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机电脑开关在哪里:徐昭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27:18

徐昭佩

徐昭佩(?-549年),梁元帝萧绎的正妻,祖父是徐嗣之,父亲徐绲。517年十二月,被迎娶为湘东王妃。出嫁当时路经西州,狂风大作,竟吹倒房子;之后又下暴风雪,把喜事的帷帘都覆盖成白色;等新娘来到夫家时,又发生西州大雷狂作,把柱子都震碎的事,因此被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婚后,生世子萧方等与益昌公主萧含贞。

中文名:徐昭佩国籍:中国逝世日期:公元549年职业:南朝梁元帝萧绎妃籍贯:东海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北)人

人物简介

  徐昭佩(?—554年)徐妃,南朝梁元帝萧绎妃。东海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北)人,梁朝侍中信武将军徐绲的女儿,可谓名门之后,有姿色。   公元517年(南朝梁武帝天监16年),徐昭佩应召入宫,立为湘东王萧绎的王妃,生王子萧方等和女      

益昌公主萧含贞。承圣元年(552年),萧绎即位为梁元帝,因与妻子一向不和,故称帝后不愿立徐氏为皇后,后位一直空着,徐氏只从王妃晋为皇妃。   为了挽回情分,徐昭佩不是没有费过心思。萧绎喜欢和文人墨客谈诗论画,为博得欣赏,徐昭佩一改性情,卸下浓妆,轻画娥眉淡扫脸,换上素雅衣裙,摇身成为一位具有诗情画意的才女,手捧香茶,不断出现在萧绎的文人聚会上。徐昭佩自幼好学,和文人雅士清谈品评这点小事难不倒她,稍稍准备,其才华就足以游刃在文人墨客中。多日后,徐昭佩发现萧绎非但没有因此生出欣赏,反而总是在她高谈阔论时皱起眉头。她知道,这个男人的心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挽回了,便不再努力,为遣散忧愁,她喝酒买醉解千愁。   每次酒宴过后,徐昭佩都醉醺醺的,不成体统。萧绎在人前表现得宽宏大量。回宫后,酩酊大醉的徐昭佩数次醉得不省人事而吐在萧绎身上。萧绎的厌恶已经到了极限,自此,不但很少让徐昭佩参加诗酒茶宴,去她那里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徐昭佩怨恨日增,既然如何努力都讨不到欣赏,不如让那淡漠疏离更加严重,每次知道萧绎将来,她便只画半面妆容等待丈夫。   由于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这就是“徐妃半面妆”的故事,李商隐《南朝》诗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之句,后世以“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她又是一个淫荡的女人,常与瑶光寺的智远道人私通,而且生性妒忌,宫中失宠的姬嫔,徐妃视为知己,常与她们交杯对饮,发现宫女怀孕,则以刀杀之。   梁元帝的朝臣季江,是个美男子,徐妃当时已半老,仍招引季江与之通奸,季江叹气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南史·皇妃传》),后来便以“徐娘半老”,作为年纪虽大,而尚存风韵的妇女的典故。   尤有甚者,徐妃得知贺徽长的俊美潇洒,用“白角枕”写了一首情诗向他求爱,两人情诗往来,给梁元帝得知后,无法忍受,加之自己的爱姬王氏生子后去世,怀疑是给徐氏下毒害死,便逼着徐氏自尽,公元554年(南朝梁元帝太清3年),徐妃投井身亡,被草草埋葬于江陵的瓦宫寺旁。后来梁元帝写下了《金楼子》一戄,揭露徐妃的淫乱行为。

人物生平

  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终敌不过岁月催人老的事实,妙龄一过,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浓妆艳抹的她,却犹存一点风韵。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现在可以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活和性生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萧绎眇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三宫六院。   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就找情夫了。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是这样以悲剧而结束的。   人们常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风骚"之事.<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中有极简要的记载.宋陈与义诗<书怀>中"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两句足见徐娘之风骚.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贬义词用

