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手机联系人不见了:8陕西省咸阳市乾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3:01:42

 

乾县位于关中平原中西部,属咸阳市管辖。全县有25个乡镇,414个行政村,54万人,总面积1002.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23万亩。地势北高南低,海拔530——1467米。境内有泔河、漠谷河、漆水河三条河流。年平均气温为13.1℃,降水量573——590毫米,无霜期224天,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
  
乾地古属雍州之域,西周时为周朝王畿,东周时属秦地,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置好寺县,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584年)诏置奉天县,唐昭宗二年(公元894年)改县为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乾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193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目录

·                                 • 概述

·                                 • 旅游资源

·                                 • 风情民俗

·                                 • 政府网站

乾县-概述

 

乾县在黄帝时称好峙,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置好峙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好峙属京畿辅地.北魏时改好峙为漠西县,隋改为上宜县,唐又置好峙.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高宗取葬县北之梁山,谓“乾陵”,遂更县名为“奉天”,以奉祀乾陵。唐德宗建中四年(183)因朱濉之乱,德9宗避难奉天,叛平,于兴元元年(784)升奉天为赤县,由京都直辖。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尔后屡有更迭,到民国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

2006年,乾县辖12个镇、8个乡:城关镇、薛录镇、梁村镇、临平镇、姜村镇、王村镇、马连镇、阳峪镇、峰阳镇、注泔镇、灵源镇、阳洪镇、大墙乡、周城乡、大杨乡、新阳乡、漠西乡、梁山乡、石牛乡、关头乡。                                 

自然地理

乾县位于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处北纬34°19′36″--34°45′05″,东经108°00′13″--108°24′18″之间。由于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与渭河断裂盆地的结合部,形成南部黄土台原、中部带状平原、北部丘陵沟壑三个地形地貌。东邻礼泉,西接扶风,麟游,南连兴平、武功,北临永寿。总面积1002.7平方公里。耕地103.12万亩。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无霜期为 224天,年平均降雨量573--590毫米。

矿产资源

 



本县石灰石蕴藏在北部,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县北海拔700米高程的地下断层以北-至海拔800米高程以南,呈东西带状分布。即主要分布在龙岩寺、马家坡、南张以北,邵山、罗家岭、北注泔以南的地区,其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其次还分布在五峰山一带,其面积约10平方公里。石灰石岩层厚度一般在1500米左右,藏量约3000亿立方米。埋藏深度在40~1 50米的黄土层下。地面裸露点有五峰山、乾陵、方山3处;河谷裸露点有龙岩寺、周家河、毛郎沟、南北村沟等13处。在所有裸露点中,除乾陵文物保护区及龙岩寺不能开采外,其他均可开采。其中工业价值最好的是五峰山矿区,含碳酸钙在97.25%以上,含氧化钙55%以上.属优质矿石,可以用做生产水泥、轻质碳酸钙等建材和化工产品。

农业

乾县农业资源丰富,尤以土地资源为最。全县100余万亩耕地,是陕西省产粮大县之一,为全国优质粮基地县。主产小麦、玉米和黄豆、红薯等。经济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油菜、棉花、烤烟、西瓜、甜瓜和各种蔬菜。全县果园占地22万亩,出产的苹果、梨、柿子质地优良,远销全国各地。广杏、御石榴也颇负盛名。境内有漆水、漠谷、泔河三条主要河流。矿产资源以石灰石为主,蕴藏量3亿立方米,属国家优质矿石,是建材、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有极为广阔的开采前景。
 
种植业通过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先后引进资金近亿元与陕西省种业集团公司、乾源设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咸阳鑫藤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等合作建成了灵源红提葡萄生产基地、铁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周城中原式弓棚蔬菜基地和漠西乡万亩油菜制种基地。养殖业通过实施“畜牧富民”工程,建成了梁村另胡、小曲奶牛养殖、王村上官秦川牛养殖、漠西贾赵笼养鸡、峰阳鸵鸟养殖场等一大批养殖专业村和专业基地。布尔山羊、小尾寒羊、秦川牛、奶牛、獭兔、七彩山鸡、鸵鸟等珍奇畜禽养殖已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农村产业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乾县素有“干县”之称,干旱历来是制约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建国后人民政府动员群众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了宝鸡峡、羊毛湾两大灌区,修建大小水库17座,总库容量1.14亿立方米,打成深井、辐射井1128眼,水浇地面积52万亩,北部修建了数万亩梯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乾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建国后,乾县农业生产逐渐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由自给半自给逐步向商品化生产过渡。

近年来,我们发挥优势,积极引进资金,与香港永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占地68.15亩,拥有员工2360人,年出口创汇280万美元的陕西福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上缴税金76万元,成为西北纺织行业的利税大户。在永福祥的带动下,我县的纺织、印染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新联棉织厂、宝鑫元公司等 10多户棉纺企业去县东郊乡镇企业小区落户,带动了乡镇企业小区纺织的崛起。今后,我们将以永福祥为龙头,组建轻纺企业集团,形成冲出世界市场的“航母”。

