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号指数满分是多少:西汉刘向《权谋书》原文 卷八 用人决定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19:06
卷八 用人决定成败(1)------------
  1. 成败在于人才  人主想要平治天下,留名后代,必定要尊重贤人,礼遇士人。《易经》上说:“在上位的人,礼遇在下位的人,施恩德于天下,而又礼遇在下的人,这样将使远方的人怀德,而又可吸纳跟前的人。”  如果朝廷里没有贤能的大臣,就好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有飞行千里的愿望,却不能达到自己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所以游江海要凭借船只,走远路要凭借车子,要想称霸于世,就要借重贤能的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都是霸王的船和车。离开自己的父兄和子孙,并不是故意疏远他;任用厨司、渔夫、屠夫和仇人、仆人等,也并非是迎合他们;而是因为他们能为国家立功立名,不得不任用他们。这就好像匠人盖房子,看房子的大小,而决定木材的使用;看效率的高低,而决定人数的多少。所以由吕尚的任用,天下人就可知道商朝将亡,而周朝将兴;由于管夷吾、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必将称霸,他们哪里只是船和车!  要称王称霸固然要有人才,而亡国破家也与人有关;夏桀任用干莘,商纣任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天下人就可知道他们将要亡国。不是立功的人而想要立功,就好像在夏至这一天希望夜长,对着天射鱼,而想要把鱼射中一样,即使像舜禹般贤能,也是不容易办到的,而又何况一般平庸的人主呢!  2. 不用贤者败  春秋的时候,天子的权力很小,诸侯的势力强大,所以都背叛天子;人多的威胁人少的,势力强的劫持势力弱的,南夷和北狄交互侵略,中国濒临灭亡的边缘。齐桓公于是任用管仲、鲍叔牙、隰朋、宾胥无、宁戚等人,三次保存了快要灭亡的国家,一次延续了行将灭绝的朝代,挽救了中国,赶走了戎狄,最后制服了荆蛮,尊奉周天子,称霸诸侯。晋文公用咎犯、先轸、阳处父等人,使中国走向强大,击败了楚国,联合诸侯,朝奉周天子,使周朝显威一时。楚庄王任用孙叔敖、司马子反、将军子重等人,征讨陈国,降服郑国,击败晋国,使天下没有对手。秦穆公任用百里子、蹇叔子、王子廖和由余等人,占据雍州,击败西戎。吴国任用延州、来季子,并吞了冀州,在(又鸟)父战役中扬威。  郑僖公拥有兵车千辆,贵为诸侯,治事不顺从民心,而被臣下所杀,是因为不先任用贤人的缘故。到了简公的时候,任用子产、裨谌、世叔、子羽等人,奸臣贼子清除掉了,正直的臣子因而被任用,击败了楚国,统一中国,国家得以安宁,二十多年没有被楚国侵犯。所以虞国有宫之奇,晋献公就感到终夜不能安眠,楚国有子玉、得臣,晋文公就感到坐立不安。疏远了可敬畏的贤人,就很难去抵御敌人。宋襄公不采纳公子目夷的话,就被楚国所侮辱,曹国不听僖负羁的忠告,最后战败于戎,所以大家应该体会到开始的要领和治乱的关键,就在于会审察自己而能用贤。国家能任用贤能就长久,任用不贤就危险。考察过去的历史,再看看自己的行事,按照正确的去做,这是做人君的人不能不谨慎的地方。  每当国家混乱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忠臣来。鲁国大乱,才看出季友的贤能,僖公就任以后而任用季子,鲁国太平,内外都无忧患,这样维持了二十一年。等到季子死后,邾国攻击它的南方,齐国进攻它的北方,鲁国受不了这种祸患,想要向楚国求援来保全自己,所以《公羊传》上说:祸患必将从这时开始。公子买不能派去保卫卫国,公子遂不听从人主的命令而擅自跑到晋国去,内部被臣下所欺压,外部被兵乱所围困,这是势力弱小所带来的患难。僖公的本性,并不是前二十一年是贤能,以后就渐渐变为不肖,这是季子活着的时候所给他带来益处,死亡所带来的损失。一个人主的得贤能或失去贤能它的利弊得失往往就像这样的灵验,而人主往往忽略任用贤能,实在令人感到难过。  至于智力不足以辨别贤能,是无可奈何的事。