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c4l和别克威朗:中国失海渔民的囚徒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45:00

中国失海渔民的囚徒困境

郎遥远

 

中国渔民越境捕捞刺死韩国海警,成为韩国近日最具火药味的新闻事件。因为出了人命,一次渔业纠纷事件,演变为中韩外交风波。这不是第一次,也一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在海洋资源有限和其他复杂因素的背景下,远洋捕捞正越来越频繁地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燃爆点,睦邻不睦。从中国黄海、东海一路蜿蜒而下直到南海,近10年来,中韩、中日、中越、中菲的海上捕鱼摩擦一直不断。中国渔民因“非法捕捞”被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拘押、扣船、判刑、罚款的,司空见惯。渔民们的种种不堪遭遇,宛如家门口被欺负,一次次登载媒体,也一次次煎熬着国人一奶同胞的情感,蹂躏着国人的尊严。

近海无鱼,远洋无命。一方面,那种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另一方面,在诸多争议海域远洋捕捞,遭致邻国的严厉打压越来越具“报复性”和“情绪化”。中国渔民在争议海域受到他国非法侵扰时,对方执法人员往往用对“主权”问题“情绪化”的方式表达不满。不仅在菲律宾、越南,去年发生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也是日方亮肌肉表达“情绪”的后果。而今韩国海警扬言要开枪执法,更是hode不住了。邻国执法人员的粗暴和蛮横,已严重威胁中国渔民的人身安全。渔民捕捞问题,最终上升为国家外交问题,并在各自国内激起民族情绪,成为中国睦邻友好战略的持续性难题。

中国三千万渔民已遭遇“囚徒困境”。怎么办?我认为,破解中国失海渔民的“囚徒困境”,宜应三管齐下。其一,守则与亮剑。按照世贸协定,渔民到他国专属经济区从事渔业捕捞,必须首先征得资源所在国同意,并交纳一定的资源使用费,遵守资源所在国的相应渔业法规。因此中国渔民不能做国际海洋法的法盲,或知法犯法。中国沿海各省市都已成立“制止越界捕捞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起从领导小组、沿海镇(边防派出所)、协管员、船队、渔船的五级管理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可见政府层面已高度重视,但仍有不少渔民为生计所迫或为利所诱,不惜铤而走险。各级政府应更加广泛深入开展普法教育,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远洋渔政管理措施。

广大渔民要自觉守法,不要做海洋上的麻烦制造者。尊重邻国海洋主权,是中国公民应尽义务和应有风范。“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都不应成为非法捕捞行为的避风港。对主权清晰、不容争议的中国固有领海,中央政府不能再逆来顺受,舞那套“韬光养晦”的银样腊枪头,要敢于亮剑。毛泽东时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傲视列强纸老虎;而今“人若犯我我必骂人”,一厢情愿和谐颂。如此“养晦”,不但使国家尊严蒙羞,国家利益受损,更倒霉受罪的是那些在争议海域捕鱼的渔民。

其二,转产与转型。渔业困境非一日之寒,要消融回春,恐需漫长时日。而失海渔民生计,时不我待。中国工业化的急功近利,给近海带来严重污染,使渔民失海,无鱼可捕,国家应给予合理补偿;渔民生活若无基本保障,势必会继续越界,甚至漂洋过海到更远的国家,制造更多的麻烦。政府部门应鼓励渔民自愿离开海洋,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帮助渔民上岸转产,就业谋生,创业致富。

增产增收一直是中国渔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在渔业资源极度匮乏下,如果渔政部门依然执迷于“增产增收”,无异于鞭打病牛,抽得越狠,死得越快。看看沿海城市的十二五计划,有哪一个不把“增产增收”视为渔业发展的“新突破”?不是每一个产业,都要用8%、10%涨幅,去僵化勾勒政绩辉煌的。中国渔业迫切需要转变观念,不能以“增产”促进“增收”,而要由传统的“数量型渔业”向“质量效益型渔业”转变。既要坚持以养为主、以安为先,在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努力拓展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养殖、增殖、捕捞、加工和休闲“五大产业体系”;又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深化渔业体制改革,加大渔业投入,建立健全渔业服务体系,维护海洋良好生态环境。

其三,创新与超越。正如中国解决“三农”问题要跳出“三农”看“三农”,“三农”之外找出路,破解失海渔民困局,也要跳出渔业,放眼蓝色经济。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海洋强国,渔业作为四大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已经退居第三位。跃居首位的是海洋石油工业,年产值约3,000亿美元,21世纪中叶海洋油气产量将超过陆地油气产量。紧随其下的是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业收入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一半,约为2,5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3倍。敬陪末座的是海洋交通运输业,约为1,500亿美元。世界范围内的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资源消耗型到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升级,世界海洋强国的产业结构已出现三、二、一的排列顺序。从中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明显滞后于世界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变,尚在过渡到二、三、一结构,并且作为第一产业的渔业,关乎数千万渔民生存与发展,仍在痛苦涅槃。

打造蓝色经济区,重在创新,旨在超越。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既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兴海的重要目标,更是渔业困局的纾解之道。但是,中国科技兴海战略,步履蹒跚。中国对海洋科技人才的重视,也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近海无鱼,是今日渔民之困;海无人才,则必是明日中国之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