病人,一定要控制富含胆固醇的动物脂肪和其他食物,因为:

经过支物实验和人类饱含习惯的调查,肯定高胆固醇的食物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系。

进食的数量可直接影响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后,便容易沉积到血管壁中去而发生动脉硬化。

不过,如果是年轻而轻型的高血压病病人,几次测定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数值又都不高,加上体型也不过于肥胖,其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可以稍稍放宽限制。注意,这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因为连完全健康的人都不可以这样。

经研究,认为胆固醇含量高的常见食物有:动物内脏、鸡蛋黄、鸭蛋、鹅蛋、鱼子、鱿鱼、蟹黄、小虾等。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有:瘦肉、鲜奶、兔肉、鸡肉、鸡蛋白、鸭肉、鱼肉、海蜇等。大家可以在生活中注意取舍。

 

蔬菜粗粮,可保安康

 

粗饭寒菹到手空,属餍也与八珍同。

——陆游

大家一定都对陆游这位南宋著名著名人很了解吧?他不仅文才横溢,忧国忧民,而且还很懂得养生之道。比如上面这两句诗,就非常简单清楚地说明了蔬菜粗粮,可保安康的道理。菹,腌菜;餍,满足;八珍,珍贵的食品。粗粮腌菜照样吃得很香,只要自足,知道蔬菜粗粮的好处,蔬菜粗粮也就同珍馐一样美味。

其实,多吃蔬菜对于高血压病病人大有好处。因为各种蔬菜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果胶,而后者可以帮助机体排出多余的胆固醇而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同时,蔬菜还含有丰富的促进机体活动必不可少的钾盐。况且,又由于蔬菜中的钠盐很少,即便多吃蔬菜也不会引起机体内的钠盐增加,相反因别的食物吃得少了,加之机体每天在不断排出钠盐,结果使机体内的钠大为减少,而有利于血压的降低。

蔬菜对那些力图减肥的人尤为重要,因蔬菜的体积大,很易吃饱,这样就可少吃促进体重增加的淀粉和脂肪类食物。另外,由于它还含有阻止糖类变为脂肪的物质,以及因为它的纤维含量多,能刺激肠的蠕动,加快脂质的排泄,而这正是减肥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对于老年朋友,蔬菜的这种促进排便的作用就更可贵了。大家知道,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便秘可以诱发多种疾病。比如当便秘而用力排便时,可以由于腹压升高而间接导致血压骤升,成为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但需要注意,土豆、山芋、南瓜和红薯等蔬菜含糖和淀粉较高,应该加以限制。

粗粮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为机体补充许多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而这些物质,就有很多可以帮助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液流动性,降低血液粘滞性等,能帮助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

像著名的百岁老中医罗明山就在《养生寿老集》中写道:“天天吃肉,心胃难受;吃了青菜,一身轻快。”“饮食不怕杂,玉米青菜佳。”

此外,在日常饮食中,陆游还对喝粥情有独钟。陆游在许多诗句中,常常提及食粥对延年益寿的好处。他在《食粥》一诗中说:“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认为,只要经常食粥就能延年益寿。在《薄粥》一诗中说:“薄粥枝梧未死身,饥肠且勉转车轮。”意思是说,靠食粥支持年迈的身躯,而且也能够免受饥饿;他还有“老便藜粥美,病喜粟浆酸”等诗句。他从生活中体会到,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弱,稀粥利于消化,易被人体吸收,于长寿大有裨益。

 

附:高血压保健汤粥

原料: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制作: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食法:可在两餐之间当点心服食,不宜空腹食,以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积停滞、腹痛、腹泻、小儿乳食不消等。

 

桃仁粥

原料: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制作: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

食法: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功效:活血通经,祛痰止痛。适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等。

注意:用量不宜过大;怀孕妇女及平素大便稀薄者不宜服用。

 

胡萝卜粥

原料:新鲜胡萝卜、粳米各适量。

制作:将胡萝卜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锅入,加清水适量,煮至米开粥稠即可。

食法:早晚餐温热食。本粥味甜易变质,需现煮现吃,不宜多煮久放。

功效:健脾和胃,下气化滞,明目,降压利尿。适用于高血压以及消化不良、久痢、夜盲症、小儿软骨病、营养不良等。

 

莲肉粥

原料:莲子粉15克,粳米3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上三味同入砂锅内煎者,煮沸后即改用文火,煮至粘稠为度。

食法:可随意服用。

功效: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适用于高血压及脾虚泄泻、肾虚不固、遗精、尿频及带下、心悸、虚烦失眠等。

注意:凡有外感或实热证者不宜服。

 

玉米粉粥

原料:玉米粉、粳米各适量。

制作:将玉米粉加适量冷水调和,将粳米粥煮沸后入玉米粉同煮为粥。

食法:可供早晚餐温热服。

功效:降脂,降压。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高脂血症病人常服也有效。

 

冬瓜鲩鱼汤

原料:冬瓜200克,鲩鱼150克(鱼尾部较好)。

制法:鲩鱼去鳞洗净,用植物油煎至黄色。加开水适量,再下冬瓜,文火煮30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泄热平肝,利水消痰。适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型者,胸闷烦热,头痛眼花等症状。本品对早期高血压病病人较为适宜。

注意:忌肥腻、刺激之品。

 

豆腐紫菜兔肉汤

原料:豆腐200克,紫菜10克,兔肉100克。

制法:豆腐切厚片,兔肉洗净切片。先将豆腐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再入兔肉、紫菜,文火煮至兔肉熟,调味,食肉饮汤。

功效:益气和中,化痰利水。适用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属脾虚者,有眩晕,心悸,体倦痰多等症状。对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者甚宜。

注意:调味清淡,限盐。忌食肥腻。

 

芹菜红枣汤

原料:鲜芹菜200克,红枣30克。

制法:芹菜洗净切段,与红枣洗净去核,加水适量,文火煮15—20分钟,调味饮用。

功效:利尿镇痛,和中养血。适用于高血压,症见头昏,眩晕,心悸,失眠等。本品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等症。

注意:饮食清淡,,忌肥腻、刺激之品。

 

决明海带汤

原料:草决明10克,鲜海带50克。

制法:鲜海滞洗净切段,草决明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20分钟,去渣饮汤。

功效:清肝明目,利水化痰。适用于高血压病,症见昏眩,头痛等。本品亦可治疗眼结膜炎。

注意:忌食刺激性强的食物。若无鲜海带,可用干品15克代替。

 

苦瓜荠菜瘦肉汤

原料:鲜苦瓜200克,荠菜50克,猪瘦肉100克。

制法:猪瘦肉洗净切片,苦瓜去瓤切片,荠菜去根洗净。先将荠菜加水适量文火煮30分钟,捞出,再入苦瓜、瘦肉煮熟,调味,食肉菜饮汤。

功效:清心祛暑,泻肝利水。适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型者症见头晕头痛,心悸失眠,心烦易怒,口渴咽干,或目赤肿痛等。本品亦可用于糖尿病,急性结膜炎。

注意:调味清淡,严格限盐。忌油腻、辛燥之品。

 

饮酒适量,过则伤身

 

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酿酒技术至少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几千年来,人们跟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是友谊的标志,胜利的象征,喜怒衷肠乐的表现。所以,“酒逢知已千杯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今朝有酒今朝醉”,“举杯浇愁愁更愁”,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酒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本身,酒代表的是一种文化。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不少通过喝酒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印象深刻。如《水浒》里,武松乘着酒兴,景阳冈打虎;鲁智深借酒力大闹五台山。

《三国演义》也描写了一些嗜酒如命的人物。比如,孔融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为自豪,在饮酒中显出他的名士气派;曹操常常“对酒当歌”,高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关羽在“刮骨疗毒”时,饮酒食肉、谈笑风生,尽显英雄本色;刘备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周瑜酒宴“群英会”,蒋干中计;李儒鸩酒毒死汉少帝;刘琦年轻早夭,吕布布销减,也和沉溺酒色有关。

其中,以酒表人,给人印象最深的要算张飞了。张飞逢酒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多出事端。如张飞酒醉失徐州;醉后暴怒,胡乱鞭挞将士,多有鞭死者。最后,张飞还是死在酒上,他在饮得酩酊大醉时,被人刺杀而死。

酒在医学上从古到今,一直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既有益又有害的东西。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经指出:“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风,消愁遣兴。痛饮则伤耗血气,损胃亡精,生痰动火。”另一本古代医学著作《本草备要》也指出,过度饮酒还会“发怒助欲,致生湿热诸病。”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很多生动的喝酒场面,大小酒宴不计其数,各有特色把一个个醉汉写得栩栩如生。其实,他本人又何尝不是为酒所害?他感于家道突变,朝廷腐败,将一生心血铺注于《红楼梦》,经常借酒浇愁,导致英年早逝,终年48岁,其妻在挽诗上写道:“不怨糟糠怨杜康”。

