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6使用技巧和窍门:转变管理理念 创新体制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18:46
作者: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专委会、《上海教育》编辑部等汇编出自: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3日

第一篇                     转变管理理念  创新体制机制

 

专家点评

 

上海市教委副秘书长、职成教处原处长张持刚——

 

若干年前的一个教师节,我应一所职业学校的邀请,参加学校召开的教师节大会。驱车进入学校大门的时候,一大群脸上挂满灿烂笑容的学生有说有笑地向校门外走去。不知什么原因,眼前的一切,突然让我陷入沉思:如果这些学生毕业了,走入社会,他们还能笑对社会吗?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将早早地步入社会,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他们能准备好吗?在他们的后面,有多少双饱含期望的眼睛,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瞬间,我的心情格外阴沉,肩上的担子也格外沉重。我把这个感受在教师节大会上说了,会场鸦雀无声,后来又在全市的中职校长会上说了,会场同样是鸦雀无声。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职业学校的同仁们满怀高度责任心、拳拳爱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学生做事更教学生做人,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之中,德育与教学互动,形成全程、全面、全时德育教育新模式;创新、探索一个又一个德育工作的新载体、新项目,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我、自尊、自强;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彰显职教氛围。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满怀对母校感激之情,昂头走向社会。

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展,环境在变化,但是,职业学校的同仁们肩负的责任没有变。要继续努力,开创上海中职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NO:01.                全面实施德育学分制,提升中职德育的有效性

 

 

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特色:德育学分制

 

当代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却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多元价值观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德育的思路,就不得不面对德育“失效”的尴尬结果。

我们学校目前每年有1800多人的招生规模,在校总人数超过6300人,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2000年学校开始试行学分制,班级建制被逐渐打破;而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德育基础。如何建立兼顾学生个性和共性发展的德育工作新机制成为了一个重要而又急迫的课题。

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学校发展的新挑战最终催生了我校德育的新模式,完善学分制,即探索、实施德育学分制。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路径

坚持德育理性化与人本化的并存。在德育学分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学校大德育框架的要求,将传统精髓的德育内容纳入到三大节日、五大主题周活动中去。

德育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必修学分是学生必须要拿到的学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选修学分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获得的路径是多样化的,认定的方式是灵活的。

坚持德育开放化与层次化的并存。德育学分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资源。全校师生员工只要有一技之长,无论是生活方面的还是工作方面的,经过鉴定和学生选择都能作为选修科目。这是开放性德育在课程设计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做事可以获得相应的德育学分,也可以通过服务社区来获得相应的德育学分。这样,德育学分把教室打开了,把教师和学生间单一的联系打破了,还把校园、家庭和社区的壁垒打开了;既利用了开放的资源,也让德育贴近了学生生活,提升了德育的有效性。

德育工作要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是让德育更具有针对性的必要举措。完全学分制的推行让一部分学生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有些学生不会利用,他们会无所事事甚至无事生非,放任他们就是我们的失职。德育选修课的推行,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空余的时间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如何在活动的设置和内容的设计上兼顾,这些都是德育学分的新课题。

坚持灌输和体验结合,他律与自律的共同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中有刚性的部分:是非善恶、道德底线、行为标准等,这些不能用来探讨或者体验,这就需要灌输。但是,一味灌输、惩戒,不能将其规范内化,那么德育只能徘徊在低层。只有将他律渐渐过度为自律、互律,才是德育有效性的真正实现。因此留有适当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和管理,是德育实施过程中的艺术所在。

 

德育学分制的原则和基本做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逐渐明确了德育学分的原则,即:坚持德育工作分类化,实现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坚持德育工作践行化,实现评价与考核相结合;坚持德育工作全员化,实现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我们从220个学分中拿出24个学分作为德育学分。其中,必修11分,选修13分。在校生前三年的德育学分必须达到24学分,方可正常毕业。

必修学分是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必须完成的内容,六个学期累计积满11学分,第一学年7学分、第二学年2学分、第三学年2学分,分别由新生入学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诚信教育和公益活动等五个方面组成。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情况介绍、《学生手册》学习、国防知识教育等;行为礼仪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史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基本行为礼仪教育;素质拓展训练主要包括素质教育讲座、军事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等内容;诚信教育和公益活动又统称为德育践行,学生践行德育表现的评价内容为一学期学生个人制度执行、诚信度评价和行为规范水平等情况。

选修学分,又分限定和不限定两种选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包括主题教育课,每周二下午有固定教室开设,班级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课和校班会课等组成。要求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公益活动,每个学生每学期在校内或校外必须参加8小时的公益劳动(义工)或其他公益活动,要求积累一定次数和学时数,并得到学校及相关部门签章认可,取得相应的学分。不限定选修课程包括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即每学期由学校和系部制定德育实践活动计划,由学生选择项目参加。

在德育学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又总结了以下几点要领:第一,制定印发了德育学分手册,人手一册,做到个性化的记录。设立《德育学分成绩卡》,专门记载学生德育学分的获得情况,并实现计算机管理,纳入学校学分制认定总学分系统中;同时德育学分成绩要在学生处和各系、部的网站上公布,供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查阅。第二,在德育学分的审定中,体现重过程、重实效的原则。学生在参加《行为礼仪教育》和《践行德育》等活动中要获得相应的学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一学期)内达到学校日常行为规范基本要求,否则,该学生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学习辅导班进行重修。第三,德育学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借贷。学校在每学期评比各类先进和学生毕业下厂实习时认定德育学分,若发现该生德育学分不够,可以借贷,与学校签订德育学分借贷协议和办理担保手续。

 

德育学分制的主要成效

德育学分制经过三年的全面实践,已初见成效:

成效一: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了明显提高,德育实效性有了提升。学校获得了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标兵校的称号,并连续九次18年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的殊荣。

成效二:全员德育氛围日渐浓厚。开始实施德育学分后,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将理论中构架的大德育方案付诸于实践,许多老师都拥有在学生德育手册上认定课时甚至学分的权利。许多有特色的选修科目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如影视协会、编织与丝巾艺术、剪纸艺术、唱将社、环境监测、M6工作室、M7活动组等。过程亦德育,实践亦德育,活动亦德育,德育不再拘泥于课堂和考卷。

成效三:主题教育课跃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将班主任的主题教育课纳入到学生的限定选修课程中,16个学时的安排要有计划和教案,并将其中优秀的案例集中起来。学校推出了点击成功快捷键一套五本系列丛书,作为校本德育读本,以诚信、法律、礼仪、心理和职业指导为内容,成为班主任趁手的工具书。

成效四: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大幅提高。老师辅导、学生参与的热情再次点燃,活动是德育学分的载体,其本身也是德育选修项目之一,早在各项活动的策划之初,就将德育学分的获得和奖励纳入其中。以第七届博学节为例,我们特意设计了博学粘章,48项活动共有4068人次参与。参与活动,或观看活动都可以以课时为计量,获得不同的博学粘章,集满八枚获0.5学分。活动中表现突出,则可以奖励学时乃至学分,很好地激励了学生。

中职教育是一份特殊的事业,中职德育任重而道远,探求共同发展的出路,寻找个性化发展的突破和人本化培养的途径,都离不开德育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尚在摸索实践阶段的德育学分制度还有许多欠缺和不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将继续这份有价值的探究,为托起每位学生的成才梦想而努力奋斗!

(执笔  邬宪伟 黄  玮 张  勤)

 

感言

在动态中才能发展,教学如此,德育也是这样。我们的德育学分制是对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一个内在补充,有了德育学分制,学分制才变得更为完善。德育在新形势下必须改革开放。改革就是从系统内部打破平衡;开放就是从系统外部打破平衡。不断改革,不断开放,学校就会越来越进步。固定一个德育工作框架不难,确定一套德育工作内容不难,难在它的实际效果,只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流动的群体,活动的个体,我们就应该以同样动态的创新的理念来设计德育,完善我们的机制,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学分制实践下来成效明显,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德育有效性明显提高,德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

——校长  邬宪伟

 

 NO:02.                               把 握 教 育 契 机

 

学校: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

特色:有效“纠偏”

 

那是一节自修课,按照学校规定,班主任需要在自修课进班级管理学生书法练习。我在教室里巡视时注意到一位女学生趴在桌子上,钢笔字也只写了两行。我劝她抓紧时间写,可她情绪突然激动起来,不但把那张书法纸撕得粉碎,嘴里还振振有词。当时她的表现可以说是目中无人!我压制着心中的怒火和她搭话,可她趴在桌上不肯理我……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尴尬局面,我进退两难。此时,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醒我,这个时候不能与同学发生对峙,否则会发生更严重的对抗。事后,我设计了一个类似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让这名学生意识到了她的行为是不妥当的。

虽然这次对抗行为得到了化解,有着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作为一名老班主任,脑海中浮现出的中职学校教师办公室出现的“繁忙”、“热闹”、“紧张”和最具“火药味” 的幕幕场景,我深有感触。一些“问题学生”总是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头疼,发生的对抗行为又难以应对。任凭老师声色俱厉地批评,苦口婆心地说教,再怎么自我感觉“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没用。我们不禁反思和研究中职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类似对抗情况,分析出现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揣摩学生心理,及时总结成败得失。

师生对抗的控制权有时可能不在班主任手中,但作为班级的领头羊、管理者,班主任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把握,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正确面对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合情合理、睿智地去应对、化解这样的尴尬,寻求学生在对抗情况下的教育契机,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原则。

逆反心理是发生对抗行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引起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容易感情用事。当自己所想与老师所想不一致时,冲突对抗在所难免。二是漠视心理驱使。常常对老师设置的所谓“禁条”不屑一顾,遇到阻力,动辄不分是非对错,予以反抗。三是错误模仿影视剧或偶像剧中的人物语言习惯,以藐视传统和权威为荣。

而外在客观因素也可能导致对抗行为的加剧。一方面是教育者教育方法不当。面对求新求异的中职生,教育方法如果简单粗暴,独断专行,不讲科学和民主,极易招致学生反感和不满。另一方面是老师言行不一,或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还有就是班级和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现象。

有了这些分析,我们又该如何积极有效处理对抗行为,达到教育效果?

 

实施“冷处理”策略,冷静寻找教育契机

有经验的班主任在遇到学生对抗时绝不急火攻心,也不大棒打压。他们推崇的常常是近乎无为而治的“冷处理”。冷静、沉着、慎重地寻找教育的契机。倘若当时错在班主任,为求面子,老师虽会巧言强辩,先求堵其口,次求其认错。即使学生乖乖就范,而口服心不服,一时的弹压成功带来的是长期的关系僵冷,这样做与教书育人的宗旨背道而驰。即使当时错在学生,教师真理在握,心急火燎之际,绝非“醍醐灌顶”之时。纵有千般金玉良言,激愤中学生也会置若罔闻。因此只有通过“冷处理”,此时鸣金收兵,挂免战牌,迅速消除冲突情境,避免矛盾升级。师生双方冷静下来,让理智回归。一方面班主任不仅树立了低调、大度甚至睿智的形象,而且较之心高气傲、张牙舞爪的“黑猫警长”形象,这样的形象更容易得到自尊心旺盛的学生群体的认同、接纳;另一方面班主任有回旋的时间、空间,反思自身,检讨得失。

辨证地看,学生发生对抗在青少年时期是很自然的事情。从教育的角度看,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犯下的错误,对他本人或学生群体,都是一种教育资源。班主任如果能够不把目光消极地局限在解决“这件事”上,而是把目光积极地定位在学生本身的发展和进步上,审时度势地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加明显。

 

让学生多说,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级学生发生对抗行为时,班主任虽然可能采用了“冷处理”策略,等待学生冷静下来之后进行沟通。但是明明是学生出了问题,有的班主任自己却“包揽”过来,滔滔不绝地从过去说到现在,从现在说到将来,从正面说到反面,从危害说到益处……把事情分析得那么细碎,把问题认识得那么深刻。这种反复说教、慷慨激昂的“演说”的实际效果如何呢?很难说。但是办公室里那些受教育的学生对自己的对抗行为无动于衷、满不在乎的态度溢于言表。

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不妨少说话,让学生多说,说出发生问题或事情的原因、经过,说出事中、事后的体会。班主任在倾听学生的诉说中,静静地、和颜悦色地观察其神色,窥探其心理,把握其思维方式,了解其态度倾向,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行为表现的内在原因,然后思考自己如何更好、更快捷地与之沟通,把握教育契机,对症下药,从而实现举重若轻、化繁为简、以一当十的教育指导思想。即使自己要发话了,也绝不使用一连串的“气话”、一连串的“为什么”、“你怎样……”去质询学生。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关闭了师生间的对话渠道,不让学生吐露心声。结果会使本来应当充满理解与关怀、真诚与感激、充满“人情味”的处理问题过程变得压抑沉闷、紧张僵持,徒增委屈和怨恨。

“让自己少说”,当然不是自己怕麻烦、图轻松,而是为了腾出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多说”,还思考权、表白权、问题解决权给学生。因为发生对抗行为时,大多数情况下错在学生,问题和错误最终需要他们用实际行动去承受、去化解、去弥补、去修复。让学生多说,正是老师不代替学生成长,不剥夺学生成长机会的简单而直观的教育表现形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温柔”地处罚学生,也可达到教育效果,体现教育艺术

班级学生在发生对抗行为之后,有的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未果或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直接就采取“停课”、“罚站”、“写检讨书”、“叫家长”等惩戒教育措施。但是处罚不应只是“雷霆万钧”的“硬气功”,更可以是“和风细雨”的“软太极”;罚应该有一种“随 ‘纠错’潜入,润‘改正’无声”的超然境界。

班主任在“对抗”事件中需要摒弃“审讯式”、所谓的“匡正”式处罚,应当在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抱有宽容、理解的态度,设身体会的心情,抓住有利时机,采用灵活、幽默、含而不露的方式,运用积极肯定的语言进行柔性碰撞,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反省,自定救治措施与整改方案,让学生进行“改过”的自我觉醒,让问题的处理成为促进学生“自我修炼”的契机,达到教育的实效性。不仅体现教育作为科学事业有其庄严神圣的一面,而且作为艺术事业有其睿智机巧的一面。

纵观以上观点,本人认为这些只是在实践工作中把握、应对对抗行为时总结摸索出来的粗浅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能还会遇到比对抗行为更头疼、更麻烦、更棘手的事情,因此冷静地寻找教育契机,避免师生双方结成疙瘩受到伤害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班主任在加强自身职业修养,增强应对师生冲突的能力,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方面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执笔  王露华)

 

感言

对抗行为在中职学校相当普遍,尤其是发生在年轻的班主任和青年教师的身上。他们在对学生课堂上的违纪行为进行制止或批评时,鉴于方式方法的不当以及学生的一些个人的因素如:烦躁、挫折等,从而有意或无意造成与教师产生对抗行为。

对抗行为往往发生在瞬间,没有预兆,一旦发生,作为班主任,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如何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化解,是需要智慧和一定的技巧,需要去寻求最佳的教育契机。以上几种方法,在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的确行之有效。

——副校长 胡思曾

 

NO:03.                 借鉴“双元制”  构建德育实践体系

 

学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

特色:德育实践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20年来,逐步建立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双元制”德育体系。

通过“双元制”课程方案的实施,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达到社会和企业的客观要求,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为会学习、会合作、会生存的受企业欢迎的新一代技术人员。

 

