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财富大厦在哪:省部級幹部調整折射人事新思路:更傾于考察實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28:09
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0-12-28  責任編輯: 小佳
在十七大已經完成大部分省部以上幹部考核、任命之後,省部級幹部的中期調整將為十八的人事調配起到補缺作用,為十八大人事安排起到“佈局”作用
本刊記者/楊中旭
省部級幹部中期調整大幕如期拉開。
11月30日傍晚,新華社發出電訊:河南、福建、遼寧、吉林和內蒙古5省區黨委書記易人,盧展工、孫春蘭、王、孫政才、胡春華分別履新。被替換的5人中,原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王調往遼寧,原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調往河南;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原遼寧省委書記張文岳、原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均已到達正省部級幹部擔任實職的年齡上限——65歲。
履新的5人中,孫政才、孫春蘭、胡春華3人此前未出任過省委書記。此番赴任前,孫政才為農業部部長,孫春蘭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黨組書記(正省部級),胡春華為河北省長。
同時變動的,還有吉林省省長韓長賦、直轄市重慶市市長王鴻舉。11月30日這一天,55歲的韓長賦被宣佈另有任用;而64歲的王鴻舉去職之後,因為年近65歲,擔任其他實職職位的可能性不大。
這次人事調整恰好發生在十七大與十八大之間,為2012年召開的十八大人事佈局考慮,此番省部級幹部中期調整恰逢其時。而在十六大和十七大之間的2004年12月,中央亦進行了省部級官員的中期調整。
在此番省部幹部中期調整前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的一系列講話,使得此番省部幹部中期調整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其中,11月30日當天,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刊發李源潮答記者問的長篇文章,就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做了深入闡述,“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是李源潮整篇談話的主題詞。
在解讀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之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十七屆四中全會之後,公信度是選拔幹部的首要條件。
佈局
在此輪人事調整中,59歲的孫春蘭成為目前中國大陸唯一的女性省委書記。3年之後十八大召開之時,孫春蘭年屆62歲,依舊處在高級幹部的“黃金年齡”。
履歷顯示,孫春蘭曾在老工業基地遼寧工作40年之久。其中的26年在鞍山度過,歷任工人、團委書記、副廠長、廠黨委書記、市婦聯主任。一位孫春蘭當年在鞍山工作時的同事向《中國新聞週刊》回憶了與孫春蘭相處的一段時光:“當時,我們在一個單位工作,住在同一棟樓裏。她配有小車,每天下樓時敲門喊上我,順路捎我上班。她留給我的最大印像是隨和,沒有官架子。”
1991年,孫春蘭上調遼寧省總工會擔任副主席之後的數年間,她一直是鞍山人的驕傲,在普通鞍山市民當中,“都知道孫春蘭去了省裏”。
1994年11月,孫春蘭被提拔為遼寧省總工會主席,翌年,45歲的孫春蘭升任省委常委,兩年之後,孫春蘭獲任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分管組織工作。
2000年底,“慕馬案”案發後,時任遼寧省長張國光調任湖北任省長一職,一年後因為腐敗獲刑。而此前,張國光一度與瀋陽市原市長慕綏新搭班子,擔任瀋陽市委書記。而當時接任張國光省長一職的是時任任大連市委書記的薄熙來。較薄熙來年輕一歲的孫春蘭,以省委副書記的身份南下,接任大連市委書記,一任就是4年。
任內,孫春蘭與時任大連市市長夏德仁一起,為打造大連這個“東北亞航運中心”付出不少努力。2005年底,孫春蘭進京擔任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成為正部級幹部。兩年後的十七大,這位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得以轉正。
在配合王兆國主政全國總工會期間,孫春蘭所做的知名度最大的一件事是主持起草《勞動合同法》,該法于2007年“兩會”期間與《物權法》同時通過。和《物權法》一樣,《勞動合同法》一度也極具爭議,但無人否定它的歷史價值——落實勞方權利的里程碑。
此番南下福建,孫春蘭將面臨海峽兩岸融合的歷史性機遇。前任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在省長、省委書記期間著力打造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已經初具規模。但在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主政台灣之後,經濟已不是兩岸唯一議題。有評論認為有多年政工經驗的孫春蘭南下適逢其時。