乾县-旅游资源

 

乾陵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妻皇帝合葬墓,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我们对乾陵地面文物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恢复和开发建设,完成了司马道路面铺设、陵区绿化、34尊石雕扶直加固,东西乳峰阙楼的考古试掘。新建恢复了黄土民俗村、懿德太子墓博物馆、乾陵地宫、唐艺乐宫等旅游景点。从95 年开始,连续5年在乾陵举办“女皇节”花卉展。同时,加大陵区旅游秩序整治力度,优化游区环境。旅游条件的改善,增强了乾陵的吸引力,2000年,来乾县旅游的中外游客达5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60万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第三产业和县城建设的大发展。目前,第三产业在全县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已达到36%。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附近还有、章怀太子墓及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李重润,原名李重照,是唐中宗长子,也是中宗李显与韦皇后所生的唯一儿子.大足元年(701)九月壬申日,邵王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惠、主媚魏王武延基一同被武则天处死,死因是他们三人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之宫中?"死时,李重润年仅19岁。

 

  

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三公里的乾陵东南隅.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的玉哀册、贴金甲马骑俑,壁画中的列戟、三出阙来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级最高者。  

懿德太子墓壁画的绘制者文献中未有记载。方丹和吴同皆认为此人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之杨跫,是一位擅长画山水,取法“李将军”的画家。巫鸿则认为李思训直接参与和影响了懿德太子墓的设计建造和装饰。  

墓地表有双层覆斗形封土,周围设围墙,南面有土阙、石狮、石小人、华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米。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椁,外壁雕饰头戴凤冠的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保留约40幅。墓道两壁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第一、二天井绘列戟,为天子之制。甬道及墓室壁面绘持物宫女、伎乐等宫廷生活画面。墓顶绘天象。  

此墓壁画用色大胆多变,注重物象的主体感与明暗变化,既有浓彩重墨的绚丽,又有焦墨薄彩的轻淡。线条运用亦很讲究,通过笔法的各种变化,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塑造出一个个精美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初唐画坛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在墓葬壁画中留下的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不多见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

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附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于洛阳,年仅17岁。这是解放以来发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 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人物画,其造型之美,实为罕见。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有的身着男装;有的身穿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有的脚穿如意鞋;有的身着短袄长裙……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此墓曾被盗过,墓道中有一处留有盗贼进入的痕迹。出了墓道,可从墓的两旁道路直上墓顶,在墓顶上可看到临近的章怀、懿德太子墓等。墓前还有陈列室,存放出土的随葬品,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

乾县弥陀寺生态观光旅游区 

弥陀寺生态观光旅游区是以乾县弥陀寺为主体,修造的一个容佛事活动,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水上乐园、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宗教文化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乾县阳洪三坳村以北的泔河水库南岸,占地260亩,自然生态景观宜人。农历三月廿八日至农历四月初七将在这里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并有秦腔戏剧助兴。

乾陵、盘州村农家乐  
 
乾陵农家乐一条街位于乾陵柳池村,距乾陵东门入口处100米。盘州村农家乐位于乾县县城20公里,是唐朝薛仁贵屯兵习武之地。农家乐是一个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与民同乐为主题的田园休闲度假村。远离城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民风纯朴、自然风光好,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这里游客能吃到乾州有名的锅盔、挂面、豆腐脑、豆面糊糊、野兔、搅团等名特小吃,参与农家的各种娱乐活动,使游客真正享受到置身自然,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
 
乾县黄土民俗村 

在举世闻名的乾陵脚下,有一古老村落——乾陵黄土民俗村,是当年修造乾陵时能工巧匠居住遗址。现存窑洞民居和黄土“龙洞”,经外商投巨资修复利用,集中展示了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繁衍生息的民风民情和窑洞文化的的渊源奥秘.您将在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表演和参与中,切身感受到黄土地特有的粗犷热烈、淳朴憨实的民俗气息。是中国首座展示汉文明史和黄土民俗文化的大型涉外旅游景点。

武曌园 

武曌园座落在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乾陵脚下,园内建筑典雅,自然景观秀丽,是一个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方位文化旅游场所,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主要参观点有武则天生平馆、武则天传奇观、武则天感业寺、天然湖泊等。

 

 乾县铁佛寺


 
乾县铁佛寺 

铁佛寺位於陕西省乾县境内的清凉山麓。相传汉朝峙清凉山上曾有一座清凉寺,僧众千馀,规模宏大,至万历年间毁於火焚,唯余铁佛一尊。後人移铁佛於清凉山脚,并建铁佛寺以供祀之。现寺中仍保存有直径807厘米的柱底石。由此可以想见铁佛寺当年之盛。