“双元制”让德育走出课堂

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优势,学校在“实践—体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确立了“依托行业,立足上海,学生为本,规划发展”的德育工作思路。学校突出“双元制”特色,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热爱专业,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的“有道德理想、有科学素养、有专业特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同时,通过“实践—体验—创新—发展”的过程,我们也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适合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健全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学校提出了建设四个“和谐统一”的办学、管理和教育理念,即:课堂教学中,建立理论德育教学环节和德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和谐统一;课程建设中,建立课堂德育课程和德育实践课程的和谐统一;管理过程中,建立学校德育规划和德育管理实践的和谐统一;发展过程中,加理学校、学生发展和社会、企业需求的和谐统一。

 

健全校本德育实践体系

以科研为先导,探索德育切入点。在“实践—体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深化“双元制”德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以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和系统课题《中职德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研究》为龙头,深化“双元制”德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在《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和《中职德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通过教育研究,从初中德育教学切入,研究中职学生思想形成的过程;从高中德育研究切入,研究中职学生思想现状和同龄人的差异;从社会、企业的需求切入,研究中职学生思想发展的过程。

安排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德育内容,建立阶段性德育目标。学校德育教学从感知、感悟到理性地认识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个体发展有清晰的心理准备,建立“我和家庭、班级、学校”、“我和企业、社区”和“我和企业、社会共同发展”的德育阶段教育目标。

德育实践教育内容。针对阶段性德育目标建立年度德育规划,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同时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并加强各门课程教学的有机联系,形成整体德育功能,即思想道德和知识目标的结合,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教育结合,从实践体验的角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学校通过活动扩展学生对自我的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心理的一般状况,了解身体语言的信息;通过现场演示等活动了解人际交往的现象和规律,关注友谊的深层含义;通过团体训练,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及能力;通过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习惯等。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思维训练等内容。

建立健全德育整体评价体系,将学生职业生涯纳入德育的整体框架中。通过“实践—体验—创新—发展”的过程,协调学校德育和社会在德育教学内容、教学次序之间的相互匹配,实现课堂德育教学和社会在德育教学上的互补,在德育教学上达到互动。依据德育的基本要求和框架,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德育学科的整体全貌,反映德育学科的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在队伍建设上,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员、团员和骨干教师为核心,提高创建“文明学校”的水准,使之成为实现学校规划的保证。开展教师“形象工程”、青年“培养工程”、团队“凝聚力工程”,形成实现学校规划的整体合力。在管理体制建设上,以实现学校发展规划为中心,以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民主评议、业绩考核、岗位聘任为手段,稳步实现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强化各系(部)的德育功能,协调学生处、“双元”协调部的管理功能,发挥学生团组织、学生会的作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实现学校规划提供切实保障。

 

得到社会各方认可是最好的检验

学生通过德育实践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心灵深层受到了撞击。德育实践教育巧妙地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发展的平台,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体验反思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最终达到精神的升华,使自己的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德育实践教育远比简单的课堂说教来得生动,使学生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学习成长的主角。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也感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德育的教学的效果变得更为明显了。而在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是,学生的责任感在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的要求在贴近,他们相信将来员工素质一定会不断提高。

通过“实践—体验—创新—发展”,我们在德育实践教育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正所谓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会是唯一最佳的,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教法,激发主体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我们的教育才能活力弥漫,魅力常新。

(执笔周  波)

 

感言

对于道德而言,无所谓圣人,也无所谓平民,只要心里有爱,心底无私,都会演绎道德佳话。他们中可以有奋斗不息、潜心钻研的科学家,也可以有貌不惊人、平淡无奇的普通百姓。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做好自己身边的事,都可以成为道德的英雄、道德的模范。青年阶段是人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其一生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和言行去感染学生,让他们不断战胜自我,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增强抵御腐蚀的能力。要知道,教师培养好一个学生,就是成就一个人才,就是造福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增加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们相信:一份道德就是一滴水,它能汇成和谐的海洋;一份道德就是一盏灯,它会指引前行的方向;一份道德就是一火种,它可点燃自己温暖他人。

——教师  朱增荣

 

NO:04.                    群“星”耀校园

 

学校: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

特色:“明星学生”评选

 

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是一所以听力残疾学生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学校,同普通学校一样,每学期末都要开展 “三好”学生评选活动。可每次评选时,学校德育工作小组的成员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那些适用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全学生的评选标准到了我们这里基本失效,对于我们这些身上也有可贵闪光点(或乐于助人、或勤奋好学、或关心集体等)却由于自身学习困难而始终与“三好”无缘的学生,又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加以鼓励呢?

 

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明星”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人有八方面的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种种智能都是同样重要的,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组合和智能表现,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也说过“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于是,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萌发了在学生中开展“明星学生”的评选活动,只要学生身上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就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明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有了评选“明星学生”的想法,可到底要评选哪些方面的明星学生呢?对此,我们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评明星”的活动中来,把明星学生的“冠名权”交给学生。在学生中征集“明星学生”的称号,发动学生人人发表意见,群策群力,把自己最想张扬的亮点通过征集活动表达出来。

征集活动的通知公布后,全校学生和老师都行动起来。根据学生们的提议,学校德育工作组成员经过研究讨论,最后决定评选“文明礼仪之星”、“热心服务之星”、“拾金不昧之星”、“勤奋好学之星”、“创新思维之星”、“心灵手巧之星”、“自强不息之星”、“诚实正直之星”。

 

投票选出心中的“明星学生”

确定了“明星学生”的名称后,我们精心设计了评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使评选活动本身也成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资源。评选过程分以下六个环节:①自我推荐;②班内初选;③海报宣传;④竞选演说;⑤投票评选;⑥颁奖典礼。

我们把评选的要求告知每一个学生,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评选要求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初选,产生第一轮候选人。学校根据事迹材料和全校的上报名单确定正式的候选人,要求每位正式候选人自己制作宣传海报,向全校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长处,进入第二轮评选。海报张贴一段时间后,学校安排一次校会,请候选人进行一次一分钟的现场演说。然后大家把自己重要的一票投给心目中的“明星”。最后,学校借鉴电影颁奖仪式的风格,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为此,从2007年开始,学校里每年都要诞生很多的明星。

比如小邱同学学习基础较差,不理想的成绩让他很自卑,平时总是见他愁眉苦脸的样子。但他的中国结做得非常棒,班主任鼓励他参加“心灵手巧”之星的评选。他问老师:“我能行吗?”老师不但向他投以信任的目光,还动员班内的其他同学一起帮他准备材料。最终,他那些精巧的中国结为他赢得了这份荣誉,他开心地笑了,学习的自信心也比以往增强了。

明星学生的评选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到处散发着文明、守纪、团结、向上而又富于创造的气息。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生成了学生中的明星,他们的先进事迹得以传播,他们的优良品行得到称赞,在校园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评选活动结束了,但这些学生身上的光芒不会随之消失。我们把明星学生的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布置在学校的宣传栏里,让他们的事迹在校园里广为流传。

评选出一批明星学生后,每学期学校还会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从中挑选出更为出色的2~3位“明星标兵”,请班主任组织同学深入挖掘他们的闪光之处,结合图片、照片,做成ppt,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隆重介绍,号召全校学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走进争当“明星学生”的行列,在学生中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

 

发掘学生潜能 增强集体凝聚力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还不优秀,但他们不甘人后、敢于挑战、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同样值得学习。“后来者可以居上”,“精神不倒,人是永远不会被打倒的”。这是一些明星学生参加这次活动的体会。学生有这样的收获,让我们看到了德育工作的成效。

在毛遂自荐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既不对自己过高估计,也不妄自菲薄,形成了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在组织班内初选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对一些印象中的“后进生”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欣赏他人的优点。

对候选人来说,最难过的恐怕就是现场竞选演说这一关了。聋学生对于“演讲”似乎有着天生的恐惧心理,“明星学生”虽名为“明星”,其实大多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学生,很少有机会在全校学生面前发言,没有临场演说的经验。老师和同学都积极帮他们准备演讲词,训练演讲技巧。当竞选演说开始时,那些学生让人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虽然仍有一丝紧张,但他们至少都站在了学校的舞台上,大大方方地讲完了事先准备的内容,有的还现场发挥了一下。学生们都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小陆同学的“口才”很好,但鲜为人知。自从参加了“创新思维之星”的评选,得以有机会表现他的“演说”才能后,现在已经成为学校的金牌主持人。如今,上海市聋人协会举行活动也邀请他去主持,他已从学校的小舞台走上了社会的大舞台。他说,从没想到自己有机会、也有能力做好主持人,是明星学生评选活动让他发现了自己另一方面的才华,他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像小陆这样的同学正通过明星学生评选活动一个个地被撩开掩盖在身上的薄纱,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颁奖典礼。我们借鉴了电影颁奖仪式的风格,把明星学生的获奖名单保密到最后一刻。为每位候选人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照片,当学校领导宣布获奖名单的时候,全场寂静,然后掌声雷动,获奖者在众人真诚的祝福中走上领奖台,激动地发表获奖感言。那一瞬间,获奖同学就像一位真正的明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学生的自豪感、满足感溢于言表。

当进入第二轮评选后,每位正式候选人要制作一份宣传海报,这对学生的美术功底也是一个考验。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在这个时候发扬了协作互助的精神,一些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即使没有参加评选也乐意帮助候选人制作海报,聋生在与他人交流的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觉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成功。

明星学生评选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知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既要有自尊心,也要注意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并对他人的难处存有同情心,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个性和特长也得到了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让身处其中的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中得到了熏陶,使学校形成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群星耀校园,这么多有追求、有作为的学生使我们的校园异常光彩照人。学校的天空永远是学生的,学校的舞台永远是为学生搭设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告诉学生只要认定一个方向,付出不懈的行动,你完全可以成为校园舞台上的一个主角,请相信,人人都可成为主角,人人都能“靓丽”校园。

(执笔陈  敏)

 

感言

学校的“明星学生”评选活动让我们这些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过了一把明星瘾,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可爱之处,树立了“你行,我也行”的信心。感谢学校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使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关键是你自己是否愿意向上,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成功的希望。我从这个活动中还体会到友谊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没有同学的支持、老师的鼓励,我很难获得成功。

——学生  陆倩莹

 

 

NO:05.               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德育工作

 

 

学校: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特色:德育积分制

 

在当前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环境中,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必须在正确理解人性的前提下,教育、引导、训练学生向社会主流价值观靠近和发展。从人性的整体来说,“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作为学校应在人性的基础上,将“利”、“害”的内涵深化为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利”和有害于自己、有害于他人、有害于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害”。结合社会道德准则将德育目标具体化、日常化。由此理念,学校推出了德育积分网络化管理机制。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德育积分档案

通过校园网建立德育积分网络管理平台,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德育积分档案库。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科依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按照学生德育积分管理细则,登陆该网络平台记录、查询、考核学生行为(见附表1)。学校依据学生德育积分,对其进行分层教育、奖励和处罚。

学生德育积分管理细则的内容是将日常行为规范(《中专生守则》)、学业行为规范(出勤、课堂纪律、作业等)、活动系列 (德、智、体、美、劳)以及对学生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容逐一分解,赋予一定的分值,对照学生的日常实际表现进行量化评分(做到的加分,违反的减分),进行动态的全过程量化考核教育管理。

德育积分坚持肯定、鼓励学生为主的原则。每学期开始,德育积分档案库中,给定每位学生的德育基础分为60分。预设每一位学生都是思想道德品质合格的学生。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表现,由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科按照《学校德育积分管理细则》,登陆学校德育积分网络平台记录,加减、统计每位学生的德育积分。学校将每位学生的德育积分作为学生德育考核,并进行学生综合测评。与学生评优、奖学、助学、升留级、学生干部任用等评价挂钩。如获评优、奖学标准的学生其德育积分应在80 分以上,无处分。助学标准除按照学校相关制度执行外,学生的德育积分应在60分以上,无恶性违纪行为。对德育积分低于30分的学生,学校将其列入希望班(业余制组班),加强日常行为规范专题教育。对德育积分低于0分的学生,学校将联系家长予以试读或劝退处理。

 

德育积分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

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德育积分网络化管理机制”符合品德的养成性原理。学校通过德育和管理。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社会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习惯的认同。德育积分制通过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及时的奖惩,逐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力争在看似单一的德育目标的引领下,使学生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德育积分网络化管理机制”符合行为的规范性原理。社会有序的运行和发展必然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人类的社会性必然要求人们行为的规范化。德育积分将日常行为规范(《中专生守则》)、学业行为规范(出勤、课堂纪律、作业等)、活动系列(德、智、体、美、劳)以及对学生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容逐一分解,进行量化考核,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并逐步养成习惯。这正是把学生日常道德、品质行为进行规范化教育训练的渠道。

“德育积分网络化管理机制”符合德育的自我教育性原理。德育积分中的加分是一个学生主动性行为的结果。因此,以前德育工作中的灌输、强制,就转变成学生内心的自觉的需求和动力,为道德的内化和学生的自育提供了途径和手段。

“德育积分网络化管理机制”符合德育的日常性原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时时抓、天天抓、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德育积分制”正是贯彻了德育的日常性原理,才得以逐步取得好的效果。

 

网络平台让德育工作更高效

通过德育网络管理平台,使学生、家长、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科更加了解和明确自身的责任和目标,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德育管理的针对性、及时性。

在学校德育积分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德育积分实际情况,通过对自己行为、思想的反省,可以明确目标。对行为偏差生,他们可以通过主动为学校、班级、同学、老师做好事来达到加分的目的。使他们通过内心的需求、行为而达到免于处罚的目的。

在学校德育积分网络平台上,家长可以通过德育积分查询,了解自己孩子的日常表现,及时协助学校教育子女。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家长对学校给予孩子的教育处罚更多的理解。

在学校德育积分网络平台上,班主任通过平时的教育,如实记录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德育积分网络管理平台向学生、家长及学校各级德育管理部门反馈学生状况,以便实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德育积分网络管理平台也给师生提供互动的机会,尤其是行为偏差生。为班主任对每位学生的德育评价提供了客观、公正的平台。

在学校德育积分网络平台上,年级组可以及时了解偏差生的日常情况,协助班主任进行谈心、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的专题教育活动。

在学校德育积分网络平台上,德育科可以每月对全校学生德育积分结果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全局和个体学生的情况,明确重点教育对象,加强德育的分层教育及时调整工作内容,指导班主任工作。

此外,学校还将德育积分管理作为推行“全员育人”的途径之一。学校要求每位教职工应根据接触了解到的学生的行为表现,对照《奉贤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德育积分考核标准》的考评细则,每学期填写6张以上“德育积分通知单”,上报德育科。德育科通过统计、记录,了解教职工对“全员育人”的贯彻情况,解决有关问题。德育积分也是每年对教职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

德育积分实施两年以来,在学生中普遍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动力、自我约束的压力。这两种力与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有序管理形成合力,学生的行规问题越来越少,低于30分、0分的学生越来越少,很多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会考虑到德育积分而慎重处理,强化了制度意识。

根据对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5%左右的学生认为德育积分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正面作用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提高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二是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好地遵守学校各项规定;三是提高了同学们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四是提高了辨别是非和思考分析能力,使同学们学会做事三思而后行,行动之前考虑可能产生的后果。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虽然德育积分规定了很多细节,让人觉得太严格,但却使大家都变得越来越向上了。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德育积分对我就像一面镜子,用真实的数字反映出我的长处与不足。它也像是一把戒尺,并划分了等级。虽然限制了很多,但长时间下来,却增加了我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学校实施“德育积分网络化管理”机制以来,学生自我约束的内驱力被激发,教育多元人才观得到实施。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活动,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增加了德育分,调动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规范教育提供了抓手,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贯穿于就学始终。