假若有能力认识贤能,而不能下决心去用他,就大的方面说,足以亡国丧身,小的方面说,足以造成不安,这些都是很悲哀的事。像宋殇公难道不知道孔父的贤能吗?他知道孔父死,他也一定跟着死,所以赶快去挽救他,这证明殇公是知道孔父的贤能!鲁庄公岂不知道季子的贤能?否则他怎会在自己临死前,把季子叫来而授予他以国家大权呢?把政权交给他,证明是知道他的贤能。这两位人主智力都足以认识贤能,可惜都不能用贤,所以宋殇公被人杀死,鲁庄公用贼子继位。假如宋殇公早任用孔父,鲁庄公也早任用季子,就可以平定邻国,何况是自保呢!  3. 士人如葛  邹子对梁王说:“伊尹本来是有莘氏陪嫁的男臣,商汤把他立为三公,天下经他治理就太平了。管仲本来是成阴的狗盗,天下的一名凡夫俗子,齐桓公得到他以后就尊奉他为仲父。百里奚在路旁贩卖五羖羊的皮,被秦穆公发现就把国家大事交给他。宁戚本是替人家赶车子的,在大路上一面敲击辕木,一面唱歌,齐桓公发现了他的才能便任用他做国相。司马喜在宋国遭受到断足的刑罚,而最后做了中山的国相。范睢在魏国被人家打断肋骨和牙齿,最后被封为应侯。姜太公本是一位老妇人的弃夫,朝歌的屠夫,棘荆迎接宾客的舍人,年纪七十岁做周朝的国相,九十岁被封拥有齐国。所以《诗经》上说:‘连绵不断的葛,生在旷野里,技术精良的工人得到它,就把它织成葛布和麻布,否则,它只有枯死于旷野了。’以上所说的这七个人,如果不遇到英明的君主,差不多要讨饭,甚至于也枯死于野外,就像那连绵不绝的葛一样。”  4. 识人看小节  从一个人眉眼的神态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容颜。从一个人讲话的声调上,就可以了解他的心思。宁戚敲牛角而悲歌,齐桓公听到了就举用他;鲍龙跪在石上而吟诵,孔子听到为他而下车;尧了解舜,桑阴都没有移动;文王举用太公,并不因为太公年纪大。所以贤圣相接触,不必相处久就很要好;贤能的人互相遇见,不必等待测验,就知道是人才。所以士人相接触,不必一定要等分财分利,才知道他的廉洁;也不必一定要等到和他临危犯难,才知道他勇敢。只要举事有决断力,就知道他很勇敢;取舍之间有分寸,就知道他的廉洁。所以我们看见老虎的尾巴,就知道它比狸要大;看到象的牙,就知道它比牛要大。看到一节就知道百节。由此看来,从所见到的,就可推测所未见到的;看到一个人的小节,就可以知道大体了。
------------卷八 用人决定成败(2)------------
  5. 兴亡关键在人才  禹凭夏朝而得到天下,桀却亡于夏朝。汤凭殷朝而得到天下,纣却亡于殷朝。吴王阖闾凭吴国伐楚大胜,天下没有他的对手,而吴王夫差也因为吴国被赵王勾践所擒住。晋文公以晋国称霸,而厉公却被杀于华丽的宫庭里。齐威王以齐国而称霸于天下,而湣王由于被臣下所杀,死于宗庙的梁木上。穆公由于秦国而名气大,权位高,而秦二世被杀于望夷。他们都同样是君王可是功名事迹却不一样,这是由于所任用的人不同啊!  所以成王还在孩提时各国诸侯都来朝见,这是周公主政的功劳。赵武灵王五十岁而饿死在沙丘,这是任用李兑的结果。齐桓公任用管仲,九次联合诸侯而匡正天下,失去管仲,就任用竖刁、易牙,结果死去都无人埋葬,被天下人所笑。一个人是荣是辱,就看自己所任用的人。所以魏国有公子魏无忌,失去土地又收回来;赵国用蔺相如,秦兵不敢侵犯;鄢陵任用唐睢,国家获得独立;楚国有申包胥,而楚昭王得以回复帝位;齐国有田单,而襄王得以复国。从这些例子看来,国家没有贤能之士,而能够成功立名,转危为安,延续朝代,是不可能的。所以国家不在大,而在乎赢得民心;辅佐的人不在多,而在乎得到贤才。得到民心,老百姓自然会来归附;有了贤能的人的辅佐,而士人也自然归附他。文王废除炮烙之刑,而殷民来归附他;商汤网开一面,而夏民归附他;越王不破坏旧的祖坟,而吴人归附他。这是因为他们所做的顺乎民心。  所以只要声相同,即使所在的地点不同,仍然能够相呼应;道德的观念一致,虽然不相见面,而仍然彼此相仰慕;贤能的人在朝廷上,那么天下的豪杰,都争相来投奔他。为什么会这样呢?答道:管仲是齐桓公的仇人,鲍叔牙认为他比自己好,而推荐给桓公担任宰相职务,说了七十次才被采纳,才使桓公除去报仇的心理而把国家大事交给他。桓公拱着手无事可做,可各国诸侯都来朝见他,这是鲍叔牙的功劳。管仲所以能效忠桓公,而不必为自己安全担心,这是因为和鲍叔牙同声相应的结果。纣王杀死忠臣比干,箕子披发假装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离开陈国;从这以后,殷朝被周朝兼并,陈国被楚国灭亡,是因为他们杀比干、泄冶,失去箕子和邓元的缘故。