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雪铁龙c5价位: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1:45
2011-03-16 10:02:51
华夏经纬网

3月14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财政学会在北京举办中原经济区建设财税政策研讨会。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左四)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认真聆听专家们的发言。

研讨会现场
中原兴,则中国兴。
在中原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研起草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文件之际,3月14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财政学会在北京河南大厦举办中原经济区建设财税政策研讨会。这是中原经济区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后第一场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专项高层研讨会。
研讨会上,来自国家综合部门、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别从国家财税政策如何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以及河南地方财政如何灵活运用国家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呈献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也必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里刊发部分专家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用好财税政策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将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运用财税政策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是促进中原地区抓住机遇、发挥潜力优势、上下互动、争取后来者居上的必要措施。首先,要正确处理河南和周边的关系,在做好顶层规划的基础上,动员省内外专家,包括国际专家,细化区域开发方案和落实相关措施,并动态优化坚持做下去,做出成效。其次,要抓住重点。一方面,要聚焦投入,重点融资。就是要在争取中央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同时,选择支撑河南发展的重点,有针对性地争取中央层级的专项支持。如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具相对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等。另一方面,要锐意改革,创新机制。包括从软实力和硬实力结合创品牌上做好中原文化这篇大文章。“信阳红”茶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要围绕扩大内需和衣食住行做文章,如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发挥河南人口资源大省的优势,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发展养老护理行业等;又如总结“双汇”的经验大力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要发挥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的资金放大效应。应充分重视、积极争取重大财税改革在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如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试行地方公债包括市政债等。同时,注意把握好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关系,建立科学的项目遴选、专家可行性论证集体决策的机制,并强化管理和监督,防范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双轨并行所可能产生的负作用。总之,要把聚焦投入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群策群力以一种抓住机遇、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推进中原经济区后来居上。
财税政策是最给力的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 高培勇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涉及到多种政策的支持、多种政策的配套。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词叫“给力”,在所有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中,财税政策是最“给力”的政策,因为政府做任何事情最终都需要花钱,我们所寻求的来自于中央政府层面的支持,最终将落实到财政税收政策上。因此,从财政政策、税收架构入手来探求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是非常好的选择。我认为,财税政策能够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构成支持的主要是三个线索,第一个是税收优惠,就是出自中央财政口袋里的税收减免;第二个是财政投入的倾斜,中央财政在资金投入上的特殊倾斜支持;第三个是改革的先行先试。
现在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所处的背景和前30年有很大不同。从国内看,上世纪80年代沿海开发,90年代浦东开发,本世纪以来滨海新区建设,都有一定的区域特殊政策。“十二五”时期谋划中原经济区发展,有两件事非常清楚,其一,这种区域性特殊财税政策很难再有实施的可能,重点已经转到了以产业为主的政策优惠、政策支持上来;其二,类似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在全国还有不少,“十二五”规划在论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时,就提到了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等区域,这是国内的变化。
从国际看,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其一,可以看到全球化的程度显然比危机之前大大加快,目前中东地区的情况很大程度上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关;其二,就是经过这次危机以后,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经济调整,出现了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要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背景下进行谋划。
根据上述背景变化,我建议在研究争取中原经济区建设财税政策时,要抓住四个方面。
第一,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或者是突出优势去寻求财税政策支持。一定要深挖河南自己所具有的特殊优势,而且这种特殊优势对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比如说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传统文化基地、人力资源大省等等。要立足于这些特殊优势做文章,而不是寻求比照其他地方的政策,或者是仅站在河南发展角度寻求中央给予特殊支持。
