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pc平板二合一:软系统方法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34:04
 软系统方法论

几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的数据处理着重基层的单项应用,着眼于结构化作业的自动化。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概念的提出,重点转向支持中、高层管理,辅助管理控制。主管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的重心则是支持高层管理决策,实现企业竞争策略。20世纪90年代提出企业过程重组BPR和企业过程创新BPI(business processing improvement),则从服务于现行管理构架发展到重塑管理构架。

随着信息系统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不是简单的技术过程,而是复杂的社会过程。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造成信息系统失败的原因,主要不是技术因素,而是人文社会因素。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过程的重组要求雇员学习新的工作程序,不适应的人会丢掉工作。企业重组要求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涉及部门利益冲突,因而常常遭到抵制而不能顺利进行。用源于技术工程"硬"系统方法开发信息系统,其局限性日益明显。切克兰德创立的"软"系统方法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软系统方法论的轮廓

软系统方法论的轮廓如图12.3所示。方法论包括两种类型的活动。虚线以上是"现实世界"活动,指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的人的行为,即"人类活动系统";虚线以下是"思维活动",可以包括问题情景中的人的活动。


图12.3 软系统方法论的轮廓


图12.3中把方法论分为七个阶段,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实际工作中不一定是从阶段1到阶段7顺序执行。

阶段1和阶段2:表达

这两个阶段的意图是找出有关的问题情景,即从广泛的处于问题情景中的人们那里收集尽可能多的对问题的知觉。"硬"系统方法论的观点是存在一个需要设计的系统,该系统在一个明显的系统等级中占有明确的位置。"软"系统中,边界和目标几乎是不可定义的,对需要设计和改变的系统有许多可能的表达。

阶段3:相关系统的根定义

表达阶段结束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与问题有关的系统",而不是"什么系统需要设计",必须慎重地回答这个问题,明确解释所选出系统的基本性质。这就是相关系统的根定义(基本定义)。一个根定义表明从分析者的角度看,采用这个系统作为相关系统最有可能把问题阐述清楚,使之得到解决和缓和。

阶段4:构造和检验概念模型

根定义描述了系统"是什么",而概念模型则描述系统必"做什么"才能是根定义规定的系统。为了确保概念模型的正确性,要用形式系统模型及其他系统思想进行对照检查。

阶段5:概念模型与现实的比较

阶段2是对问题情景的直觉认识,概念模型则提供了更深入的描述。二者的比较将引起一场关于改善问题情景的讨论。实际工作中,这种讨论开始往往集中在初始分析和根定义的不足上,对此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以改进和完善根定义,经过必要的反复之后,将引起有关变革的讨论。

阶段6和阶段7:可行的和合乎需要的变革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硬"系统中所设想的变革是建立和实施一个系统"软"系统中也有这种情况,如实施一个信息系统为现有职能服务,但一般说来,可能引起一个较为缓和的变革,是结构的、过程的或态度的变革。

"软"系统与"硬"系统两种方法论的主要差别,在于后者把问题和需求当作是"给定的",而前者允许后面的阶段出现完全不可预料的回答。"软"系统方法论中包括了比较阶段,而"硬"系统方法论中没有相应阶段。如果问题有足够良好的定义,那末"概念化"就成为系统设计,实施某种变革就是实现一个设计好的系统。因此,"硬"系统方法可以看作是"软"系统方法的一种特殊情况。