燕昭王得到郭隗,而邓衍、乐毅分别由齐、赵来到,苏子、屈景分别由周、楚来到,于是发兵进攻齐国,把齐闵王幽禁在莒城。燕国自己的土地和人民,不能和齐国相比,然而它所以能照着自己的意图做到如此地步,是由于得到人才的帮助。所以没有长治久安的国家和人民,只有得到贤能的人才能使人民安定、国家兴盛。失去贤能的人,国家就要危亡,从古到今,没有不是这样的。  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形象,同样地,由过去的事情可以了解现在,大家只知道厌恶古人危亡的原因,却不努力继承前人安定昌盛的经验,那就如同自己退着走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一样。姜太公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荐举微子的后代,修理比干之墓。圣人对于死人还是这样地厚待,何况对待现在还活着的人呢!所以不应失去古圣人的思想,也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了。  6. 秦穆公称霸的原因  齐景公问孔子:“秦穆公的国家小,又很偏僻却能称霸,是什么缘故?”答道:“他的国家虽小,而他的志向却很大;虽然位置较偏僻,而其施政却能掌握重心。他行动很果敢,他的谋略很周全,他的命令不随便;亲自举用被拘囚的百里奚,跟他谈了三天的话,就把国家政权交给他。用这种方法来取得天下,称霸都嫌太小,称王才合适。”  7. 齐桓公的荣辱与用人  有人说:“谁说齐桓公很重仁义,杀掉他的哥哥而自立为王,这就不够仁义啊;谁又说齐桓公谦恭节俭,他同妇人坐一辆车子在都邑中奔驰,这也并不谦恭节俭啊;又有人说桓公纯洁,可闺门之内,没有处女,这也并不纯洁啊!这三样都是亡国之君的行为,可是桓公都有了。他得到管仲、隰朋,九次联合诸侯,匡正天下,大家一同来朝奉周朝,他自己做为五霸的领袖,是因为他得到贤能的辅佐啊;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结果桓公自己死了,停尸在家里,尸体里的虫爬出屋外。在他身上,荣和辱都具备了,这是为什么呢?就在于他所任用的人不同罢了。”这样看来,任用贤能的人该是最重要的。  8. 礼遇士人  周公旦出身王侯之家,他礼遇的贫贱之士有七十人,而天下的士人都闻风而至;和晏子同衣同食的有百余人,而天下的士人也闻风来到;孔子修养德行,删订《诗》、《书》,而天下的士人也就跟着来到。  9. 伯牙鼓琴  伯牙会弹琴,钟子期会欣赏。开始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是多么的会弹琴啊!崇高得像泰山一样。”片刻又弹琴的时候,志在流水,钟子期又说: “是多么的会弹琴啊!好像流水的样子。”钟子期死了,伯牙把琴弄坏,把弦弄断,从此以后一辈子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人够资格让他为其弹琴了。  不仅弹琴是这样,贤能的人也跟这一样。虽然有贤能的人,而不去接近他,贤能的人又到哪儿去效忠呢!千里马不能自行千里,要等待会相马的伯乐以后才能走千里。
------------卷八 用人决定成败(3)------------
  10. 人主的荣辱在于人才  周威公问宁子说:“取录士人有方法吗?”  答道:“有的,穷困的人叫他显达起来,遇到危险的人叫他活下去,怀才不遇的人去录用他;这样四方的士人,都将从四方八面赶来。如穷困的人不使他显达,遇到危险的人不让他活下去,怀才不遇的人不再录用他;那么四方的士人都要背叛你了。城墙虽坚固,但也不能自守;武器虽锋利,但也不能自保。得到士人而又失去他,一定是你有缺陷。有了士人,人主就被尊重;失去士人,人主自然也就卑下了。”  周威公说:“士人都如此重要吗?”  答道:“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楚平王有两个士人叫楚傒胥、丘负客的吗?楚平王将要杀他们,他们逃到晋国去,晋国用了他们,这就发生了城濮之战。又有一个士人叫苗贲皇,楚王将要杀他,他逃到晋国去,晋国用了他,这就发生了鄢陵之战。又有士人叫上解于,楚王将要杀他,他也逃到晋国去,晋国用他,这就发生了两棠之战。