对于高血压病病人,过度饮酒助阳生火,使得肝阳亢盛,阴血消耗,肝阳夹杂饮酒所致痰热上亢攻冲,出现眩晕、头痛、耳鸣、目赤,甚则胸闷、心悸、心痛、所知等严重的症状。

现代的研究也发现过量饮酒与高血压的发病正相关。如美国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5000例30—59岁的人群中,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越多者,血压水平就越高。在我国也有人进行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酒者,特别是收缩压,有资料表明,每日饮酒30毫升,其收缩压可增高0.532kPa(4mmHg),舒张压可增高0.266 kPa(2 mmHg),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0%;每日饮酒60毫升,收缩压可增高0.8 kPa(6 mmHg),舒张压可增高0.266—0.532kPa(2—4mmHg),高血压的患病率大于90%。

饮酒会使血压升高的现代医学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酒精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输出量增加,间接引起肾素等其他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增加有关。另外,长期的饮酒还会造成心肌细胞损害,使心脏扩大而发展为心肌病。因此,专家们建议:①要劝阻儿童和青少年,不要饮酒;②已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时一定要戒酒;③已有饮酒习惯的成年人,应限制饮酒量,每天白酒最好不超过一两;④节假日或亲友相会时,可适时饮些低度酒。

 

品茗怡情,绿茶为佳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本草经》一书中就曾提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性冷。有驱逐五脏之邪气,镇神经、强壮精神,使人忍饥寒,防衰老之效能。”真正的好茶,颜色清新和目,泡水后汤色明亮,品起来味道纯正。比较著名的有“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和“龙井茶”等等。

“名茶还须好水泡”,这是陆羽《茶经》之名句。像《红楼梦》中提到烹茶用的水就有井水、山泉水、叶上露水、雨水、雪水等等多种。比如妙玉在招待贾母时,惜春执行妙玉时都是用的“旧年的雨水”烹茶。其实贾府里最为津津乐道的是用雪水烹茶。贾宝玉在《冬夜即事》诗里写道:“却喜待儿知适茗,扫将新发及时烹”;妙玉招待宝钗、黛玉、宝玉等人喝“体已”茶,用的水则是她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居住时收的梅上的雪,贮在深青色釉的瓷瓮里埋在地下所成的陈年雪水。当然,像这样精致的生活,现代人很少能够有福消受了。

饮茶是中国人的习惯。我国唐宋以来文风大盛,许多文人雅士都以尚茶为荣,诸如白居易、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颜真卿、范仲淹、唐伯虎等都是文坛名流,也是品茶高手。他们通过品茶感受饮茶的情趣,陶冶性情,以茶为内容吟诗作赋,留下了不少名词佳句。

人们运用审美力对茶之美进行了欣赏、品评、联想,进入美的境界中,从而诱发灵感,文思如潮涌。正如“酒壮英雄胆”一样,有“茶引学士文”之谓也。茶文化是中华民族高洁、清雅风格的体现,是艺术生活的结晶。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有“饭后一杯茶,饿死郎中爷”的说法,但饭后马上大量喝茶是会影响消化的。二百多年前的曹雪芹就借黛玉之口说出了“饭后必过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的论点。

此外,像睡前不宜喝浓茶这样的茶忌也早就深入人心了。

还有,就是某些疾病不适合多饮茶。在《红楼梦》中,还有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情节:第六十二回中说袭人给黛玉倒茶,黛玉说“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

高血压病病人也是如此。有专家对饮茶与血压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饮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血压的因素。他们调查某茶区532名30岁以上男性农民,饮茶率平均62.2%,饮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都显著高于不饮茶组。调查在排除了其他影响血压的因素,如年龄、体重、饮酒量等后,饮茶因素对血压仍有明显的影响。

推测饮茶使血压升高的原因,可能与茶叶中含有咖啡碱等活性物质,能使心率增快,心脏输出量增加,而引起升压作用有关。美国学者也曾报道,正常人在给予150毫克咖啡碱后,在较短时间内血压增加14/10mmHg。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遇到,有些人在饮茶后诉说头晕头痛,这可能就是血压升高的缘故。

据报道,在各类茶叶中绿茶含咖啡碱最少,而茶多本分较多,后者有消除咖啡碱的作用,因此,有血压升高趋势的人,可适当饮一些绿茶。

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为高血压病人配制的药茶,既可以过了茶瘾,又可以防治疾病。

 

菊花茶

菊花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作用,取白菊花20克,沸水泡代茶饮,对早期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效果佳。

 

荷叶茶

取荷叶100克,水煎代茶饮,有清热解暑,扩张血管,降低血脂、血压作用,且荷叶又为减肥良药,对于肥胖兼有高血压者更为适合。

 

山楂茶

山楂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具有促消化、增进食欲、降低血脂作用。取生山楂30克、何首乌20克,水煎代茶饮。对高血压、冠心病病人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三七茶

三七有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心肌供血。取三七15克、红花15克,水煎代茶饮。

 

钩藤茶

取钩藤15克、天麻15克,水煎15分钟(不可超过20分钟,否则有效成分被破坏,影响降压效果),水煎服。

 

玉米须茶

玉米须有健胃、利尿、消肿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肾炎及心脏病引起的水肿。取玉米须50克、益母草30克,水煎代茶饮。

 

夏枯草茶

取夏枯草30克、芹菜根50克,水煎代茶饮,可平肝阳、降血压,对目赤、头晕有效。

 

车前子茶

车前子有明显的利尿降压作用,常见于高血压、慢性肝炎水肿的治疗,可长期服用。取车前子30克、白茅根50克,水煎代茶饮。

 

决明子茶

决明子可祛风散热、平肝明目、利尿,对高血压、便秘、高脂血症效果佳。取决明子30克、枸杞30克,水煎代茶饮。

 

烟草之毒,戒而远之

 

烟草在17世纪时,曾是医生用来治病的一种药物,但后来证明弊大于利而放弃。后来,人们将烟草制成了卷烟,由于它的香味和其中所含的烟碱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同时吸用方便,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消耗品。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男人和四分之一左右的女性吸烟,而且吸烟年龄在不断地年轻化。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吸烟的种种坏处,但是由于吸烟有成瘾性,所以大多数的烟民对戒烟敬而远之。但是,在这里我们还要再旧事重提,特别是高血压病的病人,切忌吸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吸一支烟后体内会出现哪些变化:

◆收缩压增高10—25mmHg;

◆脉搏每分钟增加5—20次;

◆皮肤温度降低。手指的皮肤温度降低2—5℃,足趾皮肤温度降低3—7℃;

◆毛细血管收缩30—40分钟。

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还是许多心脑血管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据英国报道,在每年因吸烟致死的52000人中,一半是心血管疾病,并且主要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病。

 

远离咖啡,降压有方

 

高血压病人应远离咖啡,尤其是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因为压力加咖啡因对诞辰有相乘的效果。

根据美国高血压杂志发表的一篇报道,在情绪处于压力状况之下的时候,咖啡会把血压推高到不利健康的程度。研究人员在报道中说,单是咖啡就能使血压上升,咖啡因再加上情绪紧张,就会产生危险性的相乘效果。

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高危人群,在摄取咖啡后,血压上升最多。一般而言,咖啡能使血压上升5—15mmHg,也就是说,原来血压是120/60 mmHg的人,在摄取咖啡后,可能上升至135/75 mmHg。血压若超过140/90 mmHg对健康就有不利影响,而且喝一杯咖啡之后,血压升高持续的时间可长达12小时。

所以,有些人在情绪紧张时喝咖啡,其实是错误的做法。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尤其应避免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喝咖啡,或是含咖啡因的饮料。

 

补钙降压,一举两得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但近年来科研人员发现,人体缺钙也会引起高血压。据美国医学杂志报道,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每日食钙量少于0.5克的孕妇,与食钙量大于1克的孕妇相比,前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后者的10—20倍。对一般人群调查结果是,每日食钙量小于300毫克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每日食钙量大于1200毫克者的2—3倍。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人群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日钙摄入量多者血压低,少者则反之。人群日均摄钙量每增加100毫克,平均收缩压水平可下降2—5mmHg,舒张压水平可下降1.3mmHg,因此,研究人员指出,钙吸收减少是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

国外还有学者对580例高血压病病人和330例正常人进行观察,让他们每日服用超过正常规定量800毫克的钙,8周后发现高血压病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下降,而正常人不变。那么,补钙为什么能降低血压呢?目前认为,可能是如下机制所致:①钙的膜稳定作用:钙结合在细胞膜上可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提高兴奋阈,使血管平滑肌松弛;②钙自身可阻断钙通道,使细胞外的钙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③高钙可对抗高钠所致的尿钾排泄增加,而钾离子对稳定细胞膜起重要作用。维持足够的高钙摄入,可抵抗高钠的有害作用;④有学者认为,40%的血压升高与甲状旁腺有关。甲状旁腺可产生一种耐高热的多肽物质,这是引起高血压的罪魁祸首,称为“致高血压因子”。低钙饮食可刺激“致高血压因子”的产生,而高钙饮食可抑制其产生。

因此,及早注意饮食中钙的供应和吸收,对高血压防治是有益的,特别是老年朋友。因为补钙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众所周知还可以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病,真是一举两得。

