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5线刷开发版: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2:51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平遥实验小学  孔繁梅  雷英霞

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个体头脑中对目标问题的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这是对“反思”意义的广义解读。而我们今天讨论的反思,其实是一种狭义的理解。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指学生适时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觉地把学习活动作为认识对象,展开较为全面的思考总结,从而使学习状态进入了更优化的层面。这种反思,简而言之即让学生主体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最终实现掌握数学知识与形成反思能力的双赢。教育教学以人为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势在必行。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已成为数学理想课堂的殷切召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促进学生反思,进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我们教师该如何行动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切磋。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策略是值得关注的切入口。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请学生反思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最后归结为“这些图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面积公式”。然后出示一个圆,请学生尝试推导面积公式。通过教师指导和自主尝试,学生发现“同样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面积公式”。此时,我再次请学生反思以前推导过程与今天推导过程的异同,让学生体会到“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只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最后,再让学生对这种“近似推导”的合理性进行适度反思。可以说,这里的反思既有对之前学习策略的反思,又有对当前学习策略合理性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在对比优化的过程中反思是一个较好的挈机。如我在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时,先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结果大多数学生凭上节课的经验用三角板来画,少数学生用量角器来画,交流方法后,接着又让学生画一个65度的角,这时前面用三角板画的同学,有的显得无从下手,有的陷入了沉思,在思考怎么画,有的改用量角器来画,这时我问:“这时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呢?”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65度的角就不能用三角板量了。”接着我又故作疑惑地抛出了一个问题:“唉?60度的角既能用三角板画又能用量角器画,65度的角就只能用量角器来画,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在反思中对比优化两种方法,真正体验到了用量角器画角的普遍性。又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揭示例题“1/2+1/4”后,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出“分数化小数”、“画线段图”、“转化”等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思哪种方法更具普遍价值,从中得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思想方法的形成处反思也至关重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当学生明白借助“通分”可以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我适时点明“转化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反思以前那些新知也是通过类似方法获得的,从而自然揭示了“化归法”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上引导学生反思值得关注。如在学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与“把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并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学生在运用=与≈两个符号时混淆现象严重,这时引导学生反思这两种情况中,哪一种的结果是准确数,和原来的数大小相等,哪一种的结果是近似数,大小发生了变化,确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符号。学生通过对比弄清楚了其中的道理,发生混淆的现象随之消失。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的环节中也非常适合。我觉得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讨论交流,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过程。因为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和阐述理由,对错误的要找出错误的原因,对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这样思考:“你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么想合理吗?”“你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割补、剪拼、观察、比较发现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的联系(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相当于长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长方形的面积),小组内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如果缺乏这个过程,或使这个过程流于形式,学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清晰的认知结构。当学生将自己转化推导的过程和结论呈现给大家,并向大家描述自己的探究过程,解释自己的结论时,再通过同学们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论进行质疑、反驳或鉴赏等评价,来帮助自己修正与完善自己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探究策略。这样的“智慧共享”,一方面学生表达出了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学生也养成了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也是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自主的互动评价,从中反思学习的成败得失。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自主探寻圆周长的测量办法。生1提出:“圆周长是否也能像长方形那样直接测量?”生2马上反驳:“不行!圆周是曲线,不能直接测量。我想圆既然由曲线围成,肯定容易滚动,所以可以在直尺上滚动测量出圆的周长。”(该生示范操作)生3随后发言:“我们还发现了可用绕绳的方法来测量。”(该生示范操作)对于生2、生3的观点,生1又提出了质疑:“我在想,对类似于建筑物圆形屋顶的大型圆的周长还能用滚动和绕绳的方法来测量吗?”于是,包括生2、生3在内的全体学生一起陷入了对测量方法普遍意义的反思……这个案例中,当生2对生1发表的“直接测量”方案提出异议时,当生1对生2、生3发现的“滚动、绕绳”测量方法普遍性提出质疑时,学生无疑会产生反思,完善理解。这些都得益于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评价。

教师作为学生主体反思的引导者,应凭借自己的敏锐眼光,及时捕捉资源,不断提升主体反思的效果和价值,课堂上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定会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使学习因反思而精彩,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