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平板电脑为何:[中国战略]该怎样“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4:37
[中国战略]该怎样“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 中国智库     www.chinathinktank.cn     2011年9月18日 ]发布:三略观察http://www.chinathinktank.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523 

【作者】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如何较为准确地把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提出的 “韬光养 晦、 有所作为” 的战略思想, 是理解和贯彻当今我国外交方针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关键问题。

一个国家如何确定自己的“国际定位”,并非当今国际政治学中的一个学术概念, 也并非世界各国制定外交政策中的普遍问题。 世界上很少有人像中国的学者和评论家那样,热衷于探讨本国的 “国际定位” 问题。 中国学者之所以如此关心本国的国际定位,是因为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大国都发生着更为快速而明显的变化。在决定中国国际地位的诸因素中, 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国内发展的连续性与变革, 而不在于外部环境。

本文在 “实然” 而非 “应然” 的意义上,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 “中国的国际定位” 进行分析。

第一,实力定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之后,是否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进而在世界上实力仅次于美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认为,同日本相比,中国不但人口众多、领土广阔、经济规模宏大,而且国防力量的规模也超过它,又掌握了核武器。可以说,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地缘战略优势和地缘经济优势都已超过远远超过日本。因此,说中国是亚洲第一强国,应是可以普遍接受的观点。这里必须考虑的因素在于日本的综合“硬实力”虽然逊于中国,但它是同美国结盟的发达国家,并以此弥补了它在地缘战略中的劣势。在国民生活水平和素质、文化教育、科技水平等方面,日本远高于中国,甚至在亚洲的文化软实力也不弱于中国。同样不能忽略的是,日本民族凝聚力甚强,政治体制坚固,社会长期稳定,生态环境优良,即使在过去20年经济持续低迷、政府频繁换届的情况下也没有发生政治动荡。日本的“稳”与中国的“快”、日本的“质”与中国的“量”,形成了鲜明对照,互有所长。

同样不能轻视的是欧洲。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任何单个的欧洲大国, 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规模同美国不相上下, 欧元已是同美元相竞争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全球政治影响同欧盟的差距还很大。

因此, 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经济虽已是世界第二, 且发展势头良好, 但仅据此而认为中国实力已超过日本和欧盟成为世界第二, 过一二十年即将与美国平起平坐,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想法。特别是中国软实力发展滞后, 在国际舆论中声音仍然比较微弱, 更远远谈不上“世界第二”。

对于中国的全球实力定位, 比较恰当的说法是中国是最强的发展中大国。不过, 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和俄罗斯, 在实力方面也各有千秋。

第二, 地缘战略定位。中国地处传统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亚洲(即不包括西亚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所谓“远东”) 的中心位置,是“东方国家”。随着同周边国家经济相互依存度的日益加深, 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中心, 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超过美国和日本。中国也参加了东亚地区的几乎所有区域性经济组织, 还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成员。

不过在地缘政治方面, 情景却完全不同。中国没有同周边任何国家结成政治或军事同盟, 却与日本、印度、越南等邻国存在领土或领海纠纷。东亚地区的国际安全体系,目前是以美国同若干东亚国家的双边军事关系为中心的, 而且这些军事安排有针对中国的一面。这种情况, 使中国无法像德国、法国或巴西那样,在某些问题上可以代表本地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言。换言之, 中国有对亚洲的地理认同, 也逐渐有了经济认同, 但却难以建立政治认同, 无法作为“领导者”或“代言人” 的面目出现。同时, 中国的利益和影响正向全球扩展。但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看, 都同美国这个唯一的全球大国的地位有很大差距。

第三, 国家政体属性定位。一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政治经济制度、政治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独特。另一方面,中国又处在深刻而长远的改革进程中, 前进道路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中国领土尚未完全统一,还面临着民族分裂的威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不和谐因素突出, 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理任务艰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缓慢。在国家财力充足、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同时,人均收入低,贫富悬殊大。在政治体制稳固的同时,社会凝聚力有待增强。在主流意识形态鲜明、宣传工作主旋律突出的同时,社会思潮和舆论日益多元化,政府部门正加强维稳力度,时刻防范境外敌对势力的思想政治渗透。出于国内国际方面的种种考虑,中国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多党制、民主化变革和国家分裂采取同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态度。上述的特殊国情与国策,说明中国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体制和意识形态差异仍然十分巨大, 而且看不到缩小的趋势, 中国也因此而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国际社会中的“异类”。

第四, 国际角色定位。所谓的中国“国际定位”, 其实主要指角色定位, 即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责任, 而角色定位又受制于上述三方面定位。例如,中国的实力定位决定了中国不是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主导力量。出于自身利益和力量对比的考虑,中国接受了核不扩散、打击恐怖主义、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国际规则, 以及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时,日益增长的实力使中国得以在国际组织中拥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 也承担了更多的外援、维和等国际责任。中国的地缘战略地位,决定了中国在周边国家所投入的政治经济资源和所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的政体属性, 则决定了它受到西方所倡导的以民主、人权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的政治压力,在国际事务中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p=""> 本文来源:中国智库网采集 国际问题研究【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林利民]现阶段中国战略上的“犯错空间”有多大?
  • [田忠国]大中东危机中的中国战略
  • [青峰石]“崛起”和“韬光养晦”都不明智
  • [美国对中国O型包围]“韬光养晦”可以休矣
  • [滕建群]歼-20试飞很正常 未来20年继续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