含钙较多的食物有大豆及豆制品,奶又奶制品,鱼、虾、蟹、蛋、木耳、紫菜、雪里蕻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均应注意适当摄入。

 

第三部分三分在治,七分在养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将养”,这一句民间谚语是很有科学道理的。确实,恰当而积极的修养对于高血压病病人来说,是甚为重要的。

 

黄帝养生登寿域

 

据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是寿逾期颐而花甲重开的寿星。他的寿命达到了人类自然寿命的高峰,活了120多岁。他的子孙也皆善养生之道而寿高百岁。据史料记载,黄帝之子少昊活了100多岁,少昊之孙帝喾活了105岁,帝喾的儿子尧更是享年118岁的寿星。黄帝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

据说在那个时代,有许多善于养生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黄帝打败了炎帝、蚩尤,统一华夏后,国泰民安,于是他就去四方寻访高人名士以期长生。

他曾去崆峒山向一位已经得道的“仙人”广成子请教养生之道,广成子告诉他:“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勿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长生。”黄帝受教之后大受启发,奉行一生。

记载黄帝的养生术最详细的是《内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养生大纲:“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就是说养生的最基本条件,首先要顺应自然变化的规章,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而变换衣着,安排作息时间,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敏感,在春夏季节多多保养阳气,秋冬季则要注意培补阴精;其次,要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养正气在养生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营养食品都只是养生的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人体自身抵抗力的强大。

黄帝经常和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歧伯、少俞、雷公等人讨论养生之道,有一次他问:“为什么先人们都能活到上百岁还身体强壮,而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岁就过早衰老了呢?”歧伯是这样回答他的:“古时的人都懂得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要及时避让,使思想闲静,没有杂念。调和自身的正气,这样怎么会得病呢?”

他平时注意约束自己的思想,不产生过多的欲望,心情安定而不受外界的骚扰。因为精神专一,所以他虽然劳动很辛苦,但并不怎么疲倦。因为,他在物质上没有什么过度的欲望,所以生活得很开心。在饮食方面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平淡的,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在穿着上,不论是粗糙的还是华丽的,他都很随便。对于社会上的习俗,他也很满意。他乐于与民同乐。作为国家的治理者,他尽已所能为百姓造福,而绝不自以为尊……

因为他长期坚持这样修养,所以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即使有不良的嗜好也不能吸引他的注意,而任何有诱惑力的言论也不能使他的心志动摇。因此,他才得以保全了“天真之气”,而活到120多岁的高龄。

虽然黄帝和古圣先贤的养生修为我们不能望其项背,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中,注意自己的修为,不仅做到长寿,而且做到健康长寿。

我们常常看到不少高血压病病人在对待养生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自己的身体结实,血压高一点不在乎,挺一挺就会过去。因此,虽然有较多的症状出现,仍然参加激烈的活动或熬夜,不愿积极休息。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每天忧心忡忡,认为只有绝对卧床休息,方能使血压降低。显然,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前者麻痹大意,后者消极心重。

那么怎样安排日常生活才算比较合理呢?

 

睡眠有术,摄生根本

 

我国五代时期的陈抟老祖就是一位睡眠专家。相传他听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的消息后,大笑堕驴曰:“天下自此太平矣!”便隐居山林,放心大睡,相传到现在还没有醒来呢!是故民间有“大睡三千,小睡八百”之说。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世称希夷先生,因其隐居华山,故称“华山处士”,是我国五代时期著名的道士和养生学者,著有《无极图》、《指玄篇》、《胎息诀》等气功养生著作,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陈抟发明了著名的“睡功”,常常一睡百余日不起,世称“隐于睡”或“以睡玩世”者。据宋代《清异录》记载,陈抟有个名叫寇朝一的学生,曾经向他这到了睡功的确皮毛。后来有位刘刘垂范前去拜访寇朝一,“寇以睡告”。客人就坐在外间等候,听到里面齁鼾之声雄美可听,出来后就不无打趣地告诉旁人说:“寇先生睡中有乐(音乐),乃华胥调双门(喻鼻孔)曲也。”一个初懂睡功的学生尚能如此,可见陈抟这位先生的功夫是何等了得!

根据陈抟的说法,睡之方,无非“息魂离神不动”动了,也就是说,只要能做到魂魄宁息,厥神游离,心安身寂,就能达到他那种逍遥“华胥之国”的境界了。不过话说回来,一般人要真正做到“息魂离神不动”是不那么容易的。难怪有人叹曰:“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遵生八笺》)

对于高血压病病人,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高血压病病人每天睡眠的时间最好能够保证在8小时以上,若有可能,在中午也小睡一会儿是最好。但遗憾的是,高血压病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有的不易入睡,有的睡眠多梦,有的易醒,醒后很难再睡。

大家都知道,中医讲高血压病多可以辩证为肝阳上亢,在疾病的性质上多发球阴虚阳亢,而睡眠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手段,阳入于阴则眠,阳出于阴则醒。高血压病人由于阴虚阳亢而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又反过来加重了阴虚阳亢。

为了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睡眠状况,使大脑皮质得到充分的休息,应该做到生活有规律,尽可能争取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以保持多年来所逐步形成的条件反射。要避免引起失眠的各种因素,晚饭切勿吃得过晚,也不要过饱,以免“胃不和则卧不安”。同时要注意,临睡时不能吸烟、喝浓茶或咖啡。宋代蔡季通在《睡诀》中说得好:“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这就是说,睡眠时最好取侧屈的姿势,以使全身肌肉放松,早晚作息要有一定时间。所谓睡心,就是要把思想首先安静下来,然后再闭上眼睛,就容易入睡了。

其实,保持轻松的心情,适当运动,适当的脑力劳动都可以加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大脑的兴奋和抑制的转化能力,使大脑在自动调节中恢复它应有的功能,进而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午睡是个恢复精神,促进健康的好办法。我国古时称午睡为“午梦”、“昼寝”。古代有很多关于午睡的记载,宋代周密在其所写的《齐东野活》中说了一个叫有规的和尚,一睡就是“睡起不知天早晚,西窗残日已无多”了。蔡持正诗云“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道出了他午睡后的惬意。前面我们提到的诸葛亮高卧隆中时悠然自得所作的《草堂诗》不是也写到了午睡的快意吗?“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澳大利亚的布朗博士研究发现,午睡后浑身轻松,精神愉快的人,其血液中的“快乐物质”——内啡肽明显升高,使身体的小痛小姜得到缓解。雅典医科大学的教授研究发现,午睡与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率关联很大,经调查证明,因轮班工作不能午睡者,其冠心病发作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而每天只要有半小时午睡即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将近20%。

午睡效果好不好,关键是如何睡和睡多长时间。一天内有一段时间人们容易入睡,那就是十三时至十五时,此时人体处于生理清醒状态的低潮。因此,一般人此刻如果处于舒适安静的地方都会很快入睡。小睡半小时至一小时可使人恢复精神,时间太短达不到休息的要求,睡久了反而会引起头昏脑胀,使人感到甚至比不睡还难受。高血压病病人如果能有福气每天午睡一会儿,一定可以减轻症状,心情愉快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季春记》

早在三皇五帝之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传说中的“阴康氏”部落的先民由于生活在潮湿的自然环境之中,加上劳动繁重,所以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为了对付这种疾病,“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支节”的养生方法。这就是《路史》前纪卷九所说的:“阴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多重,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之舞,教人引舞以利道之,是谓大舞。”所谓“大舞”,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气功导引的养生方法。其基本作用是宣达腠理、通利关节,达到散瘀消积、保持健康的目的。《路史》中有关“大舞”的记载虽属后人补记,但大体上却与原始文化的特征相吻合。

生命在于运动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气血通畅即可使身体强健,预防病邪的侵害。就好像活水不会腐烂,门轴不生蛀虫一样。高血压病病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会使肌肉血管纤维逐渐粗大变得强壮有力,冠状动脉的侧支血管增多,血流量增加,管腔增大,管壁弹性增强。这对于高血压、冠心病都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华佗留下五禽戏

 

三国时代著名的医生华佗是一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养生专家。据《后汉书》所说他“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时人为仙!”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都活到100岁。那么华伦是如何养生的呢?

相传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在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华佗又惊又喜,心想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但却不敢贸然闯入。忽然听见一个人叫道:“华生既已来了,何不入内一叙!”华佗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原来是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他们叮嘱华佗“为医之道,须无高下,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悯老恤幼,济世活人,以为已任”,之后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运动身体,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待华佗出洞之后,瞬时云奔雨泻,山洞崩塌。此后华佗依照仙人所传医术和五禽戏行医于世,不但救人无数,也使自己益寿延年。

从中医的角度看,、鹿、猿、熊、鹤、虎五种动物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又对应于肝、心、脾、肺、肾五藏。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以通畅气血,强壮脏腑,所谓“超乎象外,得其寰中”是也。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幼无端,或独立高飞。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正如华伦所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不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它能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血管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排血力,调节血压。同时它还能增强肠胃的活动及分泌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养料。

五禽戏并不是一套简单的体操,而是一套高级的保健气功。华佗把肢体的运动和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气功导引使体内逆知己的气血恢复正常状态,以促进健康。后代的太极、形意、八卦等健身术都与此有若干渊源。无疑,它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华佗生于战乱之时,战火连年,瘟疫横行,人民流离失所,朝不保昔,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直到老年还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实在是因为他长期坚持五禽戏锻炼的结果啊!

