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通讯录导入sim卡:破解"十二五"工业发展与节能难题的对策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0:57:00
山西统计信息网 2011-8-11
据国家节能目标初步分解情况,“十二五”期间,山西单位GDP能耗下降16%,年均3.42%。与此同时,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转型、跨越发展,五年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但受长期依赖资源优势形成的高耗能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高耗能行业投资见效快的惯性影响,工业经济结构的重型化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耗能产业来拉动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使得发展与节能形成一对不易破解的难题。过去五年,山西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走出危机重振经济的不平凡历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66%,降幅居全国第二,超额3%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其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当量值)累计下降38.6%,年均下降9.3%,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单位GDP能耗水平下降,为完成节能目标发挥巨大作用。
今年以来,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能耗增速逐步提高,节能降耗压力逐渐加大。1-5月份,877户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总能耗占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95%以上)综合能源消费同比增长6.68%,比4月份加快1.2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68个百分点,呈现出逐月加快的态势。工业月均用电108.65亿千瓦时,高于去年月均水平9.64个百分点。
近日,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预期成效。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总结“十一五”工业节能成效,借鉴和延续工业节能的成功经验,继续发挥工业领域节能降耗的积极促进作用,对实现我省今年乃至“十二五”节能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十一五”工业节能情况及特点
(一)能源消费总量低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山西工业(规模以上,下同)能源消费总体呈低速增长态势。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分别下降1.0%、3.2%外,其它年份工业能源消费增速维持在11%以下。工业能耗低速增长,对减缓全省能源消费增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见图1)。


工业能耗低速增长,其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持续下降。继2009年全省工业能耗比重首次低于80%以后,2010年比重再次降低至78%。截止“十一五”末,工业能耗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较2005年降低3.9个百分点。


(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
“十一五”,全省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能源利用总体效率显著提高。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五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8.6%,年均下降9.3%。截止2009年底,我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累计降幅高出9.53个百分点。工业能效水平的大幅提高,为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速度按当量值计算。
(三)消费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以来,山西在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大对高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能源回收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大力提倡使用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全省电力、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加,促使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各能源品种消费总量中,原煤消费(包括发电、洗煤等加工转换投入)占比约为60%,全年消费量比2005年增长33%,而同期电力消费增长44%、天然气增长129%、热力增长111%。不同的能源品种具有不同的利用效率,清洁高效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提升了能源消费的整体效率,优化了工业能耗结构,促进了节能降耗。
表1   2005、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变化情况
能源品种
计量单位
能源消费量
2010年比2005年增长(%)
2005年
2010年
原煤

