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ix25功能键介绍图:“湘南胜地”——郴州苏仙岭【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49:42
“湘南胜地”——郴州苏仙岭【图文】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 郴州市现辖两区(北湖、苏仙)、一市(资兴)、八县(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安仁、桂东)。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50多万。自从京(北京)珠(珠海)高速公路和武(武汉)广(广州)高速铁路开通后,去郴州变得十分容易的事情了。我们便是乘高铁从长沙出发一个小时便抵达郴州了。 

郴州市位于北纬24°53′~26°50′,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历来被誉为“四面青山列翠屏,山川之秀甲湖南”。正如“郴”字从林从邑,邑在林中,森林和城市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有诗为证:“郴山郴水,幽香醉人”。宋代诗人阮阅诗云:“万紫千红一径深,胭脂为地粉为林”。

 苏仙岭矗立在湖南省郴州市市区东北角,距市中心三华里,面积275.1公顷,主峰海拔526米。

在苏仙岭顶峰眺望郴州市区 

 

 

 

苏仙岭象一匹扬鬃奋蹄的骏马,奔驰在南岭北麓郴江之滨,又象一座巨大的翡翠屏障矗立在郴州市苏仙区境内。早在唐代,苏仙岭就享有之美誉。苏仙岭原名牛脾山,满山古松笼翠,岗峦云雾缭绕,构成“苏仙云松”的奇观,史称郴阳八景之首。西汉文帝时,郴人苏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苏仙岭。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湘南胜地”的美誉。主要名胜古迹有:白鹿洞、三绝碑、苏仙观和苏岭云松等。1987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

 

 

 

 

 

 

距离苏仙岭大门百米处耸立着一个石坊,正面的四根柱子上写了两幅对联。

一幅是:情为何物千古传闻鹤翎鹿乳;

       文在此山一天星斗韩序秦词。

另一幅是:乘五色祥云千里寻根古松喜迎仙人鹤;

         挟两间正气九霄展翅绝顶高瞻少帅鹏。

 

  

转到石坊背面又有两幅对联。 

一幅是: 踏莎倘再来楼台雾失花千树;

         化鹤如重睹云汉星辉灯万家。

另一幅是:歌泛桃源楼阁千奇满城锦绣郴江丽;

         景开苏岭云松万象一派风光图画新。

 

这些对联都是后人从古籍和典故中整理出来的,高度概括了苏仙岭的名胜。

  

 走进苏仙岭风景区大门,迎面可见“万福山”。“万福山”在进公园大门后不远的“福路”旁,取势造石成山,其上镌刻风格各异、大小不一的500个不同字体的“福”字。这些字体是出自唐太宗以后的古代十八代名君之手。取名“万福”意寓吉祥如意,也象征苏仙岭即为“福缘之地”。有一种说法说,从此经过,摸一摸“福”字,数一数“福”字,则会洪福齐天,心想事成。许多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登临苏仙岭,谈笑间指点江山。当地人每当有朋友来,也一定会带他们到苏仙岭去拜拜。而且,如果登临苏仙岭山顶的话,可看见一面古朴的摩崖石刻,上面雄劲地写着“寿山”两个大字。好一座“寿山”,给人们添福添寿。

 

 

 

 

过了一座桥就到了著名的“郴州旅舍”。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夜宿苏仙岭山麓下的“郴州旅舍”客栈。春寒料峭的日子里,词人倍感寂寥又关山难越,音书不达。于是在杜鹃凄凉的啼声中,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

雾失褛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现在的“郴州旅舍”是后人按原貌修建的,也是一个小展馆。进了院门里面是正房的大门,门柱上有对联:策论济时艰词宗誉满三千界;江淮存世泽学士风流九百年。横匾上书:淮海读春。一个小院子五间房,环境还是挺幽静的。

 

 

 

 

    白鹿洞原名桃花洞,位于苏仙岭之麓玉溪山庄的崖下,洞外藤葛披拂,丛林繁茂。它的由来同样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的一天,郴州城东鸭子塘村一个姓潘的姑娘,到村旁的郴江岸边浣洗衣裳。正洗着,潘姑娘猛地抬头看简一朵与众不同的五彩浮萍顺水飘近,闪现光异彩,煞是好看,潘姑娘既喜欢又好奇,用手去捞,不想手竟被浮莲根蔓紧紧缠住,总也甩脱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不料这浮萍竟顺势滑进了潘姑娘腹中。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因为害怕未婚先孕的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即现在的苏仙岭)的桃花洞里,不久生下一个男孩。为了保持自己的名声,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放在山洞里然后回了家。几天后,当她返回去看自己的孩子时,惊奇地发现,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 人们为了纪念哺养苏仙的仙鹤和母鹿,于是把桃花洞改名为“白鹿洞”。白鹿洞为石灰岩溶洞,洞厅轩敞,石笋、石柱和石钟乳千奇百怪,比比皆是,且有清泉长流,映带左右,真如童话世界一般。现洞口塑有大小二只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逼真。中国传统习俗是孩子从父姓,潘姑娘的小孩既然没有父亲,也就没有姓名。小孩长大入学,没有姓名不方便,教书先生因此要为他取个名字。先生叫他走出塾馆,通报他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小孩刚走出门,就看见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枝上,自己却枕着树根呼呼大睡。小孩于是将所见情景禀报先生,先生说:"禾草串鱼,是个'蘇'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姓苏名耽,叫苏耽吧。"自此,小孩就称苏耽。

 

 

 牛脾山钟天地之正气,山灵水秀,风景佳好,山中多有神仙异人出没。一天,苏耽入山砍柴,忽然遇到一位老仙翁。老仙翁十分喜爱苏耽的聪慧孝顺,传授了仙术给苏耽。这仙术能隐其身,变化莫测.苏耽学会后试了一下,砍刀不磨自利,柴担举重若轻。从那以后,围绕着苏耽就发生了许多奇情怪事。如苏耽与同伴放牛,别人的牛桀傲不驯,唯苏耽的牛老实听话,似通人意。傍晚,苏耽想回家,那牛不用驱赶就自返归途。又比如,山中白鹿本来胆小见入就逃,但苏耽却能靠近白鹿,骑上鹿背。白鹿驮着苏耽飞奔于峰峦沟壑,安稳如驰平地。更神奇的是,每逢骑鹿驰驰骋,在苏耽的眼里.胯下的白鹿竟化作了一条神龙.

