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ax相机设置:权位如同照妖镜——乾隆和臣工们的双簧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49:27

权位如同照妖镜——乾隆和臣工们的双簧戏

2011-12-15 09:02:13

浏览 5560 次 | 评论 0 条

 《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1796年2月9日,大清嘉庆元年正月初一。这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一场千年罕见的传位大典即将在紫禁城举行。

天刚刚蒙蒙亮,庄严肃穆的气氛就笼罩了整个恢宏的紫禁城。大清帝国的文武百官们面容肃整,早早地排班列队进入皇城。侍卫近臣分立太和殿内外,大殿前的广场上官员们按照文东武西的原则,分班肃立。暹罗、安南、朝鲜等属国也派使臣前来朝贺,场面壮观庄严。
        在王公大臣们目不转睛的注视之下,86岁老迈高龄的乾隆手捧“皇帝之宝”国玺,亲授给匍匐在地的颙琰。颙琰毕恭毕敬地接过这一最高权力的象征。从这一刻起,乾隆成为“太上皇”,37岁的颙琰正式成为新的皇帝。

紫禁城的钟声缓缓响起,朝廷恩赏天下臣民,帝国子民们欢呼雀跃。

这是大清唯一的禅位仪式,也是中国数千年专制史上最后一次禅让。没有人怀疑,大清改朝换代,进入了崭新的嘉庆时代了。在危机四伏的宫廷斗争中战战兢兢蛰伏已久的颙琰,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作为皇子的他,最大的缺点是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最大的优点是没什么突出的缺点。他的母亲魏佳氏在宫中的地位不高,自己的排行又很靠后,因此继承皇位的优势原本并不突出。乾隆思虑再三,勉强选择了这个平庸的皇子作为继承人。颙琰是中国历史上做太子时间很长的一位,长达22年之久。从即位太子到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在这条漫长艰险的道路上,任何一步稍有差池都有可能前功尽弃。而中国历朝历代,太子一旦失势必然被彻底放逐,下场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颙琰在这条满布地雷荆棘的路上如何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完全可以想像。

而皇帝一旦传位于太子,就意味着所有的荣誉、威严甚至安全感,都要递交到新君手中。没有了权力,意味着繁华的大幕就要拉上,盛宴的狂欢之后只能独品无尽的凄凉。所以,中国帝王都实行终身制,没有谁自愿交出政权,心甘情愿退位的。不到蹬腿去见阎王爷的那一天,谁也不会撒手。其中的生死博弈,名利纠缠,染红了多少血淋淋的帝王家谱、宫廷阴谋。

乾隆虽然自诩为“十全老人”,但在皇权的致命诱惑前,同样经历了非常痛苦的煎熬。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公历1795年的10月15日。在圆明园勤政殿,乾隆帝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取出发黄的上谕,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颙琰叩头谢恩,表示谨遵圣谕,修身历练,以期不负重托。紧接着,乾隆帝又宣布了更重大的决定: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在统治中国六十年后,乾隆帝亲自宣布他的时代即将结束,这样惊人的巨变实在出人意料。
  颙琰不能不出面表明态度了。

他声明接受太子的地位,但坚辞明年改元归政的安排。因为他认为自己一方面年纪还轻(当时他已经36岁,以当时的人均寿命来算,绝对已是大龄“中年”);另一方面,虽然这些年一直刻苦用功,但还是感觉自己学识有限,至于阅历则更少,无论哪方面都还不足以独断乾纲。所以,他愿意“谨当备位储宫,朝夕侍膳问安之睱,得以禀受至教,勉自策励”,再跟着皇帝实习政事。即使父皇一定要归政,也应该等到寿登期颐——“期颐”就是一百岁,那个时候再传位给他,他肯定不会推辞。

总之,未来的新皇帝十分谦虚,挽留父皇的心意也十分诚恳:现在父皇才八十五岁,老干部是革命的财富,还正“老有可为”,正应该把我们这些还不成熟的年轻干部扶上马,送一程。所以,他绝对不能接受父亲的禅让。有清一代的皇帝,自乾隆以后者皆昧于治术,才具平庸,可对于权术精髓却无不头头是道,清醒得很。都说这个嘉庆是位平凡的庸主,但你看他再傻也懂得宫廷政治的规矩。欲速不达,个中奥妙,岂能道哉!
       对于乾隆帝的退位,中央官员中除了和珅集团以外,其实普遍发自内心地赞同。但中国政治的传统,有些事情做得说不得,有些说得做不得,游戏规则大家心知肚明。哪怕县太爷离任都还有一帮草民百姓追着撵着脱靴挽留,把马蹬子之类也拽断了的,至于当今圣上主动要求退居二线,哪自然应该大加慰留。虽然大家心里早就嘀咕耳聋眼花的老皇帝是应该腾出位置了,但这话绝不能由当臣子的说出来;非但不能说,即使老皇帝再三要求退休,臣子们也千万不能随声附和——谁知道老皇帝的心思到底如何呀!

于是,群臣纷纷上书,有的劝乾隆帝顺应“亿兆人之心,久履天位”,有的大臣顺着颙琰的话说如果非要传位太子不可,也应该“俟寿跻期颐”再举行归政典礼。蒙古王公、满洲王公也上折恳请挽留,情真意切,声势浩大,大有离开了乾隆必定山崩地裂,地球都会反着转的趋势。

    面对朝野反对他退位的呼声,乾隆皇帝是什么态度呢?
  乾隆皇帝对太子和满朝王公大臣的表态十分满意。原来大清朝还真是离不开自己这位老舵手啊!老皇帝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正好借此机会,向臣民们显示自己不贪恋权位的高风亮节,以堵天下悠悠之口。《清高宗实录》记载他的正式答复是:“若因群情依恋,勉遂所请,则朕初心焚香告天之语转为不诚,是实难以听许,毋庸再行渎请。”看吧,老皇帝为了恳求退休,连老天爷都搬出来作挡箭牌了,还不算心诚吗?君臣两相配合,心照不宣表演的这出双簧戏,真是感人至深,天衣无缝。

0 您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