第二,在经济结构调整或者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寻求财税政策支持。整个世界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务非常之重,所以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战略一定要考虑到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这种格局。富士康搬到郑州来,就是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相契合的。如果我们的政策需求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对接,这对于争取中央财政出台政策、认可政策都会有利。
第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财税政策支持。河南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人眼睛一亮。中国是特殊的二元经济体制,最终落脚在二元的财政体制上,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差别还比较大,这一点河南非常典型。河南可以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把二元的财政体制逼近一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寻求一些政策支持。
第四,就是改革的先行先试。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先行先试最初主要还是增值税转型。我们可以从“十二五”规划中去寻求一些改革的先行先试政策,比如说资源税改革、增值税扩围等等。
围绕具有全国意义的优势来研究支持政策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一鸣
中原经济区建设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下面关键是规划工作要跟上,并围绕着规划来制定相关的财税政策。中原经济区中央财税政策,不要面面俱到,应围绕河南具有的全国意义优势来研究。
国家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支持力度,我觉得河南有四个方面有全国性意义。第一是粮食和农业,河南是粮食大省,这一点要提出合理的诉求。第二是交通枢纽,因为河南连接南北,承东启西,地理位置是上帝决定的,其他要比也比不了,上帝把你放在这个地方了,所以这是它的特殊性,发挥交通枢纽的功能,对周边地区发展都有意义。第三是人力资源开发,现在劳动力供需形势在发生变化,现在到内地转移的企业遇到的不是土地便宜,是没有人了,所以河南有一点优势,但是河南劳动力都跑到外面去了,所以人力资源开发有意义。第四是产业转移,现在河南已有一定规模。这些方面有一定的全国性意义,围绕这些来制定政策。
下一步,建议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一是在农业方面,可以考虑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和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对农产品加工业在税收上给予一些优惠,而且对于发挥河南的优势有积极意义;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中要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流转试点等。
二是在综合交通枢纽方面,从强化河南枢纽的位置来加大谋划。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空港城市是最具有关键意义的,是最重要的节点。因为河南位置居中,中西部都在那里交换,要考虑怎么把郑州的空港做大。要加大空港、高铁、交通枢纽设施和运输体系建设等投入,把郑州的空港做大,然后再与铁路枢纽特别是高铁枢纽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三是在产业转移方面,研究争取国家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对奖励人才的资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等。
四是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加大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投入,建立职业教育中央和地方分摊机制,制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税前抵扣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同时,任何投入都是要有平台、有载体,我们在要求政策的时候还要重视自己载体的建设。河南要加快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以更有利于争取国家增加科技研发投入。
要给中原经济区最为综合的财税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  孟春
中原经济区建设关系到国家全局的利益,是国家的大事,在全国发展中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全局性、重要性。国家已经将中原经济区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将中原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央财税政策给予支持是完全符合公共财政的原则和方向。非常赞成中央财政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应当通过系统的设计,给予综合性的、大力度的财税政策支持,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政策支持最为综合的经济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原经济区所面临的问题极具复杂性,单一的政策工具难以解决。二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极具艰巨性,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比其他经济区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怎么样给中原经济区综合性的财税支持政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把比照和创新结合起来。要综合分析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各个区域,特别是中西部有关区域的财税政策,凡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所需要的都赋予中原经济区,把中原经济区打造成为支持政策最为综合的经济区。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中原经济区自身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着改革创新的要求,设计一些还没有给予其他经济区的财税支持政策。比如对“三化”协调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这样就有利于解决中原经济区发展面临深层次的矛盾。