       汉文帝三年(公亓前177年)五月十五日,是苏耽成仙升天的日子。苏耽一早起来就劈柴禾,扫庭院,又将水缸挑满。这是最后一次侍奉母亲,他想竭力多做些事。挑水时,他看见了倒映井底的南天门,且隐隐听见袅袅仙乐声,知道行期已近,于是整衣掸尘等候仙侣。忽然紫气西来,氤氲缥缈中,十只仙鹤迤逦降落在苏家庭院。苏耽急忙入宅含泪向母亲辞别:"耽已成道,受命将升,仙仗临门,不得终养”。苏母虽然舍不得与儿离别,但知道天命难违,不可强留,于是哽咽唏嘘说:“儿走后,娘何以为生?”苏耽将老仙翁授给的石匣捧送到母亲手中,说:“有需必得,慎勿发也。”又说明年郡有疫,可取庭前井水枯叶救之。苏耽辞母出门,忽闻仙乐齐奏,又有异香弥漫,苏耽骑上仙鹤,旌幢和群鹤簇拥着他逶迤腾空而起。

 

   

   

当年秦少游将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寄给了苏东坡,苏非常喜欢,爱不释手。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出于敬佩,在其词后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而流传开来。后被大书法家米芾一并写在扇面上,流传回郴州。 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2厘米高、46厘米宽的行书,计11行,每行8字的摩崖石碑,时人称“秦词”、“苏跋”和“芾书”为“三绝”。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邹恭将“三绝”翻刻在崖壁上,称“三绝碑”。三绝碑是珍贵文物,今依崖建有绿顶红柱的护碑亭进行保护。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著名的文学家,现在在三绝碑亭的左边,塑了一尊秦观凝视远方的铜像。铜像里的词人,正如石上的碑文一样,在岁月的铅华里,静观沧海桑田的变迁。此情此景,总是让人有物是人非的感慨,正所谓“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苏仙观与南禅寺。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李隆基着桂阳郡太守在郴州城东北的马岭山顶建立了祭祀苏耽的道观,名苏仙顶庵。此后,道教徒们又在半山腰兴建了一座苏仙中庵,在岭下兴建了苏仙下庵。这样就有了苏仙岭三庵之说。整座山岭便被苏仙全占了,被道教文化全占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郴州市政府发展旅游事业,成立了苏仙岭名胜风景区,并以道观形式重修了顶庵,将顶庵更名为“苏仙观”。苏仙观修复后,中为正殿,东厢称南海,西厢称西湖。

       1987年郴州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时,这座名为道观的宗教活动所改为佛寺,并请来永兴县印禅主持中庵。1991年又礼请禅道法师来苏仙岭管理寺务。禅道法师为虚云长老门下沩仰宗第九代、曹洞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在禅道法师的主持下,经过十多年的精心筑建,大雄宝殿、观音殿、寿佛殿、祖师殿、苏仙殿、钟鼓楼、观景台等相继落成。苏仙岭又见一片巍峨庄严的殿宇建筑群。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地涌入山顶殿内,香火日盛。由于苏仙岭顶庵殿宇恢复了佛教原貌,被列入省级重点开放寺院。

在1995年,苏仙岭顶庵更名为佛寺:南禅寺。但此举引来道、佛及民间争议不断,有人建议南禅寺及所有佛教元素应退出苏仙岭,恢复苏仙观本来面目。

  

 

在苏仙观的东厢,南海两间小房现辟为“屈将室”,傍依“少帅亭”。这是蒋介石囚禁“少帅”张学良的地方。1936年,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后,蒋介石将张学良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被囚禁于苏仙岭。在这里,少帅发出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雷鸣,“屈将室”的北墙上便悬挂着将军此语的手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他后来也只有将满腔愤懑发泄到厢房窗前的桂花树上,桂花树枝干为此留下了将军拔枪怒射的累累弹痕。此情此景,游人也似乎突然有了历史的沧桑。

 

 

由白鹿洞至苏仙观,共登1760级台阶,两侧古松挺秀,枝叶如云,故称苏岭云松。苏岭云松有一奇,即其枝叶皆伸向西南。相传苏母住在苏仙岭之西南时,令其子苏耽日夜思今,此情此景感动了苏岭云松,便将枝叶一齐指向西南,以昭示世人勿忘母恩。这个美丽传说,至今尚有积极意义。

站在苏仙岭山顶上极目远眺,可以掠影“苏岭云松”的美景。林中的松树大都只有一边枝丫,并且往往向西边倾斜。传说苏仙得道飞升之后,因为思念母亲,经常从仙界降临到苏仙岭的山顶,向西眺望郴州城里的故居,禁不住泪流满面。群松为苏仙的孝心所感动,也纷纷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这些“望母松”。这也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苏岭云松”。但在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冻雨冰雪中,郴州成了“孤城”。苏岭云松也遭到灭顶之灾,至今难以恢复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