又有士人叫伍子胥,楚王杀掉他的父亲和哥哥,他逃到吴国去,阖闾用了他,他后来就发兵去攻击楚都郢。所以楚国是大国,如不是得罪了梁、郑、宋卫等国的人主,还不致忽然到如此地步。这四件事是君主得罪了他的士人,结果其中三个死了无人埋葬;一个亡了国。从这看来,有了士人就有了国家;没有了士人,也就没有国家。子胥一怒灭亡了楚国,申包胥一怒而保存了楚国;士人怎能说是不可贵呢!”  11. 仁义胜于才干  哀公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可取?”  孔子答道:“不要取好胁迫别人的人,不要取好胜之心太强的人,不要取言语锐利的人。”  哀公问:“为什么?”  孔子答道:“好胁迫人的人,能得到大利,而不可尽用;胜人之心太强的人,他要一人做两人事,这不足以效法;言辞锐利的人,多半好吹嘘,而缺少信用,恐怕不能得用。就像弓箭调整好了,然后才能求其命中;马先要善良温顺,然后才能求其负重致远。人一定要忠信敦厚,然后才能求其有才干,有学问;假如有人不忠信敦厚,而虽多才多艺,像这样的人,就好像豺狼一样,不可以去接近他。所以先选择仁义的忠诚之士,然后再去接近他,再去任用他。  所以说:接近仁义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这就是拔取人才的方法。先听听他讲的话,再观察他的行为,至于谈话是发抒他胸中的情和意,能做到的人也一定能说到。所以先默察他的言语,然后再揣度他的行为,由言语来揣度一个人的行为。虽有想要做坏事的人,也无法掩饰他的表情。”  哀公说:“好极啦。”  12. 周公得士  周公代理天子职务七年,平民之士拿着礼物来拜见他的有十二个人,居住穷巷茅屋的普通人来晋见他的有四十九人,随时向他贡献意见的有上百人,受教化的士人有千人,在馆驿里等待朝见的有万人。这个时候,假使周公骄傲而又吝啬,那么天下的贤士来的就少了,纵然有来的,也一定是只贪求名位而不办事的臣子。贪求名位而不办事的臣子,是不能保障人主安全的。  13. 齐桓公求才  齐桓公为了让士人来见他,特别在朝庭上点了大蜡烛,但一年下来并没有士人来。于是东野有个乡下人以九九算法来见桓公,桓公说:“凭九九算法怎么够资格来见我?”乡下人答道:“我并不是仅仅凭九九算法来见你,我听说人主在朝庭上点了大蜡烛来等待士人,一年下来并没有士人来。而士人所以不来,是因为人主是天下最贤明的人主;天下的士人,都自己认为不如人主,所以才不来。至于九九算法,是一点小小的技能,而人主还对他客气,何况超过这小技能呢!就像那泰山连一点小的土石也不辞让,江海对于一点小小的水也不拒绝,所以才能成其大。《诗经》上说:‘古时的贤人曾经说过,要向打柴的樵夫去请教。’这是说要多方面去采纳意见。”  桓公说:“说得好。”于是给予他特别礼遇。一个月下来,四方的士人,互相拉手而来。《诗经》上说:“从庙堂到庭阶之外,从羊祭品到牛祭品。”这就是说要由内而外,要由小而大啊!  14. 水广则鱼大  齐景公去讨伐宋国,走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叹息说:“以前我的父亲桓公,只有战车八百辆就称霸诸侯,现在我有战车三千辆,还不敢长久待在此地,可能是没有管仲的关系吧!”弦章答道:“我听说,水域广阔,鱼也长得特别大;人主英明,臣下也更加尽忠。以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全是管仲了。”  15. 人才不在多  赵简子很快乐地在河中游玩,忽然叹息说:“怎样才能得到贤能的人而与他相处呢!”船夫古乘就跪下来回答说:“珠玉没有脚,产地在几千里外,还可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有人喜爱它啊;现在贤士虽有脚而不肯来,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主不喜欢他们的关系吧!”  赵简子说:“我门下左右门客有一千多人,早上饭不够吃,晚上就到市上去征税。晚上饭不够吃,早上就到市上去征税,我这样做还能算是不喜欢士人吗?”  船夫古乘又回答说:“鸿鹄高飞远走,它所依赖的是翅膀上的六根大羽毛而已。背上的毛,腹部的毛,并没有多厚,就算拔去一大把,也不会因此飞得更低;增加一大把,也不会因此飞得更高。不知道你门下左右门客一千多人,是有用的六根大羽毛,或尽是无关紧要的背毛和腹毛?”