(执笔 姜  颖)

 

感言

德育积分制的试行,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依据。

首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值得肯定表扬的行为都有了具体的量化标准,在对学生的奖惩上相对比较公平、公正。

其次,因为每个学生的德育积分及明细在校园网上公开,学生们相互之间起到监督作用,学生开始由他律逐渐转向自律,而且即使在行规上出了一点问题,学生也能够很快自我分析反省。虽然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始终贯彻的,但不可否认德育积分制对学生思想产生的积极转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和潜在问题进行教育的工作强度。

第三,德育积分制有30分和0分两道警戒线,这个分数对学生来说有警示作用。从班主任的管理角度来看,学生积分低于30分请家长到校签署“德育积分预警单”也就等于向家长和学生同时敲了一下警钟。这种阶梯式的教育惩处模式对绝大部分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矫正作用。对极个别屡教不改的学生,在处理时也能得到家长的理解。

——校长  顾建明

 

NO:06.                 凡人凡语见真情

 

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特色:校园文化

 

学生宿舍、学生生活园区是学生在校园里的“家”。事实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都有大量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所以,我们在坚持育人主渠道的同时,将育人工作向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宿舍延伸拓展。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凡人凡语”

学校自2006年启用南汇新校区以来,在加强学生生活园区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在创新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旨在将学生生活园区建设成为知识与能力融汇的“学习之家”、教师与学生共处的“教学之家”、人格与品质磨练的“校园之家”,特别是我们连续两年开展了“我的园区我的家,凡人凡语见真情”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在园区入住的学生中广泛开展“凡人凡语”的征集活动,包括三大主题内容:人生哲理、青春感悟、青春立志。第一届“凡人凡语”征集活动,共收集到134条同学们的来稿,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两轮筛选基础上整理评选,有66条凡人凡语入选。第二届“凡人凡语”征集活动在第一届的基础上,扩大了“凡人凡语”征集面,让更多的同学都可以加入到这个活动当中来。最后共收到400多条征集而来的凡人凡语,评选出了5条“特色句”奖、10条“佳句”奖和35条凡人凡语奖。我们将入选的凡人凡语制作成宣传板,先在教学主大楼展示一周,然后悬挂在学生的宿舍大楼的楼道内。当自己的话语和名字挂在楼道上时,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由衷的,他们会在宣传板前反复流连、拍照留念。外校来参观考察的领导、教师,只要他们来到学生生活园区,他们的关注眼光必定会停留在园区楼道间这些只言片语上,从中领略我校学生的思想火花。因此,学生的凡人凡语已经成为生活园区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一次活动的三大收获

整个“凡人凡语”的征集活动有三方面突出的特点和效果:

首先,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同学们用自己朴素热情富有哲理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悟,如获得“最具警示意义奖”的“青春是挽不会的水,转眼消失在指尖,用力地浪费再用力地后悔”、获得“最个性奖”的“感动是因为一直在坚持,坚持是因为有太多的感动,我用我的方式,证明我的存在”、获得“最幽默奖”的“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还有“一个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次大胆的尝试都能带来喜悦和灿烂”、“在尘埃没有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成熟并不是流泪,而是含着泪微笑”、“以提灯女神的圣洁宣誓,我将用一生奉献于医学事业”等等。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感动身边的同学,用自己对于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感受、感悟来起到激励、鼓励身边同学的作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高尚的精神文明生活以及个性多元化的寝室生活。

其次,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整个活动,从创意到发起、组织、评选,都是由园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唱主角,老师只是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指点,包括学生的“言语”征集上来以后,也是由楼层长做第一轮的筛选和推荐,再由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作最后裁定,评出各奖项并颁发证书。每届活动的组织过程历经两个月,这个过程对学生干部是培养锻炼和学习的过程。

再次,活动在组织形式上突破了班、团的传统学生组织架构,尝试以寝室、楼层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这十分有利于加强不同班级、年级、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新形势下,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特征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需要在寝室和谐相处。这群出生在飞速发展年代的独身子女,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学校有责任在教给他们知识、技能的同时,教会他们与同学交往,教会他们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园区通过以寝室、楼层为单位开展活动,一方面这样的形式比较契合生活园区的总体的氛围基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课余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生活园区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里,拓展了学生交往活动的范围,突破了原来班级的局限。

 

生活园区也能育人

“凡人凡语”征集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平台,引导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我们注重的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讲究在“润物细无声”中体现吸引力和感染力,追求的是让学生在体味“友谊”、“家”、“温暖”、“尝试”的感觉中得到教育,提升素质,希望通过活动,能营造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有利于健康人格发展的生活环境,培养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为学生有一个精彩的中职生活创造条件,让学生书写和延续自己的故事。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园区我的家,凡人凡语见真情”活动,已经成为了学生们普遍的期待。同时,我们也看到,当毕业班的学生拿着入选的凡人凡语证书在就业面试会上展示,竟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用人单位的肯定,他们欣喜若狂,我们也高兴万分。

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学生思想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其作用丝毫不比课堂教育逊色。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实现学生生活园区育人功能,任重而道远,“凡人凡语”活动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学生园区的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常办常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起学校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为培养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执笔  厉瑛慧 喻业聪)

 

感言

“凡人凡语”充分表现出同学们青春、自信、向上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为学生园区增添了一份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一句凡语都是对学生成长的鞭策和激励,成为他们的美好记忆。充分发挥学生园区特定空间的功能作用,通过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园区集学习、娱乐、休息于一体。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和品行,又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又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力的补充。

——学生  曲  青

 

 

NO:07.                       打造视听德育新平台

 

学校: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特色:视听德育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学生广播电视台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全部由学生组成的集采访、摄影、编制和播出为一体的准专业性校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建台8年来,学生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理念,每学年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超过6小时,广播节目170小时。2003年至今,连续被评为市政行业局级“青年文明号”,2007年5月荣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并多部由学生撰稿、拍摄、编辑的专题片在各类展评中获奖。

现今,学生广播电视台共有成员16名,指导老师6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广播电视台已成为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和德育新平台,打造了一支思想和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生工作队伍,拥有一档较为成熟的品牌节目,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作为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广播电视台的建设和发展。学生广播电视台的硬件设备不断升级,新的演播室、高清编辑机等一系列设备相继投入使用。采、编、播全程均达到数字化要求,这为我们提高节目质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生广播电视台每两周制作播出一期的电视节目《校园》,这个时长约15分钟的节目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校园时讯”、“校园视线”、“校园人物”和“校园生活”,每两周制作播出一期,迄今已连续制作播出了90期,深受学生欢迎,成为上海中职影视协会中独树一帜的学生栏目。

如何使节目既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又能让同学们有视听享受,这是学校从创办学生广播电视台并开设《校园》节目开始到现在一直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如今,随着电脑、网络的不断普及,同学们的欣赏水平、思考能力正在以罕见的速度不断提升,缺乏创意、远离学生的宣传方式已经难以抓人眼球。因此,在对节目进行定位的时候,学校非常注重从同学们的眼光出发,尊重同学们的观点和认识。“校园时讯”和“校园视线”不仅传递讯息,更加注重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校园人物”则跳出摄影棚、教室等封闭空间,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不同侧面展现更为生动和立体的优秀学生形象;“校园生活”注重在互动环节上下工夫,把大家关心的健康、美容等小知识穿插其中,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知识面,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引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学生广播电视台在工作中采用以学生为主进行管理、老师为辅进行指导的运行模式。我们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提高每位成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标。

我们根据工作特点,拟订包括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两个方面的学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在思想政治学习上,我们注重专题学习和日常学习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有效的教育资源,鼓励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学生《党章》学习小组和团校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订阅了《中国青年》、《团的生活》和《新闻晨报》等报刊放在台内,使每位成员都能经常读书看报,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大事和社会时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锐度和思想政治素质。在业务知识学习上,学校邀请知名主持人、专业教授通过授课、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艺术。

学生广播电视台每年都面临新老成员交替的问题。为了能让新成员更加快速、直观地了解广播电视台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制作节目的方法步骤,我们采取了“以老带新”的方式,即指导老师和部分老成员除了为新成员上节目制作方面的专业课之外,还将《校园》这档节目以版块为单位进行划分,每个版块由一位老成员带领1至2位新成员共同制作完成。为新成员以后能独立完成节目制作,甚至创新栏目而打下基础。

在广播电视台工作的学生们一方面要较好地完成中专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要保质保量地制作好广播电视电视节目,这需要他们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正是在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锻炼下,他们在结束中专学习后不仅取得了中专毕业文凭,还掌握了节目主持、摄影、非线型编辑等多种技能,综合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为参与择业竞争增加了砝码。在历年的骨干成员中,有1人被授予局级“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4人被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2人在毕业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绝大多数成员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拓展外延,参与社会实践,发挥示范作用

近年来,学生广播电视台还不断拓展工作外延,利用业余时间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与街道居委开展共建;发挥优势为行业单位、上级机关提供服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004年,学生广播电视台与龙华街道汇龙居委会开展共建。共建以来,已经多次参与街道居委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们还定期将自己制作的《校园》节目光盘,赠送给居委会,同学们为居委会工作带去了生机与活力。走进街道里弄让同学们接触到了社会,加强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充分发挥了社会资源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学校德育途径。

此外,我们还先后为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和市政行业内的机关处室、兄弟单位拍摄制作了大量专题片。学生广播电视台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将爱心融入服务,在做强自己的同时,也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品牌。

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认知转化过程,一个渐进的道德情感升华过程。如果仅仅偏重于道德认识的空洞说教、道德情感的淡漠盲从、道德行为的任务驱动,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毫无乐趣可言,长此以往,效果和预期就会背道而驰。

校园媒体的多样性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话语平台和选择权,使广大同学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音”传播渠道。

学校正是由此而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的德育功能,力求将电视台作为主旋律教育的阵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为一部分学生搭建综合素质锻炼平台的同时,能让更多的同学通过精彩纷呈的校园节目得到视听享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德育,在身边的人物故事中产生共鸣。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敬业乐群,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在传承,“崇尚规则、勇担责任、心胸开阔、自信乐观”的德育目标得到认同和践行。

学校坚信青年学生在德育的课堂应该是快乐的,他们不应该仅仅是德育育的接受者,而是应该将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参与到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来。学校学生电视台所探索的视听德育,正是在不断追求中让青年学生享受教育,进而感受到学习和成长是如此的快乐!

(执笔  龚 炯)

 

感言

进入“城校”3年,在学生广播电视台工作了3年,电视台的节目始终与我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每一期《校园》节目从撰稿开始,经历拍摄、采访、配音和后期编辑等程序才能最后播出,这期间虽然有老师悉心的指导,但每一项工作对我们来说都充满了挑战,每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都是一个积累经验、锻炼心智的过程。看着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收看《校园》的场景,总让我由衷地高兴,也为自己所在的团队自豪。

一直以来,我们中职生总是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失意者。但学生电视台的节目让普通的同学也能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使我们有机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是的,我们渴望被人认同和赏识,《校园》的出现,必将使更多的同学重新树立起自信,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给排水专业学生  王露璐

 

 

NO:08.                      黄沙也能变成金

 

学校: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特色:行为偏差学生管理

 

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我们深深感到对一些受处分学生的教育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这些学生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有人将他们比喻成“黄沙”,但是对他们如果能及时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黄沙”也有可能转化成为发光的“金子”。

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我们积极探索教育转化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跟踪考核管理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做到一视同仁、真诚对待

受处分的学生,由于经常在家里、学校受到批评、责备,往往自己轻视自己,自卑心理严重,而个别的同学自尊心却又特别的强。这样很容易让他们在学校、家庭之外去寻求精神寄托,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所以面对这些受处分的学生,我们要求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尤其是同班同学,多和这些学生交流沟通。由于在学校生活中有过频繁的挫折和失败经历,他们特别需要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肯定和赞扬,用真诚赢得学生的信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曾经有一名08级的学生受处分后,一度情绪低落,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在和自己作对。班长和学习委员知道这一情况后,利用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这一契机,知道这名学生跳绳是强项,鼓励他积极报名参加跳绳比赛,结果取得亚军的好成绩;不仅为自己争得荣誉,也为班级争光添彩。看到同学们投来的信任和鼓励的眼光,这名学生感到班级同学没有歧视自己,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增强了改过的决心和信心。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学生处要求班主任老师能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做到对优等生和受处分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对受到处分的学生,我们要求做老师的不要抱怨学生,而是要善于发掘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在这些学生中评选出进步学生,对他们的进步给以及时、充分的肯定,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转化需要对话而不是孤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对在校学生制定、颁发了新的《学生管理手册》。这本《学生管理手册》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准则,是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有力保证。对犯错误的学生更是抓住一切机会让他们学习《学生管理手册》,使之内化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他们如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学生处就会将《整改通知单》下发到班级,做到信息畅通,发现问题能及时整改。对受“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的学生,一般跟踪考核三个月;对受“记过”处分的学生,一般跟踪考核六个月;对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般跟踪考核十二个月。做出每一份处分决定之前,学生处都十分慎重,集体讨论后再上报校领导班子,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受处分的学生,学生处每月发一张“受处分学生跟踪考核表”,由班主任负责,各任课老师参与,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课堂纪律进行综合考评,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考查期间如有不合格的月份,考查时间将顺延。班主任在每月上旬领取“受处分学生跟踪考核表”,于次月上旬将填写好的“考核表”交学生处。同时,学生处对所有受处分的学生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档案,及时跟踪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班主任形成良好的互动。力求做到管理上不留盲点和死角。

学校还建立了思想汇报制度,要求受处分学生每月交一份书面思想总结,每周主动向班主任汇报一次自己的思想动向。学生处处长要看这些思想汇报和总结,对那些表现较好、没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对出现的不良苗头及时给予纠正,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学生处每个月都会安排分管校长和受到“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进行谈话,这样的谈话份量重,学生受到的触动也较大。

06级有一名学生因多次打架受到“留校察看”处分后,对立情绪严重,一度“破罐子破摔”。在班级违纪事情不断,上课经常说闲话,影响同学学习,大家对他敢怒不敢言。开始同学们还比较容忍他,可到了最后,大家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有个别调皮的男生就把他的书包、书本丢到垃圾堆里,这导致了他频频向班主任告状。了解这一情况后,学生处及时安排了一次“校长对话”。校长首先耐心倾听这名学生的叙述,当说到别的同学扔他的书包时,校长故意问他:“难受吗?”他说:“很难受!”校长抓住这一回答对他进行了心理换位的谈话:“你今天应该有深刻的感受,平时你去影响其他同学的时候,你想过他们的感受吗?”“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冷静、理智地看待问题,首先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倘若我们都能好好地找找自己的原因,保持彬彬有礼的风度,彼此说句“对不起”,也许矛盾就会烟消云散,何乐而不为呢?”一番入情入理、春风化雨的谈话,解开了这名学生的心结。以后,同学们也反映说他“懂事”多了。

 

赋予家庭和社会更多的教育功能

   这些学生之所以会走到受处分的地步,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受处分的学生,学校在处分下达前都要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长或请家长到校进行沟通。这样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找到比较成功的教育策略,或者对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应对有没有好的建议。与家长建立固定的沟通反馈渠道和时间,这样,教师可以每天或每周及时把学生的表现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也因此可以及时给教师提供有关孩子表现的信息。实践证明,与家长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沟通,不但会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平时在学校不敢说的话、不敢问的问题,在家长面前有时都敢说敢问了。