二是把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结合起来。财税政策的支持主要是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两大方面。建议国家在出台对中原经济区支持性的政策文件的时候,不仅要明确一些转移支付方面的政策,而且还要明确一些税收方面的政策,比如可以研究制定一些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向中原经济区布局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可以进一步完善“两个比照”政策,增加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减少中原经济区与西部地区类似地区之间的政策落差。
三是把财税政策和赋予先行先试结合起来。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破解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为此需要先行先试一些政策机制,比如中原经济区作为粮食主产区,可以考虑如何建立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方面很重要。财税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是这当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又不是全部,这就要求财税政策与一些关键领域环节先行先试政策紧密的结合起来。
四是把财政支持与金融支持结合起来。财税和金融对破解制约政策的难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重视财税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充分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需要加强对金融政策的研究,支持中原经济区组建中原银行,中原农业保险公司,中原产权交易所等等这样一些比较大的金融机构,这样完善中原地区的金融体系、增强中原经济区的金融支撑。
科学确定财税优惠政策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  王晓华
“中原经济区建设财税政策研讨会”是一个专题性的研讨会,站在税收政策研究制定者的角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近几年,国务院陆续批准了一批重点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每个经济区的发展规划都无一例外地提出了财税政策的支持要求,说明大家已认识到政策的重要性,这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也带来一些新的困难。
重点经济区的发展要求特殊财税政策的支持,税制本身又有规范、统一的要求,这是一对矛盾,需要妥善地加以解决。目前,已经在建和正在规划的经济区越来越多,中原经济区如果要争取政策,还是要立足区情,找准切入点,对一个大区的产业普遍实行税收优惠的可能性很小,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时就已经确定了一个原则,为了维护市场的统一,鼓励公平竞争,要弱化区域性政策,突出产业优惠政策,因此,中原经济区应对区内产业进行筛选,找出需要鼓励的特色产业,既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又可以避免同类攀比。在提出政策要求时应把握好几个大的原则:一是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点鼓励的项目,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新能源发展等。二是要有地方特色,如河南是农业大省,现代化的、技术先进的农业项目就具有地方特色。还有中原经济区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质是工农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涉及体制创新的改革内容,如宅基地流转、集体土地流转等可以研究政策支持问题。三是要研究其他经济区的政策,看是否有可以比照执行的地方,税收上有一个原则是同类问题同等税收待遇。四是可以考虑财税制度改革方面的一些措施在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
把握好经济金融化和城市化两大趋势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李俊生
中原经济区从大的战略构想上来说,河南省已经提出了足够的理论支撑,不论从地理位置、国家大的发展战略,还是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方面,都可以支撑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下一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要把中原经济区的美好构想变为现实,要设计比较切实可行、能够促进中原经济区的财税政策。为此,要把握好经济金融化和城市化两大趋势。
长期以来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全球化,但是我觉得全球化重要载体是金融化,世界经济能够联在一起,新的经济体包括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有这么一个倍增的发展结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金融市场、金融产业、金融体系逐步的发展起来了,这是第一大趋势。第二大趋势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即城市化。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区别不在于城市的街道和高楼大厦,而在于我们的城市化程度不够,农村发展的水平不够,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要想赶上并超过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要把握好城市化。
要设计一个比较切实可行、能促进中原经济区的财税政策,需要找出一些恰当的切入点。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切入点需要去把握,去探索。
第一是农业和粮食。河南是最大的农业省、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粮食生产加工省,把这一优势发挥出来,对全局有重要意义。要真正提升河南省在全国的地位,就要实现收入的倍增计划,而这个收入的倍增计划就取决于金融市场、金融体系、金融创新。要基于郑州商品交易所进行策划设计,实现金融创新。
第二是产业政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比较讲究信息化、社会化建设和金融体制的建设。要着力于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靠传统的产业,靠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短期内也许是可取的,但长期是不可取的。下一步应该思考信息化、高新技术的产业。
第三是城市建设。河南省18个省辖市高速铁路、高速交通网的建设,要与城市化建设统筹起来。河南省城市化比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中原经济要实现腾飞的话,这是一个切入点。
总之,我们应该围绕着三个切入点做文章,来设计整体的需要中央财政税收的政策,找出既有河南特色,又对全国有带动作用的系列政策体系。
围绕导向   突出特色   抓住重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苏明
中原经济区这个问题本身很重要,利用财税政策的支持这个话题也非常重要。怎么去考虑这个问题?第一,考虑财税政策的支持首先要符合国家财政政策总体的改革导向。总体的改革导向就是产业为主,地区为辅,财政政策安排不能说没有区位问题,但是围绕产业给予财政和税收的优惠支持这一点越来越明显。第二,要突出我们的特色。第三,一定要抓住重点,要抓大问题,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具体提五个建议。