------------卷八 用人决定成败(4)------------
  16. 王不好士  齐宣王坐着,淳于髡在一旁陪着。宣王说:“先生你说说我喜欢什么?”  淳于髡说:“古人所喜欢的有四样,而你所喜欢的有三样。”  宣王说:“古人所喜欢的跟我所喜欢的怎么样?”淳于髡说:“古人喜欢马,大王也喜欢马;古人嗜好美味,大王也嗜好美味;古人喜爱美人,大王也喜爱美人;古人喜爱士人,大王却不喜爱士人。”  宣王说:“国家没有士人,如果有的话我也是很喜爱的。”  淳于髡说:“古时骅骝骐骥那些千里马,现在没有,你却在众马中挑选他们,说明你喜欢马;古时有豹象的胎子那样的美味,现在没有,你却在众味当中寻觅,说明你嗜好美味;古时有毛西施等美人,现在没有,你却在众人当中挑选,是你喜欢美色。你如果一定要等待像尧、舜、禹、汤的士人才喜欢,那么像尧、舜、禹、汤的士人也就不会喜欢你了。”宣王默然无话可答。  17. 求人不得法  卫君问田让说:“我封赏的土地有一千里之多,我尽御府里的丝织品赏给别人,而士人并未因此来到,是什么缘故?”田让答道:“你的赏赐以功劳得不到,你的诛杀惩罚有理由也不能逃避;就好像拿起棍子来呼狗,把弓张开来呼(又鸟),虽有可口的食物来引诱,而仍不能使它们前来,这是因为一定有害的缘故啊。”  18. 有人而不能用  宗卫做齐国宰相,被免职以后回到家里,召集门尉田饶等二十七人,一个个地来询问他们:“哪位士大夫能同我一起到诸侯各国去?”田饶等人都伏身在地不敢回答。  宗卫说:“士大夫是多么地容易获得,但却很难去任用他!”  饶答道:“不是士大夫难任用,是你不能任用他们罢了。”  宗卫说:“为什么我不能任用士大夫?”  田饶答道:“厨房里有肉臭了,而没有趁它还能吃时拿出来给士人吃,如此你门下怎会有肯为你牺牲的人?三升的粮食,并不能养活一个士人,而你所饲养的雁鹜却有剩余的粮食。纨素绮绣非常华丽,用在装饰庙堂前的栏杆而被风雨弄得破损不堪,而士大夫仍不能得到一件衣服。果园出产的梨栗,后宫里的妇人摘下来互相投掷,而士大夫仍不能因此尝到一口。何况钱财是人主所不重视的,牺牲却是士人所重视的。人主不能用他所轻视的钱财,而却要士人为他牺牲,这不是太难了吗?”  于是宗卫现出惭愧的表情,慢吞吞地离开自己的座位,表示谢罪,说:“这是我宗卫的过失。”  19. 卫灵公之贤  鲁哀公问孔子说:“现今哪位人主最贤能?”  孔子答道:“卫灵公。”  哀公说:“我听说,他的闺门之内,姑姐妹没有分别。”  答道:“我了解的是朝廷中的事,而不是后宫中堂阶之间的情形。灵公的弟弟叫公子渠牟,他的才智足以治理诸侯之国,他的信义也足以守住他的国家,而灵公很喜欢他。又有士人叫做王林,只要国家有贤能的人,他一定要推荐给人主,要人主任用他,因此这些人都能显达;如果有不能被任用的,他就退回来和被推荐的人一起分享他自己的俸禄,而灵公也因此更加尊敬他。又有士人叫做庆足,只要国家有大的事情,他一定前来共同治理,也没有不成功的,而灵公也很高兴用他。史离开卫国,灵公官邸里三个月不奏乐,等到史回来,然后乐器才能入官邸。我由此知道他很贤能。”  20. 介子推为相  介子推十五岁的时候就做荆相,孔子听到了,派人去看。那人回来说:“廊下有二十五位俊士,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孔子说:“廊下二十五个人的智慧加起来,胜过汤武;堂上二十五个人的生命力加起来,也超过彭祖。这样来治理天下,它自能免于祸乱了!”  21. 有道而能下士  孔子闲居无事,叹息说:“铜伯华不死的话,天下差不多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子路说:“我愿意听听这个人做人怎么样?”  孔子说:“在他年纪小的时候,既聪明又用功;到他壮年的时候,勇敢不屈;到老年时他的道德高尚而又能礼贤下士。”  子路说:“他在小的时候,又聪明,又用功,是可以的;到他壮年的时候,勇敢不屈,也是可以的。至于晚年有道的人,又去尊敬谁呢?”  孔子说:“你不知道。我听说,以多攻少,必将取胜;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客气,没有什么得不到的。以前周公主持天下大政,被他尊重的有七十人,难道是没有原因的吗?原来是想要求得更多人才啊,既有道而又能礼贤下士,真是君子啊!”
