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a37m报价多少钱:揭开性格色彩咨询师的面纱(2)-如何从训练技巧转为训练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16:52

所有对FPA性格色彩有兴趣及怀疑它是否能解决问题的朋友,都应读此文。此文作者系五年前的老色友,现就职于一零售巨无霸企业培训部。

 

咨询师:FY

 

课程中的收获:

1、 学会倾听

 

参加咨询师训的前两天,上司跟我说:“这次我不跟你一起去,如果你爆炸的话,可没有人给你熄火哦!”我说:“你放心,我一定不会炸。”

 

来到课堂的第一天,除了老师点名要我说,其他时间,我都忍住不说。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难受,都怕自己憋出内伤,但是因为答应了老板,我必须做到。慢慢地,我发现在别的同学的说话中,特别是雯和冲的发言,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她们有的过当,我都有。

 

第一次体会到,听别人说话居然能获得这么多的信息,也知道了自己居然有这么多的问题,而且看到这些问题给别人带来的影响,我害怕了,我真的害怕了。

 

随着倾听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听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发现自己存在的过当也越多,忽然觉得自己不敢讲话了,听人家说话居然听得我“心惊肉跳”。

 

如果说第一天,我还有分神,选择性倾听的话,那么第二天开始,我几乎能听进同学们讲话的全部内容了,我居然能不走神地听,而且自己不说话也不觉得难受。这一发现,让我太吃惊了,这是我吗?

 

第三天,当话筒传到我手里后,我居然会不发言:“我不说了,因为我想说的,已经有人说过了,谢谢!”如果是以前,只要我想表达的,我一定会清晰地表达出来,如果有人有已经表达过了,我也不在乎,因为我相信,我会比他们表达得更好。我对我的表达能力非常骄傲,充满信心。

第四天,我已经开始享受这种倾听的乐趣了。

 

不得不感叹,咨询师课程的神奇!

 

我学会了倾听,谢谢!

 

2、 他的问题

 

一直对于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在生活中,对先生的感受并不关注,而且觉得先生大多数的表现都是笨笨的,傻傻的,甚至有些幼稚。当然,我也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他问我:“瑜姐,你觉得好女人的定义是什么?”

 

我:“事业成功,家庭美满。”

 

他继续:“哪些形容词是形容好女人的?比如温柔、贤惠……之类的。”

 

我陷入了沉思,我跟哪些形容词沾边的呢?老公希望我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婆呢?我仿佛从来没有问过老公,他理想的老婆是什么样的。

 

回想老公夸奖我的常用句子是:我老婆的工作很出色;我老婆是个很优秀的培训师;我老婆是个好妈妈;我老婆对儿子的教育很关注。----作为老婆的夸奖几乎没有。

 

忽然想到几年前,老公的一个好朋友跟我聊天的时候说到,老公在她面前提起我给他烫的裤子有多么多么的挺括,叠的衣服有多么的整齐,如同店里刚买来的样子。

 

而我平日只是把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工作上,生活中也只是关注儿子,对老公的确是很忽略。忽略到老公说要去换件衬衣,我居然一点都看不出来他换了衬衣。我意识到,如果不是因为老公对我的包容,也许我现在面对的会是另外一个局面。

 

结婚8年10个月,一路走来,平安、平静、平凡、平淡、踏实、温馨,谢谢老公!

 

3、 我觉得

 

这三个字在课堂上,在同学们讲话中出现的概率很高,以前从来没有特别注意过这个词,更没有思考过这个词背后的意思。

 

回想平时自己的说话,即使不是出现这三个字,但是讲的很多话,无不透漏出“我觉得“的意思。我总是用自己的理解和感觉在说事情,传递出去的都是自己主观意识,让别人来认同自己,跟着我的感觉走。自己说的时候不觉得,但是在听别人说的时候,马上就会觉得不舒服了,因为对方在要求我接受他的意见和想法,当与我达成共识的时候,我自然会很愉快,但如果与我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想到这里,不但汗颜,还觉得紧张,害怕。我居然每天在过当,而自己还不觉得,心安理得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过当。

 

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对这三个字有了新的理解,以后我讲话的时候一定注意,避免出现“我觉得”。谢谢大家!

 

4、 过程与结果

 

课间和同学闲聊,谈及看韩剧。我说:“韩剧大多讲男女之间的感情戏,而且磨磨唧唧,很虐。我不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片子。但是为了跟部门里的小朋友们拉近距离,多些共同语言,我也会去找些韩剧来看。”

 

同学很好奇:“你不喜欢看韩剧还特意找来看?”

 

我:“是的,我第一集肯定会看,要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和背景之类的信息,然后就看大结局了,因为无论中间过程如何,结果是最重要的。开头和结果都知道了,那么和小朋友们的谈资就全有了。”

 

这时候,考拉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不用关注过程,关键是结果。”我点头回应。

 

课上老师问及我对儿子和先生的关注度是怎么理解的,我脱口而出:“儿子小,注意力焦点肯定在儿子身上,等孩子大了,自然会转移到先生身上。因为我很清楚,少年夫妻老来伴。”

 

不但是这两件事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是关注事情的结果,并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直到课程进入第三天,我对于这个产生了新的理解。

 

以对儿子和先生的关注度这件事情而言,我现在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儿子身上,不关注老公的感受,把扔在一边。我能保证在10年,20年之后,先生还一如既往地包容我,和我老来伴吗?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不需要发生在我身上,我应该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了解。

 

再问自己:“过程真的不重要吗?”