附:五禽戏练功方法

虎戏: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躯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三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向前挪动,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接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后退七步。

鹿戏:接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右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稍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三次,右转两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招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三次,右腿二次。

熊戏: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面,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面,略停,先以左肩侧滚落床面,当左肩一触床面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面,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面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面。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躯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猿戏:择一牢固横竿,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脚悬空,作引体向上七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悬,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鹤戏: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捣鬼民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七次。

本法按要求习练时宜尽力而为,以出汗为度。

 

武当太极天下传

太极拳,殆技而近乎道者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不矜才,不使气,雍容大雅。行所无事而应敌制胜,莫测端倪,不可思议。由于其行拳若行云流水,飘举欲仙,松静自然,犹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故老弱妇孺均可练习。苟得其术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相传张三丰是在观察了鹰蛇相斗后创立太极拳的,他认为蛇在攻防之时采取的姿态非常形象地演示出内家功夫的真谛: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辩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完全是遵从了老子在《道德经》里阐述的“柔刚、静动、曲直”的矛盾辩证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告诉了我们如何御敌,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王宗岳《太极拳经》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世之末也。”可见张三丰祖师创太极拳的初衷,不仅是注重技击功能,而是重在延年益寿。

依据当今有关科学调查测算,人的自然寿限可达到130—150岁。要提高人类的自然寿命没有什么仙丹妙药,关键在于加强自我保健。

太极拳以慢生柔,以匀求活,柔极生刚,刚柔相济。太极拳运动不愠不火,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自始至终以意念贯穿。动如抽丝,藕断丝相连,行似流水,轻若浮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适度合宜。

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练习太极拳可以醒脑清神,可松弛神经系统,解除疲劳,使身心得以全面适度运动,使周身血液畅流不息,保证了脏器、细胞的正常活动,使人体力充沛,不易衰老。

此外,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强免疫力,修复受到破坏的系统和功能。高血压是慢性病,绝大多数的病人需要常年吃药,但是“是药三分毒”,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顾此失彼,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会造成药物的负面影响到。所以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辅之以太极拳锻炼,比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收效更显著。

不仅如此,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修,注重精神和体魄的平衡发展。精神和肉体本来就统一在人生命的过程中,没有离开肉体独存的精神,也没有丧失精神而有生命的肉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现代医学健康的标准已不再是身体上“没有疾病的状态”,在精神(心理)卫生方面也有具体的标准。心理健康与否有以下几条标准:是否精神饱满,心情愉悦;是否能宽容别人,有自信力;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也就是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言谈举止符合年龄特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尊重他人,不狂妄自大,不自暴自弃;讲文明,懂礼貌;不盲从,不迷信;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挫折面前保持清醒冷静;乐于和人交往,不嫉妒,不猜疑,不忌恨别人;能不断地调整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太极拳心身双修,在练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也可以养成健康的心理,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人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不怕挫折,明辨是非。

附1:太极拳流派简介

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创编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四十二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太极剑等。现将五派太极拳按起源先后简介如下:

★陈氏太极拳

主要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学拳于陈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武氏太极拳

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后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史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孙氏太极拳

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吴氏太极拳

吴鉴泉学于其父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另外太极拳按架式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大架式

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中架式

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小架式

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附2:太极拳论——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刚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曲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愈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快欺慢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是为论。

 

故做小劳君会否

 

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人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注重养生保健的人。他的一生屡遭排挤,仁途坎坷,报国大志一直难以实现。晚年隐居山林,生活拮据。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竟享年85岁,而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挺结实,有时还能上山砍柴挑着回来。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

陆游在《书意》一诗中写道:“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做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意思是说,他一向把整理书籍、扫地抹桌当做锻炼自己身体的活动,有时还像小孩子一样,同曾孙子一道骑着竹马做游戏。他认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是有益的,犹如“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陆游在闲居乡村时,还经常从事一些拾粪、割草的体力劳动,他常说自己是“作废身优健,生涯学灌园。”后来,他虽然年高体衰,不断再干重活了,还要“拥杖牧鸡豚”,做些养鸡、养猪的活计,总不不让自己闲呆着。闲暇时,他养花、钓鱼、打拳、练书法,从而舒筋活血、陶冶性情,调节神经,有益健康。

陆游也喜欢登山,认为“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一次,他去四川青城山时,不顾年事已高,独自登上艰险难攀的泊灌口,使同行者为之惊讶,赞不绝口。他在峰顶眺望泯江滔滔,大声畅吟道:“姓名未死终磊磊,要与此江东注海。”浩然之气,油然而生。

在青年时代,他曾投笔从戎,过了一段军旅生活。在从军的日子里,他是一位马球运动的爱好者。品读他那描述比赛精彩、气氛热烈的球场诗作,便可领略一二:“军中战罢壮士闲,细草平郊姿驰逐。泡洮州骏马金络头,梁州球场日打球。”还有“打球筑场一千步”、“射棚命中万人看”、“球门对峙双旗红”,这些诗句既是军队开展球赛盛况的反映,又是陆游活跃在军中球场上的生动写照。

现代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都从事脑力劳动,特别是高血压病人人群中脑力劳动者更是不在少数。脑力劳动摆脱了体力上的劳苦,却带来了由于活动不足而引起的诸多疾病。“终日屹屹端坐,最是生死,人徒知久行久立之伤人,而不知久卧久坐之尤伤人也。”(《医学入门》)

与现代的许多不喜欢运动的人不同,圣人孔子非常喜爱运动,身体强健,据考证他身高1.83米呢。尽管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应该是文弱老书生模样,但孔子喜欢钓鱼和射箭,并且还是位优秀的骑手。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登山和游泳。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暮春时节,他常与十多个学生结伴去沂水游泳,必至尽兴方罢,然后去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山歌回家去。正因为孔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所以尽管一生多次陷入困境,却都坚持了过来。

所以,“故做小劳”,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家务也好,游玩也好,不仅可以活动筋骨,还非常有助于心情舒畅,可以发送睡眠质量。对高血压病病人而言,更重要的是“故做小劳”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

 

太公钓鱼任逍遥

 

大家一定都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吧。

姜太公即姜尚、姜子牙,因其德高望重而又高寿被尊称为姜太公。他高寿97岁,80岁时被周文王访贤发现,拜为丞相。后人总结他养生的秘诀是“豁达,淡泊,动静结合,天人合一”,而这一秘诀集中体现在他的垂钓中。

姜太公将钓鱼作为养生之术,他几十年如一日,只要一有空儿便持竿傍溪,静观天水一色。钓鱼实为形式,他那无饵直钩能钓鱼的理论,说明他淡泊利禄,为人豁达,钓鱼是假,赏鱼是真。正是在众人千方百计要多钓鱼、钓大鱼之际,他却静观鱼群绕钩而乐,一池清波,两岸翠柳,几声鸟鸣,大自然的清新陶冶着他的情志。

垂钓的环境多为湖滨、溪畔、河旁,绿树青草,空气中含有较多负氧离子,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而环境清幽也使人心旷神怡。长时间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天人合一,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有利于发送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垂钓虽无饵,但抛钩观浮,一览群鱼绕直钩而过,再抬竿提线另抛,这一起一立、一提一抛,正好使四肢、手腕、脊柱全面活动伸展,起到了舒筋活轿的作用;而静观印行儿绕钩时则全神贯注、屏气凝神,两者一动一静,动静有致,是运动平衡的统一。

姜太公在垂钓中还磨练了自己的毅力和耐性,使他养成了谋大业不求功名利禄的胸怀,从而以豁达、宽容、仁和迎来健康长寿。

对于高血压病病人,垂钓有独到的好处,放上鱼饵也不妨,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垂钓者,食有鱼。”鱼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而胆固醇的含量却很低,且容易被人消化吸收。所以,常吃鱼可以预防胆固醇增高症、高血压和冠心病。据说爱斯基摩人最喜欢吃鱼,是世界上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人群。

其实精神愉快,性格开朗,经风见雨,不忧不愁,动静结合,不妄作劳,乃是益寿延年的根本所在。钓鱼恰恰满足了这些条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顺归”。

 

闻弦歌而知雅意

 

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生活中的四件雅事,而以琴居首,足见人们对它的重视。

《灵枢·邪客篇》指出:“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由此而说明了自然音乐中五音六律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着一定的关系。在《灵枢·五音五味篇》中又具体地指出了五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于五脏调养的种种关系。例如:“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条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宫音悠扬谐合,助脾健胃,旺盛食欲;徵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引人遐想,启迪心灵”。