------------卷八 用人决定成败(5)------------
  22. 富贵者安能骄人  魏文侯从中山跑到安邑去,田子方去找他。在路上遇到太子击,太子急忙下车走向前去。田子方却仍然坐在车上,告诉太子说:“替我去请人君,同时在朝歌等我。”太子听了不高兴,就对田子方说:“不晓得是贫穷的人骄傲,还是富贵的人骄傲?”子方回答说:“当然是贫穷的人骄傲,富贵的人怎敢对人骄傲?人主对人骄傲,就要亡国。我没有见过一个国家在等待灭亡;大夫对人骄傲,就要亡家,我没有见过一个家在等待灭亡。贫穷的人如果不得意,穿好鞋子就离去,到哪里还不是一样贫穷?所以贫穷的人敢对人骄傲,富贵的人却不敢对人骄傲。”  太子见了文侯,引述田子方的话。文侯叹息说:“不是你的原因,我怎能听到贤人的话。我下车陪着田子方走,借机会和他做朋友。自从我和田子方做朋友以后,君臣更加亲近我,老百姓也更加归顺我,我因此得到与贤士做朋友的功效;我想要进攻中山,自知勇敢在乐羊之下,因此我重用乐羊。三年之后,乐羊攻下中山,中山就为我所有,我因此获得功绩。我所以不敢稍有一丝以智骄人,是我还没有见到以智慧向我骄傲的人;假若见到以智慧向我骄傲的人,那么他的智慧哪里就比得上古人呢!”  23. 晋文侯道歉  晋文侯每到一处地方,每经过一个地道,大夫都要上前去扶他,只有随会不扶。  文侯说:“会!做一个人臣而忍心不搀扶人主,该当何罪?”随会答道:“加重他的死罪。”文侯说:“什么叫做加重他的死罪呢?”答道:“把他自己处死,妻和子也连同诛戮。”  随会又说:“你为什么只问人臣对不起人主,不问人主对不起人臣呢?”文侯说:“做人主的对不对得起他的臣下,这个罪又该怎样?”随会答道:“做人主的对不起他的臣下,才智之士就不会为他出计谋;雄辩之士也就不再为他说话;仁士也不再为他去做事;勇士也不再为他去牺牲。”  文侯拉住车上的绳子连忙下车,向大夫们谢罪说:“我腰股之间有病,希望各位大臣不要见怪。” 
24. 圣人之道  齐将军田聩出去领兵,张生送他到郊外,说:“以前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觉得很耻辱,洗耳不接受,将军你知道吗?”答道:“是的,我知道。”又问: “伯夷、叔齐辞去诸侯的名位而不要,将军你知道吗?”答:“是的,我知道。”又问:“於陵仲子辞谢三公的名位,而愿意替人家挑水灌园,将军你知道吗?”答道:“是的,我知道。”又问:“智过离开了人主和幼弟,改变姓名,自愿做一个平民,将军你知道吗?”答道:“是的,我知道。”又问:“孙叔敖三度丢掉相位而不懊悔,将军你知道吗?”答道:“是的,我知道。”  张生说:“以上这五位大夫,表面上是辞谢,实际上是感到羞耻。现在田将军正掌握一国大权,拿着鼓,撑着旗,穿着战袍,执着武器,掌握十万大军,操着诛杀之权,千万不要以士人感到羞耻的事来向别人表示骄傲。”田瞆说:“今天大家都为田瞆饯行,并且备了酒肉,而只有你拿圣人的大道理来教训我,现在我谨接受你的指教。”  