人物经历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东王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更受他父亲的影响,身着布衣,饮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萧绎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爱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不知如何自处?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经常与萧绎左右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民了客观的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于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药,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   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宣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现一片升平气象。但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时全国僧尼只几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侯景之乱。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太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复小人侯景转过来反梁,对侯景的叛乱,开始梁武帝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   

徐昭佩画像

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南城已陷,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说不清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萧绎。良久以后,梁元帝萧绎冷冷地问道:“那人呢?”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地说:“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泪也干了,在晨鸡初唱,魏兵大举入城之际,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梁朝自萧衍开国以来,崇尚佛学,推崇儒学。在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以文学的兴盛,光耀文坛。像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临高台》、《江南弄》、《子夜歌》等都为人津津乐道。他的长子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常说:“山水有清音,何必丝竹。”如今我们时常阅读的《昭明文选》,就是他替我们留下的文章精华。其他如沈约的“回声八病之说”,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徐昭佩进了宫当了皇妃,又给梁朝生了儿子和女儿,已是母仪天下之尊者了,缘何早起来不化妆,要化妆也只化半边脸的妆,这就很出奇,你想左半边脸浓妆艳抹,右边脸素面朝天,即使现在的芙蓉姐姐、木子妹、李宇春之流再作秀,也不敢如此异想天开。然徐昭佩做了,不仅做得后宫皆知,而且弄得普天下都知道,成为千古不朽之话题,实是南都女人之骄傲。千万不要说皇妃懒得化妆,因为她身边丫环如云,化妆师肯定是天下一流的。皇妃懒,有丫环给她化妆。有史家认为梁元帝萧绎的右眼是瞎的,故徐娘化妆左脸就可以,右边化妆也是白化,因为皇帝右眼看不见。这显然不正确,人是活的,视点可以变,如果萧绎右眼瞎了,独龙眼更是要看全景,徐娘是很聪明的人,不会做这种傻事。故这种史官之笔大可不必去信,另外有专门研究皇妃心理之士认为,徐娘不好当面说你皇帝瞎了一只眼就看不清天下好与坏,安与危,故只化妆一半,江山的另一半是很危险,你要看清,而绝非懒得化妆,是一张带政治色彩之脸。这似乎不无道理。   徐娘是个才女,又是天下绝色,这是不容怀疑的,且老了依旧很风流,这就惹出许多麻烦来。才色双全,又得皇帝宠,还缺什么呢?后来她发觉皇帝是个作家,平常与一些很著名的文人雅士在一起,还有很时髦的大和尚等高谈玄学佛意,这些人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一个小女人在这些重量级的知识分子前面,她那一点小才气显得微不足道,他们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这使她感到很孤独和伤心,想自己贵为皇妃,又有才貌,竟是这样微不足道。