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的安装步骤:听课、评课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40:01
听课、评课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一、是听评课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有限,经常会带有一些盲目性,不知该如何主动去听评课,更不知如何听好一节课、评好一节课。甚至不清楚听课前应准备什么,记录什么。评课时就会信口开河,毫无重点;又或者是以偏盖全,评课程式化。听课、评课的教师顾虑重重,不敢向权威挑战。比如有时,对于一堂公开课,听课教师普遍认为课堂实效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但由于专家们的一致认同,或者受第一个发言教师的影响,教师们的质疑就被保留在自己的心里面了,或者停留在表面现象,在讨论时就没有深入下去。跟风现象严重,流于形式化。开课前必要的演练是允许的,但要把功夫落到“实”上,而不是“秀”上,要考虑到这样的课型能否在**常教学中长期坚持。

二、是公开课评价机制老化,教师对教研活动目的认识不明确,把每学期听课多少节当成“痛苦”任务的大有人在,听课、评课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交差应付了事,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是教师教研精神的匮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学大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带来的惰性与中庸心理。教师们宁愿在集体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中采用比较中庸的做法,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即使发言也不想使自己锋芒太露,力求保存一份一团和气的集体氛围。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许多地方缺乏有关听课、评课的规范的运作机制。听课、评课变成了固定的框框、死水一潭。

(二)对策

 1.改变听评公开课中的形式化现象、虚假现象

首先,开课教师以平常心坦诚地对待公开课一事,课前不需要刻意准备,其中包括不应过早通知学生,滥用媒体等等;其次,评课者切勿以一两个成功的特例、或者时下流行的教学模式为标准、去衡量他人公开课的成败。一节课的成败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衡量,某一个方面的特色不足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模式去推广,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就可以了。其实只有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一节课才是一堂好课。

 2.改变旧的公开课评价机制

首先学校的领导要在教师心态上做好工作,多采用一些鼓励机制。“哀莫大于心死”,生活尚且如此,工作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做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有心人,把工作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项负担,那该有多好啊!其次学校要建立起一个相对宽泛的评课队伍,这支队伍一定要由当地一线教师中勤于笔耕、勇于钻研教育教学规律的、具有一定教科研精神的教师来组成。在评课活动时,应采用随机抽调的形式来安排评课人员。而且评课要有学生代表参与,因为教师永远无法从学生的角度对课堂进行评价,这也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之一。

 3.强化教科研氛围,坦诚交流心得体会

课前,授课教师有必要利用两分钟向听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特点与学习情况,授课教师简短地介绍自己的教学准备情况以及课堂会运用到的相关的教学理念。这样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事先有个心理准备,也才能结合课堂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评课。同时大家要统一认识,要认识到听课、评课的目的是对课堂本身进行分析评价,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敞开心扉、从而互动起来,达到教学业务的共同提高。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面对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困惑,通过研讨,可以将其中反响较为集中的问题,作为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点”。要营造民主、开放的教研氛围,倡导交流、合作的学习风气,这样也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投身于教育科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