第一,农业和粮食是河南的一大特色,在这方面要寻求中央对河南更多更好更大的政策和财力的支持扶持。一是中央在粮食方面有大量的资金,包括农业产业化,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等等,国家在这方面有大量的政策,中原经济区在这方面要想办法把规划做好,寻求中央层面和相关部委给予更多的倾斜。二是河南省虽然为粮食大省,但综合效益并不是很高,所以建议中央对产粮大县或者是粮食主产区在粮食补偿方面把文章做大。三是水利投入,未来五年中央对水利投资安排非常大。我国的水利欠账非常之多,河南在这方面是不是也存在一些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抓住机遇,寻求中央及一些部委对河南水利投入有一个更合理的安排。最后一点是农业政策性保险。河南这么大的农业和粮食比重,对农业非常好,在“十二五”期间要把这个事情做大做好,争取更多的资源。
第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要做大做好。下一步,要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作为重大的战略机遇做规划。国家已经有财税政策的规划,财政部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现在基础薄弱没有关系,核心问题在规划方面,在行动方面一定要做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做大。
第三,在绿色、低碳、生态经济发展方面要下更大的工夫,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搞好资源综合利用,这样跟国家的政策导向结合好,就能争取国家的财税政策支持。河南要在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上一步一步的安排,使得产业结构在“十二五”期间及以后迈上新的台阶。
第四,在财政体制方面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河南发展很快,经济总量很大,但财政总量和经济总量不是很匹配。我初步考虑,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政策方面,考虑到我们的人口,考虑到我们的基本服务,可以给中央一些建议。另外,省里在县级基本财力保证制度方面可以有一个突破,河南在财政政策的建议方面要把这方面当做一个重点。河南的人很多,经济总量很大,但是县里基本财力的保障非常不足,可以在县级财力保证方面给中央一些建议。
找载体   求先行   立特色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刘尚希
中原经济区不仅是河南的中原经济区,而且应当是全国的中原经济区,要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和定位。
用国家财政政策来建设中原经济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因为财税政策背后是一个财力的问题,从国家层面谈财政政策,无论是具体的政策也好,或者是转移支付也好,归结到一点就是国家财力上怎么样给予更大的支持。
当今,经济发展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全球化,还有一个新的提法是“全国化“,有点像全国“一盘棋”类似的说法,全国化是有含义的,这是一种趋势。另外一种趋势就是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跟全国化、全球化是两种并行的趋势,中原经济区毫无疑问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里。
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的省份,要顺应这样一种趋势,争取中央财税政策支持,最主要的是要从中原经济区自身的特点出发。比如,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提高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具体谋划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切入点:一是找载体。有了载体,财税政策的实施才具有基础和针对性。比如,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在大型项目布局上做文章、在产业和科技园区上做文章等。
二是求先行。除了在国家改革试点以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河南省自己也可以通过先行先试改革的措施来吸引国家的注意力,甚至上升到国家的层面,这样来获得国家方面相应的政策和财力方面的支持。
三是立特色。中原经济区最大的特色就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涉及粮食安全,目前附加价值很低,国家应给予补偿。同时,要善于创新,发展多功能农业,不仅生产粮食、生产食品,而且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如果农业和生态结合起来,不仅对中原,对全国都有很大的意义,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支持。
定位高   定向准   定制实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院长  郭庆旺
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战略经济区的建设,我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三个特点:定位高、定向准、定制实。
定位高。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来看,从所处的历史和现实的地位来看,以河南为主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新“策源地”。所以这样一个中原经济区定位是很高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定向准。可喜的是中原经济区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并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重点是“三大基地、一大枢纽”建设。中国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讲有“三大安全“,即国防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其中河南占了两大安全,这也是河南人义不容辞的应该承担起的民族重任。国家应给予必要的财税政策支持。同时要注意,“三大基地、一大枢纽”建设要有个先后顺序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即在不同的阶段有重中之重的选择。
定制实。这里的“制”包括制度、政策,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研究、酝酿了很多政策措施。建议要结合“三大基地、一大枢纽”建设,重点争取中央财政支出和投入政策。
在融资方面,中原经济区结构升级也好、创新也好,产业结构调整也好,没有增量是不可能的。在产业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干就要有投资,有投资就要有资金来源,这里就有融资的问题,除了中央政府给之外,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投融资平台,并控制好风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创新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佐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中原经济区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做,要贯彻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中原经济区规划做好、落实好。