再说,南朝经东晋170多年,刘宋齐80年,到梁时,南京已经在萧衍手上建成了一个世界第一大城市,世界各国的富商云集南京,南京城日来往船只有数万艘,南朝已富甲天下。各种思想也传入南朝,西汉的独尊儒术传统已被废除,佛教作为一种学术已大张旗鼓地被引进。梁武帝三次逃离皇宫不当皇帝去做和尚,南京的寺庙如当今的歌舞厅一样星罗棋布。这些社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徐昭佩的反传统行为,浓妆艳抹参加你们士林馆的学者论坛不行,素面朝天参加萧绎的作家诗酒之会也不行,左右为难,便有了左边脸妆,右边脸不妆的“半面妆”。出奇招怪招,是南朝文人惯用的手法,徐昭佩受此文化影响,出了“半面妆”这一怪招,然这怪招在当时没有市场,丈夫萧绎只装没看见。不像现在木子美芙蓉姐姐李宇春一出便轰动天下。有学者说徐娘画半面妆时脸上是沿鼻梁中间画了线的,我认为这是虚构的情节。我理解是徐娘首先是有艺术气质的女人,女人的半面妆和文革中的阴阳头差不多,不过前者是女人反传统的表现,后者是虐待性的。   史书说梁元帝独龙眼未必可信,梁朝的灭亡责任不在萧绎,而在他的父亲萧衍。萧绎是个诗人和作家是可信的,这有他的诗和文章为证。萧绎不愿做皇帝,愿意与文人们谈经论道,这也是事实。他不是好色皇帝,是个节俭和素食主义者也有史料佐证。这样一个皇帝,对于徐昭佩这样一个好淫多情的女人来说,自然有许多不满足,一遇机会,红杏出墙是势必当然。南朝皇妃到寺庙是方便的,寺庙里的大和尚用现在语来说是大教授,一个个风流千种才华盖世。当时的瑶光寺应该就是现在长江路一带,从台城出来,经北门桥,一晃就到。徐昭佩的第一个情人应该是瑶光寺的智远和尚,两人的床上功夫都不错。南朝的美人很多,送到寺内美人不少,后来知道这个美人是徐皇妃,智远就不敢了。因瑶光寺的老板是萧绎,是官办寺庙,弄不好,会掉脑袋。但两人没有闹翻,热恋一阵后冷了下来。   一个女人有一个典故留给后人已非一般女人,而徐昭佩则有两则典故是家喻户晓的。“徐娘半老风姿犹存”说的就是她。男人有了外遇,一般是保守秘密不与人讲,怕引来是非。如果一个男人与皇妃搞上了,那是天大的秘密,若泄密,会杀头。然在南朝,大可不必,这如同后来18世纪巴黎的皇室贵族找情人的情况差不多,而当时的南朝风气开放程度甚于巴黎。朝臣季江是个美男子,和徐皇妃勾搭上后不仅在诗酒会上说徐娘好,在朝会上也说,有朝臣当面开季江玩笑,徐皇妃已年过三十,这样老了,你还有兴趣。季江也不掩饰,“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时,史官在场,就将这段台词记载下来。这一记,便留给了我们不尽的话题。南朝的史官,如同我们现在的媒体记者,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总是毫不忌讳地如实写出来,这才有了我们现在这种千古不朽的话题。在二十四史中,李延寿的南史是最值得翻阅的,看南史后就知道盛唐是怎么来的了。   徐皇妃在与男人交往中,酒量不亚于男人,但她身为皇妃,又常常喝醉,便会闹出许多笑话,成为皇妃中嗜酒第一人。也由此可见南都当时皇宫的开放程度,应远远胜于后来居上的巴黎。在徐昭佩的情人中,许多都随着战争和历史湮灭了,有一个情人是载入史册的,这有史和有诗记载,且是梁皇帝萧绎所写的《金楼子》一书,那人是朝臣贺徽,当时也算个很有点名的诗人,人长得很俊美,俗称小白脸也。两人是情投意合,经常在一起喝酒写诗做爱。诗当然是情诗,梁元帝是知道此事的,但梁元帝不过问,显示出了南都皇帝的胸襟。当梁元帝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禅佛儒之道时,贺徽便和皇妃徐昭佩相约于一地方幽会缠绵。南朝好空谈,这在南京人中尚能见到遗风。徐昭佩不是南人,是齐鲁之女,好实战,你们谈玄论道,我去实践女人生命中的快乐,徐皇妃大体上可归类到这种女人。徐昭佩与贺徽之间的情爱,以诗酒为媒,不能长久,大概好了一段时间,也就冷下来了。而她与季江之间的两人战争,却一直打到西魏兵围城下,两人才不得不分手,而且还是季江贪生怕死先弃徐皇妃而逃,这时徐昭佩才省悟到那些跟她山盟海誓的男人一个都靠不住,又回到自己丈夫身边。丈夫虽是皇帝,写诗可以,打仗不行,西魏兵打来了,只有亡国。萧绎见有了忏悔之意的妃子徐昭佩跪在地上求他饶恕,哭成了泪人,便问那个人呢?也就是那个情人季江呢?徐皇妃当然无言以对。萧绎长叹“事已至此,尚有何待?”不知是叹国事还是叹徐娘。   史载:徐皇妃自缢于549年,当年43岁,用现在的年龄来衡量女性,仍是一个风姿犹存的徐娘。   后人在猜字谜时,把猜字的半边的谜,称为“徐妃格”,又叫“片妆格”。意思就是,跟徐妃的只化一半妆的脸蛋儿一样也。“徐妃格”是“半读类”的典型谜格,谜底字数至少两个字,具有相同的部首,须去掉相同的部首后扣合谜面。例如,谜面为“明”(片妆格,打二字),则谜底为“阴阳”也;谜面为“针尖麦芒”(片妆格,打二字),则谜底为“茉莉”也。   1500年前的徐娘,已经成了猜谜游戏开动脑筋的一种文化形式,然今天南京了解徐娘的人是寥若晨星,我们无法走进徐娘的内心,我们只能通过梁朝的文化现象作出种种解释,无论说徐娘是个不守妇道,给皇帝戴绿帽子的女人也罢,还是说她嘲弄皇帝独龙眼的泼妇也好,她作为一个皇妃,能这样做,总是有她许多原因的,而且满朝文武大臣包括皇室本身也允许她这样做,也说明当年的南朝梁代思想文化的包容度已经很大。史学家一直认为,南朝才是正宗的,北朝是非正宗的,尽管北朝武力上征服了南朝,但南朝文化一统了隋唐,又出现唐代新的开明。