261708258
349295888
33
洗精煤

87063511
114954299
32
其他洗煤

5163237
8579693
66
焦炭

17706567
17399201
-2
其他焦化产品

844217
1430460
69
其他煤气
万立方米
99038
212781
115
天然气
万立方米
58743
134399
129
热力
百万千焦
36620095
77303720
111
电力
万千瓦时
7387601
10668895
44
其他燃料
吨标准煤
1060992
3901615
268
(四)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能源加工转换率和单位产品能耗是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十一五”以来,随着淘汰落后产能、技术设备更新、推行计量器具标配以及强化企业节能管理等工作的有力推进,山西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大幅提高,单位产品能耗水平稳步下降。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由2005年的77%提高到2010年的80%,其中,供热效率提高12.6%,洗煤效率提高4.1%,发电效率提高3.9%。
表2 山西工业2005、2010年分类别加工转换效率情况
年 份
加工转换效率(%)
火力发电
供热
洗煤
炼焦
热电联产
炼焦制气
2010年
37.63
77.09
90.02
91.40
40.49
91.36
2005年
33.75
64.52
85.93
89.53
35.67
89.35
2010年,全省10个行业23类主要耗能产品或工序综合能耗指标中,有16个指标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与2005年相比,基本涵盖主要耗能行业产品的13类综合能耗指标降幅较大。其中,单位氧化铝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8.9%,单位粗铜综合能耗下降38.7%,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36.5%,炼焦工序单位能耗下降28%,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下降27.3%,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下降24.3%,吨钢综合能耗下降21.7%,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6.4%,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8.6%,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6.4%。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工业能耗水平的下降。
二、工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因素分析
(一)政策制度为节能保驾护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8号)中明确了山西节能降耗目标,并将节能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十一五”期间还先后制定出台了《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山西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及奖惩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将全省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市和重点耗能企业,全面促进各个领域节能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节能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以及单位GDP能耗公报制度,将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为确保中央和省政府的节能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促进全省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与节能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二)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增长
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手段,也是解决山西能源消耗重型结构矛盾的关键。“十一五”以来,山西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全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在省政府出台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及奖惩办法》中,对淘汰落后产能制订了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各市市长为第一责任人。省政府还在省、市、县三级建立协作联动机制,经信、发改、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出台《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从2007年起,山西省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淘汰落后产能的经济补偿,三年来,省财政用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偿资金达到11.8亿元,在钢铁、焦炭、电力、水泥、电石、铁合金、造纸等行业分别淘汰落后产能4338万吨、2750万吨、280万千瓦、1754万吨、120万吨、33万吨、30万吨。
(三)实施整合重组,推进支柱行业节能
煤炭行业是山西的支柱行业,加快推进煤炭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能源集约利用程度,是促进煤炭行业乃至整个工业节能降耗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实施了煤矿整合重组战略,全省矿井数由2005年的4278处减少到1053处,平均单井规模由年产16.8万吨提高到120万吨,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作为山西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一个重大举措,煤矿整合重组在做大、做强煤炭产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同时,随着资源开发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技术、设备及管理等优势的扩张,带动了整个煤炭产业水平提高,截止2010年,煤炭采选业万元增加值耗能1.6吨标准煤,是同期全省工业水平的39.8%,较2005年下降38.6个百分点,煤炭行业高效、低耗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低耗发展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制定实施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28个子行业实施方案,一方面不断优化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另一方面逐步壮大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工业四大新型产业。经过努力,全省工业行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已成为继煤炭、焦化、冶金、电力之后,山西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的第五大支柱产业。从能耗数据看,“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企业群规模不断扩大,能耗量占比稳中有降,单位增加值能耗快速降低,其低耗、高效的发展势头彰显了工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效果。
与此同时,在产业链延伸拉宽、多元化发展以及产品结构调整等措施的带动下,整个工业行业,都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截止2010年底,全省37工业行业中有30个行业的万元增加值能耗较2005年实现下降,其中煤炭行业下降1.4%,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焦炭、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下降0.9%,装备制造业下降1.0%。
(五)强化节能管理,适时启动预警调控
首先是建立落实了节能责任制,各节能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各负其责,对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了强有力的领导和监督。其次是严格执行了节能问责制。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被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成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2010年下半年,全省节能形势十分严峻,为巩固前四年节能所取得的成绩、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完成,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制定并适时启动节能预警调控方案,采取综合措施压缩高耗低效企业的不合理用电。对各地区进行预警分析和压力排名,督导地市进行预警调控;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跟踪监测;加快重点节能工程进度;跟踪监控各地和相关企业用电负荷变化;对违规建设、能耗不达标的高耗低效企业和项目,坚决落实调控措施。科学合理的预警调控,为保证节能工作的稳步持续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十二五”工业节能面临的形势及政策建议
随着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逐步走低,“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节能降耗面临较大压力。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难度与三产和居民用能刚性增长,对工业节能提出更高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省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长期积累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工业仍呈现“一煤独大”与结构偏重的形势,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达57.6%,比2005年又提高19.2个百分点,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比一直在75%以上。而能够有效替代传统产业、肩负结构调整重任的机械、化工、医药等产业当前的规模又较小,因此在保证“十二五”时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工业结构较大调整仍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的推进,近年来我省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需求加速扩大,并呈刚性增长趋势。初步测算,2010年,我省居民生活用能1390.3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了72.6%;“十一五”五年年均增速达1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也大幅提高,2010年达18.49%,比2005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
在居民生活用能刚性增长、第三产业能耗水平较低、降耗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要实现单位GDP能耗的稳步下降必然对工业的节能降耗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单耗持续下降压力加大,技术节能仍是主攻方向
“十一五”以来,山西工业领域技术进步较快,带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但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主要工业产品能耗仍相对较高。同时,目前山西工业结构畸重、传统高耗能产品产能庞大。这一方面说明进一步淘汰落后更新改造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则说明受结构制约,工业单耗持续下降压力加大。因此加快工业技术进步,以先进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省工业节能的主攻方向。
从主要耗能单位产品能耗数据来看,纵向比较,如前文所述,近年来我省通过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应用,工业单耗水平已大幅下降。与全国水平作横向比较,在2010年全省56个单耗指标中,包括原煤、焦炭、烧碱、电石等产品在内的25个产品(工序)单耗指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余的31个产品(工序)单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全省工业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产品单耗情况来看,2010年,在37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大类中,与2005年相比单位产值能耗不降反升的行业仍有7个;在18类高耗能产品(工序)综合能耗中,与2005年相比不降反升的产品(工序)仍有5个。加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缓慢,工业能耗要延续近年来大幅下降的趋势,压力加大。
针对上述形势分析,下一步需要从三方面推进工业节能。
(一)加快工业结构节能
“调结构、促转型”是“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也是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工业单耗水平的必由之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是下一步我省工业节能必须实现的突破。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结构,规划和储备一批对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具有高效带动作用的重大工业项目,努力通过技术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二是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拉长产业链条的产品、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的产业或产品倾斜,使传统产业向规模化、高效化方面快速迈进。三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为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淘汰与技改并重
积极发挥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导向和指导作用,结合全省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扶优扶强”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与加强节能技改并重,稳步推进以先进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淘汰落后工作。研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政策,探索采取节能设备租赁等的新机制,帮助企业完成对高耗能落后设备的淘汰任务。
二是发布重点行业节能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技术推广专项行动。协调实施重点节能项目示范,开展节能评估,加大先进典型经验的总结交流和推广力度。
三是继续施行对钢铁、电力、炼焦、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监管,科学制定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督促企业按照节能降耗的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加强单耗管理,挖掘潜能,降低能耗水平。
(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就是节能减排的过程。要围绕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和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总体思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助推工业节能降耗:
一是加大以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延长发展煤焦化、煤焦铁、煤电铝、煤机械、煤建材等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能源工业基地,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
二是把低碳经济理念引入工业发展,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从企业小循环入手,向行业中循环拓展,实现区域大循环,使低碳化、绿色化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以突出节能、节水、降耗、增效和环保,促进煤炭、炼焦、冶金、电力、化学、建材和机械等支柱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山西省统计局 傅宏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