 

答案是:“过程结果都重要。”

 

5、 宋哥的三张纸条

 

在我分享与先生之间互动事情的时候,坐在旁边的宋哥连续递给我三张纸条。这三张纸条,张张透露出浓浓的教育我的味道,看得我相当不爽。以至于宋哥在分享今天收获的时候,我都没有仔细听,老师让我谈谈对宋哥的话有什么体会的时候,我说:“没啥感觉。”

 

老师问原因,我也直言不讳地说了三张纸条带给我的不爽。

 

老师当即指出,宋哥的体会对大家相当有启示,为什么我会没有感觉,那是因为这三张纸条让我有了情绪,因为这个情绪让我做出了选择性倾听的行为,追根溯源,我情绪化了。因为我的情绪化,让我没有办法认真地倾听,我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这一席话,让我警醒,仔细一想,的确如此。原本以为只有大起大落,会有严重后果的才是情绪化;现在才体会到小小的不舒服也是情绪化,这个情绪化不会让我爆炸,但是会让我产生一系列别的反应。不管大小,都是情绪化。只要情绪化,一定会影响对事情的处理和判断,同样会影响人际关系,伤害到身边的人。

 

 

6、 儿子的感受

 

他问我儿子的一些事情,我说了一件事情:

 

多多每天都会玩IPAD游戏的,每次玩之前,我都会跟他确认时间:“多多,只能玩一个小时,知道了吗?”

 

多多:“知道了。”

 

我:“好的,你先看一下闹钟,等到了时间,你必须停下来。”

 

多多:“知道了。”

 

我还不放心,对多多说:“多多,请把闹钟放到你的旁边,你自己看好时间。我也会请外婆提醒你的。”

 

多多:“哦。”

 

他听到这里,表示我对多多的强调确认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直在旁边听着的婷婷说了一句:“瑜姐,你没有想过,你这么讲,这么做,多多会不开心吗?”

 

我很奇怪:“为什么?”

 

婷婷:“如果我是多多,我会觉得妈妈不相信我。”

 

婷婷的话,让我思绪万千:

 

1)我从来没有想到,我对儿子的这些方法,可能会让儿子产生这种感受。

2)如果多多没有这种感受,那是最好了;可一旦有这种感受,对他以后会有什么影响呢?

3) 我的其他语言和行为是否也会让多多产生不好的感受?

 

想到这里,又联想到多多见到别的小孩挨打大哭,他也会跟着哭。多多是我的掌上明珠,我想把我全部的爱都给他,但是我认为理所应当的,为他好的举动也许会给他造成伤害,甚至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上印记。想到这里,我不寒而栗。

 

我必须要学会站在儿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感受他的感受,而不是用我的感受去想象他的感受。

 

婷婷,谢谢你!

 

7、 我想要最后一个发言

 

课程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分享自己的收获,并接受来自所有同学和老师的“大礼包”。

 

我从开始就打定主意,我一定要在最后发言。倒不是想换个方式来炫自己,我就是想看看我是否能沉得住气,能忍到最后,以此来考验一下自己的修炼。终于,只剩下我和雯2个人了,在我们都没有想先上台讲话的欲望的时候,考拉老师示意我先讲,我就上去了。

 

婷婷问:“瑜姐,你本来想忍到最后一个的,为什么你不坚持到最后呢?”

 

我:“我的本意是想坚持到最后的,但是老师既然让我上去了,我也没有必要再坚持了,或者雯也想借此机会锻炼自己呢!”

 

这在平时,属于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因为我即使不是第一个发言,也一定会是前三个发言的人之一。要让我忍到最后,这几乎是不能想象的事情。但是这次我做到了,最让我诧异的是,这么等到最后,我居然一点都不觉得憋得慌,不觉得不舒服。

 

这个感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课后:

 

1)生活上

 

和儿子的交流方面感觉比原来好了些,我尝试着感受他的感受,他不说话的时候,我会耐心地等,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催促他。

 

我发现儿子在事情的处理上有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我以前想像的那样,需要家长告诉他怎么做的。因为以前我的确太急了,等不及他自己说,我就先说了。

 

我想,和儿子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好的。和先生之间的交流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2)工作上

 

4月26日上班,一下属提出离职,下午我们就进行了谈话。这次的交流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以往我谈话的目的性很强,对于我想留的员工,我会竭尽所有之能事,拿出浑身解数来说服他留下;大多数情况下我能取得成功。而对于我不想留的员工,谈话就等于是走过场,很快结束。不管什么性质的谈话,在谈话前,我都已经明确的谈话的目的和方向。

 

但是今天谈话前,我没有给谈话做任何的定义,纯粹是从了解她为什么离职的角度出发。

 

在交流过程中,我确认了离职原因的真假性,然后有针对性地提问,并引导她思考(因为是自己的下属,比较熟悉,所以这些运用起来还是相对容易的)。

 

整个谈话过程持续了2个多小时,我把各种情况帮助她呈现出来,最后让她自己做选择。最终员工决定留下,也想明白了自己的真正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目标。

 

谢谢咨询师训,的确让我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