25. 段干木  魏文侯见段干木,站累了还不敢休息;等到见翟璜,蹲在庙堂里就同他谈话,翟璜不高兴。文侯说:“段干木,请他做官他不肯,给他俸禄他不受;现在你想要做官就来,还要上卿俸禄。既接受我的赏赐,又要求我对你有礼,岂不是太难了吗?”  26. 孔子与程子  孔子到郯国去,在路上碰到程子,大家把车盖相倾斜谈了一整天。过了一会儿,孔子回头对子路说:“拿束帛来赠给程先生。”子路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又对子路说:“拿束帛来赠给程先生。”子路不在意地说:“我仲由听说,士人没有经过中间介绍人而相见,女孩子不需要经过媒人的介绍而出嫁,这都是君子所不肯的。”孔子说:“仲由,《诗经》上不是说:‘旷野有蔓草,晨曦披露珠;美人多清秀,相遇我所求。’现在程子是天下的贤士,对于这位贤人,如不赠送礼物,失掉这个机会,怕终身再也见不到他了。大的原则不违背,小节有点出入也不要紧。”  27. 管仲要权  齐桓公命管仲治国,管仲答道:“地位低贱的人不能统治尊贵的人。”桓公用他做上卿,而国家仍然治不好,桓公就问原因何在?管仲答道:“穷人不能命令富人。”桓公把齐国一年的市租都赐给他,而国家仍然治不好,桓公又问原因在那里?答道:“关系较疏远的人不能统治关系较亲近的人。”桓公就把他当作仲父看待。齐国因此太平,并称霸天下。  孔子说:“管仲虽然很贤能,但如果不能获得以上这三权,也不能使桓公南面称霸。”  28. 管仲论霸业  桓公问管仲:“我想让瓶中的酒变坏,俎上的肉变坏,如此做妨害我的霸业吗?”  管仲答道:“这自然不是最尊贵的行为;可是对于霸业却没有什么妨害。”  桓公说:“怎样才算是妨害霸业?”  管仲答道:“不知道谁是贤能的人,对霸业有影响;知道了而又不能用他,对霸业有影响;用了而又不能给予相当的职责,对霸业有影响;给了相当的职责而又不信任他,对霸业有影响;虽信任他又让小人参与其中,对霸业有影响。”桓公说:“好的。”  29. 曾子九议  鲁人攻打,曾子向君辞行,说:“我现在要离开这里,等敌人退了以后我再回来,请暂且不要让猪狗进我家。”君说:“我如此善待你,没有人不晓得。现在鲁人要攻击我,而你却要离开我,我怎能守住你的房子?”  鲁人果然攻击,并列数君十条罪状,其中九点,就是曾子平日所建议的。鲁国的军队回去后,君又把曾子的房子修好,然后去迎接他。  30. 司城子罕  宋司城子罕很器重子韦,回来有饭同吃,出去有衣同穿;司城子罕逃亡的时候,子韦没有跟着去。子罕回来,又召见子韦,并且仍器重他。  左右的人说:“你器重子韦,但你逃亡时他并没有跟着去,你回来仍然器重他,你难道对你所谓的忠臣不失望吗?”子罕说:“只因为我没有任用子韦,所以才会逃亡;我今天能够再回来,还是蒙受子韦的遗德余教,所以我更器重他。并且我逃亡时,我的臣下只会掩没车印迹、拔除标识来跟从我的,这对我的大业又有什么帮助呢?”