07级一名女生有早恋倾向,两名男生因她而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受到了学校的处分。学校和这名女生家长联系,了解到事情背后更多的情况。该女生10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缺少父爱;母亲忙于生计,平时对女儿只管吃穿,精神上的沟通和关怀几乎没有。原因找到了,学校心理老师积极介入,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同时心理老师又和这名女生促膝谈心,为女生释疑解惑。一段时期下来,女生的行为明显改变。鉴于其表现,学校撤销了对她的处分。

这些学生的年龄大多都在十六七岁,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其实充满懵懂迷茫,他们的问题不是“不做”,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结合学校特点和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定期请社区民警来校给这些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着重就敲诈、抢劫,偷盗和聚众斗殴等三类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教育,分析其犯罪特点和严重后果。通过大量的鲜活的案例,未雨绸缪,为这些同学敲响法制的警钟。

今年五月的一天,两名受处分学生来到学生处,交给老师一个手机。原来,手机是他们偷来的,在参加了法制课,听了民警所列举的案例后,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和犹豫后,终于勇敢地迈出了自新的一步。学生处老师当场肯定了他们弃恶从善的举动,表扬了他们改过自新的勇气。

(执笔  翁志吉 曹彦斌)

 

感言

前不久,经过学校推荐,我的孩子已到“申美”公司上班实习去了!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特别有成就感。我特别要听的是材料工程学校学生处曹老师的一句话:“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教育。”是啊,以前总是埋怨孩子不听话,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大人的身上,我为我的孩子能在材料工程学校读书感到幸运。

——学生家长  张耀明

  

NO:09.                                  军纪军风进校园  中职风貌展新颜

 

学校: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

特色:半军事化管理

 

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实施了半军事化管理,让军纪军风进校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一所“问题中专”迈入了国家重点中专的行列,最为重要的是,中职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借助于半军事化管理的手段,我们培养的是一种“亮剑”精神,一种荣誉感与责任感,一种自主创新的热情,一种军人的作风,一种思想过硬、知识全面、作风优良、纪律严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重新定义半军事化管理

在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之前,我们学校是一所远近闻明的“坏学校”,校园内垃圾遍地、宿舍里凌乱不堪、课堂上学生睡觉吵闹、校园外打架斗殴……

2004年起,嘉定区内的一所职业学校和一所技工学校相继并入我校,学校学生数和班级数迅速增加。面对教育规模的扩容以及出现的诸多教育问题,校领导在征求广大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果断地出台了德育工作管理三个文件(《全员管理实施办法》、《学生劳动周管理制度》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三大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半军事化德育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总结已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半军事化管理的行动指南是:思想教育作先导、行为规范是重点,制度落实作保证,提高素质是目标。

倡导以军队的纪律规范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营的作风感染学生;坚持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高效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是塑造中职生新形象的有效途径。

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和劳动周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劳动和管理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半军事化管理由全员管理模式逐渐过渡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硬件管理制度化、软件管理科学化

在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的做法上,我们借鉴军队严格的管理模式,坚持以德立校,从严管理,重细化,促养成,对学生实行全程无缝隙管理,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通过“严格训练、规范管理、常抓不懈、不断创新”来提高学校半军事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硬件管理制度化,首先一点就是宿舍内务管理制度化。根据“半军事化管理”要求,制定了《宿舍规章制度》,学生须严格遵守宿舍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按内务标准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内务整理结束后,由层长逐室检查,检查重点是寝具的叠放和安置,不到位的要立即改正;督查队经培训后按《宿舍内务卫生评分标准》逐项检查评分,汇总后上交学生处,纳入班主任考核。中午学生不得进入宿舍,有需要的凭班主任签署的《准入单》进入。晚上就寝纪律作为文明寝室的重要考核内容,要求做到安静、文明、守时,室长、层长、楼长充分发挥自主管理的积极效应,近1300人的住宿学生,熄灯后的校园一片宁静。

其次是校门进出管理制度化。课间和中午时间学生一律不得私自出校,全部在校用餐。学生出校门一律凭由学生处统一制作的、经班主任、部主任签名的《出门证》离校。学生离校情况由门卫室登记入册,每月统计一次,上报学生处。通过严格的门房管理制度,杜绝了学生出入网吧等不良现象。

校园内设有督察队员负责检查学生校纪校规及校园环境等情况,督察队员上午在校门口值勤,负责检查进校学生的服装、胸卡、仪容仪表、迟到等情况。每天有一位中层干部负责指导、监督和处理突发事件,校园秩序日趋井然,校园游荡现象不再发生。

第三,广播操、大型集会管理制度化。校内集会活动必须按学生处指定地点由班主任集中整队并带领跑步入场。操场地面上划分好各班级的活动区域。学生广播操动作要整齐划一,口号声铿锵有力。在集会过程中对各班级要进行纪律督查。广播操和大型集会活动纳入每月文明班级和优秀教学部考核,每学期还组织一次队列操和进入退场的全校性的比赛。我们的集会要求是:快、静、齐、响,5000多人的集队,3分钟内整队完毕,10分钟内完成进场。

第四,中午用餐管理制度化。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按指定的批次,在指定的餐桌上用餐。用餐时要求学生注意节约粮食,保持餐厅安静。用餐结束后,自觉把圆凳归位和把餐盘放入指定的箱子内。学生用餐由上午末节课的任课老师负责整队前往,并要求学生保持队形进入餐厅。用餐时督察队对各班的就餐纪律进行考核,纳入对班主任的考核。

软件管理科学化,则主要通过两项举措。一是检查与考核措施到位。以上几项考核都纳入对班级和班主任的考核指标,每天汇总。根据分值的不同用“红、黄、蓝”三色旗在当日的告示栏和网上公示。集会、学生中午用餐,班主任与相关任课老师不到位则作为教育事故处理,由学生处将信息反馈至教务处,在每月的教师课时津贴中得到反映。二是培训和管理学生督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训和管理学生督察队伍是一个重要环节。由专任指导老师负责,对学生督察队员和每一批参加劳动周的学生每周进行上岗培训,让劳动值日学生了解工作任务,让督察队学生把握各项评价标准。督察队员工作结束后要作小结,由有关老师对他们作出评价,反馈给班主任并把材料存入学生档案室,在毕业推荐工作时作为依据之一。

五年多来,半军事化管理的内涵也得到不断充实,由原来的学校单一管理发展到现在的军、警、校联动管理。

 

能吃苦耐劳,少“娇骄”二气

经过五年多来的实践,半军事化管理给学校面貌带来可喜的变化,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半军事化管理的理念及其具体做法,极大地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为学生创造了在德育工作中良性发展的循环轨道,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

学生由被动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一大批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为自身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正确的劳动态度,自律能力有较大提高,达到了学校预先设定的教育管理目标。半军事化管理作为一种磨练,一种熏陶、学生对自己有了一种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的意识,也保证了教学和教育秩序的正常开展。

两年半军事化管理下的学习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性格,他们较之一般的学生更能吃苦耐劳,在他们的身上“骄娇”二气要少许多。当他们踏上实习和工作岗位以后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要多一些。

五年的实践再次证明,半军事化管理是塑造中职生形象的有效途径,抓硬件、抓细节是落实半军事化管理的关键,完善软件管理、制度科学化是推进半军事化管理的保证。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我们将不断完善它的措施,使之更加人性化,把半军事化管理进行到底!

(执笔  陆浩勤)

感言

其实半军事化管理培养的就是一种“亮剑”精神,强调荣誉感和责任感。半军事化管理培养的不仅是独立作战能力,也培养能创造性完成任务的人。半军事化管理所强化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热情。

半军事化管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教育管理,学知识、抓养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作风,使其成为思想过硬、知识全面、作风优良、纪律严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半军事化管理宛如扬起的风帆,伴他们实现中专学生的梦想;半军事化管理就像一个美丽而和谐的音符,弥漫于大众工业学校的空气中,映射着每个学子的一言一行;半军事化管理与“诚毅”精神的完美结合正历练着新时代的弄潮儿。

——校长  高  康

 

 

NO:10.                              寓教于乐  赋予活动更多的教育意义

 

学校: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

特色:互动式教育

 

中职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小社会,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身处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喜欢自由,追求快乐,崇尚个性,德育工作单靠老师一味的说教似乎起不了多大作用。

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育,每个学期都设计学生活动或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动”起来的教育效果不错。

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学习与感悟的方法行之有效,也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成长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载体

让学生品尝在学校生活的乐趣,就要想法设法为学生搭建互动的平台。说白了就是带着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玩”,给学生布置“玩”的任务。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玩”中展示自己的特长或才艺,让学生在这些有益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力,健全学生人格。从而逐步形成班级整体向上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潜移默化成长进步。

开展互动式教育的时机和主题很多,诸如配合学校每年的重大活动;利用国家的法定节假日、社会的民间传统节日,还有就是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话题,每次活动要明确具体目标,抓住时机,精选主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积极互动,并做好总结,巩固成果,让学生有所收获。

工艺美校每年都有艺术节,在艺术节中,有一项 “校园文明我做主”的主题演讲会,我们首先在班级开展“文明从我做起”的演讲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个个登台。引导学生先准备材料,用心写好演讲稿,写自己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并提出一两点改进的建议或方法,谈谈自己如何做一个文明人等等,学生积极性很高。

演讲会上,有的学生从在学校食堂用餐浪费粮食现象谈起,认为“文明应该是不倒饭菜,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有的从班级环境卫生的角度谈起,认为“文明应该是不偷懒耍滑,从拿起扫帚学会扫地做起”;有的认为“文明应该从上好每堂课、画好每一幅画做起”;有的认为“文明应该从不说脏话做起”;如此等等。他们罗列出了自己眼见的一系列不文明的现象,并表示了自己要做文明学生的决心。

这次演讲活动让学生感触很深,所受的教育要比老师的说教有用得多。他们在演讲中鞭挞了身边各种不文明现象,几乎每个学生都对自己今后的行为做了保证。就这样,利用学校艺术节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了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

四川“5.12”大地震,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教育的契机,也是一次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生活、奉献爱心的大好时机。我们首先进行了“爱心捐助”活动,随后进行了“汶川挺住!”的视听展示活动,那些不抛弃不放弃的抗震救灾场面,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随后写的感想中都表达了珍惜青春、珍惜亲情、努力学习、报效社会的主题。

去年的“北京奥运”是社会热点,也是让学生了解奥运,关注奥运,了解北京,热爱首都的大好时机。今年的上海“迎世博600天”,又是对学生进行礼仪礼节方面的教育的最好契机。

 

充分挖掘节日的德育内涵

我们的节日有传统节日、法定节日,还有一些流行节日或洋节日。我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如“清明节”祭奠先烈;“端午节”的发掘文化内涵;“重阳节”的敬老爱老。根据法定节日的不同内涵确定与之相契合的主题班会活动,如“国庆节”的爱国主义教育;“元旦节”的辞旧迎新活动;现在“西风东渐”,各类洋节日大行其道,如“圣诞节”“母亲节”都是教育学生的大好时机。

利用“元旦节“这个时段开展“辞旧迎新”的主题班会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辞旧迎新”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自己主持,自己编导,自己表演。虽然节目档次不同,但大家都是有备而来,他们利用元旦假期编排自己的节目,有些家长也参与其中以表示对孩子的支持。对这次主题班会,我们给每个节目都拍照留念,让学生带回与家人分享,成就感让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喜悦。学生会很长时间沉浸在快乐里,在学校的心情特别好,学习情绪非常高。

火红的五月中有“五四青年节”,班级组织以“展示青春风采”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指导思想是:显示青年人的青春活力,锻炼培养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利用五一黄金周做些准备,我把活动安排在五一假期之后第一周。这个活动让学生在整个五一假期都很兴奋,大家都想把最靓丽的一面展示出来。果然,班会活动在两位学生的主持下办得很成功,有淳厚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和幽默的小品,整个活动中洋溢着学生甜美的笑声。

事后不少家长来电夸自己的孩子,放假期间不再一味地泡在电脑前沉迷于游戏,也知道上网查资料、找节目、学唱歌,家长感觉孩子变得懂事,开始成熟了,做老师的也分享了其间的一份快乐。

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学着感恩,引导学生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人人必做,节后班会课上相互交流。结果,有的学生给母亲送了康乃馨,有的帮母亲做了家务,有的陪母亲聊天长谈,还有一个学生为母亲洗了脚。孩子做的看似小事,却让许多母亲为之动容,事后有几个家长激动地打来电话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导。

 

让学生真正“活”了起来

如何巩固每次互动式教育活动的成果,持续发挥学生互动教育作用呢?那就是办好班级的墙报或“学习园地”。学习园地不只是一面有特色的墙壁,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窗口,更是师生进行互动式教育的重要“传播媒介”。所以,应及时变化与更新这面墙壁上的内容。

每次班级活动之后,同学们都用特色文章、活动照片或诗歌、漫画等形式,一次次更新班级的学习园地。学生看到自己“光彩照人”的形象“刊登”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回家自豪地对老妈“炫耀”一番。任何小小的褒奖都会使学生产生莫大的兴奋和快乐,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互动式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切合实际,大家动手动脑,人人共同参与,在互动中体验快乐,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在互动中感悟人生,在互动中激励意志品质,在互动中提升能力,在互动中增加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互动中不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互动式教育是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的“双向互动”教育,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多方在互动下完成。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互动式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班级面貌和学生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班级的凝聚力在这一系列互动式教育中增强,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你追我赶的、乐观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探索互动式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学生真正“活”了起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我的成长,我能自主”!

(执笔  邝雪英)

 

感言

在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中,我们的学校生活越来越充实,我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我们的班集体一天天变化,喜欢游戏的不再一味地沉迷;喜欢唱歌表演的有了展示的机遇;喜欢专业的同学更是大有用武之地。我们每次活动都是自己编演、自己主持,每个同学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自己,我们越来越自信,我们越来越开心,同学关系越来越融洽。三年下来,每个同学都有收获,每个人的学习都有不同的进步。我为在工艺美校09装潢1班而自豪。

几年来,我个人曾获“三好学生”荣誉,年年拿奖学金,这一切与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分不开的。真的很感激邝老师那些让人人都接受的教育方法。

——学生  冯  希

 

NO:11.                让家长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角

 

学校: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

特色:家长学校

 

为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有效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近年来,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在坚持传统的家校联系形式之外,坚持开办家长学校,还原家校联系的主角地位——家长、学生,结合实际,为家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有效提高了家校联系质量,实现了父母与孩子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千思万询应声出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学校的定位是培养合格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应该说是适应现代都市人健康、靓丽的生活追求的,学生发展的前景比较广阔。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势和招生形式的改变,学校、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特别是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成为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现在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独”,他们更容易表现得自私、孤僻、任性、娇气。又加上一些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得法(如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或者家长由于诸多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甚至放任自流,导致学生与家长的“代沟”日趋明显。家长既对孩子充满希望,又感到无奈。从而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对学校和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应付心理。

这些都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有效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学生的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呢?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不断探索家校联系的方式,先是要求班主任老师坚持家访,坚持批改学生周记,寄告家长书等传统的形式;再是要求班主任坚持做到“七个必须”——学生生病必须联系;学生迟到旷课旷宿必须联系;学生一天不到校必须联系;学生违纪必须联系;学生考试不及格必须联系;学生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光荣称号或者奖励必须联系;学生心理异常必须联系。以上作为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动态表现,但是效果不明显,很多家长往往是被动应付。

怎么办?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后认为:只有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情况和问题,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只有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家庭教育落到实处;只有帮助家长解决家教难题,学校德育才能和谐有效。于是在2000年9月决定开办家长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分管校长、学生科长、部分家长代表参加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在充分调查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家长学校的活动原则和方法,并且随着形势和生源情况的变化逐年进行完善。

家长学校的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成立“家委会”,每学期坚持集中辅导活动;面向学生家长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政策咨询热线,以倾听家长心声并实现长期跟踪辅导;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培训科学的家教方法,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或者邀请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专家开展家教方式专题讲座;或者邀请在学校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都比较好的学生家长代表现身说法,介绍育人的经验;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体验日,开展“父母孩子手牵手,前进路上一起走”、“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看看孩子的才艺”等活动。针对现实问题,开设“家长沙龙”,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指导家长有效地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

 

还原主角热情高

家长学校不同于简单的家校联系,也不是简单的培训,她应该承担起促进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有着很明确的现实针对性。为此,学校在每学年的家长学校工作中,都坚持还原家校联系的主角位置:给家长、学生以极大的主动性。机动灵活,大大培养了学生、家长参与的热情,进而有效地还原了家校联系的主题——实现学生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跟踪热点问题,及时进行有效辅导。家长学校在德育工作小组的领导下,每年都深入到学生和家长中间,进行问卷分析、调查,整理出一些当前学生德育的棘手问题:如网瘾、懒散、缺乏意志力等等,确定家长学校的辅导主题,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包括“给孩子以自信、戒除网瘾、实现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青春期男生女生正确交往、克服不认真习惯、去除抽烟现象”等在内的专题辅导,并坚持计划与灵活的统一,提高了培训专题的针对性,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也提高了家长参与的热情。

一次家长沙龙,我们主要讨论孩子的上网安全问题。有位学生家长提到:我的孩子就是上网成瘾,每天早出晚归,甚至不吃饭也要泡网吧,我跟在后面,怎么求他都没反应,请问该怎么办?