孔子善于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抒发心情。他本人对音乐有很深的研究,亲自编订了《乐经》,惜已失传。他还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在齐国听到“韶”的音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借助音乐陶冶精神。在绝粮于陈地之际,他还是弦歌不绝,饥寒之中,也不愁楚。每当听到别人唱幽雅的歌曲时,他必定请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学。如其弟子们所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正是这样通过音乐达到放松精神、养生延年的目的。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阮籍、刘伶等人相善,常游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嵇康身处乱世,但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之道,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诀窍。嵇康身处战乱之时,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只得退而隐居,与众多诗友相伴游于山水林泉之间,追求养生长寿之道。他最擅长的就是抚琴。以乐言志,以乐抒怀,在音乐中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都得到高度的休息。相传,后世历代帝王所渴求的《广陵散》就是他的作品。古琴音色优美,韵致幽远而活泼,富于转折变化之妙。在风景幽雅的竹林下,远离世俗的喧嚣,抚一阕《高山流水》,与潺潺溪涧相和,不仅陶冶了性情,而且又排除了一切烦恼。呼吸着清新空气,沉醉于音韵之中的抚琴者,可以很长久地处于入静状态,在此状况下,身体各部的功能都可得到适当的调整,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也可说是音乐气功了。嵇康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很有效的长寿之道,本可望成为一位超级寿星,但可惜他文才太高,招人嫉妒,最终被陷害致死。好在他的养生长寿经验都保留下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养生论》。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患忧郁之疾,退职家中,屡治无效。后来,欧阳修向友人学琴,“久而乐之”居然“不知其疾之在体也”。他的朋友杨植,因屡试不中,亦情绪消沉,抑郁成疾,他热情地关给杨植一张琴,并写了一篇《送杨植序》,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告诉杨植“欲乎甚主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他劝慰杨植,以抚琴来寄托情怀,排解愁绪,康复身体。

由此可见,抚琴对人们的精神活动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抚琴或演春天其他乐器,都需要聚精会神,排除杂念,身心并用。演奏之中,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的感情处于柔和与平稳之中,情绪为之抒发,性情为之陶冶与升华;威武雄壮的音乐,可以使人情绪为之振奋,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描绘大自然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音乐,听后使人情绪恬静,可达到心旷神怡的境地,从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放飞风筝逐晦气

 

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今,在北京街头巷尾、天安门广场等地,每年春季都可见到放风筝的人们。放风筝是极富情趣和养生意义的雅事。

春放风筝不仅是民间百姓喜爱的文娱活动,而且有益人体身心健康。古籍《续博物志》载:“春季放风筝,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燕京岁时记》载:“放风筝,最能清目。”风筝是我国民间一项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近年来,我国年年都要举办风筝节,风筝比赛已经列入国际化的大型体育项目之中。

说到放风筝,有一位著名的人物一定要提到,那就是曹雪芹。曹雪芹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精于小说、诗词,而且擅长绘画、工艺美术,特别是对风筝的扎糊、绘制和起放有着独到的研究和成功的实践,可称是风筝高手。

曹雪芹从幼年开始就喜欢做风筝、放风筝,他小时候生活在南方,后来又到了北京,对南方和北方的各种风筝都很熟悉。传说乾隆三十三年腊月,他曾在北京宣武门里的太平湖为朋辈们做过放风筝的表演。他编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收集很多关于风筝的宝贵资料。这部菱详细阐述了风筝起放的原理,风筝的种类和扎糊、纷画的方法。为了便于传授,还专门绘制了彩色的图谱,如彩蝶、比翼燕、螃蟹、雏燕等,并写成歌诀,比如“瘦扎燕”歌诀去:“……眉心夔纹翠点碧,眸外花颜红润玉。鬓云覆颈衬玉颔,细指捧心愈增妍。红巾一幅缀素锦,酥胸双凸柳腰纤……”。

曹雪芹将制作风筝的技艺传授给了于叔度和敦敏的弟弟敦惠。敦惠后来竟然以此供奉内廷。敦惠的后人也以此为业,他的若干代孙金福忠就是近代北京风筝业内的著名人士。曹雪芹的风筝书稿虽未经刻印,但经人传抄,又有于叔度、敦惠等人的传播,他的风筝谱和制作方法在北京广泛流传,而且一直承袭了下来。据说,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几家著名的扎风筝的用的都是曹雪芹的图式,可见其影响十分深远。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借探春这个人物写的一首《风筝》灯迷诗。此外,在第七十四回里,曹雪芹用大段文字描写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情景。宝玉打发小丫头去取大鱼风筝,小头晕目眩头回说:“睛雯姑娘昨日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黛玉的风筝放上了天,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无独有偶,借放风筝把“晦气”、“病根儿”都放出去的风俗韩国也有。人们喜欢让风筝吹得不知去向。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写在纸条上,然后将它们与风筝一起送上天,割断线绳“把痛苦抛到九霄云外。”

大家都知道,风筝是我们祖先发明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鲁班制作木鸢,放上空中,三月不下。汉代蔡伦发明造纸术后,风筝就用纸糊了,称为“纸鸢”。五代时期的李邺,别出心裁地在纸鸢上安装竹哨,升到高空后,经风吹拂,发出的响声就像古筝那样,“风筝”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一直流传至今。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世界科技》一书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航空博物馆就有“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风筝”的记载。现在,风筝已经风靡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娱乐工具。

《红楼梦》中说放风筝可以“放晦气”,“放走病根儿”,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晦气”和“病根儿”怎么可能随着断线的风筝飞入九霄云外呢?这是人们寄托的美好愿望。但从养生健身这个角度来讲,放风筝确实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对于高血压病病人而言,放风筝可以有如下的好处:

●消除紧张压力,带来好心境

放风筝是一项极好的户外运动,可以引领人们暂时离开繁杂喧嚣的都市,走向郊外,到河滩上,到田野上,走进大自然中,伴着阵阵清风,放飞风筝,也将思绪带向辽远的天际。风筝带来无限的遐想,让人们把一切烦恼事都抛到九霄云外。蓝天、白云、纸鸢,当手中的长线牵引风筝盘旋于蓝色天际时,人们便可悠然远眺,心系广宇,吐故纳新,清心消烦,顺气怡情,达到回归自然的境界。这是一种极好的心境。好的心境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工作紧张、压力大是许多高血压病病人的重要致病因素,如果能在闲暇时放飞风筝,消解压力,岂不是美事!

●促进循环,强筋健骨

放风筝是一种动静结合的户外运动,动以疏散气血,活动关节,静以安神潜阴,迎天顺气。放风筝时,在宽阔的广场、郊野,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仰望蓝天,凝神专注,拉线奔走,有张有弛,旁若无人,具有爽神健体,相得益彰之效。对于高血压病病人,放风筝可以通过放松紧张情绪和运动来促进循环,提高血氧含量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附:高血压养生保健名言集锦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愤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

唐·孙思邈《养性篇》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勿被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已,转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惊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在各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唐·孙思邈《养生铭》

 

人体和平,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

明·龚居中《红炉点雪》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药固有安心养血之工,不若平其心,易其气,养其在已而已。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元·牛震亨《丹溪心法》

 

保身却病之方,莫要于怡养性真,慎调饮食,不得仅乞灵于药饵也。

清·陆定圃《冷庐医话》

 

一曰节饮食,二曰慎风寒,三曰惜精神,四曰戒嗔怒,为保生四要也。

清·程国彭《保生四要》

 

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清·吴尚先《理瀹骈文》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凡食之道,无饥无饱,使之谓五脏之葆。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灵枢·师传篇》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素问·生气通天论》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素问·痹论》

 

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

魏晋·张湛《养生要集》

 

所以物性之热者,炭火制作者,气之香辣者,味之甘腻者,其不可食也明矣。

元·朱震亨《养老论》

 

饮食,尤当谨节,夫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内虚胃热则易饥而思饮食,脾胃难化,则食已而再饱,阴虚难降,则气郁而成痰。至于视听言动,皆成废懒,百不如意,怒火易炽。

元·朱震亨《养老论》

好酒腻肉,湿面油汁,烧炙煨炒,辛辣甜滑,皆在所忌。

元·朱震亨《养老论》

 

奉养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多灾害,由是观之,多不如少,少不如饥,爽口作疾,厚味措毒,前哲格言,犹在人耳,可不慎欤?

元·朱震亨《养老论》

 

烧酒纯阳,消烁真阴,当戒。

清·曹慈山《老老恒言》

 

素饮酒厚味,酿湿聚热,渍筋烁骨。

清·叶桂《温热论治》

 

十叟长寿歌

 

昔有行路人,海边逢十叟,

年皆百余岁,精神加倍有。

诚心前拜求,何以得高寿?

