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3和ipad air的速度: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应改成“国耻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22:57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应改成“国耻馆” (2011-12-12 19:53:36) 转载▼标签:

倪方六

南京大屠杀

纪念馆

易名

民国首都

沦陷

国耻馆

文化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应更名为“民国首都沦陷耻辱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公元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民国首都沦陷。

 

从这天开始,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人的指挥下,疯狂的日本军人在中华民国首都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屠城活动,官方报告遇难同胞是30万人。

 

“12·13”,成了惨痛的代名词。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悲剧!每一名中国人,每一名热爱和平的国际友人,都不应该忘记这一天。作为南京人,更不应该忘记。1985年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个纪念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落成了,对外开放。这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而筹建的,馆址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遗址上。从此,我们有了缅怀遇难同胞的地方。

 


图:纪念馆的“万人坑”遗址

 

 

纪念馆离我家很近,以前正常在南京时,每有外地朋友或是乡下亲戚来宁,只要有时间,我都会陪他们去看一看,讲一讲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现在,我们都习惯称这座纪念馆为“大屠杀纪念馆”。

 

对于这个叫法,我起初没有太在意,但时间一长,叫的人一多,就觉得有问题了。从我在周边的调查和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十个南京市民中有九个都是这么叫的。这就不是个别问题了,依这个简称来说,这个纪念馆建设的初衷,是要纪念那场战场,那场大屠杀?还是纪念遇难同胞?

 

为什么大家习惯这么叫?问题就出在一串长长的名字上面。记得当年我当年刚到报社不久,带我实习的老师告诉我,新闻标题最长不能超过13个字,标题越短越好。现在这个纪念馆长达16人字,真的是太长了,不利于大家口口相传,所以才“简化”出了这个容易让外地人严重误解的怪怪的叫法。不少负责任的媒体已发现了这个问题,南京官方也知道这个尴尬,所以在相对正式的场合,简称之为“江东门纪念馆”。

 


图:外馆区矗立的雕塑


因为这个名字不太口语化,简称意思又表达不明,南京市民一直希望能把这个名字改一改。近来有一家当地媒体就发表了两封“读者来信”,希望纪念馆尽快改名。改什么好呢?有的市民列出了“南京大屠杀国耻馆”、“南京大屠杀陈列馆”、“南京大屠杀血证馆”、“南京大屠杀史实馆”……更有读者从永久和平的良好愿望出发,建议将纪念馆易名为“世界和平广场”。

 

这些称呼中,前一类大体是希望大家“勿忘国耻”;后一种则是放眼长远,拒绝战争。市民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我觉得没有说到点子上,名称冠以“南京”,反映了发生地,但地域色彩太浓,不大气;名称中带上“屠杀”、“血证”这类名词,又太过暴力、太情绪化;至于什么“世界和平”,则想得太美,和平从来都不是忍让可以获得的,只能通过制止战争的发生,才能有和平,清末“割地求和”最终仍挨打的历史已说明了一切。

 


图:馆区内雕塑之一

 

易何名为好?1937年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大家记住的是“国都沦陷”,30万人成了这次“国耻”的牺牲品,这是民族的悲哀,国家的大不幸。堂堂一国首都都让“东洋小鬼子”占了,这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国耻,这次事件不仅仅是“南京人”要记住的,而且应是所有“中国人”都要记住的。

 

所以,我建议,将目前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易名为——“民国首都沦陷耻辱馆”——简称“国耻馆”。不只要易名,而且应该将此馆升级,变为国家一级“耻辱馆”!

 

显而易见的理由,便有三点——

 

首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政府建成的,但它不单单是南京人的事,南京市政府的行为应该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全体国民,而非一地之民、一时之需。退一步说,让南京一城之民来承担本该全民族承担的纪念责任,也太过沉重了。

 
图:纪念馆已成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为军校新生在馆内广场上宣誓

 

侵华日军攻下南京后,干的也不仅仅是杀人这一件事情,30万同胞遭屠杀仅是民国首都沦陷后惨痛事实之一,而不是全部。目前的纪念馆名称不能全面反映这段历史,应该扩大该馆的纪念和展示功能。易名、升级后,现有的“大屠杀”馆可以作为“国耻馆”的一部分,向观众展示日军的暴行,另外充实更丰富的资料,以警示后人。

 

其次,对于中华民国首都沦陷这一重大的史实,大陆至今一直没有一座相应级别的史料馆。如果说“文革”时期,政治意识形态和党派之争,约束了大家对国民党正面抗日的看法,影响了国家级史料馆的诞生,现在这种干扰因素应该可以排除了。所以,如果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易名同时再升为国家馆,在馆内展示国军正面抗战的史实,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且顺应了两岸中国人的心愿,对两岸统一也是一个促进。

 

有了“民国首都沦陷耻辱馆”也可以堵一下日本人的嘴,对日本的反华势力有一个交代。现在有一部分日本人一直不承认侵华日军当年在南京屠杀了30万人,要求中方拿出证据来。面对日本人的质疑,我们确实一下子拿不出铁证来反驳,在学术界至今仍是一笔“国际糊涂帐”。有了“民国首都沦陷耻辱馆”,便可以用丰富的陈列史料和翔实的人口数据、更多的铁的事实,回击日本人的质疑。

 


图:遇难人数墙

 

第三,知耻而后勇,中华民族特别需要一座“国耻馆”。有关抗战的纪念馆、史料馆已有很多,不只有官方的,还有民间的,但现有的堂馆基本都是地方上搞的,我今年九月份到东北考察时,专门抽出时间去参观了“东北沦陷史料陈列馆”,此馆便是吉林地方建的;在全民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还有一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但此馆尚不足以承担一个“国耻馆”的任务,它的责任和功能更多的是一座民族抗争馆。

 

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一脉相承的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更多时候是一致对外的历史,有了“国耻馆”,民众才能更清楚前进的方向,才能进一步激发出民族复兴的动力。

 


图:屠城时间碑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便诞生于抗击日本侵华期间,实是一首“国耻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时时在提醒国民不要忘记被侵被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光“唱”,还要让大家“看”,有真实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东西,“民国首都沦陷耻辱馆”就是最好的“物证”,望着这个“国耻馆”,大家唱“国歌”时是不是会更洪亮、更激情,更斗志昂扬?!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南京这个地方建中华民族“国耻馆”是最合适的。南京现在自称为“博爱之都”,实际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市,悲情的城市,历史上的每次分裂都会牵涉到南京。这里曾是六朝故都,曾是中华民国首都,但几乎每一次做都城,带给她的不是无限的荣光,而是能让人哭干眼泪的血光。现在借它民国首都沦陷的历史,被辱的历史,建一座“民国首都沦陷耻辱馆”,不只可以警示后人,更可对比出今天中共领导的“新中国”的无比强大!

 

如此利国利党利民利子孙的事情,应该做了!

 

听听,南京上空的防空警报又长鸣了。历史不能忘记,活人应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