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及时调整辅导内容,就“如何戒除网瘾”展开讨论,并给这位家长提出了四步走的方法:第一步,先了解孩子上网做些什么;第二步,陪同孩子上网做些事;第三步,尝试在家让他上网;第四步,限制上网的时间和次数。

家长听后,大受启发,回到家中,和爱人相互配合,先是和孩子交流,再是两个人轮流请假陪同孩子去网吧,然后家里接好宽带,准许孩子每天上网两三个小时。经过半年的努力,一步步落实,孩子戒除了网瘾,文化课学习和技能训练积极性都大有提高。

开放家长体验日,展示学生才艺,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校的专业发展。2001年8月,我们进行专业调查时发现,烹饪专业的学生家长,普遍对学生所学专业有一种误解,认为这些孩子就是将来做一个厨子,搅搅面粉切切菜,刷刷盘子洗洗碗,学不了什么。家长学校及时开放了烹饪班家长体验日,让学生向家长进行一次学习成果汇报,当家长们看到一盘盘精致的菜肴、一份份精美的糕点、一朵朵雅致的蔬果刻花时,不禁由衷地发出了一声声赞叹,更有家长看到孩子在制作糕点、烹制菜肴时的那份认真劲儿,留下了热泪:“我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今后我们一定支持孩子的专业技术练习”。一次家长体验日,不仅给孩子树立了专业学习的信心,也争取到了家长对学校专业发展的信心和支持。此后,通过家长体验日,进行专业成果汇报,就成为家校互动的一个保留项目。

开展多种多样的亲情活动,架设家庭沟通的桥梁。为给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还原学生“家校联系的主角”位置,我们的家长学校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生交流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校参观,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帮助家长体验孩子学习的强度;开展“写给儿子(女儿)的一封信”家长参与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的苦心和爱心;开展学生父母互写留言祝福和节假日短信问候父母朋友,孝敬长辈、做好儿女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开展“爸爸(妈妈),请你听我说……”主题班会活动,请家长阅读孩子用书信表达的平时不愿明说的心理感受,进一步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和信任;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与家长在游戏中并肩作战,密切协作,增进了家庭感情。

这些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家长会“老师讲,家长听”的模式,还原了家校联系中家长、学生的主角地位,促进了家长与学校、孩子的有效沟通,增强了家长、孩子的自信心,有效地起到了家、校德育互动的桥梁作用。

(执笔梁进学)

 

感言

很高兴能够来参加这次特别的家长沙龙,在这里,我很高兴看到了我的孩子在计算机上拿到的两张证书——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高级操作员、AUTOCAD平面设计中级操作员。刚刚看了孩子的计算机操作,虽然我不懂,但从他的熟练动作和他得意的眼神,我相信孩子有实力拿最好的成绩向我们家长汇报,相信他能学好,也能学点东西。就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我想,信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多了解他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我想作为家长,我们会、也应该配合学校,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支持学校,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徐贵仙

  

NO:12.           构筑“三方阵地” 助“边缘学生”心灵回归

 

学校:上海科技管理学校

特色:“边缘学生”教育

 

在当前中职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几乎每个学校中都存在着一些颇令老师、家长头痛的“边缘学生”,即通常所说的行为偏差生。他们学习落后、纪律涣散、心理失衡、性格偏执,时不时会惹出一些乱子,虽然人数不多,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小视。多年来,面对“边缘学生”教育转化这一课题,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总结出“心灵沟通、文化浸润、内外联动、多管齐下”的工作思路,开辟了“特色集体、社工驻校、社会实践”三方阵地,疏堵结合,为“边缘学生”的心灵回归和行为转变指引方向,创造条件。

 

组建特色集体,开通学习频道调节器

针对“边缘学生”人数不多,但分布较广,容易造成“局部影响”的特点,学校于2008年上半年,开始了组建“特色班”的尝试。在各班班主任的配合下,学生管理办公室将行为偏差学生的材料集中归类、具体分析,最后筛选出20余名较为典型的学生,正式组建“特色班”。

与传统概念中的“差班”不同,“特色班”非但没有成为“搁在一旁,混到毕业”的弱势群体,相反却得到了学校最高程度的关注,“享受”最强有力的师资配备和教学资源。班级不设班主任,而是由五名不同专业、不同特长教师组成的“班级工作管理小组”进行日常管理。班内学生干部队伍一“岗”不少,班规班纪一应俱全,班会、活动、实习应有尽有。

在教学考核上,学校专门为“特色班”开通学习“频道调节器”——针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落后的实际情况,给予“学分替代”的特殊政策。学生可以申请适当免修部分课程,而通过选择其他课程补足所需学分。为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信心,中职教学部根据其兴趣爱好,专门开设了音乐、体育、历史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并配备专门教师。上课过程中,老师们以课程为载体,将人文、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渗透其中,一方面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的浸润,艺术的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课余,老师们走近班内每一位同学,以朋友的身份与之交谈,倾听他们的困惑和苦恼,为他们出谋划策,缓解不良情绪,逐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如今,“特色班”的运作已初见成效,部分学生正悄然发生变化。一个学生主动提出要当班长,如愿后他一改平日的玩世不恭,每天认真考勤,工作一丝不苟。另一个学生从选修课里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不再逃课交白卷,学习明显进步,今年还主动报名参加高复班,并在三校生高考中考取了大专。虽然在许多人看来,他们的进步显得微不足道,但或许正是这小小一步,却能使他们真正脱离“边缘地带”,回归人生的康庄大道。

 

引进社工驻校,铺设学校教育缓冲带

2008年12月,学校与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举行了“青涩柠檬,快乐小屋”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市中职校中开创了社工驻校活动的先例。与学校“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同,作为第三方力量的社工点,将“服务”作为工作的主旨,通过与“边缘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沟通,为学校与学生间架起桥梁,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铺设缓冲带。

心灵沟通,网聚人心。为了深入了解“边缘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社工点灵活运用多种交流方式与之沟通。主动出击——根据学生办公室提供的十余名“边缘学生”名单进行逐一访谈。起初,部分学生抵触情绪很强,后来逐渐被社工们的真诚化解, 消除了疑惧,袒露心声。呼朋唤友——社工在获得一些“边缘学生”信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同样存在行为偏差问题的朋友带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此外,社工点还专门建立了QQ群,通过网络与学生谈天说地,为他们答疑解惑。

项目推进,活动设置。每周二、四下午,学生在社工的带领下做起各种游戏,小型辩论、价值观排序……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其中却蕴藏着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层次内涵。学生从学“盲人走路”中建立起了信任感;在“呼啦你我”中,体会到了只要用心,任何“不可能”都将成为“可能”;在“HIPHOP街舞队”,明白了任何事情都不能任兴而为,只有遵守规则,彼此协作,才能获得成功。社工通过精心的设计、组织,化有形教育于无形感染,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教育,产生自我期待。

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学校借助社工站合作单位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拓展德育工作载体。2009年3月,学校与杨浦区社工站、杨浦区检察院未检科、杨浦区团总支签订了四方协议,在扬州路校区建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4月,社工点组织几名学生参加上海理工大学“管奕杯”辩论赛,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亚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参加啦啦队的“边缘学生”也真切体会到“事在人为”的道理。社工点还与学校周边社区街道联络,组织一些行为偏差学生加入志愿服务队,到相关单位进行服务,在“青涩柠檬未保守护”法制宣传活动中,志愿者们发放宣传单页达500余份。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感慨:“有许多我们老师认为很难沟通的学生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而他们的仪表仪容、言行举止也正在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靠拢。”

 

开展社会实践,开辟职场实战训练场

校企合作,内外联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是学校每年的常规工作。近年来,学校拓展思路,尝试将社会实践环节作为转化“边缘学生”的一方阵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激烈的市场竞争,体验严格的职场规则,反思个人的言行举止,明确未来的人生目标。

每年寒暑假和节假日,学校都组织学生赴上海铁路局、苏宁电器有限公司、阳遂贸易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曾经,那些身背处分、留校察看的“边缘学生”是游离于实践队伍之外的。而近年来,学校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面试,并在实践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专门指导,鼓励他们用行动向学校、向父母、向企业、向社会证实自己的能力。在苏宁电器,因业务不熟而忙得无暇吃饭的学生,感受到了上班族的辛劳,更感受到了父母的亲情。而阳隧公司“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考出相关证书才能上岗操作”的规则,使学生明白了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性。

2008年初雪灾期间,几名曾经因违纪受过处分的学生,来到上海火车站参加社会实践。看到在因雪灾滞留大量旅客而压力倍增的车站工作人员顶风冒雪,早出晚归,坚守岗位;看到身边担任列车乘务工作的同学,在因积雪而停车20多小时的列车上,帮助列车员热情为旅客服务,并将仅剩的食物和饮料分发给旅客……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们不但坚守岗位,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还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帮助车站工作人员检票、维持秩序。回顾那一段经历,他们表示,虽然常常累得“站着都能睡着”,但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慨“原来自己还能这么有用”。

每一个“边缘学生”的背后,都有着许多复杂的成因。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既不可能单凭学校的一己之力,更不可能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但作为以育人为已任的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寻找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为突破“边缘学生”教育瓶颈,帮助学生实现心灵回归而倾已之力,尽已之能,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执笔 曹  隽)

 

感言

作为一名在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近20年的老师,见证了学校20年来的变迁和发展。学校始终把学生德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在“边缘学生”的转变与回归方面动足了脑筋,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特色集体、社工驻校、社会实践”这三方举措,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记得我班的小彭同学,平时厌学爱打架,自从进了“特色班”后,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当轮值班长时有模有样,认真负责,一个学期下来,他通过了评估,回到了班级,与以前相比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今年还报名参加了高复班。

——教师 王园荣

 

 

NO:13.                  把“温馨”交给学生

 

学校:上海市贸易学校

特色:创建“温馨教室”

 

如何让学生感知并获得真正的幸福?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有灵魂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成长,而幸福成长的感受与师生共同营造的环境密切相关。“温馨教室”建设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将在学校这个“温馨”的“家”中感受并获得真正的幸福。

 

教室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

温馨的教室,会让学生有安全感、归属感、亲切感,简言之就是家的感觉。因为家是可以依赖和避风的港湾,是挡雨的天穹,家是爸爸的肩膀,家是妈妈的怀抱……教室就好像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如何让教室变成一个充满温暖、令人心仪的学习环境?如何让学生置身于如同家一样的温馨感觉,快乐地接受新知识呢?2009年3月份学校开展了“温馨教室”评比活动。抓住这一契机我让班上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开展温馨教室评比的目的和意义,并能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为同学们营造优雅、温馨的班级文化氛围。我班从建班以来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一个稳定、和谐、快乐、团结的班集体。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群体。而舒心、美观、宜人的温馨环境,会使班级呈现出积极进取、真诚互信、尊重关爱、和谐宽松的氛围,在这一氛围下班级学生的情绪情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温馨教室”建设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人文素养、人格的培养会起着极大的作用。

创建“温馨教室”,首先就是要注重以学生本身发展为目的,做到 “以生为本”,因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离不开育人。其次要关注参与过程,既关注“温馨教室”建设过程本身,更要关注学生在“温馨教室”中的成长过程,注重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困惑,关怀学生的全面成长。第三,要有自主创新的意识。根据班级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建设,凸显个性,激发师生的共同智慧,总结鲜活经验,创造形式多样、有班级特色、有强烈归属感的“温馨教室”。第四,在体验中感悟。“温馨教室”建设是渐进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要贴近生活实际,搭建实践平台,鼓励交流分享,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营造温馨其实并不难

作为一个全面负责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班主任,在建设“温馨教室”过程中应起到规划、设计、组织、领导、教育、管理等作用。那么,“温馨教室”如何实现呢?

首先,营造温馨的德育氛围。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可以使人奋进,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锻炼,从而实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来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如:每周轮流主持班会课的主题教育、晨读和中午自修都由学生播报相关内容和活动,从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温馨教室”之0805空间、动感0805、自助书吧、荣誉榜、团员天地及团刊和我们的回忆等。比如,每周主打星: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的同学,介绍其个人信息、昵称或照片及对未来的梦想,展现个人风采。心语心愿:纪录学生共同走过的岁月,如军训、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的照片;记录班级里的好人好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或意见,或者是家长寄语和温馨提示等内容。

在教室北面窗台中放置一些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在教室南墙面上点缀着由每个同学亲手折叠成的小星星;在后面墙上粘贴着由学生亲自设计的班徽、学生的刺绣作品和我们全班的“全家福”。在前面黑板的右侧是我们的0805空间,是一个交流栏,用来展示同学们的作品。如:优秀作文、美术作品等或新闻趣事或心情故事或感谢、祝福、希望和建议方面的话语,TOP推荐等。

南面墙上是我们评价的版面,是各类评比表格,如:晨读计划表、我喜欢的音乐、主题班会评价表和团员每周大比拼等。取名为“一颗星星,闪闪发光”。我们把全班每一个同学比喻成一颗小星星,装载着同学们的学习收获、好的行为习惯,看墙上星星越多,我班的太阳光芒会更亮。

其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温馨教室”,不仅仅在环境布置,还应注重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共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为重要。营造“温馨教室”,重要的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体现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在温馨班级里,老师是指导者,也是学生的同伴、共同的学习者;在温馨班级里,大家是互帮互助,互相欣赏;在温馨班级里,散发的是爱的气息。这样的“温馨教室”,已经不单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孩子生活、成长的地方。

因此,“温馨教室”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心灵感到温馨:教师要学会关爱、理解、宽容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让学生在一个充满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温馨教室” 就体现了这样一种氛围,是一个温馨的共同体。

第三,人性化的自主管理。人性化的自主管理,班主任应该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一切为学生服务,当好学生思想上的引领人,学习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关怀者,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在工作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班主任要从说教者变为亲密朋友和指导者,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敢于表现自我,突出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

 

共同参与,温馨才能长久

 这项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促进了学校勤奋乐学的学风、团结进取的班风建设。不仅改变了班级的环境面貌,更重要的是“温馨教室”所形成的温馨的环境,使班级呈现出积极进取、尊重关爱、真诚互信、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行规更为规范。

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管理能力提高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班级有正气,活动有生机,工作有活力。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班级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熏陶和体验。

其实,教无定法,教无定律,只要在学生的心目中,能感受到生活、学习的愉悦,感受到温馨、温暖,都是“温馨教室”的最好诠释。而我们也将继续和学生一起创建“温馨”,成为一个富有创意的展示舞台,也将会成为一个健康、和谐且久久留恋的“家”!