中原地区特别是河南确实是个特殊的地区,在中部和西部之间。但条件比西部地区好一些,比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省份确实还有很大的不足,这样就出现地域之间的级差。针对由于国情和历史造成的区域性差别而采取适当的区域性政策还是必要的。另外,区域性的政策和产业政策并不矛盾,比如像西部地区享受15%所得税税率,也不是所有的企业到西部都是享受15%所得税税率,也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中部在河南省采取类似的政策,也是说得通的。如果不能完全按照西部15%,18%、20%也好,在15%和25%之间有一个中间的点也是可以考虑的。
税收改革在与国家税制改革总体方向保持一致和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在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如河南是资源大省,可以在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方面先行先试。对企业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可以研究税前扣除鼓励政策。
中原经济区发展,一方面靠中央财政的支持、靠地方财政改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靠我们自身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现在最重要的是创新。河南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省份,但如果我们在高新技术领域里,在具有特色的产业里,比如说农产品加工等等产业里,能够走在同行业的前面,或者是同类地区的前面,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前面,我们肯定也会让全中国各省市和中央各部门刮目相看。要利用市场机制探索改革,比如粮食价格和财政补贴机制的改革。
依托四大优势寻找突破口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宋立
2007年我曾经到河南开展县乡财政体制的调查研究,这段工作经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就得做有全国意义的事情。争取中央支持,大致有四类,就是资金、政策、体制和题材。这四类难度由易到难,但预期成效上却是由小到大。具体到中原经济区来讲,可以依托粮食、文化、区位、人口四大优势寻找突破口。
第一个突破口是粮食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问题,包括生产供给和质量保障。如果在河南建起一个生产稳定、质量安全的粮食基地,保证国人吃的放心,这就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
第二个是历史文化的传承问题。过去对于文化从来没有像“十二五”提出的这么明确,所以如何继承、发展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创建具有优良基因和鲜明时代特色的现代文化,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可以结合货币政策争取一些金融方面的支持,例如可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第三个是依托区位优势问题。中原经济区规划做得很好,把区位优势和人口优势、潜在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承接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两类示范区的特色均得到体现。通过产业转移,不仅发展壮大了自身,而且促进了全国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所以我们称之谓产业的梯次推进,强调中原地区“二传手”的优势,既争取了区域政策,又争取了产业政策,这是一个突破口。
第四个是人口优势问题。如果把人口问题与统筹城乡发展、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联系起来,能够构成新的突破口,成为我们争取的一个题材。“十二五”时期把农民工城市化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然而打工者在打工城市的城市化跟我们关系不大,打工者家属城市化才是促进我们自己城市化的一条路子。这样的城市化对全国有示范意义。只有大的农民工输出地才有条件搞这样的城市化,并且分担了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的难题。在这样的题材下,就可以争取到政策、体制,产业转移、区域合作、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发达地区推出的是农民工城市化题材,作为中西部地区要推出的是农民工家属的城市化题材,据此农民工家属城市化的钱才可以从中央争取。此外,还可以要一些题材,比如要求在中原经济区直接发地方建设公债,如果中央允许发地方债券,对我们的信用体系和资金运作能力都是非常大的提升。思路明确之后,具体的设计就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了。
先行先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倪红日
我主要有两个想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第一点想法,争取国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支持,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角度来提政策需求。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如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统筹城乡发展做得好,在全国有示范性效应,这是中央最希望看到的。在这个前提之下,向中央争取一些特殊政策和先行先试政策,显然就更有说服力。
第二点想法,我关注到河南财政学会提出的两个建议,一是建议对中原经济区率先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二是建议国家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总体规模和对中原经济区的补助力度,争取2020年使河南人均一般预算支出水平达到全国地方平均水平。这两个建议,前面是横向转移支付,后面是纵向转移支付,都是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这个问题中央很关心,也是未来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据我了解,这个问题在近期大规模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小。我们在争取政策的时候,能不能立足河南实际,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包括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设计方案等,并向中央申请先行先试,这个对河南有利,对全国也是有利的。
文字  由省财政厅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图片  李建峰  平伟   郭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