一叟捻须曰,我弗嗜烟酒。

二叟笑莞尔,饭后百步走。

三叟颔首频,淡泊甘蔬糗。

四叟拄木杖,安步当车久。

五叟整衣袖,服劳自动手。

六叟运阴阳,太极日月走。

七叟摩巨鼻,空气通窗牖。

八叟摸赤颊,沐日令颜黝。

九叟抚短须,早起亦早休。

十叟轩双眉,坦坦无忧愁。

善哉十叟词,妙诀一一剖。

若能遵此行,定卜登上寿。

 

曾育生《十叟长寿歌》

 

第四部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杨先生今年52岁,一直在政府工作,任职三十余年,从未因病告假。今年5月时工作特别繁忙,连续一周没有正常吃饭和休息,一次突然在街上跌倒,被送入医院,测量血压竟然高达180/92 mmHg。经住院治疗,血压已经基本稳定在135/85mmHg左右,并经进一步检查,眼底动脉轻度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在出院时,医生叮嘱他一定要坚持吃药,定期检查,注意饮食和休息,不可过于劳累,否则容易引发中风、心脏病和肾病。可谁知,从未因病告假的杨先生对大夫的话置若罔闻,出院后继续埋头于工作,还经常熬夜,与同事和下属争执,频繁参加各种宴会。医生给开的药,他也不定时吃,有的时候感觉到头晕、难受,才吃点。终于,在今年10月份,他再次入院。医生将其诊断为出血性脑卒中。经过抢救,急性期过后杨先生病情稳定了,可是,他再也不可能回到他多年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去了。中风后遗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包袱,他已经偏瘫,生活都难以自理了。回想往事,杨先生后悔莫及。他告诉大夫和周围的人:“身体,就像一个吃苦耐劳,处处忍让,好说话,好欺负的汉子,只有到了实在忍无可忍的地步,他才会发作,寻回自己的公平,而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覆水难收了。”

 

防微杜渐,谨遵医嘱

现代医学疗法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不久前结束的亚太地区药物控制高血压病研讨会上,英国皇家医学院一位院士在报告中说,目前全世界已经被确诊的高血压病人中有半数未接受治疗,而在接受治疗者中,血压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也仅占半数。我国则更低,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足5%。如此低的控制率直接导致的是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这主要是因为高血压的症状往往和病情不相符。有些人虽然表面上很正常,其实血压已经攀升到危险区域,器官受损严重。

患了高血压后,如果靠限制饮食、减肥、戒断烟酒和增强锻炼等方式还没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那就需要药物治疗了。药物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病人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强化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作用。

高血压病分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根据血压与受损器官(心、脑、肾等)损害的程度进行分期。我国高血压病分期标准将高血压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的特点是:血压升高,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是心脏、脑、肾脏等脏器无损害(也就是心脏尚无扩大,肾脏功能正常,无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无脑血管意外的表现。眼底、心电图、X线均无异常)。换言之,第一期病人,仅仅是血压升高。

第二期的特点是:血压升高,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伴有下列一项者:

(1)左心室肥厚(体检心界向左下扩大,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可证实);

(2)尿蛋白或血肌酐轻度升高;

(3)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痉挛、狭窄。

第三期的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并有下列一项者:

(1)高血压脑病或脑溢血、脑梗塞;

(2)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3)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4)眼底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如若医生和高血压病病人都能掌握高血压分期,根据不同时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取得理想的疗效,从而改善高血压的预后。

现代医学一线药物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抵制剂)

◆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用药的复杂性,特别是当有并发症时,对降压药有特殊要求,一些降压药虽然降压效果不错,但影响了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或损伤相关器官。美国关于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JNC)对高血压的药物选择有如下建议:

 

疾  病

必须选用的药物(如无特殊禁忌)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

ACEI或利尿剂

老年单纯收缩压高

利尿剂或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疾  病

对并发症起不良作用的药物

高血压并发支气管痉挛

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并发心脏传导阻滞

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高血压并发糖尿病Ⅰ、Ⅱ型

β-受体阻滞剂、大剂量利尿剂

高血压并发高血脂

β-受体阻滞剂、大剂量利尿剂

 

以上,都是高血压病常用药物的化学名称,大家可能觉得陌生。现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药物都不是直接用化学药物名称作为商品名,很多药厂为了方便医生开药和病人应用都给药品取了能够直接提示作用的商品名,或朗朗上口、简单易记的名称,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又叫开捕通,β受体阻滞剂美多心安又叫倍他乐克,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等等。

是药三分毒,用药如用兵

▼利尿降压药

通过肾脏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并降低外周阻力,达到降压效果。常用的有双氢克尿噻、氯噻嗪、氯噻酮、速尿、利尿酸、氨苯蝶啶、安体舒通、阿米洛利等。

▼β-受体阻滞剂

阻滞β-受体,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管介质的敏感性,抑制肾素的分泌,达到降压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阿替洛尔)、美多心安(倍他乐克、美托洛尔)、噻马心安(噻马洛尔)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酶的作用,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从而降低体循环阻力,达到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巯甲丙脯酸(卡托普利、开搏通)、苯丁酯脯酸(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雅施达)、(苯那普利拉)(洛汀新)等。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抑制钙离子通过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使平滑肌松弛,周围阻力降低,具有降压、抗心绞痛作用。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吡啶(心痛定)、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异搏定、氨氯地平(洛活喜)等。

▼血管扩张剂

具有对抗周围血管阻力,而达到降压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肼苯哒嗪、长压啶等。

其他类的降压药物,还有作用于交感神经的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利血平、可乐宁、降压灵等;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本分妥拉明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一般不作常规使用,有些目前已很少使用。

为了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高血压病病人在服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坚持长期服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严格地说,二、三期高血压病是很难治愈的,服降压药后,血压降到正常,并不是高血压病痊愈了,而是降压药物作用的结果。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病人服几天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就不服药了,几天后血压又升高了,就再开始服药,这种服服停停的方法是错误的,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有危险。停药后血压会升得更高,甚至会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反跳”。血压“反跳”得太高,很容易出现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高血压病病人平时的降压治疗是必要的,并且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

☆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高血压病病人服降压药物时,应先从小剂量开始服一周,如果血压还很高或降得不明显,考虑一种药物不行时,可以再加一种,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同时服用两种降压药,血压是能够降到理想水平的。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后,要维持1—2个月,若血压一直保持稳定,再逐渐减第二种药,直到用“最小剂量”的降压药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为止。这个“最小剂量”就叫维持量。维持量要坚持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用,否则血压又会升高,前功尽弃,还得从头开始。

☆血压不可降得太低太快

有些病人停药后血压上升了,恨不得马上把血压降下来,因此,一次服用大剂量降压药,结果血压在短时间内降得太低太快,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绞痛、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高血压病病人在治疗期间要经常测量血压。最好要自备血压计,家庭主要成员都要学会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并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降压药的剂量,目的是使血压缓慢下降,避免血压降得太低太快。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要放松非药物治疗

实践证明,大多数临界高血压和轻度高血压病人,经过非药物治疗,即可使血压降到正常,而中、重度高血压必须将非药物疗法,作为药物疗法的基础,两种疗法并用,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少药物副作用。

☆注意性功能

有些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呱乙啶、利血平、哌唑嗪、美加明等,对性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使用会引起阳痿、性欲低下,或射精延迟等,因此,服药者需注意,发现性功能障碍后,应及时就医,改换其他降压药。

总之,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物治疗,一定要坚持长期服药,缓慢降压,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并重的原则,使血压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消除高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感,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尽量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并且逆转已经形成的损害。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血管的病理性变化和对药物的反应均不同于一般高血压病人,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既要使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又要保证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下面分类介绍老年高血压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特点。

◇噻嗪类利尿剂  老年高血压病人对噻嗪类利尿剂反应敏感,应小量用药,逐渐加量,同时此类药的副作用较多,如低血钾、低血镁、糖耐量降低、血尿酸增高、血肌酐增加,血脂增高,胰腺素抵抗增加等,不宜长期使用。另外,老年高血压病人如伴有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痛风等,也不宜用噻嗪类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老年人对β受体阻滞剂耐受良好,常能坚持用药,但该药会使老年人本来就高的血管外周阻力更高,在降压的同时会减少组织的血液供应,同时老年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性降低,使该药的疗效降低。另外β受体阻滞剂会使血甘油三酯增高,出现胰腺素抵抗和胰岛素第三性降低,呼吸道阻力增加,性功能障碍等。

◇哌唑嗪  本药副作用不多,主要是避免首剂的体位性低血压反应,而且本药尚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常伴有的前列腺肥大和性功能减退。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硝苯吡啶长期用药不出现耐药性,缺点是降压太快,作用持续时间短,需频繁给药才能保持血压的平稳下降。另外会出现早晨血压高,下午血压低的现象,部分病人口服后会出现头痛,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下肢水肿等。第二、三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呢卡地平、尼群地平、络活喜及伊拉地平等优点更多,药效时间长,每日1—2次给药即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对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也有作用,副作用不多。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出现咳嗽,停药后症状能消失。

最后,有一点还需要对高血压病病人及其亲属和朋友再次郑重指出:千万不能自作主张,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谨遵医嘱。

治疗原则

◆将血压控制到一个适当的水平,消除高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感,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

◆尽量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争取逐渐逆转已经形成的损害。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