班徽、纸星星、十字绣、小的粘纸,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同学亲手做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那么多的东西真的很困难,“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在我们身上真真切切地体现了出来。看着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我被深深的打动了,我们0805班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通过努力,由学生自己设计了班徽、班歌。

最后当我们把准备好的材料都在教室里“亮相”时,原来单调的班级变得有活力,变得温馨了,我们都开心极了,觉得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因为我们让这个“家”焕然一新。每个同学进班级的那一刻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一切的一切只属于我们——“永恒的和谐五班”!

(执笔  樊洪斌)

 

感言

对我校机电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德育工作,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做了学生希望我们做的事,所以学生得到成功,我们得到成果。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是德育工作的创新,最关键一点就是贴近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会落空。其次是与时俱进,社会需求在变,我们的学生也在变,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必须随时随地准备去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变化。第三是德育工作应当有一个好的载体,这个载体应当是教学,这是我们的主要舞台,只有在这个舞台上将教学与德育融会贯通,我们才能上演一出出好戏。

——教师 武佩章

 

 NO:1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学校:上海市金山食品工业学校

特色:小组合作学习

 

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职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标。培养出既能自主管理又有合作精神的合格毕业生,正是我们的目标与追求。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学习,学校根据生源情况、家长意愿及各班实际,在部分班级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素质教育新模式,并以此作为探索德育管理模式的新途径,取得了一些预期的效果。这里以0804班为例,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合理分组,分工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班级。在班级选择上,要“因地制宜”。首先,班级的生源水平应该是参差不齐的,简单说,优秀、中等、偏差生的比例大致应各占三分之一,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有机组合做好组织准备。选好了班级,并不能立即进行尝试,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新生第一学期刚刚入校,老师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还没有详细了解,此时不适合实施分组。等到三年级临近毕业,课业繁忙,还要实习,显然也不合适。只有在对学生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并且在充分了解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之后,才是合适时机。0804班就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决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分组是前提,一定要公平合理,即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育教学结构。所谓“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指各个小组成员的组员在性别、个性、学习成绩、道德素质、人数比例等各方面是相同的构架,而每个小组内部组员与组员之间则在各方面存在差距。这样才能为以后形成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局面打下基础。

分好组之后,组员内部的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小组长应选学习成绩较好,管理能力较强,并有责任心和耐心的同学担任。班长统帅所有小组长。组员间也要相应分工,设置纪律、劳动、卫生等干事,既把组内的日常工作协调分配好,又能调动所有组员的积极性。

0804班全班共48人,分为8组,每6人一组,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利用组内资源,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由于各小组的组成相差不大,这样各小组就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以后的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做好了准备。

这种外部合理分组、内部明确分工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班长和各个组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组长要补差、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还要负责管理组员的行为习惯,更要想办法动员组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本组竞争力。而班长则要管理组长,解决组与组之间的矛盾,促成组间良性竞争,使整个班级共同进步。目前看来,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班长和组长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组长能有效管理组内成员的行为规范,帮助学习偏差的同学,达成组员共同进步,班长和组长间能紧密合作,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你追我赶的良好气象,使得班级的管理更为有效。

 

教师引导,积极配合

当决定采用该学习模式后,要及时和班级的任课老师进行充分沟通,以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尽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任课教师的支持,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精心设置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并及时地给予动态的反馈,自然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以0804班的一次以“接待”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拓展课为例:在教师向学生讲述完“接待”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之后,根据所讲内容,教师设置了家庭、医院、商场、旅馆、饭店、景点、学校、公司八个特定场合的接待任务。然后让8位小组长通过抽签来抽取其中一项任务,再回去与组员进行商讨,并在课后进行准备和排练。第二次上课时各组轮流上台表演所抽取的接待项目,表演结束后采取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并给各组打分的方式,整堂课学生不仅表演生动投入,而且评价积极中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这应归功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

 

友好合作,良性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个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内成员要团结友好、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而组与组之间又要进行良性竞争,找差距、比进步、勤反思,这种张弛有度的管理,不仅让班级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总体氛围,而且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也学到了一些社交技能,像怎样提建议,对别人的建议怎样应答,怎样说服他人等,这些技能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组内合作,而组与组的竞争又使得学生要思考在合作的同时怎样增强本组竞争能力。在分组后不久,我们特别强调“小组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希望各小组不仅在学习上,还在纪律、日常行为规范、卫生等方面都来比一比,赛一赛。我们看到,学生为了本组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一个个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违纪现象也大大较少,班级、宿舍也越来越干净。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能力的培养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适时激励,综合评价

小组之间要形成竞争机制,就要适时对他们进行激励和奖励。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评优的次数,得分的高低,以及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的情况,给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适当的奖励。为保证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喜好,制定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如何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今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每堂课对学生的评价尤为重要。评价的原则要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给个人或小组的评分才是最公正、最具说服力的。同时,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评分制,书写评语,口头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表实现,而且评价要及时,最好当堂课就评价。

在这种激励与评价相结合的机制之下,学生变得自觉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整体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再是单个人的学习活动,有了全组成员的共同协商,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在碰到问题时就相对容易解决了。而且有了组员之间的提醒、帮助与监督,学习效率和自觉性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教育是一门艺术,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对我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以德育新模式来管理班级的载体,很多目标都还要通过教育的细节来完成,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倾尽所能,携其进步。我们也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还需要去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德育工作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执笔 于燕娜 干雅林)

 

感言

学生“人人都有了进步”是我们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回顾分组之初,班内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等诸多问题让我伤透了脑筋,但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我发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组内成员之间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而各个小组则在我和班长的协调下能既竞争又合作。让我欣喜的是,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整体性的提高,原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自信心重新回来了,班长和组长们在督促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自我管理能力也普遍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强,整个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班级的管理因而变得轻松而有效。

——0804班班主任 干雅林

 

NO:15.         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德育功能

 

学校: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

特色:发展性评价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生源发生的变化,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常常成绩较差。他们学习态度欠佳、学习兴趣缺失、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以上种种导致中职学生自卑、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如何让这些没有自信的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对生活学习有兴趣,对未来有追求,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是中职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制定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德育工作总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题为引领,以评价内容改革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德育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德育质量。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发展中学会自信

近年来,学校在学生评价方面一直在探索、研究和改革。2008年,学校申报并立项了上海市级教育科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并以此为引领,尝试改革传统的以学业成绩为主的中职学生评价体系,建立新型的“分年级、有层次”、“重品德发展、重过程评价、重职业技能”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改变评价学生仅以学业成绩为主导的功能,重视学生德育、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在中职学生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既成人又成材。

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对现有的学生评价内容、形式做出调整,初步构建学生发展性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分为五个方面:学业成绩、行为规范、社会实践、合作能力及附加项目。其中,学业成绩的比重仅为35%~40%。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因不同年级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在各个年级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一年级侧重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养成,故“行为规范”权重较大(占30%),引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注意文明礼貌和心理健康;二年级侧重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比重(如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等),权重占30%,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接近社会,进而融入社会;三年级侧重岗位实习,社会实践和合作能力两项合计占40%,引导学生重视企业岗位实习,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指标体系的构建注意到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阶段性,希望通过三年的逐步引导,使学生能在学会做人的同时,有一技之长,学会做事。

 

搭建特色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自信中多元发展

在操作中我们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工作细化到日常的班级、教学管理中,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发挥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学习情感、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不足,督促学生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行为和状态,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使之成为合格的中职生。

利用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在我校进行“参与式课堂教学改革”科研项目的机会,构建学习圈,借助专家优势,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学生实现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转变。改革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地位,推行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引入小组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相互督促的良好德育氛围。

紧密结合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开展精心设计、形式新颖的各项活动,将学生评价改革的目的引向深入,通过活动提升学生评价的德育功能。一是以鲜明的主题活动感染学生。以学生评价内容改革为指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专业特色文化展示、读书月、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我与健康同行、廉洁文化进校园、18岁成人仪式、与社区福利院孤老爱心结对等活动,特别是学校的社团活动,已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亮点。学校成立了合唱队、电声乐队、跆拳道社、插花社、茶艺社、健身操队、读书社、礼仪队等15家社团。社团的开设,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生评价内容中“行为规范”“社会实践”等的意义,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二是以专题的培训活动引领学生。学校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学生科、团委每学年开设“青年团校”“青年党校”的学习,每学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活动,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考察活动。2008年8月,学校团委率学生干部赴革命老区——安徽大别山,与当地的青山学校进行爱心结对活动,学生干部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会给他们打下伴随终身的精神底色,坚定了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特色的培训活动正是评价内容中“合作项目”的体现。

三是以完善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配合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中“附加项目”的设计,我校修订和制定了一套适合学校实情、促进学校发展的奖励机制,以此来鼓励学生追求发展,追求成功。例如:《星光计划技能比武师生奖励制度》、《优秀班集体、团支部奖励制度》、《优秀社团奖励制度》、《优秀学生、干部奖励制度》、《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奖励制度》、《星级学生奖励制度》等。这些奖项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人人争当先进、不甘落后、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培养了一批批奋发有为的合格毕业生,为提升教育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学校每年有10多名学生获区及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称号,每年有近10个班集体获区、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

 

在实践中彰显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改革促使学校分年级有重点地开展德育工作。一年级侧重学生行为规范的评价及相应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一进校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二、三年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四年级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这赋予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成效初步显现。2006年学校被评为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学校被评为市中职系统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市健康校园优秀单位,2009年学校通过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的验收与评估。

利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智能分布提出的发展性意见和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促进了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和发展,改变了衡量的标准,让学生通过评价获得了肯定,收获了自信。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积极,为学校和自己争得荣誉,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在全国中职生技能大赛、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及各类市区级文体大赛活动中,学生都有很好的表现。此外,学校还获得国际比赛奖项12人次、全国比赛奖项22人次、市级比赛奖项196人次,并在沪港澳新加坡中学生读书征文比赛、市中职生合唱比赛、市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执笔  倪晓伦)

 

感言

学生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导向作用,而发展性教学评价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核心,强调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我校利用市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引领,以评价内容改革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堂内的教学方法改革活动和课外主题、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提升了学生评价的德育功能。

——校长倪晓伦

 

NO:16.           寻找德育工作中的有效切入点

 

学校: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

特色: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由参加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学生做小老师,在课堂中向其他同学传授知识、进行宣传的教育活动。“同伴教育”者除讲授知识外,主要采取游戏、互动、讨论的方法,使原本难以启齿的话题,变得容易接受。这种在游戏中了解知识,让同伴告诉同伴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经过多次(五年三轮)“同伴教育”,证明各类学生对“同伴教育”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易理解程度,教学态度亲切性、生动性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现在学校的“同伴教育”已逐步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以下是学校对“同伴教育”的体会和小结。

 

同伴教育的“三结合”

第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德育与心育相结合。“同伴教育”把“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作为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第二是多形式教育活动与引发内心体验的结合。促学生感悟升华:通过开展极富启发意义多形式教育的活动,激发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某种认知和共鸣,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第三是健康教育的普及与心理素质提高的结合。既要体现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又要切实地考虑学生本身的现实成长需求,使两者达到和谐而完美的统一。

构建“同伴教育”的具体策略

        在摸索“同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时,首先,学校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特性和社会时代烙印作了多次问卷调研,梳理和总结出了现在中职学生最关心的事情、最高兴的事情、最痛苦的事情、最渴望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和最担心的事情等热点问题,作为学校确立教育核心的依据。其次,学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广泛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几个主题,如“预防艾滋病”、“禁毒”等。

以“防艾”为例,我们的同伴教育形成了如下操作过程:

第一,发布信息,招募志愿者,成立志愿者队伍,明确任务要求。学校的招募方式采取自荐与班级推荐相结合。主要依据三条选拔标准:一是对健康教育工作感兴趣,二是对人热情,三是乐于助人、有责任心。多年来,学校每次进行志愿者招募工作的时候,同学们都踊跃报名。现学校的“同伴教育”志愿者为101人。

第二,强化培训,严格考核,志愿者佩戴红丝带,持证上岗,学校统一安排分批进入教室,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同伴教育”志愿者的知识和技巧掌握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指导老师以“知识点+工作方法指导”为核心,每个主题共教育6个学时,每个学时45分钟。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志愿者的主要培训内容为:艾滋病与性病的基本知识;怎么学会自我保护;自尊自信与责任感;萌动的青春情;健康与避孕;命运自我掌控。禁毒的“同伴教育”志愿者培训内容为:毒品的常识与危害;禁毒的法律法规;面对毒品学会说“不”;美丽、毒果、生命;昨天的抗拒,今天的和谐,明天的幸福;综合问题研究。

第三,精选小报,评比展示,扩大宣传影响。以“禁毒”主题的同伴活动为例。在活动预热阶段,每个班级各自设计独具风格的“倡议书”。在“进教室开展同伴教育”活动结束之后,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各自班级的课程进展、同学们的反馈,制作“小报”。学校则通过小报的展示、评比等一系列办法,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影响,并且加深同学们对于该主题的认识深度,以达到重复强化、加深理解的效果。

第四,评估、感悟与总结、表彰。为健康教育普及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颁发了“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学校101名“同伴教育”者各方面能力在接受“同伴教育”者培训或传播知识、技能后,3次“同伴教育”覆盖了150个班级共计5250名同学。在活动后,对接受“同伴教育”的师生用快速评估问卷(不记名)进行数据统计,反馈表显示,有95%的同学表示“收获很大”,并希望多开展类似活动;对志愿者在此次培训活动中的表现,93%的同学给出了“很好”、“比较好”的评价。各项调查数据均有明显变化,说明“同伴教育”者在培训后各方面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在同伴教育中体验、成长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同伴教育”志愿者获得了真实的心理感悟,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习惯形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如以游戏为主线的“同伴教育”辅导活动,我们设计了《同舟共济》这个游戏,让八个学生同时站在一张报纸上“过河”。游戏中学生表现出高涨的情绪,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精神尤为可佳。游戏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合作的技巧。在互动中产生团体的凝聚力,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促进了学生“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情”中互交往。在学会合作的辅导中,激发志愿者的奉献精神。

我们还布置一个常规同伴教育的环境,形成持久的感动。在校园里精心布置,让其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将这体验后收获的感动分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更多的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动、受到教育。

通过活动增强“同伴教育”志愿者的感恩之情,更加注重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孝敬父母,尊重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如10211班一名志愿者写到:经过一学期的“同伴教育”培训和辅导,我深深感悟到老师所付出的艰辛和父母的爱一样,都需要我们铭记一生……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重视和加强中职学生健康教育,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将“同伴教育”的方式在中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中进行推广具有良好的前景,“同伴教育”一定能成为中职学生健康教育领域里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伴着“同伴教育”成长起来的中职学生志愿者也必将成为中职学生健康教育领域里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执笔  郭顺清)

