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1换屏幕多少钱一个:唯一做过奴隶的皇帝:射杀数十万汉人并分食其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03:52

唯一做过奴隶的皇帝:射杀数十万汉人并分食其尸

2011年12月15日 09:14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卢哲

字号:T|T
1人参与0条主评论 0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从史书中的文字看,石勒烧灵柩,完全是为了惩罚司马越的罪恶行径,然而射杀数十万降众,包括士族、平民,乃至令部下将幸存者烧而食之,则完全是禽兽行为了。总之,关于石勒的评价,历史上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安定北方的雄主,也有人说他是不折不扣的杀人狂。

本文摘自《历史上那些枭雄们》 作者:卢哲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老百姓的饭桌上,经常能见到“黄瓜”这种蔬菜。很多人就奇怪了,咱们吃的这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黄瓜”呢?传说,黄瓜的命名,和后赵皇帝石勒有关。

关于黄瓜的传说

黄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当时的中原人将汉族以外的部落(主要指北方及西域的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因此这种瓜就被称为“胡瓜”。石勒本是北方羯族出身,他做了皇帝之后,十分忌讳汉人称“胡”字,认为这是种歧视,于是就下令全国:凡是说话及写文章,均不得出现“胡”字,违者问斩。

有一次,石勒召见地方官员,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他非常吃惊,问道:“樊参军怎么穷成这个样子,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樊坦哪里是穷,他只不过刚刚遭受一群羯族强盗的抢劫。樊坦是个直性子,就实话实说道:“都是那帮胡贼无道,把我的衣服都抢走了。”话音刚落,樊坦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吓得连连叩头谢罪。石勒看他一介老书生,又自知有罪,就没有怪罪,反而笑着赐给了他车马衣物。

过了一会儿,群臣接受“御赐午膳”时,石勒忽然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道:“卿可知此物名否?”樊坦心知肚明,却不敢直言无讳,他灵机一动,用四句诗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一听,哈哈大笑。从此,“黄瓜”这个名字就慢慢取代了“胡瓜”。

沦为奴隶的青年

西晋末年,第二代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痴呆无能,皇后贾南风为了培植家族势力,实现野心,制造了一系列的政治风波,最终导致了诸王夺权的“八王之乱”,这场历时16年的内战使西晋政权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北方匈奴、羌、氐等族趁势攻入中原,互相厮杀,赶走西晋王室,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政权,中原汉族惨遭屠戮,历史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石勒便活跃在这一时期。

石勒是羯族人,他青年时,羯族人的地位还很卑微,类同奴隶,为了生活,许多羯族人都去给官僚豪绅做佃客(雇佣农民),石勒也曾为郭敬、宁驱做过佃客。后来并州发生饥荒,许多胡人佃客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趁机逃散,石勒曾向人提出过诱拐胡人做买卖的主意,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既能让羯族人吃饱肚子,同时又让汉族豪绅有利可得,可见当时羯族人的惨状。

石勒的建议并未被及时采纳,而并州刺史司马腾,看到大量胡人流民,发现自己有利可乘,就采用建威将军阎粹之计,四处捉拿胡人,两人共锁一枷,驱往太行山一带卖为奴隶,牟取暴利。当时二十多岁的石勒也在其中,与身边的胡人一样,他们都不被当成人看,沿途既要忍受饥饿病痛的折磨,还要受官军的殴打、侮辱,后来幸遇贵人暗中保护,石勒才得无恙。

不久,石勒被卖到师懽(音“欢”)家,为了不饿死,他只有忍气吞声去做奴隶。一天,石勒与诸奴隶在田中耕种时,忽然说自己听到鼓角之声,好像有人在耳边打仗,就告诉了身边的人。周围的人以为兵荒马乱的,听到这种声音很正常,就没有当回事。后来一到下田的时候,石勒就称听到了鼓角之声,周围人就把这事报告给了师懽,石勒又趁势说:“我在家里下田的时候,也常常能听到这种声音。”当时的人都迷信奇异之象,师懽看石勒长相不凡,又常常出现幻听,以为他有神鬼相助,不是寻常之辈,就免除了他奴隶的身份。

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长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其工作能力的判定,也就是说,长得越好看,人们心里就越相信他能力强。据说羯族人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而石勒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奇其相貌”,那么当时人认为他不同凡响,也就可以理解了。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res.img.ifeng.com/58114ce5495e21c0/2011/1102/rdn_4eb0f7f96d1ed.jpg);}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