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c4l火花塞多少钱:[转帖]国资委的公益国企定性很荒谬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43:01
[转帖]国资委的公益国企定性很荒谬1984 次点击5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东门吹牛 于 2011/12/13 12:27:1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于上周六在“2011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透露,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未来会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类型国企: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邵宁表示,未来的调整会将国企划分为两大类: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谈及公益型国企,邵宁指出,此类国企具备四个特征,首先,其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条件;第二,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或寡头竞争;第三,定价机制由政府控制,该类企业自身没有定价权;第四,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应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邵宁指出另一类国企的改革路径:竞争型国企。他介绍称,此类国企政企分开更为彻底,政府既不应该干预企业的决策和内部事务,对此类企业也并无扶持帮助的义务,如宝钢、中粮、一汽、中国建材等企业。

 

        把国企划分为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这算新一届国资委领导班子的一大发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国企改革搞了个半拉子工程,一只脚踩进了市场,另一只脚还在政府的怀抱里。本来只要往前再走一小步,把政府怀抱里的那只脚放到市场里,国企改革就算完成了。可惜政府和国企都觉得这种脚踩两只船很舒服,一边吃着皇粮一边享受市场特权,让纳税人养着还能和纳税人竞争,这世界上的好处就算占全了。所以才有了改革的停步,才有了“国进民退”,才有了特权经济和政府调控。新一届国资委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是把这种国有企业的畸形生态正当化,以改革的名义让特权经济走上不归路。


        什么叫做国有企业?就是国家用纳税人的钱投资设立的属于全体国民的企业,股权归国家或者国民所有,企业经营纳入财政预算,经营成果上缴国家财政,由政府委派管理人或者委托社会主体经营,其经营活动受国家立法机构监管,不得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如果上述理解不错的话,那么我们目前的所谓国企,已经完全面目全非了。改革开放前的国企,股东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财政部和各级财政部门,企业盈亏纳入财政预算,费用由财政拨付,那才是国企的完整形态。如今的国企,即便是级别和“国家”色彩最高的央企,财政部直接持股的企业还有吗?看看我们一长串央企上市公司,哪个企业的股东是财政部?这个集团那个委的,他们才是国企股权的最终持有人,股权处置他们自己就可以决定,收益上交到他们那里就基本到头了,国人有权享有吗?股权不在国,收益不在民,怎么能叫做国有企业呢?至于那些省市地县所属“国有企业”,更是和“国有”一点边儿都不沾。陕西省的的国企与河南省的民众有利益关系吗?西安市雁塔区的国企和碑林区的民众有利益关系吗?江苏石化和江苏的民众有利益关系吗?航天国企和农垦职工有利益关系吗?没有啊。这怎么能全都叫做“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呢?国企改革这个半截子工程,孕育了国有企业目前的怪胎,利益割裂特权泛滥,垄断经济扭曲竞争,怎么就成了正义化身了呢?


        什么叫做“公益型国企”?国企本来就是彻头彻尾公益型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企之所以还有存在必要,就是那些市场不愿干的,干不了的,有亏损的,但国家、国民经济或者民生又是不可或缺的领域,需要国企担当起这部分使命。除此之外的一切领域,都应当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解决。把国企划分为公益型和竞争型,似乎要彰显国企本质,但实际上是在混淆国企本质。就国资委指出的那些应当成为公益型国企,诸如“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绝大部分已经上市,成了国有集团控股的公众公司,你说他们必须成为“公益型”企业,这和上市的宗旨相符吗?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投资这些公司仅仅是为了搞公益?什么时候中国资本市场变成了公益场所了?这不啻是对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讽刺!这几百成千家上市公司真的要变成公益型企业,那么对不起,请按发行价加银行贷款利息再加违约金退还给市场投资者,然后退市做你的公益型国企去吧,否则就别在这里唱什么公益型国企的高调!


        什么叫“竞争型国企”?就“国企”这顶大红顶子一戴,谁还敢和你开展竞争?哪里还能有竞争可言?当一个企业,背后站着政府这个大当家,政策倾斜腰杆忒硬,你还需要和谁竞争?市场竞争必须是自由的和平等的,大家等价交换机会均等,一切以法律为准绳。当国企打着政府的旗号做大做强的时候,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所到之处一地鸡毛,民营企业只有望风而逃的份儿,谈何市场与竞争?要么你脱下“国企”这张皮,彻彻底底做一个民间企业,要么你做你的“公益型国企”去,别在市场乱掺和,除了这两条路,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国资委创造出“竞争型国企”这一新理论,不过是在为臭名昭著的特权经济张目而已。所谓国企的市场化,政企分开,不过是体制内公知们忽悠人的一套把戏,你怎么分开?能分开吗?分开过吗?当我们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仍然需要组织部任命的时候,当国企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可以频繁互换的时候,当一个市长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国企命运的时候,你说这个体制政企已经分开了,这不是忽悠是什么?至于“竞争型国企在机制上更加市场化,要独立承担经济法律责任,面对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乃至破产退出的风险”,政府“对此类企业也并无扶持帮助的义务”,言外之意不过是说,有朝一日真的把纳税人的钱败家完了打水漂了别找我,你们自己买单就好,还有什么新意呢?国资委想得真美!


        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至今计划经济的幽灵犹存,国企就是这个幽灵的附体。国有企业应当走向何处去?理论界似乎很困惑。其实很简单,能当公益型企业的国企改回去,改到改革开放前的状态去,不再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而以公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这不是走回头路,这是还国企的本来面目;当不成公益型的国企那就丢掉“国企”这顶大帽子,实行全面民营化,让它成为市场中的一个普通企业,没有垄断没有特权,破产退出自然和纳税人没有什么关系,国资委也就完全用不着这么煞费苦心了。不做这个决断,不下这个决心,国企这个怪胎就会演化成市场怪兽,中国的市场经济恐怕只能在扭曲中衰落了。一个特权横行的市场会有前途么?傻瓜都知道有没有。


        说到底,改革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不是口头上改革,而是要拿出真的行动来。我们的问题,就是把改革的口号喊得太多了,改革举措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不出来,长此以往民众是要失望的。更有甚者,打着改革的旗号推行“逆改革”,吃着改革的果实往回走,诸如“国进民退”什么的,那就是在倒行逆施了。中国需要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因为中国的实践证明这是唯一正确的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