------------卷八 用人决定成败(6)------------
  31. 赵简主识人  杨因见赵简主说:“我在乡间被人驱逐了三次,又五次离开人主而去,听说你喜好士人,所以我来见你。”简主听到了,停止吃饭叹息,跪地而行。左右的人向他进直言:“在乡间被人赶了三次,是证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五次离开人主而去,是证明他对人主不尽忠。现在你的士人中还没见到有这样过失的人。”简主说: “你不了解。美女就是丑妇的仇敌;有品德的人是乱世所不器重的;行为正直的人,是邪佞的人所憎恶的。”于是就去见杨因,并授予他以相位,国家因此太平。由此看来,不管是远处的人还是眼前的人,是不可以不明察的。  32. 良材的悲哀  应侯和贾午子同坐,听他弹琴的声音。应侯说:“今天的琴声,为什么这样的悲伤?”贾午子说:“因为弦拉得很紧,而调子低,所以听来使人感到悲伤。弦拉得很紧说明是良材;而调子低是表示官位低。具备了良材,而官位却很低,又怎能没有悲哀呢!”应侯说:“说的是!”  33. 田忌有先见之明  田忌离开齐国跑到楚国去,楚王从国界上一直把他迎接到官邸,问道:“楚国是兵车万辆的国家,齐国也是兵车万辆的国家,这两国常常想要互相兼并,如果打起仗来应该如何是好?”  答道:“这很容易。齐国派申孺为将领,那么楚国就应派兵五万抵抗,由上将军率领,直到擒获对方将军的首级而返。齐国派田居为将领,那么楚国就应出兵二十万人,由上将军率领,那末便分别罢兵而去,不分胜负。齐国如果派眄子为将领,楚国就动员四境内的所有士兵,大王亲自率领,而我田忌追随着你,相国和上将军做左右司马,像这样大王仅仅是可以保存国家不被吞并而已。”  齐国恰好派申孺为将领,楚国动员军队五万人,由上将军领导,最后擒获对方将军首级回来。齐王很生气,再派眄子领导军队,楚国也完全动员了境内的所有军队,楚王亲自领兵,田忌跟随着,相国和上将军任左右司马,加王属车九乘,才仅能免于被齐国兼并。  回到官邸,楚王北面正正衣领和衣袖,问道:“先生为什么知道得这样早?”  田忌答道:“申孺为人,既欺侮贤能的人,又轻视不肖的人。贤能的人和不肖的人都不用,所以才会亡;田居为人,尊敬贤能的人而轻视不肖的人;贤能的人为他所用,不肖的人便离去了,所以这次战争是两国分别引兵回去,不分胜负。眄子为人,尊敬贤能的人而又爱护不肖的人;贤能的人和不肖的人都为他效力,所以大王只能自保不被兼并。”  34. 文侯罚酒  魏文侯在曲阳宴请大夫。酒喝得正在兴头上,文侯叹息说:“我单单没有豫让这样的人做我的大臣。”蹇重举起酒杯敬酒,道:“我要罚你一杯。”文侯说: “为什么?”答道:“我听说,贤能的父母,没有不知他的儿子是孝子的;有作为的人主,没有不知道他的臣子是忠臣的。而豫让的君主,究竟是不是任用贤臣的明君呢?”文侯说:“好。”不推辞地就把罚酒喝下去。说道:“没有管仲、鲍叔牙那样的大臣,所以才有豫让的功劳。”  35. 何谓良臣  赵简子说:“我想要得到范中行氏的良臣。”  史黡说:“怎么去任用他?”简子说:“良臣,是每个人所愿意得到的,又何必多问呢?”史黡说道:“我认为范中行氏没有良臣。侍奉人主,要规劝他的过错,推广君王的善行;表彰善的,扬弃坏的,任用贤能的人;随时解说成败的道理要他去采纳,能采纳就会进步,否则就要退步。现在范中行氏的良臣,不能匡正他的人主,以致于使他遭难;逃亡在外,又不能回来。亡国了就抛弃他,还谈什么忠良;真正的忠臣良将效忠他的人主,让他能够复位,一直奋斗到死为止,假若不如此,就不是忠良。”  简子说:“是的。”  36. 亡国之因  子路问孔子:“要怎样治国?”  孔子说:“在于尊重贤人而看轻不贤能的人。”  子路说:“范中行氏尊重贤人而轻视不贤能的人,为什么还会灭亡呢?”  答道:“范中行氏尊重贤人而不能用他;轻视不贤能的人而又不能叫他走;贤人知道自己不为所用而埋怨;不贤能的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人埋怨他,不贤能的人又仇恨他;埋怨和仇恨都摆在人主的面前,中行氏虽想不遭到灭亡,能办得到吗?”  37. 晋文公不杀荀林父  晋、荆两国在邲交战,晋国军队被打败。荀林父回去请求被处死。景公将要允许,士贞伯说:“不可以,城濮一战,晋国把荆国打败,文公还有忧虑的表情,说:‘子玉还活着,我的忧虑就不能停止;被围困的野兽尚且还要搏斗,何况是一国之相呢?’等到荆国杀了子玉,就高兴地说:‘这下没有人再危害我国了。’现在也许是老天警示晋国。再说林父事君,在朝上就一心一意为君主尽忠,离开朝廷就想到要补救自己的过失。他是卫护国家的大臣,今天如把他杀掉,是加重荆国的胜势。”昭公说:“是的。”就让荀林父重掌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