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天空夏清心:诺贝尔文学奖,现在中国人还不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21:56

诺贝尔文学奖,现在中国人还不配

      

      我们老家有一个农妇,特别爱虚荣,每天吃完饭,就拿出珍藏的猪皮,在嘴唇一抹,满嘴油光,在乡邻们羡慕的目光中飘飘然一番。一天,这个农妇又在门外大吹特吹晚饭如何丰盛,他的小儿子急急忙忙跑来大喊:“妈妈,妈妈,不知谁家的老花猫把你的猪皮给偷走了。”众乡邻轰然大笑,农妇羞惭不已。

      中国人在说起诺贝尔奖(主要指文学奖)时的心态,和这个农妇还真有一比。

      其实咱们中国人真的是挺矫情的。有些事,虽然心里想的要命,可嘴里偏偏不屑一顾的样子,而且还会给这个不屑一顾,找出这种那种听起来或正义凛然、或伟大光荣的理由来。咱兜里没钱,那是因为为富不仁,富人都是地痞流氓,贪官污吏;可到庙里拜财神,头磕的比谁都响,就差没拿枪抢银行了。明明娶不到美女,却偏整出个“丑妻近地家中宝”的谚语了,可一看到日本女优、美国女郎,两眼照样放光,张大嘴巴喘粗气,回到家里还要手淫一番。

      说到这诺贝尔文学奖,这可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的心酸、心痛、心病乃至心魔了。年年盼的脖子发酸,眼珠发蓝,到头来却是猫咬尿脬空欢喜,今年也是如此,被一个叫略萨的秘鲁作家弄去了,化外小邦,蛮夷之国,岂不让天天叫喊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天朝大国衮衮诸公颜面无光。

      怎么办?既然吃不到葡萄,那葡萄肯定是酸,诺贝尔奖就是众多酸葡萄中最大最酸的一颗。所以,种种“祖上阔多了”的言论纷至沓来,什么诺贝尔评委中没有汉学家啊,什么非拼音文字不好翻译啊等等等等。

      最有趣的一种说法是不稀罕和你玩了,既然你不让大爷获奖,大爷抬腿就走。看过一篇文章,说对付诺贝尔奖,最好办法就是鄙视它,不宣传,不加入,不看重,秉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设计出类似于Fields奖、邵逸夫奖的“孙中山奖”或“毛泽东奖”或“中国共和奖”,颁发给中国本土的、包含美国、日本在内的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各类科学家、人类学家、文学家、和平学家、宗教学家。这就有点像武林人士,被打败后总要说几句诸如“十年之后,再来请教”场面话,只能听听而已,谁要当真,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或者又傻又疯,而且是晚期。

      至于中国人为什么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众说纷纭。几年前,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舆论哗然,被众多爱国之士骂的狗血喷头。顺便说一句,有些国人,一听到对中国的批评性言论,就好像在阿Q面前说“秃、光”立码肾上素激增,内分泌失调。一听到有人说中国好,不管是真是假,是忽悠还是戏耍,马上舒服起来,就好像狗得到一块骨头,趴在树荫下“哼哼”啃起来。

      笔者读书的时候,学的是外国文学专业,所以看了不少外国名著,其中也包括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总的说来,这些作品都贯彻着人道的主线,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自我意识的觉醒,自由自由的可贵,反对强权,反对暴政。可见,在诺贝尔奖的“标准”里,出了艺术的考量外,思想性才是更重要的。因为作家是社会的良心,需要有独立的价值观,不能为社会政治和现实所绑架,《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莫不如此。就拿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略萨来说,其大部分作品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主题———反独裁。他认为,“小说需要涉及政治”,而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

      反观中国文学,只是商业和权力的自娱自乐,现实和历史的真相均不在视野之内,用一地鸡毛来形容并不过分。充斥人们视野的,是对强权的顶礼,对暴力的卑从,对金钱的膜拜;是对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雄主霸王开疆扩土英雄业绩的讴歌,对胡雪岩、虞洽卿红顶商人纵横捭阖手腕心机的羡慕;是“余秋雨”的“含泪劝告”,王兆山的“纵做鬼,也幸福”,充满了虐人与自虐,到处是奴隶与奴才。唯独没有人性,没有人心,没有自由,没有独立,没有爱,没有善,思想的贫瘠犹如大西北的荒漠,又怎能长出参天大树。

      诺贝尔奖,特别是文学奖,中国人,现在还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