◆方案应尽量简便,能够长期坚持。

◆坚持个体化,针对每个病的具体情况作出方案。

◆提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强调病人与医院、家庭要密切配合。

◆低剂量开始,如血压未能达到控制目标,应根据服药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

◆如第一种药物无效,应进行事理的联合用药,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有效的五类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制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如果第一种药物疗效很差或不能耐受,可换另一类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平肝潜阳,解郁化瘀——中医药疗法

 

钩藤浓煎顺肝气

话说薛蟠的大老婆夏金桂,自赶走薛蟠后,日间拌嘴没有对头,“便要借宝蟾作个醒酒汤儿”,与宝蟾大吵大闹,吵声轰动几间屋,薛姨妈和宝钗过来劝解,反被夏金桂挖苦了一阵,恭姨妈“万分气不过”,忽然叫道:“左胁疼痛得很!”便向炕上躺下。

“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这场气怄得肝气上逆,左胁作痛。宝钗明知是这个原故,也等不及医生来看看,先叫人去买了几钱钩藤来,浓浓地煎了一碗,给她母亲吃了。又和秋菱给薛姨妈捶腿揉胸。停了一会儿,略觉安顿些。”宝钗又劝了一回,薛姨妈“不知不觉地睡了一觉,肝气也渐渐平复了。”

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八十三、八十四回所写的。中医讲人体的左右两胁部位是肝经的分野,肝的病变常常会在胁部有所反应。

高血压病按照中医的观点,主要是由于肝阳上亢,痰浊阻络,所以高血压病病人在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状出现的同时,也经常感到胁肋胀痛。究其本源,都在肝。所以,中医药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从肝着手。而且,由于“肝肾同源”,经常互相影响,且老年人多半肝肾亏虚,所以在治疗时也要考虑肾虚、痰浊的问题。

在这里,薛宝钗真的可以算是谙熟医道。钩藤,是治疗高血压的一味常用的中药。性甘,微寒,归心包、肝经。功能息风止惊,清热平肝。所以,薛宝钗就用钩藤轻而易举地帮助薛姨妈治好了病。历史上,还有著名的以钩藤为君药治疗各种眩晕的方剂——天麻钩藤饮。药味如下: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山栀、黄芩、益母草,夜交藤与牛茯神。

其实,除此以外,中医药还有好多方药可以治疗和预防高血压。而且,其中很多都非常贴近生活,如果注意到了,在平常的饮食中高血压病病人就可以自己进行一些辅助治疗了。

钩藤 平肝熄风清热,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目赤等症,常与石决明、白芍同用,每次20—30克。

葛根 是常用的祛风解表药,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痛者疗效显著,每次15—30克。

野菊花 清热解毒,有降低血压作用,治疗高血压病,可以单味煎服,亦可与夏枯草、草决明同用,每次10—15克。

夏枯草 清肝火,散郁结,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头痛、目眩、耳鸣、烦热、失眠等肝热证候者,可配伍决明子、黄芩、菊花等,水煎服,每次15—30克。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于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有消除眩晕、头痛、口苦、心烦等症状的作用,常与钩藤、草决明同用,每次9—12克。

天麻 平肝熄风,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常与川芎配伍,如天麻丸。若为湿痰眩晕可配用半夏、白术、茯苓等健脾燥湿药物,如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次9—12克。

石决明 平肝潜阳,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证,常与菊花、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同用,每次30—45克。

地龙 熄风,清热,活络,平喘,利尿,降压。适用于早期高血压病伴有肢体麻木者,多复方使用,每次10—20克。

罗布麻叶 平肝熄风清热,对消除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等症状有良好作用。以单味代茶饮用,每次6—10克。

臭梧桐 祛风除湿降血压,复方单味皆可,每次10—20克。

川芎 性味辛温,可祛风活血止痛,主要适用于头身疼痛以及血瘀气滞的痛经、闭经及产后瘀阻腹痛等症。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与利血平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常用量每次9—15克。

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养血安胎,主要用于痹证血不养筋,肝肾不足的筋骨痿弱,腰膝酸软等症,亦常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每次10—15克。

此外,根据国内外报道,有一定降压效果的中草药还有杜仲、丹皮、黄连,通过扩张周围血管而降压,用量各10克,黄连减半。青木香通过交感神经节阻滞作用而降压,常用量为10克。

金针降压弊病少

李东垣(1180—1251)是宋金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在擅长开方用药的同时,也是一位针灸大家。在明代江瓘所著的《名医类案》中就记载了李东垣用针灸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精彩病例。

一个参政已经七十多岁了,某年春天,他患了疾病,“面颜郁赤,如饮酒状,痰稠粘,时眩晕,如在风云中”,而且“目视不明”,李东垣给他诊脉发现两寸脉洪大,尺部脉弦细无力,于是明确地诊断为上热下寒,想用寒凉的药物,但这位参政已经年纪很大了,恐怕“年高气弱”经受不住。李东垣想起曾有老师教导自己:凡治上焦,譬犹鸟集高巅,射而取之。所以,就用三棱针在病人印堂穴快刺二十余下,出了许多紫黑色的血,不一会儿,这位老参政就觉得“头目清利,诸苦皆去”,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犯过。

从这位老参政的发病症状来看,他的病要是到了今天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高血压。名医李东垣在印堂穴放血将他的病一治而愈,一时传为佳话。

现在,针灸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也很普及,并且有一定的疗效。如针灸对单纯性肥胖并高血压病人,不仅具有很好的减肥效果,而且对血压、植物神经功能、脂质水平及能量代谢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针灸既不吃药,也不做手术,是通过什么来治病的呢?

其实,同开方用药一样,针灸也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且,很有可能针灸的历史比起方药还要久远呢!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就大量地记载了针灸治病的方法。其实,针灸治病是通过经络和腧穴来起作用的。

经络学说从《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而更趋于完整。概括地说,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原意为“纵丝”,是直行主线的意思,经又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则是“网络”的意思。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比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既然经脉和络脉共同构成了一个像网一样的结构,这倒有一点像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和血管系统,是不是经络系统也有类似的作用呢?我们只能说有一点相似,但却不同。因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中的理论,不能完全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在中医学中,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也就是说,经络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与相对的平衡。正是有了经络的联系全身与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才有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中,辩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乃至中药性味归经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

由于经络属于脏腑,又有一定的循行部位,所以临床上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来为疾病辩证。正如我们知道的,针灸治病是通过刺灸腧穴,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而达到治病目的。针灸选穴一般在明确辩证的基础上来进行,除局部选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即某一经或某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所联系的经络及相应经穴来治疗。这其中有很多知识、方法和原则。

对于高血压病,针灸治疗也是根据高血压病具体的病机来确定疗法的。虽然每个病人不一定都一样,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为肝肾不足,水亏木旺,虚阳亢盛所致。所以在针灸治疗的时候,经常会选择:太冲、太溪、复溜、足三里、百会等腧穴作为主穴。

复溜、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可补益肾阴,滋水涵木;足三里是常用保健穴,可防止虚阳上亢,与足厥阴经的太冲穴相配,起平肝降逆作用。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位于头顶囟门处,是人体最高的穴位,也是全身气血汇聚的地方。针灸(针刺)此四穴,可相互配伍,起滋水降火,平肝潜阳作用,收控制血压之功效。脑卒中后,用针灸治疗偏瘫、失语等症,则最为普遍,均有一定疗效。

李东垣所取印堂穴位于眉心,善清上焦热,用放血疗法,泄热最快。凡是头痛眩晕有热象的,取这个穴位大多数能取得好的疗效。所以,治疗这样的高血压病人经常选用。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三种。

最好选用水银柱式血压计,因为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使用时水银必须足量,刻度管内的水银凸面应正好的刻度“0”,使用完毕后一定要将开关关好,勿使水银漏出。缺点是较重,携带不方便,且要用听诊器来听,听力不好者则无法使用。

气压表式血压计(又称无液测压计),形如钟表,是用表头的机械动作来表示血压读数,其余部分与水银柱式血压计相同,其准确度不如水银柱式血压计,一般需要每6个月与水银柱式血压计校准一次。气压表式血压计优点是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缺点是测血压的准确度不如水银柱式血压计,且维修也较困难,刻度数字较小,对听力视力不好的老人使用较困难。

电子血压计较轻巧,携带方便,操作也简单,若能正确使用,应该与传统的水银柱式血压计一样准确。但受条件影响较大,如周围噪声、袖带移动及摩擦等因素影响,所测得血压与实际血压有误差,因此,必须经常与水银柱式血压计校准,同时应规范操作,免除干扰。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知道的普及,许多高血压病人都自备有血压计。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和测量血压呢?