情寄和尚

  据《南史·后妃列传下》记载,南朝梁元帝萧绎娶徐昭佩为妃,但二人关系不大融洽。这主要是因为元帝只有一只眼睛,相貌不雅。每次元帝临幸徐妃,徐妃“必为半面妆以俟”,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总是惹得元帝“大怒而出”。从此成年累月不入徐妃寝宫。徐昭佩深感宫闱寂寞,芳华虚度。   徐昭佩毕竟是个活生生的女人,也有七情六欲,她耐不得深宫的寂寞凄凉,便与荆州瑶光寺中的智远僧人暗度款曲,时常偷情私通。不久徐妃又看上了朝中大臣暨季江。这暨季江丰姿神态、玉树临风,徐妃便派心腹侍婢,悄悄引他溜入后宫,密与交欢。暨季江不无感叹地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凓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于是“徐娘半老”便成为了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成语。   堂堂一国之君,难道真得连个和尚都不如梁元帝终于忍无可忍,逼徐妃投井自杀,然后把尸体交还给徐家,“谓之出妻”。事后,梁元帝还尽杀包括智远和尚在内的所有与徐妃私通的人,并且亲自写了一篇《荡妇秋思赋》述其淫行,以泄其愤。   当然,喜欢与和尚偷情上床的远不止梁元帝的徐妃,古代皇后、公主喜欢与和尚私通的更是不乏其例。   据《北齐书·后宫》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继承帝位后,逼奸嫂嫂李祖娥,皇后胡氏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和士开勾搭成奸。和士开被杀后,也成为太后的胡氏寂寞难耐,以拜佛为名,经常出去寺院,终于又勾搭上了一个名叫昙献的和尚。昙献年轻貌美,精力充沛,固而身受胡氏喜爱,两人经常在禅房私会。胡太后把国库里的金银珠宝多搬入寺院,又将高湛的龙床也搬入禅房。宫中上下人人皆知,只有皇帝高纬蒙在鼓里。一次,太子高纬入宫向母后请安,发现母后身边站着两名新来的女尼,生得眉清目秀,当夜,命人悄悄宣召这两名女尼,逼其侍寝,可是两名女尼抵死不从。高纬大怒,命宫人强行脱下两人的衣服,才发现玄机,原来是两名男扮女装的少年和尚!这两人都是昙献手下的小和尚,生得十分漂亮,被胡太后看中,让他们乔扮女尼带回宫中。高纬又惊又怒,第二天就下令将昙献和两名小和尚斩首示众。   说起古代女人喜欢与和尚偷情私通,就不能不说一代女皇武则天。这个坐拥天下的女人,也坐拥天下男宠,但第一个却是一个叫做薛怀义的和尚。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同官县街头卖膏药的小贩,后来因为在街头帮人打架误伤人命,为躲避官府的缉拿,潜逃到洛阳,在白马寺出家当了和尚。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作为太宗的遗妃,都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白马寺和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一来二去二人就认识了,自然也少不了幽会偷情之事。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立刻让冯小宝当上了洛阳名刹白马寺的主持。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就让冯小宝自由出入后宫,以便随时召幸上床寻欢作乐。   大唐王朝的女皇喜欢和尚,大唐的公主也不甘寂寞,也十分喜欢与和尚偷情,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高阳公主,一位是太平公主。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女。还在她十五岁的时候,李世民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高大雄壮的房遗爱作她的驸马,可是却一点也不合高阳公主的胃口。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也没有上过公主的凤床了。   高阳公主喜欢打猎,在一次出猎的途中,遇见了文雅俊秀的会昌寺和尚辩机。这辩机自小就好学发奋,才华横溢,十五岁出家为僧,师从道岳法师。贞观十九年正月,玄奘大师求经归来,奉旨在弘福寺主持翻译取来的经文,辩机以渊博的佛学、飞扬的文采、出众的仪容,被玄奘法师选中,参与撰写青史巨著《大唐西域记》。高阳公主与辩机私通的这年,辩机只有二十六岁。为了安慰房遗爱,高阳公主特别送给他两名年轻漂亮的侍女。房遗爱得此两名侍女,竟然在高阳公主与辩机上床时,为他们把门望风。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据《旧唐书》记载:“有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   五代时,和尚更是得到女人们的青睐。