 

感言

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同伴教育”是学校近年来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模式的一种成功探索。“同伴教育”的成功给我们三点启示:首先,学校要积极创设教育平台,依托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校的重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第二,志愿者队伍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激发了学生内心需求,满足学生渴望成功、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愿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机制。学生志愿者在进行同伴教育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第三,同龄互动、寓教于乐等活动之后,“体验和感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在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交往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副校长  骆  敏

 

 NO:17.        切实发挥中职学校团工作的德育功能

 

学校:上海电力工业学校

特色:团委工作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而中职学校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共青团组织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起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在新时期,上海电力工业学校作为上海唯一一所电力行业的中专学校,如何发挥共青团工作的育德功能,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体现电力行业的特色,成为了学校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挖掘宣传阵地的育德功能

学校团委十分重视团组织的宣传阵地的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加强宣传阵地的建设,提高宣传阵地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团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电校青年》三位一体的宣传方式,积极发动学生以他们自己的视点关心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关注时事政治。在这过程中,团委指导学生独立开展校园广播节目的制作,力求校园广播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加强校园广播的作用。

此外,团委非常重视《电校青年》学生刊物的育德功能。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学校从2003年才恢复招生。面临新生生源质量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不再定向分配的双重压力,校团委转变观念,及时对《电校青年》进行了版面调整,增加了“我看电校”和“就业指导”等新的专栏,一方面将学生真正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体现新时期学校贯彻“一切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这无疑为学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以团员思想建设带动德育工作

2006年,团中央提出在全团范围内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团委积极响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主题活动落到实处。在活动过程中,团委注重团员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团中央《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理论教材,团委截取、摘录了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学习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使广大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的性质、共青团组织的任务、职能、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将“永远跟党走”的活动主题深入人心。

除了理论学习,团委还通过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团员意识教育的内涵。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重温入团誓词,坚定理想信念”的入团宣誓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不少团员意识淡薄的青年再一次面对团旗,庄严宣誓,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团员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我为团旗添光彩”的活动中,校团委充分调动学生团支部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指导各支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在这项工作中,不少支部将团旗带到了孤儿院、敬老院,培养了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有支部将团日活动的目的地选在了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动了解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整个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过程中,团委以团员意识的提升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以团员意识教育带动团员思想建设,在全校树立了新时期团员的新标准。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将主题活动深入贯彻到每个支部、每名团员,营造了团组织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不少非团员学生在经历了此次主题活动后,纷纷递交入团志愿书,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团组织靠拢。通过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不仅是团员,我校学生整体思想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团组织潜在的育德功能。

 

学生自治成德育新名片

自2003年恢复招生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干部全方位的培养。团委作为学生干部培养、管理的归口部门,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挖掘了许多新元素。2005年起,依托上级单位——中电投高培中心的资源优势,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校团委坚持举办“英华苑”学生干部培训班,至今已经举办了5期,培训学生干部达150余人。通过开展行为礼仪、自我激励、公文写作等专题讲座,对学生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团委还坚持组织在东方绿舟等素质拓展基地开展各类素质拓展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干部的团队合作精神、全局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2005年11月,在“建和谐校园,树文明校风”活动中,团委配合学生科,首次尝试组建“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让一些作风过硬、品行端正的学生干部直接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证明,让学生自我管理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通过这项举措,能进一步锻炼学生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让他们尝试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治,使学生干部在行为规范上严于律己,这就对全面提升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水平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已经成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张新名片。

 

实践活动尽显行业特色

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的“红五月歌会”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大型特色活动,旨在通过演唱革命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们重温革命历程,牢记光荣的革命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革命先辈。依托行业背景,团委还多次组织学生前往杨树浦发电厂厂史纪念馆、秦山核电站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坚定他们积极投身祖国电力行业建设的理想信念。通过这些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根据中电投集团公司的要求,团委结合学校情况和学生特点,开展了“与祖国共奋进,与电校同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展青春风采、创发展基业”主题活动,在青年团员中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将企业理念和教育办学融入到日常的团工作中去,以培养符合电力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能源专业类的学校,多年来,团委坚持指导学生会在校内开展“节能宣传周”、“环保宣传月”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活动,通过举办“节能减排”知识讲座、“废旧电池换盆景”等活动为载体,培养了青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除此之外,团委还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为大众服务的意识。为保证志愿者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团委组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将志愿服务养成一种习惯,深入到青年团员们的心中。志愿者们曾到吴泾公园参加“小手携大手,共护母亲河”打捞黄浦江垃圾的活动;志愿者们还积极协助闵行供电局在莘庄地铁站进行“反窃电”的法治宣传,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两项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我校青年志愿工作的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志愿者工作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拓展了新思路。

(执笔  王文俊)

 

感言

2003年以来,在中电投高培中心党委、上级团委和学校党总支的关心下,上海电力工业学校团委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团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按照中电投集团公司“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教育工作,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创设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努力营造新形势下具有时代特征、学校特点、青年特色的团工作格局,真正体现了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与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抓部门——学生科密切配合,形成了赌疏结合的德育工作模式,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  张晓敏

 

 NO:18.       德育为先  科学管理  培育合格航运人才

 

学校:上海海运学校

特色:科学管理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精品,管理出人才,这是上海海运学校在长期德育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专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航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在学校创建50年庆典大会上,中国海运集团负责人感慨万分地指出:德育为先、科学管理,是海运学校毕业生深受航运企业欢迎的“秘诀”。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一个合格的毕业生,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合格。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者不能把工作仅仅定位于维持正常的秩序这一层面上,而应该站在如何使一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健康成长这一高度来开展工作,使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个人观念的改变才能引起其他方面根本的改变,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在改变学生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其他教育,坚持新生教育高起点。

来海运学校就读的多是未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他们知识储备不够,世界观、价值观也很不成熟,有些学生缺乏修养,好逸恶劳;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纪律散漫,随心所欲;江湖义气,结伙闹事,有的甚至把父母给的学费拿去吃喝玩乐。这些现象引起了我们高度的警觉:若让此风蔓延,学生不仅成不了才,出了校门还可能会危害社会。要使他们在学校的三年学习中成才,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极为重要。因此,我们自学生入学起,就以高标准来要求他们,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明白应该要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苦中摔打。对新生开展军训,是我们为新生准备的第一堂德育课。我们请来部队的一流官兵,在两周的军训中,坚持做到不因训练艰苦而降低标准,不因天气炎热而缩短时间,不因连续训练而放松要求。要求新生不迟到早退,不中途退场,不无故缺训,让他们在苦中练,在累中训。在与解放军官兵零距离接触以后,他们懂得了“要成栋梁材,就要吃苦中苦”的道理。原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骄子们,经过训练都学会了自己独立生活。家长们看到孩子在短时间内的显著变化,都纷纷感谢学校为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学中升华。新生入学后,学校便组织新生到船舶、实训基地参观学习,让他们的思想在参观学习中得到升华。很多学生在观看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后,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刻苦学习,努力做一名优秀学生,报效祖国。正是这些学习、感触让学生们对理想产生了新的认识,而他们进入高校后对理想的看法很可能成为其以后人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础。

做中体验。学校经常组织劳动周活动,在校内开展清扫校园、养护花草等义务劳动,也常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帮助打扫卫生,到医院做义工,并于寒暑假期间为不能回家的同学联系勤工俭学的实习单位等。学生在这些活动、劳动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也体验到奉献爱心的愉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学生在劳动中接受磨炼,在实践中感悟人生。

 

突出重点,常抓不懈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除了道德理念的教育外,必须将德育工作融入严谨的学生管理中开展。在这方面,学校从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的实际出发,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工作:

加强师德建设。学校教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因此,学校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体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教师应注意服饰打扮,保持良好风度,举止言谈礼貌待人,注意细小行为,处处示范于学生;要求教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积极向上,使每一位班级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学习的动力,产生竞争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校要求教师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教师们都严格要求自己,有些老师已经做到了以人格魅力来育人。

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相结合。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手段。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内务、卫生、言谈举止、请假销假等,都有比校规范、严格的要求。如学生请假离校回家,我们就设有专门的请销假单,离校时有辅导员签名,并注明离校去向和时间。家长要在此单上签名并注明到家时间,学生从家返校时也同样要这样做。这样学生请假全过程都处在学校和家长的掌握之中,若一旦发现意外,就能及时处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在乎学生”,这是校长给全校教职工提出的要求。学校始终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全员、全方位、全天候地关爱学生。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广泛听取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建立了“爱心基金会”,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在学费上实行缓交、补助的办法。正是这种无私的关爱,使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十分放心,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

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我们在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名辅导员,负责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娱乐等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各系部配备学生工作副主任和行政秘书参与管理。在宿舍及生活区,我们还专设了三名专职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起居、内务卫生、早晚自习进行具体指导和监督管理。但我们发现这种保姆式的管理成效不大,要使学生消除生活上的依赖性、学习上的懒惰性、纪律上的散漫性,还必须启发学生们自觉地加强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一方面,我们自下而上地在学生中建立起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在全校形成自我管理网络。另一方面,在学生中举办自我管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和辅导,开展自我形象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修正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仪容仪表的习惯,不断优化自我。

学生实习、实训中的德育。学校努力将德育工作同实训、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确保实践性教学效果,让学生们有更多动手的机会,学校在校内外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训练基地,如海员开放实训中心、国际航运实训中心、张家浜水上训练基地、杨林消防实训基地、污水厂环保实训基地等。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由于安排周到,措施到位,学生动手机会多,实习时间长,绝大部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处理问题的水平高,很多学生实习未结束就被实习单位留用,各届毕业生一直成为用人单位争聘的对象,推荐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中,专家认为我们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一的特色。

(执笔 黄新汉)

 

感言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上仅是学校近年来科学管理的一些工作,以后学校的德育工作应随时代的发展而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措施。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它对一个人的品德发展、个性优化、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动力、导向、保证的作用,学校对学生德育管理工作要慢慢形成德育管理体制,形成主动的、开放的、注重实践的德育管理模式,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研究室研究员 杨千菊

 

NO:19.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学校: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

特色:学生自主管理团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须以品德优为前提,即“学会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就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而言,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德育工作正逐渐得到社会、用人单位及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以创新德育载体,探索德育新模式是德育工作者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修文、练技、强身”的八字校训和“做人、做事”的培养目标,将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养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就业为导向,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要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学生自主管理团”这一全新的德育载体在校园中应运而生。经过六年的实践和探索,“学生自主管理团”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生自主管理团”的形成、运作与管理

“从我做起”形成“自主管理”。在学校政教处、团委的组织和指导下,一部分品学兼优且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率先自愿加入这个新兴的社团。社团制度严明、行为规范、团结互助,成员们个个以身作则,从规范自我管理开始,发挥积极的辐射作用,用实际行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影响、带动、管理周围的同学。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支“作风正、品行优”的队伍。

科学、系统的培训,保证社团良性运作。在实践中,学校发现要保证“学生自主管理团”的运作,必须以科学、系统的规范化培训为基础。首先,学校自主管理团成员均通过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资格审核与面试几个环节的严格筛选,保证团队总体质量。其次,我们制定了系统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包括学生行为规范的学习、专业礼仪培训、团队管理课程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培训,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课堂学习、专题讲座、拓展训练、爱国主义考察等。最后,经过实地见习并通过综合考评后方正式成为社团成员。

逐步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健康、持续发展。为了使“学生自主管理社团”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在实践中,学校逐步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有效激励、鼓励良性竞争。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以提高社团的吸引力,使“学生自主管理团”成为更多学生向往的社团组织。

 

学生自主管理让德育不再难开展

“学生自主管理团”成立以来,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一,“学生自主管理团”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渠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各职校都面临着学生生源整体素质下降的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就业、学校获得社会认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学生自主管理团”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仪容仪表的示范引领和督促检查工作,改变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工作“学校布置、班主任落实、教师检查”的格局,实现了学生从“被管”到“自管”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翁。与其他的校园文化社团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学生须自愿报名,经过系统培训和见习,方能参与到学生自主管理的队伍中来。2003年以来,通过大批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评比检查,发挥了学生自我习得、自我教育,自我改进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其二,“学生自主管理团”是学生体验责任、学会奉献的试金石。学校行为规范、仪容仪表等检查评比工作岗位要求参与自主管理的学生每天提早到校,最晚离开。学生在自主管理的工作岗位上,通过默默的坚持与平凡的付出体会到的是书本知识无法给予的“责任”和“奉献”的情感体验,在奉献中造就了学生高尚的德行和情操。同样,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的考验培养了这一代学生最缺乏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三,“学生自主管理团”是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大课堂。职业关键能力是指一种普通的、可迁移的,与职业或专业无直接关系,但对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文化基础、家庭背景、独生子女等多种因素造成部分中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薄弱甚至缺失。参加“学生自主管理团”的经历让学生懂得责任,学会奉献,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质。同时,由于“自主管理”的成功经验,如今学校的招生工作、大型会务活动都活跃着自主管理团学生的身影。实践证明,“自主管理”的活动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创设了体验情境和主体实践的课堂,这在日常技能训练、专业知识学习等教学环节中是很难做到的。

其四,“学生自主管理团”是学生体验成功。确立自信的大舞台。中职学生绝大多数在初中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学生自主管理团”在招募时就淡化了对学生成绩的要求,目的就是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学校活动、完善个性发展的舞台。在检查和管理他人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很好地解决了学生道德养成与学生成长的矛盾。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对于参与自主管理的学生,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机制,学生通过认真参与和默默付出,获得的是以往从未有过的表彰机会和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的多方赞誉和肯定。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重新树立了对学习、对未来的自信心。

其五,“学生自主管理团”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有效德育手段。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强调学生德育对学生的约束作用,只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去要求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为什么(不)要这么做”的疑问。“学生自主管理团”的创建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学生主体思想,把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作为目标,把学生主体参与,自我体验作为基本准则。我校的实践证明“学生自主管理团”影响、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简单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将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到学生对象,让学生自己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实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学生在自主中体验、成长

2003年以来,“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学生的参与,成为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作为学校2008年精神文明单位创建的特色指标,由学校党总支做了专题汇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主管理团”获得了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肯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生自主管理团”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学生在品行、道德素养、职业能力、性格、个性发展多个方面得到了发展和提升。曾经活跃在学校“自主管理”舞台上的学生如今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崭露头角。计算机专业2006届毕业生赵晶伟原本是腼腆的大男生,现今在理光公司已经成为技术骨干。网络维护专业2006届毕业生周佳龙参加高考进入同济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应征入伍,正是“自主管理”的经验让他被部队一眼相中。物业房产专业2007届毕业生陈娇娇同学工作不到一年就成为仁恒滨江物业管理公司客服主管。大量学生成功的实例,证明“学生自主管理团”是适应中职学生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家长期望、符合单位用人标准的中职德育有效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坚持创新,不断探索才能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执笔 宋  亮)

 

感言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益、对国家有用、对父母有爱的大写的人,这是学校的宗旨。学生进校前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态度有异同,进校后技能学习有高低、掌握进度有落差,这都是可能的。但我们坚持把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人以品为先,事以人为重,因为一个完整的人,才能把事做完整。

 我们不奢望学生在离校时的技能都处在一种水平上,但我们追求学生的德行都是好样的。

——校长 李文亮

 

NO:20.              用“学分”规范学生、塑造品质

 

学校: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

特色:思想品德操行分

 

多年来,振华外经职校一直坚持“以竞争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宗旨,以“政治素质好、外向型服务意识强、语言交际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强”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坚持“以德立校、全员参与,以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坚持德育管理创新,通过细化操作,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以实施“思想品德操行分”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切入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学生德育管理体系。