乾县-风情民俗

 

陕西面条待客风俗 
     
陕西关中及关中以北吃面食较多,因此面条的花样百出,如剪面、扯面、干面、喜面等,其中它的一些做法、吃法代表礼仪,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风俗。
  
团面:在家人如丈夫或儿子出远门时,全家人一齐吃这种面,表示给外出的人祝福。做法:将煮好的长面条,盛入碗内,再加入调料、蔬菜之类,香气四溢,热浪滚滚。
  
寿面:在家中为老辈人过生日祝寿时吃的面食。做法:面条要做得细长,煮好盛人碗中,洒上香菜叶,加入调好的鲜汤进食。
  
红面:表示吉祥如意,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红火兴旺。一般都在每年最后一天吃这种面食。做法:把面擀好切成粗细均匀的长面,煮熟盛进碗里后,调进葱花、蛋花、香油、红辣子油,其味香,面呈红色。
  
蛋面:一般为丈母娘对新婚的女婿煮这种面,表示喜欢女婿。做法:把面条煮熟后,再往锅里打若干个鸡蛋,调好一起捞出来吃。

 

 乾县锅盔


  
粥面:一般为每年腊八吃,俗称“腊八粥”,表示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一定会丰衣足食。做法:首先把绿豆、黄豆、萝卜、花生、杂豆煮成八成熟,再把面擀好切细,放人锅里一起煮,熟后加入佐料。
  
冷面:表示不动烟火,用于纪念不求荣华富贵、不谋官职的晋国著名人物介子推,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吃,人称“寒食”。但在炎热的夏季,吃这种面食也较普遍。做法:将面擀好切细,煮熟后放在冷水中冷却,然后捞出控干冷水,盛碗加调料进食。

乾县锅盔

乾县锅盔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烹食困难,监工士卒便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兹后多经改进,形成独具风味的食品。锅盔直径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内瓤起层,美味可口。


乾州豆腐脑

陕西省乾县地方传统风味小吃,用黄豆磨浆点制而成。
  
其特点是:色白软滑,味美可口。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胡罗卜素和钙等营养素,并易于消化。

 


 
乾县剪纸 
 
乾县人过春节或新婚嫁娶都要剪贴窗花,布置房间,以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窗花按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戏剧人物,如“花亭相会…三娘教子…青白二蛇…孙悟空盗扇”“刘海戏金蟾”等;二类是花鸟虫鱼,如“孔雀开屏”“春燕剪柳”“二龙戏珠…鸳鸯戏水…丹凤朝阳…鱼儿钻莲”等;三类是艺术字和图案花卉,如“双喜”“彩云”“佛寿…石榴”“桃”等。
    
窗花剪纸艺人首推王村乡张留村吴修慈老人,她技艺精湛,剪刀握在手中随心所欲。人物、花卉,一经她剪出,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她的作品多次参加陕西省民间艺术展,部分作品曾在北京展出。与吴修慈老人媲美的还有剪纸能手李秀英。李秀英慧心独具,技艺超凡,你如果被她看上一眼,只需寥寥几笔,一个活灵活现的形象就被勾画出来;三刀两剪,一张酷似你的剪影就呈现在你面前。
    
剪纸艺苑中,县剧院的李生郁、张玉花的剪纸以构思新颖、剪刻工整、乡土气息浓郁而出类拔萃。韩靖是剪纸的后起之秀,他的剪纸作品朴拙、夸张、大胆创新、独具特色。

 乾州大地蛟龙转鼓 

 


  
蛟龙转鼓是流传于我省西部的一种民间鼓舞,在乾县尤为盛行。因鼓腔上绘有“蛟龙”,所以又称蛟龙转鼓。蛟龙转鼓气势恢宏,体现了关中西部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乡土文化。
  
蛟龙转鼓一般在元宵节表演,属集体乐舞艺术,由15人到50人组成,也有百人参加的壮阔场面。蛟龙转鼓在表演形式上分“座鼓”和“转鼓”。表演“座鼓”时,鼓行前排,锣插其间,铙钹置后,号手两边,鼓只敲而不转,“转鼓”顾名思义就是鼓围成一个大圆圈或几个小圆圈,指挥居中,号手两侧,在鼓转的过程中鼓槌高举一击,铙钹呈弧形围于大圈之外。号一般是开始奏鸣的引子,蛟龙转鼓的击鼓者是表演的中心,在或公转或自转的过程中,随鼓点翩翩起舞,可称“舞步一绝”。根据不同的表演方式鼓队有“月牙形”、“一字形”等。
  
蛟龙转鼓没有脚本乐谱,舞蹈、曲牌、鼓点仅靠艺人们的口述或记忆流传至今,在流传的过程中艺人们不断加工、整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蛟龙转鼓以其传统性、民族性、艺术性,成为鼓乐和舞蹈艺术结合的一枝民间鼓舞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