据宋代文人张邦畿的《侍儿小名录拾遗》中记载:五代时有一僧,号至聪禅师,祝融峰修行十年,自以为戒性具足,无听诱掖也。夫何,一日下山,于道傍见一美人,号红莲,一瞬而动,遂与合欢。红莲见是一得道高僧,便来者不拒。至明,僧起沐浴,与红莲俱化。后人有诗曰:“有道高僧号至聪,十年不下祝融峰,腰间所积菩提水,泻向红莲一叶中。”   到了宋代,连青楼妓女都喜欢与和尚上床,当然这和尚一定要是有钱的和尚。据明朝文人余永麟的《北窗琐语》记载:“宋灵景寺僧了然,不遵戒行,常宿娼家李秀奴,后衣钵一空,为秀奴所绝,僧迷恋不已,乘醉直入,击秀奴毙之。”宋代灵隐寺有一位和尚名叫了然,常去嫖妓女李秀奴,往来日久,积蓄花光,衣钵荡尽,李秀奴就不念旧情拒绝与他上床。了然恼羞成怒,将李秀奴打死,酿成血案。当时,正在做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审理这桩血案。他意外发现和尚了然身上刺有这样两句情诗:“但愿同生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苏东坡不禁大怒:“这个秃奴,修行忒煞,灵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苏东坡当即斩了这个花和尚。   宋代最典型的女人偷和尚的案例,当数《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杨雄的媳妇潘巧云了。这潘巧云偷情的和尚叫做裴如海。自幼二人青梅竹马,长大后潘巧云不忘旧情,便背着丈夫杨雄与裴如海私通。后来杨雄的结拜兄弟爱管闲事的石秀杀了和尚裴如海,才使这段不伦之恋戛然停止。   元明以后,出现了许多专门辑录女子与和尚偷情的史料,如明詹詹外史《情史类略》,更有本题“南陵风魔解元唐伯虎选辑”的《僧尼孽海》。当时无论当朝公主、官宦妻妾,还是良家妇女、平民闺秀,许多女人总喜欢与和尚上床淫乐。   在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中,尼姑思春,和尚偷情更是随处可见。被文人演绎得最多的恐怕当属柳翠与月明和尚的偷情故事。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据此作《度柳翠》杂剧,李寿卿据此作《月明三度临歧柳》杂剧。王实甫之剧已佚,李寿卿之作收入《元曲选》中,存本作《月明和尚度柳翠》,它主要写南海观音大士净瓶中柳枝上偶染微尘,罚往人世,托生为杭州美女柳翠,返本还元。月明在路上劝柳翠出家未成,便在她梦中出现,并设恶境使其省悟。月明在显孝寺说法,柳翠问禅后彻悟,在东厢坐化,复归南海。   明朝文人徐渭的《玉禅师翠乡一梦》更是将这一故事发挥得淋漓尽致:高僧玉通修行多年而正果难成,因拒绝庭参府尹柳宣教,被柳宣教所遣美女红莲引诱,把持不住自己,片刻之间破了色戒,然后气急而死。后来他投胎柳家为女,名柳翠,长大后沦落为娼,败坏门风,最后在其师兄月明的点化下顿悟成佛。   清朝时,女人与和尚偷情之事也使屡有发生,防不胜防。为了防止女人与和尚偷情,清朝官员竟然因噎废食,严禁女人进入寺庙烧香拜佛。据近代学者李慈铭《越缦堂国事日记》记载:“光绪十一年,御史张燎因京师白云观,每年正月举行烧香拜会,‘男女杂沓,并有闲房屈曲,静坐暗室,托为神仙,怪诞不经,请旨严禁’。”湖南巡抚卞宝第干脆颁布一则《示禁烧香》令:“烧香结会,男女杂处,最为风俗人心之大害。”禁止妇女以烧香为名进庙入观。可见,当时女人与和尚偷情的风气已蔓延到什么程度?   那么,古代女子为什么喜欢与和尚上床偷情呢《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一章中,潘巧云临死时对杨雄说的一句话足以说明问题:“跟我师兄一晚,胜于跟你十年。”至于和尚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的魅力,施耐庵也作了一段最为精妙的分析:“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情,惟和尚色情最紧。为何说这等话且如俗人出家人,都是一般父精母血所生。缘何见得和尚家色情最紧说这句话,这上三卷书中所说潘、驴、邓、小、闲,惟有和尚家第一闲。一日三食,吃了檀越施主的好斋好供。住了那高堂大殿僧房,又无俗事所烦,房里好床好铺睡着,无得寻思,只是想着此一件事。假如譬喻说,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挂念。到三更二更才睡,总有娇妻美妾同床共枕,那得情趣。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假辛辛苦苦挣紥,早辰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到晚来,未上床,先去摸一摸米瓮,看到底没颗米。明日又无钱。总然妻子有些颜色,也无些什么意兴。因此上输与这和尚们一心闲静,专一理会这等勾当。”   可见,和尚们一天到晚静坐禅房,无所事事,专心养锐,不仅身强力壮,而且精力充沛。再加上他们无妻无女需要供养,有的是空闲的时间,因此,和尚便成为了古代女子们幽会偷情趋之以鹜的首选对象。[1]