 

完善发展德育评价体系

对中职生进行操行评价,是促进中职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在具体实践素质教育过程中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的需要。2000年学校制定了品行分操作细则在校本部实施,2004年修订了部分内容在三个校区实施。但随着生源质量的变化,原有的评价制度不适合学生发展的需求,量化考核依然未改变教育学生“查、盯、管”的被动模式,评价随意性大,流于形式。2008年学校进行综合学分制的探讨,重新审视了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品行分的设计,必须注重体现德育首位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必须注重提高广大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必须注重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考评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做到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实效性,让学生拥有符合现代社会素质要求的道德品质。为此,以发挥评价本身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出发点,重新制定了学生思想品德操行分考核方案和考核办法,并着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

学生思想品德操行学分旨在变管理为服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规则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学分化,思想品德操行学分的评价体系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评价于一体,激发学生在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心理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自我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提升。

 

实施德育学分考核方案

思想道德操行学分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学分制实施办法》、学校一日常规、学生纪律处分细则、学生奖惩细则等方面,围绕思想品德、行为规范、集体观念、青年志愿者行动及主题教育等维度进行考核。由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班级德育学分监督员(班长)共同具体操作。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操行以相对科学的量化标准来评价,同时与学生的学业升级、毕业等有效挂钩,综合、全面地考量学生的成长。

思想品德操行学分是综合学分的一部分,总分为200分,每学期评定一次,最后按学期数平均计算,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每学期学生思想品德操行评价以160分为基准分,评定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依据品行分实施参考标准,采用学生日常行为违规违纪扣分和奖励加分相结合计算。平时记录,每月小结,学期末进行思想品德操行学分总评。学期总评要求各班级对考核与评定工作进行讲评,公布本学期学生现实表现情况(考评记事本),发放《振华职校学生德育学分考核与评定登记表》。每学期学生个人德育学分积分占70%,评议分占30%,其中学生自评、本班学生集体评议、班主任评议各占10%。年级组、德育处负责全校学生学分的核对,对“考评”进行监督和解释。

思想品德操行学分的实施分宣传动员、培训指导和具体实施三个阶段。宣传动员阶段是整个过程的关键,通过不同层面的动员让全体教职员工了解“德育学分”考评方案的意义以得到高度重视,让学校各部门了解到全员育人的责任积极支持和配合,让班主任领会“德育学分”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以便能够更好地利用“方案”而不被“方案”所累;让全体学生体会到“德育学分”是培养综合能力,促进行为习惯养成,规范日常管理,适应就业需要的重要保障,从而积极参与,自觉执行。

对思想品德操行学分不合格者,学期结束德育处另发学分告诫单告知家长。定期召开学生培训班,通过批评,加强反省,认识不足,并对这些学生开设公益服务岗,鼓励同学参与校园公益劳动,通过做好事来弥补所扣学分,鼓励学生消灭不合格现象。

由于品行分的实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在操作过程中强调注意对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具体性、全面性,注意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强调各班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调整,鼓励方法的创新。例如有位班主任引进了“申辩制”来对德育学分不合格的同学进行教育,具体形式是品行分不合格的学生向班委会提出申请,班委会允许他们在班会课上按照要求谈目前思想品德操行学分得了多少,失分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合格,以及目前还具备哪些加分的条件。申辩学生态度诚恳,要求评分者给予一次机会。最后,由班级学分监督员、学生代表和班主任给予打分,由学生代表当场结出平均分数。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不是去“管”学生,而是去如何“带”学生,学生作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积极参与其中,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可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实践中收获成效

通过调查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我们对推行思想品德操行学分以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5%的班主任认为实施操行学分是“有意义”、“比较有意义并可行”,绝大多数学生对操行学分的态度是“认真”或“比较认真”,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学校实施操行学分是“赞同”、“比较赞同”。

在新形势下创新德育形式,实施德育操行评价改革,对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之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实施思想品德操行学分是目前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教育与评价,教师进一步转变了教育观念,更注重学生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变班主任一人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相互管理及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管理,使学校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提高。学生在自评和评价他人中,进一步明白作为一名合格学生的基本标准,逐步学会审视自我、学会关注他人、理解尊重他人。通过评价促进了班集体建设,提高了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调动了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的积极性,尤其调动了后进生的进取心,学生从“无所谓”到“我在乎”,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每月品行分警告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促进机制,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是考查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是在长期了解和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以往教育学生的结果,又是今后教育学生的依据,但不该是教育的全部,因此在用“学分”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防止因机械操作忽略学生的个性,以致产生负面影响。

(执笔 陈  玉)

 

感言

实施新的《学生思想品德操行学分实施方案》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经过不断的反思总结,找到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思想品德操行学分细则全面、客观、公正,它是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的标尺,也是教师管理学生的指南,家长了解孩子品行的媒介。它教会学生学会承担责任,懂得用“标尺”测评自己的行为。对教师而言,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抓手,在激励优秀学生和鼓励帮助后进生工作方面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品德测评中的资料积累为品德评价奠定了基础,使教育学生和与家长沟通交流有了更多的量化具体记录。思想品德操行学分实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积极为班集体增光添色,班集体的凝聚力得以增强。同学间积极的竞争氛围,使学生管理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使品德教育成为一潭流动的活水。

——教师 吕  新

 

NO:21.               借助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德育实效

 

学校: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特色:星级管理

 

近年来,经过对企业多种管理模式的比较借鉴之后,学校认为实行“星级管理”的模式能够有效地达到“贴近市场,接轨企业,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要求。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学校开始实行“星级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好评。

 

科学测评、分级管理、学生参与,使“星级管理”顺利推行

学校实行“星级管理”,主要是借鉴一些企业星级班组的经验,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终身发展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需要、结合职业学校的客观实际,通过“星级班级管理、星级宿舍管理、星级学生管理”三个途径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学校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更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为社会企业培养“做人诚恳、做事勤劳、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服从指挥”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因此,实行“星级管理”是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也是学生、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科学考核测评,是实行“星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星级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班集体的直接依据,它对班集体目标管理产生导向作用,而测评手段的科学化则是确保评价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的重要条件。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制订两级指标体系。学校根据设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性原则、与结构要素的一致性原则、可测性原则、简易性原则等教育测量理论,制订了二级指标体系。例如“星级管理”体系中的星级班级管理,学校首先将评比分为“仪容仪表、卫生、班容板报、广播操、眼保健操、安全、学风、午会课、晚自习、出勤”等十个方面,再将这十个内容的各项要素细化成具体、可测的二级指标体系,如“仪容仪表”中的二级指标为“不佩戴胸卡;不穿校服;染烫怪异发型;佩戴首饰;均每人次扣0.5分”,二级指标将评比内容再细化量化,通过量化评定后得到量化结果;然后进行定性处理,形成综合判断,最后评定班级星级等第。

其次,实行科学测评。评价班集体的发展水平,作为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班集体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集体自我评价与测评人员评价相结合。如学校通过对10项日常评比内容进行汇总,每周对所有班级进行星级评定,按得分名次和比例评出三星级班级、二星级班级、一星级班级,其中三星级班级占所在专业部班级总数的30%以内,且每周平均得分在90分以上。每5周为一个阶段,每阶段对班级进行评定奖励,累计10周获得三星级的班级有资格参评校四星级班级,累计5周获得四星级的班级有资格参评校五星级班级。五星级班级则有机会参加“校先进班集体”,以及“市、区先进班集体”的评选。这种每周评测、定阶段评定、学期认定的方式使评价工作更好地起到导向激励、诊断纠偏、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作用。

最后,实行“加分”促优。为了充分发挥测评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我们注重形成性评价,使测评工作与常规管理结合,与学校活动结合,与学生个体的品德测评结合。如参加校级及校级以上的各项比赛活动获奖的班级加2-6分;班中有好人好事加1-2分;定时志愿者服务加1-2分。这种创设多种情景,组织各类教育活动,进行日常化、全方位的评价,一方面为学校适时引导、有效指导提供客观依据,促使班集体通过“内省”形成正确的定势,另一方面为总结性测评积累大量的定性与定量资料。

实行“三级”管理,是实行“星级管理”的根本保证。学校在推行“星级管理”模式中,实行校级、专业部、班级三级管理,分层执掌、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从根本上保证”星级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协调、高效率地进行。

校级管理系统科学决策,宏观调控。学校成立“星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学校党政领导和德育条线中层干部。其职能是:制订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抓好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构筑工作框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进行评估验收,并将按照五周一个阶段进行评测,并将评测结果作为学期、学年考核依据。

专业部管理系统上通下达,分层指导。各专业部由德育主任牵头,德育干事配合,学生干部队伍协助形成二级管理体系。其职能是:推广“四星级”以上班集体的创建经验,对薄弱班级做好具体的分项指导工作,上通下达,起到“纽带”作用。

班级管理系统自主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既是集体主体能动性的表现,又是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班级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班集体。学校各班建立由班主任牵头,由班委会、团支部组成班级创建小组,其职能是:依据学校总体目标要求和集体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在一定的自主权力范围内,通过集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顺序,独立自主地对班级事务进行集体决策、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进行民主化的管理活动,逐步形成班级管理上的民主化、自主性机制,学习上的自主学习、自我引导机制。

实行学生参与管理,是“星级管理”健康运行的有力保证。“星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参与,经调查,在实行“星级管理”两年来,超过50%的学生直接进行一线管理,将近100%的学生被调动起来参与过程评测。

学生“自主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把每一个学生从被动的单一的被管理状态变为主动的自我管理状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在自主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提高全面素质,它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有效班级管理策略。

 

“星级管理”的综合效应

班级“星级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发展观,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高度的自律意识、形成了团队精神和勇于争先创优的气魄。

从实践来看“星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星级管理” 调动了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实现了“管”和“理”的问题,将管理理念有形化,较好地处理了学校目标、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企业需要的关系,学生受益,家长满意,企业欢迎。

从实践来看“星级管理”有利于减轻班主任负担,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为科学化的操作,学生的参与,班主任直接管理班务少了,随意发号施令少了,工作强度减轻,管理有章可循了,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实践来看“星级管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星级管理”健全了学生自治组织,为学生搭建了自我锻造的舞台;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增强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形成了规则意识、团队意识,挖掘了学生潜能,发展了学生个性。它由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自主管理”,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是加强过程管理的有力举措。这种综合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星级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竞争机制,是一种常态管理,长效管理和目标管理,是学校德育管理有形、有效的抓手,评价科学,管理有效。“星级管理”使班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并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执笔 翟理想)

 

感言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班获得“四星级文明班级”的光荣称号了。 在创建星级文明班级过程中,全班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学习,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团结友爱,构建出一个文明、和谐的班级,创建出一个人人爱学习的氛围。同学们课间休息行为举止彬彬有礼,教室干净、整洁。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提醒上课千万不能迟到,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松懈,提醒自己千万不能为自己班级抹黑。虽然相聚才几个月,但我们相亲相爱,携手共进;虽然年轻,但我们充满自信,意气风发;虽然稚嫩,但我们敢于拼搏,勇往直前。

——学生  刘修文

 

NO:22.                       德育从细节着手

 

学校: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特色:学生保护网络

 

上海高级技工学校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近年来由于生源局限,中职学生大多在学习和生活自律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偏差,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这也促进了学校在“未保”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学校的“未保”工作以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的,以素质教育为主体,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在工作中突显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依托“学生德育平台”和活泼健康的教育环境,学校逐步构建了“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学生保护网络。在工作中,确立了“不让一名学生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而离校、‘掉队’”的目标,以“不抛弃、不放弃”为工作的座右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自律能力,学生“一年成型、两年成人、三年成才”的管理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成型。

 

师资队伍建设是前提

加强师德教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校大力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班主任交流、培训。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和公正的评价,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严格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严禁任课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拖堂,不得随意放课,不指责、训斥学生和家长。同时,通过开展学生评师德活动、家长评师德活动、社会评师德活动,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学校师德师风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力争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使学校教师提升师德师风,成为全社会各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表率。

主动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使“未保”工作不走弯路、少走弯路。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工作,聘请区“未保”老师、地区警所警官担任年级组长,通过开展治安形势教育和法制教育,系统地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加强学校周边整治,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学校主动借助属地管理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不断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确保学校周边治安秩序良好,无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找到学生保护的关键点

由于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相差较大,遇事易走极端,往往一念之差铸成大错。所以,学校把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首先,班主任是具体落实“未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职的特点决定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非常高,内容非常细致,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班主任要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就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心学生的生活,掌握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以及个人的特长、爱好和思想状况。

由此,学校要求班主任务必做到“三个全覆盖,两个必访和一个必报”:新生入学家访全覆盖;申请困难家庭补助的学生家庭家访全覆盖;连续两天未到校,又联系不到监护人的学生必须家访全覆盖;发生严重违纪的学生,必须当天家访;学生突发疾病或家庭变故的必须家访;学生出现突发事件或可能会出现影响同学和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事态或节假日和长假必须向学校和区上报。

工作落实到每位学生是“未保”工作的关键,也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应急机制,为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构筑了重要防线。

其次,责任到人,考核科学。班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工作的繁琐和劳累可想而知,而且压力巨大。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有效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杜绝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思想,在班主任队伍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

同时,学校领导层也有专人负责学生工作,关心“未保”的工作成效,形成了全校联动的工作流程,部门协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第三,依托团委,加强学生干部、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学生工作首先要以班级建设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和团干部,带动全体学生。同时团委灵活多样的“成功教育”活动,为学生“成型、成人、成才”创造了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逐步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

 

制度保障,加强预警

加强体制建设,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学校在不断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基础上,强调学生管理工作重心前移,建立起班级为主体,年级(专业)为基础,系、部为平台,学校为核心;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兼职班主任、年级组长主动协调,全方位、多层次关心教育学生的管理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协同配合的有机整体。

加强预警机制建设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杜绝恶性事故发生。第一,完善学校预防犯罪和自护自救预警机制,明确责任,杜绝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的发生。学校设立三级预警机制:每班设立三级治安员,及时向班主任、年级组长或学生科汇报班级中的不安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力争把事故苗子处理在萌芽状态;部门设立二级治安员,定时巡查及时处理;校保卫科安排专人指导处理突发事件。第二,完善学校公共卫生防护和食品卫生预警机制,积极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杜绝集体中毒事件的发生。完善校内预防伤害事故发生预警机制,杜绝因校舍倒塌、设备非正常运作造成的伤害事故。第三,完善校内防火防爆预警机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火警等演习,严查火灾隐患,杜绝重大火灾的发生。第四,校园无经营性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机室,完善校园综合治理和治安防范预警机制。第五,完善学生校外活动预警机制,积极预防校外大型活动中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与员工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根据师生业余生活的规律,结合“6·26”国际禁毒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杜绝校园涉毒事件的发生。

为了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科在校整体素质教育工作的计划下,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广播操点评;午读课系列教育;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有效地探索出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未保”工作涉及心理消阂、行为纠偏、学习解难、生活帮困,从学习到生活一抓到底。

在横向上,未保工作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为抓手,反复经常地组织法制、道路交通、自护自救等教育活动,让学生知道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保护他人。相关人员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真正使思想工作深入学生心灵,深入学生家庭。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和“困难助学制度”,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不因他们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将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需要帮助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个家庭,不断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执笔 徐伟文)

 

感言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来指导德育教学研究、要结合综合研究树立整体观念、要着眼于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要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我们要更新观念,做好“一个重视、两个克服”。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校长  张子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