(1)室内要保持安静,室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

(2)在测量前,受检者要放松精神,最好休息20—30分钟,排空膀胱,不饮酒、咖啡和浓茶,并要停止吸烟。

(3)病人可采取坐式或卧式,两脚平放,其肘部及前臂舒适地放在与心脏大约平行的位置上。

(4)打开血压计盒,放在病人肢体近旁的平稳处,并使水银柱垂直到零点。

(5)让病人脱下衣袖露出右上臂,如衣袖单薄宽大,可向上卷到腋窝处。

(6)在缠血压计气袖时,先将气袖内空气挤出,再缠在右上臂肘关节上2—3厘米处,不能太松或太紧。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跳动后,将听诊器听头放肱动脉上,打气测压。

(7)关紧气球上的气门,测量者的视线应与水银柱上的刻度在一个水平上,来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快速充气,待触知桡动脉脉搏消失后,再升高20—30mmHg即可停止充气,微开气阀门,使水银缓缓下降,当听到第一声脉搏跳动的声音时为“高压”,即收缩压。继续微微放气,水银缓缓下降到水银柱上的某一刻度,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为“低压”,即舒张压。

(8)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应完全放气,至少等一分钟后,再重复测量一次,取两次的平均值为所得到的血压值。此外,如果要确定是否患高血压,最好还要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测量,一般认为,至少有3次不同日的偶测血压值,才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9)整理好袖带、听诊器,把水银柱恢复至零点关闭,以备再用。

注意事项:①打气时看袖带是否从旁鼓出,若鼓出应重新缠紧,以免产生误差;②对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应在健侧上肢测量。因患肢血管可能不正常,以致血压测量不准确;③初诊病人应根据病情分别测左右两上肢血压,以作对照。青年高血压病人可测量上下肢血压以便比较。

测量血压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测右臂肱动脉,以坐位血压为准

测时上臂不要被衣袖所压迫,手掌向上,不要捏拳,手臂的高度应相当于心脏的高度。

★测量前情绪要稳定

静坐休息15分钟,不要紧张,尽量放松,否则会影响血压。

★初次测血压的人测得血压数值若很高,应休息1小时再测

★每次测血压,必须量2次

如2次舒张压相差4mmHg以上,则应测至连续2次舒张压相差4mmHg以内时为止,取平均值。

 

 

高血压知识附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血压的形成机制

——心脏搏动、血管弹性和血容量

 

循环血液之所以能从心脏搏出,自大动脉依次流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再由小静脉、大静脉返流入心脏,是因为血管之间存在着递减性血压差。要保持一定的血压,需要有三条基本因素。

□心室收缩射血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受到的阻力间的相互作用

当心室收缩射血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了侧压力,这是动脉压力的直接来源。如果心脏停止了跳动,也就不能形成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由于血液有形成分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之间摩擦会产生很大阻力,血液不能全部迅速通过,部分血液潴留在血管内,充盈和压迫血管壁形成动脉血压。相反,如果不存在这种外周阻力,心脏射出的血液将迅速流向外周,致使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全部或大部分转为动能而形不成侧压。也就是说,只有在外周阻力的配合下,心脏射出的血液不能迅速流走,暂时存留在血管近心端的较大动脉血管内,这时心室收缩的能量才能大部分以侧压形式表现出来,形成较高的血压水平,所以,动脉血压的形成是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足够循环的血量

足够的循环血容量是形成血压的重要因素。如果循环血量不足,血管壁处于塌陷状态,便失去形成血压的基础。我们通常所说的失血性休克,就是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血压降低。

□大血管壁的弹性

正常情况下,大动脉有弹性回缩作用。在心室收缩射血过程中,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大动脉内的血液不可能迅速流走,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大动脉壁的弹力纤维被拉长,管腔扩大,心脏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从动能转化成位能,暂时贮存在大动脉壁上。当心脏舒张时,射血停止,血压下降,于是大动脉壁原被拉长的纤维发生回缩,管腔变小,位能又转化为动能,推动血液流动,维持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由此可见,血压的形成是在足够循环血量的基础上,心脏收缩射血,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动脉弹性将能量贮存,由动能转变成位能,又转变成动能,从而维持了血液对血管壁的一定侧压力,推动血液流动,保持正常血压。

当心室收缩时,血流迅速流入大动脉,大动脉内压力急剧上升,于心室收缩中期达最高,称为收缩压(或高压);当心脏舒张时,血液暂停流入大动脉,以前进入大动脉的血液借助血管的弹性和张力作用继续向前流动,此时动脉内压力下降,于心室舒张末期达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或低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从上面所述,我们不难可以看出,心室收缩力和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是维持舒张压的重要因素,另外,足够的循环血量是形成血压的前提。那么,循环血量的改变是怎样影响血压的呢?

□循环血量

在失力时,循环血量可显著减少。若失血不太多,只占总血量的10%—20%时,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如使小动脉收缩,以增加外周阻力,同时使小静脉收缩以减少血管容积,这样仍可维持血管的充盈,使血压不致显著降低。若失血量超过30%,对一般人来说,神经和体液作用已不能保证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血压将急剧下降,必须紧急输血或输液,补充循环血量,否则病人将有生命危险。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增加时,射入动脉的血液量增多,则血压升高;反之,心输出量减少时,血压降低。由于心输出量决定于心跳频率和每搏输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又决定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而每搏输出量又决定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所以,心跳的频率、强度和静脉回流量的改变,都可影响血压。例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由于心室跳动过缓,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心肌收缩减弱,都可使血压降低而造成循环不足。劳动或运动时,静脉回流量增多,此时,由于心肌代偿性收缩增强,心输出量随着增加,故血压升高;静脉回流量减少,则心输出量也减少,血压也就降低。

我们学习和掌握血压形成的机制及循环血量的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对诊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例如,大量失血后,血压下降主要是循环血量减少,这时应通过输液补充血容量进行治疗。而急性心力衰竭所致的肺水肿和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全是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这时则必须应用强心药物提高心脏功能,如果单凭血压下降一点就大量输液,则反而增加心脏负担,并加剧肺部的充血和水肿,对病人非常不利。

 

血压是怎样调节的

——神经和体液的作用

 

血压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进行

 

神 经 调 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脏和四肢肌肉一样,有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神经叫自主神经,如交感神经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一种叫去甲肾上腺素的血管活性物质。这种物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一种叫乙酰胆碱的活性物质。这种物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在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对抗,相互协调的。

□压力感受器机制

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反射来实现的。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血管壁外膜上,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当动脉血压由低逐渐升高时,感觉末梢受压力影响兴奋增加,而发放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达心血管中枢,改变心血管中枢的活动,使降压反射的活动增强,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收缩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而保持动脉压在一定的水平。相反,当血压突然降低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将信息传到血管中枢,降压反射减弱,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化学感受器系统

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附近存在着化学受体(感受器),对血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极为敏感。在机体缺氧状态下,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速,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但当血压下降时,感受器受到刺激,它们可发出信号,通过血管舒缩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以调节动脉血压,使之恢复正常。

 

体 液 调 节

体液调节是血液和组织液的一些化学物质对血管平滑肌活动的调节作用。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循环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对心脏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肾素是肾脏分泌的一种激素,可水解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成为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转换酶的作用下,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它可使全身细小动脉收缩,促使肾上腺皮质醛固酮释放增加,钠和水在体内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的神经元分泌,贮存于垂体后叶,进入血液后可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缓激肽、前列腺素E、心房肽则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外周阻力的作用。缓激肽的前身是血管舒张素,二者均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前列腺素E能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心房肽是一种心脏内分泌激素,它存在于心房肌纤维内,当心房内压增高时,可分泌心房肽。它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钠的排出,抑制肾素、醛固酮的分泌,从而调整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伤

 

高血压往往使以及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把血泵出的阻力也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

同时,高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此时的冠状动脉狭窄,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

两者联合作用,会导致心律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冠心病人中有62.9%~93.6%的有高血压史。另外据临床调查来看非高血压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为1%~9%,而高血压病病人合并左室肥厚者达25%~30%,高血压所致的冠心病是血压正常者的2~4倍。

 

高血压对脑的损伤

 

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脑部的小动脉严重受伤。

脑动脉硬化,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就容易形成脑血栓。微小血管堵塞,形成腔隙性梗塞,可能导致脑萎缩,发展成老年性痴呆症。

因为脑血管结构较薄弱,在发生硬化时更为脆弱,容易在血压波动时出现痉挛,继而破裂致脑出血。

卒中(出血、血栓和腔隙灶)的发生和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已证明降压治疗对降低卒中发生率特别有效,舒张压下降5~6mmHg,卒中发生率能下降约40%。

全国脑卒中幸存者600万,75%有不同程度劳动力丧失,40%重度致残,这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负担,每年因该病带来的经济负担高达100多亿元。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

 

肾脏是由无数个“肾单位”组成的,每个“肾单位”又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诞辰病人若不控制血压,病情持续进展,5~10年(甚至更短时间)可以出现轻、中度肾小动脉硬化。肾小动脉的硬化主要发生在入球小动脉,如无并发糖尿病,较少累及出球小动脉。当肾入球小动脉因高血压而管腔变窄甚至闭塞时,会导致肾实质缺血、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问题。最初是尿浓缩功能减退,表现夜尿多,尿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尿,若肾小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大量蛋白质。体内代谢废物排泄受阻,尿素氮;肌酐大大上升,此时肾脏病变加重,促进高血压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使血压上升,舒张压高达130mmHg以上,肾单位、肾实质坏死,最终发生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