相关史料

  《梁书 列传第一》   世祖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太清三年五月,被谴死,葬江陵瓦官寺。

徐妃格

  徐妃格   别名:半妆   格规:谜底须用两字以上的同旁部首字的词或组词。   格法:摒除谜底每个字的左边或右边的同旁字。   来源:‘徐妃格’名取自《南朝后妃传》中徐妃的故事。因徐妃常   化半面妆,故谜引以作格只作半边猜。   徐妃格命名出于典故。据唐李延寿撰《南史)卷十二中记载:南北朝的梁元帝只有一只眼睛,他有一个名叫徐昭佩的妃子,徐妃作风不好,又嫌弃皇帝貌丑,因此每当皇帝入室,徐妃“必为半面妆以候”,即画半面的妆,“帝见则大怒而去”。唐李商隐诗有“只得徐妃半面妆”,故又称“半妆格”。这就是徐妃格的来历。谜底只读“半面”,去扣合谜面,还必须添上相同的偏旁部首(不一定非左右结构),才能构成“全面”的谜底。   谜例:⒈童威童猛(鸟名) 鹦鹉   ⒉急死人(词汇) 憔悴   释例:例⒈谜底‘鹦鹉’,各去右边同旁的‘鸟’字,以‘婴武’   照应题句。例⒉谜底‘憔悴’,各去左边同旁的‘心’部,   余‘焦卒’照应题句。   例:甲乙丙 打当代诗人名一   谜底为“少丁”各加一相同偏旁“氵”组成“沙汀”,即为真正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