新任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在3年前的年底,從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任上轉任農業部部長。細看他的履歷——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研究室副主任、土肥所所長、副院長、院黨委副書記——其專業的長處一目了然。
出任農業部部長之時的孫政才只有43歲,在部長當中最為年輕;赴任吉林之後,他又是全國最年輕的省委書記。
無論是農業部長,還是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的主業都是農業。吉林省農業生産條件得天獨厚,糧食生産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多年來,人均糧食佔有量、糧食商品率、糧食調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3年之後,孫政才,也只有49歲,農業部長和農業大省省委書記的歷練,將使他的從政履歷更為完整。
在十七大已經完成大部分省部級以上幹部考核、任命之後,省部官員的中期調整將為十七大人事調配起到補缺作用,為十八大的人事安排起到“佈局”作用。
破與立
古語雲:不破不立。
中央在此番人事調整前後,採取了先破後立的辦法,具體執行者,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李源潮。
綜觀李源潮近期的一系列講話,無不為省部級幹部中期調整乃至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預熱。11月20日、21日,全國組織部長學習貫徹黨的第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第7、8期培訓班分別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18個省區市的縣(市、區)委組織部長近1300人參加。開班儀式上,李源潮發表講話,提出要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把最優秀的幹部用在最關鍵的崗位”上,幹部隊伍年輕化不是“低齡化”,不能將任職年齡層層遞減。
就在之前一週,同樣的場合,李源潮對第5、6期培訓班的學員們説,用幹部要重視關心老實人、正派人、不巴結領導的人,防止任人唯親、唯近。
在這兩次講話之間,李源潮來到河南蘭考,重提“焦裕祿精神”,要求廣大黨員幹部“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像焦裕祿那樣(工作)”。
有評論認為,此番胡春華獲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一職,同上述組織部門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不無關係。履歷顯示,只比孫政才大5個月、今年46歲的胡春華在擔任河北省長、團中央第一書記之前,曾在西藏工作23年之久。
1983年,20歲的胡春華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隨即前往西藏工作,從共青團西藏自治區組織部幹部開始幹起,最後成為西藏自治區第3號人物——自治區黨委常務副書記。其奉獻精神,早已不言而喻。
59歲的新任遼寧省委書記王曾任蘇州市委書記,其治下的蘇州,在招商引資方面的經驗一度成為全國城市取經的樣板。5年之前的2004年省部級幹部中期調整中,王獲任農業大省吉林省代省長一職,官升正省部級。
2006年12月,王接替王雲坤擔任吉林省委書記。在他治下,吉林的農業大省地位獲得進一步增強,玉米深加工無論在技術還是規模上都領先全國。而在圖們江開發這一歷史性課題面前,王的答卷可圈可點。而此番王轉崗工業大省遼寧,將令王的履歷更為完整。
這一輪省部幹部的中期調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的《關於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意見和中組部下發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黨政工作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辦法(試行)》3個辦法一起,細化了幹部任用機制,被新華社認為是“進一步提高全黨幹部工作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準的重要標誌”。
“之前是屆終考核,現在細化到了每一年,目的是為了督促官員改進工作。”吳江説,“地方領導和部門領導面臨的任務有很大不同。作為地方黨委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是其四大職能,而部門領導人就不可能同時擁有這四項職能,考核的標準自然不能考核的標準自然不能一樣。前者是地方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黨建全方位考核,後者則是主管具體業務職能考核”。
“一言以蔽之,即原來的選才標準過於刻板,年齡、學歷、履歷等等,現在更傾于考察實績,著重實幹。”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學者説,“這表明中央試圖打破選人事任用中的新形式主義”。
河北、吉林、重慶3位省(市)長留下的空缺,將由3位剛剛被提拔為正省部級的幹部填補。其中,原河南省委副書記陳全國已被任命為河北省委副書記,原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被任命為重慶市委副書記,並被提名為市長候選人,分別接任當地最高行政職務只是時間問題。而吉林省委副書記王儒林按照順位遞補韓長賦留下的省長一職,也應該沒有懸念。(實習生陳歡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